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22: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息质量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各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述及比较
1.1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要求会计信息主要特征包含以下特征: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及可比性等信息质量特征。其中,相关性指会计信息能够发挥反馈和预测的作用,并具有及时性。可靠性指会计信息经得起检验,真实客观。可比性是指会计信息具有横向及纵向比较的特点。美国的信息质量特征具有多层次结构。第一个层次是约束条件;第二个层次明确了财务信息是否可用的界限;第三个层次主要是可理解性及可比性。
1.2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同美国一样具有多层次结构。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与重要性和相关性一样重要。其中可靠性这一质量特征包括了实质重于形式,谨慎及完整性等。
1.3英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英国ASB颁布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前两者有较大差异,其中有17项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有如下要求:1)与内容有关的信息质量;2)与报表表述有关的信息质量;第三,约束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应具有均衡性、效益大于成本和及时性的特点。
1.4中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的很多理论都是从国外借鉴的,没有正式的框架。2006年2月我国颁布新准则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相当于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不仅立足于中国国情,且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新准则中分别提出以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以及及时性。
1.5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概述
2004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启动联合概念框架,该框架共有八个阶段。其中,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2010年9月28日,为联合概念框架的第一阶段,主要内容是“目标与质量特征”,包含三个章节,第一章是“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其中决策有用是财务报告的目标。第三章是“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其中财务信息质量包括两个层次,并对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调整。FASB増IASB在2010年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质量特征分为基本的质量特征及增强的质量特征,并要求两者同样重要。删除“可验证性”“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将“可靠性”换成“如实反映”等;从“相关性”中剔除“及时性”,从“可靠性”中剔除“可验证性”;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含“相关性”“如实反映”等。
2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不足
2.1财务概念框架对于我国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仅具有指导性
由于我国没有成熟的概念框架,因此对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制定仍缺乏坚实的基础。
2.2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结构的划分较为模糊
从前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我国基本准则的概述有待商榷,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没有列出层次结构,缺乏系统性。在整体上,不利于掌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3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够全面
我国既没有英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要求的效益大于成本等要求,也缺少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所涉及的反馈和预测的特点,因此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并不全面。
3关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改进建议
3.1建立属于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与各国家相比,我国没有完整的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制定,财务概念框架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3.2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结构
我国的新准则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并没有列出层次结构,所以在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下,我们应积极划分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性。
参考文献:
[1]关惠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7).
[2]李梦迪.会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J].山西农经,2015(04).
会计目标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联系会计目标和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之间的“桥梁”,它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约束作用,使其能够符合目标的要求。传统上对会计目标的研究是从会计信息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导向确立的,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范式也是立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多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并以此建立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体系(或是实质上的层次关系)。由于信息使用者的多样性以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加之未考虑信息生成和供给的实际制约因素,必然地决定了这种结构体系内容的复杂性及其内部的不协调性,所以使得这种单纯地从需求着眼的研究往往流于形式,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可操作性,其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也因此而大为削减。具体表现在:有些标准让信息提供者处于“两难”的境地,如“预测价值”与“中立性”等,或是给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带来困难,如对“相关性”的追求往往意味着与“可靠性”相抵触,以致信息使用者难以判断报表信息所提供质量的高低(葛家澍等,1998)。
会计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理论界已经有不少学者尝试利用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如产权、契约、交易费用等,来研究会计现象,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基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的披露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最终形成,都是利益相关方不断博弈的结果。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目标的具体化和约束条件,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必须以目标为导向,从会计信息供给和需求的互动深入论证,才能真正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结论。
二、初步结论:公正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
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对公正的追寻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由落后到发展,由不合理到合理无限发展的过程(何建华,2004)。所谓公正,就是人们在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时,能够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做到不偏不倚,公道正直,是人们的权利与义务、报酬与贡献、奖惩与功能之间的对称关系的确认和认可(汪荣有,2004)。
公正的实体性要求是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以达到均衡,即实现多数人的福利从而获得多数人的认可,正如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中指出的:“由于社会合作存在着利益一致,它使所有人有可能通过一种比他们仅靠自己的独立生存所过的生活更好;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人对他们协力产生的较大利益怎样分配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利益冲突,需要一系列原则指导在各种不同的决定利益分配的社会安排中间进行选择,达到一种有关恰当的分配份额的契约。这些所需要的原则就是社会公正原则,他们提供了一种在社会基本制度中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办法,确立了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的适当分配”(罗尔斯,1971),由此可以看出,公正原则产生的基础是利益冲突的存在,公正性原则的就是实现利益均衡,获得“合作剩余”的原则。
所谓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实际上是对中立性的扩展,指的是在确认和计量事项时,应该尽可能基于客观的事实或数据;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不偏不倚、不带主观倾向;在记录和报告经营成果时,应该毫不歪曲地做真实和准确的报告和陈述(付磊、马元驹,2005),这也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时,要严格遵循会计规则,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选择方法和进行会计披露时,则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会计公正可从程序公正和立场公正两个方面加以界定和解构。
(一)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解读会计具有天然的经济后果,表现在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作用于资本市场而对资源配置起作用,但早期的研究往往关注于会计对资源配置过程的效率,直到1978年,斯帝芬。A.泽弗首次提出“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业余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Zeff,1978)后,经济后果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成为制定会计准则和选择会计政策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地说,经济后果就是指社会上各利益主体通过利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中间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而带来的社会后果(雷光勇,2001),这里强调的是,会计信息往往具有非公正性,因此才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可见,财务报告“不仅仅是个经济有效或最优化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收益和财富的分配(即谁得多少的问题),这必然会成为一个超越会计领域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亨利。I沃尔克等2005)。也正是基于此,从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出发,可以认为财务会计应以“均衡利益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这实际上是要求财务会计克服其本身的不公正性,即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公正性,从而在缓解利益冲突、实现“集体理性”和“合作剩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公正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
(二)从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的比较解读公正性包括程序公正和立场公正,它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等质量特征的基础和前提。首先,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是要忠实的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包括公认的各项会计原则,严格执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各项程序,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可见达到了也就保证了各项数据的如实反映和可核实性,这与可靠性的要求是一致的。其次,立场公正则是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方法选择和会计报告的环节,能够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是倾向于某一方的利益,而是全面的权衡各方的利益,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共同的基本需求,实现广泛意义上的相关,而非仅仅对某一特定群体的相关,可见公正性是对相关性的升华,是更高层次上的相关。
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应当是信息使用者们“普遍认可”和“一致同意”的,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是其他各项质量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从这个层面上讲,可以将公正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这是因为,如果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结果不公正,导致一部分人收益而另一部分人受损,那么无论这种信息是多么相关、多么可靠,都不会被“普遍认可”(付磊、马元驹,2005);反之,倘若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实现了程序公正和立场公正,必然会被“一致同意”的。
三、深入剖析:从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互动看会计信息质量
(一)现象描述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是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的“委托”问题的产物。现代企业的实质是一个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缔结契约。在该契约中,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处于信息优势,居于人的地位;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则远离企业实体,从而处于信息劣势,居于委托人的地位,这就客观上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即委托一问题。同时,由于契约不完备、委托人和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之机会主义倾向的存在,人便有可能凭借其具有的信息优势,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于是,委托人必然要对人的行为进行监督,便产生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需求,会计信息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充当了“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管理当局通过会计信息这种替代变量,供远离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投资者了解情况,同时考虑到管理当局进行监督和进行决策需要信息,这就衍生出了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和管理当局信息提供之间的供求关系(杜兴强,2002)。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而存在,其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企业各种契约的订立和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以界定契约关系(林钟高、赵宏,2001)。可以说,会计信息是契约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达成一致,实现“合作剩余”的前提;而会计信息的提供,实际上是委托人和人多次博弈的结果,是具有信息优势的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自身的长远利益而对投资者作出妥协和让步,以达到利益均衡。但这种均衡不具有稳定性,这是因为,机会主义倾向的存在使管理当局具有通过操纵会计信息谋取私利的动机,而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又为其提供了可乘之机,于是,管理当局便有破坏均衡的可能。另一方面,投资人处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必然会积极地对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规范和监管,以满足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必要时可以行使其“终极否决权”——终止契约,解雇管理者,从而对管理当局形成威慑。可见,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两者的互动最终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生成过程是外部利益相关者——用户的需求质量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当局的供给质量经过多次博弈,实现某种利益均衡的过程,也是会计信息需求质量和供给质量双向逼近的过程(蒋尧明、罗新华,2003)。所谓需求质量,是指立足于信息使用者的立场,极大限度的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多种需求,这种信息很好地具备了相关性、可靠性以及可理解性、可比性等一系列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但由于其没有考虑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技术的限制性、管理当局的机会主义倾向以及会计人员的有限理性等限制因素,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化境界,所以,需求质量必将趋向现实的供给质量。而供给质量则指立足于会计信息供给方的,由管理当局控制的能够满足其某种利益需要的信息质量,该需要可能是出于粉饰报表的需要,亦或是调整利润,总之能够给其带来最大的效用,它构成需要质量的制约条件。由于外部使用者和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不一致,需求质量和供给质量不可能完全一致,有时甚至会发生对立冲突。两者又是相互制衡的,需求质量要受到诸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管理当局的机会主义倾向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有限理性等供给条件的影响,会降低其标准,从而趋向供给质量;供给质量则会因为种种的规范和限制,以及惩罚机制的威胁等需求方的限制,也必然会向需求质量靠拢,而其逼近的程度取决于规范、监督和惩罚机制的有效性。需求质量和供给质量相互博弈,最终统一于现实的会计信息质量,所以具有实际意义的会计信息质量只能大体上真实可靠,基本上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实现了各方的利益均衡,即具备了公正性特征。
(二)路径实现及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初步建构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建构如下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见图1),并对此做以下几点简要说明:
其一,利益相关方对管理当局的制约。会计信息质量是供给和需求相互博弈的结果,管理当局提供会计信息和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动因在于要实现自身的利益,换句话讲,就是为了规避不提供会计信息或是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可能遭受的损失,即来自市场和国家暴力机关的惩罚。前者包括由于信誉缺失而带来的客户流失、融资难度增加、股价下跌以及企业破产、经理人被解雇等;后者包括民事赔偿、刑事诉讼等。惩罚机制的有效与否,是惩罚力度和发现概率的函数,直接决定着管理当局的行为策略,并最终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 会计目标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产品为满足规定或者潜在需要而必须具有的特征和特性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高度概括,带有普遍性和长期的稳定性,同时能为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提供原则性的指导。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也是会计主体进行会计选择所追求的质量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目标的具体化,其主要功能是辨别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能有用或有助于决策,通过会计信息标准作为判断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二、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我国于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立足于我国国情。但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对于国际先进国家的概念框架,我国基本准则的描述值得商讨。修订实施的基本准则提出“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八个信息质量要求,还没有明确哪些是主要质量要求,哪些是次要质量要求。
(二)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体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认为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在于“决策有用性”,它由“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主要质量特征所组成,其中相关性质量特征包含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质量特征包含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不偏不倚。次要质量特征是可比性和一致性,同时还提出了两个约束条件:“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目前,美国学术界又转而研究会计信息的另一重要特征:透明度。
(三)英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分类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上个世纪90年的原则公告,对信息质量研究有创新。它将会计信息质量分为三大部分,即:与会计信息内容有关的质量,包括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包括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对信息质量的约束,主要在质量标准间的均衡、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另外,还有重要性,以及传统要求:真实性和公允性。
(四)国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指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应概括为可理解、相关、可靠和可比性,并在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说明》中进一步指出:企业的财务报告为股东、债权人、财务分析人员以及企业外部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重要信息,使其能够据此作出评价和财务决策。这就要求财务报表必须清晰易懂。除了这四项主要质量特征之外,还提出两项有关可靠和相关信息的约束条件:及时性和效益大于成本。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值得商榷之处
将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国外对比来看,商榷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堆列在一起,未进行主次之分和轻重之别,不便于人们在各质量特征间进行科学高效的权衡;第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等等因素,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成本有较大影响的情况下,成本效益原则未突显出来;第三,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与可比性经常会被忽视,重要作用未真正体现出来。
四、完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建议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次应该明确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其内容看虽然全面,条款平行罗列, 但各部分间没有相互联系,彼此孤立,缺乏明确的主次逻辑关系,因而应当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作为次要质量特征或内涵限定和约束条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信息最高质量特征体系,适应国际化趋势。建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为多层次化:第一次层次为总体质量特征,即有用性;第二层次为主要质量特征,其中包含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第三层次为次要质量特征,如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的制约因素包括及时性、成本效益原则。
(二)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会计信息各个质量特征之间可能会有所冲突,无法兼顾,这就需要提供一个衡量标准,以在质量特征之间无法统一时作为参照。成本效益原则这时就成为进行这一取舍的制约因素。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里缺乏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约束条件。在选择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尽量采用先进手段处理会计业务,提供会计信息。要考核会计业务处理、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并进行比较,以效益大于成本原则进行判断取舍。
(三)将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提到相对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务会计 信息质量 特征体系 构建
一、研究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重要性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特征是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体现着会计目标在信息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水平有很大必要性。
二、构建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原则
1、国际协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企业的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和个体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国际化的需求,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在满足本国使用者需求的同时也必须为国际使用者所理解并符合其决策的需要。
2、中国特色化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会计主体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也与西方国家有一定的差别。在确立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应该本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思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状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框架。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设想
1、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目标
在现代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目标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实际情况,会计目标应该是既向委托者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又向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各自要决策、控制等相关的会计信息。
2、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结构层次
本文在研究西方国家或组织的成果之上,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情况,明确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并界定各质量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的结构层次如图:
■
(1)多元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用户
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规范,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不断增加。既包括国内信息使用者,又包括国外信息使用者。因此,会计信息用户也应考虑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去。
(2)真实性――基本质量特征
真实性是指以实际发生或存在的经济业务合法凭证为依据,及时地对其进行客观处理,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果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违背了这一特征,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3)可理解性和合规性――关键质量特征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合规性是指企业会计信息应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统一会计标准及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规定的要求。
(4)相关性和可靠性――首要质量特征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与会计信息的使用相关联,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由及时性、预测性和反馈性三个质量特征构成。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工作要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预测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反馈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把过去决策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使之将来再做同样的决策时,可将其作为参考。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会计对象,能够经得起验证核实。由公允性、可验证性、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四个质量特征构成。公允性是指在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中,不受利益主体利害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一视同仁地向所有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公信力的会计信息。可验证性是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谨慎性是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必须考虑到许多时间和情况下必然会有的不确定因素,在对外输出信息时,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规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5)可比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次要质量特征
可比性是指不同单位之间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一致性是指企业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完整性是指企业一切直接或间接引起资金变动的经济业务事项,都必须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来。
(6)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限制约束条件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人们在判断评价会计信息质量和使用会计信息时,总是期望产生的效益大于产生该效益的成本。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成本大于其所带来的收益,即使对信息使用者再有用也不值得提供。重要性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区别其轻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综上所述,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结构层次如下:多元会计信息使用者是会计信息要服务的对象;真实性位于核心地位,是基本的质量特征;可理解性和合规性是关键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首要的质量特征;可比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效益成本原则和重要性是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会计信息 有用性 质量特征 相关性
1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同观点分析
纵观中外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典型的有“四特征论”、“七特征论”和“十特征论”。
(1)四特征论。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年在其《基本会计说明书》中提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有四个:相关性、可验证性、公正不偏性和可定量性。
(2)七特征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下属的特鲁布罗德委员会提出过会计信息的7项质量要求,包括相关性与重要性、形式与实质、可靠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
(3)十特征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的质量特性有10项: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完整性和可比性。另外,把及时性、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作为两个限制因素。
上述观点存在的有,一是同一个质量特征有不同的叫法。客观性、可靠性、真实性是同一个质量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叫做可靠性,而美国会计学会叫做可验证性,我国财政部则叫做客观性。一致性、一贯性是同一个质量特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叫做一贯性,我国财政部叫做一致性。同一个质量特征有不同的叫法,容易导致误解和误用,应统一起来;二是质量特征之间有重复。美国会计学会的可验证性、公正不偏性是一个近似内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可靠性、避免偏向性是一个近似内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如实反映、中立性是一个近似内涵。将它们都各自列为一个特征,有重复、层次不清之感。可以把它们合并为一个特征———可靠性;三是质量特征的内容无层次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由若干项内容构成,它们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我国把它们作为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没有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缺乏层次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区分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的目标,并提出了一个分层次的质量特征的结构,但也存在有重复、交叉的问题。
2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有用性。属于会计信息最高层次的质量特征,指的是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对大多数报表使用者进行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时具有使用价值,而对决策无用或用处不大的信息则不予提供。至于其他的质量特征如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可理解性等,因它们的最终目的在于是否对决策有用,因此都可以看成是决策有用性派生出来的。
(2)可理解性。又称明晰性,在许多会计包括国际会计准则中,可理解性被作为一项主要质量特征,要求会计核算年度提供的信息简明、易懂,能够简单明了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且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在我国,可理解性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被定义为“明晰性”,又叫做“清晰性”,这更恰当一些。因为会计信息能否被理解,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二是信息本身的质量。会计上通常假定信息使用者是具有不完全理解力的理性的人,这样,可理解性的关键就取决于信息本身的清晰度。
(3)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相关性是指提供的信息与报表使用者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关联。如果一项信息与报表使用者的目的毫不相干,它当然就毫无用处,它包括预测功能、反馈功能、衡量功能以及及时性属性。可靠性指信息能够确切地表达活动的本来面目。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对使用者无任何帮助,还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的错误决策。衡量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可依据其真实性、中立性和可靠性。其中真实性和中立性是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可靠性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中立性,最终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决策的可能性。
(4)可比性和一致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如果某一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比较,或者与本企业其他期间或其他时点的类似信息相比较,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就会提高,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可比性强调的是同行业企业间会计政策、会计程序和的相互可比,从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汇总。一致性指某一企业不同期间应尽可能地做到会计政策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的一贯性,不得随意变更。
(5)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条件,它是指对重要的经济事项及其在会计上必须给予可靠的详尽提示,而对某些次要的信息可以适当简化或省略,以避免其掩盖或冲淡重要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于重要与非重要的划分还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标准,主要由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进行判断。
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制约因素
3.1 宏观制约因素
(1) 信息本身的客观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首先,会计信息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事物结果的多种可能性,会计中普遍存在着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最突出的是,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由于选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会计信息在反应同一事项时显现不同结果的特征。其次,在会计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信息混淆。最常见最主要的混淆问题,就是名义数值与实际数值的混淆。会计实际上是处在一系列假设,如持续经营即名义数值与实际数值的背离,并且确定性的环境假设偏离不确定性的现实币值不变等,将会计人为的置身于不确定的环境状态之中,这就有可能导致会计账面数值即名义数值与实际数值的背离。并且,确定性的环境假设偏离不确定性的现实环境的程度越多,以假设为前提核算的账面数值就越背离实际的数值。但实际上,会计提供的信息并不对二者明确区分,可观察的会计数值中,有多少实的多少虚的,并不清楚。成本原则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名义值与实际值(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的混淆也是相当严重的,但多数并未对账面收益与实际收益进行有效区分。而会计信息的混淆,会使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尤其是使清晰性和可靠性降低,而这两个都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混淆程度越大,信息的清晰度就越低。再次,会计信息含有估计的因素。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做出估计,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性。
(2) 考核企业、政府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长久以来,对企业、政府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利润完成情况为依据,即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依据,是产生会计信息质量不真实的根源。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就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有些部门领导,为了加快本部门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论证的前提下,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企业经营者经不住“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诱惑,也就采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方法来实现其所谓的“业绩”,从而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 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地位、素质、行为等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权力得不到保障,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在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对领导和经营者存在着依附关系,甚至职业上能不能受到保障的关系,因而执行财会制度时,常处于“两难”境地。会计人员要掌握会计的知识与方法,熟悉和理解会计法规、制度,掌握信息加工技术,同时,会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等等。但事实上很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差,尤其是一些企业经营者任人唯亲,安排一些不懂会计的外行亲信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主管会计,从而在会计领域内部导致了会计失真。对注册会计师而言,会计信息的鉴定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要求注册会计师掌握各项经济法规和会计、审计的基础理论方法,并要求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但从情况看,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不高,从而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4) 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外部原因。随着我国《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而如何有效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
3.2 微观制约因素
(1)可靠性的制约因素包括运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难以满足用客观现实标准定义的信息真实性的要求;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合理估计和判断的能力较差,影响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各方利益集团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影响准则的中立性;会计外部环境,尤其是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影响准则执行的中立性、反映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校性;注册会计师制度的不完善,影响审计这个“经济警察”把关的有效性。
(2)清晰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信息混淆,如产权关系混淆、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的混淆、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的混淆、短期变化信息与长期变化信息混淆等等。
(3)相关性的制约因素包括“窄型”会计信息供给结构给用户留下了许多“未知信息带”,难以充分降低风险增进决策的把握性;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会计信息难以确切验证以往决策的正确性,从而降低信息的“反馈价值”;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的复杂性,影响信息供给的及时性。
(4)可比性的制约因素包括国内不同行业或企业之间在政策、规模、技术方面的差异,妨碍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性;会计政策和准则随环境的变化所作的调整改革,妨碍了会计信息的纵向可比性;国际间会计环境的差异及由此而形成的会计准则差异,妨碍了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
1 葛家澎,裘宗舜.会计信息丛书[M].北京: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2 万晓文.中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J]. 广西会计,1998(7)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影响因素;会计准则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satisfy the user to need to have many kinds of quality characters, what is most main is the relevance and the reliability. Analyzes its relevance and the reliable characteristic thoroughly and understood fully it relations regarding impro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to be very important. In affect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height in the factor, such as monetary value change, accountant fuzziness and so on property the factors are unable to eliminate, only then understands and reduces its influence is with every effort fully correct and the objective choice.
key wor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character; Influencing factor; Accounting standards
引 言
会计信息是用于体现特定会计主体价值状态及其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状况的经济信息,具体而言,它反映其服务的会计主体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内容。正是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所以会计信息在加强其主体内部经营管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服务于相关利害主体进行规划决策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由此,我们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特征分析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制度认识
比较并分别认识中外会计权威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是全面认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种常规方式,下面我们将在初识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制度上的认识及分析。
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约束,它是确立会计目标与实现会计目标之间的桥梁。在会计目标被定义为决策有用性的前提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特征。投资者把资金投资于企业的理论目的在于未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资本利得等,因此, 投资者需要依据会计信息做出持有还是出售的决策,债权人需要依据会计信息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等,这些会计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会计信息,即有利于他们做出决策的信息,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对其预测未来时会导致决策差别的会计信息。所以,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拥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获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所以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他们都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虚假和误导决策的信息都比没有信息更有害,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另一重要质量特征。在感性认识到会计信息重要质量特征的前提下我们比较一下国内外对其所进行的制度性规定。
2.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我国于1993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一般原则的形式规定了以下质量特征:客观(可靠)性、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和完整性等。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明确了以下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真实(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完整性、谨慎性、及时性和权责发生制等。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借鉴了国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会计信息应该坚持的会计质量要求,这一要求基本上也体现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内容,并且也将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要求之首,表明了其重要性。
3.国外会计组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
从规章制度上认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相对规范和确切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总结了各会计职业团体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拓性地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财务报告目标区分开,在其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的一系列质量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包括可检验性、中立性、如实反映)、可比性(包括一贯性)等,另外把重要性与成本效益原则作为两个主要限定因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对于会计信息提出了可理解性、相关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与完整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并将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作为四项主要质量特征,另外把及时性、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平衡作为两个限制因素。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国外会计组织所共识的重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基本特征的分析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制度规定可以看出,其内容有相同的部分,但也各有侧重点,这也与不同的会计环境有关。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性上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应该包括主要质量特征和次要质量特征两部分,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以及国内外会计权威机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不难看出,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要求是相关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其他质量特征,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等其他信息特征也是良好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我们将其称为次要质量。
1.关于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关于相关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相关性的要求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分析相关性,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不仅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定位,还关系到会计信息能否达到特定的质量特征,满足相关性的要求。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性,也就是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都作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向使用者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显然,目前的会计财务报告都达到一般相关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信息需求。但是,具体使用者除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还面临一些特定决策问题,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能够满足自己特定需求的信息。例如,投资者会更加关注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财务会计信息只有真正满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才能真正具有决策相关性,所以,有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在提供通用信息和特定信息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2.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
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要可靠并且相关,这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然而,如果说信息的有用性是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函数,那么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就不一定是互为函数关系。在某种情况下,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较差。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信息的有用性,但又必须尽可能统一于信息有用性的原则之上。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它们总是在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我们必须对两者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当两者不能同时兼顾时,是牺牲相关性还是牺牲可靠性?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在某一时期突出对相关性的要求,而在另一时期则突出对可靠性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在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在决策主体主要不是依据会计信息的情况下,或者说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并不是很高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更为突出。我国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直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标准,而多年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总是在困扰着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我国现行会计财务报告的改进应以提高可靠性为主。
3.关于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对于可靠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其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可就其三个组成因素加以衡量,即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对于可靠性,我国会计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助于决策,而且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所以,可靠性是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特征,是相关性的前提。会计信息只有可靠才相关,相反,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固有性因素分析
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会计信息本身普遍的主要质量特征却是相同的,主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会计信息只有满足可靠性的要求,才有助于使用者正确决策。可靠性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会计界,影响国家宏观管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重要问题。为此,会计界提出很多种对策,但仍不能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造成的,但是部分存在于事物本身必然性的影响因素却是不可更改的,对此,我们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这部分原因,我们只能努力降低其影响范围和作用,充分理解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辩证原因,使会计信息能更好地为使用者所服务。以下就几类特殊会计环境因素和非环境影响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如下。
(一)社会道德观念、伦理修养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的目标之一是对社会经济单位———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所以会计工作不可能独立于社会活动,同样道理,会计人员也是社会的一员,必然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中,社会普遍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不断地影响和作用于会计人员。现阶段,社会上种种不良的思想倾向,社会整体修养素质由于受文化水平、传统思想因素的影响还不能普遍达到一个较高的水谁,思想觉悟千差万别,在这种状况下,部分会计人员不能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然的。既使会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但会计工作的社会性,也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受到种种不良思想道德因素影响,如业务经办人提供无法核实的虚假原始凭证,领导在会计审批中带有倾向性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势必会影响会计工作的进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鉴于此,我们不可能仅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达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只有通过提高整个社会思想道德觉悟,重视整个社会道德修养,净化整个会计道德环境,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才可能降低会计信息受到此种环境因素影响程度,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也决定了这种环境因素影响的长期性。
(二)货币价值变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货币是衡量一切价值资源的尺度,货币对会计的影响是彻头彻尾的,因为货币的计量属性构成会计计量的核心,会计离不开货币计量,货币为会计提供了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尺度,在许多经济业务中,货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计量经济事项的特征,因此,货币是会计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既然会计计量实质上是货币计量,把货币单位视为会计计量的尺度,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便应运而生,这就是:单位货币的价值是否稳定。从理论上讲,要得到正确的计量结果,用作计量的尺度,其本身应当是不变的。不幸的是,虽然货币单位被人们普遍地用于会计计量,它的价值实际上是不稳定的,长期不变或较小变动是极为罕见的,多数是变动的,有时甚至剧烈变动,在这种条件下,通过传统的会计方法,用价值变动的货币计量的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是不准确的。针对普遍存在的物价上涨,币值下降状况(即通货膨胀),会计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加以补救,这是还未很好解决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这样由于货币变动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就仍具有长期性。
(三)会计工作的惯性和会计改新的滞后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社会经济环境并非凝固不变,而是不断运动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尖锐化和复杂化,企业间的合并、收购、兼并等形式将会形成一种潮流,公司向集团化、巨大型化方向发展又使市场竞争显得更加激烈,在占领市场、分割资源和搜集人才的竞争中会因为许多无法预见的因素导致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受经济环境影响巨大的会计不能很快地适应经济环境变动而变更,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手段、核算方法、报告方式都可能因为出现了新的经济情况而不适应,一些传统的会计观念也受到了冲击。会计改革也总是由经济新情况———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践应用这一规律进行的,会计改革的滞后规律决定了这一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四)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商品,也应该适用于商品的供需规律。作为一种商品化的社会资源———会计信息同样也有供给方和需求方,会计信息商品的载体为现行的会计财务报告;供给方为提供会计财务报告的会计主体,是单一的;需求方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广泛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可以从数量上划分出成千上万个团体和个人。所有需求者都试图从财务会计报告中获取所需的信息,用于决策,因此需求者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广泛的会计信息真实的企业资料。供给者却不能提供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所有信息和真实情况。因为供给方的情况如下:(1)会计主体只能对外报送按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通用会计信息。(2)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都不愿披露诸如产品成本资料、本文来自98论文在线98lw.cn。企业未来财务计划等有关商业秘密的信息。(3)企业在经营状况不佳、盈利能力下降、暂时财务困难时往往希望回避披露真实情况,维护企业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从供给者角度难保其真实性和全面性,是质的低下;从需求者角度会计信息还难以达到满足需求的量,是量的不足,所以会计信息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相对性的不足。
(五)会计信息固有的模糊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一般指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对象作量和词语表达上所体现出来的不确定性、不统一性和不准确性。由于会计对象在形式上千差万别,在类型上种类繁多,所以在质和量上都难以用完全客观和精确的词语或数字来表示。鉴于此,会计上往往通过假设、估计、预测来解决,加之会计核算方法上的多样性和程序上的可选择度等等,这就形成了会计信息模糊性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普遍存在。具体说来,其产生的原因:(1)会计对象是会计主体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借助于种种物质形式,会计对于资金运动采用货币计量方法,计量往往以物质价值为轴心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以价格为基础以货币为尺度记录的物质形式下的资金运动不是价值量的准确运动,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以货币为计量尺度的会计信息具有必然的模糊性。(2)会计主体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是会计主体产生后持续的绝对性连贯,而反映资金运动的会计形式———会计信息却是期末的汇总在时点上的连贯,会计信息的连贯性是相对的,间断性是绝对的,由此而产生会计信息的模糊性。(3)对于某种经济业务或会计要素项目理论上存在着多种处理方法,实践上应用着多种核算选择,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模糊性。(4)经济业务发生与会计核算处理时间上的差异,导致核算滞后于实务,产生会计信息的模糊性。
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决定了会计信息不可能存在绝对精确,当然我们应该辨证看待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既然会计信息的绝对性精确不可能存在,那么采用相对正确和比较可靠的方法、手段、形式来核算、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成为一种可能和必然,并且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言,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是否能在更大程度上有助于其正确决策,而不在于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绝对精确性。由此看来,只要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不影响使用者的正确决策,相对精确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实际意义。
总之,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会计信息要求上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精确。由此看来会计信息失真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在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中,要科学界定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因素,最大限度地追求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但不能绝对化,否则,就会出现形而上学观点,搞烦琐哲学,反而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葛 军。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经济师,2006,(4):232.
董事会作为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不仅对公司经营决策起关键性作用,而且对会计信息质量也能产生重要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都从董事会规模、勤勉度等方面研究了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然而,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还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出现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是研究时所选样本数据的差异和所选时间的差异等。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自然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视角考察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我们试图从董事会特征、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和述评。
二、董事会的特征研究
关于董事会特征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勤勉程度、董事会独立性几个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本文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文献回顾。
(1)董事会规模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董事会规模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其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来展开的,有学者认为小规模的董事会更加有效,如Andres(2005)认为,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产生负向影响。还有一些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如Dalton(1999)发现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成正相关,尤其是在小规模公司中更为突出。
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得出了近似的结论,如蔡志岳 (2007)认为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越容易发生违规行为。李彬等(2013)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董事会会议频率的研究
董事会会议频率反映的是董事会的勤勉程度,一般而言,董事会勤勉程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董事会勤勉程度对公司高管的影响。对于二者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更倾向于呈负相关。如Vafeas(1999)认为,会议的内容并没有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评价与监督,因此建议少开董事会会议。我国学者向锐、冯建(2008)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公司经营绩效与董事会会议频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会勤勉程度对公司高管也有一定的影响,郭葆春(2008)发现董事会会议频率是CFO变更的主要影响因素。
(3)独立董事比例的研究
关于董事会独立性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董事会独立性和盈余管理、高管薪酬水平之间的关系。
董事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学者们持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正相关,如Lin等(2000)发现,盈余管理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也越高。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如江维琳等 (2011)认为,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人数越多,越能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三、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关于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盈余管理、财务舞弊以及稳健性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1)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
Klein (2002)认为,提升独立董事占审计委员会成员的比例有助于减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栾驭,黄谦(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人数对盈余管理程度呈负向影响;王昌锐,倪娟(2012)也支持栾驭等的观点。
(2)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间的关系
董事会规模对财务舞弊的影响,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基本认为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Lipton(1992)的实证结果表明,小规模的董事会能够更及时地发现经理层的舞弊行为,并对其进行干预和控制。与他们看法不同的是,有些学者根据董事会的不同特征,分别研究了其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如黄世忠 (2002) 研究发现,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扭曲以及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缺失是席卷美国的财务舞弊案风暴事件颇为重要的原因。James F. Waegelein (2007)研究了董事会中审计委员会设置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对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呈负向影响。
(3)董事会特征与会计稳健性间的关系
在国外,董事会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主要从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持股以及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专业性等几个方面的特征来进行。Krishnan等 (2008)发现,增加审计委员会中的会计财务专家的人数,可以促进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但是,审计委员会中的不懂财务的专家以及懂财务但非会计的专家却不会对公司会计稳健性产生显著影响。
我国学者对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的看法基本都是呈正相关。赵德武等(2008)发现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会计稳健性越来越好。王鹏等(2009)也支持他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