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31 16:22: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篇(1)

【关键词】矿井火灾;分类;预防

1 引言

矿井的五大自然灾害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矿井火灾能造成大量的矿物资源和物质财富的损失,并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还可以产生“火风压”使风流逆转,造成通风系统紊乱,而且,矿井发生火灾以后,产生大量剧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使井下人员中毒伤亡。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本文主要对矿井火灾的预防作一简要地介绍。

2 矿井火灾的分类

矿井火灾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矿井火灾根据发生的地点可以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前者指的是发生在矿井工业场地内的厂房、仓库、储煤场、矸石场、坑木场等处的火灾,而后者指的是发生在井下或发生在地面,但能波及井下的火灾。井下火灾按其发生的地点和对矿井通风的影响大小以及灭火救灾的难易程度,又分为三类:即上行风流火灾、下行风流火灾和进风流火灾。

矿井火灾根据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前者指的是由外部高温热源引起可燃物燃烧而造成的火灾;后者指的是由自身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积聚热量达到燃烧,由此热源形成的火灾。

除了上述两种常用分类以外,还有按燃烧物、引火性质及火灾发生地点分类。按燃烧物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炸药燃烧火灾、煤炭自燃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按引火性质不同分为:原生火灾与次生火灾;按火灾发生位置地点不同分为:井筒火灾、巷道火灾、煤柱火灾、采煤工作面火灾、掘进工作面火灾、采空区火灾、硐室火灾等。

3 矿井火灾的预防

引起火灾的原因不同,火灾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它所造成的后果也将不同,下面主要谈谈矿井内、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3.1 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

3.1.1 每一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用品,严禁穿化纤衣服。

3.1.2 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明火或用火炉取暖。

3.1.3 井筒、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同主要运输巷和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内的胶带输送机的机头前后两端各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3.1.4 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3.1.5 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3.1.6 井下机电设备严禁超负荷运行,加强机电设备的检查与维护,杜绝机电设备失爆。

3.1.7 加强放炮及火工品管理,严禁使用变质,失效炸药,严禁使用不合格电雷管,母线与脚线之间的接头必须用绝缘胶布包扎,严禁放糊炮和明炮。

3.1.8 井下和井口房不得从事电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每次都必须制订安全措施,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1.9 井下和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油、棉纱、布头和纸等,也必须放在带盖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不准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

3.1.10 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其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必须满足《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的要求,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并备有明细卡,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更换,其材料和工具非因处理事故不得使用,因处理事故所消耗的材料,必须及时补齐。

3.1.11 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胶带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必须符合《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的规定。

3.2 矿井内因火灾的预防

3.2.1 在矿井和新水平的设计中,必须采用综合(包括开拓方式、巷道布置、开采方法、回采工艺、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等)以及专项(包括灌浆为主,辅以喷注阻化剂、凝胶、注入惰性气体等)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3.2.2 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采用性能优越的采煤机和液压支架,优化回采工艺,缩短循环周期。

3.2.3 加强煤炭资源回收,减少遗煤。

3.2.4 适当加大巷道断面,或采用低风阻支护形式,降低矿井通风负压。

3.2.5 及时密闭老空区,并保证密闭质量、减少漏风。

3.2.6 矿井生产中可根据工作面周围巷道情况、通风风流可能的流经路线,采取均压防灭火措施。

3.2.7 由于单产的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明显加快,采煤工作面和工作面上下顺槽煤壁的暴露时间缩短,煤层发火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可以通过提高泥浆流速、延长灌浆时间来提高灌浆量。回采工作面采取随采随灌措施时,必须制定严格的技术措施。

3.2.8 巷道掘进过程中一旦出现高冒点时,施工单位必须及时用不燃性材料充填严实并进行喷注浆处理,同时向矿调度和通风调度汇报,并在现场做好明显标记。通风队负责编号并造册登记,并由通风部门设点检查,挂牌管理,建立高冒处防火台帐,并负责预埋检测导管,每周不少于一次对高冒点内的气体成分及空气温度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

3.2.9 高冒处采用外喷内注的方法,将冒落空间充满填实,消除发火隐患。掘进产生的高冒必须在20天内处理完毕。

3.2.10 注氮时,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注浆、注氮时地面建立注浆和注氮台帐。

3.2.11 抽采管路、观察管路内一旦出现一氧化碳,应立即停止抽采。加强一氧化碳气体的检查工作,加强对采空区封闭墙附近及可能造成漏风地点的堵漏、密闭工作。

3.2.12 新施工的采空区封闭墙要及时灌浆,并要灌满。井下所有封闭墙均要定期进行补浆,减少采空区漏风。

3.2.13 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撤出一切设备、材料,并及时进行永久性封闭。

3.2.14 井下各种防火设施的设置应按有利于防火的原则正确选择位置,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设施阻力,避免增加采空区、煤壁裂隙、密闭墙等处的漏风。

3.2.15 必须定期检查防火墙内外空气压差以及防火墙墙体的气密性。矿井做大的风量调整时,应测定防火墙内的气体成分和空气温度。

3.2.16 建立完善的矿井和采煤工作面灌浆管路系统。工作面回采前必须接齐灌浆、注氮管路。灌浆、注氮管路和工作面必须同时移交生产,没有灌浆、注氮管路的工作面不得进行调试、生产。

3.2.17 根据需要对采煤面采用老塘预埋管灌浆,在采煤面回采结束后在轨道顺槽和运输顺槽构筑封闭墙,并向采空区内灌浆。

3.2.18 严禁各工作地点CO超限作业,当CO浓度超过24ppm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如发现自燃发火征兆(巷道温度、湿度增高,出现雾气,煤壁挂汗,有煤油味、汽油味等)自燃发火隐患或出现高温点(煤体氧化、温度上升至350C)都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矿井火灾的分类,根据发生的地点可以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根据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按燃烧物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炸药燃烧火灾、煤炭自燃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按引火性质不同分为原生火灾与次生火灾等,然后分别对矿井内因火灾的预防措施、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作了简要的介绍,以上所述都是笔者自己的粗浅之见,不到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篇(2)

[关键词]一通三防 预防措施 问题分析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E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169-01

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是煤矿企业良好运营的重要一步,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管理方式,具体是指通风,防火、防尘及防瓦斯。一通三防在国家出台的安全管理方针、政策的严格指导下,采用较为科学的手段预防各种灾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在企业内部逐渐被加强,但如何做好一通三防的预防措施是目前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找出一通三防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发展,是煤矿企业开展一通三防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1.一通三防工作概述

1.1 一通三防对于煤矿企业的必要性

煤矿的作业环境常年处于密闭的地下,而地下作业环境较之于地面来说,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隐患,如煤尘、水、瓦斯、冒顶等,安全防范做不到位,会给矿井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来说,一通三防是其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且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对安全管理来说,具有超前性、预见性、规划性和指导性。为了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其经济效益,必须做好一通三防的工作,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一通三防能够对矿井的煤尘含量、瓦斯含量进行超前预估,掌握事故发生前的第一手可靠资料,有效得到了事故预防的确切资料与数据。(2)能够对矿井作业生产发展进行有效规划,设置和布局较为科学合理的采区,从而确定矿井的通风量,提高了矿井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3)优化通风网络结构,降低煤尘含量、控制瓦斯浓度,对三者进行有效的监测。

1.2 一通三防事故的特点

笔者根据多年经验,经过实地考察和不断总结得出一通三防事故具有以下特点,只有对事故特点进行详尽了解后,方能做好预防措施。

(1)突发性。在煤矿事故中,大都是在瞬间发生,没有任何预兆和防备。无法掌握事故状态和发展趋势,且在工作人员的心理上造成最为严重的冲击,给人以巨大的心理创伤。

(2)灾难性。“一通三防”工作在煤矿日常工作中没有落实好,带来的重大事故往往造成致命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轻则矿井销毁,重则人员伤亡,再加上若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力,最终矿井被毁,人员死伤严重,酿成重大恶性循环的灾难性事故[1]。

(3)破坏范围广阔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后,会带来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瘫痪的局面,使上产中断,矿井下的的作业机器和设备会随之杯损坏,而且给事故的抢险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矿井的通风系统、防爆装置上带来不可维修的损坏,使事故发生后的有毒气体不断蔓延,造成附近更多的人遇害。

(4)继发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时间较短,在事故发生数小时之内,有可能再次引发,连续不断的震颤和塌方及爆炸等事故,爆炸会引起再生火源的二次燃烧。

2.一通三防的有效预防措施

做好一通三防的有效预防措施,即是要预防矿井的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做好防治瓦斯、煤尘及火灾等工作,其具体有效预防措施如下。

(1)瓦斯预防:①在煤矿各个死角部位设立瓦斯浓度测量仪,在瓦斯浓度>2%、体积>0.5m?进行警报灯全程响亮的提醒;②在煤矿盲巷设置走道报警安全灯,时刻提醒工人作业的安全意识;③在临时停工地点树立严禁停留字样;④增加通风口的数量和通风口的大小,并且在口径处安装排风扇;⑤每天对瓦斯检查表进行数据记录和总结,及时的对瓦斯集聚做通风、排气处理;⑥严禁和杜绝一切火源、热源带入矿井,设立入矿口火源检测门禁,工作人员进入煤矿必须从此入口进入,从而有效杜绝一切火源,防止瓦斯引燃;⑦采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井下供电做到无明接头、无羊尾巴,且坚持使用煤电综合保护。

(2 )煤尘预防:①减尘。在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再在煤层未打开前打下若干钻孔,用钻孔注入压力水,从而增加煤体水量,减少煤尘,防止了爆炸;②采空区灌水。在煤炭开采层分别对上层煤组和下层煤组的空隙处灌水,通过此举对煤层进行缓慢入水渗透,采空区灌水量按每平方米0.3-0.5O的标准进行,其流量控制在0.5-2m?/h。由此可避免开采是的煤尘飞扬的现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煤尘积聚过后而带来的爆炸和中毒;③降低浮尘。通过大排量机器进行空气除尘、用水管冲刷井壁、净化风流、放炮喷雾等可以降低煤矿中空气中的浮尘。④撒布岩粉。在煤矿井壁散播岩粉,使煤尘与可燃物自动隔离,有效防止了煤尘爆炸[2]。

(3 )火灾预防:①成立专业的煤矿消防队,并且配备先进全面的灭火设备,消防人员需随身携带水枪、水龙带等便捷灭火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②完善落实防火制度。每周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并且制定和更新灭火预案,普及防火、灭火操作方法;③在木料见、油库等重要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严禁烟火”的警示牌,20米范围内进行火源检查;④井下防火制度。井下各线路的设置严格按照《国家煤矿总局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井下配电场所的电气设备选型、检测、维护和管理;⑤在各机房使用油、棉纱布头的场所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机房要定期通风、打扫,保持机房的清洁,及时清除杂物;⑥坚持使用风电闭锁。对采空区和废弃的巷道要及时封闭,防止由于长时间不用而带来的漏风,预防煤尘、瓦斯等的自燃引火。

3.一通三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通三防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值得每一个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去重视。但是,在目前,我国有一部分企业仅仅是将一通三防停留在口头上、应付上级的检查上,没有真正的将一通三防落实到矿井作业生产之中去,一通三防技术不尽合理,一通三防工作难以顺利的开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通风网络不够健全,过于单一,供风工作效率低;②通风系统与通风网络特性匹配度不高;③通风系统和防灾害能力弱;④安防技术受到通风设备陈旧、矿井地形地貌环境恶劣等的严重制约;⑤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后,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普遍偏低,无法将工作步伐跟上时代的要求;⑥通风机的成本较高,维护费用高。

目前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煤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也推动了采掘化机械水平。此时,对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未来,一通三防的管理工作需要能适应大规模的生产作业需要,而产生更先进的防尘、防瓦斯、防火等的预防技术,生产作业的工艺流程也会得到优化,以此才能保证一通三防工作更好的为生产服务。例如建立煤矿网络化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对负压、风速、瓦斯、一氧化碳、温度等环境参数和通风机开停、风门开关的自动化控制[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通三防是煤矿企业顺利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它涉及的面广点多,且作业环境差,因此必须全面做好一通三防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杨大伟.矿井年度通风、防瓦斯、煤尘、防火安全措施计划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9):2-4.

篇(3)

关键词:矿井 架空线路 电缆 短路 接地 故障排查 预防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57-01

矿井6kV~10kV供电系统,主要由地面架空线路、入井供电电缆、开关、配电设备等组成,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主动脉。供电系统故障,将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正确地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排查,及时查找和处理故障,是十分重要的。

1 矿井6kV~10kV架空线路的常见故障现象、危害及排查

1.1 短路故障

1.1.1 短路故障现象及危害

矿井6kV~10kV架空线路常见的短路故障现象有:一是两相或三相金属性短路故障。二是连接跳线断线引起短路故障。三是跌落式熔断器、隔离开关弧光短路故障。四是线路绝缘子两相或三相击穿引起的短路故障。五是雷击引起的短路故障等。

短路故障的主要危害有:一是引起大面积停电,给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危害;二是线路或电气短路时将产生火花,可能引发火灾事故;三是可能烧毁部分配电设备、设施,造成经济损失;四是可能破坏区域电网系统稳定,造成电网更大范围的事故。

1.1.2 短路故障排查及处理

矿井地面6kV~10kV供电线路,在配电设备上一般装设有过流、速断保护继电器。从保护断电器的动作情况来排查短路故障:一是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则可以判断故障一般是线路两相或三相直接短路,且故障点在主干线或靠变电所较近的线路。如线路金属性短路或雷击短路等。二是过电流保护动作,一般属非金属短路或线路末端分支线路短路引起的。

架空线路短路故障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一是重点检查线路上熔断器、隔离开关、避雷器、计量箱等设备的完好情况,对故障设备进行排除。二是检查引接电缆头情况,看是否完好。三是进行人工分段巡查线路,逐步找出故障点。四是如遇雷电天气时,首先考虑是雷击造成的,应重点巡查线路经过的林木地段,山头地段等容易引起雷击的地方。五是装有线路短路故障指示器的架空线,还可借助故障指示器所指示来确定故障段线路。只有查出故障点后,才能进行有效排除。

1.2 单相接地

1.2.1 单相接地故障现象及危害

矿井6kV~10kV架空线路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现象有:一是户外树木生长触及线路引起。二是极端天气,如强风、暴雨、严重覆冰等造成架空线路的电杆倾斜或倒伏,导线振动、跳跃和碰线等引起。三是气温异常变化引起线路张驰或收缩,造成断线引起。四是雷击造成线路断线,绝缘子、避雷器击穿等引起。六是线路绝缘子破裂、脏污,造成绝缘下降引起。以上种种原因,均可能造成供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

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主要危害有:一是故障相的对地电压降低,非故障两相的相电压升高,可能引起故障扩大,造成矿井大面积停电。二是断线对地可能产生火花,引发森林或其他火灾。三是断线时线路未停电,可能造成人、畜触电伤亡。四是可以造成电压互感器铁芯过饱和而烧毁,引发其他故障。

1.2.2 接地故障排查及处理

发生接地故障时中央信号屏警铃响,如有选择性接地报警装置时,可直观诊断出接地故障线路。当不能直接选定单相接地故障线路时,一般采用对线路支线断路器进行分段试拉闸的方法,来判断故障线路。再按照先支线后干线,逐步找出故障点,进行排除。如果是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则中央信号屏警铃会时响时停,这种故障比较隐蔽,难以直观发现,应积极收集各种有用信息,通过认真逐段排查,直到找出故障点。

1.3 短路、单相接地故障的预防措施

(1)定期对架空线路进行巡视,检查线路、电杆、绝缘子、拉线等是否完好可靠;特别应经常巡查线路经过林木、竹林等山区地段,定期清理线路走廊,确保线路运行安全。

(2)定期对配电线路上的绝缘子、分支熔断器、隔离开关、避雷器、计量箱等设备定进行绝缘测试,发现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

(3)定期对线路避雷器进行校验,检测释放电压,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换。

(4)定期对引出、引入的高压电缆进行绝缘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5)经常巡视配电设备、变压器的运行情况,每年对变压器绝缘油进行理化性能检验及耐压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矿井6kV~10kV高压入井电缆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矿井6kV~10kV高压入井电缆一般从地面变电所双回路供电到井下中央变电所,再分支路供电至采区变电所及大型高压设备,供电范围广,线路长,环境较恶劣,容易出现故障,影响矿井安全生产。

2.1 入井高压电缆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危害

矿井6kV~10kV入井电缆常见的故障现象主要有:一是两相或三相电缆芯线绝缘击穿短路。二是单相电缆芯线绝缘对地击穿造成接地故障。三是配电设备的接线柱、瓷瓶、连接线等绝缘损坏,引起的短路或接地故障。

故障危害:电缆短路时造成的电火花可能引起电缆及电气设备烧毁,引起电气火灾,甚至引发矿井瓦斯爆炸。电缆接地故障时将使非故障两相电压升高,可能引起绝缘薄弱的另外两相绝缘击穿,造成故障扩大。电缆故障将引起大面积停电,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2.2 入井高压电缆故障的排查及处理

一是短路故障可根据跳闸线路开关动作显示,找出故障电缆。二是单相接地故障可根据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进行判定故障电缆。三是当确定故障电缆后,便可有目标地进行故障点的排查。重点巡查的部位是:电缆头、中间接线盒(头)、开关接线端、高压隔爆配电箱的接线腔及接线瓷瓶,变压器接线盒等部位。四是检查是否发生外力对某段电缆突然挤压或撞击。如巷道冒落、电机车、矿车脱轨掉道等撞伤电缆。五是利用电缆故障诊断仪进行查找故障点。通过以上方法,能较快地排查故障,及时加以处理。

2.3 入井高压电缆故障的预防

(1)每年定期对高压电缆进行绝缘检测,包括耐压及直流泄漏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每月定期对高压隔爆配电箱进行检查,特别要检查接线腔的绝缘瓷瓶,检测绝缘值,检查受潮情况,及时进行烘干处理,以保证绝缘值符合要求。

(3)经常对配电开关柜、电缆接线盒、中间接头、配电变压器等设备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完好。

3 结语

矿井6kV~10kV供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要加强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重视预防性检查和试验工作,树立防重于修的理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故障分析诊断能力,迅速查找和排除故障,保障矿井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矿井 运输事故 预防

1 运输事故类型

在煤矿生产事故中,矿井运输事故仅次于顶板事故而居第二位,这主要是人员违章及运输作业环节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和安全保护设施有缺陷造成的。

矿井发生的运输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立井提升事故。

②带式输送机运输。

③刮板输送机伤人事故。

④倾斜井巷运输事故。

⑤机车行车运输伤亡事故。

⑥架空乘人装置(猴车)运输事故。

⑦单轨吊机车运输事故。

2 运输事故危险性分析

提升运输系统中危险和危害因素较多,可能造成断绳、罐、箕斗、过卷、人员及物体坠落、物体打击、火灾、机械伤害、断带、断绳、飞车、倒车、触电、矿车掉道、跑车、人员违章伤亡、机车掉道、机车追尾、机车蹭帮、钢丝绳掉绳、抱索器脱落、吊座翻翘、单轨吊车坠车等危险,可能造成生产事故。

运输事故类型及危险分析如下:

3 减少运输事故预防措施

对预防各类提升运输的发生要采取全面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的隐患排查和治理,消除危险和危害因素,避免事故发生。

①健全运输管理机构,加强运输管理力量,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②严把设计和技术管理关,从源头消除运输隐患。新设计的运输系统必须采用单轨吊、无轨胶轮车等先进的新型辅助运输方式,取消绞车、地轨、矿车等落后的辅助运输方式,实现辅助运输系统安全高效。

③规范辅助运输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规范运输作业规程、措施编制管理程序,提高作业规程的编制质量,力求“先进、科学、合理”有预见性、针对性,适合施工现场的操作。

④强化现场管理,提高现场质量标准化,并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上岗质量,落实对作业地点、场所、系统的走动式管理,实施区域图点数管理法进行管控。区域图点数管理法是通过明确重点检查地点、区域和检查次数,提高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增强隐患整改闭合的快捷性。点:检查地点区域,确定井下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实现安全管理无遗漏、无盲点。数:检查次数,规定生产部室管理人员月度到井下各检查地点的检查次数,实现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精准化。

⑤加强安全检查监督,构建隐患市场化机制,推进五级隐患排查。加强矿井运输的监督和管理,是控制运输事故的重要手段。要把动态检查和静态检查达标相结合,日常的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建立矿井安全运输长效机制,形成一整套的安全运输责任体系,明确每位职工的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坚决执行依法治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克服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事故发生后,既要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又要追究有关领导的管理责任。

构建隐患市场化机制,以“BMS隐患流程本”为载体,实施隐患排查、出售、整改、闭合。对出售的隐患实行交现金制度,同时建立稳定的买卖市场秩序,对买卖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处罚复议制度”解决、落实,保证隐患买卖市场公平交易。

⑥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作为首要大事来抓。同时,必须加强对特殊作业工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复审换证工作,必须持证上岗,对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特殊岗位操作。

⑦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装备升级。坚持提升装备保安全、提升科技促效益的思路,实施科技兴安、科技兴矿战略,加速矿井科技列装水平和能力,持续引进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装备投入使用,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⑧实施行为管控,全面推行安全确认。规范安全确认行为,全面推行安全开工确认(对各系统、岗位开工前进行安全确认,汇报调度室、安监处,准予开工后挂牌运行设备)、安全操作确认(要求各岗位有牌板有内容,进行引领提示)和安全工序确认(要求有记录有程序,达到循环闭合)。

⑨加强运输设备管理,完善设备监测监控方式。运输设备和设施的选型有运输管理部门和机电部门负责,选用的设备、设施必须是国家或本公司定点厂生产的,煤安标志等证照齐全,性能先进的合格品。

新购置和经大修后的设备和设施,投入使用前由运输和机电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设备和设施安装前,安装单位要提出安装申请和计划,编制施工规程并经运输、机电等管理部门审查会签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安装必须严格按设计和作业规程,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斜巷提升系统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完善防跑车和跑车防护装置、行车声光报警信号等安全设施。斜井提升安全设施不完善的地点,禁止使用绞车。新系统必须首先完善各类安全设施,经运输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出具验收证明后,机电部门方可批准绞车接火申请,由安装单位完善绞车供电系统,由主管部门对绞车验收合格,并发放“准用证”后,方可正常提升。

运输系统投入运输前,必须经由运输副总组织相关单位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确认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运输设备(包括各类小绞车等)计划性检修必须严格按检修周期进行,人行车每年进行一次大修,各类小绞车更换使用地点安装前必须进行检修合格,检修后要填写好检修记录。

严格执行运输设备“准用证制度”。

定期组织设备测试、性能检查,保证设备完好,定期试验各种保护,做到各类保护灵敏可靠。

4 应用效果

通过对矿井运输事故类型及危险性分析,提出了多项综合性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新矿集团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规定,取得了显著效果,使煤矿运输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抑制,同时也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传启.运输事故率上升原因剖析[J].煤矿现代化,2003(02).

篇(5)

【关键词】 矿井 采空区 火区治理

目前,矿井火灾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矿井火灾发生后,火势发展迅猛,变化复杂,影响范围广,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如何有效的治理和控制火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

1 正压通风煤层群自然发火综合分析

1.1 自然发火规律

煤层群开采,特别是煤矿开采煤层上部存在多层采空区的条件下,自燃灾害的威胁来自2个方面:本煤层开采中采空区遗煤的自燃;开采的时候出风导致的上面这个区遗煤呈现出的自燃。煤矿目前关键是开的416盘区,和上面相比已开11#煤层仅3~20m,而且上覆的煤很多地方已小公司开了,依照相关信息,之前他们开的时候就已有火灾区,在那时候开采期间,上面采空区的煤层就已经影响了该表层开的采空区遗煤出现的自燃。正压出风虽已避开了这个火区构成的有毒气味向采掘空区涌出,但是,根据这个原有的煤窑的情况复杂,上面出风上不确认,原有的煤窑的温度也很难识别,因此,导致了现在的工作的压力。尤其,对该层开采期间,空采区遗煤出现的自燃构成的CO等一些污染,在构成度非常小的前期会使地表面出风影响,最后导致下面灾情的前兆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 自然发火特点

正压通风煤层群矿井自然发火多受上层采空区的影响,起火的地方大多会在人员工作的地方以及走道的上面发起。来的也是相对快、前期预测无法做到有效保障,起火的地方、走风通道很难确保精确,严重的会导致沿漏风源的后果,而且会在出风的地方容易导致新的火苗燃起

1.3 自然发火治理难点

上面的空层会和一些其它煤层互相坍塌,和表面融合成通道,很难准确的检测到出风的地方点。另外,采空区的遗煤布局空间的地方不是很清楚,然而层多采空区出现立面的布局,很难看出起火点。指标气体难以检测,井内运用压入式通风,出风会呈现在表面进而导致原来的煤层遗煤出现的自燃前期呈现出起火点判断有了很大的难点,如果在开的时候出现自动形成的气体味从而会导致原煤层同时构成自动起火。我们一般工作的时候煤自燃机会不大,起火的核心在于上面煤层采空的地方遗煤的再次燃烧。上面的范围非常大,上面的灾情再次燃烧点不好把握,注浆防灭火的方法成果不突出。

1.4 火区治理技术

正压通风煤层群火区因采空区呈立体布局,不管是注凝胶、黄泥灌浆、注阻化剂,都无法使空采区整体的表层煤都包裹,从而对采空区的表层煤使用减少温度、阻化预防其自动燃烧是不可能的,准确的办法就是减少表面上的煤在的地方的阻隔漏、风氧含量。N2防灭火是近年来国内外煤矿发展的先进预防火灾的技能,注氮预防火灾的技能是向火灾区域导入惰性气体N2,从而形成救灾。N2可以布满整个区域,有效降低了大火的蔓延,还能熄灭隐秘的火苗。使用向采空区注氮的办法,确保减少出风大的氧含量,还能以导入的 N2代替出风的强度,阻隔漏风,从而起到压制原采空区遗煤出现的自燃成果。对此,对于正压通风矿井煤层群火灾去处理应运用以注氮为主,堵漏、灌浆、合理通风、迅速加快当前的层面推进度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技术。

2 火区治理实践

2.1 火区治理的现状

煤层采空区,原开采大量使用刀柱式开采,遗留的浮煤、煤柱较多,为自燃提供了条件。巷道、工作面采动的影响会造成顶板的破碎、帽落,形成随工作面移动的纵向“三带”,在通风压力下,形成采空区漏风通道,为采空区自燃提供了条件。

2.2 注氮防灭火技术在工作面的应用

采空区注氮一方面能够置换了上层采空区原有的 O2,另一方面能够在上层采空区形成高压区,形成 N2隔离单有效地防止了漏风,防止了采空区自燃,保证剩余工作面的顺利回采。

(1)需微小的注氮一直坚持做,按照下面的方式计算:式中:t 为注氮微小继续的时间段,min; L1,L2,…,LK为氮气流经巷道长度,m; S1,S2,…,SK为氮气流经巷道断面面积,m2;n为N2出现设备的运用多少台;QD为注氮量,m3/min;Q3为火情的现状,m3/min;m为可以采煤的程度,m;L为开采地方面积,m;K3为掺混系数,它表示风流或N2的紊流散发力度对火情中瓦斯的掺混力度,有效的情况里,整个掺混的时候,K3=1。一般情形应依照这个地方中瓦斯出现的程度大小、瓦斯积聚程度、巷道现状尺寸对风流结构的影响等因素取经验值,推荐K3取0.8~0.96,对K3的取值应进一步研究;X为工作面采空区现有漏风带宽度,m,一般取20m;a为采空区透气性系数,L/m,全部冒落式取0.030L/m,充填法管理顶板取0.024L/m;b为采空区空隙率,取0.3左右。其中:N2流经的巷道估值3600m(包含上层采空区局部巷道长度和81610封闭巷道长度);断面取值为13.5m2;注氮量为25m3/min;火区漏风量为30m3/min;工作面长度为117m;使用N2发生装置2台,根据式(1),得t1=26.8h即如果想充满采空区,最小注氮时间是大约为26.8 h。

(2)间歇注氮时间。间歇注氮时间是指一次注氮后,火区中O2浓度从惰化环境最低O2浓度(≤8%)上升到惰化环境最高O2浓度(12%)所需的时间。从目前向采空区注氮开始,通过“U”型管气压计测得采空区内相对压力随着时间不断增大,压力加大降低了采空区的漏风,降低了上层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可能性。随着N2的注入N2含量也逐渐增大O2浓度逐渐降低,O2浓度的降低能够有效的抑制遗煤的自燃。如果导致上面采空区出风以及附近采煤性比较复杂,O2浓度难以达到5%以下。经过检验采空区的出水温度可以粗略得知采空区遗煤的情况,对某些煤层416胶带巷贯通口出水温度和回风巷贯通口出水温度进行了检测,起火的时候高达出水温度到达了70℃,跟着时间的延续和出水温度逐步底下,当前始终稳固在28~29℃左右。

3 结语

分析了正压通风矿井煤层群火区发火的规律、正压通风矿井煤层群火区发火特点及治理难点。提出正压通风煤层群火区治理以注氮为主,灌浆、堵漏、合理通风、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技术。并将这一技术运用到现在的煤矿火区的治理,对此取得了良好有效的工程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特征对策发生过程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煤炭生产中也始终贯穿安全与危险这对矛盾。同样,其安全状态是相对的,而危险状态是绝对的。从煤炭生产开始的那一刻起危险就伴随整个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伴有火灾、煤与瓦斯突出、冒顶、片帮、底鼓、冲击地压以及机械事故等各种灾害发生。分析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发生前的预兆,只要我们在灾害发生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就能够避免灾害的发生。1、煤矿常见安全事故发生过程与特征

1.1自燃火灾发生的过程与特征

矿井火灾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在矿井火灾事故中,煤层自燃火灾约占所有火灾事故的75%。故搞清煤层自燃发火规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保护煤炭资源有重要义。煤炭自燃是煤与氧气在空间发生激烈化学反应的过程,常常发热、发光、生成新物质。煤层自燃火灾发生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煤与氧气接触开始氧化阶段。煤刚一暴露在空气中,氧化速度特别快,但随着热量的释放和煤氧复合物的产生,消耗掉周围空间的大量氧气,再加上复合物对深层煤样的包裹,对煤的氧化过程有一个阻滞作用,所以氧化速度减慢,但氧化程度在不断增加。煤层氧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保持一段时间稳定状态,在这个阶段煤层中热量有所聚积,温度有所上升。

持续氧化时间段。煤层氧化持续一段时间后,温度持续升高,煤层氧化速度加快,氧化所产生的热量明显大于所散发的热量,温度升高速度加快,导致煤层的氧化速度越来越快。

煤层自燃发火阶段。煤层由于氧化达到一定温度后煤层就会自燃发火,形成自燃火灾。

1.2煤与瓦斯突的过程与特征

煤与瓦斯突出是含瓦斯煤体从煤层中向采掘空间急剧运动的一种动力现象。这种强大的动力现象会给煤矿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关于突出机理的认识中,综合作用说为人们普遍接受。即煤与瓦斯突出是地应力、瓦斯和煤的物理力学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该假说没有考虑时间的因素。经大量的现场实验,参与突出的煤岩体的形变是和时间因素紧密相关的。自然界的任何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发生、发展的,煤与瓦斯突出也不例外。实际上煤与瓦斯突出煤岩在外载荷作用下破坏了煤层原有的稳定性而导致的。煤与瓦斯突出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煤体损伤阶段。受外力影响导致煤体损伤,煤层内原有的结构和瓦斯分布情况受到改变。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瓦斯涌出突然增大或减小,顶底板压力增大,作用到支架上导致支护变形断裂。

突出酝酿阶段。受外力影响导致煤体损伤后,没有采取措施,继续破坏煤体,导致煤体结构进一步改变,煤体内部发生相应的运动,瓦斯积聚到一定的空间内,压力增加。

煤与瓦斯突出阶段。含瓦斯煤体在外力持续作用下,达到或超过其屈服载荷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1.3顶板事故发生的过程与特征

通过对采掘巷道煤岩体的观察证明,巷道自开掘后,从巷道表面到煤帮深部存在着煤岩体变形过程。巷道从开掘到报废整个服务期间的巷道围岩变形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在开掘时就已形成的变形,这部分损伤变形已达到平衡状态,对后期巷道支护影响较小,可以认为是瞬时变形。

巷道开掘后,破坏了围岩的原始应力状态,围岩中应力重新分布,围岩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巷道周边部分围岩中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极限破坏强度,形成损伤围岩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后期围岩应力趋于稳定后,然后逐渐减小,巷道变形速度明显减慢。

巷道周边附近围岩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围岩变形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岩石的各项强度指标开始下降,岩石的弹性模量降低,抗剪、抗压强度降低,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巷道围岩中的应力不再增加,但是围岩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岩石的松弛期,当变形到一定程度时,作用力大于围岩所受支撑力,围岩垮落。

1.4机械事故发生过程与特征

机械事故是由构成机械设备的部分元件的破坏磨损等机器因素造成的故障现象。每一种或每一台新机器的投入使用就孕育着新的故障或事故的发生,机械事故发生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机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初期的各零部件处于磨损阶段,该阶段具有减速增加磨损的特征。

机器设备在初期磨损后处于恒速磨损老化阶段,在此阶段中机器的故障率较低,运行平稳。

机器设备持续运行后会进入加速磨损老化阶段。在此阶段中机器的故障率增高,磨损老化量剧增,经常发生发生机械事故。

2、煤矿常见安全事故的对策

2.1预防煤层自燃火灾事故发生的对策

预防煤层自燃火灾事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煤层注水,增加煤体湿度,降低温度。采掘工作面在煤体内施工注水孔,向孔内注入高压水,增加煤层裂隙,使水均匀分布在煤体内,可以隔绝空气降低煤体内部温度,增加煤层湿度,起到防止煤层自燃的作用。

(2).对发火期较短的煤层,布置服务时间较长的巷道时,尽量布置在岩层内,避免因巷道布置在煤层中导致煤体氧化,对采面运输、回风巷可以采取喷浆等措施,隔绝煤层,防止氧化自燃。

(3).采煤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提高煤炭的回收率,减少采空区残余煤炭,避免采空区煤炭氧化导致自燃。

(4).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监测监控是关键,煤层氧化初期很难监测到,持续氧化时间段是监测煤层自燃火灾的关键环节,发现有着火预兆必须采取预防火灾的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

2.2预防煤与瓦斯突事故发生的对策

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地质工作需先行,瓦斯治理是关键。在采掘工作面提前掌握煤层地质构造,提前采取措施预防误揭煤层。提前治理瓦斯,让煤层内的瓦斯得到充分释放,达到消除煤与瓦斯突出的作用。

2.3预防顶板事故发生的对策

针对围岩变形规律,在巷道开挖后立即喷射水泥混凝土作为临时支撑以稳定围岩,然后再进行永久性支护。在巷道刚刚开掘时,及时喷射混凝土,防止表面氧化,这时岩层由剧烈变动逐步减缓最终趋于稳定,然后采用锚杆支护,这时进行支护效果最后好,投入少。

加强日常顶板监测,在巷道顶板内安装顶板离层监测仪,实时监测顶板围岩变化情况,对顶板变形较大的巷道,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

在巷道支护设计方面,针对不同的围岩情况,采取合理的支护发生,确保支护强度能够满足要求。

2.4预防机械事故发生的对策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煤矿机械设备数量较多,机械设备故障率也在增加,为了预防机械事故发生的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检修与维护工作,发现故障及时处理,让机械设备始终处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篇(7)

【关键词】煤矿井下工作;供电系统;漏电原因;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保证煤矿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大多数煤矿开采工作是在电气设备和电缆聚集的地方。如果供电系统发生漏电不仅是对生产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见保证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的重要性,需要根据多年的煤矿工作经验对供电系统漏电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由此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1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发生漏电的原因

1.1 井下电气设备和电缆自身的原因

井下电气设备和电缆发生漏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在煤矿井下潮湿的环境下,电缆逐渐趋向老化导致绝缘电阻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当供电系统运行时就可能会发生漏电的情况;其次在接线板潮湿的情况下也会引发供电系统漏电,电气设备内部的零部件在某些情况下致使绝缘恶化也是发生漏电现象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自动开关中的调整螺栓拧得过松时也可以造成漏电。[1]

1.2 设备安装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

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也是造成供电系统漏电的重要原因,由于施工人员在安装时的疏忽导致设备在长久的运行中出现问题。其一,井下电缆错误的安装方法,施工人员在接线时常错误的将相线和地线连接,如果通电则会出现漏电的情况,这是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问题所引起的。其二,施工时选择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电缆,有些施工队为了控制工程成本的偷工减料行为,井下作业牵动电缆极容易被扯断,漏电现象时常发生。

1.3 井下供电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不够全面

很多煤矿企业没有完备的团队进行井下供电系统的维护工作,也不够重视电气设备和电缆的维护工作,以致于漏电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电缆长期处于埋在井下的状态,长期工作下致使绝缘老化而易发生漏电,有些电缆长期浸透在水中,水的腐蚀性也会影响电缆的绝缘作用,电缆的老化现象在井下是非常严重的,这也是供电系统重要的维护工作。而煤矿井下恶劣的环境也影响着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电风机的散热通道被井下的碎石堵塞,电气设备受潮后绝缘老化等。但是在日常维护中经常出现的漏电情况还是由于维护人员处理漏电事故时强行送电所导致的。

2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的危害

2.1 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在作业时,电缆和电气设备漏电常常是由于绝缘遭到破坏,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触碰到设备的外壳时很容易发生触电,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就受到了一定的威胁。近几年由于供电系统而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工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证,正常的生产工作也不能顺利进行。[2]

2.2 煤矿中沼气和煤尘的爆炸

煤矿井下沼气和煤尘的爆炸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足够的爆炸浓度和点火源。而点火源往往是漏电所产生的电火花,电缆的单相接地和电气设备的单相碰壳都会在接地处产生火花,也因此就成为煤矿井下沼气和煤尘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沼气和煤尘的爆炸也会严重影响到矿井的安全。

2.3 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气设备的运行是保证供电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漏电现象也是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长期的漏电现象会使设备的绝缘再次遭到破坏,联系密切的电路也因此受到影响很容易引发短路,由此引起的设备故障更为严重。除此之外,漏电的电流在流向遭受破坏的绝缘处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有时会致使井下的可燃性物体燃烧,从而引发火灾。

2.4 影响正常的安全生产工作

按照煤矿企业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当煤矿井下发生漏电现象时就需断电进行故障维修,也严重影响到了煤矿的正常开采工作,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遭受一定的影响。煤矿井下漏电现象频繁发生,井下的通风装置不能正常运行,提高了沼气和煤尘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矿井的安全也受到影响。

3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的有效预防措施

3.1 加强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

为了保证井下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日常的维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煤矿企业首先需要重视供电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组建专业的工作团队,配备专业素质强的工作人员,保证日常维护工作的质量;其次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的具体安排,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功能,发现漏电现象等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就是对于老化的设备和电缆要定期更换,做好有效的防范工作。[3]

3.2 保证设备和安装工程的质量

在选择电气设备和电缆以及安装材料时,首要参考其质量标准,在采购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安装之前要全面的检查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安全,这是有效预防供电系统漏电的前提。煤矿企业的安装工程需要对作业环境有着综合性的考察,在安装时需注意电气安装对正常生产的影响,也应该提前做好漏电防护措施。例如,将电缆接头放置在牢固的外壳里,防止电缆由于腐蚀导致的绝缘老化,也可以减少维修人员在检查中意外触电事故的发生。而在工作人员施工工具的选择上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改善,加强工具的绝缘装置,也能更好的完成供电系统漏电的维修工作。

3.3 从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角度进行漏电防范工作

3.4 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其工作的危险性,更应该在进行漏电防范措施时考虑到施工人员的工作情况。对于施工人员经常作业的地方,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电压的额度,降低施工人员的触电危险系数。禁止配电电压器直接触底,减少可能触电时的电流,对施工人员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4 结论

井下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禁止直接接地,以减少漏电或触电电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机电治理水平的进一步进步,通过深进开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井下供电线路的面貌和供电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线路的漏电故障大幅度减少,有力地促进了矿井的安全生产。煤矿井下工作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相关事故发生之后更多的人将目光放在事后防范措施的执行上。井下供电系统与煤矿工作的开展联系密切,由漏电引发的事故也对煤矿企业的整体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仍旧需要继续有效的进行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的防范工作,保证煤炭企业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国勇.煤矿井下低压电网漏电保护分析[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1,1(02):43-44.

[2]赵新奇.浅析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保护[J].科技信息,2010,12(20):81-82.

[3]李晓阳.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