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31 16:22: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

1.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不理想

心理健康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但是当前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也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果。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所引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都是比较早的,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健康课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乏

当前高中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师还是比较少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并不会第一时间找到老师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大都形同虚设,心理咨询室缺少一些心理健康的书籍等资料,学生除了与教师交流之外很难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丰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对于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加强其自身教育,提高其抗压能力。一方面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或者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举办一些课外活动,比如一些生活挑战赛,或者体育活动等等,通过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承受力,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承受压力和挫折,同时不断激励自己解决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素质

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引导作用,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正能量也会感染每一个学生。因此高中学校需要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心理学家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讲课视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素养。

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充分利用隐形教育资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交往中养成乐观的情绪以及宽阔的胸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平等、民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健康课的开展需要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除了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同时还应该讲述一些心理健康案例。同时除了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生,比如做一些互动游戏,通过小游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比如春游或者聚餐等等,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诚挚的友谊,这样,学生就能像教师诉说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就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进而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4.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心理咨询室是比较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虽然高中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未能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高中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心理咨询室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或者一些治疗设备等等,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设施。心理咨询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由于心理咨询室一直未能发挥作用,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室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宣传,鼓励学生参与到心理咨询室的活动中。心理咨询活动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等等,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心理问题咨询完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调查,做好后期的心理辅导。

5.重视家庭对高中生的影响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因此,家庭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一定的教育影响。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级身心发展,为孩子营造和谐、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的家庭气氛,为帮助中专生消除心理问题提供良好的家庭条件。

6.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国家角度看,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治歪风、树正气,各种媒体要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及未成年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在创造游戏等中专生喜欢的节目时,应鲜明突出积极向上的主题,刻画成人生活世界时应考虑暧昧、暴力对未成年人思想的影响。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在学校教学中,心理健康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高中时期,是青少年向成人转变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往往要在这个时期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心理上的成熟也使高中生变得矛盾和偏激,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1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1.1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心理专家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过很多调查,结果表明:有20%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针对调查过程及最后的结果,专家总结出,影响这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影响、与人交往、自我心理问题以及性心理。这些因素影响着每一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少数高中生无法抵御这些因素的侵蚀,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

1.2随着年龄增长心理问题愈发突出:高中生随着年龄增长,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不同的,总体来说是呈上升的趋势。高一学生初入校园,对新的环境不适应、不能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学习目标产生迷茫等,很多都是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大部分学生都会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调整过来。如果将高一的这些问题带到高二阶段中,问题就会相对复杂。高二学习负担加大、价值观开始形成、可能出现的“早恋”、家庭关系不和睦等问题很可能会在这一阶段引发不良的心理状态。高三阶段是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时期,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很可能诱发各种心理障碍,高三学生往往会受到家庭、学校和自身的三方面压力,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期的心理问题。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心理健康的课堂教育效率低:当前高中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完善,学校对于心理健康课程得不到普遍重视,缺乏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架,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教授的课程内容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程也渐渐地失去信心,将心理健康课程当做无所谓的课程,不认真听讲或者利用心理健康课程的时间学习其他的课程。这些都在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使课堂效率无法得到提升。

2.2高中校园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当前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一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的高水平教师,专业教师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工作无法进行,面对问题无法合理地解决,工作中无法提升效率。当前在高中校园中,担任心理教育课程教师职务的教师,多数是其他专业的教师,这使得教师在面对学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类疑问无法科学、详细地给出解答,这直接导致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有效地开展。

2.3学校资源配置不足:一直以来,高中校园都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其他方面投入相对较少。学校中建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常只是形式主义,一些心理健康机构缺乏专业的人士进行管理,导致教育工作无法认真地在校园中贯彻下去。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较晚,区域间的资源分配极不平均,发展较好的地区已经拥有足够的资源,但是在一些村镇的学校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设施极度匮乏,甚至连体系都无法建立起来,这直接导致了村镇高中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无法有效地得到解决,因而产生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学校资源的配置不足及不合理,是导致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切实有效发展的重要原因[2]。

3应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建议

3.1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提升课堂效率:学校应该充分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对高中生良好情绪的培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要只是在课堂上将各种理论教授给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沟通,更多地去了解学生,通过沟通将心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

3.2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教育:面对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生容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对于高中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一方面应该着重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人才,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应该对现有的心理课程教师进行专业的课程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使现有的教师更有效地去完成当前的工作。专业知识、教育水平、教育素养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新时代下的高中校园一定要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3]。

3.3完善各地区学校资源配置:首先,应当提高高中校园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建设,要改变形式主义的教育体系,在校园中认真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建设校园心理健康机构,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对村镇高中的资源投入,帮助村镇地区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起来,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使资源配置合理化。

4结语

面对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当引起校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特别是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高中生,我们更加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本文根据对我国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徐艺歌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丽梅.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5,13(11):197.

篇(3)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与技术,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实践才行。为此,我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外在环境和内在修养两方面的因素,“内外兼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的几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若一个中学生,他整日耳边响起的都是父母的唠叨,教师的批评,同伴的嘲笑,经常被要求去做或者去达到一些非他能力范围的事情和目标。长此以往,他就会产生焦虑、恐慌、自卑,做任何事情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能力甚至于智力呈现下降的趋势,人的性格也会变得孤僻、冷漠、嫉妒等;反之,如果他生活在宽松、宽容、和谐的氛围中,那么他就会学会宽容和谦让。

因此,我们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环境,通过正面引导,如谈话、启发,鼓励等等,将正面的、积极的事情在学生的心里逐渐强化,消除学生心里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其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地看待和对待每一位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坦诚相待,团结互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篇(4)

【关键词】 新课改;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为95后的新一代青年,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其特有的心理特点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要困难。但再难的工作也必须有效的开展,那么应该如何开展呢?笔者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相关探讨。

一、浅谈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情而又奔放的同时伴随着沉默寡言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热情奔放而又充满了活力,但当前高中生的热情而又奔放的特点仅局限于熟人面前,而在陌生人面前往往沉默寡言、谨不慎微。例如很多高中生在学校的交流范围较少,往往让别人误以为其自恃清高,久而久之被别的学生所排斥,使其感受到被孤立和被排斥的尴尬境地,最终内心感到孤独而表现出孤僻的性格。

(二)严重的依赖性使得独立性的缺失

当前,很多95后高中生在家里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习惯了家长对其的呵护,很多事情都依赖父母,一旦进入高中之后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很多时候往往由于自身不能完成而自暴自弃,而缺乏与人分享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尤其是强烈依赖父母的同时也不把自身内心的矛盾告诉别人。

(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

当代高中生生活在经济发达和网络信息时代,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活跃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并能根据网络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然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发达,其具有的双面性,给尚未步入社会的高中生具有帮助也有负面影响,当前高中生的各种奇怪的心理和违法的想象均源于网络,而这些根源就在于高中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使得其在热爱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受着新鲜事物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严重偏离轨道。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不管处于任何年代和时代的青年,都具有相应的特点,但特点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成的。因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必须以新课改为背景,以素质教育实施为载体,以促进当代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为目的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允许其个性特点的存在,对高中生的种种行为习惯和过的的性格特点,应采取教育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以平常心态看待阩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多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从而与学生在某些程度上产生共鸣,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所在。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表现出的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习惯,往往是源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之一,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习惯,这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除采取常规的课堂讲座、发放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的基础上,还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深入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学的行为习惯,早恋、逃学、打架等问题的出现,只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自身某些行为习惯和特点的危害性,引导和教给学生掌握一些识别和防范心理危机的办法,为净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心理无疑是莫大的帮助和关怀。此外,在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还应拓展沟通渠道,从传统的面对面访谈过渡到更多的交流方式中,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搭建沟通平台,设立微博账号、建立QQ群等多种方式,着力拓宽沟通渠道,为学生心声的传达设立更多的畅通渠道。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分三个学段,即高一、高二、高三。而这三个学段的学生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作为高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由于刚入学,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所接受的学习任务和方式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奥、更加多样化,需要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对于当代95后高中生来看,由于其个性化的性格特点,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麻烦,因而作为教师应对高一新生进校适应性的教育,例如对学习、生活的适应,人家关系的监理,课余时间的利用以及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而对于高二的学生,应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的体质、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还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团队合作精神。而对于高三学生,由于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此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而应侧重升学辅导,帮助高中生更好的升学,并做好高中生升学的心理辅导。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被纪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尤其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分析和科学看待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成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英.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3)

[2]刘艳玲.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4)

篇(5)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411201)

摘 要:高中生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也是一个不稳定的过渡时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困难和挫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提高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和发展高中生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以达到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 抗挫折能力

1引言

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处在个体发育的青年初期,也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高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发展时期呈现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增多,而高中生所处的优越生活环境使其自身缺乏更好的抗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抗挫折能力并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而抗挫折能力不足会使高中生在遭遇挫折时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甚至会造成攻击他人、自杀等严重后果,进而威胁到社会安全。

现阶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心理问题方面,是建立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咨询,都是针对高中生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 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实施者, 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 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于深入和扩展, 其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高中阶段是一个“危险期”。这个危险的内因主要源于高中生较易聚集以下心理矛盾: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性、主观性、偏激性的矛盾;"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处理能力方面的矛盾;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憧憬未来、富于想像与知识贫乏、缺乏判别是非能力的矛盾。而高中生所面临的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所处的环境相较于初中生而言更复杂,所需要自身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更多。面临着这样多的矛盾的困扰,便很容易遭遇想像性及实质性挫折。因此,培养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课程。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2. 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孟万金教授创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它不是概念的主观臆造或翻新, 而是在整合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 没有心理疾病不等于心理健康, 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摆在了“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前面, 主张通过发展来化解问题, 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性功能; 最大亮点是: 明确提出“开发潜能,减负增效”, 与“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的学校使命有机结合起来, 强化了与学校教学活动主旋律的紧密结合, 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学两分离的被动局面。概括地说,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 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 防治各种心理问题, 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2.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划分为三级: 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级目标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 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 针对有心理障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心里健康教育的实践重心通常局限于三级和二级目标, 而对一级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强化一级目标, 兼顾二级和三级目标, 实现三级目标之间的有机统一, 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 体现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相对立, 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矫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否定, 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

2.3 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区别

2.3.1任务与功能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 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 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 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不仅包含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和补救性功能, 还致力使人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对学生来说,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尤其突出提高学习效能, 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会学习, 提高学习热情, 改善学习能力。

2.3.2 对象与内容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要聚焦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指向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的基础上, 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并且还包括教师和家长。使所有人既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又是接受教育的对象, 从而构建起新型的教育结构内在的双主体的平等关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我国国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时间指向( 过去、现在、未来) 、活动类型( 生活、学习、工作、社交) 、关系维度( 对人、对事、对己) 等。可将下列十四项优先列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

2.4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开始受积极心理学的影响,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上。但由于积极心理学渗透缓慢,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其主要还是以消极心理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多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摆脱心理困扰和问题上,忽略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将教育的对象面向问题学生以及学生的问题,是围绕问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其教育模式主要还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中心,教学内容以补救性、治疗内容为主,解决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将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停留在问题上,重在知识的讲授和咨询辅导。

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3.1 挫折

挫折是指人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它包含了三层含义: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当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人们便体验到了心理挫折。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对人有弊也有利。挫折对于抵御挫折能力强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它可以激发个体的意志努力,更坚定地朝着自己预定的目标奋力前进,直至达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面对现实社会,不断调整自己,不断战胜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成功的经验,自信心不断得到增强,人生价值感得到提升。但对抵御挫折能力弱的人来说,挫折是毁灭,会把人压折了腰,他们通常表现为不能正视现实,经常采取逃避行为来应付自己所处的环境,在遇到外部矛盾对立面的实力强大时,就会把攻击的矛头指向自己,自虐自残。当代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他们在挫折后常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常见的消极心理反应有两种:一是心理投射。即受挫后,力图把失败的责任、苦闷、气恼和紧张情绪转嫁、投射给他人或其他事物,借以保护和解脱自己。主要表现为:猜疑推诿、怨恨攻击。"二是消极防卫。即把受挫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自己怨恨自己、惩罚自己,以自怨自艾的方式来寻求自我解脱。主要表现为消沉倒退,心灰意冷,消极反抗,破罐破摔。这些消极反应持续出现则会形成心理障碍。

3.2 抗挫折能力

关于抗挫折能力,目前有“抗逆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忍受力”、“抗挫折能力”等不同说法,其基本含义都是指个体忍受、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冯边平把挫折承受力定义为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也是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一种能力,并进一步分为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是个体适应挫折的前一阶段;挫折排解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对挫折进行直接的调整和转变,积极改善挫折情境,解脱挫折状态的能力,是个体适应挫折的后一阶段。耐受力和排解力是抗挫折能力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依相附,是个体适应挫折情境所不可或缺的。

3.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在于采取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止将教学重点放在摆脱心理困扰和问题上,应重在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为其幸福人生奠基。从教育的目标、任务、功能、结构、对象、内容、方式与过程来区别于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对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3.3.1 教育目标

挫折是人生中必有的体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培养高中生树立对挫折的正确的认知以抵御挫折,引导学生从挫折中成长,树立有效的积极的归因模式,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高中生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积极向上和幸福有成的人,利用人性的优点来预防挫折感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往往比修复遇到挫折后出现的心理问题更有价值。既能做到及时的防御性功能,也能更好的发展高中生抗挫折能力。

3.3.2教育方式与途径

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仅依靠学生本身,应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 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 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 以班主任为骨干, 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 以家长为后援, 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抗挫折能力教育的立体网络。这也有利于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引导高中生将更多的关注放在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发展上。

3.3.3教育过程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双主体,发展性和预防性的教学内容为主。倡导体验性原则,教学课堂中可进行情境设置,带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调动学生应对挫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体验的反馈,做到及时的引导,给予积极的关注,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4思考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其基础积极心理学仍处在发展阶段,而本身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的教育中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在各种问题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是需要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完善的。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合作下才能更好进行的一项工作。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价,是否可以将这种评价当做促进高中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运用在高中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课程中。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还是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可以通过经常的形成性评价来监控和调整学生的抗挫折的状态,更好地引导学生不断得到反馈和强化,自觉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随着班级素质拓展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更多的运用。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以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的方式呈现在高中生面前,通过增强学生的体验,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抗挫折练习,从活动中培养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

【2】 冯边平 挫折心理学 [M]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3】 孟万金 .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J] 教育研究,2008(5)

【4】刘丽英,刘云艳 .幼儿抗挫折能力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8卷第6期

【5】张秀敏,杨莉萍 . 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建构 [J] 教育评论,2014年第七期

【6】曹新美,刘翔平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和积极心理学取向 [J]教师教育研究,第18卷第3期,2006年5月

【7】蒋重清,杨志明 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8】赵琳,.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剖析[J]基础教育,第10卷第6期 ,2013年12月

【9】 王新波 .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程述评 [J]中国特殊教育 2009年第10期

【10】 孟万金 .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文摘周报2008年8月

【11】庞红卫,积极心理学导向--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际传真,2009·总第121期,23-26

【12】陈红、宋颖惠、顾凡,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12期,1113.1114

【13】马丁·塞格利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万卷出版公司,2010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心理健康;整合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模式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目前由于家长工作忙、压力大,关注孩子的时间比较少,再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信息充斥了生活,这样的环境极易造成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单纯的开设心理健康课,学生并不能够重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力图从学科的角度改善学生心理状况,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的重要性

1.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人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科中所蕴含的道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心理学的健康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1)高中生物课程目标是: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发展的意义,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高中生物知识与生活比较接近,更容易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不会因为离生活很远而让学生对其丧失兴趣。如: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科学地进行食品储藏以及食用。这些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只要进行挖掘,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之上将其很好地传达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会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情感等,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

1.2减轻学生负担,形成健全人格

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重视,同时所谓的决定人生第一大转折点的高考也迫在眉睫,双重压力下孩子的心理负担非常重,出现丧气、颓废等现象,因此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通过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同时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对孩子以后适应社会以及处理问题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2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策略

2.1研究教材,挖掘生物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内容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效果。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众所周知,知识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生物课本就像一个宝藏,蕴藏着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尽管如此,大多数的学生仍然没有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只是单纯地从课本上获取知识而已,这说明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积极地去引导。而老师首先就要研究透教材,对教材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有深刻地见解。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其实很多。如“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科学家不断地开拓、修正,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这就可以延伸到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帮助和锻炼意志力非常重要。此外,要敢于质疑,科学家或者老师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在提出质疑的同时,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仅凭感觉。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理论,让学生看到生存斗争的残酷现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更应该体会到的是不进则退,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进步,停在原地,而别人在不断地进步,你就相当于退步了,而退步就要面临残酷的现实,因此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不至于被这个社会淘汰。

2.2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

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敏感、自尊心强,因此老师要尊重学生。如果老师采取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轻者可能导致学生对生物课失去兴趣,重者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多鼓励学生,当学生问题没有回答对时,不应该当众批评,而应该让学生找出自己没有回答对的原因,同时安慰学生;当学生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说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这些看似很小的举动,在学生心理激起了大大的涟漪,学生觉得自己得到尊重了,自然会尊重老师,也会喜欢上生物课。

3结语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整合,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建设,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教学水平高,还要仔细研读教材,提炼出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内容。此外,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尊重程度也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

篇(7)

网络时代将人类带入到了一个信息多元而爆炸的时代。在互联网平台上,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类型的信息,这与传统相对封闭的教学相比,内容更为多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多方面地接触信息。这样,学生的理解更深刻,更能促进学生这些心理品质的内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相关的教育网站,观看一些心理健康师的讲座,以及国内外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以往单纯而枯燥的语言描述与实例的简单列举,而是将学生带入一个丰富而动态的网络世界。第一,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学生所接触的信息种类更为多样,如图片、视频、音频以及新闻报道等,多元的信息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形成学生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第二,实现学生品质的内化。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闭塞,学生往往觉得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而没有引起重视。而网络时代突破地区限制,缩短距离,让学生利用网络可以接触到更为宽广的空间,实现教育的开放化。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真实性,这样自然就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而只有将理论与行为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思维的教育,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行为。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遇到挫折时不要气馁,要再接再厉,能够真正地转化为行为,能够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二、利用网络相对的私密性,实现与学生的多向沟通

相对来说,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但是他们也更为敏感。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心里不快,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与教师、与父母交流,而是选择网络这一相对的私密空间,如与网友交谈或是在一些互动网站来发表言论。这要引起教师的关注,要意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更为敏感,会喜欢一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不要只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如一些敏感话题如早恋,就不太适合直接交流,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的私密性来进行沟通与交流,如QQ、E-mail,微信、博客等,让学生将那些埋在心底而不太愿意让家人知道或是不愿意直接交流的话写下来,说出来。这样教师更能及早发现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放下心理包袱,做好情绪的自我调节,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当然,教师还要做好保密工作。学生是因为相信教师才把心里的话告诉教师。如果教师不替学生保守秘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形成阴影,甚至会让学生今后不再相信任何人,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加剧师生关系的恶化。学生不喜爱甚至会讨厌教师,不仅不会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还会处处与教师唱反调,故意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行为,这将会在学生之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既然选择了运用私密性较强的网络交流方式,就要替学生保守秘密,这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种保护,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利用网络较强的互动性,构建家校一体化教育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无小事,这不仅仅是教师与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重要职责。为此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也不要忽略家庭教育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与即时性,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家校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都比较娇惯孩子,这势必会让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与心理行为。如果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重视,或是认识存在片面性,无法与家长达成共识,学生就会形成两面性,在家里与学校判若两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只有家校一体,家校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一,网络形势下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更便利、更即时。网络可以将家长与教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家长与教师沟通的即时性。即使家长远在异乡异国,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与学生沟通,与教师沟通,互通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让家校无界限,从而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对症下药。第二,借助网络平台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识不充分,这样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这一主要场所功能的缺失。而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让家长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而家长通过网络平台也可以接触到更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信息。此时,教师再介绍一些相关的网站,向家长讲解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发挥家庭教育功效,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死角。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