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历史做题方法和技巧
时间:2023-08-30 16:26: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历史做题方法和技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生动形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之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讲解历史概念,总结历史规律。历史知识的丰富多彩,为课堂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讲清楚具体内容,点出其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力求生动、具体、形象。有时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可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
二、把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规律
首先,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就拿历史时间来说,历史事件的时间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和理解,将大大增强我们的记忆效果。比如相同的历史时间,有许多历史时间是相连的。利用这些时间的连贯特点进行记忆,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其次,相似的历史时间,有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看起来很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如果把这些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在比较、区别中记忆,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再次,相连的历史时间,有许多历史时间是相连的。利用这些时间的连贯特点进行记忆,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最后,相关的历史时间,有些历史事件的时间,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更不相连,但它们的内容是相关联的,这些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形成系统。
三、温故才能知新
这是历史学习最为简单有效,实践易行的方法。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应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在实践中,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弥补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有意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激励他们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要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要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取得高分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理解,所以学习高中历史最好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的关键在于反复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历史书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另外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
关键词: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学习
中图分类号:G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44-01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我已经在历史的讲台上面工作了多个年头,这些年以来我付出了很多,同样在我的讲台上面也收获了很多。在历史的教学之中,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改变自己错误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争取为同学们讲授最好的课堂,值得感激的是,我的学生们对历史学习也是充满兴趣,但很多非常积极的学生学习成绩却不是很好,他们对历史的学习非常热衷,但是就是没有获得高分,我在多次的调查之后总结,很多的同学都没有掌握高中历史的答题技巧。
很多同学都会疑问,历史答题还要什么技巧。其实这是不对的,很多同学们明明是会,但写出来之后,改卷老师一看,就觉得这同学的答题有问题,以为他不会,给的分数自然也就不高了,而不会的同学在答题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格式,写出来的东西就像那么一回事,改卷老师酌情给分,不会的同学的分数有时候还有可能高于会的同学。所以说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答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的答题技巧
1、首先要认真阅读考题,仔细的阅读,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西方一直都流传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而考试之中更是这样,在答题的时候,就因为看错了一个数字都可能导致这道题的失误。答选择题的时候要审清楚题干的意思,注意里面的关键字,限制语等。
2、答选择题的时候可以先排除错误答案,能排除几个是几个,这样在选择正确的答案的时候准确率也能高一些,有些时候排除的答案其实也对,但是因为限制语,关键词的原因就不适合这道题,所以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弄清题目的题干,找对答案。
3、答案选出来之后,同学们可以把题目和答案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检查一下答案是否合理,是否正确,选择时间或是年限这样的题就无需检查了,而那些考察历史人物的著作或是历史事件的特点的题目则需要多检查一下。
4、答题的时候注意答题时间,一般一选择题应该在30秒之内做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时间做后面的题和留出检查的时间。如果实在是不能确定答案的话,就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对的,然后就开始下一道题目,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在一道题上面,最后卷子没有打完,那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二、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1、答打材料题的时候一定要快速阅读所给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概意思。不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而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仔仔细细的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弄清楚问题具体要答题者回答什么。找出问题的关键字或是关键词语,和同学们所需要答题的答题角度。在理解问题,清楚问题之后,带着问题再读一次材料,彻底的理解和掌握材料的意思,如果读不懂的话,可以多读几遍,直到能够弄清楚材料的大概意思之后,再进行答题。
2、在答题的时候,同学们要能够找出热点问题,并且与课本之中的知识点内容相结合,增加答题的角度,答题的时候,同学们还要看一下这道题的分数,根据问题所占的分数确定答案的多少,精简和条数。分数越多的话,答案的条数自然也应该越多。如果你所要答的题目的分数少,但是答案的条数又多,一定要将你所认为的重点的条数写在前面,或者将你的答案中的几条合并成为一条,增加获得高分的概率。
3、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灵活,不要死搬课本。要能够结合材料联系课本之中的知识进行回答,但是不能够完全都是课本之中的知识,另外答题的时候也切记不要用自己的语言胡乱编造,或者是完全的重复材料之中的内容,这都无法获得好成绩。另外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分点。这个问题很重要,分点做答的话,会给人一种条理清晰,理直气壮的感觉,会增加改卷老师对同学的好感。改卷老师在打分的时候自然也能够手下留情,多给同学们一些分数。
三、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技巧
1、答这类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审题,同学们一定要能够审清楚题意。找到题目之中与课本相关联的知识点,然后再筛选出最佳的答题切入点。分析说明题主要考察的就是同学们对书本之中的知识的掌握能力,在解答的时候,首先要说问题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然后在运用书本之中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另外还需要对这个问题的实质进行解析,既通过这个问题,反应了什么问题。
2、解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读好题目,然后找到题目的切入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注意不要空谈问题,或者是提出一些根本没有可实施性的建议,解答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思维的广度,平时应该多做一些知识的累计,另外解答这类题的时候也需要同学们能够分点答题,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五条,分的条数太多或是太少都不好。太多了老师会以为你思维混乱,太少了老师会因为你思维过于狭隘。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能够掌握好答题的这个度。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在教学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但是要想使课堂教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就必须做到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便是,教师在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外,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及物力投入取得较高的课堂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本知识框架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并且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高三历史复习的三个重要阶段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进入高三阶段就面临着高考这道令所有高中学生都窒息的难题。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历史复习时,充满了各种知识理论的灌输,使得课堂变得单调无聊。在高中历史复习时,教师会将复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为对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承接,并且对知识框架重新构建,使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回忆,对曾经所学的部分基础历史知识进行相应的掌握。第二部分为对历史知识的复习环节,这个环节便是对每一个重点知识进行相应的突击,使学生对每个专题知识得以强化。第三部分即为专题训练,使学生在做题时取得一定程度的思维性逻辑,从而不断加快做题速度。高三历史的复习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三部分决定的,所以必须较好地把握这三个阶段。
二、如何使得历史专题复习的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高三阶段很大部分是进行专题复习演练,所以如何更好地上好专题复习课,是当今所有高三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在相应的复习阶段,应当做到上能承接各种基础知识点,下可为提高专题技巧做好铺垫。学生应当对每一个历史事件进行相应的了解,如,历史教师在复习“”这一章节时,应当对学生灌输中国自然经济这一知识点,并且对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进行相应的解释。学生应当对“”发生的时间及原因具有相应的了解。随着新课改浪潮的不断推动下,使得高三教师深深体会到,要教好专题复习课就必须强化基础知识,并且对知识的复习重点要有针对性及目的性。在对以往高考各个专题进行相应的研究时,应当对其考察趋势内容做相应总结。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专题复习演练时,才可以对知识点复习有一个重点。与此同时,学生应当对时事政治多加关注,因为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专题复习的内容与思路也应当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高中历史复习取得相应的效果。
三、不断引入历史学新观点,构建新型的复习框架
教师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大致将复习框架分为:中国古代史复习阶段、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阶段、世界近现代史复习阶段。并且在复习过程中将其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如,将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及科技文化民族史;将中国近代史分为侵略史、国共关系史等;将世界近现代史分为资本主义史与民族解放史。
对于教师所进行的复习框架,不可否认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并且在多年来教师一直在不断地沿用着。在这种复习模式下,各种参考资料及相应的练习容易被积累,教师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简单容易,所以这种专题复习模式一直被各届历史教师应用着。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加大,近年来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这种教学模式不断僵化。由于当今高中学生采用的是研究性探究学习,使其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所以,重新构建专题复习模式势在必得。
我国学术界的一项重大贡献为“现代化理论”研究,现代化理论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及审视观念,其作用在教学中日益凸显出来,并且对传统历史的研究及探索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这种方式以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演变为纵向发展主线,且派生出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化。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课程应当根据现代化范式理念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对“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这一章节进行讲解时,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该历史发展短暂、资本发展不平衡、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些特点。
四、学生要敢于面对正式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三历史复习课程的不断进行,教师应当解决学生在学习阶段中所不懂的问题及疑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断被完善,才能使得学生备考的能力与水平在一定程度内得到提高。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身对历史知识的疑问,让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暴露。学生只有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对日常知识的巩固中发现的问题越多,在高考中不会的问题才会越少。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适当地创设情景,让学生的学习问题得以暴露,对成绩差的学生所提出的过多的问题,切记不要耻笑,因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对待学生时应当一视同仁,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就应当适当地鼓励。只有学生敢于暴露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才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所了解,从而进行对症下药。只有这样,学生的历史复习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五、师生应当共同复习专题
在高三历史复习课堂中,教师为了使学生的成绩在短时间内获得提高,从而让学生死记一些基础性知识,并且不断搞题海战术或在有效的课堂内一直喋喋不休地讲解,唯恐对一些知识点遗漏。在这种模式的复习下,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复习的课堂中,对知识的接受显得极其被动,由于历史复习课程的单调乏味,使得学生产生了走神、打盹等现象。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编写所复习的专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且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细致地阅读教材,对专题进行归纳,从而加强记忆,增进自己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的理解。
六、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联想性记忆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总喜欢从头至尾地复习,使用这种方法复习,可以使得知识得到更加全面的认识,但是对知识点概括时,学生便无法对其完整地归纳,从而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
在对历史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式记忆,如,在对“”这一章节进行复习时,要有从专题到通史这样一个从点到面的过程。从起因林则徐的,引起英法联军入侵,导致圆明园的毁灭,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将中国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运用这种从点到面的方法,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历史时间串联起来,使得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连贯起来,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如何提高高三学子对历史的复习效果,依旧需要所有教师及学生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高中历史复习的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伟.高三历史复习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
[2]曹友军.对高三历史复习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5).
[3]陈超.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4).
一、历史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授课)
这是高中历史最基本的课型,也是最常见的课型,即教授新课。基本方法是采用“1251”教学模式。即一堂课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教师精讲20分钟,反思训练5分钟,自主消化10分钟。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10分钟)
1、教师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提纲,做到教学目标问题化,并辅助以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完成对课时内容的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
2、学案上基本内容的填写以课下为主,课堂上整理记忆知识为主。
(二)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知识梳理,点拨归纳,解决疑难(20分钟)
1、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自己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和疑惑问题,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
2、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教师要精讲,点拨归纳,解决疑难,突破重难点,重在方法的指导上。
3、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结构,进行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练习巩固(5分钟)
1、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进行同步目标的巩固训练。或由学生自己编写训练题,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会更深,记忆更清晰。
2、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教师要检查练习效果。
3、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消化,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记忆的知识,才能在大脑里留下永久的痕迹。
二、历史导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导读课也即“自学导读课”,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学导读法”教学更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去听、去读、去学、去思、去说,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了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重点启发反馈总结练习巩固”为基本结构的“自学导读学习法”。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一)出示导读提纲,指导阅读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出示导读提纲,让学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在学生结合导读提纲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做好标志,以待小组讨论时商议。
(二)组织讨论
在学生阅读并独立归纳要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要以问题形式出现,要有针对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每组指定一位学生记录讨论后的结果,以待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
(三)引导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指定一位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重点交流在讨论中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在此争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结果作评议,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的指正。
(四)重点启发
“自学导读课”的主要思路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看不懂的,由教师去讲解。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后,教师适时进行重点启发,精讲学生讨论后仍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并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以及知识的纵横联系。师生可以互相质疑,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反馈总结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时教师可指定几位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教师进行肯定、补充或纠正,并且板书出课文的知识要点及线索,使课文知识系统化。
(六)练习巩固。辅助适当的练习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三、历史阅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识,如2008年高考的天干地支、2010年高考的五行相克等知识,这些知识教材都没有,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历史阅读课型就是要求大量阅读课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类课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1、教师指导是关键。我们提倡“海量阅读”,“快乐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哪些历史书籍,如何与教材、高考联系,阅读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防止学生借阅读名义看不该看的书。像专家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100部书,四大名著、名人传记等文学或历史书籍。
2、学生课外自我阅读是主体。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生要制定阅读计划,每星期阅读一点,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必有所获。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摘抄,注意积累,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阅读和摘抄情况。
3、教师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课,但必须指定阅读内容,拟订出阅读提纲,设计一些新颖灵活的问题来带动。为检查阅读效果,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检测,问题力求题型多样,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手段。师生可以共同阅读、讨论历史知识、质疑历史。阅读时既要注意基础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联系,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历史讲评课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能力、技术、习惯、规范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教学矫正的一种课型。
(一)教学目的
1、抓住学生训练中暴露的知识缺陷,回扣知识,夯实基础。
2、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方法,总结一般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解题能力。
3、抓住共性问题,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和考试技术,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课堂结构
1、试卷评价。包括试卷的总体评价、难易度、知识点的考察,错误因分析和归类,各个试题的得分情况统计。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
2、出示学习目标。错题本身不是教学目标,解决通过训练诊断出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才是教学目标。
3、分析讲解。找准错因,师生互动分析,着眼目标达成。
(1)析错例。引导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抓住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
(2)讲思路。引导学生把握题型特点、题目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解题的突破口、思路。要重视从错题所涉及的知识方法背景切入。
(3)找方法。抓住典型题目,分析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4)探规律。即归类讲解分析,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流程,纵横联系,真正使学生触类旁通,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5)求变化。讲评试题不能就题讲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力求一题多变。如对考察的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训练设计;对原题的设问方式、限制条件进行变形设计。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正误对比,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做题能力。
(6)求规范。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向规范化再要一个分数段。
4、补救、强化性训练。学生做错的试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还没有熟练掌握,需要强化练习,因此,教师要再精选一些习题,针对共性错误进行补救训练,以练促思、练中悟法。
5、总结。以应用为目的,总结学生错误的原因,归纳类型题的做题方法和规律,力求学生不再重蹈覆辙,力求满分卷。
(三)几点说明
1、 高质量的试卷批改是讲评课的前提。
2、 坚决禁止对答案式、就题讲题式的讲评方法。
3、 讲评过程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讲是精讲,要在知识、方法、思路、规律;防止教师一言堂,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去审题、去分析材料、去动手组织答案),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分析归纳。
五、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复习课包括日常学习中的单元复习和考试前的综合复习。复习课要切实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为主导体现在评析、点拨、引导归纳;复习课要始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读思考、归纳构建、训练总结;训练是复习课的生命线,无论是知识巩固、体系构建,还是能力提高,都要在训练中完成,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训练的目的是巩固知识。
(一)历史复习课的目的
1、夯实“双基”。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检测,使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
2、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求融会贯通、透彻理解。
3、培养能力。通过强化训练,使知识指向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
(二)课堂结构
1、学案(提纲)导学。教师课前首先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导学提纲(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交待自学任务,让学生依据导学提纲先行进行复习。(复习提纲的内容主要有:考点分析、目标要求、知识结构、训练题组)。教师收集反馈信息,依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
2、出示复习目标。主要是对知识点掌握与应用的要求、标准。复习内容本身不是教学目标。
3、复习目标问题化、情景化,以问题带复习,以应用带复习。进行基础性诊断训练(精选基础性、典型性题目),或把课本内容题目化,覆盖重点、易混淆知识点和常规解题思路、方法、题型。
4、精讲点拨,构建体系。针对诊断情况进行精讲。精讲内容主要是复习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讲要讲出新意,要在“知新”与“提高”上有所突破,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深化教材;师生一起归纳、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5、强化训练。精选典型性、针对性的试题,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6、总结。根据复习目标归纳、升华,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三)几点说明
1、克服两种错误的复习方法。复习课的知识点需要串讲,但不能以讲授代复习,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也不能对学生实行大撒把,任务布置后,教师不管不问。这样做,复习效果会非常差。
高一历史老师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我校高一四班、七班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一学期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学有所指,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全面完成了本期的历史教学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就一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期同仁批评指正。
1、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目标,重视上好每堂课。为此,我做到:
(1)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优选教法,把历史教材所蕴藏的知识和用意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我认为高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注重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意识和品质。而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史料浩如烟海,如何选取典型而又有代表性的知识,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不能紧紧局限于书本,且有不可过多地使用补充材料,为此,要求老师必须谨慎地精选材料,优选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和品质,从而达到“授人以渔”、自我发展的目标。
(2)全力投入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力戒罗嗦重复平淡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高中的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情感丰富、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有望往往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单靠课堂的教学,很难保证将学过的知识全面理解透切,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就充分利用晚上辅导时间,与学生逐个交流,搜集问题与困难,针对学生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解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既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近度和信任度,有把同学们的学习推向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趋势,使“学习兴趣、动机、技巧、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互推进”,较好地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保持广泛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历史教学内容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学生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者大有人在,普遍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对历史学习感到畏难,吃不得苦,心浮气燥,普遍贪玩。教学方法有欠缺,有待改进。
高一历史老师工作总结2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本人担任高一(1)~(6)整个年级六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共计课时12节,兼任高一(1)班班主任工作。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本学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钻研业务,团结同志,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出勤率高,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去探讨问题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每学期初制定历史教学德育渗透计划,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的作用,自己也在授课过程中自我素质得到升华。
二、教学情况:
由于多年没有下到高一教学了,对高一学生学情的掌握,着实费了一番工夫。针对职业教育扩招带来的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着重从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知识入手,并通过对具体史实的讲解,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的“是什么?”到高中探讨“为什么?”的转变。
本期来,我在高一历史教学中,为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到探索与思考的乐趣,力图发挥历史学科的启智与育人功能,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认真上好第一节课。以生动而充满时代精神的历史事迹去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开阔自已的眼界。以历史的人文精神和凝重历史责任去感召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学好历史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增强现代公民的使命感;同时也讲明历史学习的特点与方法,使学生感到历史不是难记难背枯无味的东西,只要有严谨的乐于思考与探索的精神,一定能学好。上好第一节引导课,还能转变学生初中时把历史课当作副科来应付的心理,以积极热情的求知心理投入到学习中,推动教与学的互动良性循环。
其次,发挥各班科代表的作用,认真抓好课前预算习。在学生预习这一环节上,按照学校教导处的要求,制定学案,规划整篇课本知识,重新组合内容,指导学生制作预习提纲,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一学期来,我所任教的6个班中,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做到了这一点,其中有高一(1)、(3)班科代表一直自觉地将每节课前提醒学生预习时,完成学案,并提出的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记录下来,要求老师参与讨论共同解决。课后,又督促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的学习精神,同时对我的教学也起到有力的推动。
第三,落实教学常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到学习内容,我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及现代公民应具备的思想理念为准则。对教材中一些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进行删除;对一些需要补充的知识,坚决补充完整,讲明讲透。我在讲清高考解题要求后,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向他们介绍一些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教会他们用自已的头脑去客观分析和认识历史,开放历史思维,不要迷信课本,人云易云。
第四,在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培育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的同时,我也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在每个重要的知识点上,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也养成提出问题设置问题的习惯。另外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会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根据教材的写作思路把握史实与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用书面的形式将历史知识结构整理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探索与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不足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不够。困惑是学生需要精彩的课堂与历史知识的枯燥性的矛盾;忠于课本要求与实际学习需要而补充知识的矛盾;补充知识扩大课时与课时紧张的矛盾。这些教和学之间矛盾需要在往后的历史教学中切实解决的,同样的,对我教学水平推动和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也让学生在老师的推动下,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
高一历史老师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567三个班的历史课,依旧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组织、教研组的支持及自己的辛勤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在新的学期中争取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好,有必要按照学校统一规定,客观、实际地认真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道德方面,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主动配合学校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各种会议。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自己寻找热点,及时领会和用于教学辅导;顾全大局、服从学校、年级组的教学安排,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能力用于教学过程,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向同事学习、请教,共同研究业务使教学水平提高。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制定计划,研究高中教学理论,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主动与同事切磋,交流学案。课前先对该课的思路作出总结分析,明确重难点,课后及时写好后记,总结优点及不足,下一节有所改进!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活动,经常听级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基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出现在教室,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多方面适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俗话说的好: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也要不断的跟进,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本人深知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以及史学研究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主动积极的阅读书刊网文,充分利用、借鉴、吸取名家的精华,提升、发展自己。积极参加教研备课组活动,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互相交流上课的思路,互看教案,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争取每节课都是自己上的好课。 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形势,引导学生适应教改要求,我经常上网查阅、储存资料。同时积极与同行交流学习,参加相关教学培训。经过努力,我的知识水平有了提高,指导了教学工作。
历史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利用试卷评讲帮助学生学会求知。
课程教材跨度大,我基本能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专题史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理解困难,对此,我在坚持新课标的前提下,对每课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编辑系统性的课件。选择灵活多样的教法,以一些知识点为切入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图片音画视像,创设教学情境或者是联系现实,利用知识容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参与,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枯燥的知识。
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探索、学会合作,让学生先掌握学法、再掌握知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时代的步伐和精神,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每节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再听课,后练习,这样对于容量大的教学就容易一些,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太吃力。
课程强调合作意识,我与同组的老师经常一起备课,有问题一起探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进行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如何导入、讲授新课采用哪种方式合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史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进行切磋,收到了效果。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学习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学习,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扎实、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历史能力。写了《历史综合题的语言表述要求及其培养》一文获得三等奖。
这一点与试卷点评的激励性原则是完全相符的。激励性原则是指在讲评的全过程中,教师都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他们保持在爱学历史的最佳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讲评时应注重激励性,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表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找出自身的优势,扬长补短,再接再厉,帮助学生树立考试必胜的信心,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形成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这是提高讲评质量最为有效的动力之一。尊重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是试卷讲评课取得成功的基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路径。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善于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多给予学生肯定的目光和激励的语言,对学优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厉,对后进生要用进步的眼光纵向看,从试卷中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学生基本都知道了自己的考试成绩,看到试卷时“几家欢喜几家愁”。但不管成绩如何,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所以教师在课上不能只是板着脸训斥学生,那样只会冷却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对于成绩欠佳的学生,在他们已经情绪低落时,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长处,用温暖的语言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成绩良好的学生,教师要表扬他们的优异表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评讲时应打破老师“一言堂”的习惯,引导学生参与试卷讲评。有的时候,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请解答得比较出色的同学讲一讲是如何进行正确思维的,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有的时候,可以就学生做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请出现这种错误的同学谈谈他当时是怎么思考的。了解同学出现错误的原因,其他同学听了有利于纠正自己思维上的误差,老师听了有利于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针对性。有时在课堂上,还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进行解题经验、技巧、思维能力培养的交流。
二、组织和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学习和探究
在试卷讲评课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当注意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充分调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坚持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讨论分析、主动纠错、主动归纳总结、主动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在讲评课上可以适当加大学生互动的力度,如师生共评、同桌互评、小组互评、集体评改等多种形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分组合作学习就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的生动体现,既能生生互动,又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转变角色定位,做讲评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特点是以小组共同目标为导向,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在高中历史讲评课中应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增强,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具体来看,可以采用分组讲评的合作学习模式。以座位顺序作为分组依据,首先由小组内部的同学相互探讨,分别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小组中陈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沟通自己的思路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别人的经验。其次,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在讲台上本组讨论成果,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最终,根据各组发言情况,由老师进行讲评。
三、师生共同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和解题技巧
课后反思作为师生共进的一面镜子,是师生对课堂行为进行的总结。它可以促使师生分别从教学和学习两个方面入手查漏补缺,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讲评后要重视内容的消化。为了巩固讲评结果,讲评后,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讲评内容。要求学生在讲评的基础上再认真阅读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点,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典型错题建到自己的错题集中,以便随时查阅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尽量避免学生试卷中普遍出现的问题的再次出现。讲评后,教师要把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做好笔记,为下次考试命题做好准备。
2.落实对个别学生的辅导。讲评课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讲得很仔细,但往往有个别学生对某个问题还不清楚。因此,教师有必要对部分重点题型举一反三地给个别学生以辅导,帮助他们彻底明白,强化讲评课的效果。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更热情主动地找他们沟通,对题目的设问进行适当变换,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惑。
3.学生及时反思解答。试题评讲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一思过失;二悟规律;三做补偿练习。要告知学生把先前讲评好的试卷整理好进行巩固,然后由教师从中选取错误率高的题目经过适当的变题拓展后,再汇编成一份试卷,让学生重新独立完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得到纠正,又让教师真正地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掌握的程度。
4.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在试卷讲评课前,授课教师要及时将试卷分发给学生,在知识积累、学习方法、答题规范、考试心理、解题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课前,学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及时发现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并自我纠正。对于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在讲评课上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单纯地告知答案。这是学生自我反思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关键词:材料题;讲评;技巧方法;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2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57
历史材料题的得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高考历史学科的成绩。因此在复习中大量试题的选作是每个高三学子,也是每个高三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但选作题量和学生的能力及高考成绩并不成正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提高材料题训练的高效性,在实践中掌握技巧和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了一些关于材料题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一看二链三归纳”。下面,笔者结合具体试题来谈谈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技巧。
一、“一看”――看材料的出处,分层次,找关键词
第一,看出处。有很多材料总是会给出材料的出处,“看”到了材料的出处也就能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的再现为事件重现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根据历史背景我们就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下面举例进行具体分析: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易白沙《孔予平议》(19l6年2月)
看到材料一的出处是“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我们就了解到了背景是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教材中链接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内容、影响。材料二的出处告诉学生时间是1916年2月,作品是《孔子评议》,虽然学生不知道易白沙何许人也,但是根据已有知识的掌握,1916年有关孔子的就是。这样,学生就可以链接到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
第二,分层次。我们一般是先看有没有时间副词。历史事件的再现一般是由时间进行串连的。因此如果找到时间副词也就能轻而易举地进行分层。然后是看句末停顿符号。一般情况下是有几个句末停顿符号就分几层,当然有时是几个句子表达一层意思,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掌握了。有时还要看材料的结构,有的材料是总分式,有的是分总式,有的则是并列式。下面我们还以上面的材料二来进行剖析。
材料二:“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易白沙《孔予平议》(19l6年2月)
这段材料有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又有四个分句,在结构上是总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进行分层。
第三,找关键词句。每一层中都有一个中心意思,它往往是通过一个关键词来表达的,只要我们找到关键词就能够正确把握层意,这也是我们做答材料题的关键所在。关键词有些是句子中的某个词,有些则需要我们根据句意进行概括。仍以材料二为例进行剖析,材料二的第一层的关键词是专制君主独尊孔子,第二层的第一层的关键词是独夫专制,第二层思想专制,三四层无关键词,根据句意“少绝对主张”概括为中庸,“只重做官,不重谋食”概括为轻民。
二、“二链”――根据材料提取的信息和设置问题链接教材知识点和我们已储存知识
“链”其实一直贯穿于我们解题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通过看出处、分层次、找关键词从题干所获取到的信息都可以与我们大脑里储存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
“链”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看”做得再好也只能是望洋兴叹。扎实的知识储备需要学生日积月累。有些知识必须是死记硬背的,就必须下力气把它记下来;有些是通过理解来记忆的,就必须理解然后把它记下来;有些是通过对比来记住其异同……总之,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就不可能去谈技巧和方法。
其次,必须做到“看”和“链”有机结合。要做到有机结合就必须“看”得准,“链”得巧。“看”得准就是在题干里找到情景背景、通过分层找准关键词;“链”得巧就是通过看到的信息能够在知识储备库里找到相关知识。
三、“三归纳”――把“看”到和“链”接到的知识点依据设置的问题进行归纳
一般情况下归纳有三个层次,即从材料中归纳;从教材中归纳;从已储存信息中归纳。有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材料中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答案源于材料。这种情况下的关键词就是我们的答案要点。有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看”所能“链”到的知识点的筛选归纳。当然也有一些问题的答案既不在材料中又不在教材知识中,而是我们平时的一些积累。下面,我们仍以材料二进行演习。
材料二:“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设置的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易白沙的思想对儒学发展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