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26: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优化方法 全面发展
课堂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平台,是每一个学生获取知识的神圣殿堂。新课改背景下,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反对传统的、机械的、单向的教学模式,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但收效甚微。归根结底,课堂氛围不融洽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多角度探究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1.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周遭环境对他们学习效率的影响较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平等、民主的氛围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有利于让小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在进行一些故事性的课文教学时,还可以给学生播放背景音乐等,让学生更快融入到课文意境中。
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我收集有关丹顶鹤美丽的图片,做成PPT并附带一首抒情的背景音乐,PPT一开始播放,学生的注意力立马集中,直到PPT播放结束,学生仍沉浸其中。我发现,上这节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因为通过PPT,学生喜爱上了丹顶鹤,特别愿意了解和丹顶鹤有关的事物。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培养学生专注思考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容易分神,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从而自主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逐步培养其思考能力。语文是一门较为感性的学科,要学好语文就要求学生具有一颗敏感的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才能真正将语文学好。
3.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真研究,进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小孩和大人一样,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在小学生身上表现为极强的荣誉感,在这种荣誉感的激发下,他们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极大的进取心。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因人而异地进行引导。另外,教师还应善于利用激励机制,通过鼓励、肯定、赞同等方式,使学生获得荣誉感,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地学习。在激励机制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并且积极参与思考和课堂讨论。
我在讲解《村居》这篇古诗时,看见有个学生在纸上写写画画,被问到在干什么时,居然告诉我他在写诗,而且摇头晃脑地把诗念出来,学生哄堂大笑。听完后,我说道:“这位同学的诗很不错,韵押得很不错,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当上诗人,但诗人也要好好听课哦。”在得到我的夸奖后,这位同学对古诗词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刻苦钻研,成了同学中的“古诗通”。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小小种子,一点肯定和赞扬就能让它们发芽。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推行素质教育不能以老一套标准评判教学成果。传统教学模式下,“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充斥中、小学课堂。在“唯分数论”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方式逐渐偏离了正规渠道,大搞题海战术,将学生的创造性磨灭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他们少时形成的观念将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唯分数论”不能出现在小学课堂。要破除“唯分数论”落后观念,教师就应积极响应新课程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综合性评价体系。
例如在期末测评时,我将学生的测评内容分为创新力、考试成绩、出勤率、文明卫生几大块。对于考试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我更加关注他们其他方面的测评情况,从而使整体测评更具说服力。对于那些某一方面突出而其他方面尚需改进的学生,我重视其弱项的测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测评中弥补自身不足,实现全面发展。总之,此类测评方式不再“唯分数论”,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将继续尝试其他有益的测评方式。
5.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还应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正值学习和提高各方面素质的关键期,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学形式发生了质的变革。让多媒体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更加频繁和丰富。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有效时间,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创造,教师将有更多机会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加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教学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领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教师在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时应坚持多样性和灵活性。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汲取营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陆业高.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素质教育论坛,2009(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优化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角色表演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而且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语言的节奏,使学生在表演中逐渐对课文产生感情。《牛郎织女》是一个千古传唱的神话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当然,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比如,当牛郎织女分别多年后,在鹊桥上相见后会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模拟相关的对话。我相信用这样的方法,肯定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更有激情。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关键看老师怎样进行开发。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大都依赖老师的课堂教学,这种灌输式教育,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因此,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就很重要。所谓“点”,就是要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要点”;所谓“拨”,就是为学生解答疑难,排除学习障碍。它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排除疑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逐步拥有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智力。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应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工夫,不能机械地讲解课文中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有更深地体会。
在教《月光曲》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在导入时,播放了《月光曲》钢琴曲,使学生先对这首曲子有了最初的感受,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这首美妙的乐曲是怎样谱成的。在课堂中教师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铺设台阶引导学生情感朗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采用这样的文字激情引导:“盲姑娘怎么也想不到,在这偏僻的乡村竟能如愿以偿地听到如此精湛、如此纯熟的钢琴声,而且酷爱音乐的她猜想眼前这位演奏者很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贝多芬先生。因此,盲姑娘又惊又喜地说……”学生仿佛已经和盲姑娘融为一体,很激动地朗读课文,感受盲姑娘的激动和贝多芬由同情到遇知音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复杂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轻松引导、自己的深入朗读中,明白了《月光曲》的旋律实际就是贝多芬当时的情感变化过程,巧妙地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四、审美教育的策略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等为一体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揭示了五彩纷繁的美好世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观点,进一步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利用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地调动学生情感,对他们进行美育渗透,才能收到最佳的美育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教师如果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进行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的受到美的感染。老师可通过创设意境、表情范读、看图想象、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总之,在语文教材中有优美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觉美、理解美、领悟美、发现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的。
五、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方法
Talking about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several point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Kong Yong
【Abstract】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rought us many valuable gifts for teachers: not only is the new "course standards", there are new ideas, new ways, new ideas, new ... ... Can be said to be fundamentally challenge the teachers '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shake the status of language teaching for teachers.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teaching is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s;Language;Teaching methods
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对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笔者认为语文改革,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辩证看待,进而扬长避短,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笔者认为,小学生有八个方面的习惯需要教师着重培养:1.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2.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3.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习惯;4.说话规范的习惯;5.爱惜书本的习惯;6.勤于发问的习惯;7.互助合作的习惯;8.写字规范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仅仅要求学生有培养好习惯的意识,还需要教师能为学生做好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写好字,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过于迁就学生,写字只有苦练才能出成果。就这个方面来说,如果一味地迁就学生快乐教学,好习惯就存在养不成的危险。
二、学习热情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远远超过学习语文的热情,一方面是家长和社会要求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非常重要,要有学习热情。现在新课程改革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但是有时候恰恰因为过于开放、过于随意导致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笔者赞同某位教育专家所说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这从深层次点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实现。
三、掌握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读死书,但是新课程改革如果走了极端就会导致学生不会读书。到底哪些是读书的基本技能呢?首先,学生要懂得读书要有感情,能够动情地去读书;其次,学生会默读,能够不动声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第三,能具备快速阅读和略读的技能;第四,读书的同时能够思考,能概括能质疑。课程标准专门规定了课外阅读量,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如果教师能让学生确实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那么学生一定会掌握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通过阅读要培养学生语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新课程改革而言,如果学生并没有完成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课上也没有很好地去进行语文阅读,那么语感的培养就很难形成,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学好语文。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真切感受到祖国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感情。语感的培养最主要就是读,学生必须下工夫来完成阅读量。但是教师也要给予引导,此时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些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比如重点段落分析,抓关键词等。
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影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教师的评价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精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够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评价语,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对问题的回答等,所进行的语言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语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我们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评价语,以获得课堂的最佳效应。
一、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发展、张扬个性,燃烧起创新的火花。我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做到亲切、温和,课下多与学生谈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充分尊重学生
我在教学中,不但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不讽刺、挖苦学生。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不断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小妹的学生举手了,我请她起来,她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小妹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小妹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向书本质疑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我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
例如,教学《我的战友》这一课时,讲到烈火在他身上燃烧,生命危在旦夕,这时,我问到:“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为了不暴露目标”,有的说:“遵守战地纪律……”,有的说:“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他们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设想都给予了肯定。
另外,我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合教师意愿的看法,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有的说:“您关心我们。”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四、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我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如在教完《我的战友》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尊重、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内涵;命题界定;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91-01
在小学语文课程原有的教学法类课程中的常规教学内容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同时也是小学课程教学专门探究的话题之一,其概念属于下位概念。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常作为策划、预设教师主观意图而存在,而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则远不止这些,具有广泛的含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问探究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为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经验,文化通识、理论指导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结论,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文化素质进行整合,并结合具体的学要素、学情,对现代媒体资源、教育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设计语文教学全程。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设计”一词,不但具有名词所包含的指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动词所涵盖的行为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理论来源,其中一方面是根本土语文教育发展而来的三级学科,其中心为“语文教学”,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或者是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形式。另一个理论来源是从西方设计科学的发展而得来的,其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育学”,或者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的形式。
所以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探究具有历时性的教育史,还要研究具有共时性视野的技术学,其主要的核心问题内容有:如何明细的界定语文教学设计的范畴;在鲜活的基层教学实践基础上如何将其规律性的精髓抽象出来;如何落实顶层设计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辨析设计的现实语用、科学认知等等。另外还需要深入的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教学反馈、教学评价方法,确立何种质量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标准,建立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相对简单易行、通用的模型等问题。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具备明晰的命题界定。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概念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对设计的解释有多种,如从事设计工作的人、一种职业;根据相关要求预先制定某项工作的方案或图样;对某人进行陷害;设下某种计谋等。从职业的角度来看,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会被称为设计界。由于欧美国家关于设计界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所以设计的相关理论更多的是以欧美国家的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为主。所以从科技术语的角度来看,设计在工艺美术、建筑业、工商业等领域应用的较多。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设计也从传统的专业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中,而教学设计就是在其不断演变下出现的新概念。
在定义教学设计的时候,加涅曾将其定义为对教学系统进行系统化规划的过程,而从利于学习的角度安排程序、资源是教学系统的本质含义。所以提出最优的教学方法的学科就是教学设计,通过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技能、知识朝向理想的方向发展。所以也称教学设计为教学科学,即教师按照正确的教育原理、思想、要求、目的,对教材、教学对象、总体结构、具体环节、整个程序等进行科学的策划,并将自己制定的策划进行落实。其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就是如此,语文教师按照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总体预设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并在课堂教学之前完成这些工作,预设好之后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课程内涵
为了对教学规划纲要进行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等作出了改革,同时对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2012年国家教师建设立项教育精品资源指南可以了解到其中有60门小学教师教育,在这些小学教师教育课中有11门是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其中位居首列的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而且从新课改中也可以看到教师教育类专业小学教师教育层次的学科专业课程就包括小学教学设计。根据语文学科的示范性、基础性,还可以将语文教学设计看作是教师教育类的非中文专业课程。具体的说,小学学科教学设计课程模块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所对应的课程教学,其内涵属于小学活动指导、学科教育的范围内[4]。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命题界定和内涵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从课程教学、课程本身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体系的构建、其内容的分析、其内涵的厘清、其意义的统筹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大对其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 越.徐继红.知识点提取――教学内容的微分析技术[J]. 电化教育研究,2015,10:77-83.
[2] 杨天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J]. 语文建设,2014,23:3-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实施;策略
应该看到,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筑基阶段,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领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引导教学实施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在此理念引领下的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来进行,教学中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实施的真正主宰者。在这样的教学中,小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具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尊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以教师为本的思想比较严重,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这种小学语文权威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难以满足现阶段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应该看到,新课程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有了许多全新的改革,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把学生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点,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要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启发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诸多教学环节的开展中都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改变以往那种知识讲述的刻板教学方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创新教学内容
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所选用的教学内容,都是那种许多年都没有改变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一些课文内容与这个时代是相脱节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缺乏应有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这样的语文教学内容时,对于学习的内容是难以理解的,这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中,以往的语文教师都是喜欢那种一成不变将教学的内容教给学生,片面认为只有教材才是绝对权威的教学内容,不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拓展更多的教学内容,创新语文教学的内容,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逐渐让学生失去了探究的动力,学习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要实现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和优化,要将教学中一些不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删减,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实更多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内容,要把灵活性、创新性的语文教学内容大胆引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创新性的教学内容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变得充满情趣,以此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非常大的年龄,这一阶段的小学生一般做事情的时候都是以兴趣为引领的,如果小学生对于这件事情不感兴趣,那么小学生就不会愿意主动参与到这件事情中,这件事情也就很难有效完成。与之相反,如果小学生对这件事情有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这件事情中,也会充满热情地去完成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就会因此而高效开展。同样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如果小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活动不感兴趣,就不会很好地参与到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就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小学生如果对于语文教学的内容非常感兴趣,那么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因此而大大提升。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讲述式的单一教学方式,要善于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以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表演式、游戏式、竞赛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多变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研究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亟须改进之处。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实效性研究。
>>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探析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析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观念的思考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的探讨 浅析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更新 探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分析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课程新观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 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新观念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建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已经明显落后,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更新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入手,去解决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情感交流欠缺、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教学观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110-02
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们积极探索更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师生情感交流欠缺等诸多问题,亟待改进。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学观念更新的意义及策略谈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缺乏多样性,较为单一,一般教师都是从讲授知识的角度进行教学,而学生则被动接受地进行学习,两者的状态相对来说较为独立,课堂教学依托于教师预定好的教案及线路来进行,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教师为了教学更为顺利地进行,要求学生保持整齐而且统一的坐姿,这对师生的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发散思维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各学科之间的教学相对独立,缺乏渗透性
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知识系统,很难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首先,这种各学科相对独立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联想力的培养与发展。其次,不但教学的趣味性会大打折扣,同时整体上的教学效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3.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说,其在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及积极健康的情感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此方面做得不够。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很多时候都是在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
4.忽略教学过程和方法训练
方法训练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备受各界关注。现阶段在教育领域逐步推行从知识转向方法的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对仅注重灌输的知识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弊端的克服,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有了更多的关注,在陈述性转为程序性的知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被动全盘接受知识的教育体系下学生更多的是进行机械的模仿和一些基础性问题的处理,对于其获取知识的具体过程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的训练几乎被忽略掉,致使小学语文教学跟不上时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
1.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
小学各学科之间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与融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联想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主观地将教师与学生、教授与学习分割开来的现象,两者以相对独立的状态存在,非常不利于知识的传递、师生的互动及情感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教―学互动,让群体活动代替传统的个体活动,用多向交流取代过去的单向交流,让教师从过去的教学主体转变为教学主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互动中相互影响,共同提升。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采用对话的方式代替过去传话为主的交流方式,切实地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通过有机的沟通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其次,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以求师生共同发展,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教或学,传统的教学过分偏重于知识传输,主观地将教与学分割开了;再次,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深入探讨,在资源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把教材与教师、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互动中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绝对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在进行系统化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成长阶段更为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于具有极强应用性的语文,应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尤其要注意将课堂生活化,同时也要将生活课堂化。将实际的生活背景置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活课堂化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地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从实际生活中获取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涉及的有益知识,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拓展知识面。
4.在教学中加强自主探究、合作及讨论的教学形式的运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一定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其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的知识,并切实地体验到知识形成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给学生营造愉悦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对于激发、培养及发挥其主动性和创新思维有重要作用。将讨论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能活跃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主动发表意见,这与仅仅听老师讲解相比,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过程更多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的问题,丰富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
5.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总是把教师摆在主体地位,教师对于小学生真实的需求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和把握,这也是教学质量一直以来不高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换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教师应将自己定位在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6.进一步重视学生的教学评价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除了重视教师的教学评价外,也应该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更加重视。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还要通过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对一学期以来的学习做自我回顾和总结,为今后的学习计划制订提供帮助和依据,同时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帮助学生自身和教师从多方面了解实际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三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