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关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30 16:25: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关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初中语文关注问题
一、课堂上是否关注和爱护学生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中提出,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的教育关注,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语文课堂上我们是否全方位地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其实很多老师仍然没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新教育理念仅仅停留于口号,谁都会说,其实在教师思想深处并未得到真正认可。因此,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与爱护,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呵护和关注,对人内在精神的唤醒和激励,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光彩照人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此作过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的心灵就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师加倍呵护。”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平凡的细节的尊重上。教师对学生不尊重,学生就学习粗俗浅陋;教师对学生不平等,学生就学习无礼野蛮。教师的无意失误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课堂是否是和谐的、民主的、互动的、共进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教师的监控下,课堂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使学生不敢与其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讲课要以学生为对象,学生并非局外人。因此,我们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新课改环境下,我们衡量学生的学习重要的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重要的不是要学生仅会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另外,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激发学习热情,领略学习的兴趣与魅力。古人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的。因而,我们的课堂应多设计让学生自主提问的环节,设计好激发点,把握好激发的火候,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从而决定何时插入对话,何时介入讨论,何时作出补充分析。其次,学生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角度等的不同,对文本思想和言语的感知理解会有所不同,让学生相互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思考、疑惑等都说出来,甚至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非常有利于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语感能力的增强和学习品质的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引导作用:首先,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要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基于学习任务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其次,要组织好协作学习,教师要通过组织协作学习,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师生、生生互动,从而成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合作者;最后,要促进问题解决,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产生矛盾的地方,设计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与条件,帮助学生化解矛盾,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课堂是否注重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变革;学习习惯;教学质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及课程标准的制定对我国初中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性要求。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展已逐渐发展成为现阶段我国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创新型教学思维,合理更新教学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反思教学做到以批判性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不断怀疑与肯定的往复循环过程中,改正原有的教学模式,完善并调整其教学机制,进而形成稳固的良性教学策略,保证语文教学变革的全面实施。
一、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在原有认识论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践实施过程中内容、方法等的选择与制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会,发现其中的缺点与不足,并通过一定的反思将其更正,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前进。这样一来,汲取了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教师便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中的盲点与难点,并真切地体会教育教学的基本内涵,进而借鉴并发扬其优点,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反思的存在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对教师提出的基本素养要求。
1.是教学变革的基本需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应以全局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稳步前进。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文化的灌输,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经济及政治建设的进行。因此,在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做到对教学理念的科学把握,教学方法的实质转变。从这种角度来看,反思性教学无可替代地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反思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反复的提取精炼过程中意识到课堂教学的精华所在,力求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与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能力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化进程作出贡献。此外,我们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反思性教学不仅应当包括教师的个人反思,也应意识到集体之间交流与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沟通,进而更加多角度地了解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与踊跃发言中汲取知识的真理,真正实现知识与教学的价值,尽量避免由于个人素质与观点的差异而形成的“一家之言”,从而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2.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前提
反思性教学不仅适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方面提出的要求。一方面,这种方法本身的提出就是对个人性格的一种修正。我们在学习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汲取,而不会考虑到底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被动地接收知识,而缺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反思性教学是对这种学习方法的直接否定,其让我们不再追求知识的硬性学习,而是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这样应用。而学习方法本身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反思性方法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必要前提。
二、初中语文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可行性意见
1.注重课前反思,增强课堂中突发问题的可预见性
由于在课堂中要面对很多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性格及学习基础差异使得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存在着相对的突发性与不可预料性。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适当的反思预测各种未知状况的发生,不能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与观点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力求做到从容应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又做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笔者在讲述九年级课堂《谈生命》时,作者冰心老师仅仅用一个大段落就将生命的意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来,蓬勃的生命力与乐观坚强的性格让我们为之折服。在课前,教师要考虑到不能用消极的言语与词汇来解析这篇文章,同时如果教师本身存在着某种消极思想,也要保证不能带到课堂中。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不良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其一生。因此,教师要对授课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到明确的
反思。
2.做好课堂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仍然以《谈生命》一文来举例。文章开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句话发人深省。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仅仅用这一句话来引发后面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到底生命像什么,并讲述生命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件事,或者挫折与欢乐。学生们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点头示意正确,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了大致的了解,学生也对自己进行了总结。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进行课文的教学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深入浅出的讲
解,并对学生中好的观点予以充分的肯定。
3.进行课后反思,辅助教育教学
每堂课结束之后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为何不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是不是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呢?是不是学生们学到知识了呢?学生们有没有认可教师的教学方法呢?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呢?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呢?这些都是课后应该反思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制度的变革迫切要求教学方法的革新。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本质提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前的反思,增强课堂中突发问题的可预见性,做好课堂反思,提升教学质量,也要进行课后反思,辅助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宗芝.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2(77):24.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校本培训
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将教师完成五年一周期360培训学时作为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一时间,各地掀起培训“大潮”,寒暑假对于教师不再是休息日,教师不断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充电。
实际上,各级培训活动中的专家有很多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通过培训的形式传播给每位教师的,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校本培训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农村初中负责全校教科研工作,认为要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就要扎实开展诸如教学反思一类的,切合农村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那么,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如何培养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一、重视理论学习,夯实教学反思基础
以前上苏教版九年级课文《热爱生命》的时候,总是认为课文很简单,带着学生读一读,了解情节,简单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主旨就可以了。但是在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理论后,我感觉课不能这样上了。我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在网上收集了很多资料图片:千手观音邰丽华、盲聋哑的海伦・凯勒、冰冷风雨中拾荒的残疾人、荒凉的沙漠上的千年不倒的胡杨……通过我的深情讲述,学生的热情被点燃,纷纷讲述自己积累的或是见过的关于生命的故事。一个女孩讲述了自己的爷爷在被确诊为癌症后,没有想拖累儿女,自己决意和老伴住在一边,并坦然开朗地面对生活,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积极面对治疗,结果癌症状况大有好转。她的讲述令我和全班同学非常感动。下课之前我顺势布置了作文――写这篇课文的读后感。批改时我发现学生此次作文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用例典型,很多学生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我想,这一切大概就源于我受了陶行知先生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进行的教学反思。
二、把握反思内容,增强教学反思实效
1.反思教学成功的原因
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我们可以反思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变措施;某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对学生学情的有效把握等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总结经验,以备业务提高之需。我在教授苏教版九年级的课文《乡愁》时,县教研室领导坐堂听课,听过后给了我很高评价。我在窃喜之余,也对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进行了反思。其中的最大亮点是我设置的配乐朗读。首先,我在音乐的背景下深情朗诵诗歌;其次,在学生准备之后,指名学生配乐朗读。这样做一是突出了诗歌的情感效果,通过音乐和人声的力量点燃师生的情感火苗;二是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效果,为学生做了良好的引领。
2.反思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教学,发现不足改正错误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上的遗憾,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一次上《活板》,全校语文公开课,来人很多,我感觉压力很大,生怕自己演砸了。结果课上得真不好。反思过程,我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握学生实际,结果上课时学生的反应迟缓,我不得不把教学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主导课堂,就这样还是拖堂完成教学任务。后来,我及时改变了教学设计。等到另外一个班级上这一课时,我就变得从容多了,因为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结构更合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更实在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真得很大。
三、总结反思方法,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1.反思语文课堂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否统一
语文教学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体。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机械式的工具化教学,很多教师为了能把知识及时、迅速、有效地“塞”给学生,忽视了人文性的教学设计,整个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并不鲜见。只有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细致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过程中,我们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才有可能成为理想的课堂。
2.反思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合适
关于语文教学方法,众说纷纭。我以为,对于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来说,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串讲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讨论法、研究法)和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问答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要根据课文、学生、课堂情况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变化。其中,情境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语文教学情感美、画面美的特点,能创造诗意般的审美课堂,带给师生美的感受,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大部分语文老师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语文素养,多尝试情境教学法。
3.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设计是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核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以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否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第三,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立足文本,并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参考文献:
[1]李艳杰.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学知报,2011-11-14.
[2]张小建.实践+反思=进步: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学术研究,2012(02).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训练方法
思维是在了解事物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抽象的认识,在脑海中通过抽象的概括和对事物本质的分析,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事物的了解。而语文教学是一种运用语言和文字来获取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对于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培养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至关重要的是让学生加强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对初中生传授教育知识的同时,能引起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一、营造积极的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要想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思维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在课堂上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形成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回答: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分别是什么?通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和主题?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分别根据原文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来进行比较,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深意。
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育上,课堂上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中学生在能够学会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和思考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要与教学材料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先观察后思考
观察是指对事物的第一感官认识,先是在观察之后才会有对事物进一步的思考和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学会对事物的观察尤为重要。许多文章都是从生活中观察后用心思考、加工而来的。老师可以运用一些生活观察力较强的文章来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和思考,这样就可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父亲为了买橘子蹒跚地爬月台的场景,其中用了“攀、探、缩、倾”等字眼,通过这几个字生动地展示出父亲爬月台的行为,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先联想后思考
联想与想象的含义如出一辙,都是有思维想象的含义,确切是指通过原有事物联想与它相关的另一事物的过程,之后再通过想象进行创造加工。如余光中的《乡愁》,作者将对故乡的思念比作邮票、船票和坟墓等,根据与家乡隔海相望运用了邮票和船票等通讯工具的中介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篇课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联想进行对作者所表达情感的思考。这样能够吸引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和反思,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制订不同的方法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且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入性,在思考的时候不要只浮于表面,要深入地思考,这样才能让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习调查报告。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应该先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参与课堂的欲望。如,《变色龙》一文,老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变色龙的视频片段,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这样学生在之后的听课中可以更好地思考问题。
初中语文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阶段中能否得到很好的锻炼是很关键的。这样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取代学生之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对知识的反复思考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从而让中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在教学课堂上的培养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思的方法也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加强,这样才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现状 策略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优化阅读教学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综观近几年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不难发现:“学术观点陈杂、实践方式多样,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不断的补充、修正或否定中曲折地前行。”[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脱节,很多理论最终难以付诸实践和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建构成为空中楼阁,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有些实践研究因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而最终只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故笔者拟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内容概述
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基本原则三点,分而阐之:
第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教学”的内涵,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和学当然各有自己独立的活动,不能互相代替。其次是“阅读教学”的内涵,指学习的主体(教师、学生)在一定的方法的指导下,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即个体以语言为中介,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塑造情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第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概括而言,从横向关系来看,阅读教学的要素分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要素之外以及文本和环境的客观要素,四者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承当以下几个角色:首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者;其次是教学活动中经验的选择者和组织者;再次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领导者;最后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和自我发展的探索者。2.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表现为学习意向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探索、训练、创新等具体行为。3.文本。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通常指狭义的教材文本,包括课文系统和提示系统两大块。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选择并非只能拘囿于静态的教材文本,只要以教材为主线,跳出以本为本的狭隘观念,教材之外的动态生活文本也可信手拈来。4.环境。阅读主体所处的社会制度、文化氛围及阅读行为所具有的物质条件、客观基础都属于阅读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阅读主题介入这种活动时的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
第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为: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原则;2.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统一原则。以“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原则”为例,阅读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原则。首先,从语文阅读课程的目标看,三维目标既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维度的工具性目标,又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人文性目标。其次,语言文字都是存在于文本之中,依赖于一定的语境。所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犹如一页纸的正反面、一个人的左右手,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和课堂听课两种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统计,并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本次调查选择了乡、县、市三所不同等级的学校,共发教师问卷78份,收取有效问卷75份,学生问卷300份,收取有效问卷293份(每个学校100份,分别从学校的三个年级的不同班级随机选的学生)。调查结果统计如下:从教师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年读书量不高,第1题答案A占73%,答案D只有2%;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偏低,第4题答案A还占有23%,第5题答案A占有56%,可见科研的目的比较功利。从教师卷的6至10题与学生卷一的11至20题的答案对比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疏于指导,只是停留在考试层面。从教师卷的12至21题与学生卷二的4至12题的答案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陈旧。而且在两处对比中,我们发现教师与学生的回答在很多发面还有出入。从学生卷一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初中学生阅读量偏少、阅读来源偏窄、阅读兴趣不高、没有很好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上还有很多障碍。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偏差,既有对新课改理念的误读,又有实践操作的误差。
第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为了增加研究的可靠性,笔者以上述数据为基础,结合了听取的随堂课、公开课、部分教师备课笔记的情况,以及自己本身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分析。1.学生阅读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唯书本,使学生阅读兴趣的锐减;唯分数,使学生阅读目的变得功利化;想读,没有时间读;想读,没有条件读;想读,没有能力读。2.阅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及认知需求,强调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真实、有效性,教学中出现了“泛自由”现象;文本单一,教案牵引,使阅读课堂教学处于封闭状态;评价手段过于单一,难以体现成长性。
三、目标引领: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性策略
层次性策略以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为旨归,以各个层次的阶段性目标为导向,以各个层次的内在联系为纽带,从而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过程的层次操作。下面将详细阐述层次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策略的具体实施,并以优秀的教学案例来例证这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第一,层次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具体两点:1.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层次说;2.阅读心理学理论。以第2点为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构成的,其中诸如“阅读想象”,指阅读中对语言符号所唤起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阅读活动中,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而进行再造想象,是阅读理解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创造性想象则是主动阅读、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在再造想象中形成的新形象,都是别人想象过的事物,通过自己的想象活动“再造”出来的。
第二,层次性策略的具体实施。有以下几点:1.以兴趣阅读到达学生的认知层次,实现初级目标;2.审美阅读到达学生的鉴赏层次,实现中级目标;3.以反思阅读达到学生的研究层次,实现终极目标。综上,以目标为引领的层次性策略不仅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师生阅读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符合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符合文本由形式到内容的本质属性,更有利于凸现新课程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语文阅读教学环节。
四、身心参与: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性策略
身心参与的体验性策略就是学生身心真正地参与课堂中,以自身的主体经验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在理解课文、习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获得关于人生、世界的各种意义、建构完满的个体精神世界。下文将在阐述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阐述策略的具体实施,并用优秀的教学案例来辅证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第一,体验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有生命哲学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两点。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例,主体性教育思想的产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的具体体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质是充分尊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阅读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摆脱被动境地,自觉地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二,体验性策略的具体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1.品读文本,唤醒体验;2.融入情境,还原体验;3.观照自我,升华体验。以第2点为例,由于文本中语言文字的隐晦性,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难以唤醒学生原有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个高效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借助音乐渲染、多媒体还原、表演体验等多种手段精心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从而实现体验的还原。具体如下:首先是直观情境,即教师通过一定方式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如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教师用两张硬纸板做成一个平面,一个拱形,用这两个来代替平面桥和拱形桥作对比,即体现了“直观情境”中的“物象直观”。其次是想象情境,指人们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思维的活动。从创设想象情境来看,主要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围绕大纲要求,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触发点”,从而驱遣学生的想象。其主要做法是:依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再造想象。如教《阿里山纪行》一文中,某教师为了符合文本中山野情趣,特选择了一段竹笛独奏《苗岭的早晨》。丝竹悠悠,意味无穷。听着清新舒缓、明丽欢快的笛声,有的学生悄然动容,有的学生寂然遐思,仿佛已经走进了幽深,宁静,清凉,神奇的阿里山。
五、时空拓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策略
本文中阐述的开放性策略是立于教学时空的拓展上,建立宽松、平等的阅读环境;不应只就课文而论课文,让生活与课堂链接;教学形式上提倡“散文化”教学,形散而神不散,重视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教学细节的灵活性。
第一,开放性策略的理论依据。开放性策略是以接受美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两点理论为依据而实施的,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文本的价值体现在读者自足的开放性、独创性的阅读过程中。因此它倡导读者是阅读的主体,作者退居幕后,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退居幕后。最后它还鲜明地指出:课堂阅读的主人毫无疑问只能是学生。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建构新知识的主体。
第二,开放性策略的具体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1.突破学科壁垒,回归真实生活;2.创新预设形态,留足生成空间;3.开放教学形式,建立互动课堂;4.开发课程资源,拓宽文本范围。以第4点为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堂的文本教学,而是要以教材为凭借和载体,开发和拓展各种课程资源,丰富课程体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经典名著课程,其次是民俗文化课程;最后是综合实践课程。
六、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
在实际教学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对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完全理解,评价体系制度建立不够全面,整体阅读环境的不够优越,使得策略不能够完全实施。所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得以实行,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保障:
第一,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教师是阅读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其成长过程对于教学成败至关重要。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文化自觉,指的是教师要有自主专业成长的意识,要加强知识储备,如阅读内容需广泛,阅读思想需厚重,阅读方式需多样。2.互助合作,指在学校中进一步强调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助和合作,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助合作,诸如语文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要落到实处;同其他学科间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优势互补;师徒合作,教学相长等具体活动。3.反思实践。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反思途径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记课后记,随时记录下自己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收集学生评教信息,加强教与学的相互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充实、完善,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在教学实践的展示与竞争中锻炼、检验自己,以此促进反思;他山之石,为我功玉。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教学,每个语文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者,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
第二,建构多维的师生评价体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为策略的实施提供保障,有多元评价主体、交互评价标准、过程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内容。以“多元评价主体”为例,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是学生的互评,互评是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做出的互相评价;最后对教师的评价主体也不应该只是学校的领导。学生、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体现多元化。
第三,建立一体化的阅读大环境。阅读的环境从大范围上来讲,主要包括有社会、家庭、学校三个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教学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中的大众文化及传媒、家庭中的家长、学校中的教师。阅读环境的一体化是指这三者要联手为学生们的阅读创设一个适宜于创造发展宽松环境,形成教育合力,达到5加2大于7的效果。具体如下:1.健康的社会阅读环境;2.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3.人文的学校阅读环境。以“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而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其次家长要做读书的爱好者;最后有经济条件的家长要为孩子多买书。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前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教学及阅读教学的概念、分析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策略:目标引领的层次性策略、身心参与的体验性策略、时空拓展的开放性策略。并明确提出了以上三个策略实施的保障: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建构多维的评价体系及建立一体化的阅读环境,力求通过教和学方式的一些转变,实现师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70-02
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即教师依托"批注式"阅读法,并基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阅读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的一种阅读指导的教学策略。批注式阅读是学生边读、边思、边批注、边总结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极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是迎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种阅读方法,能极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把握课前阅读,激励学生进行自由、自主批注
课前阅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它关系着整个课堂阅读教学的成败。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第一步便是课前阅读批示。课前阅读批注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课前批注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对某一句话或者某个词的用法标注在与之相对应的位置,还可以将某一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划出了,也可以对整篇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评述。
当然,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阅读知识对整篇文章进行自由理解,并将那些自己认为优美、有价值或者自己在理解上有难度的标注出来。当然,例如,在朱自清《春》的课前阅读中,学生们可以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划出来,并将"朗润"、"涨"、"红"、"赶趟儿"等重要词汇标出。当然,在课前阅读批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即要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大意。学生的课前批注虽然可以自主进行,但必须在理清文章脉络和思路的前提下进行,只有理清了文章大意,学生的阅读批注才更加具有针对性,才更加有效。
2.课中点拨指导,明确批注式阅读教学重难点
在课前阅读批注时,很多学生已经在课本的相应位置密密麻麻地作满了批注,但这些批注仅仅是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关键点,要想真正对这些"关键点"进行验证,还需要教师的"课中点拨"。在课中批注环节,教师要明确目标,基于教学重难点内容重新指导学生的批注,这时考验一位教师基本教学功力的一种表现。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善用技巧,灵活授课。
众所周知,学生的课前批注是零散而随意的,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批注进行汇总,筛选出有价值的作为教学内容来讲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让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不能解决的批注类问题,继而让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然后,教师再将各个小组汇总的批注内容进行重新汇总,讲解。其次,在教学重难点处进行精心指导,耐心批注。例如,在朱自清《背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中心,提出以下问题:"课文总共三次写到'背影',每次提到是在什么时候,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分别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这对表现课文中心主旨有什么作用?"这种问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课文的细微处入手,寻微探幽,进行细节性的批注,这种指导不仅提升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重视课后批注,在反思与对比中实现查漏补缺
课后批注是既课前批注、课中批注后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该环节,教师要指引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与对比找出自身在整个批注式阅读中的不足与缺陷,继而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在课后批注环节,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对整个阅读教学(从中心主旨、遣词造句、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即重新提示一些重要内容,提醒学生检查是否批注过。第二,及时回答学生关于批注阅读的难题。第二,鼓励学生通过对比各自的批注查漏补缺。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后批注环节,学生A将自己的批注同学生B 做了对比,发现了自己将一个重要问题遗漏了,这一问题是:"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在该篇文章中,景物的描写十分重要,而A同学在批注过程中竟然遗漏了,但幸运的是,通过与B同学进行对比,A同学的批注又变得全面而具体了。可见,课后批注的对比对查漏补缺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课后批注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不懂的内容趁机提出来,确保阅读难题无处遁形。
综上可知,批注式策略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读"具有双向的促进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励课前阅读批注、指导课中批注、反思课后批注等三方面实现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高效进行。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即多点勾画、多点批注、多点反思,让批注式教学法为学生阅读插上成功的翅膀,最终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率的自信阅读。
参考文献:
[1]魏梅芳.与文本对话 引自由表达――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析[J].甘肃教育,2016.
25.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集中语法教学在农村高三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李双燕,马江涛,魏印卿,郭树芬
26.农村初中体育游戏教学初探张烨
27.浅谈"活动单"作文教学模式许震
28.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初探肖明镜
29.让自行车"骑进"初一体育课堂张成军
30.构建情理交融的课堂——《月光启蒙》教学案例反思夏玲红
31.计算教学:在单一走向多维中凸现实效郑秋萍
32.音乐课上的艺术综合实践探析赵敏
33.例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李传德
34.让生成性资源在价值引导下亮出精彩韩斌
35.细节决定成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点思考周密,刘刚
36.对美术课程改革的反思徐蕾
37.教而不思则罔——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反思包俊莉
38.对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王祥年
39.还生活本色阅读积累创意表达——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霍建香,秦成义
40.全纳教育视野下对学困生问题的审视柏杨,吴乐乐
4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樊建安
42.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吴学华
43.课堂提问的几个误区探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陈建新
44.浅谈高中生"好课"的三大问题柯宏
45.走出课堂新误区构建政治新课堂王寅建
4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STSE教育的探讨方洁
47.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调查研究——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邢捷,谭兰
48.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金德召
49.小学语文课内外作业效果对比调查分析束长青
50.浅谈中学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和创新姚家佳
51.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改革化学课堂教学史妍妍
52.浅谈高中政治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陈树茂
53.刍议初中物理教学的激趣技巧陈素云
54.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葛丽屏
55.加强实验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黄裕云
56.浅谈初中基础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李萍
57.浅议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王燕春
58.浅议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王运尤
59.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孙艳丽
60.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情趣王虹
61."学生评教"要避免负面影响王家鹏
62.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张贯永
63.浅谈情境教学的教学效果何志权
64.让联想点亮灵感——初中作文教学感受点滴吴东花
65.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背诵技巧的重要性何淑梅
66.新课标指导下对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袁芙蓉
67.吃透新教材做好『数学活动何立德
68.初中作文思维模式培育探析钱正荣
69.方寸之间评价无限——自制美术作业本开拓评价新天地蒋国尧
70.巧用音乐成长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曹金凤HttP://
71.将音乐的耳朵"唤醒"——音乐课堂如何培养倾听的艺术钱鹏
72.课堂巧提问事半功倍增——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寻吴丽颖
7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陈伟
74.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课陈明伟
75.科学课堂中如何进行课堂收口的教学策略刘生艳
76.以兴趣敲开智慧之门——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夏宇
77.高中通用技术专题网站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祝声彦
78.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英语课堂教学龚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