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1 16:36: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篇(1)

关键词: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这些城市公园中包涵着景观艺术设计的元素和特点。在我国,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了公园景观的发展,由早期的比较大型的私家园林景观发展为具有艺术特色的公园景观,各类公园景观的蓬勃发展,从另一角度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1、综合性

园林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综台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学、建筑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设计要求,才能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综合性要求。

2、创作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融入设计主体的创作性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改造公园的具体情况与环境要求,运用现念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才能设计出形式新奇、富有创造力和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创作性园林景观。

3、过程性

园林景观设计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应是一个经过不断发展、修改、推敲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全方位地分析,同时,还要重视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改造的意见,使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等的要求。

4、社会性

园林景观是城市公园的主要部分,也是城市空问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全性。而这种社会性则要求园林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现状,权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城市特色三者关系,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体现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等特点。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景观设计的本质是为了其使用者服务的,所以就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的设计是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的,只是单纯的摆设而已。另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避免危险和伤害的发生,尤其是在设计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空间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是人性化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保证不了这一基本要求,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了。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体现出人文的关怀

“人文主义”(Humanism)最早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力的思想。广义上来讲,人文思想是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文化、人的历史、人的存在其价值都愿意加以尊严与关怀[5]。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就是要体现“人文主义”思想,让使用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另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多方面与多层次,由最基本层面对人的生理关怀到高级层面的精神与情感关怀逐层上升。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特别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达到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的效果。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的传承

景观存在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都对景观有着巨大影响。首先,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有普遍的相似性,过去熟悉的事物与形态能引起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产生相似的联想,因此增强人对景观环境的认同感。其次,对该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对形成城市公园景观特色是非常有利的,富有较强烈的识别性和唯一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使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归属感得到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城市公园景观之所以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同感,一定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充分地了解了该城市的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等,并且在设计时把以上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经过反复的推敲以至于把所有相关因素综合在一起,而且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做出的城市公园景观环境才能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管其是否可再生,但至少不会对人类资源的再生有影响,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即“绿色”的景观设计。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后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影响。因此,要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同时也是为人类长远的发展负责。

三、公园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措施

公园园林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力求完工后的景观效果。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园林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作为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企业,要深刻领会设计意图。虽然公园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有着较强的随意性,但是必须是熟悉图纸的情况,真正领会了设计者的意思下的“随意”,不是不明所以的“任意而为”。要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与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植物,花草的种类,加强对苗种质量的检查。符合实际地选择园林景观的种类,是完成一座美丽公园的前提。

2、园林工程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公园园林景观工程学是一门各种专业相交叉的学科,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了建筑、水电、园艺、艺术、设计等,其施工范围也很广,施工过程中与许多相关工种密切结合。因此,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与施工人员有良好地沟通,做到真正了解设计意图,创造出公园园林精品工程。

3、培养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一项工程能否顺利完成,除了有管理人员的参与,最重要的是施工人员的素质。公园园林景观施工,涉及到许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公园园林施工人员要明确指出,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仅是种种树,铺铺草这么简单,不少施工人员认为,园林景观施工工程不像建筑工程技术性强,严谨度高,就有很多非专业人员涌入公园园林景观中来,致使施工不能按照原本设计完成。一个良好的公园园林景观的完成,需要设计者和施工者共同完成,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4、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除了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不容忽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最明显地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目前,我国从事施工人员数逐渐减少,如何管理好施工技术熟练,留住人才,培养新人,成为摆在管理人员面前最大的问题。在管理上要有张有弛,惩奖分明,对于积极工作的人员要给予肯定,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不认真,不积极的也要严厉批评。

5、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公园园林景观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绿化标准、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在绿化施工中,要考虑到公园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习性、栽种季节进行养护、修剪,以期达到最好的公园风景绿化效果。

结束语

公园园林景观不论从设计,还是到施工,都是一个美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公园景观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对公园的景观设计应该达到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氛围,能够给游客带来精神的放飞以及灵魂的交流。设计再完美也需要施工将其付诸实现,因此,完美的公园景观不仅仅有设计,施工也是一项重中之重。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王冠群.浅析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7).

篇(2)

1.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1.1因地制宜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在做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因地制宜这一设计原则,以当地传统文化习俗以及当地人的审美喜好为重点,并在设计过程中,以场所本身的自然条件,包括阳光,地形、植被类型,以及水土环境等都充分容纳进入设计当中,使整个公园以一种和谐自然的姿态健康运行。所以在做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时,应该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设计出更符合生态化的场所,比如采取适合于本土的树种,这样就大量减少了后期的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因地制宜也可以定位为地方性原则或本土化原则或适应性原则,即强调自然景观的和谐、稳定,即使是人为地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生态结构,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及多样性。

1.2整体规划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多样性。景观规划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与生态目标为依据,考虑公园的选址、性质和建设规模这些主要条件,采用适宜的景观规划方式,使城市公园与整个城市格局协调有序,从宏观上真正发挥城市公园景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1.3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交融,因此在做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强调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单纯为了满足漂亮的景观设计样式而设置若干障碍物,如华而不实的小栅栏等等。总之,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应该显示出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各项设施的布局应该强调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使环境更加宜居。

2.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要点

2.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城市公园尤其是北方的城市公园尤其讲究轴线对称这一特质,强调对称的美感,以显示出整齐、开阔的气势,在布局规划中多采用几何形体。如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古典园林,通过规则式样与建筑相协调,体现了秩序、规律、均衡协调的美感,还有北京天安门广场一侧的中山公园,整体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2)自然式布局:在某些受限于自然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必须服从于特殊布局要求的城市公园,应该采取自然式布局的规划模式,尽量与所在地的自然地形、周边建筑以及整体的环境条件相匹配,强调灵活布置这一手段,在主题与重点方面不要拘泥于硬性的规定,多采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和自然式布局。如我国古代的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等等,都是这类自然山水式布局的代表之作,其布局崇尚自然,一切以自然至上,不拘泥,不勉强,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曲折萦回。

3)混合式布局:这种布局模式很通用,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的或者大型的城市公园应该采取这种布局模式,即整体景观规划在追求对称、相似的同时也要满足于一些必要的变化,即在细节处或者不好安排的地块采取自然式布局模式,追求曲径通幽、欲扬先抑、活泼玲珑等特殊效果,由此取得更加和谐的景园效果。

2.2功能分区及建筑小品

1)“闹”,即文化娱乐区:这部分在现代城市公园规划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文化娱乐区可以设置游乐场、舞池、旱冰场、画廊以及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人流较为密集,因此应该尽量设置在公园的出入口附近。另外,由于这部分建筑和设施比较多,应该合理分割空间,尽量减少互相干扰这一问题,比如可以巧妙的利用假山、灌木以及土丘等隔离物,这些自然景观能够很好的与周边人文环境进行融和,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和价值。

2)“静” ,即安静休息区:这部分应该作为公园的重点来对待。游客总是喜欢在静谧的公园里读书、观赏和休闲的,因此大片的树木、较为复杂的地形以及山山水水都是公园规划应该利用的主要项目。在具体的设计中,各类景观设施应该尽量分散,保证合理的密度,强调浅淡的色彩,可利用山石、水体、花草树木、雕塑等等创造“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景观走廊,这样游客就可以放松的在这里散步、聊天、赏景、喝茶、休息了。

3)建筑小品:即公园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特色,并讲究适得其所。目的就是充分满足游客的各类需求,使游客在这里真正做到放松自然,方便。主要有五种类型:①休息性小品,如各种造型的靠背园椅、凳、桌和遮阳伞、罩等;②装饰性小品。如喷泉、花钵、饰瓶、香炉、水缸,各种景墙、景窗等;③照明小品。园灯的基座、灯柱、灯头、灯具等;④展示性小品。如导游图板、指路标牌、景点景物动物说明牌、图片画廊、布告板等;⑤服务性小品。如为游人服务的饮水泉、洗手池、公用电话亭、时钟塔等;为保护园林设施的栏杆、格子垣、花坛绿地的边缘装饰等;废物箱等。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小品穿梭于现代城市公园中,无疑是妙不可言的亮丽风景。

3.结语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一个地标性代表建筑,总是能够获得不少的关注,它无论是在象征意义上,还是在实际功用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加速,今后的十多年里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涌向城市,在我国更是如此。人们将越来越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规划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因此这项工作丝毫马虎不得,我们规划和园林建设部门的相关研究人员和施工人员务必要拿出全部的责任心和热情,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规划和实施力度,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和谐推进,不断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桂林,赵强,章淑辉.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

[2] 周媛媛.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设计研究[J]. 中华建设,2008(09).

篇(3)

关键词:精神生活;城市公园;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19-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近些年我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接触大自然的最快捷、最方便的场所,理应顺应城市发展的潮流,跟随时展的脚步。在进行城市公园设计时,应该在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顺应广大市民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和生活需求,让人们在公园中可以得到最充足的休闲、放松,做到最大的人性化。

一、城市公园简述

城市公园是为丰富广大居民日常生活而设计的公共场所,是汇集休闲、娱乐、交往、文化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场所。城市公园可以说是城市中的公共绿地,这里往往设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自然气息浓重的花草树木,而且还建有一些基础的娱乐健身设施,在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恬静的休闲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成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近些年来虽然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城市公园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满足广大市民的同时,理应保护好大自然,维持好生态的平衡。

要想实现城市公园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该从长远考虑,在以往传统的城市公园中注入新的元素,在建设上注入新的理念和设施,紧密结合生态化、人性化、平衡化等多方面因素,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共同创建城市公园的持续辉煌发展。

二、人性化设计的诞生与发展

所谓人性化设计,无非就是围绕“人”展开工作,就是不单纯地着眼于公园的外形景观设计,而是强调对人性的重视,追求适合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健康环境,营造浓厚和谐的气氛,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理念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并且这种设计理念将会在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需要在闲暇之余能够有一个放松自己、融入自然、优美恬静的环境空间。而人性化的理念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城市公园在建设的时候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这一理念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现状

虽然人性化设计已经普遍被人们所认可,但是在实际城市公园的设计中还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就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来讲还是不太乐观,许多城市的公园在建设中盲目地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本地居民的一些行为习惯、风土人情,追求了形式,忽略了它的本质功能,使得城市公园成为了一种摆设。

许多城市公园往往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建筑设计缺乏创新,公园设施单一乏味,结构死板,各项布局分配不合理等等,这就使得整体公园建设上缺乏了人性化。还有些公园,在公园内耗巨资打造太过于壮观的景象或建筑,这些只能供人欣赏,而实现不了人与景与物的互动,产生了一种“只得远观”的心理。

因此,城市公园在建设时应该多多预防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初始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增加人性化设施和建筑,给广大市民一个贴心舒适的公园。

四、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的要点与优化

(一)融入城市特色,彰显城市形象

城市公园是以城市作为依托,并且是这座城市形象和特色的体现。因此,城市公园既要融入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又应该增添城市在社会发展现阶段的特色,使得公园与城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城市公园成为市民心中的自豪。

(二)慎选公园空间布局

每个公园都应该根据居民生活特点、地处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建筑特点、空间构造形式。有些公园没有注意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往往不能提供适宜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其次,还要合理规划园内景色、建筑、道路建设,与城市的规划体系相联系,顺应城市的发展。

(三)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公园的设计一定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场所,给老年人提供一些安静休息的地方,为广大青年人提供一些运动锻炼的场地,为儿童提供一些娱乐的设施,这些设施一定要做到安全无污染。城市公园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户外活动交流空间,应该有效地提供交往空间和游戏空间,让人们能够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使人们变得更加乐观开朗。

(四)细节的处理

城市公园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小的问题,比如景观设计的风格、建筑设计的色调、公园设施的使用材质、道路建设的走向、树木种植的种类、座椅的朝向和位置等等,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市民的心情,做好这些需要细心斟酌。

五、总结

城市公园伴随着城市和社会的综合发展,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现状还有待改善,在设计中做到贴近人民的生活,顺应人民的需求,尊重人民的选择,合理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注重对人的关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轩怡.基于公园特殊服务对象的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14,(15).

[2]马泽,连振西.人性化设计理念引导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探究[J].新材料新装饰,2013,(07).

[3]冯利宏,卢云飞,郑华等.城市公园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金华市为例[J].华东森林经理,2011,(02).

篇(4)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必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规划设计师在开展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时未能全面了解城市园林所具有的影响因素,无法全面分析园林生态状况,过于强调统一的规划设计模式,追求园林构图上的对称性,设计模式陈旧。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中选择的植物通常以常绿树种为主,树种运用过于单一,相对而言,对落叶术中以及灌木和草坪灯的运用太少。大部分的植物规划均呈现出成排成行的特点,缺乏新意,造成气氛过于严肃,不够活泼和有生气,导致城市园林景观与广大群众的距离被拉大,很难创造足够的亲和力,在这种环境中,人们要想真正放松身心进行游玩难度比较大[1]。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有效性。

2.加强园林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人们的视野逐渐变得开阔,园林绿化设计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改变了过去的单调和萧条设计,慢慢走向丰富多彩。城市规划布局开始从僵化、单调逐步演变为灵活和自由。城市规划中选择的植物种类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家开始学会因地制宜地实施植物配置,促使绿地层次更为明显。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仍然存在不少缺陷。首先,过于强调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将其看作是一种装饰,过分追求绿化面积的扩大,过多选用大色款,未能具体分析不同场合的不同特点,乔木等树种的应用过少。部分城市规划设计项目为了创造热带风光的效果,在开展城市规划园林设计时频繁使用草坪以及低矮植物,利用其构成不同图形,大家能够看到的就只有大面积的空草坪,此类设计其实极度缺乏人文关怀,因为缺乏足够的树木供人们遮荫和乘凉,导致游人很难在长时间内轻松休息和娱乐[2]。

另外,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城市一味追求城市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盲目建设人造景观公园,造成不同地区开发的人造景观数量飙升,而且开发成功率较低,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更加无法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3.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3.1园林规划设计在主题乐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主题乐园属于人工旅游环境范畴,良好的主题乐园设计能够为人们的游乐提供良好环境,我们在规划设计主题乐园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旅游行为的特点,针对旅游活动的无规定性以及不受约束性,科学开展主题乐观设计,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重点考虑主题乐园的多样性以及变异性,要明白游乐内容通常具备多样化的特点,其空间环境很容易发生变化,在规划设计主题乐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强调乐园的主题,突出所规划设计的主题乐园在主题要求上的特色,分析其与其他乐园的区别,明确设计亮点,同时,尽可能促进不同景区以及功能区逐步走向多样化。

其二,在规划设计主题乐园的过程中应遵循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必须要深入了解游人的真实需求,综合分析游人需要,针对性设计多样化的游乐项目。

其三,突出特色,重视主题乐园的差异化设计。我们在规划设计不同的主题乐园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确定好的主题内容以及主要特色作为设计中心,突出乐园的游乐性以及知识性,强化其参与性以及休闲性等,打造充满乐趣、特色明显的综合性主题乐园。

其四,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促进生态环境以及园林艺术的有效结合,主题乐园的设计应该要能够反映自然生存环境的特征,要巧妙选择各种园林艺术构图方法进行科学布景,力求布景新颖,设计独特。

最后,具体分析主题乐园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针对性设计园林绿地,优化功能区以及景区的综合设置,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原有地理条件,分析地形形状及特点,科学实施原理规划设计,保证绿地面积在整个乐园总面积中占据的比例处于60%到80%之间,最大限度发挥绿色植物的积极作用[3]。

3.2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城市公园属于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能够为人们放松身心,排压减压提供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设计要点:首先,要深入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了解人们的具体需求,保证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能够满足群众的真实要求;其次,具体分析城市公园所处地形,开展科学设计,促进公园地形以及功能区域的有效结合;最后,重视对城市公园的整体规划,促进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进一步融合。

我们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公园能够满足群众的真正需要,同时,促进公园以及环境的有效结合,所以,对城市公园实施规划设计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乔灌木以及各种季节植物,促进其有机结合,保证其可以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美感;其次,必须要保证公园整体规划线条的设计,保证其流畅性;最后,要针对公园环境不断进行完善,并加强自然景观保护,充分体现自然美[4]。

3.3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街道防护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城市街道防护林规划方面,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挑选适合当地地理条件,生长较茂盛的植物,针对城市街道进行有效绿化,发挥净化空气的积极作用,在进行防护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建议采用遮荫式、密林式以及群落式等各种设计方法,同时促进防护林与乔灌木之间的有效结合,保证城市街道防护林可以打造出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3.4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要明确设计理念。针对城市居住区的绿化工作,通常以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居住条件作为设计目标。我们必须要重视小区绿化的功能性,所以,针对城市居民区绿化工作,开展园林规划设计时应兼顾小区绿化功能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化绿地的应用功能,避免形式主义。

其次,在对居住小区进行设计时,要重视小区的绿化率,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通常,小区绿化率越高,绿化效果越好,群众的生活舒适度越高。所以,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小区绿化工作,保证绿地彻底覆盖土壤,促使整个居住区域绿色盎然。另外,综合分析小区建筑的整体特点,结合走廊特点等,实施科学的小区绿化设计,保证小区绿化环境与小区硬件巧妙融合。同时,应按照不同年龄层,设计各种绿化带,充分提高小区绿化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增强绿化区域的功能性[5]。

最后,在居住区域绿化中开展园林规划设计时,应确保绿地设计可以实现均匀分布,此外,促进小区绿化以及小区走廊的有效结合,保证良好的绿化效果,打造和谐的小区居住环境。在开展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促进小区整体设计以及小区整体格调的统一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应用新颖独特的构思方法。针对整个园林设计,通常建议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对植物进行巧妙搭配以及剪裁,创造各种风格。

【参考文献】

[1]刘虎翼.从师法自然到仿生设计――景观设计语言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02):159-160.

[2]张红卫,蒙小英.辛辛那提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启示[J].中国园林, 2012,14(02):123-124.

[3]余佳,任景景,孔令玉,陈展川.仿生下的活体城镇[J].热带农业工程,2011,20(06):87-88.

篇(5)

1生态园林中的景观设计特征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园林的设计活动需要做到以下内容,即,适用价值的追求;功能的完善;建造成本的最优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生态美学的表现。其中适用性原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观点;功能性原则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思想;生态性原则要求在尊重植物多样化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化地设计绿化空间;美观性原则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特征。例如,在A城市人民公园中,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便是在充分尊重生命、自然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了以下设计要点:

1.1对物种的合理搭配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需要加强对物种的合理搭配,其搭配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一是针对于生态环境的实际特征,将地域与气候环境作为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基础,使得文化气息得以自然流露,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选种与当地气候条件及气候变化相宜的植物。二是合理搭配植物,即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采用乔、灌、草的搭配模式,其中乔木选种柏树、松树等全年长青的树种;在灌木与亚乔木的搭配上,可以选种女贞、迎春、碧桃和元宝枫等树种。

1.2发挥出生态功能来生态设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生态理念的运用,促使整体空间得以被更好地绿化,进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园林景观,提高空间绿化率。同时,在对植物品种进行选择时候,可以选择复合的群落结构,以增加叶面积指数,注意选种光合效率高、叶片宽厚、叶面积大的植物,以改善小气候环境和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结感,同时在一些污染性指数较高的区域选种抗污染性强的植物,以平衡城市生态,继而实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1.3突出节约理念,即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突出节约水资源与能源的观点。园林植物的需水量较大,因此在设计中应注重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在设计水景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重视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再利用。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如此既可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又可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2对生态铺装技术的使用

生态铺装指的是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新型技术来发挥对经济、安全、环保等理念的重视,即其着力增加园林铺装的抗滑性、降噪性和渗水性,借以实现节水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在A城市人民公园中,选用的生态铺装材料包括嵌草类、木制类、砂石类和混凝土类,其中混凝土类的透水率为1~15mm/s,孔隙率为15%~25%,注意孔隙的增大会危及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据此,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浅析生态铺装技术的应用。

2.1生态铺装技术对阻热效果的表现

混凝土作为日常被运用地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夏季,采用铺装工艺的路面温度相当高,且在夜间释放的部分热量会增加周围的温度。总之,硬质混凝土路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园路施工中,尽量选用生态铺装材料,比如植草铺装等形式,其中植草铺装是指以嵌草铺装或成片草皮的形式。为了研究混凝土与草地两种路面铺装形式的阻热性能,笔者分别在混凝土和草地两个铺装点设5个观测点进行测量,其中以总辐射强度为测量参数,以TBQ型太阳辐射表为测量工具,测量时间选在夏至全天。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草地下垫面辐射总值的变化大致相同,即5个观测点在凌晨1点到早上六点的辐射总值为0,早上7点到下午1点逐渐上升;混凝土下垫面辐射总值的变化较不规律,即五个观测点在凌晨1点到早上6点的辐射总值均为0;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逐渐升至极大值,即为415w/m2。

2.2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

在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时,应遵循“渗排结合”的原则,其中按渗排组合形式,一般分为半渗透铺装、全渗透铺装两类,其中全渗透铺装主要由砂土层、垫层、基层和面层组成。笔者主要从下方面浅析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要点:(1)在铺装路面施工中,设2°~5°的排水坡度,以排出部分地表径流。(2)面层应具备一定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较为常用的面层材料包括植草、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砖等,其中透水砖的规格以1253250mm、1003200mm等最为常见,厚度分为60、80、100mm等类型,具体按路面的使用条件加以选用;渗水砖用渗水系数来表示渗水指标,其中渗水系数的极小值≧0.4mm/s及均值≧0.5mm/s、抗压强度≧35MPa和抗折强度≧Cf4.0。一般来讲,在道路及停车场中,渗水砖的抗压强度应≧40MPa,抗折强度应≧Cf4.5。(3)基层一般选用级配砾石,并用水泥稳固碎石,其中水泥按6%、5%、4%的剂量进行调配,注意碎石的压碎值应≦30%;基层7d的抗压强度应≧2.5~3.5MPa。一般来讲,基层应具备蓄水功能,以暂聚面层渗下的雨水及减缓雨水渗入垫层的速度,同时按基层的蓄水能力及路面坡度,设一定的地下蓄水空间,使之发挥缓冲垫层排水的作用。在半渗透的铺装结构中,还应在基层设一定的坡度,以实现排放和调节蓄水的作用。

3结语

篇(6)

关键词:湿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urban wetland park plant landscape build, should consider to wetland protection, and to meet the city park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ncluding recreation, ornamental and education, etc. Urban wetland park plant sceneries, theme park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original vege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field of history, culture connotation, found in the park, choose the most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landscape as key to construction, to create a has the area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wetland park. This article from the planning of the urban wetland park, combining with trees, flowers, and learn to learn ecology related theory and from the plant, the overall and local landscape choose several aspects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 the main points of plant sceneries.

Keywords: wetland; Wetland park;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公园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三)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

在植物景观设计之初,应先了解公园场地周边自然植被状况,在尽可能保留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功能定位的不同,对不同区域加以丰富和完善。建设的目标是既保持生态群落的稳定性与良性循环,又使得四季有景,内容丰富,赏游兼具。

(一)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以保护和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群系为主,以求满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保留自然的原始风貌,植物景观建设效果方面着重实现湿地的生态效益。该区域只允许公园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进入,避免游客的干预。

(二)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植物景观的构建是在保留自然湿地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充实和完善,但要注意控制,避免引进植物种类的过度繁殖,造成生物入侵。公园游客主要是观赏该区域优美的湿地风景,而不能过多的活动于其中,该区域的设立避免了游人活动对保护区及恢复区的影响,起着缓冲衔接的作用。

(三)游憩活动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以乡土植物为背景植物材料,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景观效果的表现,植物种类结合湿地类型应尽可能的丰富,合理配置观赏价值比较高的陆生、沼生、湿生、水生植物,并结合公园旅游项目的开展,使游客能够更多的参与活动其中。

(四)服务设施区植物景观

篇(7)

[关键词]生态城市 规划建设 要点

中图分类号:G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42-01

一、生态城市规划概述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二、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原则

2.1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原则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当中应该要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所处的区域特征,运用宏观系统性的观点进行科学的部署和规划,最终后果让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的用地面积相适应发展,与此同时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和帮助下最大限度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不能片面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一个优秀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决策人员,应该具备“德艺双馨”的素质,也就是说能够将城市的软环境与硬环境都列入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过程当中,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建设缺少的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也不是资金,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对大自然的爱惜和尊重。

2.2 合理布局城市规划体系原则

对于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工作而言,要立足于本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采用以中心城市辐射向周边城市的布局方式,确保各个城镇是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在借助中心城市繁荣发展的作用下,最大化的将这种经济发展效应辐射到各个城镇和农村地区,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化的确保整个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尽可能多的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目标。

2.3 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原则

实施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就必须保证区域城市内的主导产业是能够最大化的代表现代文明的发展潮流、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发展方向的新型生态产业。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前期,规划人员和决策者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当前区域内城市的发展实际,寻找到影响生态环境发展的关键所在,并运用科学系统性的观点来对存在问题的产业结构进行整改和调整,将生态建设的理念灌输到企业和居民的意识里,加大力度发展好生态产业,最终组建成为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高度统一和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唯有加大力度发展好循环经济产业,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根本矛盾。

三、城市生态的现状

3.1城市绿地日趋减少,土地利用与建设扩张带来自然生境退化,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空气难以净化,噪音难以降低,不利于居民的健康。

3.2城市气候发生了局部变化,二氧化碳的增大,使城市的温室效应日趋显明,建筑物和沥青马路发出的热辐射更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加上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不断增加,阻碍了城市的通风,城市的中心地区气温往往高出周围2℃~4℃。

3.3城市污染不断加剧。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废气、废水、废渣排量增加,致使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水系环境恶化,垃圾无序堆放等城市问题的产生。

3.4水资源日趋紧张,尤其是城市饮用水的缺乏,城市的河流和地下水因污染而不能引用,城市的排水系统使降水很快流入河流,难以补充地下水,此乃过程城市漠化效应。

四、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分析

4.1 编制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

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应达到国家先进城市的最高标准。

(1)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运输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的有保障的物资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和污水废物的排放和处理系统。

(2)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灾、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都应有高水平管理,以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

(3)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有较高的绿地指标,如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4)实行城乡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城乡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形态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城乡生态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城市与其周围乡村地区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城乡各自规划不利于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甚至会相互制约。

4.2 采取措施缓解交通压力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交通压力增大。从未来的发展看,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及由此带来交通与环境系列问题,我国城市普遍缺少应对的有效措施。如何实现城市交通的合理运行,是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交通生态走廊是与生态城市相关联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与生态城市核心、或是区域发展的“心脏地带”相连接,属于城市建设与区域开发通过“交通走廊”为支撑条件的地理空间概念。建造交通生态走廊,就是要完善城市交通规划,使城市主要街区与交通干线有绿色环带包围,形成良好的生态走廊,从而改善城市环境。在城市道路的两侧规划宽阔的绿化带,形成绿色走廊,其间相互连通形成绿色交通网络,覆盖整个城区,从而达到交通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共生环境。

4.3 做好区域绿地规划

构建城市绿地系统体系应当对区域绿地现有规划和保护情况进行分析,严格控制住城市生态网络和生态格局的重要片区,争取实现区域绿地的高覆盖率。区域绿地的规划建设应当纳入到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体系当中,形成全市范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可以将城市绿地版块、廊道和区域绿地相连,从而形成绿地网络,构成绿地系统。区域绿地规划包括15类用地: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岸线绿带、消落带、大中型水库及沼泽、结构性补偿绿地、自然遗产、自然灾害易发区、基础设施防护带、地质地貌景观区、山体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区域绿地等。中心城区着重建设“多链、多点”结构链式绿地,与城市内部的风景绿地、生产林地和防护林地相结合,形成城、林、山、水融为一体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从而确保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生态背景。

4.4 做好城市景观规划

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城市景观设计应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科技、现念、现代生活于一体,塑造现代文明。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它们是城市图像的骨架,应使它们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城市的空间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一定要做好;要做好主要街道景观设计;在重点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进行低层的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等岸边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