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思想政治课

高校思想政治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30 16:26: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思想政治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思想政治课

篇(1)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05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一直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但是这种重视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被动的局面。因此,近些年关于如何改革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讨论的重点。

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照本宣科、僵硬呆板,学生临阵备考、死记硬背,课堂缺乏互动、气氛冷淡等诸多问题,都违背了思想政治课教育人、塑造人的出发点。追其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把教学当任务,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

目前高校的考核制度都偏重于教师的科研成果,造成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从而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精进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心态产生偏差,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 把学习当负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为旷课率最高,最乏味,课堂上开小差最多的课程。主要由于学生多认为这种通识性教育对专业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将知识死记硬背。同时,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现实社会价值取向的偏离,学生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考证、过级,过度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3 教学与实践相脱节,课堂内容空洞

高校课程的内容是否能够被学生吸收、转化、利用均离不开实践。但是现阶段,却由于长期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未被打破,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分析社会现实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理论教学没有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

总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着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那么,如何改革,还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2 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近些年,教育界学者相继提出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以期能在教学领域拓展验证。有些学者提出应从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出发,将“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牛杰,周家华认为教师应正确对待情绪体验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结果,并提高自身的情绪观察和调节能力,才能在再评价阶段帮助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的认知能力,改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1]。

针对不同的教学科目,研究学者也略作讨论,李明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对基于资源的主题、基于问题、Web Quest和基于案例学习等四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孙晓娜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从课堂实践、校园文化、专题讲座、专题调查、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研究较多的尚属实践性教学模式,伍学军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教学中有三种模式即课外、课内(课堂)、混合等实践教学模式。其中,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的具备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模式。李莉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则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大部分内容[2]。朱峰提出了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探寻掌握知识的教学模式。李荣华,田维斌建构了研究性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模式,实现独立探索与协作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

实践性教学模式之所以未在短时间内得以全面实施,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徐光超,殷国辉指出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存在缺乏制度支撑、持久性差;学校重视和投入不够;实践基地建设困难;实践性教学的师资都存在不足等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从对象和科目两方面来研究,主要改革的方向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的途径和如何有效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3 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实践教学模式是促进教师将实践带入课堂、学生将理论融入生活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及文化素质。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3.1 课内实践

第一,情景式教学。可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模拟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可通过学生对案件的模拟审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相关法律条款的深刻涵义。

第二,讨论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渠道,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易位式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互换位置,由学生承担讲课的任务。通过角色的转换,可让学生通过备课――授课――评价的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与理解。

3.2 课外实践

首先,通过组织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如学术竞赛、文化交流、小型汇演等,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形化。引导学生对当前的热点、疑点、焦点问题进行思考。

其次,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活动、专业实训、职业体验等方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通过实践成果的总结,促进学生将实践体会转化成理论知识。

总之,实践教学模式是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关键所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素养与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素质具有很好的效果,也是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牛杰,周家华.基于情绪体验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问题;策略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传统理念中对实践教学模式的认定,主要包含两方面概念:其中之一认为能够配合思想政治课开展的课外活动如勤工俭学、社区援助等,这些都为实践教学活动。需注意的是,该种观点完全将实践教学概念排除在课堂之外,且对“实践”过多地关注。而另一种观点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活动。如针对某一社会话题的探讨或其他演讲辩论等活动,该观点完全将实践教学重点置于“教学”层面,片面性较为明显。因此,综合这些观念,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质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要求学生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在活动中能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再教育的目标[1]。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各方面都得到改观,但仍存在较多弊病,制约实践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看,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与涉及的内容能够得到90%以上学生的认可,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并可丰富理论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因有较多客观条件限制,如组织安排、资金缺失等,仅能选取部分学生代表参与活动,这就造成学生参与广泛性缺失的现状。第二,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具备连续性特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带有明显的随意性特点。如因实践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产生的部分班级可参加实践活动,而另外一部分班级却没机会参加,或表现为前一学期有实践活动,而后半学期缺少实践活动的现象。这种教学实践活动连续性的缺失,成为影响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第三,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但大多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讲述自身活动感受时,表现得极为茫然,可见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2]。

三、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从师生关系角度来考虑

实践教学在理念上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需充分发挥其“引导者”与“组织者”的功能,做好主题选择、有效监督,管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并对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而在学生方面,学生可在活动主题选择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且应真正从活动中获得体验与感知。从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来看,二者更表现在协同方面,只有将学生作用、教师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才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从内容与形式关系角度来考虑

实践教学模式下,内容与形式在逻辑关系上主要表现为后者需服从前者,前者对后者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针对实践教学内容,要以、思想以及社会主义理论等为核心,在此基础上选取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可将常态化教学实践与假期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其中的常态化教学实践以课堂中的小组活动等为主,而假期活动表现在社会调查或志愿活动等方面。需注意的是,为提高实践教学连续性,高校自身应加大实践活动保障力度,可在每个学期适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应正视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抓住现行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课内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并注意加大实践活动的保障力度与监督力度,这样才可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I标识码:A

一、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优势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课程,如果遇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还可以多次反复播放视频。因此,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实现自身的独立思考,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有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学习的主体比较明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兴趣自主设计学习过程,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与练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在课前加强构思与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设计很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相互启发、补充见解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1.微课与翻转课堂巧妙融合,改变“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

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将微课与翻转课堂融合,改变“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应该着重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知识点,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教学活动,而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视频集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课前微课要根据需要制作,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播放网络微视频,还要提供一些辅助的案例、素材等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场直播”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讨论,以师生、生生现场评价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微课布置作业,课前辅导,使学生发现问题,从而产生好奇,让他们“先学”,课堂内“再练”,辅以在线答疑、在线测试,改变“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总之,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主要是为翻转课堂服务的。

2.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微课资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将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微课。既要保留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又要借鉴新技术、新理念,将翻转课堂和微课有机结合,实施一种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的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结构的翻转,还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倡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会话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协作,使学生进一步提升思想意识,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微课为基础,利用新的技术和理念,有效提升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有效实现思政课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课堂教学 效果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3-01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就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虽经不断改革,但是效果甚微。索其缘由,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走出困境,有效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与世界经济发展接轨,带来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同时这一切也给高校学生在思想动态和价值观上带来了变化,在高校的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学生缺乏“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动机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就是大学思想政治课。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接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但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将思想政治课与政治紧密结合,但是思想政治课的结果就出现了,学生感觉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无非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教。思想政治课是学生逃课旷课最多的学科,出勤率最低。部分学生见老师在出勤上掌控不严格,就随意请假,课后按照听课的同学的书勾画出课本上的重点,然后再考试前突击的背一背,一点儿不比出满勤的同学的笔试成绩差。还有的同学,拿思想政治课作为消遣课对待,课上,大学教师一节课要讲授的知识较多,尤其是政治学科,使得提问的机会就较少,这样就造成部分学生,老师台上讲,他在坐位上看其他的书籍。这样就出现,思想政治课“一部分迟到,一部分看报,一部分不到”的基本现状。大部分学生持“要我学”的状态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心态。

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用来指导实践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与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分离,两大部门间信息交流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参与学生生活和管理,只传授知识,缺乏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理论课教学也就缺乏针对性,只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传授功能,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挖掘。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实时掌控,但理论功底欠缺。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理论不能有效地用来指导实践。

3.师资力量不稳,教学欠缺针对性

市场经济大潮也卷来了拜金享乐主义、政治淡漠、理论虚无主义有所抬头。高校的不少中青年思想政治教师感觉教这一学科很乏味,学生不给力,师资待遇一般,一些教师不愿应聘这一行业。在岗的也有解聘改行的。生源每年都在增加,而思想政治教师数量有相对减少的趋势,教师的整体队伍素质不高。但是每周安排的课时很多,也就不会有时间和更多精力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此教学的针对性难以做到。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见实效的改进策略

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面对上述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发扬创新精神,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

1.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堂吸引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个师生互相启迪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学中师生的互动,离不开生生之间交流。课堂教学只有在互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才能在双向互动中及时捕捉学生创新灵感,抓住闪光的思想或观点。学完一个知识点就组织学生民主讨论,研究知识点的实用性价值,同学谈理解和认识。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

2.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效性需要一支高素质和较强整体战斗力的师资队伍,这就需要狠抓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整体战斗力。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是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此外,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广博的知识能够提高教师理论说服力,施展教学魅力。最后,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熏陶教育学生,提高政治觉悟。

3.坚持教学与科研两条腿走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需要理论与实际联系,部门之间资料、资源共享,全面考核学生思想状况,互相配合加大管理力度。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发现新问题,以科研为新视角,探寻新方法。以科研为动力,推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实现使科学理论切实内化到学生头脑中,“坚持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两条腿”,增强科研意识,时刻关注各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使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见实效。

总之,当前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的教育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必修课之一,也需要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进行改革,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从教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略谈了几点改进策略,旨在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徐云峰,张嘉友.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2]杨红.浅谈对话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2期.

[3]薛运侠.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12期.

篇(5)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大学生人格教育;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47-02

什么是大数据,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经过对多位学者和其著作的分析综合,可以对大数据进行简单解释,大数据就是针对非常庞大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获得相应庞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来引导和服务于实践。

一、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高校教育是丰富知识的来源地,这里也是大数据应用最明显的区域,会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方法、思维形式产生重要影响[2],同时,还对高校如何教育和管理大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怎样在大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完善教育对象。过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是单独的个人,开展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部的大学生,开展的教学内容是庞大的数据信息体系的知识。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可以使用非常多的数据信息,来说明教育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是信息发展数据庞大以及信息加技能发展更全面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查找和收集大量数据信息,开展知识的分析和研究。

2.使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复杂化。在大数据时代,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学生自身知识和经验有限,难以判断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正确,或者有没有用,最主要是这些信息的出现我们无法规避,并且这些信息内容量比较大以及复杂,所以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学习,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比较复杂。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和谐发展

人格一般指个人基本稳定且相对重要的心理特点的综合,指一个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水平、性格变化[3]。在大学中,进行人格教育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现在性格思维的发展,进行一定规划,对一定的教学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目的教学的状态,即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行为以及使其朝向现代化需求的方向发展,这是必须要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格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和指导,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和目的,在人格教育的发展中可以表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培养人格发展的能力,为了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就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思维和知识的全面发展。以下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前提,提出两方面关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培养大学身良好人格的表现和意义。

1.大学生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表现。提升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需要通过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来实现,同时也反应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学生的能力。

高校政治思想课教学不仅要教授基本的思想知识,还要使学生将知识进行应用,通过学习思想知识来完善自身修养和知识素养。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自身品格的完善,能够拥有远大的报复理想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来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去注意和及时了解学生由于心理障碍而产生极端思维的情形,就会造成学生思维发展和心理发展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会阻碍学生的思想修养的形成,就不能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性格和思维独立性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注,将教学同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联系,以及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身性格相联系,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性格特征、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的完善和发展,并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较好的素质和人格品行。

教育学生是开展教学的目的,而教育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以及完善的人格。基于高校教育,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实现大学生人格教育完善发展的基础和必要前提,通过大学生人格教育的表现,可以充分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

2.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进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教学的基本内涵是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行,即良好的人格。由于现在社会发展较快,大学生基本上都会进行网络交流和通讯,在网上查阅以及浏览信息,由此可知,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面就比较广泛,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大学生的思维中产生印象,有的不利于大学生性格的发展,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大学生主观接受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习相应的知识,积累相应的经验,促进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指导大学生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进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主要方式。

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同于高中所学的思想政治课,只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的相关理论概念和社会发展,在高校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学习高中所接触的基本思想政治课知识,同时还要学习正确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社会伦理观以及社会政治观教育等,在这些教育观念中,正确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是基本的知识理论,道德观的学习是思想政治课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就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掌握,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和实践,促进大学生自身知识的增加和打下良好人格教育的思想观念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中,教师依据现在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以及学生的思维形态和知识经验,来开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行适合社会的需要,避免学生极端思想的出现。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发展、学生思想行为、社会发展的现状,营造相应的生活和社会氛围,设置相应的学习场景和经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并且主观上愿意进入到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自身知识、学习经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更好的认知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性格,还学习各种各样的观点理论,使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形成正确、可行以及适合的思想观,同时,进行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教育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将自身人格中的缺点进行自控和改善,使大学生形成建好的人格,积极并个性化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是信息量庞大的时代,也是难以控制的时代,在高校中体现在学生普遍运用网络学习和通讯,在网络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信息,有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有时还会导致学生性格扭曲,不适应社会现在的而发展,而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发展,在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来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思维修养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大学生人格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前者是后者的主要方式和理论依据,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和目的,只有两者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学生人格教育全面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国双.新课程视阈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

篇(6)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效性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对促进大学生发展、完成课程改革目标、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 坚持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党的思想理论、路线与方针政策的宣讲者、自觉践行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健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坚持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坚持的指导地位,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才能引领大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所以,教师应练好理论“内功”,真正相信、理解、运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着力开展启发式教学。现代教育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中心,以高校教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者、引导者,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处事,促使其养成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另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衔接起来,将单纯的知识培养转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从而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3 采取多样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一是把单向式教学引向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单向式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致使教师的教成为一项没有意义的活动。而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以学生的需要、需求为中心,这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扮演好知心人的角色,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完成各阶段教学,并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二是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善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人人动脑、人人参与、人人喜欢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应整合校内外一切教学资源,将爱国主义影片、校园活动、社会热点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喜爱,且终生受用的课程。

4 关心爱护大学生

一是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应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思想,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能不能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要求取决于多种因素,但首先依赖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定势。而这种态度定势关键取决于教师能否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尊重与信任。所以,教师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顺利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效。

二是大学生具有未成熟性、幼稚性的特点。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组成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贫困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人数激增;大部分大学生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其生活自理能力、受挫能力较差。由此可见,大学生仍然具有未成熟的特点,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三是促进学生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融入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建立较为稳固的师生感情,帮助大学生预防及消除心理问题,使其正常生活学习。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爱的教学,才能促使高校教师树立责任意识,把教育、引导、关爱学生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从而建构起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情感目标。另外,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人格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升华,即教师获得了大学生由衷的尊敬,大学生从阅历丰富、知识广播、品德高尚的教师身上汲取了经验。

5 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篇(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思想政治教学的著作主要有:邹学荣著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罗洪铁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陈秉公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罗洪铁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高德胜著的《知性德育及其超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王志强、申小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创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等,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进行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内思想政治教学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论文有:一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主要论文有:2008年,毕红梅、张耀灿在《与现实》第6期发表的《关注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转换》 ;2009年,范平花在《中国教师》第S2期发表的《教育学课程内容模块化动态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011年,李超在《新课程》(下旬刊)第7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探析》; 2012年,向晓春在《山东社会科学》第S2期发表的《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2013年,燕喜堂在《课程教育研究》第22期发表的《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刘海江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发表的《“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宣杰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1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面对社会环境的变迁》; 2014年,吕海滨在《华章》第5期发表的《〈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在《现代企业教育》第14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论课教学改革初探》、邱光洪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4期发表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和2015年陈晖阳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刊)第1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和价值探讨》等。二是关于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的主要论文有:2009年,梁健惠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第8期发表的《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分析及其借鉴意义》;2012年,王红云在《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发表的《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启示》;2016年,符雨薇在《中国培训》第18期发表的《浅论西方公民教育对中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妹、范明水在《大学教育》第8期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西方社会思潮》,陈奕霏、张智武在《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发表的《论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合理借鉴》等。这些论文或从教学内容、或从教育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角色转换、抑或从宏观理论的角度阐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为我们对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最常见的考核模式,即由一份期末试卷来对学生最终成绩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模式弊端显而易见。当然,国内也有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有的考核规定:学生最终成绩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基础知识考核和能力测试,满分100分,其中平时考核30%、机试40%、能力考核30%。具体而言:①平时考核的30%由平时成绩的20%和口语成绩的10%构成。平时成绩的20%包括学习态度的10%,课堂发言或者讨论占6%,课内作业占4%。口试成绩的10%中包括学生胆量0.5%、表现0.5%、普通话标准程度1%、语言表达2%、逻辑思维2%、重难点2%、沟通能力2%。②机试占40%。机考按100分命题,题型由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构成,教研组全体成员命题,建成试题库,学生上机考试,试题由电脑随机抽取,题型及分数分配比例单选共60个小题,每题1分,共计60分;多选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判断共20个小题,每个题1分,共计20分。③能力考核占30%。能力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能力。能力考核主要采用分析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制作PPT汇报的考核方式。这些对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的探索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与考核模式现状

国外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专著、论文以及考核模式比较少见,但毋庸置疑的是国外对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国外对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比如,西方国家通过公民教育和共同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环境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来宣传该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使其国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注重个人的实践能力,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公民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推理、独立决定该怎样做从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注重“垂范”作用,比如,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模范;四是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分层次、分阶段的,但所有层级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把做一个“好公民”作为最基本的要求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特点为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综观现有的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状况,虽然对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从宏观到微^都有不同程度的把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仅仅关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二是仍然局限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三是对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在大数据视域下面临的挑战、困境以及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创新进而走出面临困境等问题研究鲜有涉及,即使涉及这方面研究也不够深入。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申小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创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2]邹学荣.思想政治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燕喜堂.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3(22) .

[6]刘海江.“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

[7]吕海滨.《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华章,20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