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30 16:26: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

篇(1)

>> 对妇科本科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探讨 《临床实践技能》的编写思考 临床技能竞赛对技能教学促进的探讨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研究 临床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初探 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我校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改革的启示 临床技能竞赛对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的启示与促进 论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运用循证医学 提高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提高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方法的探索 关于提高《儿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对按摩减肥临床实践的深入探讨 对新形势下本科临床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析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思考 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内镜规范化教学的临床实践 肝胆外科临床实践教学探讨 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临床技能教学资源库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迟宝荣.临床技能竞赛对医学临床教育的促进与影响[J].医学教育管理,2015,1(4):307-310.

[3]刘丹丹,孟秀香,苏红,等.临床技能竞赛促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赛促改、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20-21.

篇(2)

1 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的问题分析

1.1忽视培训考核,训练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医院的临床科室都存在忽视临床技能考核的情况。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出现病史问询顺序不合理、思路不清晰的问题,使得入院记录无法全面有效的反映患者疾病的诊断。在进行病历记录时,对于有助于诊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不能有效观察和分析,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中过于依赖辅助器材,未能重视临床思维的培养,局限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发散,也限制了学生的学术视野[2]。另外,一些临床医学生在问诊、查体中,不太善于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病史问询中,言语生硬,拘谨,在问诊中不及时告知患者病情,也未能给予患者安抚,未能感受患者的心情,缺乏人文精神。可以看出,临床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有待加强。

1.2缺乏考核约束,激励不力

当前,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来管理医学生临床实习技能水平、实习质量等,进而造成临床技能考核不到位,考的好和坏结果都一样。同时,带教老师间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存在吃大锅饭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3]。另外,临床带教责任重大,耗时耗力,一旦不甚则易出现医疗纠纷,进而影响到带教老师的职称晋升,以致于临床医学技能教学中,带教老师会出现逃避、应付的情况。同时,带教老师的实习质量意识不高,未能看到临床带教的重要性,往往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不善于通过典型病例、教学查房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

1.3培训方法陈旧,医学生主动性不足

目前,医院的临床带教模式较为单一,培训方法缺乏创新,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医学生的要求不甚严格。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大多数是让医学生在旁观察,带教老师讲授,仅仅让学生参与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现代医疗检测和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工诊断和体格检查,让学生形成过分看重现代诊断技术,而忽视临床诊疗经验的积累,不利于医学生掌握临床技能。

2 提高临床医学技能培训水平的措施

2.1重视师资培训,强化理论知识教学

应充分重视体格检查技能的教学,强化专业理论教学。首先,应重视师资培训。临床带教师资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生的学习质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临床带教师资的水平。比如:青年医生在竞聘带教老师时,可进行“试讲”,由医院资深临床专家或教授评判,以找出青年带教教师存在的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只有不断提升临床医生“带教”水平,才可真正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的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临床意识等素质。其次,科学安排临床教学。应将临床实习作为从诊断学教学到毕业临床实习的一个完整、系统的工程。在此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应积极配合和渗透。诊断学教学应摆脱以往一次性教学的影响,在后续各个临床学科培训中,均应给积极配合。

2.2创建培训基地,增强学生临床技能

临床医学技能是临床医学生最为基础的一项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而临床实践是获得临床医学技能最为主要的途径,所以在临床医学技能的培训过程中,应有效调整既有的课程体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临床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提供更多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另外,要调创新和该机带教方法,在临床带教中带教医生不但要指导学生动手,更要采取科学适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临床带教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比如:Iclass多媒体胸部检查教学系统的应用,可开展心、肺及腹听诊和触诊的临床技能训练。通过教学模型培训,强化模拟训练,有助于培养临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且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良好地掌握临床医学操作技能。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在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带教老师还应合理利用好现代教学辅助技术,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利用好和临床教材配套影像资料及和课堂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听、视等感官系统,让其多听多看多思。同时,让临床实习医学生观看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法、临床操作等教学视频,让其更为直观、具体的学习,强化他们对各种临床医学技能的印象。另外,还需要为临床实习医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临床专题讲座,由医院各科室资深的带教老师定期讲解病历书写、专科理论、临床护理基本技能等内容,促进临床带教质量的提升。

篇(3)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在同学们由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但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未能与时俱进,影响了他们日后参加工作的能力发挥。为此,我们认真思索找寻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积极探索研究相应的对策。

1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原因

1.1有效临床实践时间缩短。

在实习的这一年里,按照医学院校《本科专业毕业实纲》的安排,共有约12个月的临床实践时间,实习前集中培训2个周,每个临床科室轮转约3个周。但在实际实习时,同学们第一学期迫于考研的压力,第二学期迫于就业或复试的压力,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到考研和就业这两件事情上,真正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大大缩水。

1.2有效临床实践机会减少

医患关系的紧张对立,病人及家属维权意识的增强,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均不利于医学生进行有效的临床实践。甚至就连最普通的采集病史和常规查体,有些病人和家属一旦清楚其实习生的身份,也会表示异议和拒绝。这就使医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浮于表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程序和要点。实习工作大多局限于开化验单或检查单、书写病历、换药、拆线等简单而重复的工作,看似繁忙,难于深入,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较慢。

1.3 医德医风培养难度加大

当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以后,对医疗行业的种种不正之风逐渐有了感性认识,又耳濡目染部分医务工作者过分看重经济利益的现象,结合媒体上关于医务工作者的负面报道,其道德价值观念往往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进而对医德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医生的心理状态,沟通技巧至关重要,但是部分医学生自控能力差,网络成瘾,心理趋向封闭,社交能力下降;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频繁发生,医闹的出现,使得医学生对职业的未来走向感到迷惘,甚至心存畏惧。以上种种,均不利于医德医风的培养。

2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1提高实习的效率

①严肃实习纪律,制度上最大程度地保证实习时间。

②加强实习生管理,克服带教的放任性、松散性,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③将实习生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任务定位到科室,项目落实到教师。

④好的制度要靠得力的人来执行,因此我们重视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按照“有能力、有热情、有责任感”的标准遴选带教老师,注意老中青的搭配,加强带教老师的培训和交流学习。

⑤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是同学们及时了解各专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尽可能地使用幻灯课件教学。逐步引入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集中解决同学们遇到的、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⑥讨论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是医生的基本功,各学科中具有共性的基本技能(如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和全身体格检查)在实习前期集中由专任教师指导培训,具学科特点的技能(如内、外、妇、儿)则以各教研室为单位由专职教师承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轮转科室学习重复内容造成的时间浪费。

2.2增加医学生实践机会,充分利用临床技能

①鉴于“诊断学”学习时间较长,临床见习动手实践机会少,相关知识已生疏,加强实习生的岗前教育和强化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临床基本技能培训项目包括全身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由教师集中讲授病历采集、病情分析、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门(急)诊病历、急诊留院观察病历、住院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等。内科技能操作: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外科技能操作:包括外科无菌技术操作洗手法、穿衣、戴手套、消毒备皮,铺单及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切开、止血、打结、清创、缝合、术后折线;影像学、心电图、超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研判。强化他们进入临床实践前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促成其角色转换。使学生先在较为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得到规范化的训练,最终能在技术动作较为熟练和心理状态稳定的情况下面对病人进行诊治,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自信性。

②组织学生观看《全身体格检查》音像教材。由指导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反复纠正学生操作程序和手法错误,最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学生为对象的体格检查,由同学和指导教师点评。

③重视教学资源投入,创建设备完善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中心,并购置多功能穿刺模拟人,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模拟人等,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加强医学生的日常训练和考核。

④带教老师以极大的责任感精选教学病人,带教前与病人及家属充分交流沟通,争取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避免实习生因被拒绝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2.3 医者德为先 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育人”,而并非只是“制器”。一个没有医德的人,他的医术越高,危害也越大。因此,新时期医德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

①以人为本,提高医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同情患者,珍爱生命。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而且还要具备全面适应现实的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在浩瀚的人类文化熏陶下,全方位、多角度的正确认识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充分认识和理解患者的心态,主动改善、协调与病员的关系。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使之配合各项操作,最终提高实践效果。

②以医学界的前辈和先进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学习他们严于律己、抵制不良风气的精神。藉此树立同学们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信心,是他们能够把行医作为一项终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职业。

③借助网络和影视作品,结合实际中的一些医疗纠纷和事故,详细讲解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增强实习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防范和处理此类事件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参加工作后心存谨慎,而不是心存畏惧。

④组织学习相关的医疗法规和法律。良好医德的形成绝不能仅仅依靠医者的自觉,还要依赖于法律法规的有效约束。

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具有仁心仁术的仁医。在这个过程中,临床实践是医学生们由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加强实习生管理,不断创新,持之以恒地强化实践技能的培训和医德医风的培养,顺利实现在新时期医学生临床医学教学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39-02

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医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构建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坚实保障。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在医学精英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矛盾下,为保证达到医学生高素质、强能力、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各医科院校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医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院也做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1 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并完善的背景和依据

(1)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推进,医科院校的发展迅猛,在校生人数剧增,而能提供学生作为教学需要的临床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使得医科院校不得不考虑构建完善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在校学习尤其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弥补在临床阶段学生学习机会的不足。

(2)随着大众化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等,医学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对病人的诊断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受到制约。

(3)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制定、颁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对医学本科毕业生今后从事医生职业所达到的各基本(核心)要求,予以了详尽规定。提示目前我国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必需按GMER充实和完善。

(4)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生物―― 心理―― 社会”的转变,医学的发展进步及医学技术的提高,要求我们培养的医学生除了学好医学知识外,还应加强对人的心理需要以及社会发展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各方面知识的扩充[2]。

2 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几个阶段

(1)2002年以后,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在原有的临床教学资源前提下,为保障医学人才的培养发展,开始注重校内临床技能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对基础医学实验开设并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创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实验[3]。由此,出现了按学科组建的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如,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病原学综合实验室、临床综合技能培训中心等。

(2)2005年以后,跟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医科院校承担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构建。在注重内涵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医院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保证医学生的培养素质。并以附属医院为龙头,带动各级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临床教学基地的作用。

(3)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真正达到让学生在校内训练基地得到仿真的培养,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革[4]。开展如,PBL,CBL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及实验条件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举行临床技能大赛,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探索标准化病人(SB)在临床教学及学生考核中的作用。

3 昆医海源学院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思考

3.1 构建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中心

3.1.1 机能学实验中心

机能学实验中心开设的医学机能学实验,作为一门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实验内容的基础医学课程,将此三门学科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合、优化重组,进行学科间内容的有机衔接,形成了一门综合的实验学科。学院机能学实验中心已制定《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大纲,并使用学院自编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教材。

3.1.2 病原学实验中心

病原学实验中心是基于独立学院的新型办学模式和教学改革新思路,以及医学教育前、后续课程的相关性和相近学科的关联性、交叉和渗透性,实现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师资的一专多能而构建的综合实验室。该实验中心由细胞生物学、病原学、免疫学、检验诊断学综合实验室,共同组成,并共同承担细胞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学、免疫学、检验诊断学等五门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

3.1.3 形态学实验室

形态学实验室与组胚教研室、病理教研室共同承担学院各专业的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两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室已自制病理实验大体标本150个,组胚教研室制作胚胎标本120个。完成了学院2001级至2010级10个年级14个专业的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

3.1.4 临床综合技能培训中心

临床综合技能培训中心由原有的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室、检体诊断实验室以及外科总论及手术学实验室整合而成。目前,中心除承担全院各专业的《诊断学》《外科学总论》《临床医学概论》的实验课程教学外,还负责完成各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前的操作技能强化培训,并且每年定期举办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大赛,以此检验和促进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水平。通过开展实习前的强化培训,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实习学生较快适应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2 开展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3.2.1 发展临床教学基地

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临床教学基地是在单位申报、学院考察及确认、双方签订协议的前提下,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合作。一方面临床教学基地按照学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纲,负责组织实习生的实习带教,同时,根据学院的相关文件及管理规定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并为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学院通过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师资培养、教学和医疗巡回指导及专项经费的投入,为临床教学基地顺利完成教学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教高[1992]8号)等文件精神,学院制定了《昆医海源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考察申报管理程序(试行)》,对临床教学基地的筛选、考察、审批等一系列程序作了明确。

3.2.2 制定管理制度

为保证临床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有效监控教学质量,学院完善了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及临床实践教学各环节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昆医海源学院毕业实习规程》《昆医海源学院毕业实习补充规定》《昆医海源学院毕业实习工作及各部门责任细则修订》《昆医海源学院关于加强毕业实习生院外住宿管理的补充规定》和《昆医海源学院毕业实习学生请假管理规定》等。

3.2.3 对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培训

为增强教学和管理水平,学院定期举办临床实践基地骨干教师讲习研讨班,通过专题讲座、专家授课、到省级附属医院实地参观、学习,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教学基地教学人员的带教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从培训班举办以来,为各临床教学基地培养了200余名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经过培训的教师在各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3.3 教学方法改革

3.3.1 医科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独立学院的本科招生一般按第三批录取批次进行,基于对“三本”生源以及医科教育特点的分析,医科类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应该定位在依托母体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采取灵活有效的特色办学机制,培养接受过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和相关能力训练、人文社科素养充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良好、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5]。基于该理念,学院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了整形美容以及肿瘤学的专业方向课程,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辅修方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师的基本要求外,具备临床整形美容以及肿瘤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进入实践与专科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于非医学专业开设基础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导论、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使其具备医学背景,突出医科院校特色。

3.3.2 调整教学计划

对于教学计划的调整是学院推行教学改革,完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一次探索。为了达到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从原来的第8~期调整为第8.5~10学期。在加强内、外、妇、儿各科实习的同时,在临床综合实习结束后增加了两个月的选科实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及方向,以及自学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专科医生打下基础。

3.4 实践与思考

3.4.1 加强内涵建设

独立院校在经历了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应逐步转入内涵发展阶段,在保持一定发展规模的同时,将重点转向如何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只有狠抓教学质量、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医科类独立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需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等手段,既要保证校内临床教研室、临床技能实验室的教学效果,又要对校外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

3.4.2 加快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医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至关重要。学院在共用母体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正大力发展学院自己的临床教学基地,目前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教学基地的级别、数量、师资与母体院校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打造独立学院的附属医院,培养学院自己的临床教师队伍是学院长期努力奋斗的目标。

3.4.3 突出人才培养特点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医科类独立院校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激发“三本”生源的潜力,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突出人才培养特点,即培养拥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让实践教学体系为该目标服务。

医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各医科院校发展的重点环节,对于医科类独立院校来说更是重点和难点。为保证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学院做了相应的努力和尝试,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医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明霞.构建以培养医学生“三有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6):125-127.

[2] 王立杰,刘英利,敖宝寅.从医学模式的转变看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4):46-47.

[3] 柳爱华,宝福凯.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路[J].科教文汇,2009(2):46.

篇(5)

关键词:口腔;临床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43-03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则是整个口腔医学教育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口腔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通过临床实践而形成的,它是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医疗卫生活动必需掌握的基本能力。目前我们国内的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模式还是按照第一年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第二年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第三年口腔专业实习的培养模式来进行口腔医学教育的。近年来,我国医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口腔医疗保健要求的提高,使口腔医学教学模式的缺陷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临床技能学习时间过短、缺乏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等。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创建培养口腔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组成以训练临床综合技能为主的临床口腔医学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这是目前本院口腔系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加强口腔医学新生的专业社会实践

口腔医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对口腔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及提升他们的这种兴趣。经过我们口腔系教师的一致决定,在《口腔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师安排上,从口腔的各个专业及医学基础方面选择了7名教师分别教授这门课程,以期对口腔医学新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普及,加深他们对口腔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这是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能力阶段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扩大口腔临床能力的知识面,这是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探索点。由于第一学年的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口腔医学的专业课程,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兴趣降低,也为了从学生一入校就培养口腔临床技能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医生荣誉感,我们采用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包括每一年的“爱牙日”活动,在每年的9月20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零距离的接触口腔病患者,并从口腔预防保健和口腔检查的方面对前来的咨询者进行服务,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医生荣誉感,为其进一步加大专业学习提供了动力。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社区、企业和学校进行龋齿危险因素调查、社区牙齿保健等活动,所有的调查表及活动的安排由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口腔病患者,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本院举办的全国口腔涎腺病学术会议及口腔医学会成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口腔医学的教育改革。

二、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临床技能培训

口腔专科的学生在第二学年起就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口腔医学的临床能力教学模式做了少许的修改,主要加强了口腔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这其中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合了口腔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考虑到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临床诊疗技能较多,而且是口腔医学的核心学科,因此把这三门课程组成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达到培养能胜任基层的口腔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口腔全科医生。我们根据调整后的口腔教学计划和口腔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设各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将数字化教学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大对口腔临床操作的视频文件的播放及讲解,现场提供牙齿、模型等实物来引导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口腔实验室中的教学,我院口腔实验室利用教育部的专项资金购买了14套口腔仿真头模临床模拟教学系统模型,大大提升了本院口腔实验室临床教学的效果,目前可以开展离体牙标本模型和高度仿真头颅进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各类洞型的仿真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备牙操作、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手术操作及牙周病等操作为主的临床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口腔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

为了加强对口腔实习医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学校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角色转换,我院每一年都对实习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安排资深医师就医德、医风进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医务、质控、院感等科室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防范、病历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知识等内容,为实习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由基础及临床理论教学转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阶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各科室按照口腔实纲要求制定各种口腔疾病的详细的要求,在保证临床操作质量的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处理危重和疑难疾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口腔医师。我们对各科的实习要求进一步细化:(1)口腔内科学:通过实习能初步掌握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发病率低的疾病有大致了解。(2)口腔颌面外科学: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稍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做出较合适的解释,实习结束后能完成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3)口腔修复学:通过实习能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修复治疗,了解修复学涉及的其他知识和范畴。(4)口腔正畸学: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手段,对发病率低、分类较复杂的错畸形有大致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内容既有口腔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也有病例跟踪报告、专题讨论、读书报告等。每一轮实习结束后,由科教科和口腔科统一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口腔基本检查占10%、病历采集书写占20%、病例分析占20%、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占50%。

四、新型口腔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们连续五年对这种新型的口腔临床技能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教学改革系统,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通过学生第一年的社区实践作为临床实践的早期教育、入学第二年的口腔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和入学第三年的系统且直接的接触患者学习口腔临床技能,逐步引导学生对标本模型、仿真头颅、动物实体、实际病人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下进行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训练,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比如学生在实习的一个月后,经过我们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知,学生基本上对口腔科常见病能独立做出诊断和基础的治疗;半年后,对较复杂病例,如后牙管治疗、烤瓷冠修复的牙齿预备、全口义齿的关系测定也大体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在全科的质控检查中,口腔医学生所做的后牙根管治疗X片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对五届实习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在口腔医学生的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我们摈弃以往的考核方法,通过检测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中重视能力测试,严格进行临床实习的出科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三站式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1)考核的方法包括:①毕业临床技能考核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②考生在指定考核地点,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核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核;考核过程中由考生互相检查。(2)考核的内容包括:①第一站:口腔检查5项,其中一般检查4项,特殊检查1项,口腔检查记录表一份,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和治疗设计,测试病种20个,由考生随机抽取一个,包括浅龋、中龋、深龋、猖獗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边缘性龈炎、坏死性龈炎、成人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白斑、感染性口炎、牙齿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②第二站: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及基本急救技术,包括无菌操作测试项目2项:洗手、戴手套、口腔粘膜消毒,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包括测试项目4项: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龈上洁治术(一区段),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其中龈上洁治术和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开髓术由考生在离体牙上操作;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由考生在下颌骨或颅骨模型上操作。基本急救技术:测试项目4项,包括血压、吸氧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含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和考生对模拟人操作,通过这些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发现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用人单位的反馈良好。

总之,在我们数年的口腔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教学讲座较少、临床实习考核制度不严谨、现有的实习基地不足和实验室的临床教学系统数量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坚信可以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顺应口腔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宁,李谨,杜详永,等.医学生口腔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3-255.

[2]李旬科,王忠义,郑欣绢,等.接诊艺术与口腔医学生接诊能力的培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56-57.

篇(6)

【关键词】 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

急诊科是医院全天候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战场,工作的特点就是一个“急”字,急诊和急救质量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化程度。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知识+能力型是国际化医疗市场对护理的新要求,也是中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主动迎接新时代新挑战的必需[1]。而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转变尚未跟上这一变化,因此,加快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以及急救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2]。为此,我院从2006年6月开张以来,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急救技能培训,以提高她们的基本技能和急救技能。

1 急救技能培训的意义

我国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士在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方面均没有通过系统的专科培训就直接上岗,造成了人岗匹配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影响了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为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能适应急诊护理工作和胜任急诊护士职能,提高对急诊患者快速准确的判断力、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由于我院是新组建医院,护理队伍来自不同地方,存在着地区差异,较多护士没参加过急诊工作,因此,对她们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 具体实施方法

2.1 参加急诊护士适任班的培训

2.1.1 理论学习及模拟培训 被培训的护士,必须首先参加由上海市护理学会继续教育基地急上海市急救中心组织的80学时的急救护理学习班,以及为期1周的院前现场模拟急救技能培训,学习班结束后,理论和院前急救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急诊实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培训。

2.1.2 临床实践培训 在指定1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作为急诊适任护士临床实训基地。培训时间为2周,实践内容突出了预检护士分诊技巧;急诊护患沟通技巧;急诊常用13项急诊患者的抢救配合程序;急诊常用8项抢救技术;突发事件抢救流程和组织协调工作等。培训结束后进行急诊常用抢救技术、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3]。

2.2 外出进修 为了适应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并且与上级医院协商,安排高年资、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带教,要求带教从手把手带教开始,逐步由放手不放眼,走向放手又放眼,使她们在积累经验同时,能返院后独立上班。

2.3 院内培训 根据护士职称不同,针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制订相应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方案,有三基培训和专科培训,通过此类分层次培训方式要求相关护士能充分掌握护理专科基本理论,能熟练地进行各类急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和护理。

2.4 “急救能手”的评选活动 为了激励医护人员工作热情,树立榜样作用,提升急救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急救技能,每月从急诊医生、护士中各评选一名优胜者为“急救能手”。

2.4.1 方法 心电图,心电监护,除颤术,洗胃术,呼吸机操作,心肺复苏术等操作,每月进行一项操作技能考核,从医生、护士优胜者中各选出一位评为急救能手,当选者的照片在急诊室张榜。

2.4.2 评选内容 操作技术,相关理论。

2.4.3 奖励方法 当选者每次奖励100元,连续当选3次,另外再申报院部作为先进工作者候选人,并作为今后晋升职称的依据。

3 体会

我院急诊科护士共13名,已参加急诊护士适任班的培训6名,外出进修6名,通过将近两年的这种内外结合培训方式的实行,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工作的自信心,掌握了一般鉴别诊断的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种抢救仪器,并可排除一般故障,在抢救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操作,并能进行预见性的护理配合,使我院急诊护理工作逐渐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秀新,赫玉玲.护理临床教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

篇(7)

量化管理指标的确立,有利于客观评价临床教学质量。有文献报道,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在临床毕业实习过程中,引入量化管理模式,实现实习全过程的考核量化管理,促进临床实习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以提高临床毕业实习质量。

医学教育包括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临床毕业实习是院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际、从课堂走向病房、由学生向医生过渡,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习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在成为一名医生后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一个临床医生的道德水准、品格素养、工作作风、思维模式、都与临床实习密切相关 。

目前许多因素制约着临床毕业实习效果,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缺乏,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受到限制;学生缺少动手机会,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得不到规范系统的临床思维培养和技能训练;学生在每一科室轮转过程中,实习效果如何,临床思维和技能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仅限于在出科考试中体现,由于每次实习考核的内容不够全面,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和综合能力;学生考研就业压力大, 对临床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等。

面对临床毕业实习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临床毕业实习质量,我们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2009级临床医学毕业实习学生实行量化管理模式(以内科学教研室为试点),积极探索和创新临床毕业实习方式和管理模式,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临床毕业实习管理和评估体系,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临床毕业实习效果的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毕业实习学生120名,已经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轮转到内科进行为期3个月内科实习的学生,根据入科时间顺序,第一轮、第二轮为实验组,第三轮、第四轮为对照组各60名,入选前,学生性别、年龄、成绩无显著差异。

(二)方法

制定毕业实习生量化考评表,对学生在内科轮转期间每一环节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指标分解,在每一实习带教环节增加考核量化指标,规定分值,如实记录毕业实习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涉及到如下四项一级指标 :

1.平时成绩:包括七个二级指标,分管床位数、病历书写数量、 参加教学查房次数、参加学术讲座次数、参加病例讨论次数、各种临床技能操作种类、各种临床技能操作次数,依照完成各二级指标数量及种类,给出分值。

2.出科考试成绩:从

3.“多站式”考试:于内科临床毕业实习结束前进行,从

4.职业素养:遵守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学习态度沟通能力、医德医风等,考查学生有无违规记录,0~9次共十个等级,并给出分值。

合计所有项目所得总分,学生达到一定分值才能毕业。观察通过临床毕业实习量化管理, 对研究对象所得分数进行比较, 进而积极探索、分析新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临床毕业实习效果的影响。实习科室相同,带教老师资历相同。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按照旧的实习考核鉴定表要求的内容进行实习,学生本轮实习结束时,自行填写实习鉴定表,教师写评语,进行评分,学生实习期满接受考核后即完成本轮实习。实验组:实习前,对带教老师培训,告知带教老师实践评估体系标准,并要求按照量化管理评估体系标准进行带教实习,修订教学管理办法,明确带教老师职责,实习结束时,带教老师和评估老师分别按照旧、新两种评分办法评分。

二、特色和创新点

(一)增加了临床技能培训

由原来的入科前培训一次,改为培训三次,充分利用临床技能培训考试中心,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培训方案,筛选培训教师,在功能区,培训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如实记录培训考核的成绩。

(二)增加了院级监督的力度

在以往的轮转、考核基础上强化了院级监督的力度,成立教学督导组,同时建立医院、教务部、教研室三级管理制度,对临床毕业实习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包括学生轮转、培训内容、出科考试、书写病历、教学查房、典型病例讨论、出科考试、出勤情况等各环节予以监督指导,及时了解毕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将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教研室,要求教研室提出整改措施,上报教务部。

(三)革新毕业考核模式

以往实习结束后,由教研室组织出科考试,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于实习结束前一周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实习考核方法由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病历书写、思想品德四部分组成,理论考试占30%,临床技能考核占40%,病历书写占20%,思想品德占10%。我们改革实习考核方法,改为平时成绩、出科考试成绩、“多站式”考试、职业素养四方面成绩。

三、结果

学习结束后,对内蒙古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名成绩进行比较,各项成绩分析结果为:(1)平时成绩满分70分,对照组平均得分52分,实验组平均得分65分,比对照组提高25%。(2)出科考试成绩满分10分,对照组平均得分6.5分,实验组平均得分8.5分,比对照组提高30.8%。(3)“多站式”考试成绩满分10分,对照组平均得分7.2分,实验组平均得分8.9分,比对照组提高24%。(4)职业素养满分10分,对照组平均得分6分,实验组平均得分9.5分,比对照组提高58.3%。60名实验组学生圆满完成毕业实习任务。

四、结论

1.通过对2009级临床医学毕业实习学生进行量化管理,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对毕业实习进行综合考核、将毕业实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操作,严格准确记录下来,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科学制定学生实习成绩评价办法, 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实行过程及考核成绩,兼顾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2.全方位、多侧面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医德医风、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等。各环节学生违规明显减少,体现在劳动纪律、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3.通过增加技能培训和量化管理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

4.进一步规范了毕业实习。

5.提高了教师的带教责任感,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意识增强,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带教能力。

五、讨论

1.通过临床医学毕业实习量化管理,提高了临床毕业实习质量。

2.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知道在临床毕业实习中具体要做什么。

3.量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公平客观地反映临床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学生实习时少看病人多背书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