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乡村体育发展现状

乡村体育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1 16:36: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乡村体育发展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乡村体育发展现状

篇(1)

>> 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我国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教育信息化在西部地区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农村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的研究及对策 西部地区高校翻译师资发展现状及建设研究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承接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独立舞者的生存现状看广州现代舞的发展 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会展经济效应与发展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网络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他将《画卷》展现在奥运开幕式上[N].长沙晚报,2008—8—22.

③廖阳.中国现代舞:“繁盛”背后有隐忧[N].东方早报,2012—8—17.

参考文献: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3]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张妮.用文化产业改变中西部现代化发展逻辑和路径[J].中国发展观察,2006(3).

篇(2)

【关键词】乡村体育旅游 发展 因素

乡村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1]。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为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我国小型多样化的乡村体育旅游已逐渐发展起来。1986年中国国际乡村体育旅游公司的成立[2],为中国乡村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设施不完善

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乡村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乡村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服务是否周到,标志着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是乡村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在这方面,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其次,乡村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差。高质量乡村体育旅游服务包括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优质旅游服务,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我们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旅客不满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1.2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

我国乡村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外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乡村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另外,乡村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3资源开发不力

我国乡村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种类多,分布广适合大力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但目前我国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还远远不够,成为制约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3.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乡村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开发不够,缺乏富有特色的乡村体育旅游项目,影响我国休闲型乡村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1.3.2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观赏性的多,参与性的少

我国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观赏性的比赛和表演偏多,主要属于观赏型乡村体育旅游,大多数人处于旅游观赏的位置,达不到体育健身的目的[3]。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体育比赛和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方面。我国由于体育场地缺乏,富有特色的体育建筑很少,能作为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得到开发的更少。游客参与性强的大型体育娱乐场,因为需要较多的投资,只有北京、深圳等少数几个城市近郊出现,在其他许多城市很少见,难以满足人们对短线乡村体育旅游的需求[4]。乡村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开发过于注重观赏性,忽视参与性,致使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不能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主要需求,缺乏发展后劲[5]。

1.4乡村体育旅游人才短缺

乡村体育旅游人才是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乡村体育旅游人才的现状,却成为影响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1.4.1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短缺

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进行科学论证,整体规划布局各种体育活动项目。这些工作需要既精通旅游知识、又精通体育知识的专业人员,而目前这一方面的人才还很短缺,难以形成有组织、成规模的专业力量[6]。

1.4.2乡村体育旅游营销人才缺乏

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后,必须通过营销宣传才能开拓潜在的乡村体育旅游市场。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宣传,需要通晓体育、旅游、营销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样的人才极其缺乏[7]。致使我国当前专业的体育旅行社非常少,综合性旅行社内负责乡村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的部门也不多,已从业人员乡村体育旅游知识欠缺。乡村体育旅游营销人才缺乏,导致乡村体育旅游产品难以为大众所熟知,不能促使人们产生乡村体育旅游需求。

1.5缺乏完善的乡村体育旅游政策

1.5.1乡村体育旅游扶持政策缺乏

乡村体育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开发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还未引起政府部门足够重视。政府目前主要重视旅游资源文化品味的开发,对于体育文化意义认识不足,因此对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优惠政策扶持,导致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需要。

1.5.2乡村体育旅游法规政策不完善

乡村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法规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但目前我国有关乡村体育旅游的法规政策还没有出台,旅游对口管理部门也不明确,导致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出现无序竞争,乡村体育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经营混乱,乡村体育旅游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乡村体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乡村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明华.湖南体育旅游资源调查分析[J].体育学院学 报,2003,(1).

[2] 韩纪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体育与科学, 2004(1).

[3] 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 [J].旅游学刊,1999(2).

[4] 夏敏慧.海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1(1).

[5] 陈文英:探析我国体育旅游[J].湖北体育科技.2003(3).

[6] 王贵忠.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及资源可更新性探讨[J].体育科 学,2003,(4).

篇(3)

关键词:排舞

排舞运动对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排舞是通过英文“Line Dance”翻译过来的,字面理解为一排排跳的舞蹈。排舞源于美国上世纪70 年代西部的乡村舞蹈,通过推广这种舞蹈逐渐由下层传入当时的欧洲宫廷,并且逐步吸收其它的一些宫廷舞步和南美拉丁等多元化的舞步,因此它包含了多种舞蹈和音乐风格, 每一个舞蹈都有各自完整的曲目,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步。

国标舞、爵士舞、街舞、舞厅舞等各种舞蹈元素的集一身的排舞,尽管有多样的舞蹈元素组合参与,可以根据自身的喜欢选择曲目,节奏有慢有快,曲风体现的多元性,能让舞者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练习者还可以根据年龄层次、不同性别的人群,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量和强度的舞曲。中老年人则可以选择舒缓的乡村风格舞曲,而年青人则可选择欢快、热情、奔放、激情四射的拉丁舞曲和舞蹈类型来展现自己的时尚和动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排舞在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作为全民健身的一个项目近年来被引入我国。排舞是一项形式多样、娱乐性强的有氧健身项目,深受女性和大学生的喜爱。我国是从2004年开始引入排舞项目的,08年奥运会后被人所熟悉,在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推广下,排舞运动已经成为城市体育健身的重要项目。由于排舞自身的项目特点,在高校受到师生的喜爱,部分高等院校目前已经将排舞纳入到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

1 排舞在南昌市发展的现状

1.1 排舞在社区的发展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南昌市各社区练习排舞的人员性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但职业分布很广泛。参加排舞健身的主要为年龄在38岁以上的中、老年女好者,男性练习者所占比例不到10%,但纵向调查研究显示,男性排舞爱好者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虽然排舞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项目,但从调查可以看出,在社区实际练习者还是年龄偏大,参与的青少年人数少,这可能与大多数中青年要不从事繁重的工作,要不就是在学校里学习,因此在社区参与健身的中青年,尤其是男性比较少。

从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参与到社区排舞运动中去的主要是普通职工、离退休人员和教师、公务员,因为职工、教师、公务员和退休人员生活比较规律,也比较注重健身时尚的生活,使得这部分社区居民有意愿参加健身或者娱乐活动来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放松心情、舒缓工作压力。另外退休人员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最多,一方面更有精力关注自己的健康,另外通过积极的健身可以充实生活,还可以广结朋友,使得自己的生活更添乐趣,这部分人群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知道体育健身和健心的重要性。

1.2 排舞在南昌市高校的发展现状

高校大学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一群人,体力充沛又热爱时尚,课外时间又多,因此大学生参加排舞运动是我国一些大城市的主力军,在北京高校中参加排舞运动中的学生高达60%且女生居多。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南昌市高校进行了解,在对在南昌市抽取的10所高等院校研究发现只有2所学校没有开设排舞课,占总数的20%,开展情况还是体现排舞在南昌市高校很受欢迎。进一步调查发现,高校参加排舞的方式大多数都是以开设选项课为主,参加的人群为一、二年级学生,在调查中所开设的8个高校,有五个学校只开设了女生排舞选项,其余3个高校是男女共同练习。因此在高校参与到排舞练习的人群以女学生为主,参与排舞教学的教师也大多是女性教师。

2 南昌市排舞的发展策略

2.1 加强认识、积极宣传,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应提高对排舞运动的认识,加大全民健身以及排舞项目特点的宣传,为南昌市排舞运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去年南昌市成立了排舞运动协会和举办了南昌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排舞比赛,这为排舞在江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许多高校排舞发展落后并不是因为学生不喜爱,而是专业水平高的排舞教师匮乏,因此各高校排舞教师应加强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促进排舞运动的开展。

2.3 加强高校间,高校和社区间排舞的交流,尤其是高校排舞项目发展比较快,应该组建校级排舞社团,经常派学员到社区和其它高校进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提高。建立高校学生排舞社团和社区排舞健身团队活动,带动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排舞练习,组织一些比赛和展演活动,使排舞运动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2.4 扩大参与人群,把男性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另外,在教学和练习上,尽量丰富排舞的教学内容,将人们喜爱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排舞的教学和练习中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万寿.排舞在推动体育生活化中作用的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0.

篇(4)

 查看更多《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名家特稿

        (1)一类复蒙日-安培方程dirichlet问题数值解探讨(二) 殷慰萍

        (8)lagrange系统的lie对称性与动力学逆问题 梅凤翔 李彦敏

        数学研究

        (11)基于som网络的人口分类 王鑫

        (15)线性变换下的三维刚体运动 王塞楠

        (17)一种阈值化的小波图像去噪算法 薛明志 李天钧

        学术动态

        (20)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徐仁新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数学研究

        (21)一类特殊双色有向图的指数界 罗美金

        (25)确定s_n的元素的阶的集合o_n的第一种方法 孙宗明

        学术动态

        (27)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建国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数学研究

        (28)r~n中具有非负laguerre截曲率的超曲面 姬秀 胡传峰

        物理学研究

        (33)双星系统轨道角动量的约化表示及应用 刘伟民 李嫒 司梦

        学术动态

        (36)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铁生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物理学研究

        (37)核素分布的三循环 王昱应 王星

        (40)空气中yag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羽的研究 乔红贞

        化学研究

        (43)烷基锌与醛的催化不对称加成反应研究进展 赵文献 张朋飞 王瑾 刘冠军 赵瑞娟 张安安 陈东丽 刘念 雷晓明

        学术动态

        (56)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帆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化学研究

        (57)苯酚红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李志成 王兴明 董明轩

        (61)h_4siw_(12)o_(40)/zro_2-al_2o_3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杨水金 段国滨 杜茗卉

        (65)阴离子掺杂型ag/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李国防 凌翠霞 丁秀云

        学术动态

        (68)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会在我校举行 无

        生物学研究

        (69)几种农药对灰巴蜗牛毒杀效果研究 田素梅 王玉玲

        地理学研究

        (7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规划研究 史本林 张竟竟

        (78)加快河南乡村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战略对策研究 李学鑫 史本林

        体育学研究

       

; (83)影响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演进的制度因素分析 刘盼盼

        (87)建立“以钱养事”机制,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需求 高嵩 秦小平

        (91)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的特征分析研究 钱振宇 刘一平

        (97)皖北地区城市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朱毅然

        (102)论均等化视角下高校体育的公共服务职能 姚彬彬 何青

        (105)论农民工体育——基于差异公民资格的视角 胡炼 秦小平

        (109)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干预的实验研究 张琳

        (113)午睡对运动员训练后身体机能的影响 闫林 周越

        (118)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传播媒介使用现状研究 马宁

        教育与教学研究

        (122)《地质学基础》图解化案例教学研究 王贵成 程黎

        (126)利用校园人工湖进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探索 刘绍堂 张慧锋

        (131)高校公共体育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的探讨 张永龙

        (134)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陈伟

        (137)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篮球战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宣暄

        无

篇(5)

【关键词】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资源;人才

1.乡村体育旅游的内涵

1.1 乡村体育旅游的概念

乡村体育旅游广义上讲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的旅游,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乡村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广义的乡村体育旅游还是狭义的乡村体育旅游,就其社会本质而言,都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内容。乡村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这就是乡村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

1.2 乡村体育旅游的类型

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第一,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体育旅游。第二,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体育旅游。第三,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体育旅游。第四,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体育旅游。

1.3 发展乡村体育旅游的意义

1.3.1 乡村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

乡村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健身、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健美强身,还可陶冶情操。所以,大力发展乡村体育旅游,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1.3.2 乡村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

因为乡村体育旅游能增加国家创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根据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的材料显示,旅游业从1997年算起的4年中,单单因为举办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旅游收入就达到了427亿美元。瑞士洛桑对欧洲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给主办地带来大规模的旅游者群体,涉及到运动员、教练、官员、记者的人数近万,同时,还会有大批的观众。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够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我国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为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例如吉林省境内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等。一些像海南、云南、贵州、成都等地理气候位置相当好的地方,可以开展很多乡村体育旅游项目。还有一些地方民族性项目,如“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的赛马节、摔跤节”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开拓乡村体育旅游的广阔市场。我国小型多样化的乡村体育旅游已逐渐发展起来,如我国爱好钓鱼的旅游者人数增多、各种乡村体育旅游设施的迅速增长、高尔夫球场的增加、保龄球馆的迅增、网球场的普及。1986年中国国际乡村体育旅游公司的成立,也为中国乡村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近年来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如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摩托艇暨水上摩托超级明星争霸赛等大型乡村体育旅游。高校举办的老年人棋类比赛、桥牌比赛,邀请了国内外各高校的教授及教育界和体育界的领导或其他行业的知名人士参加。同时,由于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普及,人们的体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的各类体育竞赛及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乡村体育旅游也在不断发展,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

3.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设施不完善

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乡村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如滑雪旅游者需要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水上运动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这些设施都是为接待旅游者所必备的。乡村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服务是否周到,标志着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是乡村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在这方面,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其次,乡村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差。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导游、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乡村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宣传到位,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质旅游服务,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我们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旅客不满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3.2 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

不少来过中国还想再访的客人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其寻求新经历的产品而作罢。面对国际客流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我国乡村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外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乡村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另外,乡村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3 资源开发不力

我国乡村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种类多,分布广适合大力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但目前我国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还远远不够,成为制约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3.1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乡村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开发不够,缺乏富有特色的乡村体育旅游项目,影响我国休闲型乡村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3.3.2 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观赏性的多,参与性的少

我国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观赏性的比赛和表演偏多,主要属于观赏型乡村体育旅游,大多数人处于旅游观赏的位置,达不到体育健身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体育比赛和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方面。我国由于体育场地缺乏,富有特色的体育建筑很少,能作为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得到开发的更少。游客参与性强的大型体育娱乐场,因为需要较多的投资,只有北京、深圳等少数几个城市近郊出现,在其他许多城市很少见,难以满足人们对短线乡村体育旅游的需求。乡村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开发过于注重观赏性,忽视参与性,致使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不能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主要需求,缺乏发展后劲。

3.4 乡村体育旅游需求不足

3.4.1 影响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因素

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与人们对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强弱密切相关。根据人们的乡村体育旅游需求进行乡村体育旅游开发,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影响人们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因素很多,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

3.4.2 客观因素

影响人们能否成为乡村体育旅游者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是个人产生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经济条件。所谓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中扣除支付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日常的衣、食、住等必要的消费开支和必要的社会消费开支之后剩余的部分。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大小,同乡村体育旅游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乡村体育旅游活动的实践证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越多,对乡村体育旅游的需求也就越大,尤其表现为外出乡村体育旅游次数或在外乡村体育旅游天数的增多。

闲暇时间是指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它日常的限制性活动之外,可用以随意支配的自由时间。闲暇时间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乡村体育旅游的需求。时间证明,在其他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人们的闲暇时间越多,对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越大,外出乡村体育旅游的次数和在外乡村体育旅游天数便会越多。

3.4.3 主观因素

人们进行乡村体育旅游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乡村体育旅游需求,一旦认识到这种需要,他便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乡村体育旅游动机可以视为影响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同人们的体育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性别等个人因素有关。

人们的体育兴趣爱好是产生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最主要因素。据对沿海地区乡村体育旅游者的调查,在校学习期间喜欢活动的占83.1%,不喜欢的没有。可见,人们的体育兴趣爱好是产生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受教育水平对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对体育文化和体育功能了解相对就越多,对乡村体育旅游就有较深的认识与价值判断,从而有助于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产生。从对沿海地区城市居民乡村体育旅游消费人群学历结构看,初、高中以下学历的占45.6%,这一群体以未成年人为主,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9.5%,这说明成年人中,乡村体育旅游消费者的高学历比例相对较大。可见受教育水平对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产生有显著的影响。

年龄也是影响一个人产生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青少年学生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特别强烈,这与学生在校期间有较强的体育兴趣有关系。中青年人由于工作劳累,身心疲惫,需要休闲散心,乡村体育旅游动机较为强烈。老年人退休后,有养老金和一定的积蓄,闲暇时间充裕,因此他们能够经常外出旅游,但由于现有乡村体育旅游项目适合老年人的较少,老年人乡村体育旅游动机并不十分强烈。

性别对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从对沿海地区城市居民乡村体育旅游消费人群性别比例看,在整体的乡村体育旅游消费者中,男性占72.4%,女性占27.6%,男性乡村体育旅游消费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参加乡村体育旅游的女性多为年轻人,有女学生、年轻的母亲等,中年及中年以上者极少。缺少体育兴趣和体能不足,是制约女性产生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

4.影响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分析

4.1 乡村体育旅游人才短缺

乡村体育旅游人才是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乡村体育旅游人才的现状,却成为影响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4.1.1 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短缺

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进行科学论证,整体规划布局各种体育活动项目。这些工作需要既精通旅游知识、又精通体育知识的专业人员,而目前这一方面的人才还很短缺,难以形成有组织、成规模的专业力量。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短缺,致使我国丰富的乡村体育旅游资源难以科学开发,形成富有特色的乡村体育旅游胜地。

4.1.2 乡村体育旅游营销人才缺乏

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后,必须通过营销宣传才能开拓潜在的乡村体育旅游市场。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宣传,需要通晓体育、旅游、营销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样的人才极其缺乏。致使我国当前专业的体育旅行社非常少,综合性旅行社内负责乡村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的部门也不多,已从业人员乡村体育旅游知识欠缺。乡村体育旅游营销人才缺乏,导致乡村体育旅游产品难以为大众所熟知,不能促使人们产生乡村体育旅游需求。

4.2 缺乏完善的乡村体育旅游政策

4.2.1 乡村体育旅游扶持政策缺乏

乡村体育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开发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还未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政府目前主要重视旅游资源文化品味的开发,对于体育文化意义的认识不足,因此对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优惠政策扶持,导致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在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包括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乡村体育旅游宣传营销和乡村体育旅游人才培训等,不能满足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需要。

4.2.2 乡村体育旅游法规政策不完善

乡村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法规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但目前我国有关乡村体育旅游的法规政策还没有出台,旅游对口管理部门也不明确,导致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出现无序竞争,乡村体育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经营混乱,乡村体育旅游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乡村体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乡村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对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建议

5.1 综合开发、多元化发展

第一,综合开发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乡村体育旅游公园,重点发展休闲型乡村体育旅游,设置能满足广大青少年体育爱好者和中老年喜欢的大众乡村体育旅游项目。第二,积极申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举办国内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大力发展观赏型乡村体育旅游和竞技乡村体育旅游,第三,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也要作为重点开发。

5.2 努力提高大众乡村体育旅游需求

第一,开发出高、中、低档次齐全的乡村体育旅游产品,满足社会不同收入阶层的乡村体育旅游需求。第二,要依据我国居民闲暇时间实际情况,在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短线乡村体育旅游产品,在旅游胜地重点发展一批长线乡村体育旅游精品,迎合我国当前城市居民在周末全家到郊区休闲的时尚。第三,大力进行营销宣传,动用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多种媒体,生动形象地向大众进行营销宣传。

5.3 多种途径培养乡村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乡村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在高校旅游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中增加开设乡村体育旅游课程,体育产业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还可以联合开办培训班。培养掌握体育学、旅游学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乡村体育旅游工作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进行行业管理、资源开发、营销、运动技术指导的乡村体育旅游专门人才。

5.4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和配套法规建设

政府要把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战略重点。政府要尽快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乡村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同时,政府要进行配套法规建设,明确乡村体育旅游的管理部门,依法加强宏观管理。

5.5 加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作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因为行业从属不同,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造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面对巨大的乡村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相互协作,在需求与资源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共同推动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

5.6 制定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要同国家的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和2008年奥运会结合起来,以国家现有的旅游景点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制定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长期规划。其次,必要时可考虑乡村体育旅游业的超前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业超前发展是大多数国家在旅游初始阶段的普遍做法,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5.7 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是乡村体育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对旅游线路、活动、景点的设计,要因地制宜,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要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乡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显示其丰富价值。

篇(6)

关键词 江西 樟树 农村中学 体育 现状 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樟树市武林中学、洋湖中学、经楼中学、洲上中学等14所农村中学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近几年来涉及关于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利用,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通过调查走访这些被调查学校的领导、体育教师,为论文中关于体育教师方面和学校情况方面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3.问卷调查法:采取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共180份,回收170份,回收率94%。

二、结果与分析

(一)樟树市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状况分析。

1.体育器材场地缺乏和设施落后。

通过对这十四所农村学校体育场的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没有或待建体育馆的,并发现运动场也十分有限,其他体育设施数量也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没有充足的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也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有关体育器材和设施的情况。

2.学校领导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通过走访这些学校领导了解发现,现在由于社会和上级对一所学校的评价的好坏,唯一标准是升学率,升学率上不去,不管是体育课还是其他体育运动开展再好也是浪费时间。因此,在农村中学的课程表上,体育课的节数有所减少,同时,经常出现被其他主科老师占用,用来给学生进行辅导的现象。通过对十四所农村中学的17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被调查同学中有85.29%的体育课被占用,只有14.71%的体育课没有被占用。可想学校领导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3.对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

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江西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的省份,加上许多人的观念中体育学科没有其他学科重要。从一些学校的奖励办法中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并且没有把农村中学体育经费从学校的经费开支中专门列出,这样就能反映出学校对体育方面的不够重视,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油然而生。使得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进而会影响江西省樟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樟树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一)樟树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不均衡。

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规划的意见》规定,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合格学历要求为:小学教师,中等师范毕业;初中教师,大学专科毕业;高中教师,大学本科毕业。规定和规范了教师执教的规格和层次。在本次论文中所研究的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的参加工作时所取得的学历,为第一学历;到本次调查时所取得的学历,为第二学历。据调查数据可知,第一学历为大专的是53.3%,中专的是46.7%;第二学历为本科的是42.2%,大专的是48.9%,中专的是8.9%。据45名被调查农村中学中的体育教师,他们的学历明显出现滞后,大多数是中专和大专学历,在经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和培训,才达到较高学历的。与现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要求不符,从中折射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以及其自身素质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体育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不够。

体育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是体育教育的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各种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农村体育教师大多数并不是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技术差,其专业能力不够高。这样严重的制约着农村中学的体育课程进行。

(三)樟树市农村中学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方式和锻炼场所情况。

由于多数农村中学学生的家处农村,来学校学习也都是寄宿在学校中,所以他们在家主要是通过电视来了解各种体育运动;而在学校则是通过体育教师的传授来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项目,而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锻炼场所大多过于局限在学校范围中,这也无形中加大了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的之间差距,从而使得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的开展工作的难度倍增。

三、结论与建议

(一)树立正确教育思想,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要了解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意识到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特别是学校领导,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把教育变升为素质教育,重视体育教育这个因素,并且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使其全面发展。

(二)加强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学,很多体育教师不愿去,工作环境,生活待遇不好。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支教工作的宣传,采取有力措施来改善教师在农村的生活,工作方面的待遇;还可以利用一些良好的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体育教师参加到乡村支教的工作中去。

(三)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

在体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增加体育场地器材很困难,应保护好现有场地器材,加强对其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即能延长场地器材的使用寿命,还可以节约大量体育经费。也可以通过社会各方的帮助,来增加本学校的体育用材。

篇(7)

安定小学李仕林

摘要:元江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磨秋运动作为哈尼族的传统运动项目,在我县开展较为广泛,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磨秋运动,本文通过对与元江县磨秋运动的开展现状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参与磨秋运动的性别和年龄特征,群众参与磨秋运动的意愿、途径和目的,分析当地磨秋运动的优势和不足。希望为元江县磨秋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元江;磨秋;开展现状

一、前言

磨秋运动是哈尼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磨秋又称磨礅秋等。取一根长1至2米的硬木竖于场地中央,顶端稍尖,作为轴心;另以一根长约6米的木杆,中部凿一圆洞,横置于立柱顶上。转动时类似推磨,故名磨秋。娱乐时,横杆两头人数相等,双方推动横杆助跑几步后,迅速骑上或匍匐杆头,随杆旋转起伏,落地一方用脚蹬地,使杆弹起,并借助蹬力使横杆两端交替上下,旋转不止。每逢哈尼族的“矻扎扎”节,哈尼族同胞在各村寨、村头或寨子中心选择宽敞的地方作为欢度节日的娱乐场地。对祖先及神灵的祭祀祈求丰衣足食,来年五谷丰登。通过对元江县磨秋运动的开展现状研究,可以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磨秋运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内容的研究需要,通过查阅有关磨秋的文献资料,阅读与磨秋运动相关的论文、期刊,了解我国及云南省当前开展磨秋运动的现状,为撰写本文提供理论方向。

2.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遵循问卷调查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等基本要求的问卷,对元江县哈尼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0份。

3.实地调查法

通过对元江县羊街乡、那诺乡哈尼族部分村寨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需要的信息,了解群众参与磨秋运动的现状。

4.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三、磨秋运动在元江县发展的背景

(一)“矻扎扎”的历史传承

元江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其中以哈尼族居多。哈尼族的“磨秋”是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世代相传逐步完善和发展出来的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哈尼族先民通过其特有的语言和文字流传下来。哈尼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年首扎勒特”(十月年)、“矻扎扎”(五月节)、“昂玛突”(祭寨神)、插秧节等。哈尼族打磨秋主要在农历的五月或六月举行。农历五月在戍日或亥日举行。称“五月年”;元江县的哈尼族人民希望通过“矻扎扎”节,对祖先和神灵的祭祀祈求风调雨顺。

(二)“矻扎扎”发展现状

元江县的哈尼族每到“矻扎扎”节,都会举办一系列的活动。特别是在那诺乡那诺社区浪施上寨、塔朗等举行了别具特色的祭祀活动,村民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全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欢聚在寨边风景优美的磨秋场上,每家每户都做好饭菜放到磨秋边进行祭祀。寨子里的人民把早准备好的牛肉、猪肉,舂好的糯米粑粑放到祭台进行祭拜。祭祀开始时,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开秋”之后,哈尼人民敲起啰、吹起号,围着祭祀点跳起牛皮鼓舞及棕扇舞,成群结队地聚集在磨秋场上骑磨秋、欢度节日。祭拜完场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元江县的磨秋运动局限于哈尼族地区,受到了场地、器材等因素开展起来较不易。希望通过我对磨秋在元江县的开展现状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去。

四、磨秋运动与祭祀的关系

(一)“矻扎扎”的传说故事

“矻扎扎”,其含义是迎接“俄咀”(一位仙人)到哈尼人间巡访,为哈尼人驱害降魔,祈求“俄咀”保佑山寨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传说古代哈尼人烧山开田,得罪了众野兽。为了惩罚哈尼人,每到农历六月杀人为祭。哈尼人苦不堪言,阿匹梅烟天神教哈尼人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打磨秋。众野兽看见哈尼人在磨秋上飞悬高喊,以为是天神加重对哈尼人的惩罚,把哈尼人一个个的吊在空中打。于是请乌麽免除了哈尼人杀人为祭的惩罚。为感谢阿匹梅烟天神,哈尼人举行苦扎扎,祭天神,并请天神到人间与哈尼人共度佳节。

(二)“矻扎扎”的宗教祭祀文化

哈尼族“矻扎扎”,是哈尼族的宗教节日,节日隆重的祭祀活动与哈尼人生产节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节日活动是农事活动的时间表;“矻扎扎”活动主要展示了哈尼族宗教祭祀文化和娱乐交际礼仪文化。庆祝的方式有打磨秋、歌舞、摔跤等。

节日的第一天,村寨里要淘洗水井,祭水井神。祭祀完毕后,村中年轻人上山砍磨秋杆。相传节日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矻扎扎”节很隆重。节日里,人们要准备丰盛的食品,还要宰杀牲畜祭祀神人。磨秋场是节日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家家户户来到磨秋场,自备饭菜,人们团团圆圆坐在磨秋场上,互相敬酒,预祝丰收。磨秋场上人山人海,艺高胆大的小伙子往往争先恐后地登场表演,以博得姑娘的爱慕。除此外,还有其他的活动,如跳舞、荡秋千、摔跤等。节日的最后一天傍晚家家户户都要点燃一个火把,并举火把照遍屋内的每一个角落,表示驱逐邪恶,然后将火把送到村边的路旁,以先后顺序,排成一条火龙,朝东南方向延伸,以示将邪魔驱向远方。

五、元江县哈尼族开展磨秋运动的情况分析

(一)场地分析

场地是开展磨秋的必要条件,为了了解开展磨秋的场地分析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有61%的人选择了磨秋场地不平整。因为大多数磨秋场地是土地易被风雨冲刷;79%选择了场地不安全,是因为大部分磨秋场地选择在较宽阔的路边,人来人往,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安全性较低;另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磨秋场地设在公路上,其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有45%卷选择场地不清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磨秋场地也要进行祭神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杀猪宰牛,不免造成地面不清洁,极少数的人认为现有的场地很好,场地安全,可以开展磨秋运动。

表1磨秋运动场地分析

场地分析

人数

百分比

场地不平整

场地不安全

场地不清洁

300

386

220

61.2%

78.7%

44.8%

安全

56

11.4%

(二)参与者的年龄、性别状况

1.年龄特征

为了了解运动参与者的人群特征,从年龄、性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18至40岁年龄段参加磨秋活动的比例相对较高,占选中人数比例的53%,其次是40岁以上占23.6%,这表明磨秋运动在哈尼族男、女青年中的喜爱程度很高,这充分体现了磨秋运动是一项很有青春活力的体育运动。磨秋运动给青年男女赋予了爱的气息,通过参加磨秋运动可以体验勤劳哈尼人民的生活态度,因为活动中缺少不了哈尼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民族歌舞穿插在磨秋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在活动中相互认识,结交朋友,相互之间的闲聊和协作可增进朋友之间的情感。而18岁以下和40岁以上参与较少则因为磨秋运动充满一定的危险性,年龄过小和年龄过大者参与起来较为困难。

2.性别特征

调查数据显示,在磨秋运动的人群中,男性占71.4.%,女性占28.6%.哈尼族生活中各自有明确的分工,女生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很多女性认为磨秋是男性的运动,女人须在家操劳家务和照看孩子,但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哈尼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现已有不少哈尼族女性认为磨秋可以体现自我价值,逐渐开始参与磨秋运动,从而促进了磨秋运动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提高了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参与的人群中未成年人占23.4%;而18岁至40岁占53%;40岁以上占23.6%。

表2 参与磨秋运动的年龄、性别特征

参与人群

分类

调查总人数

百分比

性别

350

71.4%

140

28.6%

18岁以下

115

23.4%

年龄

18岁-40岁

260

53%

40岁以上

125

23.6%

(三)参与者的参与动机

为了调查元江县参与磨秋运动的参与动机,可发现(见表3):大多数参与运动是为了娱乐;(57%)及锻炼身体(21%),很少有人为了社交(13.8%)参与到磨秋运动中。大多数人只是在矻扎扎节或祭祀中才能接触。

表3参与者参与动机

动机

人数

百分比

娱乐

280

57%

锻炼身体

102

21%

喜爱

40

8.2

社交

68

13.8%

(四)参与者的参与途径、方式

参与磨秋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见表4)可知在“矻扎扎”节个人参与居多占73.4%,和家人参与占51%,和朋友一起参与占65.3%,通过调查得知磨秋是在相应的节日或祭祀活动中才会进行,婚丧嫁娶多不进行打磨秋。

表4参与磨秋的途径

参与途径

人数(人)

百分比

个人参与

360

73.4%

和家人一起

和朋友一起

祭祀参与

250

320

280

51%

65.3%

57.1%

婚丧嫁娶参与

0%

(五)开展磨秋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开展磨秋运动中场地不够好居多,原因在于哈尼人民常年定居山上,经济、交通等各方面条件比较落后,没有能力建设良好的磨秋场地,导致无法将场地完善。认为器材不够完善者居多,其原因在于都是手工制作,无法做的很精致,难免有瑕疵,再者目前磨秋没有良好的安全措施其安全系数较低,因此,场地不够好和器材不完善是开展磨秋运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政府不重视、村干部不重视、村民不重视等方面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但也不可忽视的问题。

六、磨秋运动开展带来的效益

(一)文化效益

通过对元江县哈尼族村寨调查得知,“矻扎扎”节和重大祭祀仪式时,当地哈尼族村寨会举行打磨秋。一来通过对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保佑村寨和谐安宁;二来通过有趣的民族传统体育增进村民们的感情。在磨秋中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在参加磨秋运动中更好的认识了本民族的发展,进而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了民族文化。积极地号召青少年们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

(二)经济效益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现在哈尼族的“矻扎扎”节,并不局限于本村寨居民参加。通过当地政府的宣传和报道,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变成了一个多民族参与。慢慢的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每到“矻扎扎”节,元江县哈尼族村寨成为了旅游的胜地,来自各地的朋友涌入了哈尼族村寨,给节日增添了色彩。客人的涌入不但可以更好的展现哈尼族优秀的文化,而且给各村寨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通过向客人们展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保护磨秋这项运动。

七、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从参与人群的特征来看,参与磨秋运动人群的性别比例、年龄的结构不平衡。元江县参与磨秋运动为男性居多,占调查总数的71.4%,女性参与磨秋运动者较少。在年龄结构中,以成年人居多,因为磨秋运动充满一定的危险性。从磨秋场地的分析中来看,没有人认为磨秋场地是安全的,场地会有不平整、不安全和不清洁。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打磨秋多为祭祀场地,以山林,以及自家院落居多。多为节日时的活动之一。从参与者参与磨秋的动机中来看,大多数人以娱乐为主,通过在祭祀中的打磨秋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增进村民们的感情。元江开展“磨秋”运动只有在每年的“苦扎扎”节日里进行,时间短,制了磨秋运动的广泛开展,阻碍了磨秋运动的良好发展。元江哈尼族地区滞后,活动场地的匮乏和器材的不完善,影响了元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磨秋的发展。通过调查得知,磨秋运动方式单一,只局限与娱乐,没有比赛项目,使得磨秋运动没能广泛的开展起来。

(二)建议

1.元江县磨秋运动的发展并不应当局限于哈尼族参加,各民族应当积极参与到磨秋运动中去,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应当引导积极参与磨秋运动,丰富生活情趣。

2.磨秋运动在哈尼族村寨的开展,体现里哈尼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磨秋运动的开展不应该局限于“矻扎扎”节,应该推陈出新,广泛的推广磨秋运动,为磨秋运动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

3.当地政府部门应提高支持的力度,给予足够的重视。调动社会各部门和政府部门给予资金支持,改善场地、器材的现状。

4.积极宣传磨秋运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磨秋运动中。合理改变磨秋运动的形式,不局限于以娱乐为目的。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组织群众参与磨秋比赛,进而使磨秋运动得到更广泛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艳. 勐腊哈尼族乡村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 王钧,王长生,谷松,宋彩珍,祝捷.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生态建设研究——以哈尼族磨秋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02):113-118.

[3] 段红艳.发展与特性: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路径探析——以哈尼族传统体育项目磨秋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8):106-109.

[4] 王钧,王长生.生态平衡视野下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适应与重构——以哈尼族矻扎扎节为例[J].思想战线,2016,42(04):39-43.

[5] 张志贤. 红河流域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6] 王钧.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7] 余贞凯. 哈尼族磨秋运动的艺术形态及其传承[A].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玉溪师范学院.2011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艺术活态传承与文化共享论文集[C].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玉溪师范学院:,2011:5.

[8] 余贞凯.哈尼族磨秋运动的发展现状与传承保护[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9):39-42.

附录1

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们:

您好!我是安定小学体育教师,为了了解元江县哈尼族磨秋运动的开展现状,特设计了此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匿名填答方式,不会涉及个人任何事宜。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之用,希望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有些题目是多选。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空白处填入选项,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18至40岁C40岁以上

3.您是否参与过磨秋运动()

A参与过 B没参与过

4.您参与磨秋运动的场地是()

A山林B自家院子 C广场

5.您的参与动机()(可多选)

A娱乐 B锻炼身体 C喜爱 D社交

6.参加过对场地的印象()(可多选)

A场地不平整 B场地不安全C场地不清洁D安全

7.你参与磨秋的途径、方式()(可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