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建议

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31 16:22: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建议

篇(1)

首先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主要阐述了现阶段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3401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煤炭企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壮大,效益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企业在内部管理尤其是对于占企业总资产份额比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不够重视,内部缺乏有效机制进行监督、制约。如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不到位,必然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造成国有固定资产的闲置、流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与发展后劲。

2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煤炭企业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

目前,由于国家对煤炭企业的重视,煤炭企业的领导层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安全生产、技术改进以及煤炭销量上,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则疏于管理,没有把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整体的企业管理之中。由于领导层的忽视,导致煤炭企业很多固定资产年久失修或者提前被报废,或者被盗丢失。领导层在核算企业效益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磨损和保养费用,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领导层的忽视,企业员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也有很大的随意性,且不注意日常的维护。

2.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表现在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职位、职能划分不明确,一些本属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辖的却被其他部门管理,而且在管理部门内部,各个岗位职能部室非常明确,对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之间的职能划分混乱。

其次,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和考核制度不健全。煤炭企业的领导者过于强调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对可变成本的控制,其大都认为,可变成本的下降才能使经济效益上升,忽视了固定资产的可降空间。因此大多煤炭企业疏于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考核,甚至一些煤企没有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之内。

2.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跟其他企业不同,煤炭企业大部分的固定资产在矿井下,这要求会计人员对矿井下的设备有所了解。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一方面,会计人员不可能对井下设备进行跟踪管理,因此经常出现在会计报表上的折旧时间常常对于设备的实际使用时间,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没有合理分摊到该项固定资产实际使用的期间内。另一方面,一些井下设备已经报废或者严重的毁坏,但是由于会计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跟踪了解,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不符,从而不能为企业提供真实的、可靠的会计信息。

2.4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煤炭企业一般都具有自己的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的经常性核查和审计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在问题还小的时候发现并解决,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核查起到防范的作用。在煤炭企业中,审计部门经常性的核查对固定资产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执行中,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3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完善措施

3.1实施固定资产管理领导负责制

针对企业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的不重视,建议煤炭企业建立和实施固定资产管理领导负责制,责成专门的领导主管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护,并将固定资产的完善以及使用的方便性作为该领导的考核和惩罚的依据。其次,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检查小组,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护进行检查监督。以此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3.2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财务部门要按照《会计基础工工作规范》处理会计业务;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流程,来维护资产实物的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

3.3加强财务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煤炭企业要加强财务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使固定资产核算人员能够深入现场、深入井下来对井下的设备状况进行了解。以此做到账面核算和实际发生的损耗一致。其次,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加强设备的管理力度,无论是井下还是井上设备都必须做到责任到人,只有责任到人,才能更好的与财务固定资产核算人员沟通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节约固定资产使用成本,降低原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4加强煤炭企业审计监控力度

(1)加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现实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审计的结果总会避让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审计部门监督到某些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年限,但是公司仍在使用。因此,增加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势在必得。煤炭企业的领导层应给予审计部门更大的权力,这样可以预防财务主管屈从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听之任之,当然也可以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合理。

(2)拓展内部资产审计业务领域。

首先,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使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其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实现审计与经济效益的均衡,以此来谋取更大的资产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学校风险管理 学校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审计

2006年11月,天津大学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2007年2月,南开大学校办企业允公集团总裁杨育麟贪污1.1亿,另外,因杨担任总裁期间管理失误导致3亿元债务;2007年3月,吉林大学财务处贴出通知,详细介绍了吉大目前负债30亿元,每年支付的银行利息高达1.5亿至1.7亿元,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这三大财务事件暴露了高等学校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效益低下,未能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导致发生巨额经济损失和陷入财务困境。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实施风险管理,分析了内部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强调学校应当实施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改进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促进学校目标实现。

一、学校风险管理与财务风险

(一)学校风险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风险管理是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包括对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的可靠性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学校财务风险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是学校风险中的重要风险,风险管理必须以财务风险为重点。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是指导致学校发生资产损失、财务困境等不利财务事件的可能性。资产损失指资产被盗、贪污挪用、意外事故导致损失等,财务困境是指一个学校处于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银行借款本息、商业信用等),导致正常运转受到影响,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以通过若干方法解决,比如,(1)出售主要资产;(2)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3)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学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

(三)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学校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认识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为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奠定基础;实施风险管理对学校财务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判断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实施风险管理,针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影响,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回避、接受、降低、分担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审计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定义

王晓霞在《企业风险审计》一书中,给出企业风险审计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综合以上观点,在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可定义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围绕组织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从组织整体层次到职能层次,对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风险管理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1.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能够从机制、制度方面强化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前瞻性作用,能够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合理建议,使最高管理层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对学校财务风险实施规范管理。当学校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过程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出建议,能够协助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

2.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学校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学校管理层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能以独特的身份调控学校的风险策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独特的技术手段,检查、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取证、分析等手段评价主要财务风险因素,测定关键风险点、风险度,以判断学校财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适当、监控报告是否充分有效,财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管理层自我评估进行测试,检查其依据是否准确;评估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薄弱环节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学校活动性质是否适当。

4.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建议直接报告给学校最高决策层,能够引起高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5.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促进学校严格执行预算,按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帮助学校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校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校)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对公立中小学校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内审机构向学校(大规模)或乡镇(小规模学校)下派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实行对下进行监督评价,对上进行职能报告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种方式必须进一步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的地位,确保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确保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水平高低,是保障内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高层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内审人员学习内审领域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提供各种保障,不断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只有永远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财务风险。

(三)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先进的审计技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能够从内审角度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使用的技术有:(1)风险控制自我评估(CSA)。CSA是一种预防性审计工具,即针对硬性控制也针对柔性控制,是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咨询业务,可以评估旨在减缓风险的各项控制以及有关政策和规程的全面遵循情况,可以采取协调性小组讨论会(专题研讨班)、问卷调查、管理人员分析三种方法。专题研讨班可以采取:“目标-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估”的形式,强调列举阻止实现目标的的壁垒、障碍、威胁和风险,接着对控制进行检查,以确定控制过程是否足以对关键风险进行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严重的剩余风险;(2)头脑风暴法。针对问题,把能想到的一切主意集中起来,通过一群人的交流,来激发新思想产生;(3)德尔菲法。采用函调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之后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并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多次重复,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4)抽样技术;(5)共同研讨法;(6)系统分析法。

(四)确定财务风险重点领域,揭示风险暴露,加强风险预警

学校的财务风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及使用。

1.筹资。学校应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吉林大学陷入30亿元债务困境,说明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举足轻重。学校债务须经最高层批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还本能力、还息能力,揭示债务风险是否达到警戒状态。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既要看比率的大小,又要分析预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对于还本、还息能力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期所有者(各级政府等投资者)是否不断增加偿还债务本息的投入;可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预计不含利息费后的结余/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至少为1,越高还息风险越小。

2.投资。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天津大学发生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就是巨大教训。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内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资产采购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善,采购是否进行竞价选择;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记录是否规范;哪些资产经常使用,哪些资产不需用,各类资产的年使用次数及使用效率。确定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固定资产处理的控制是否恰当,以判断其是否足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及使用。应注意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实物接触控制不当、盗用及错误处理资金、潜在舞弊和违规、支出未经授权或审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财务风险及暴露。如两免一补、中职、高教的助学金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效益如何。

5.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学校高层应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参加重大财务事项的预测、规划等重要会议,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视野分析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合理建议。对重点风险领域应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避免学校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刘霄仑,朱军霞,李旭红译. CIA考试指南.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李海风,李媛媛译. CIA考试指南.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沈征.内部审计禁忌12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协网,2004.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内协网,2005.

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资产管理,明确资产使用与管理的责权关系,规范资产管理程序,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和省国资委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资产管理,主要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长期投资管理以及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管理等。

第三条公司及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未经公司董事会批准,不得以资产对外提供担保,或对限额以上的资产进行处置或对资产损失进行财务核销。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分公司以及各全资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行为。

第二章资产管理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公司财务部为资产管理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公司资产管理制度和配套的资金管理办法、应收票据管理办法、应收款项管理办法;

(二)负责各类资产的价值管理,建立公司资产台账;

(三)负责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各种有价证券)、应收票据的管理,参与各类应收款项管理与债权清理;

(四)负责组织或协助公司办公室、XX部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存货的盘点与账实相符核对工作;

(五)负责办理产权登记工作;

(六)负责资产评估工作;

(七)负责资产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的审查;

(八)其他与资产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六条公司办公室为固定资产实物归口管理单位,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二)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建立公司本部固定资产的台账,指导、监督、检查分公司、子公司建立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台账;

(三)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

(四)根据财务部的通知,负责组织本部门与各分公司、子公司等具体保管使用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核对工作;

(五)负责本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的申报工作,对分公司、子公司的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申请进行审查;

(六)其他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实物管理工作。

第七条XX部为存货实物管理单位,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存货管理办法;

(二)负责组织本部存货实物台账,指导、监督、检查各分公司、子公司建立存货实物台账;

(三)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存货盘点工作;

(四)根据财务部的通知,负责组织本部门与各分公司、子公司等实物具体保管单位开展存货的账实相符盘点核对工作;

(五)其他与存货相关的实物资产管理工作。

第八条XX部为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权利归口管理单位,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二)负责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成果、、单独购入的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无形资产台账;

(三)对外部单位侵犯前述无形资产的行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负责科研设备等资产的实物管理,建立科研设备资产台账,并入公司办公室固定资产实物台账;

(五)协助公司办公室和/或财务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的科研设备资产盘点与账实相符盘点核对工作;

(六)其他与无形资产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九条XX部为长期投资权利归口管理单位,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拟订投资管理办法;

(二)负责建立公司长期投资台账;

(三)负责长期投资的可研论证、股权管理等;

(四)负责长期投资的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的审查与申报;

(五)负责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台账;

(六)其他与长期投资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十条审计部为资产管理监督检查单位,负责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对资产实物(权利)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二)对资产实物(权利)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对违规责任人提出处罚建议;

(三)其他与资产管理审计监督相关的工作。

第三章流动资产管理

第十一条流动资产的管理,包括对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和其他各种债权、存货的管理。

第十二条货币资产管理,应严格按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制度和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资金管理办法执行。严格现金保管制度,严禁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第条子公司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超过子公司“三重一大”决策权限的,应当由公司相应的决策机构按照“三重一大”确定的权限决策同意后方可执行。

第十三条应收票据的管理,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应收票据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应收票据的收、付、承兑和贴现管理,确保票据安全。

第十四条应收款项等债权的管理,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应收款项管理办法执行,应当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建立应收款项管理台账,落实清欠责任制、明确具体责任人人,防范和降低呆坏账风险。

第十五条存货的管理,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存货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对存货的计价、采购、验收保管、定额管理和领用管理。存货库存必须合理、适度,存货具体保管单位应当和存货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定期稽核和盘点,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

第四章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六条固定资产管理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的管理。

第十七条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即:公司办公室归口管理全公司的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公司本部的固定资产;分公司、子公司(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管理本单位的固定资产。

第十八条公司有关具体管理使用单位需要进行固定资产购建、技术改造与修理和改扩建工程项目投资的,按照应当根据财务预算编制要求,向公司投资管理部门提出下一年度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申报,经投资管理部门组织筛选后,严格按公司股东会批准的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执行。

公司及各子公司固定资产零星购置和技术改造与修理,必须在公司股东会批准的预算内执行,不得突破。确因特殊原因需追加预算,须报公司股东会审批。

第十九条公司及各子公司固定资产购建、技术改造与修理应根据公司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对达到必须招标数额的项目实行招标;对未达到必须招标数额的项目,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非招标管理方式管理办法的规定选择相关非招标方式采购。

第二十条基建项目、改扩建项目、技改工程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增加固定资产。

第二十一条公司及各子公司应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毁损、盘亏及待报废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公司资产处置及损失财务核销的相关规定申请处置。

第二十二条总经理办公会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的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申报、投资项目的筛选、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决策审批、资产的添置与验收、资产的领用(使用)保管、投资后评价、账实相符盘点与报废(损失)处置和核销等内控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管理

第二十三条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行统一决策、分级管理,即公司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由公司负责集中决策,各子公司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履行对外投资职能。

第二十四条公司长期投资必须加强风险评估、投入与产生的效益测算、收益回笼、立项审批与投资决策、投资处置和监督检查等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第二十五条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涉及到实物资产转移的,应当在项目立项后按照公司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再按照上述长期投资决策审批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各单位生产经营资金不足或者资产负债率达到70%的,不得对外开展长期投资活动。

第二十七条公司对长期投资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和跟踪监督管理,投资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公司汇报投资进度、经营状况、收益实现等情况,定期对投资项目开展投资后评价,对投资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或处置建议。

第二十八条总经理办公会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的原则,制定具体的投资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长期股权的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申报、投资项目的筛选、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决策审批、立项审批与投资决策、投资后评价、股权转让处置等内控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

第六章无形资产管理

第二十九条无形资产的管理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成果以及单独购入的计算机软件等的管理。

第三十条公司根据生产需要购置无形资产应纳入预算管理。

第三十一条公司接受以无形资产投资或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根据公司资产评估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公允的评估。

第三十二条执行公司或子公司的任务,或主要利用公司或子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专利或技术成果,属于职务专利或职务技术成果,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的所有权、专有技术的所有权,以及专利和专有技术的使用权、转让权归公司或子公司所有。直接参加专利或专有技术开发、研制等工作的员工依法享有署名权。

执行公司或子公司的任务或主要利用公司或子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并由公司各子公司承担责任的咨询方案和标准、手册、科技论文、技术报告等各类文件是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归公司或各子公司所有。直接参加文件编制的员工享有署名权。

第三十三条公司与外单位协作共同研究开发所形成的专利权、技术成果、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合作各方所共有,合同另有规定的按照约定确定其权属。

第三十四条总经理办公会根据本制度确定的原则,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无形资产的投资计划、投资预算及其他相关管理流程。

第七章资产评估管理

第三十五条公司及子公司在发生对外股权收购、合并分立、股权比例变动、产权转让、资产转让及其他影响公司权益等行为时,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第三十六条进行资产评估的,应当由财务部根据公司采购管理制度规定的方式和程序确定评估机构。

资产评估合同由公司财务部与中介机构签订。

第三十七条财务部收到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对评估报告无异议的,应将报告副本一份送投资管理部门。

第八章资产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管理

第三十八条本制度所称的资产处置是指导公司对拥有所有权、使用权的法人财产进行转让、出售、转换、报废等行为。

第三十九条公司建立资产处置的分级审批制度,即20万元以上的由公司董事会审议决策;20万以下的,属于公司本部或分公司的,由总经理办公会决策,属于子公司的,由子公司董事会决策。

第四十条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置挂牌价或招标价应当以涉及标的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

第四十一条总经理办公会制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资产处置管理决策程序、职责部门、管理权限和工作流程。

第四十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资产损失财务核销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对预计发生损失的资产,经取得合法、有效证据证明确实发生了实质性且不可恢复的事实损失,对其账面余额进行财务核销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公司资产损失财务核销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完整、责任明确,遵循客观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责任清晰原则,按照发生损失单位提出核销报告并提交相关依据、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财务部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董事会决策、法定代表人和主管财务的负责人签字确认的程序进行。

其中对于公司单笔或单项资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由公司董事会履行核销审核确认程序后还应当向公司股东会提出核销申请。

第四十四条总经理根据本制度规定的原则,制定公司资产损失财务核销管理办法,明确具体工作规则、程序、权限和责任,落实职能部门、岗位和人员的权限范围和相应的责任,加强指导、监督与管理,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保障公司资产安全。

第九章监督、检查与违规处罚

第四十五条财务部及各资产实物(权利)归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对公司本部、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审计部可以根据资产内控管理的需要,对公司本部、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进行专项审计,并向公司报告。

第四十六条资产实物(权利)归口管理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由财务部或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处罚意见,经公司批准后,按照公司相关责任追究规章制度的规定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因对实物(权利)资产管理不善,导致价值受损或实物遗失或权利丧失的;

(二)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相关资产的;

(三)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资料,导致评估结果失真,或者未经评估就进行转让、造成资产流失的;

(四)与对方当事人串通,低价转让或高价受让相关资产,造成资产流失的;

篇(4)

一、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财务管理指的是在一个统一的整体目标下,对资产的购置与投资、资本的融资、经营中的运行以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过程的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单位内的款项主要是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涉及许多专项资金。对市政设施养护来说,涉及的专项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应用于城市设施的维护与保养上,在财政开支上就会涉及诸多明细科目。从当前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各项市场机制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而此时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强化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不仅有利于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规律,还有利于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拨款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财务浪费的现象,提高财务资金使用的透明化,从而促进单位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

二、市政设施养护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1.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从当前来看,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下已经着手改革,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但由于改革的步伐较为缓慢,再加上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管理的模式较为单一,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时,仍不够规范,对于财政的基础性工作,如凭证的管理、票据的管理等工作上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效率较低。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单位内部分领导与管理层的财务意识较为薄弱,存在重业绩、轻管理的思想,认为只需要将财政的调拨资金用到实处就可以了,对国家相关的财政法规不够了解,没有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思维模式。因此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容易遇到各项麻烦,增加单位的各项风险。长久以往,容易造成市政养护设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

2.存在资金浪费现象,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对市政设施养护单位来说,其资金的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财政的支持。由于单位内的财务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在开展设施养护工作时,对资金的使用缺乏一个详细的、全面的预算计划,从而弱化了对资金的管理能力,进而容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浪费。而在市政设施养护单位中,专项资金若得不到专用,对专项资金专项管理能力低下,往往会造成后记账而预先领款的行为,从而导致交叉用款、混乱用款以及超预算用款等问题的出现,增加财政资金的负担。加之,由于对资金管理能力的弱化,容易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出现,进而无法发挥出资金运营的最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内部的管理,不利于市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

在国家财务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有更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来负责单位内的各项财务活动的管理工作,做好融资、投资、运营以及分配的决策。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大大提升,这就需要具备计算机知识、财务知识以及管理学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来适应这些工作。但就当前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人员;另一方面,从当前来看,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在其内部财务人员的构成上有着明确的限制,由于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一些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在职能分配上存在不合理之处,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上,更是存在较大漏洞。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确,职责界限较为模糊,一些财务管理工作甚至由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兼任,容易出现财务处理以及会计核算不准确的问题。所以,对单位内部来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息息相关。而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则容易造成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使得财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规则可循,这就容易影响到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其他工作的开展。

4.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健全合理的监督机制是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得以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为此,这就需要单位内部健全财务监督机制,特别是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然而,就市政设施养护单位来说,虽然单位内部配备有基础的财务管理审计岗位,能够开展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但是,从实际运行来看,单位的内部审计岗位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内的审计人员往往缺乏相关的财务审计工作经验,对专业审计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其无法对单位的会计事项、财务活动开展合理的审计活动,也就无法较好的完成相关的任务。再加上审计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环节与流程不够了解,还会影响其审计判断,想要开展合理的审计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市政设施养护单位财务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严重影响到审计的效率。

三、优化市政设施养护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单位的资产管理与货币资金管理

首先,单位内的管理人员要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重视对单位内的固定资产管理,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要有明确的权责意识,相互监督,从而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其次,市政设施养护单位还可以建立健全一个资产清查制度,以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清查,确保账实相符,账证相符,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证各项资产与设备的完整性;再次,对单位内部的大宗物品的管理还需要提高其规范性要求。特别是对市政设施养护单位来说,开展城建养护工作时,需要购买各类材料与设施,对此需要保证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并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计划来采购各项所需要的物资,从而将专项资金用到实处,发挥资金的作用;最后,市政设施养护单位还需要加强对货币资产的管理,在银行账户上要提高规范性的要求。在票据管理上,对于各项收支的款项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理银行账户,并对收支情况进行记录,来严格核实各项票据的使用是否合理。同时,在单位内的票据管理上,还需要加强票据管理的统一性,将各项票据由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购买与保管,对于票据剩余的部分,则应该进行盖章作废,不再使用,也要避免出现其他人违规使用的行为出现。市政设施养护单位需要不断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重视对财政专项资金以及外来款项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资产现金的使用范围,来提高对资金的管理力度,从而提高单位内财务管理的效率。

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首先,需要提高市政设施养护单位财务管理对预算编制的认识,充分认识到预算编制的作用及其在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地位。在开展单位内的预算工作时,应该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安排充足的编制时间,并给予预算编制者合理的期限,来综合的考虑一项养护工作开展需要的资金以及各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从而得到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其次,在编制资金的使用计划时,预算编制人需要不断的听取各个部门给出的建议,收集好各个部门的资料,在整理汇总后交给领导审核,并且在单位内开展探讨,以此不断修正预算编制计划,实现预算的内外统筹,进而健全预算管理机制;最后,在预算编制完成后,还要提高预算编制的执行力,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开展工作,严厉禁止随意的变动预算项目,一旦遇见需要调整预算或增加支出的项目,则要按照相关的程序递交材料,并且交由相关部门逐一进行审批。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首先,对市政设施养护单位的领导来说,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明确财务管理在单位内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与重要性,从而根据单位内的实际需要,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其次,要强化市政设施单位内部的成本管理意识,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在设施设备的使用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资源,提高单位的效益;最后,要构建单位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可能会遇到的财务风险要有一个及时的预警机制,并不断强化市场化的观念,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制度 对策 建议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是在行政事务管理的实践中创造的,并经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财政经费的基本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专项经费必须按照核定的项目专款专用,不得移用、挪用,逐步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和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缴费的管理。单位在调整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缴费额时,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才能报有关部门批准。未经市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审核的,核算中心可以中止办理托收;不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位,超出核定数部分不得列支。单位的支出预算核定后,包干年度内不做调整,增人不增支,减人不减支。单位一般性增支要在年初核定的预算内自行消化,彻底改变“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象。各部门单位要加强经费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定分级定额包干和限额控制等支出管理办法,健全经费审批程序。

2.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

由于财政预决算的约束软化,财权分散,政府收入结构不合理,由财政集中控制的以税收为主体的收入占整个政府性收入比重较低,各单位部门自行控制的预算外收入(非税收入)则较高,各级财政内收入非集中的状况,使得本该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的各单位固定资产购建,呈现出明显的“单位制度”的特色,由于缺失了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较全面的)预决算这样一个重要的部分,集中的科学规范的财政预决算很难实现,现行的财政预决算不能反映整个政府的收支情况,固定资产购建条块分割,苦乐不均,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地方财政及部门因购建固定资产引起的负债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事权超出了应有的范围,对支出缺乏应有的控制,以及应有的事权超出了实际财力的范围,出现地方财政支出的溢出现象,同时为吃饭财政所困。

3.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实行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开始,主要包括:确定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以及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将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依据岗位管理、岗位聘用等实行绩效工资。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最高管理层不重视,缺乏必要的预算管理机制。单位预算是全方位的,但相当多的部门负责人,没有认识到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预算编制可有可无,即便有预算,也不按预算执行,预算成为应付工作的形式。二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财政下达数、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三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二、强化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如何协调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是能否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财政、审计、人民银行、纪检等部门应加强联系和协调;另一方面要实现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管理也需要组织、人事部门的参与和配合。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机构;二是内部各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的科学分工与牵制。目前,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解决两个问题:设立内部控制机构;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2.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

会计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是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才能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经济信息,更好地实现其管理和决策的职能;才能防止浪费和舞弊行为,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才能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人员素质;才能利于审计及其他部门开展工作,推动现代审计的发展;才能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增强各种信息输出和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可靠性。

3.完善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经营目标、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预算管理,可以使整个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保障,科学合理地对单位内部财务进行预算管理,能使效率大大提升,也使得效益事半功倍。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合理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果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和执行程序,需要调整预算项目,应及时采取调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4.事业单位应大力推行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是企业有效组织经营,进行管理及各项经济业务有序开展的必要保证。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可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能针对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促使企业以合理的成本促进有效控制,达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目的。内部审计在当前企业转机建制过程中,应抓住时机,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和探讨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拓宽视野,尽快消除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跳出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局限,向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领域进一步延伸。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项管理措施,但它的建立、实施需要外部的推动、督促。事业单位要根据其具体情况,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办事,才能确保国有财产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静.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往来挂账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05.(03)

[2]. 孙艳霞.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08)

[3]. 高丽霞.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 发展研究. 2006.(12)

篇(6)

关键词:企业集团 内部控制 对策 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57-02

企业集团这一概念起初是由日本提出和广泛使用的,企业集团是由众多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企业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核心层的经营联合体。企业集团化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目前集团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漏洞。比如:内部控制乏力;激励与约束机制没有有效地跟进;集团内部的风险分析系统没有得到统一;集团内部控制缺少协调机制;集团内部信息交流不畅;等等。

一、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发展的对策

1.建立集团内部监事会监督制度。企业集团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建立集团内部监事会监督制度的必要性。集团内部监事会应履行下列职责:检查成员企业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成员企业财务会计资料及其有关经营管理的其他资料,验证其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检查子公司落实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经营效益、投资回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例如:在中国南方航空集团中,南方航空股份公司作为核心企业,与其属下北方新疆分公司及控股的物流公司等分别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各自的财务决策权也不相同,导致集团内部财务决策的多层次化。因此,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在确定母公司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地区、管理层次的企业的不同情况,合理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集团内部矛盾,真正调动集团各层次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

2.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法规。内部控制要达到以下基本目标:在相互制约与协调配合的原则下实行不兼容职务分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作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在对外投资方面,要制定《集团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规定集团财务部是集团对外投资的核算和监督的主管部门,负责对联营、合资项目的立项、投资和停业、解体等审批管理。各子公司及直属单位在办理联营、合资企业时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经济效益的预测,并要吸收财务人员参加,掌握投资方的资信和资产情况。凡不具备联营、合资经营条件的不得立项。具备联营、合资条件的,由主办部门办理申请立项手续;在资产处置方面,要制定《集团公司流动资金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资产管理制度,对每类资产的处置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在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方面,要制定《集团公司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规定各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一律入账,不允许发生账外资金,各单位的所有资金都要纳入资金预算收支安排。资金预算安排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年度资金预算报母公司董事会审定;季度资金预算报经理办公会审定;月度资金预算报主管经理审批。

3.强化内部审计。集团公司应设立审计部,它是一个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负责集团所有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要按照《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精神,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规定》,并据此开展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工作:围绕真实、合法、效益的目标,对集团各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合规审计;对离任的领导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围绕改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开展专项审计。

4.实施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企业集团可以要求各成员企业实行内部控制报告制度,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经营者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依据;对有效性的评价;指出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予以描述;建议及实施审核等,减少总部与成员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总部可以总结并推广经营中的先进经验,同时对报告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估,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

5.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按照先约束后激励的奖惩思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公司的高效益不一定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得好的反映,公司的低效益也不一定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失灵的结果。但为了降低风险和成本,通过激励与约束的奖惩机制会使公司损失尽可能地减小:如企业集团根据经营者的内部控制的业绩给予一定的股权。通过这一激励作用,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使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目标趋同,从而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环境的变化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要求内部控制理论必须随之发展。笔者将对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1.知识经济带来了内部控制理论基本原则的根本改变。传统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控制的目的是要使一切都在管理人员的掌握之中,所有的企业经营活动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实现每一人和每一物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很不稳定,其变化难以预测;多样化的顾客需求和多变的市场,要求企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及时调整。这些应对环境变化的调整是难以从历史经验中找到现成答案的。因此,未来的内部控制应着眼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实行权变控制和分权控制。

2.信息与交流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发达国家非常强调企业的信息与交流。首先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获性,并且信息应能够前后连贯一致。其次是信息系统应受到安全保护和独立的监督评审,防止突发事件,特别注意有效地控制电子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另外,注重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相关信息的正确传达。企业能否收集到大量及时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能否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地传递和交流;能否率先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将成为企业在知识经济新形势下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3.控制活动已被当作企业日常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对经营管理的额外补充。有效的内控系统能够迅速采取应变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明确定义各经营级别的控制活动,强调适当的职权分离,识别和尽力缩小有潜在利益冲突的地方,并遵从谨慎性的和独立性进行监督与评审。

4.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效果影响更大,并升华为企业文化。知识经济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一门艺术。人力资源成为企业一切控制的核心要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程度。企业员工对工作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倾向于更宽松和更有自的工作方式。因此,企业要减少管理层次,丰富工作内容,留给员工更多的自主空间,注重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成为可行的控制方式,主动建立和加强良性的控制环境,引导、激励员工正确地履行责任,实现企业的目标,将控制环境逐渐与企业文化融合。一方面要求企业管理层负责促进在机构中建立一种企业文化,向各级人员强调和说明内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需要理解他们在内控程序中的作用,并在程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5.非正式组织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将得到足够的重视。知识经济将企业的层级结构变成了网络结构,组织的网络化、扁平化、分权化和柔性化使资讯和知识的传播由原来的直线式变为发散式,非正式组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渠道。各个动态工作单元在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自主决策时,更多地依赖于小组成员的个人判断和相互沟通,这里非正式制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企业的非正式组织和非正式制度应当纳入未来的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章丽萍.集中化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J].财会研究,2004(12)

2.张雷.公司内部财务治理系统的重新构建及运作[J].当代财经,2005(3)

3.程俊超.论企业内部控制[J].时代经贸,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