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股市资金走向

股市资金走向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31 16:22: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股市资金走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股市资金走向

篇(1)

对此,华夏基金旗下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阳琨认为,资本市场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欧美市场将逐渐走向融合。长期而言,随着资本流动的开放,海外中资股的定价权必将属于中资投资机构。

人民币国际化将提升中资机构定价权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加速崛起,国内创新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京东、携程等逐渐成为全球商业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由于投资者门槛和投资地域壁垒的限制,多数境内投资者无法分享这类优质公司的成长收益。

阳琨认为资本市场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欧美市场将逐渐走向融合。随着A股市场资金的进入,这些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会逐渐发生变化,进而带来市场风格的变化,并伴随着一系列资产的重新定价以及估值模式和估值体系的变化。长期而言,随着资本流动的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引领全球范围内大中华资产“定价权”的转移,融合是必然趋势,中资金融机构必然是全球大中华资产“定价”的核心力量。

“中资金融机构对中资本土企业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中资企业的文化和业务模式的了解更为深入,具有外资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阳琨说,借助一些好的QDII产品,投资者可以顺应市场融合趋势,做前瞻性布局,把握定价权变化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本土思维全球视野 寻找更好投资机会

谈及为何做跨境投资,阳琨分析,一方面由于A股、港股和美股三个市场经济周期、金融政策不同步,三个市场也呈现出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为我们在不同市场间进行资产配置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会让国内资金走向海外,并影响三个证券市场的估值体系和投资者结构,拓展境外投资也是公募行业国际化的大势所趋。

篇(2)

凡抱有这种浪漫想法的人,并没有真正弄清楚股指之所以之前受阻于3067点,且在近几年见3478点峰值之后浪低一浪,大盘重心渐次下移的真正原因。他们一味地将A股的走软与低迷不振归咎于宏观经济数据不景气及政策紧缩等外部环境与条件,而无视、忽略或低估了对于股价运动内在动力的剖析。诚然,宏观经济态势与政策动向对于股市的兴衰非常重要,有时甚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并非影响股价走势的全部。实际上,左右股指升跌的力量还来自其它方面的因素――例如股市本身的供求、流动性状况以及相关的心理效应,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同样能产生不亚于宏观经济面与政策面的极具决定性的股价推动力。

恩格斯在分析历史的成因时曾经写过:“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可见恩格斯是将历史看成是多种力量合力的结果的。以这一结论观察股市,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股市作为虚拟经济是反映实体经济的,也因此形成了以实体经济诠释股市的传统逻辑。其前提是: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股市)是第二性的。然而正如辩证唯物主义的经典作家在论述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时曾精辟地指出过的: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只是在涉及它们的根本关系问题时才有意义,超出这个范围时就又当别论了――其意是指:意识相对于物质自有其独立性、且具反作用于客观物质的主观能动性。这就从哲学上解答了为何股市可以与实体经济不同步,为何股指走势会经常游离于宏观经济走向之外、特立独行的问题。

另一方面,资金作为股价与股指运行的唯一载体,是反映市场主体――广大证券投资者的愿望和意志的,由于投资者普遍怀有强烈的博弈意识,这就决定了股价与股指的远行除受客观因素驾驭外还表现出受市场参与者的主观判断支配的随意性,从而推动股价与股价的轨迹呈现为反复偏离客观价值中枢的钟摆运动。这个过程是影响股市的诸多对立的主客观因素相互制约、相互融合、此消彼长的复杂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所实现的相对统一最终在股价与股指上得到集中的反映。

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认为导致股指今年在3067点受阻,转而进入新一轮阶段性调整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通胀与政策形势,而在已困扰与压制了A股市场几年之久的因高速扩容引致的供求失衡、因供求失衡导致的资金匮乏而令做多动力不足。这是决定当前A股市场走向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向,而其它方面则是次要的,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篇(3)

7月以来,上证综指从4000点一路下滑,散户们自然是开心不起来,但是更加忧心忡忡的是政府和金融机构。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21家证券公司、25家公募基金公司纷纷制定了救市方案,1200亿资金投入股市,并且增持股票。政府多次表态,释放利好,表明维稳决心。

近一年多的时间,“互联网+”、“中国制造4.0”等概念,让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疯狂阶段,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公司,只要和“互联网+”沾边,或者买几组机器人,摇身一变就成为热门上市公司,成为一只受到追捧的股票,股价节节攀升,市盈率超过百倍,甚至千倍。这样的股票,稍有市场的负面干扰,一夜间就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中国股市需要良好的治理

现在的中国股市就像一个没有治理好的水库,水位正在严重下降。

在我看来,短期内要维持股市的稳定,让水库水位下降的问题延缓,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停止对水库进行主动抽水,也就是说暂缓IPO这台抽水机的运作。新股发行日市场要冻结的资金体量很大,今年第九批IPO公司,共28只新股,据统计总共冻结资金4万亿,这种短期抽水对当前的市场来说,影响巨大。

其次,就是要给水库加水,投入资金。巨量资金从哪里来?盘活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巨量资金盘,将成为提振市场的长期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有3.5万亿左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理论上可以有超过1万亿养老金入市。而根据最新全国住房公积金公开数据预测,全国公积金存缴余额在4万亿左右,若按25%的比例入市,也将有1万亿的资金注入。当然,在监管上必须有相应的举措,来保证这些资金的有效运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充分治理水库。在中国股市里,很多上市公司出现了300倍以上的市盈率,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超过150倍,纳斯达克的平均市盈率也就在20多倍。

接下来就是垃圾股、亏损股,我们还没有一个合适的退出机制,导致这些股票仍然霸占着市场里的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股票可以说是“赌石”,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带来惊人的收益,这是市场的吸血虫。

还有就是空壳公司,一家几乎没有主营业务的公司可以市值超过50亿。对于一家壳公司而言,它的价值仅仅就在于未来有可能被借壳上市,没有业绩支撑,完全靠市场炒高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泡沫,而且这种泡沫可以被轻而易举地打破。如果把这些资金流通到真正需要发展的企业上,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中国股市应暂缓推出注册制

在理顺股市存在的这些问题前,我认为应暂缓注册制的推出。

就在前不久结束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助理对注册制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注册制改革方案核心内容第一次公开。

自去年11月底,证监会将注册制改革方案初稿上报国务院开始,各界对注册制改革的猜测、评论接连不断,有消息称注册制最快将在今年下半年推行。

股票发行注册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市场走向市场成熟的标志。资本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其注册制度很大程度地帮助了美国的企业快速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高速发展。同样,美国市场也帮助了许多其他国家的企业在美国市场获得发展,包括像百度、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巨头。

然而,目前中国如果推出注册制,势必会影响中国股市。

推出注册制,让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市场化,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股市泡沫。因为注册制一旦推出,那些市盈率过高的公司将会受到重挫,特别是像之前因为在线教育概念而爆炒的“全通教育”这样的股票。

面对注册制,壳公司的市值将不再那么值钱,从50亿退回到20亿,甚至10亿。面对这样的冲击,最受伤害的一定是投资者,而在这么多中国投资者中,受伤最多的是80%的散户,这对于散户主导的中国股市来说,其实是致命的。

注册制推出之前应该取消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审批流程。自去年开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程序虽然已经简化,比如“取消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重大购买等行为的审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行并联式审批”,这些改变确实极大地缩短了并购重组的实施时间,但并购重组依然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审批制约。

只有让上市公司通过重组,让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那些高市盈率的公司以及价值虚高的壳公司才能实现着陆,不再出现无故的大幅震荡,重新找到市场价值所在。

所以在注册制推出之前,先让现有的上市公司进行市场化的重组兼并。为了保护股东利益或防止大股东输送利益,可以采用全体股东2/3的表决方案,只要全体股东2/3通过重组方案(目前是出席股东的1/2),无需证监会进行批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中国股市的硬伤逐步缓解并痊愈,为注册制的实施做好铺垫准备。

篇(4)

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于1990年,然而真正在股市中投资的股民能够了解具有27岁生命力的证券市场投资回报率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回报率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单边交易机制使散户获利减少,损害了小投资者的利益。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次重大变革,其特有的功能在中国市场上得到很好的应用。

一、股票指数期货的定义

股票指数期货又叫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以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作为交易标的物的期货[1]。与普通商品的期货交易特征和流程一样,股指期货也是订立有关于某一个标的物的未来买卖合约,买方和卖方在正规的交易所进行磋商和结算,股指期货以保证金的形式进行而不是全额现金,而保证金在交易中仅仅只占交易?~的5%到20%,股指期货的交割不能用股票,只能用现金进行;当前市场股价指数*每一点所代表的金额=股指期货合约价格,国家之间每点所代表金额各有不同。

二、股票指数期货的特点和一般功能

(一)股票指数期货的特点

1.股指期货的合约标的物不是实物,而是股票指数,通过做空进行获利

股指期货不像商品期货具有有形实物的标的物,股指期货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投资者如果觉得指数会涨,则可以选择买入股票指数期货,如果觉得会跌,则卖出,这就是做空。

2.以现金交割方式进行最后结算

股指期货没有具体的实物,一切交易都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最后的结算,合约到期时,计算出最后需要结算的金额,交易人在自己交易账户里进行结算交割。

3.股指期货的交易成本和交易所规定的乘数有关

股票指数合约价值=股票指数*合约乘数

所以,交易所规定的乘数越大,股票指数合约价值就会越大,也就是说股指期货当时的交易成本也就越大。

(二)股票指数期货的一般功能

1.反应信息功能

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众多,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显示出股票真实价格,另一方面,低成本、高杠杆的交易机制也使得指令执行的速度很快,这两者让众多投资者承认股指期货市场上的形成的价格,投资者往往在知道市场信息后就调整股市里的仓位来进行投资。

2.规避风险功能

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让投资者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交易与现货市场上买入卖出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期货合约,并在以后的某个时间交易期货合约来进行对冲平仓,从而规避风险[2]。投资者如果担心现货市场的下跌让自己亏损可以通过这种反向操作来让自己规避风险。

3.资源配置功能

低成本高回报的交易机制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投资者不用拿出很多资金就可以进行投资;此外,做空机制的出现使投资者以往在股市里被动等待股票上涨的单向获利模式变成灵活的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的双向投资,提高了投资者的资金配置效率

三、股票指数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增大市场的流动性

股指期货的推出,资金大量进入大盘蓝筹股,改变了蓝筹股微弱价格波动的局面,增大了市场的流动性。股指期货的推出,吸引了场外资金的进入,使股市资金增大,推进了股市的进一步发展。

2.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风险管理工具

投资者都知道,股市的发展离不开机构投资者,2010年以前,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承担的系统性风险很高,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增加了投资品种,为机构投资者分散了一部分系统风险,提供了一个风险管理的工具,提高了机构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机构投资者由原来的被动等待股价变成了双向投资。

3.稳定股价波动,提高资源配置

股指期货推出以前,单一的投资品种使投资者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只能靠一些利好消息来进行短线投资,一旦利空消息出现,将会有大量资金出来,因此,股价波动异常大,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品种,稳定了股价波动异常的现象,提高了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3]。

4.完善证券市场,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发达国家的股指期货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一整套的股票衍生物体系已然形成。而我国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则显得残缺、不够健全,股指期货的推出是顺应了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使我国证券市场能够引进外资,立足于国际市场,为国际资本的进入提供了避险的港湾。

(二)消极影响

1.现货市场和股市资金流向股指期货市场

股指期货的推出使投资品种增加,投资者都知道一种新产品往往最初阶段发展较好,而且我国股市行情已然让很多投资者不再相信,这就必然导致股市一部分资金将流向股指期货市场。由于股指期货的交易与现货交易在某种程度上有取代关系,所以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导致现货市场一部分资金流往股指期货市场。

2.杠杆效应可能引发投资者的巨额亏损

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使很多中小投资者都有机会能够参与投资,这种投资机制可能会让投资者获得巨额收益,但是也可能发生巨额亏损,投资者一旦发生巨额亏损无力承担就会违约进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且我国投资市场上散户比例远远多于投资机构,这就必然造成小投资者的亏损。

3.风险监管有待提高,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2015年的股市暴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投资者跨市场恶意做空、对市场进行人为操纵,直至今天,股指期货方面的风险管理方面做的还不是特别到位,恶意操纵市场现象仍然没有杜绝,有关法律法规还没有进行完善,使得股指期货市场风险性较大。

篇(5)

近期,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开始呈现量缩价跌的趋势。而艟市则“跌跌不休”,2500点使投资者谈股色变、纷纷退场。

与两位难兄难弟相比,车市现在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自今年第=季度以来。滞销、积压、降价充斥于车市之中。

今年4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幅创下13个月来的新低,这也是2009年汽车牛市后的首个下跌信号。尽管国内汽车企业已经减产,但乘用车的库存量仍在不断上涨,目前库存已相当于1个半月的销量。全国56个大中城市国产乘用车价格继续小幅下降,4月环比下降0.36%,5月更是下降了0.73%。产能和库存的同步增加,加剧了市场销售困难,促销战使得后期车市价格将保持稳中下行走势。

是什么导致国内乘用车市场从火热到迅速“退烧”?楼市和股市双双低速的影响不可忽视。楼市萎了、股市萎了,车市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

然而人们突然发现,如果换个角度逆向思维,基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假如股市、搂市按照两个多月前的步调继续疯涨,那才是对车市的莫大伤害。在缺乏有效投资渠道的国内市场,股市、楼市的高涨无疑将吸纳大量流动资金,很显然那对车市也是一种抑制。

毫无疑问,楼市、股市的调整,还是对车市形成了一定的隐性利好。随着此次政府对房地产进行“降温”调控,这一部分消费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购买自住房所投入的资金或许将会低于此前调控政策出台前的市场价格,而这部分“省”下来的钱,也将会有一定的比例去购买汽车。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股市转熊,令广大股民在短时间内持币待购,但无论股市如何变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车的需求是不会变的。车市也可能遭遇从楼市、股市流出资金的“挤出效应”。即由于供应、需求发生变化,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而汽车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

未来股市、楼市走向如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政府调控的决心。从长期来看,股市、楼市利空会影响到一些人的收入预期,从而使其消费行为更趋于保守。从这个角度而言,股市、楼市的利空必然会牵累车市。

股市是资本市场,而车市是消费市场,在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不同的情况下,人们所作出的选择是不同的。

有调查显示,有27.8%的受访股民表示,无论股市姓“牛”还是姓“熊”,人们继续投资股市只是暂时的,最终也将用于消费,只是将汽车消费的时间推迟而已。

篇(6)

“非典”仍有潜在不利影响

即使是四五月份“非典”恐慌情绪最的时候,深沪股市也只有大约10%的波动。这一方面显示中国股市的最大特征,非政策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总是有限;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市场的强势基底,投资资金不愿意退出市场。

从图表上来看,上证指数50天均线正在上破200天线,即季度线突破年线,这是大市正式确认转向的重要指标。去年,上证指数曾经在1500点至1550点之间徘徊甚久,这里构成了强大的支持平台,理论上可以作为后市上行的平台。

“非典”疫情目前逐渐平缓获得控制,肯定将被市场视为利好,另外政府将推出的一些刺激方案同样会对股市有刺激作用。市场的特点是反应过敏,在举世认为不利的环境下保持了前期总体的上升态势,说明市场底气不弱。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市道下,有消息多成为好消息,促成股市继续上行。

不过,“非典”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恐怕仍然未完全显现出来。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半年业绩将显现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将显现在对政府财政(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影响上;另一个因素,是投资者,尤其是近年来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外资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评估的变化。虽然许多投资专家仍然乐观,但这批人多是现行中国投资的参与者,而大家知道,经济中最重要的边际变量,即那些尚未大规模投资的商家的态度,将决定增长率的数值。

有一位暂缓了对中国投资的企业经理对笔者说,只要世界上有一个地方“非典”未能完全控制住,或者疫情有所反复,他们就无法放心投资中国。这个经理所在的企业不算是大企业,但这种态度却是非常典型的。

国有大资金决定未来市道

具体到深沪股市来说,投资者目前肯定在估算在这场“非典”疫情中各类商家企业的得失。比如旅游及相关行业受重创,医药业则大大受惠等等。这一切仍将视乎未来疫情是否受到控制,以及是否会出现反复。

如果疫情受到确认的完全控制,那么股市肯定会继续沿着原来的轨迹行动。5月初,在市场最慌张的时候,原财政部长项怀诚被任命为社保基金理事会的理事长。资料显示,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资金1200多亿元(其中80%以上目前以存款和国债方式存在),去年收益率为2.7%左右,远低于中国外汇储备5%左右的收益。投资股市,看来是当局解决收益率低的办法之一。有消息说,初期投入股市的理事会管理社保基金有100亿元。虽然100亿元对市场来说是杯水车薪,即便是40%(规定的最高比例)全数投入,也不见得会在市场引起大波澜,但其示范效应却是不可小视的。因为还有地方管理的社保资金、房屋基金等,还有保险公司的资金。

类似的还有境外合资格投资者,也可能引起一些变数。

所有这些变数,其实都指明一个方向,就是后市的真正趋势,是大资金入市,而且是稳定合法的大资金进入市场。过去几个月,我们一直强调的问题是,中国股市新一波的特征,是和这些大资金可能入市有直接关系的。事实上,深沪股市过去几个月来确实如此,大资金可能青睐的那些企业股份走势良好。比如上证180指数走势比上证指数好,深证成份股指数比深圳综合股价指数表现好,这是中国股票市场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现象。

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肯定会持续下去,如果没有什么大的意外,这种趋势甚至长期持续下去。中国股市上,目前专业机构投资者掌握的资金比例,大约在三成左右,这个比例很可能会持续增加到类似欧美市场的七至八成。

篇(7)

(续上期) 史上流动性最泛滥的年代居然没有牛市(期间GDP始终以逼近两位数的高速运行)。这句话要放在一、二年前会是所有多头人士打死了也不愿意相信的。即使是到了今天,面对无情的现实他们中的不少人仍旧固执己见,宁可认为这几年股市之所以熊气不散错在市场的集体误判。作为经院理论的信奉者,他们对变幻万千的股市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股市走势由经济基本面决定而且只能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水平了。他们不明白,制约股价运动走向的是一个多元的系统,而经济基本面不过是其中的一元;无可否认它十分重要,但遗憾的是许多时候股指走势与其无关――居然众多分析师振振有词地坚持股价的升跌正是由它左右的。

资金为什么没有进入股市的困惑在2009年时问题比较简单:那时股市高速扩容虽已见端倪但压力还不算十分明显,也还没有后来越演越烈的民间借贷与银行委托理财的分流渠道,唯一比较可信的是火爆楼市引走了不少资金……但所有这些构成资金没有进入股市的证据链在当时看来是缺乏说服力的,它们后来被陆续罗列出来的逻辑基础是指证股市连续多年失去赚钱效应――也就是说,它们的出现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假如在投资领域中股市不是被边缘化,也许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资金流向版图就会另是一番景象!

诚然,说1664点之后完全没有增量资金进场,那可能不完全符合事实。实际上,在2009年初与开春后曾有过两波明显的拉升行情,表明其时是不乏资金入市的。但我们很难区分出有多少是存量资金,又有多少是新增资金。不过这不影响我们从后来这波带有逼空性质的反弹仅仅止步于3478点而作出判断:即使有新增资金进入,规模也是有限的,且不以长线为目标,而只求波段炒作。其后直到今日的大盘走势证明:这一判断是正确的。

以博弈的观点看来,从6124点跌下来被套在高位的,应是多头主力――即原来市场上做多最坚决的那一部分存量资金。而1664点抄底的,应以空头与滑头为多,当然也还会有多翻空逃出来的多头,但估计不会成为主流。在这样一种力量组合下,反弹到了3478点而不是更高就是必然的了。换言之,是空头主导市场而非多头主导市场,已或以3478点为标志成为之后的市场常态。这是为什么上证指数在3478点(2009年8月)、3361点(2009年11月)与3186点(2010年11月)这三个波峰区域迭放历史天量,成交一个比一个多、高点却一个比一个低的原因所在。这三个天堂区是残酷的市场博弈在不同时期界定的不可逾越的天堑。且对所有试图入市的场外资金起着强大的阻吓作用。毕竟投资者讲求风险收益比的。良禽择木而栖,天性逐利的资金舍弃股市另寻高枝也就是情理中事了。这里顺带要提的是曾有过的另一困惑:从楼市撤出的资金会否改写股市的格局?回顾这几年中央连出狠招打压楼市,除执意挤掉楼市泡沫的动机外,窃以为亦有将楼市的资金往股市里赶,有助于以实现扩大直接融资的“十二五”战略目标。倘若楼市果真由此转入调整的的话,资金转战股市,是否熊转牛不好说,但起码能在股市掀起一波升浪。好在楼市在泰山压顶的形势之下也真抗得住,让一心盼望楼市救兵的股市多头大失所望。原因不外是这样两条:一是十年大牛市使楼价只升不跌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所谓的政策调控根本熟视无睹;二是由于投鼠忌器政策不得力,楼价岿然不动令炒房者更加有恃无恐,亦使楼市资金转投股市的困惑成为伪判断。

总而言之,在这些年大B浪(日级别不论)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可谓困惑多多,需要不断因应时势作出判断,并加以修正。这大概算得上是大B浪运行的一个规律吧。反过来,它也证实了目前所运行的调整浪的大B浪本质。没有困惑,也就不成其为大B浪了。至于现时市场回归的最大的困惑,莫过于权重蓝筹板块处于低估值状态下大盘如何跌得动了。对此笔者的回应是两句话:首先低估值或估值合理从来不是不跌的理由,因为股价的钟摆运动表明博弈常使股价大大偏离价值,这是由价值的二重性决定的。其次历史上的低估值区域同样不能成为跌市见底的依据,因为在供给不同尤其是供给偏少的条件下估值会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