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23: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网络沟通的含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这些网络语言,有的用数个英语字母代表其含义,如“GG”、“MM”分别指男性和女性;有的是谐音指意,如“886”指“拜拜喽”,“94”是指“就是”等;有的用图片代表自己的心情或其表情,如“:)”表示高兴,“:(”表示忧伤;还有其他的,如“表”含不要的意思,“菜鸟”指初出茅庐的人……这真是千奇百怪,举不胜数。
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利于人们信息传输更为方便快捷。由于简化了语言符号,对于那些打字生疏的人,真是受益非浅。
但是,初出茅庐的人不懂得网络语言的含义,是他们有语言障碍,甚至使他们无法沟通,而且,有部分网络语言是粗言秽语,如“BT”指的是“变态”等,这在人们纯洁的心灵上,抹下了黑色的斑痕。因此,网络语言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有描述新事物的新词汇, 有为便于输入而形成的缩略词, 还有走向世界通用的符号语言。这些英语新词汇具
有词义通俗易懂, 生动贴切, 简洁易记, 输入快捷的特征, 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性。网络英语新词的语义呈现和
更新速度快、数量多。
关键词: 因特网; 英语; 词汇; 特征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ty of Internet, Engl ish thereupon develops and changes as main language in
Internet. Newvocabulary of English on Internet has a new vocabulary which either describes the new things, or the newly formed
abbreviation for easy inputting, or the common symbolic language of the world. Newvocabulary of the English has the character of
easy- to- understand, vivid and proper, succinct and easy to remember the meaning of a word and swift input. It also has certain
metaphor nature. The semanteme of the English neologisms of network appears and upgrades fast and in large quantity.
Keywords: Internet; English; Vocabulary; Characteristic
21 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 因特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推动者, 推动着人类
社会走进一个新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土壤。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 英语
作为因特网上的主要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
一、因特网上的英语新词汇
自因特网产生至今,大约生成了1000 多个英语新词汇。这些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一) 描述新事物的新词汇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 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事物。这些新事物
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 描述这些新事物的词汇在网络中产生并开始被广泛应用, 如knowbot,
mailbot, infobahn, coopetition, E- mail, infwindow, Internet, internet, download, netspead 等。这些新词汇的
构词法有混成词, 如interpedia, Telnet 等; 也有复合词, 如multimedia, homepage, componentware 等。
在对新事物的描述过程中, 有时旧词直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使其词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成为新
词中的一大类。如mouse 原为“ 老鼠”, 在计算机技术中表示“ 鼠标定位器”; flame 原为“ 火焰、激情”, 计算
机技术中表示“ 不良信息”; antivirus program原为生物学中的“ 抗病毒素”, 计算机技术中指一种“ 反病毒
程序”。
( 二) 为便于输入而形成的缩略词
因特网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同时沟通的方式也主要以文字为主。网络沟通的这一特点, 使
输入速度成为影响人们沟通的一大问题。在网络聊天或发送电子邮件时, 为了加快打字速度节约交
谈的空间和时间, 出现了许多新的英语缩略语和不规范拼写。
缩略语是因特网语的一种主要的构词手段, 它们具有造词简练, 使用简便的特点, 具有很强的生
命力。缩略的语句一般为常用的起衔接作用的短语, 即使初次触网的人不明白其含义, 也不会对理解
对方的意图影响太多。这些缩略语通常很快就会被广大网民所接受。这些词语的缩略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
1. 同音借用缩略法
英语重形, 汉语重意, 而因特网语重音。根据词汇或句子的读音进行简化改写成为因特网语所特
有的一种构词方法, 如IC 表示I see , Y 表示Why, U 表示You 等。还有一种就是词组仅按照发音来描述, 而不再有一一对应的替代字母。如ICQ( I seek you) 中seek 的尾音k 和you 结合在一起用发音
相同的字母Q 来代替。
2. 开头字母缩略法
开头字母缩略法用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通常大写) 进行组合来取代该词组或短句, 是因特
网语中最为常见的, 也是最令初上网者费解的。其中, 既有一个字母代表整个单词的, 也有一个字母
代表部分单词的缩略词。如IOW( In other words) , LOL( Laughing out loud) , BTW( By the way) , TLA
( Thanks in advance) , ASL( Age Sex Location) 等。
3. 截短缩略法
为了输入方便, 网友们有时还会截去词尾、词头或者去掉元音, 写出了一些新的缩略词。截词尾
的如hang on a sec=hang on a second, rep=reputation。有的单词甚至截至只剩第一个字母, 如
P=Pardon、G=Grin or Giggle。截词头的如cause( 或cuz) =because、m=am, 截词头在因特网语中似乎比
较少见。去元音是指去掉词语中的元音字母, 只保留辅音中发音突出、外形明显的那些字母。如
“ MSG”表示MESSAGE“、PLS”表示PLEASE“、PPL”表示PEOPLE“、THX”表示THANKS 等。这有点类
似汉字输入法中智能ABC 中的联想输入。
4. 借用数字缩略法
因特网英语中有一种特殊的缩略形式, 即用数字替代重复字母或同音数字代替某一字母, 可以
把它称之为数字缩略语。这是缩略语的一种新动态, 也是因特网英语的新事物。例如B2B(商家与商
家, Business to business)、3W(万维网,World Wide Web)、4P's(4p 营销策略。电子商务中的一种营销术
语, 包括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4C's ( 4c 营销策略。电子商务中的一种营销术语, 指
consumer's wants and needs, costto satisfy wants and needs, convenience, communication) 、3A( 3A 服务,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等。
( 三) 走向世界通用的符号语言
伴随因特网发展, 还生成了一些具有英语特征的象形词, 如用“ {}”表示拥抱“, $- )”表示贪婪,
“ X=”表示希望成功“, XOXO”为拥抱和亲吻“, ZZZ”即无聊或在睡觉等。由字母构成的符号语言通常
是表意的, 但在某些大型正规的聊天室的配置下, 一些单个字母也可表达情感。如在hotmail 中, 上网
者键入一个左括号, 一个特定字母和一个右括号,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图象效果出现。例如, 键入
“ ( R) ”, 就会出现一朵玫瑰花( 因为R 是rose 的意思) ; 键入“ ( G) ”, 则会出现一个礼物盒子( 因为G
是gift 的意思) 。日本人也创造了一些此类词汇, 并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认可, 如用“ @^- ^@”表示脸上泛
红。这些词汇首先在英语网络中出现, 逐渐被网民所接受, 成为一种特殊的没有读音的符号语言, 形
象地表达着人们的思想。
当然, 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表达力非常有限, 且与不同的聊天室的设置相关, 因此, 在这里就不做
进一步讨论。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 很可能会出现统一的字母表情符号。
二、因特网上英语新词的特征
语言的动态发展过程满足人们交际需要, 也体现了语言与社会、认识与交际的密切关系。网络
英语正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日益丰富、逐渐发展起来的, 并体现着媒体的普及和科
技的进步。网络英语是网络文化的产物, 符合了语言的发展规律。网络新词的语义具有生动贴切、简
练明确特点, 在网络交流中更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或观点, 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 一) 词义通俗易懂, 生动贴切
网络交流毕竟不同于面对面的交流, 交流者交换信息只能凭借文字, 不能借助身体语言, 这就要求网络英语新词汇必须是通俗易懂的。它的构词法应该是大家所熟悉的, 即使阅读者以前没有接
触过的词汇, 大部分也可以根据熟悉的词汇推测出来。网络英语的通俗性主要反映在其构词方式大
量地使用派生和合成, 使得上网者只需了解词缀的意思, 便可推断出并掌握由此派生出来的大量的
新词, 如cyber 来源于希腊语, 意思是舵手, 可理解为“ 电脑、网络”或音译为“ 赛博”, 由cyber 派生出
来的词有cyber activist、cyber addict、cyber attack、cyber cop、cyber brain、cyber surfing 等。网络英语中的
合成词数量丰富, 种类繁多。许多新词都是由普通单词与具有特定含义的单词组合而成的, 其新的
语义同样通俗易懂, 极易理解记忆。如web 原意是“ 蜘蛛网”, 引申为网络, 其合成的词有webmaster、
webster、webzine、web site 等。
网络上人们除了使用一些副语言符号来表示语调和情感外, 还常借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一些非
语言行为, 如描述网民的动作、情感和体态等。人们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 用语言来描述网民的动
作、情感和体态, 有着纯文字无可比拟的作用, 可以使网络更具人情味, 更为生动和吸引人, 更接近
实际的交流。如“ haha”表示笑“, LOL”表示大笑“, Smile”表示微笑“, Rose”表示送上的玫瑰“, ROTFL”
表示笑得打滚“, //jump”表示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在聊天室里蹦蹦跳跳“, //think”表示歪着头想了一
下“, //praise”表示对大家说“ 果然高明, 佩服, 佩服”等。
( 二) 简洁易记, 输入快捷
很多新颖别致的网络词汇是利用常用的词根及词缀, 按构词法规律, 进行创造性重组构成的。
这类词汇具有言简意明, 易于解读, 便于记忆的特点。简洁、易于记忆的网络英语使网民们无须记忆
冗长繁琐的术语或行话, 有效提高键盘输入信息的速度, 利于网络信息的传播。
网络英语的简约性主要体现在网络上涌现的大量的缩略词汇上, 缩略构词法造词简练, 使用简
便, 比较口语化, 不太正式, 缺乏被社会其他领域广泛接受的使用规则。但由于其通俗易懂、简单明
了、易于记忆和传播, 因此, 这类缩略语在网际交流中被网民一致认可并广泛接受和使用。这些词汇
的共同特点是形式简洁、词义单一, 没有丰富的联想意义。
缩略语的使用不仅可以简化文章, 节约印刷空间和阅读时间, 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输入速度,
从而适应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因此, 为了提高输入速度, 网络英语还经常会忽
略首字母的大小写。
( 三) 隐喻性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理查兹( Richards) 曾经说过“, 隐喻是人类‘ 语言无所
不在的原理’”。P.F'ontanier( 1830) 对隐喻的认知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指出隐喻就是将某类
事物看作另一类事物。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体现了隐喻特征, 任何一种以一类事物去体会另一类事
物的方式都叫做隐喻, 网络语言自然包含其中。网语的主要构词方式正是以一范畴的事物去说明另
一范畴的事物, 无论是数字范畴的数字网语, 还是符号范畴的符号网语以及网民自创的网络语言都
体现了其隐喻性, 体现了网民认识世界的通常的认知形式。
网络新词汇常依赖人们熟悉的词汇, 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 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彰显出新
旧事物或观念的相似点或相关性, 赋旧词以新义, 创造出形象生动、喻意丰富的描写新事物、新观念
的词汇。网络英语中包括许多专业的网络技术词汇和计算机词汇。这些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科技
语言, 所以, 网络英语也就具有了隐喻性的特点。一般来说, 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 创造
新的意义和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我们发现, 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人们不断通过
隐喻手段来创造新词或新概念。普通的词汇通过语义变化及隐喻修饰, 原词义加以引申、扩展, 从一
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它, 便具有新的含义。如computer virus 中的virus 原指生物学中的病毒。而在计算
机领域中, 是指由程序员设计的隐藏在计算机程序中, 意在破坏计算机操作系统使其紊乱或丢失数据等的秘密程序。类似的词汇还有gopher、archive、menu、memory、run、path 等。
由此可见, 在隐喻的作用下, 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复杂的含义简单化, 科学的术语通俗化, 很好地
加强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沟通, 使一个学科从另一个学科中得到启示。正是因为从已知的概念
来认知未知的概念, 从已知的语域往未知的语域映射, 网络英语技术词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词汇非
常接近, 既简洁生动, 又易于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的发展和普及。
( 四) 新词的语义呈现和更新速度快、数量多
计算机的高速发展, 网络的广泛普及, 导致了网络新词的大量出现, 这其中就包括了丰富的网络
英语新词。这种新词呈现和更新速度之快, 数量之多是任何一本辞典也难于收录过来的。所以在网络
英语新词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 了解其构成及语义特征, 有助于知识的积累, 开阔我们的视野。
当今, 网络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因此, 加强对网络英语新词
的研究, 掌握它们的构成及语义特征, 对人们熟悉网络, 学习英语以及日常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辛斌,张雪梅.英语因特网语的形式与功能[J].外语电化教学,2006(2).
[2] 杨金菊.网络英语词汇特点初探[J].嘉兴学院学报,2002(3).
[3] 乐勇.网络英语缩略语[J].中国科技翻译,2002(1).
艾特就是当你"@XX(昵称)"的信息时,在这里的意思是"向某某人说",对方能看到你说的话,并能够回复,实现一对一的沟通,此处具有等同于"callSomeBody"的含义。
网络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发展得很神速。
(来源:文章屋网 )
“呵呵”一词有多伤人?有网友评价:“笑声里含义深刻,不显山不露水,让你琢磨不透。”并形容这个词只有一个用处:以最大效果激怒对方,践踏对方全部热情。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微博称,戏谑背后是人们对真诚沟通的渴望,对冷漠敷衍的拒绝。
“呵呵”带给人们的关注还未散去,“哦”又引发网友们的热议。有网友戏谑,“哦”的杀伤力高于“呵呵”,“杀人不见血,聊天止于‘哦’。”
“就是因为我男友喜欢说‘哦’,我跟他分过手。”网友“叶呆呆”说,她和男朋友是异地恋,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QQ聊天。不久前,她想趁着假期去看望男友,并万分期待这次旅途。通过网聊告诉男友时,对方却只是淡淡地回复了一个“哦”,瞬间将她的满腔热情浇灭。后来两人大吵一架,还闹了分手。
对于“哦”和“呵呵”被众多网友吐槽,杭州市七医院心理咨询门诊部李敏副主任医师也深有感触,“我在网上和别人聊天时,也偶尔会遇到对方发来‘哦’或者‘呵呵’,确实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李敏说,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人与人之间的当面沟通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少,生活圈子也在逐渐变小,以至于人和人之间缺少情感交流和互动,变得越来越冷漠,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
此外,现在的中青年人群大多都是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成长环境中没有兄弟姐妹,而且大多是住在独门独户的单元房,很少有玩伴,缺少沟通交流的对象。因此,很多80、90后的人群都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在现实社会中缺乏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但是他们的内心还是非常渴望的。因此,很多人都会通过网络,实现情感沟通的需求。”
但是很多人在网络沟通的过程中,由于不善表达、缺乏沟通技巧等原因,导致“述情障碍”,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说得通俗点就是不会聊天。与人沟通时接不上话茬,只会报以“哦”或者“呵呵”,给他人一种冷漠、敷衍的感觉,导致沟通障碍。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网络语言 心理空间 意义构建
一、引言
概念整合理论又叫概念融合理论,对网络语言有很强的解释力。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可以生动、形象地解释网络语言的许多表情。这种方法还有助于揭示网民的心理活动并反映网民个性。
Fauconnier在第二部专著《思维与语言的映射》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结合了神经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思维、行为和语言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语言的隐喻机制有特殊的研究。
简单来说,概念整合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认知主体不同的心理空间,这些心理空间在认知过程中被不断激活。同时研究这些不同的心理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揭示人们如何在不同的心理空间中对各种语言和其他现象进行认知操作。本论文的目的是利用概念整合理论(CIT),探讨网络语言的操作过程。
二、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Fauconnier所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空间是后台认知,是人们在进行交谈与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这些概念集可以组成一个虚拟的概念框架,帮助人们完成意义构建,实现相互理解、相互通信。在文化语法等背景环境下,人们可以为他们所想的、所说的内容建立一个心理空间,而各个子空间来自于同一个父空间,每个父空间又有很多子空间,所以其整体结构类似于二维晶格结构。处于这种心理空间结构中,人们的思维可以从父空间移动到子空间,反之亦然。
图 概念整合网络(Fauconnier,1997:151)
概念整合是把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包含四个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s)、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这四个心理空间之间存在着互相映射的关系,它们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这种整合能力主要体现在概念整合网络的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具体来说,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部分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连接起来,并投射到两者所共享的空间,即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之间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即合成空间,从而形成两个输入空间所不具备的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并且可以把这一结构映现回其他空间中。
概念整合包括一系列操作,是探索人类信息的理论框架,也是心理空间网络的动态认知。Fauconnier和Turner表明,在意义的类比、隐喻、反事实、概念结合及语法的理解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个小部分组成的过程。
三、网络词汇形成的认知分析
概念整合是存在于人脑输入空间系统的普遍认知操作。输入空间包含被网络语言刺激诱发的概念与相关的信息。那么刺激从何而来?据陈光明的研究表明,刺激就是一些“箱”,“箱”包括语言事件和环境背景,以及参与通信的一些背景信息,作用就是刺激输入空间。
笔者认为,一些交流的背景信息对于网络语言的概念整合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箱”在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假设性关系语言出发点的主要背景,提供了很多必要因素用以激活网络语言构建过程。例如,在网络上,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他们说话的方式,不同的说话方式将影响符号的用法;不同的语言事件会使参与者选择不同的符号类型。因此,“箱”影响网络语言意义构建的全过程。这些假设关系是概念整合网络心理空间的模型。“箱”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避免因为对背景知识存有经验主义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概念整合的四个空间假设,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表示空间和参考空间。因此,在网络语言的概念整合网络中,表示空间代表了一组符号,参考空间代表这些符号的潜在意义。潜在是指人们思维中某种隐含的语言形式,但与语言表面上的含义不同。语言的潜在含义主要是指一些词的用法和它的引申义。信息的语义部分包含丰富的知识量和庞大的词汇量,堪比百科全书。另外,这两个输入空间由“箱”激活,以人的意识为主导,组成了概念整合。这意味着迈出了研究概念整合视角下网络语言意义的第一步。
例如某一个互联网上的汉语对话。“A:你爱我吗?B:520一生一世。”,网络语言“520”的意义建构中,参与者的关系必须是夫妻或恋人,主题是爱,这将触发“5,2,0”进入输入空间I,而与之相似的汉语发音“我爱你”进入输出空间II。信息输入提供了作用于两个输入空间的结果。
在大多数联结模型中,网络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在任何时间,网络中的一个单元被激活都旨在用来表示单元某些方面的数值。激活与扩散一直是神经网络模型的特征,这在认知心理学联结模型中非常普遍。在网络语言的激活与扩散过程中,存储在人们记忆中的符号和相关知识(包括人的背景知识、文化和认知模式,以及某些情况下的知识等)所提供的信息相互关联并互动,激活和扩散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完成。
例如在网络语言“520一生一世”中,“520”的数字激活含义是“我爱你”,源于“520”发音类似的汉语“wo ai ni(我爱你)”。在人的知识帮助和认知模式理解下的爱情,也就是恋人坠入爱河时总会彼此承诺的这个事实,然后结合上下文,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520”就完成了。
跨空间映射连接不同输入空间的部件。它们可以是帧与帧和角色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隐喻连接等。跨空间的映射建立在至少两个输入端之间,可以创建或反映给共同输入端,以便产生一个通用的空间。
在这个例子中,“老板这么刻薄,不如我们1775吧?”,数字“1775”为一组符号中的一员,是在输入空间I所表现出来的,而在输入空间II,则存在“造反”的潜在含义。“1775”年美国革命爆发,所以“1775”在输入空间I被代表为美国革命。美国革命帧有不同的角色,如英国,被压迫的美国,以及美国反抗英国的行为等。公司框架有不同的角色,如老板,被压迫的员工,员工反抗老板的行为等。
概念整合中压缩起了重要的作用。以网络语言“0001000”为例,这组数字存储在人类脑海中的符号引用两个不同的帧。每一帧有其自身的角色和价值,就像上述所言,我们已经和他们共享通用的空间,其中包含事件框架(包括某些、文书、条件、序列)。对此,在混合空间可能发生压缩,如下所示:
时间和空间压缩:在输入空间,号码“0”表示“没有”,“1”是指数学中的“一”。而在输入空间II,“一个人感到孤独”被保存在脑海中。两个输入空间的不同事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空间,因此我们压缩它们双双进入混合。
身份压缩:“000”之前和之后存在“1”,数字“1”在被改变的输入空间中的身份来代表“一个人”,其身份和变化被压缩在这个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中。
因果压缩:这是发生在混合通用中的压缩,为什么“一个人感到孤独”的结论可以从数字“0001000”中表现?因为在此之前和之后“1”(一个人)有一些“0”(没有)。
完成集成的处理,通过精神刺激的原则和内部逻辑的阐述将含义进行推断并混合。在混合空间,这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并且对每个输入空间的含义有不同的实际应用。因此,经过一系列认知操作,混合空间产生新型的结构。同时,就个人而言,新型的结构将反映沟通意向,被作为一个新的因素储存进“箱”,以丰富的形态进一步整合网络语言的框架。
举例来说,网络语言“:(”由两个标点符号“:”和“(”组成,其存储在输入空间I,而在输入空间II有“人类的哭脸”的含义。跨空间的映射和心理空间的选择性预测,通过自身形象的相似性结合一定的上下文、背景知识、文化和认知模式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得出“:(”。这完全是一种新的结构,与任何输入空间中的任何元素都不同,那么这个网络语言将被存入有关“悲伤的脸,有种心痛的感觉,或悲伤等感情”的“箱”中,有助于继续在不同的心理空间中进一步集成。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进行网络语言的意义建构分析,研究表明,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可以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这项研究进一步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语言现象的内在认知机制。
本研究仅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形成,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网络中的手机语言材料是有限的,这样的语料库不够庞大,不够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其次,尽管该研究补充了一项新的研究角度,但还是有很多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几个关键因素如精神方面、文化方面和个体认知能力,应当在网络语言的动态含义构建过程中进行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Crystal,David.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陈光明.从网络语言缩略语看网络语言的后现代特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2).
关键词: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计算机网络;情感交互
当计算机播放某多媒体程序的时候,编程人员可以他的思想及情感发出指令控制该程序的运行,而不是程序单方面执行下去,程序在接受到编程人员相应的指令后而相应的做出反应,这一过程及行为,我们称之为情感交互
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一般是在双向交互的情况下实现的,比方说学校的一些具体的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及其它种种交往行为。而借助传统媒体实现的师生沟通大多数是章向交互的,是教师到学生的,学生的反馈行为一般并不通过传统媒体来实现。在这个主面,网络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借助它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与校园围墙以外世界的双向交流。
在当前的网络教学尝试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被忽视。学生与教师远远相离,客观上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比较困难,可是并不见有主动的工作去弥补这些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很难产生对教师的喜欢、喜爱乃至不很过分的“崇拜”,无法指望得到这种感情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更不用说在学生的人格成长方面,没有教师的行为作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这就是教师对学生可以产生意义的第三个方面。这种对教师的行为“导航”和情感沟通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缺陷,在近期的网络教学试点工作中一直部分地存在着,直到2000年的长沙会议也没有看到任何转机。
在新的媒体群落条件下,教师除借助传统媒体向学生递送知识信息外,还增加了借助网络媒体与学生进一步沟通的机会。理论上,这些沟通作为通常面对面沟通的补充,也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意义,比方说,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也可以进一步沟通感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使教师对学生产生更多人格等方面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夫子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即有为人之道与为学之道的双重含义。在此作一个小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认为在三个层面上实现意义:其一,情感沟通;其二、管理沟通;其三、知识导航与传授沟通。
网络教学发展的最终制约瓶颈是教师的注意力资源。当前,一个不负责任的流行观念就是简单地将渠道的丰富与沟通的增进对等起来,甚至混淆为一个概念。产生的观点就是网络媒体可以几乎是无限制地扩大招生人数,提高教学效率。估我国,教育事业的相对落后使得我们急于寻找效率更高,受益面更大的教学模式。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指望借助某种先进媒体的作用使教育的质量和数量在一夜之间“赶超英美”是不现实的,无疑是式的天真幻想。决定教学规模及教育水平的最终制约瓶颈是教师的注意力资源,是教师的质量与数量,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的教育投入。
教师已经不能无视网络媒体的冲击,网络上源源不断的信息和源源不断的新理念迫使教师必须有所改变,在这个改变过程中,教育思想的改变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正是技术进步推动思想进步的一个生动例子。所幸的是,网络媒体并不仅仅是使教师陷入被动状态,它同样为教师准备了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为教师的继续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网络媒体呼唤教师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比方说,教师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作为学习的导航者,也作为网络海洋中知识的导航者。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并不仅仅是刻板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知识恰当有序地传授给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在教学活动方面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作为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二是作为知识的导航者。这第二个部分的作用正是当前流行的教育思想所要强调的。
教师的另外一层管理意义是他在教学活动中同时在承担着具体学习过程中的“管理”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就是一个客观的近在咫尺的行为约束,这个约束在规定着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教师随时对良好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予以鼓励,随时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按照自己对教育思想及管理思想的理解予以处理。教师深入课堂的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活动的重要末梢,忽视这个末梢,管理活动将是不完善的和低效的,不能保证学习活动高效正常地进行。这种观念 在一般的教学理论中已经是老生常谈,但笔者注意到,在过去的有关网络教学的讨论中,这个问题谈得太少且经常被忽视。
总之,如上所述,教师资源所产生的意义中应该包括有管理意义上的部分,还必然有教学意义上的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作用也因网络的出现而受到冲击。新的媒介带来的新观念首先对一些教师的陈旧教育思想和教学习惯形成冲击,使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垄断地位受到威胁,近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为自己定位,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与新的条件相适应;另一方面,新的媒体群落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提高的空间,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手段,使他的教学活动更能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更易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链;相互信任机制;社会资本
知识链是指以企业为创新的核心主体,以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为目的,通过知识在参与创新活动的不同组织之间流动而形成的链式结构,知识链通过知识流在各成员间的转移与扩散,实现了知识创造与价值增值,这一过程需要成员间的交互作用与合作,“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知识链取得成功的基础。
1 社会资本与信任
社会资本起源于社会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的重要起点,逐渐成为一个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学科广泛使用的重要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给予不同的界定,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认为“社会资本是真实或虚拟资源的总和,对于个人和团体来说,由于要拥有的持久网络是或多或少被制度化了的相互默认和认可关系,因而它是自然积累而成的;美国社会学家Coleman从社会结构意义上论述社会资本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为——不论它们是结构中的个人还是法人;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些目的不会实现;Alejandro Ports则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而得到学者基本认同的是Putnam的观点“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综合各种社会资本文献,笔者认为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角度来理解社会资本,针对组织和个体的社会资本是指组织或个体通过相互联系与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稀有资源以及由此获益的能力,包括信任、规范与网络,新经济中,“社会资本”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因子,能够促进知识资本的转移与扩散,提高不同市场主体间的合作效率。
同样,起源于社会学研究的信任,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一种从认知和预期的角度,强调信任是一种信念,如Morgan and Hunt认为,信任是指合作的一方对它方的可靠性和诚实度有足够的信心;另一种从行为和意愿的角度,强调信任的行为特征,如Moorman等(1992)认为,信任是依赖于可信任的交易伙伴的意愿;还有Hosmer认为,信任是在个体面临一个预期损失大于预期收益之不可预料事件时,所作的一个非理性的选择行为,注意到两个方面的学者提出的综合观点,如莫尔曼、德斯潘德和扎尔特曼(Moorman,Deshpande and Zahman,1993)的定义是:信任是指由于对合作伙伴有信心而愿意依赖对方,此外,Adler认为应从如下三方面理解信任:①信任与未来的不确定性紧密相连;②信任表明存在易受攻击的弱点;③信任是一方给予一方的,而另一方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控制,阿罗指出,信任是经济交往的剂,世界上很多经济落后现象最终可以归结为缺少信任,赫西则提出,信任是很多经济交易所必需的公共品德,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则认为,信任是简化复杂的机制之一,这些思想最终被概括为“社会资本”。
从上可知,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信任关系的产生是在组织或个人随着对彼此行为的观察和了解而逐渐形成的.社会资本的关键特性就在于信任的传递:A信任C是由于A信任B,而B信任C,这样更大的网络关系就可以通过总体的信任水平来表现,而不需要每个成员之间的亲密接触,在组织间合作的不同形式中,信任关系的建立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更可以通过信任的传递及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合作网络的良好声誉获取更多稀缺资源,提高网络中的社会资本。
2 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的含义
知识链是一个动态、复杂、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结构,其实质是知识的流动,创新组织的知识需求是知识流动的动力源,知识链中任何一个成员都呈辐射状与众多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知识流动,而每个节点都可能同时属于不同的知识链,众多知识链交错形成复杂的网链结构.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知识链成员间也形成了社会关系网络,各成员内部和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用社会资本来描述,从社会资本角度,对知识链中知识创造能否实现最具影响力的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Mayer,Davis and Schoorman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尽管一方有能力监控和控制另一方,但它却愿意放弃这种能力而相信另一方会自觉地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笔者认为,知识链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合作各方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彼此间的一种承诺和相互信赖,是对各方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信心,相互信任意味着“对对方的信心”与“承担脆弱性的意愿”,信任除了对对方可靠性预期之外,还应包括互相替对方着想的因素,因此,知识链中的相互信任应包括几层含义:①相互信任是合作各方在面向不确定的未来时所表现出的彼此间信赖,正是不确定的大量存在,使成员问的相互信任显得可贵;②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知识链也意味着知识链是相当脆弱的,一旦出现不诚实行为,所带来的损失超过彼此信赖带来的收益;③相互信任也意味着放弃对它方的控制,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中,从而成员对知识链整体利益的影响甚微。
基于社会资本的相互信任的构成包括结构纬度和社会纬度,结构纬度是指双方的投入,包括财力、时间和精力,知识链成员间交往的方式即社会资本的结构纬度,决定了双方投入的形式、数量与质量,格拉诺维特认为:信任来源于社会网络,信任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知识链为了实现知识创造的目的,需要成员间进行持续的交互学习,根据伯特的结构空洞理论,知识链成员间的社会资本为强联系,这样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不仅能够彼此了解,而且能够发展出共同的行动标准和对知识的信任,诱导成员增加对合作关系的资源投入,投入,特别是不可撤回性投入能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增大合作成功的可能性,高度的相互信任还能增强合作者的信心,树立长期导向,投入更多资源,创造更多收益。
相互信任的社会纬度是指信任双方关系的质量,知识链中双方关系的质量对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转移与扩散有很大影响,信任来源于“植根”在社会网络中有关道德和个人拥有资源的共同规范,在知识链中,若成员间能保持沟通的开放性,克制机会主义行为,作到长期性的公平,也就是说知识链中存在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时,知识链网络中就存在高质量的社会资本,成员之间彼此信任,Fukuyama认为,社会道德是经济成功和经济效率的重要的但通常是隐形的贡献者,知识链中同样可以把无形的社会资本看作提高合作效率的隐形贡献者,信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性社会资本,网络中的信任可以降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高组织效能,提高信息的可获得性,降低信息搜寻和商业交易成本,由于信任的传递性,以及网络中的共同规范,社会资本降低了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诱导有利于合作各方关系的行为,从而减少监督的必要性,社会成分是合作关系的“黏合剂”,它使双方产生相互照应的意愿,并协调彼此的行动。
此外,Bamey和Hansen(1995)指出存在低、中、高三种程度的信任,信任与社会资本是彼此相关的,两者互相促进,知识链的成长经历了一个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增多,成员之间的社会资本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过程,相互信任度也会随着社会资本经历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只是会发生信任对象(个人、制度等)的转变。由于知识链内部合作与竞争并存,各成员为了在合作与独立中保持平衡以及保护核心知识,需要控制信任给予的过程,将信任给予的多少与知识链所处的不同阶段和自身具体情况相匹配。
3 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的特点
(1)相互信任的经验性,社会资本具有长期累积性和路径依赖性,是历史演进的结果,在知识链中通过长期交互作用和学习过程而积聚,信任的形成也是人们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是长期交往的实践经验的结果,在社会资本网络中,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经验,选择合作伙伴,开始合作。
(2)相互信任的一贯性,要求双方在时间和内容两个方面遵守合同,以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一旦采取了机会主义行为,即使在之前是可信的,这种行为也损害了双方的相互信任,一贯性也体现了相互信任建立与消失在速度上的不对称,信任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才能建立,需要一定的建立成本,而一旦出现背叛行为,相互信任迅速瓦解。
(3)相互信任的感染性,信任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知识链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交互循环的,当一方信任另一方时,另一方可能会由于对方的信任作出值得信赖的行为,反之,不信任也可以通过网络感染给对方,网络中社会资本水平高时,一方面会约束不可信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若一方出现不可信行为,另一方还可利用网络中社会资本的规范或制度对其进行制裁或报复,并取消对对方的信任,这样,信任与不信任就在知识链成员间“感染”。
(4)相互信任的可控性,是指合作关系中可以通过一些控制措施,抑制不可信行为,引导相互信任的产生,合作关系中,不同利益与目标的存在导致相互信任存在局限性,由于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应在相互信任的发展限度内,采取一些控制措施防范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博弈均衡解向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方向改变,社会资本具有可塑性,政府可以引导社会资本的形成,企业也可通过投资获取社会资本,因此,在政府与企业引导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应对相互信任加以控制,这也是提高社会资本水平的措施之一。
(5)相互信任的不可或缺性,知识链实现目的的有效手段是交互学习,来自不同组织的成员在网络中通过交互学习满足自身的知识需求,隐性知识是知识链中知识流的主要成分,社会资本是转移经验等隐性知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一个组织网络能实现团结协作与友好合作,社会资本存量就会不断增加,相互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基础,完全没有信任的合作是不可想象的,合作伙伴之间依赖性越高,对相互信任的程度要求越高,因此在经验、技能等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中,知识链成员问的相互信任是不可或缺的。
4 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的培育途径
网络型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是信任,知识链这样的动态网络,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和冲突,相互信任机制已成为知识链成功运转的剂和动力,Zucker(1986)曾指出,信任产生的三种模式:①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将来行为的预期来确定信任;②具有共同特征而产生信任,如共同的文化和伦理;③正式的制度机制如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等保证交易按契约进行,可见,信任机制的培育需要政府和企业作到“内外兼修”。
4.1 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任保障体系
法制机制在信任建立的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影响,是企业间信任产生的重要外部条件和冲突解决机制。信任建立之前,它影响组织计算,交易后,它是纠正失信的重要手段,在法制保障的前提下,知识链成立初期,核心主体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正确评估和选择知识链成员,信任保障体系对知识链成员间信任的影响需考虑两个重要因素:①法制的成本,成本过高会导致纠正失信的成本,使守信收益降低;②法制收益的处置,收益处置不当同样会导致纠正失信的积极性下降。
4.2形成统一的知识联盟文化
联盟文化是知识链成员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从Zucker划分的三种信任产生模式可看出文化对信任培育的重要性,Hubert Schmitz(1999)指出,信任起初建立在网络战略联盟之间的社会文化联系上,后来建立在合作关系的理性且有意识的投资上,统一的联盟文化会影响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强化成员行为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保证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受到最小干扰和破坏,知识链成员组织具有多样性,由于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差异,很容易形成误解导致冲突,为在成员间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必须形成统一的联盟文化.通过跨文化管理,鼓励非正式沟通,提高行为和决策的透明度来消除隔阂,使不同文化在知识链中相互渗透、交融,并通过组织间和组织内部的交互学习,形成统一的联盟文化,确保成员间有一个相互信任的文化基础。
4.3建立阻止相互欺骗和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
仅仅依靠外部的法律约束,仍然难以避免知识链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为使各成员抵抗住外部的巨大诱惑,要建立防范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欺骗成本;二是增加合作收益。可以通过设置退出壁垒,利用成员间的不可撤回性投资锁定各方,制定合同或契约对机会主义行为加以惩罚,对合作行为予以奖励,以及规范监督和激励机制等措施,作到约束与激励并存,消除成员的投机心理,同时,若知识链可以为成员提供无形资产上的隐性“担保”(如加入知识链可以轻易树立良好的商誉和品牌形象),则合作收益大于独立行动,合作行为受到鼓励,知识链得到巩固。
4.4确保合作程序的公平
程序公平是指合作各方在处理问题及相互交往中做到平等对待,库玛指出,在实力不对等的企业联盟中,强大一方对弱小一方在程序上的公平,对双方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要比经济利益强烈得多,程序公平意味着交往各方在合作过程中没有歧视性的政策或处事方式,对公平的认识能从总体上增加目标的一致性,促进合作的发生,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度,知识链强调整体利益,但一般由核心企业制定分配利益政策或程序,如果在分配与程序上不公平,会使处于不利地位的企业缺乏安全感,无从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因此,处于知识链中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应与合作方公平交流,平等对待,虚心听取并采纳合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决策向合作者及时通报,作出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