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

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30 16:26: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商业模式检验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商业模式;分类;价值;战略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F710;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7-0018-06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外界环境与企业内在经营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很多过去的经典理论都无法解决的新问题”[1]。

随着学术界与企业界对“商业模式”这一

新的研究单元

的日益关注,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竞争已被看成是商业模式优劣的竞争。目前,对“商业模式”基本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和企业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

本文基于二维价值维度给出商业模式概念框架,着重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并通过战略新兴产业的样本公司数据对这一分类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2 理论回顾与基础模型

21 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于商业模式概念的界定似乎有很多提法,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入手,给商业模式下了许多定义。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说法:如“方法说”[2,3]、“逻辑说”[4]、“故事说”[5]、“关系说”[6]、“整合说”[7~9]、“规则说”[10]等。关于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更是众说纷纭,少则三个要素,多则十几个要素,有的是单层一级要素,有的则包含二级子要素。

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种是通过若干因素和标准构建出某种逻辑推理;另一种是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一些经典的模式。第一种分类方法,人们采取的是先定义商业模式的维度或组成要素,然后再对各维度(或组成要素)的类型或等级分类,组合后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类型[11~14]。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案例归纳,类似枚举的方法,而且往往集中在某些行业里[2,3][15],如互联网行业。

国内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还不太多。在有关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上,有学者提出了基于内在构成要素的分类、基于外在环境因素的分类以及基于二者混合的分类方法[16],还有学者提出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分类方法[17]。

迄今为止,对商业模式分类功能的实证检验分析,基本与机理分析的框架相脱离,虽然模型检验证实了一部分理论假设,但并未对主流理论的机理分析结论提供支持。

22 研究基础模型

在对商业模式定义的过程中,学者大都提到了“价值”、“架构”、“说明”、“描述”等字眼,尤其是对商业模式与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认同基本达成一致。对商业模式的识别,人们已经取得的共识是——商业模式是一种可以带来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逻辑机制[1,2][5,6][10][13][18~23]。本文在前人基础上,对商业模式提出下列定义:“商业模式是一种在特定情境功能下,企业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价值主张、价值网络、核心资源以及收入组合四个要素构成的整合框架”。商业模式既是价值创造,同时也伴随着价值获取这里的价值创造主要指给顾客带来的价值,价值获取主要是企业方带来的价值。,在其四个构成要素中,同时都发生着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活动(见图1)。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对所选取的样本企业进行四个板块组成要素间、两个维度上的具体测评,把测评结果总结在样本分布表中,可辨识出样本企业的形成类别情况。再用不同类别的业绩指标来检验不同类别之间的方差,是否满足方差分析要求,即各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拒绝零假设。

具体对样本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的思路为按照“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两个维度,采用定类量尺工具测评。为简便操作,每种维度只分为“高”、“低”两种类别,每一个板块有4种情况,4个板块共有256种组合方式,即在256种理论类别中,研究出样本企业的类别分布,并验证该类别的分布是否有效。 设计思路见图2。

篇(2)

关键词: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企业绩效;框架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018-04

引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取关键资源,满足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重要问题。面对诸多挑战,创业导向逐渐被企业所采用,以此不断创新,增强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并能采取超前行动,打败竞争对手,从而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1]。从创业导向战略实施到绩效得到提升,受到多种类型变量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企业根据价值主张进行价值创造,最终实现价值获取。而这一路径转化机制如何运行,正属于商业模式构念的解释范畴。

商业模式是基于价值链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2],是企业以资源和能力投入为基础,通过构建其所处的价值链和外部网络来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方式,能够解释企业如何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构念[3]。在之前关于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已经由二者的直接关系,转变为两者之间的转换机制[4]。学者们试图打开这一转化机制黑箱,挖掘其作用机理。商业模式与创业导向密切相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绩效。因此,本文将尝试引入商业模式,设计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进而探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

1.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人们意识到存在着新的创造价值的方式,商业模式概念也逐渐流行起来。最初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领域,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论证商业模式的普适性,并试图将这一概念的研究成果推广至传统行业。虽然商业模式概念持续受到效度关注者的质疑,因为其经验研究的结论并不统一,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复杂混乱,但商业模式解释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新方式,并且已经经历了大伞构念生命周期的“初始时的兴奋”和“效度受到质疑”这两个阶段,逐渐走向成熟。

商业模式在被概念化的过程中,曾出现过多种定义,国外学者Morris对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并划分为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5](见表1)。经济类视角将商业模式定义为盈利模式,解释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运营类视角则更加关注公司内部结构与外界要素的互动转化,将商业模式视为连接公司内外要素的运作系统。战略类视角将“价值”概念纳入商业模式范畴,把商业模式描述为组织通过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以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式。

通过对商业模式主要定义的梳理与归纳,不难发现,虽然学者们关于商业模式概念本身并未达成一致的观点,但关注的焦点均为商业模式中的价值问题[6],并且认为,商业模式具有系统性[7]。因此,本文倾向于将商业模式理解为企业为满足客户价值主张进行价值创造,并最终获取价值的一系列活动模式,包括客户价值、内部价值与合作价值三个维度。

2.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

在创业导向研究早期,Miller认为创业导向型企业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打击竞争者,在此过程中,需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能够主动预测环境变化情况并率先采取行动与之相适应,承担可能因此带来的财务风险[8]。因此,他认为创业导向应该从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先动性三个方面进行测量。之后,很多学者沿用了Miller提出的概念,并据此进行研究。之后,Lumpkin与Dess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自治性和竞争主动性,认为创业导向包含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自治性和竞争主动性这五个相对独立的维度,这五个维度在特定的情境下是不相关且没有相互作用的[1]。这种定义方式和维度设计目前得到了创业导向研究者的普遍认可。

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们致力于直接考察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关系。例如,Zahra和Covin对3个样本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正向相关,且关系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明显[9]。Wiklund以瑞士小企业为目标,发现创业导向有助于促进绩效的提升,并且创业导向战略实施时间越长,这种促进作用越强[10]。

中介变量的引入,是学者们关注公司创业过程的结果。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创业导向能否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转移到创业导向通过何种方式或途径促进绩效[9]。学者们开始探究创业导向与绩效的中间转化机制,试图通过中介变量挖掘这一“转化黑箱”的作用机理。Barrett和Weinstein提出,创业导向在向绩效转化的过程中,市场导向发挥了中介作用[11]。Matsuno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并搭建了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桥梁[4]。张玉利对185家位于渤海地区的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创新性、先动性通过机会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绩效[12]。对中介变量的研究,丰富了创业导向的理论体系,从新的角度解释了创业导向型企业是如何获得竞争优势的。

3.商业模式、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

通过对商业模式、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的文献回顾,创业导向可以直接促进或者通过某些中介因素间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而商业模式解释了公司内外价值转化的作用机理。因此,商业模式有可能是创业导向转化为绩效的“黑箱”。但关于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直接关系的研究还很少,只有少数学者从侧面提及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的关系。比如,崔楠和江彦若在实证研究中,将商业模式分为市场驱动型和驱动市场型。其研究表明,与顾客导向和竞争导向相匹配的市场驱动型商业模式,有助于绩效的提升;驱动市场型商业模式则更加需要与创业导向的高度匹配,来帮助企业获得高绩效水平[13]。夏勤伟在其论文中分析了创业导向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的观点[14]。

二、研究框架设计

通过上述分析,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了继续探讨其中的作用机理,本文将尝试构建研究框架,帮助解决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1.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将从理论方面、方法方面和实践方面对研究目的做出解释。

在理论方面,通过研读、分析现有文献,构建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并证明将商业模式嵌入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转化黑箱的可行性,分析商业模式对二者关系产生影响的方式,为企业战略调整及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在方法方面,根据上述构建的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选择合适的量表,分别测量三者维度,并对其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在实践方面,厘清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解释三者运行方式,并为企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研究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此研究框架应包括四部分内容,即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的关系,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验证。为了验证商业模式是否是影响创业导向及其发挥作用的结构性权变因素,进而进一步探究创业导向影响绩效的转化机制,关于三者关系的研究内容可以通过以下思路开展:第一,进一步对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建立三者关系模型。第二,设计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三方面的量表,分别确定维度,进行小规模发放,并通过Cronbach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信度检验,以保证量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要从区别效度和收敛效度两个方面来考虑问卷的效度问题,以保证其有效性。第三,验证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商业模式发挥何种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建立转化机制模型,同时考虑引入环境调节变量与组织调节变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施创业导向战略需要消耗企业资源,因此企业从中受益将是长期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以保证研究的准确性,从而解释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第四,根据研究结果,为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决策的实施,以及商业模式变革提出合理建议,确保企业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的高度匹配,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3.研究方法

根据以上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三者的研究框架,本文将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设计。第一,继续研读相关文献,厘清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框架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为调查问卷设计和研究假设的提出提供基础。第二,通过整理文献,深入了解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维度,总结和设计《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查问卷》,来进行数据收集工作。第三,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文献研究方法,分别分析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第四,验证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结果与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着重探讨商业模式在创业导向与绩效转化机制中的作用。第五,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对企业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运作情况进行仿真模拟,为企业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建立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见图1)。

三、结论

根据之前学者的研究,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这一框架旨在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商业模式在创业导向与绩效之间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打开创业导向转化为企业绩效的作用“黑箱”。该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 Lumpkin G T,Dess G G.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1):135-172.

[2] 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龚丽敏,江诗松,魏江.试论商业模式构念的本质、研究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1-8.

[4] Matsuno K,Mentzer J T,Zsomer A.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Proclivity and Marke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2,(66):18-32.

[5] Morris M,Minet Schindehutte.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58):726-735.

[6] Chesbrough H W,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Business,2002,(3):529-555.

[7] 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5):86-92.

[8] 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1983,(7):770-791.

[9] Zahra S A,Covin J G.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the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5,(10):43-58.

[10] Wiklund J.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9,(1):39-50.

[11] Barrett H,Weinstein A.The Effect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o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

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8,(23):57-58.

[12] 张玉利,李乾文.公司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基于探索能力与开发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J].创业管理研究,2006,(1):133-154.

篇(3)

一天,风险投资顾问罗伯森•斯蒂文问亚信CEO田溯宁:“亚信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田溯宁反问:“什么是商业模式?”。说这话是1997年10月的事,罗伯森很奇怪田溯宁作为CEO竟然不知道什么是商业模式。罗伯森向田溯宁解释说:“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商业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商业模式,同时也说明了“商业模式”这个概念的提法是一个舶来品,其实中国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在出售产品,然后回收资金,这就是商业模式,只不过以前我们不提“商业模式”。

精巧繁多的类型

一般地说,服务业的商业模式要比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商业模式更复杂。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店铺模式(Shopkeeper Model)”,具体点说,就是在具有潜在消费者群的地方开设店铺并展示其产品或服务。

今天,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要依赖于技术。互联网上的创业者们发明了许多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完全依赖于现有的和新兴的技术。利用技术,企业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

随着时代的进步,商业模式也变得越来越精巧。“饵与钩(Bait and Hook)”模式――也称为“剃刀与刀片”(Razor and Blades)模式,或是“搭售”(Tied Products)模式――出现在二十世纪早期年代。在这种模式里,基本产品的出售价格极低,通常处于亏损状态;而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是服务的价格则十分昂贵。比如说,剃须刀(饵)和刀片(钩),手机(饵)和通话时间(钩),打印机(饵)和墨盒(钩),相机(饵)和照片(钩),等等。这个模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变形:软件开发者们免费发放他们的文本阅读器,但是对其文本编辑器的定价却高达几百美金。

上世纪50年代,新的商业模式是由麦当劳(McDonald’s)和丰田汽车(Toyota)创造的;60年代的创新者则是沃尔玛(Wal-Mart)和混合式超市(Hypermarkets,指超市和仓储式销售合二为一的超级商场);到了70年代,新的商业模式则出现在FedEx快递和Toys Rus玩具商店的经营里;80年代是Blockbuster,Home Depot,Intel和Dell;90年代则是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Netflix,eBay,和星巴克咖啡(Starbucks)。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模式则是许多dot -com的一个严重问题。

每一次商业模式的革新都能给公司带来一定时间内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公司必须不断地重新思考它的商业设计。随着(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一个工业转移到另一个工业,公司必须不断改变它们的商业模式。一个公司的成败与否最终取决于它的商业设计是否符合了消费者的优先需求。

不走寻常路的思维

赢利的问题,是每个公司都需要考虑的第一问题,也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赢利之道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赢利的方法,赢利的思路。

以奥运会为例。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欠债多年未清,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欠10亿美元,差点让该市市政府破产。1980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花费90亿美元,而381家赞助商总共赞助收入才约900万美元。1984的洛杉矶奥运会当初美国政府拒绝承办,直到最后由天才的商人彼得•尤伯罗斯出面负责组织,才一举改写了奥运会亏损的历史。

尤伯罗斯大力开源节流,锐意创新经营。在开源方面,尤伯罗斯更是力所能及尽量多收钱:大幅度提高门票价格,同时几乎各项设施都明码标价,一间小型电视广播室收费50万,就连火炬传递每公里也要收3000美元。在赞助费创收方面更是锐意创新:只限定30家企业最终有资格赞助,每个行业一家,每家最低赞助门槛400万美元。赞助方案公布后,各行业内冤家对手大打出手,可口可乐和百氏可乐竞相竞争,最后可口可乐以1260万美元获得独家赞助资格;柯达认为400万太贵只愿意出100万美元,尤伯罗斯立刻飞到日本找到富士总裁,富士正愁找不到进军美国的敲门砖,喜出望外立刻以700万的赞助费用成交;通用900万超越丰田;最高莫过于电视转播权的拍卖,美国三大电视网角逐竞拍,最终NBC以1.2亿获得转播权。

尤伯罗斯成功的运用了2:8原则,30家赞助商共赞助3. 85亿美元。最后,洛杉矶奥运会总共收入7.6亿,赢利2.5亿美金,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赢利的奥运会。自此之后,奥运会成了市长发财的机会,各地争相抢办。如今的奥运会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奥运会早已摆脱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争抢的难得良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纪念品――奥运祥云火炬就发行20万只,每只售价2990元,收入好几亿人民币。延续了100多年的现代奥运会,顺利得以传承光大。

尤伯罗斯通过不走寻常路的思维创新,使用崭新的商业经营方法成功突破了奥运会以往严重亏损的困境,营造了奥运会获利经营的成功模式,进一步铸就了奥运会的辉煌。

再一个例子是汇源。用养活企业的承诺盘下国有罐头厂,通过补偿贸易用未来的产品输出换进先进的生产线,用海外合同订单预付款来启动生产线,并利用新合同融资、还款,就是这样实现了原始积累并不断滚动发展,最终找到果汁这个在中国还没有形成气候的产品,然后利用先发优势,迅速做成行业的老大。

我们通过这两个真实的案例,总结出来成功一定要有方法,经营一定要有思路。这两个案例都展示了清晰的商业思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商业模式。

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2000年,互联网泡末破裂,一大批没有实际价值、经不起推敲的网络企业关门大吉。原时代华纳首席技术官CTO的迈克尔•邓恩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说:“一家新兴企业,它必须首次建立一个稳固的商业模式,新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可见商业模式的重要地位。有资料调查显示,当今中国创业型企业的失败,23%是因为战略的失误,28% 是因为执行的问题,而高达49%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

在所有的创新之中,商业模式创新属于企业最本源的创新。离开商业模式,其他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础。所有成功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秉持成功的商业模式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说,沃尔玛其实是开杂货店的,可口可乐是卖汽水的,微软是卖软件的,国美是开电器店的,小肥羊是开火锅店的。这些普通行业的成功说明什么?其实说明一个道理:无论高科技、低科技,都能成功,关键是你要找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并把商业模式的赢利能力快速发挥到极致。

商业模式在学术上公认的定义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 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整合”、“高效率”、“系统”是基础或先决条件,“核心竞争力”是手段,“客户价值最大化”是主观目的,“持续赢利”是客观结果,也是检验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的外在标准。

商业模式本质是关于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赢利的问题,实质是商业规律在经营中的具体应用。刚才我们讲了汇源的流程,阐述了他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承诺付款盘下企业、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新产品返销盈利、签新合同收预付款进入良性发展循环的一个赢利经营过程。

篇(4)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新兴的产业,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当前,我国物流业所处环境较之前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国内外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水平回落,国内外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深度调整时期。我国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部需求明显收缩,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我国GDP增速继续下降达到7.3%。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给物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物流规模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降低。

(二)物流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当前,我国市场低层次物流需求,即传统的运输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需求基本趋于饱和,服务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油价、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物流要素价格成本的上升使得基础物流服务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单纯的依靠低成本的竞争战略和大量的资源投入已经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受到中国物流需求市场的吸引,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如UPS、TNT、FEDEX和DHL[1],而在中国本土也成长起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外运、中铁快运、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宝供物流、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顺丰快递等。国际上一些已经形成较为完善体系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本土物流企业不断成长,受到来自于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我国物流业的高竞争格局开始形成。

(三)客户需求趋向于多样化

就物流需求市场而言,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工业企业将加快资源整合和流程改造,专注于专业化,对于物流功能多数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分离外包,第三方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要求更高,客户的物流需求将不再仅仅停留在运输等基础物流服务方面,精益化、差异化、专业化、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需求将会有新的增长。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也让物流企业面临更多的变化[2]。

总的来说,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物流企业将面临着高竞争的格局。但是同样应该看到,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物流企业如何在变革时期拓宽视野、抓住机遇,创新商业模式是每个企业更应关注的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发掘适应新环境、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商业模式对我国物流企业极其重要。创新商业模式将成为实现我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二、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一) 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综述

国际上开始对商业模式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那个时期,出现了一批互联网企业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赚取了丰厚利润的现象,进而专家学者展开了对商业模式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商业模式的初步概念最早于1957年由贝尔曼提出。泰默1998年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界定,他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3]。莫里斯等(Morris et al.)对商业模式提出六方面组成因素,分别是: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市场、内部能力、竞争战略、盈利模式和增长模式[4]。走特等(Zott et al.)对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近期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认为商业模式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的企业商业运作,是公司为利用商业机会,设计交易的结构、内容和治理方式以创造价值[5]。约翰逊等(Johnson et a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商业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客户的价值定位;利润模式,包括企业在对客户价值定位基础上,设计企业与外部交易方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以及所形成的盈利模式和收益模式。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不过短短十多年,其理论来源虽然深厚,但是比较统一的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研究范式尚未出现[6],对于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更是比较稀少。本文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以及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 商业模式概念

综合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其资源、能力价值化的核心逻辑和思维方法,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为了创造价值。因此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和过程来说,商业模式是在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定位、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最终实现企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商业模式的架构如图1所示。

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1、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能够达到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进而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2、商业模式的动态性。商业模式的存在总是有一定前提的,即为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将不再适合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改善或者重构。

3、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商业模式形成后,是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就是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

(三)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生产制造等产业的特征。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商业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下,识别企业核心能力,合理配置资源,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物流及其衍生需求,进而实现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价值。

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整个物流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形成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

三、 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从我国物流业所处宏观和行业环境来看,传统的商业模式显然不再适合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或重构。本文基于对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分析,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

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主要是做好客户定位,提高公司对某一行业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甚至竞争对手形成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整合供应链上游资源、内部资源和下游客户资源,为核心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并通过服务从采购、物流、分销等多项增值服务中获取利润。这种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集成商的角色,能够有效地获取供应链上游资源,并且能够快速地分销产品,协助客户更专注的从事核心业务,实现了多方“共赢”,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需要物流企业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信息资源,对所从事行业供应链具有较好的掌控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实施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所供应链管理总成本降低、所服务企业准时交货率提高,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库存降低资产运营业绩提高现金流周转周期加快[7]。

当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物流公司开始采用这种商业模式。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这种商业模式的公司。怡亚通深入挖掘企业发展需求,整合供应链优势资源,在中国率先构建全程供应链整合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的供应链服务模式,帮助不同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实现从研发、采购、生产到市场营销、分销终端等各环节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最大限度促进所服务企业价值增值和提高竞争力。怡亚通目前所从事行业包括了电脑、通讯、服装、百货等多个不同行业,其网络覆盖了国内外。怡亚通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约116亿元,同比增长53.85%;实现营业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80.33%[8]。

(二)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其客户主要定位在进行物流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中小型客户,这一类客户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信贷资金的缺乏和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的缺乏,资金不足的风险成为这些企业的发展瓶颈[9]。金融服务能够解决物流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使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品开发和快速扩张方面、有效地盘活物流过程中的资金沉淀、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10]。物流企业作为客户和金融机构的纽带,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帮助减少客户交易成本,通过增值服务从中获得收益。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方式包括:质押、担保、垫资、租赁、信托、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是多种模式的混合,物流金融为主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未来开展的热点。目前,我国开展物流金融实践活动的物流企业包括中国储运公司、中远、中铁物流、宝供物流、深圳怡亚通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有些公司,物流金融已经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

中储于1999年开始开展质押监管等物流金融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物流金融业务的领军企业。公司发展物流金融在客户定位方面选择定位在中小客户,这类客户数量众多,亟需缺乏资金支持,因而较易发展成为稳定的客户群。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储物流紧抓客户需求,不断尝试新的物流金融模式,为公司赢得了发展先机和发展空间。截止到2010年,中储质押业务已经推广到全国27个省份,年质押监管规模超过了600亿元。监管品种具有保质期长,质量检验标准通用,用途广泛(主要为原材料方面产品),价格稳定,易保管,流动性较好,易变现等特点,包括黑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有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家电、轮胎、玻璃、化肥、纸业以及农产品等十二大类。中储物流的主要物流金融模式有动产监管、质押监管、抵押监管、贸易监管,并在原有的提单模式、保兑仓模式和供应链模式融入到其中,进行物流金融模式的创新[11]。

(三)平台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起源于平台经济。徐晋等认为平台是一种现实或虚拟空间,该空间可以导致或者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12]。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平台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如苹果、淘宝、亚马逊、中国移动、各类超市等。物流行业中,各类大型交易和流通市场实际上就具备了平台商业模式的雏形。

物流企业平台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多边市场实现资源的集聚。平台可以将需求方、供给方、信息提供商、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咨询机构及软件商等各类主体聚拢在一起,满足各主体物流、资金、信息等各个方面的需求[13]。物流企业通过经营平台或者直接为平台上主体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其价值潜力,当平台用户超过一定规模时,其网络外部性将大大增加,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用户进行收费来获取巨额的收益,同时物流企业也可直接提供平台客户各种服务,如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因其网络外部性而受到瞩目,在多个行业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但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平台商业模式的要求也很高,在资金、客户资源等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积累。在平台商业模式建设初期,如何增加客户规模,让平台良性运转将是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双平台”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中比较成功的范本。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通过构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中心的“双平台”打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圈。在早期的经营中,国际物流集团积累的丰富的客户资源,具备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在客户和资金方面得到了保障。国际物流公司逐步将原来只对上游,或者只对下游的单边市场拓展成为同时面对多类型客户的多边市场,并且,在运营过程中,国际物流公司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业务运作,如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物流金融、贸易等高端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持续吸纳新客户。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构建平台商业模式,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亿,利润超过了6亿元。

(四)生态圈商业模式

生态圈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的一个升维度状态。多个平台的建设和整合,就形成了生态圈商业模式。生态圈商业模式业务范围很广,能够实现从客户需求开始到库存计划、订单下达、仓储运营、干线调配、末端配送、线下运营、全国仓储圈地、线上协同、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战略、金融服务、延伸到制造代工等等的全方位可视化完全供应链服务[14]。生态圈商业模式对于物流企业的规模、在供应链上的影响能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人才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构建难度很大。当然,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建立一个状态良好的生态圈,带来的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篇(5)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资本市场;互动

中图分类号:F7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032-03

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信息管理领域,20 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以后,商业模式成为企业界的时髦术语,并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其内涵也扩大到企业管理领域的广阔空间。商业模式是关于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赢利的问题,实质是商业规律在经营中应用。它涵盖了企业从资源获取、生产组织、产品营销、售后服务到研究开发、合作伙伴、客户关系、收人方式等几乎一切活动。对于商业模式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罗氓(2005)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1];咨询师Mitchell和Coles也曾把企业降低成本的过程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联系起来,对商业模式定义为“5W2H”,即:一个组织在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如何(how)和多大程度(howmuch)地为谁(who)提供什么样(what)的产品和服务,并开发资源以持续这种努力的组合[2];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 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3]。

综上所述,可以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形成的完整高效独具核心竞争力的运营系统。是企业通过提品和服务达到盈利的解决方案。在一个日益由速度和差异化决定企业成败的社会里,独特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任何一个企业不断寻找生存和发展另类空间的最佳手段。选择了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商业模式必然有助于创业成功和企业发展。例如,著名的沃尔玛、戴尔、耐克以及中国的苏宁、分众传媒等企业,都是选择了成功的商业模式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典型范例。

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资本市场的互动

(一)资本市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催化作用

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社会中的个人行为起着约束、扩展和激励的作用。人们往往关注制度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作用,而忽视制度对个人行为的扩展和激励作用。事实上,制度所界定的个人行为的选择集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因为有着社会的制度性支撑而获得飞速发展的案例举不胜举。从登陆纳斯达克的如家快捷,到锦江国际旗下的锦江之星、华侨城投资的城市客栈。资本市场之所以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主要是源于其对企业的推动。

1.创业板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孵化作用

商业模式是连接和实现客户价值与企业投资价值的交易结构安排。好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点石成金,在于其两个核心内容。其一是业务系统。好的商业模式在构建业务系统时,往往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强调合作共赢,发现利益相关者在各自利益驱动下有可能形成的合作关系,整合有效存量资源,掌控或利用关键资源的能力。其二是通过专业化经营,多样化服务,构建多渠道的收入来源和盈利模式。传统的“盈利模式”往往依赖主营业务,企业就针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向客户收费,是成本加成法盈利模式。随着产品、服务、业务系统、组织结构和盈利模式等全面同化,主业的直接利润越来越薄,进入“微利”时代,甚至亏本。优秀企业在专业化经营主业的同时,善于挖掘收入的“关联性”,形成盈利的“多样化”。即以主营业务作为平台,低价吸引客户,通过向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提供“增值服务”,增加客户方便、快捷、省钱等方面的满意度,锁定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创业板的启动,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新兴行业聚集,有利于改善这些企业的发展环境,一大批基于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可以加快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视商业模式创新,而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可以更有效地把技术价值转换为客户价值和投资价值,增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企业发展和投资价值倍增速度。

2.股权市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

在2005年中国的财富故事不断,先是分众传媒于2005年7月14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使其创始人江南春的个人财富一夜间升至近3亿美元。接着是百度于2005年8月5日上市,创始人李彦宏当天成为9亿美元富翁。当然,尚德的财富故事更为惊人,其股票于12月15日在纽约上市之后,创始人施正荣的身价超过20亿美元,创下全新的奇迹。这些财富故事的出现,除了创业者的商业眼光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会之外,美国发达的股权资本市场在其中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股权交易市场的定价原则以未来的收益流为基准,而不是以过去投入企业的成本或净资产为基础,股价基本反映了未来收益流的折现总值,因此股权交易市场给创业者提供的是提前兑现未来收入流的机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美国股市这种提前兑现未来收入流的机器,施正荣的尚德哪怕再成功,可能也要等上几代人才能实现20亿美元的财富;但是,有了活跃的股权交易市场之后,创业者不仅能立即发现财富的价值,而且如果他们想要,还可随时变现一部分、甚至全部。这种加快了的财富实现手段不仅催生了美国过去一百多年的创业、创新文化,而且也正在改变中国的创业创新景象。当然,股权交易市场的这种效果有一个前提,就是股市不能只让国企上市,而更重要的是要对民营企业开放,给私人企业同样的机会。

分众传媒、百度、尚德的故事也带来了其他意义深远的变革,一方面是它们的上市成功刺激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与创业风险基金行业的发展,各种此类基金大量出现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城市,以公众股权(上市公司)为顶、以私募股权基金为第二层、以创业风险基金为第三层、以天使创投基金为底层的金字塔式股权市场正在中国形成;另一方面,这种金字塔式股权市场以及类似分众传媒这样的并购运作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创业者的商业模式。从分众传媒的成功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发达的股权市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

(二)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对目前上市公司结构的优化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结构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1)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2)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3)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4)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少。行业分布存在较大缺陷,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多,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上市的少。

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在国内上市,将使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结构将因此而发生变化。迄今为止,在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的千余家上市公司,其前身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没有解决,不少上市公司事实上仍然保留了原国有企业的基本体制特征和基本运作方式。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上市,对优化上市公司的结构,提高上市公司总体质量是有益的。新模式企业上市,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目的和性质发生了部分变化。资本市场的发展将由主要为国企改革服务转向为所有的企业服务,尤其是为中小企业及科技创新型企业服务。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难题及应对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还不能适应新经济、创新商业模式的特点,使得众多中小型的新经济、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在国内上市依然存在一些特殊性问题。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首先必须解决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难的问题,目前新经济及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在中国上市面临着如下问题:

1.国内现行的发审理念与发审制度导致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难进入资本市场。现行发审标准不利于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因为过于强调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等硬性指标,较少注重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含量和成长潜力等软性指标,较适用于成熟型企业,不适用于创新型企业。按照现行发审标准,当年的新浪和现在的百度都无法达到中国的发行标准。比如,要求企业成立三年以上,而且要三年盈利,但由于这类企业在发展早期都是寻求规模扩张,“跑马圈地”,并不太重视盈利目的,导致此类企业在国内上市存在困难。另外,企业上市周期长、成本高、程序复杂。IPO(首次公开募股)一般需要二至三年的时间,期间还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企业上市后再融资必须间隔一年,再融资的发行审核基本等同于IPO(首次公开募股),同样无法适应高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对资金的急切需求。

2.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的财务特点造成上市难。首先,新商业模式企业的盈利数据缺乏可比性。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有诸多的上市公司可以提供可比的财务和经营数据;对于类似连锁等新经济模式下的特殊行业的财务数据,由于同类的上市公司不多,缺少现成的可比数据,审核人员难以判断企业的素质和发展潜力。其次,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的财务规范性程度不高是这类企业存在的另一普遍问题。少缴税、两套账、买资产不开发票、租赁不开租赁合同等诸多企业财务经营上的不规范行为,造成了上市的困难。流通、服务企业很重要的一点是物流和资金流的信息传递。很多企业注重物流,但是对于资金流的控制不是很重视;很多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不匹配,会计核算无法准确,资金流想恢复原始数据非常困难。

3.资本市场体系不够健全,资本市场层次单一。中小企业板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除能接受流通盘在5 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不同以外,其他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市场一样,所以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这样还是不利于新经济和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的设立虽然已有一些时间,但当前的中小企业板仍是主板市场的组成部分,离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市场还有很大距离。

由于众多因素使得新经济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在国内上市困难,近年来,中国大量新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纷纷赴境外上市,新浪、搜狐、百度、携程、盛大等几乎所有中国概念的网络公司及商业模式创新龙头企业都通过海外市场进行融资。一方面,国内投资者丧失了分享中国新经济成长的机会,国内日渐高趋的储蓄率表明,大量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金融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失去了与新经济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互动的机会,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4]。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是企业在一定市场约束条件下的决策问题,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资本市场情况来确定的,是一种市场化行为,因而我们不能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况且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是不可能通过阻止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来解决,关键还是要通过国内资本市场自身的改革加以完善,因此深交所孔翔呼吁:“资本市场应关注和适应新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5]。

首先,我们必须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轻资产公司的上市问题,制定更为灵活、适用的上市政策,放宽对新商业模式企业的审核标准,把检验的空间留给市场。改革发审制度,提高发审效率,设立面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绿色通道”。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较好的盈利能力和高成长性,并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高效快捷的融资机制,尽可能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发审效率,提供更快捷的融资便利。

其次,针对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与传统企业不同的一些特点,审核和监管部门应理解这类企业的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募集资金投向问题。现有招股书对募集资金投向披露的中心思想是确定性和充分性,而新经济模式企业因为轻资产型企业主要资本为人力资本或运营成本,投入大多不形成固定资产,盈利较难预测。另外,轻资产的营运特征和多变的市场环境很难形成微观操作上的不确定性。二是盈利模式的理解。新经济模式企业盈利模式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裂变、衍生和进化,业绩的波动性也高于传统企业,呈现出来的特征是“易变”、“充满风险”、“充满机遇”。因此,监管机构要理解,并且相信该盈利模式是可以持续的。三是特殊的财务特征。新经济及创新商业模式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传统企业往往不具备可比性,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极度缺乏现金或现金过分充裕,毛利率远远高于传统行业,财务指标出现明显的波动等。监管机构的横向对比能力非常强大,数据缺乏可比性新经济商业模式下很多企业都是该类业务的先行者,行业数据采样比较困难,缺少现成的可比数据,审核人员将难以判断企业的素质和发展能力。

篇(6)

1.提供创业素材

学生创业活动一旦是基于导师的技术、资源、产品,借助导师的人脉和社会网络,其可行性将会极大提升,有助于形成创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创业业务。

2.培育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或公司能够盈利的方式,通过提供服务或者产品销售赚取利润的整个运营体系称之为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或项目整体运作思路的概括,选择合理的商业模式就意味着有了明晰的发展方向和路线;反之就可能使项目运作陷入迷茫和困惑,甚至导致项目和企业遭受挫折与失败。好的商业模式包括:目标客户、市场定位,具体包括销售和营销渠道,如何做产品或提供服务,收入模式,市场竞争、市场份额等诸多因素。没有清晰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是争取不到创业投资的。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成熟,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出现。例如,Skillshare是个教育平台,创始人MalcolmOng推出了每月10美元类似“点餐”式的教育服务,用户可在学习平台上选择任何感兴趣的课程,且收费低廉,让顾客“活到老,学到老”。Skillshare依靠拥有专业知识和聪明智慧的普通人,开发出了一个可以人人参与的教育平台,使公司获得大幅收益。大学生不缺乏新颖的创业想法,但很多项目可操作性不强。为了获取一个具体、可行的公司经营模式,创业人需进行小规模、小范围的创业探索。这样,商业模式的形成就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实践探索。在探索商业模式阶段,创业者争取不到风险投资,此时创业导师就成为大学生创业者关键的第一笔投资人和帮扶者。比如,大学生开展研发外包创业项目,利用实习期间学习到的专业技术,通过现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营销,获取潜在的技术服务业务。对于这样的商业模式,学生可通过创业导师的帮助进行小范围的预创业,从而规避大面积铺开所面临的各种创业风险。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服务材料,使学生在探索阶段,以很少的经费投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检验创业想法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创业模式,最终走出校园成功创业。

3.争取创业资源

创业是创业者建立并不断整合和拓展资源的过程。每一个人创业,必然有其凭依的条件,即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创业者必须整合好资源,只有具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公司,才能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最终成功创业。由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成熟,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学校纷纷建立了一批创业中心,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科技园等。这些创业中心为创业者引入了外界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风险投资及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广告策划和财务等配套服务,创业孵化园还为创业企业争取了政府科技项目资金、搭建融资平台,缓解了创业者的融资压力,因此成为一种宝贵的创业资源。除了创业中心外,创业竞赛也是一种获取社会资源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创业中心和大学生创业竞赛。如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高校和各级政府层面广泛开展,学生参与人数众多,通过竞赛的形式获得风险投资。在竞赛过程中,创业者要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某个技术、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创业设计,组建团队,制订完整的创业计划,现场介绍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投资管理及财务预测等方面的内容。整个创业竞赛极大地锻炼了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同时也可能进一步争取到政府的创业扶持基金。学生通过创业导师的帮助,一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商业计划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导师的推荐和宣传,在社会层面争取更多的评审支持,从而获得竞赛胜利,争取到更多的创业资源。此外,有些企业级创业导师,还能帮助创业者整合金融风险投资、营销网络合作渠道、中介等多种创新创业资源。还有的导师能够直接投资,介绍天使投资,争取大企业的配套,等等。因此,在争取创业资源方面,创业导师往往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争取社会资源的一扇窗口。同时创业导师将自身资源无偿与创业者分享的做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4.提供运作经验

创业导师往往熟悉所在行业,更在自身创业、经营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具有卓越的创业精神和优良素质,而这些正是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的。创过业的人都知道,早期创业是一场现金流的生死搏斗,每个创业者都要高度重视公司现金流,甚至在必要时调整销售策略,保证有不低于半年的现金储备。对于这样的创业经验,大部分初创者往往都缺乏。例如,一次对南京中医药大学淘宝创业者的座谈交流会上,很多学生谈到了现金流相关的问题。大部分创业学生的经营资金在几万元左右,如果不能将供货商的货物快速地销售出去,造成货物积压的话,现金流就会中断,导致每月的营业额下降,甚至经营出现困难。创业导师对此进行了分析,为学生设计了根据现金流进行货物搭配的销售策略。理论上,销售的货物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A级货物(常规价格、销售周期短、利润低),另外一种B级货物(价格高、销售周期长、利润高)。如果创业者资金有限,应主要进购A级货物,少进配B级货物。A级货物虽然利润低,但销售速度快,周期短,创业者可以快速收回货款,投入下一次的经营活动,保障每个月的销售额和利润。当创业者积累一定资金,现金流宽裕时,可增加B级货物的配置比例。宽裕的现金流可以抵消B级货物销售周期长、回款慢的缺陷,同时以较少精力付出获取更多利润。经过创业导师指导,大家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找到自身经营困难的原因,调整A级货物和B级货物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创业活动更合理、科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影响,将他们在创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相对低的成本“传递”或者说“复制”给大学生创业者,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创业帮扶策略。

5.提供心理支持

创业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创业的信念和前进的勇气。创业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往往是创业中途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创业导师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帮扶作用。创业导师不仅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方法、技巧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导师传授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及正确的创业观和价值观。大部分创业导师都经历、体验过创业的艰辛或失败,有丰富和独特的心理感触。导师站在更高的层面和“过来人”的角度可以帮助创业者进行理性、客观甚至乐观的审视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挫折,从而给在困难中的创业者给予心理上安慰与精神支持,有助于保持平和、理智的心态,在顺境中谨慎,在逆境中坚持、不放弃。

二、高校实施创业导师的建议

1.建立功能互补的创业导师队伍

创业是复杂、系统的工程,往往需要不同专业和经历背景的导师进行指导。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可建立各类创业导师合作方法,形成多样化的创业导师团队。不同的创业导师在传授相关创业知识时,相互协作,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快速提高创业者的实战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其中,创业启蒙导师的工作任务是使大学生了解创业、产生创业的兴趣和动力,为其余创业导师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创业项目导师主要由高校的技术型老师负责,具体是发挥高校在专业知识技术方面的优势,指导大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创造出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各类创业活动大赛进一步争取创业资源。创业市场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企业学习、实践机会,帮助创业者进行产品的市场推广,利用反馈信息不断完善项目。融资导师负责帮助创业者开发融资渠道,将有前景的创业项目推荐给各种天使投资家等。创业管理导师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企业方案设计,进行企业的运作与管理。总之,创业导师团队分工有侧重、相互协作,共同承担创业教育的重任。

2.创业导师制的实施

篇(7)

一个寒冷多风的夜晚,62岁的伊丽莎白感到腹部袭来一阵疼痛。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感觉,她觉得可能是由于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引发的。而在她身旁的好友却认为这个症状可能是胆结石的预兆,她的丈夫则担心她是得了盲肠炎。定论不一,她只得叫了救护车,到医院查明缘由。

然而,检查结果让他们都大吃一惊。尤其是伊丽莎白,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迟暮之年还要遭受宫颈癌带来的痛苦。虽然结果沮丧,但她还是在接下来的五年间展开了一场抗癌的持续战。在那段时间里,伊丽莎白住院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治疗。然而,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人和家庭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与癌症搏斗,直到最后不得不去了临终关护中心。

事实上,家庭护理不仅适用于那些孱弱虚弱的老人,还可以为患有慢性或急性疾病、受伤或接受手术的各年龄段的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因为他们都需要额外的帮助才能待在家中。

不容忽视的是,出院后再入院或住院后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出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适当的出院后保障支持。当人们出院回到家时,他们同样需要t院级别的医疗保健进行后续的康复护理,因此,家庭护理成为他们能够成功康复的关键资源。

Home Care Assistant (以下简称HCA)美国是一家成熟且不断创新的服务机构,2003年在美国加州成立。在美国本土之外,HCA还在加拿大、波多黎各和澳大利亚开了分支机构。

HCA是一个拥有技术的服务提供商,他们认为,服务的前提是要了解客户,这里面包括客户提供的新诊断结果和日常生活习惯的监控数据,比如所需的药物、膳食方案和康复锻炼等。

家庭护理需求的评定通常由这些方面组成:饮食、洗浴、穿衣、如厕、位置移动、自制力、行走、用药提醒、备餐、日常的家务活和乘坐交通工具的能力等。在了解客户需求和实际情况后,HCA可以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居家护理服务――护理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以及拥有合作护理团队的双重护理保障支持。同时,还有一个用户关怀管理团队24小时值班,可以通过电话了解需求,并和客户一起定制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私人聘请的护工(Private Hire)和专业家庭护理公司(Home Care Agency)提供的服务有哪些区别呢?相对而言,私人聘请的护工成本较低,但问题在于其缺乏专业素养,并且就行业来说,标准参差不齐;而专业的家庭护理公司能提供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服务项目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成本相对较高。

HCA的专业家庭护理人员会基于公司的平衡方法,并结合认知疗法来帮助老年人减轻压力以及增强他们的社会互动性。另外,该公司的特许经营店也会根据需求时间,提供小时护理和长期陪伴的非医疗保健服务。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提高了对神经可塑性的理解,神经可塑性是大脑认知自己的能力,通过形成新的联系去加强和重建活跃的思维。

这一点对于老人来说尤其重要。为了形成这些新的神经网络连接,神经元需要通过认知活动来激活。这就是为什么从卫生组织到保健专业人士和家庭护理人员对认知疗法看好的原因。

研究也证明,精神刺激有助于减缓认知能力下降,而认知疗法的新型家庭护理模式验证了这一理论。它是通过设计一些活动项目,让老人参与其中,来防止认知能力下降,以及减缓认知障碍症状恶化。通过护理人员进行认知疗法培训,患者就能基于基础护理和日常活动上接受一对一的精神治疗和激励。认知疗法不仅提高客户的心理敏锐度,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整体参与度和幸福感。目前,在五种基本心智领域,这种方式已经衍生出20多项活动。

医学和科技的进步延长了人类的生命长度,老人的数量明显增加。联合国根据1999年世界人口统计纪录估计这近半世纪全球人口将从41亿增加到82亿(1975~2025),同比增长100%。与此同时,60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会从3.5亿增加到11亿,增涨224%。老龄化的社会结构趋势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解析

夕阳红业务的商业模式

孙黎/文

随着全球许多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代,居家养老护理产业正迅速增长。在美国,最成功的居家养老公司是Bayada, 这家公司在工作点评网站上的好评率近年来稳步上升。

在该公司网站首页,就是一个护理人员的典型故事与自白:

“我为Bayada家庭保健工作。 我很擅长我做的 - 而且爱我所做的。因为Bayada的激情就是我的激情。 我喜欢帮助人们在艰难时期找到安慰,独立和尊严。 在我的公司,护士和治疗师根据客户自己的时间表,在客户的家中提供最纯粹的护理方式 ~ 我们所有人都将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精神奉献到到治愈和帮扶的事业上。”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了这一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在家治疗、及时帮扶。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一个综合的家庭保健服务平台,将护士,治疗师,家庭健康助手、医疗社会工作者、专家组在平台上通力合作,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