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环保节能行业发展

环保节能行业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9 16:22: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保节能行业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环保节能行业发展

篇(1)

党的十以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之中,深化改革,促进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河南省制订了推进节能降耗的具体政策和相关条例。中央政府和河南省政府的政策调整都进一步说明推进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近几年来,河南省政府加强战略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准入门槛,限制高耗能企业的发展,河南省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在产业结构无法及时调整的情况下落实节能降耗政策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的障碍和企业节能降耗管理水平的薄弱使节能降耗在管理阶段出现问题;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节能降耗意识淡薄是节能降耗的基础性问题。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节能降耗的瓶颈及破解之策的分析,指出影响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问题,旨在促进河南省节能降耗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相关工作的完善。

二、河南省节能降耗的瓶颈

1.经济发展能源依存度高,“高耗低产”问题突出。近年来,河南省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迅猛发展大大增加了节能降耗的难度,虽然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2013年,全省单位GDP能耗0.77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从工业行业内部看,2013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1.112吨标准煤/万元,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能耗0.625吨标准煤/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的56%。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高度依赖,导致能源约束不断加大,不利于全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39%,而能耗占到76.06%,能耗比重高出增加值比重将近4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高耗能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以超过两倍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从增速的对比来看,2013年,河南省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7%,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的比例相比,低了2.1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的能耗同比增长了7.7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能耗3.55个百分点,这说明六大高耗能行业以相对较高的能源消耗增长率创造了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长水平。

2.煤炭消耗比例过大,清洁能源消费比例较低。河南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虽然河南省的煤炭消费比例已经从1978年的92.3%下降到2013年的80.8%,但是依然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例为66%。虽然近年来河南省煤炭消费占比出现下滑的趋势,但消费绝对量却是持续上升。2013年,全省煤炭消费量较上年净增加3176.28万吨,河南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压力依然很大。近年来,河南省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逐渐上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水电、核电、风电的比重分别为66%、18.4%、5.8%和9.8%,河南省天然气和水电的消费比重比全国低1.5和6.2个百分点。截止到2013年,河南省天然气和水电的消费量仍然不足能源消费总量的十分之一。

3.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模式是“二、三、一”结构。2003年~2011年,河南省三次产业发展迅速,产值迅速增加,其中第二产业产值急速增加,第一产业产值增加较慢。受第二产业快速增加的影响,2003年以后,河南省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动不大。河南省是重工业和高耗能产业较为集中的区域,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截止到2013年,河南省工业综合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依然维持在73%以上,大部分工业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较慢。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比例在80%以上,天然气的消费比例不足5%,河南省还没有从“煤炭时代”走进“油气时代”,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空间还很大。

4.工业行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较大。2013年,河南省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工业增加值为5229.4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4%,较去年同期增长9.7%。2013年,传统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增长了9.6%,其中,冶金工业、建材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增幅都在10%以上,轻纺工业和能源工业的增幅分别为9.6%和4.8%。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高耗能行业能耗高、占比大必然会制约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1990年以来,河南省第三产业生产值占省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基本稳定在30%左右,低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在产业贡献率上,河南省第三产业的产业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11年~2013年为例,河南省第三产业的产业贡献率不断下降,跌至28.5%,而全国平均水平却实现了“三连增”,分别达到了43.8%、45.6%和46.8%。受到产业贡献率的影响,河南省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1988年以后的近25年间,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产业拉动几乎都保持在4个百分点以下,最低甚至低至1.9个百分点。

5.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有待改进。现阶段,河南省的节能降耗工作主要依赖行政手段推行。一方面,针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快速增长而实施的行政手段,由于实施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经济和社会成本较高,产生了有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直接分解节能降耗任务的工作方式忽略了对无指标任务企业的监管,考核体系的不健全及监管疏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指标任务企业“偷工减料”行为的存在。

6.环保部门履职能力亟需加强。环保部门履职能力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以罚代管现象普遍。由于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地方环保部门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理手段往往只是警告和罚款,缺乏合理的长效管控机制。第二,“无法可依”现象严重。这里的“无法可依”一方面指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缺少统一的环保程序法,另一方面现有环保法律的规定过于抽象。第三,多头管理问题严重。河南省基层环保部门的人事权和财政权由地方政府控制,而上级环保部门对下级环保部门只有业务指导关系,这样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地方环保部门执法技术手段的完善和队伍水平的提升。

三、破解河南省节能降耗瓶颈的建议

1.从政府角度谈建议。(1)强化政府在节能降耗中的主导作用。宏观调控是我国政府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协调社会再生产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要确立调控目标,完善调控手段,从限制、服务和鼓励三个方面做好政策引导工作:第一,制定有关节能降耗的行政法规,牵头制定以节能降耗为原则的行业规范,使节能降耗的理念在法律上有保障、在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个阶段上有章可循;第二,定期在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活动,免费为企业提供节能降耗的技术指导。在公共场所定期开展“节能降耗服务月”活动,提供最新节能动态,创造良好的节能降耗社会舆论环境;第三,政府要制定优惠的财政政策,采取低息贷款、财政补贴、设立鼓励基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节能生产和节能技术改造。(2)运用市场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激励政策的多样性,政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第一,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政府要建立正确的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将资源的固有价值、稀缺程度和对环境污染承担的成本核算到资源能源价格中。第二,完善税收政策,理顺资源税费机制。政府既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也要考虑适时开征资源环境税等惩罚性税种,让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第三,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政府要完善多方资金融合机制,以节能降耗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将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作为资金分配的依据,为企业节能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第四,搭建排污权交易平台,建立和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碳排放交易配额管理和交易运作模式。(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环保产业发展。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提升产业发展优势。丰富重要领域和行业的节能环保产品类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服务体系。二是建设产业聚集区,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集约化发展。鼓励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引导有实力、专业性强、产业链较长的节能环保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加快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提高节能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促进节能环保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转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4)普及节能降耗知识,建立节能长效机制。面对全社会节能降耗意识淡薄的现状,政府要以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活动为契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节能意识。长效管控机制是制度层面解决节能降耗问题的有效手段。首先,强化主体监管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群众参与意识,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协调推进主体责任落实。其次,健全法规制度。修订完善有关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的法律法规,完善节能监察办法,健全节能降耗的法规体系。最后,做好公共领域的节能工作。政府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构建高效节能的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公共交通领域和建筑领域的节能。

2.从行业发展角度谈建议。(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污染现状。河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占到八层以上,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势在必行:一是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制定科学的能源管理战略,建立健全行业内部能源消耗监管制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拓展能源消费市场,提升可替代清洁能源的市场认可度,提高清洁能源的可用性和经济性;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能源开采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2)优化内部工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促进节能降耗的关键步骤。在优化内部工业结构上,必须从以下两点做起:第一,调整现有工业结构。河南省钢铁行业要推动企业整合和落后产能淘汰,提高产品附加值。电力行业要提升发电用能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火电比重,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对于能耗较高的六大高耗能行业,要以技术创新为发力点,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第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内部要加大对耗能少、污染小、产值高、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非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结构节能。(3)调整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行业内部对产业发展格局的调整更加注重细节和可操作行,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发展新能源产业要注重调整好两个关系:一个是新能源产业与高耗能产业之间的关系。做好新能源产业与现有能源使用量较大企业之间的承接,帮助高耗能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为新能源迅速被市场接受创造有利条件;另一个是新能源产业与现有能源产业之间的关系。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必然会压缩现有能源产业的市场份额,影响现有能源产业所带动的就业率和经济贡献率,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从企业角度谈建议。(1)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节能降耗技术。企业推动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的阻力往往来自于资金短缺。对于高耗能企业来说,拓宽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拓宽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完善信用担保机制。企业要做好财务评价和盈亏预测,提高公司管理水平,重点推进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争取吸引风险投资资金投入和信贷资金。二是加强信用管理,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增加企业融资。融资租赁优于银行贷款,可以为企业推动节能降耗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2)构建节能管理体系,建立低碳发展模式。企业要逐步建立节能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日常管理规范中。首先,加强合作。企业要强化与科研机构或专业能源管理公司的合作,注重与本地其他中小企业的经验交流,发挥互补优势,初步形成基本的节能管理体系。其次,强化内部培训。节能管理体系对不同岗位人员有不同要求,开展内部培训就是消除员工对节能工作的认知差异,明确其职责范畴。最后,编制节能管理细则。节能细则的编订要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坚持平等对待、有所区分的原则,既要注重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要做好管理质量的提升。(3)改善基础管理工作,完善评价和检测体系。一方面,企业要加强能源购销、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等方面的工作管理,健全企业节能降耗管理机制,改变只注重能源购销管理的观念,提高能源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节能监察部门要加强节能降耗监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的节能统计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强化与政府监察部门的执法配合,加强针对企业高耗能领域的工作监察力度,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建立统一的、规范的、数字化的检测方法和体系,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数据支持。

4.从公众角度谈建议。虽然现阶段居民生活能源不是河南省能源消费的主体,生活用能占全部能源消费比例不足10%,但伴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生活用能的增长潜力很大。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不能忽视自身力量在节能降耗工作中所做的贡献,首先,我们要增强自身节能意识,真正让节能降耗内化为个人行为习惯。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比如,节约用水,循环利用;节约用电,避免浪费;选购健康绿色产品;选择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最后,努力成为节能降耗的宣传员,向他人传播节能降耗的理念。

四、结论

篇(2)

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较高,低能耗的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中煤炭所占比例达2/3,电力结构中,燃煤发电约占80%,这与我国的“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密切相关[2]。建材、钢铁、电力和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过热,部分行业仍存在工艺和装备缺陷。

1.2资源、能源消耗日益加剧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资源、能源消耗日益加剧,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我国高碳经济特征十分明显,作为出口大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能源和消耗快速增长。单位GDP能耗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地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经济生产方式依然存在,部分企业工艺陈旧,设备老化,节能技术应用不广,造成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环保设施落后甚至缺少,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

1.3可再生资源利用率低

可再生的能源在消耗后可以得到恢复和补充,如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清洁能源。但由于技术条件、区域限制、前期经济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普及率很低。

1.4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大部分人普遍认为低碳环保是政府的行为,与个人没关系,一些人甚至认为低碳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关系,制约经济的发展,公众的节约意识不高、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过度消费现象较为普遍。

2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2.1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培育全民低碳意识

培养全民低碳生活意识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于生存环境的好事。要树立公民低碳意识,除加强宣传外,公民和社会主体自身更要培养低碳意识,认真履行环保责任,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全面、积极地落实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对广大民众进行节能、绿色消费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树立全民低碳理念。例如,按照我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标煤约1.2万t,减排二氧化碳31万t。因此,公众个人的行动非常重要,应扩大低碳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3]。只有通过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和认可,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其行为意识,从根本上和长期上实现低碳经济,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就一定会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2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现有的产业发展以经济利益为第一目标,导致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包括新兴的低碳新兴产业,既包括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低碳能源产业,又包括新材料、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软件、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此外,对传统高耗能产业通过技术升级,促进节能降耗,实现低碳化发展[4];低碳技术主要是通过自主研发和国外引进2种途径发展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去碳技术,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3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可再生资源,建立鼓励政策。在经济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通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推广,逐步取代传统能源的使用,改变能源消费的方式。

3结语

我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和碳排放大国,必须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为世界节能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发展低碳经济是出路所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环境协调优化发展的内在要求[5]。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地加快低碳技术和生产方式的研发和推广,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进程。

4参考文献

[1] 赵洪波.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18-19.

[2] 苏杭.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11):80-82.

[3] 吴芳.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J].湘南学院学报,2010,6(3):112-114.

篇(3)

一、抓重点、强优势,助力全省经济腾飞

一是紧跟河北经济发展战略,跟进支持重点区域发展。按照省委全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的要求,未来3至5年内,我行将向唐山、沧州环渤海地区投放各类授信539亿元,以加大对两市产业龙头、重大产业链、骨干企业、优质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我行还将授信资源向“环首都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一批千亿元产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这“一圈、一带、一区及一批”倾斜,继续发挥大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针对省内重点行业发展情况,我行将优先支持港口、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支持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及重点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加强对新产品、新技术、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设施工程的支持。三是发挥综合金融比较优势,拓宽企业融资途径。我行将充分发挥资金结算、信贷、外汇、融资租赁、投资银行相结合的集团综合金融服务优势,积极推动中银国际、中银投资、中银基金在河北开展企业股权投资、不良资产投资、不动产投资与管理等业务,并协助企业办理IPO、中票、短融、发债等直接融资,大力引进信托投资、金融租赁、保险资金债权投资、外币委托贷款、私募基金、海外直投等融资新途径,促进三大新区经济发展。四是利用集团海内外一体化优势,助力冀企走出国门。我行还将充分利用集团国际化、全能型金融业务和机构网点平台优势,大力引进信托投资、金融租赁、海外直投等融资新途径,同时根据我省“走出去”企业需求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和研发力度,逐步形成以本外币、内外贸系列产品相组合的金融服务方式,致力于运用“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理念打造贸易金融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较好的发挥金融机构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和引领作用。

二、调结构、转方式,力促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大力发展中小客户,着力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客户创造多种融资便利。二是加大金融产品综合运用,大力推进创新发展。我行将通过对集团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金融保险业务等多项业务的综合运用,大力推动海内外一体化发展。三是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针对节能环保企业的经济特点及融资需求,我行积极丰富金融产品,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积极提供绿色贷款、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服务。同时,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原则,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落后产能行业的授信,对未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项目和企业实行“环保达标一票否决制”,通过信贷投向优化,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坚持“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两手抓,两手硬,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不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篇(4)

一 节能

在2010年10月18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节能环保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居第一。根据规划,到2020年节能环保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改委随后在对有关决定解读时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产业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巨大压力,节能环保产业将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新业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则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1.54万亿元的投资额大增121%。由此看来,节能环保紧连着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涉及范围之广,牵动的产业领域之多是其他产业难以比拟的,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十二五”能耗目标

单位GDP能耗再降17.3%

我国于2006年3月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至2008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分别为-2.74%,-5.04%,-5.20%。到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077吨标准煤/万元,比2008年降低3.61%。2010年第一季度,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导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3.2%,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离20%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差距。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将下降17.3%,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从70%下降到62%左右。“十三五”期间将下降16.6%,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1%,达到该目标除了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外,节能方面也具有很大潜力。

2010年5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提出我国将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中央安排833亿元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建设,

合同能源管理

直接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广泛应用于工商业节能领域,据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统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8年的116.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95.32亿元,同比增速为67.37%。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有望解决节能产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2009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417.3亿元增至2009年的587.68亿元,同比增长40.83%;综合节能投资从2008年的253.2亿元增至2009年的360.37亿元,同比增长42.23%。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8年的116.7亿元增至2009年的195.32亿元,同比增长67.37%。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估算,中国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高达4000亿元。

目前我国不断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力度,除了在《节约能源法》中已明确鼓励发展外,2010年还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预计未来合同能源管理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节能

节能技术市场前景大

目前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约占全部能源消费的70%,工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淘汰落后产能是工业节能的重要方式,但是可以预计未来将越来越依靠节能技术的推广。2006年3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包括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点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等。

(1)高效电机:将受益于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停用低能效电机的政策

2010年6月我国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规定了推广高效电机的财政补贴具体标准。2010年8月我国又公布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目录(第一批)。此外,我国规定2011年7月1日以后能效等级为3或更低的电机将禁止销售。

我们认为由于高效电机成本高于传统电机,因此财政补贴后将减少两者之间的差距,因此会大大提高高效电机的市场份额。此外,根据Research in China的数据,2008年我国能效等级为3或更低电机的比重约为79 8%,因此我国低效能电机停用政策将为高效电机带来巨大市场前景。

(2)余热锅炉:受益于钢铁企业技术推广政策

近些年我国余热锅炉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到2008年按产量计算行业的平均增速为26.1%,而2008和09年增速则接近60%。根据Research in China预测,未来5年钢铁行业是最主要的余热锅炉使用者,其比重为22.9%,但目前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使用余热技术比例较低,仅为30%~50%,其他行业则更低。

2009年12月我国了《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针对性地推广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预期在钢铁行业推广比例达到20%,形成157.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并计划实施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烧结机82台,预计总投资51.9亿元。2010年6月,我国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干法除尘、煤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烧结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余热利用技术的推广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余热锅炉行业的景气,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建筑节能

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带来巨大市场

2010年5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提出: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95%以上。国外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包括节能,还包括节水、节材、节地等),我国将同时推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和绿色节能标准,节能建筑是事先按标准强制推行,绿色建筑是事后监测评价发证。

据估算,目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460亿平方米。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1.7%。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建筑节能标准,2005~2010年全面启动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50%:2010~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平均节能率要达到65%。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巨大,节能玻璃、保温墙体材料、石膏 板、节能幕墙等节能材料将因此受益。

二、环保

“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预计将达8800亿元。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1.02%提高到2008年的1.49%。在水污染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为27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6400亿元,增长137%。大气污染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为28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6000亿元,增长114%。固废处理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仅为900亿元,“十一五”期间达到2100亿元,增长133%,年均增速为18.5%。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将在总量控制、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上着力。“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将以污染防治为主。燃煤电厂和工业炉窑脱硫脱硝、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中小城镇污水处理,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水污泥处置、土壤修复,农村环境保护,颗粒物等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等作为重点。

污水处理

提标、资源化成趋势,催生MBR等细分行业

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农业废水等。据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农业等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空间。

城市污水处理产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统计,2009年底投运的城镇污水产能达1.06亿立方米/日,在建0.52亿立方米/日,二者之和接近2008年底污水排放总量1.57亿立方米/日(包括工业),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3%。“十二五”期间预计年均投产污水产能1000~1500万吨/日。城市产能建设增速将放缓并外扩,未来5年城市新建规模与县城相当,单厂规模减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中,预计地级市,县级市、县城污水厂,配套管网及城市,县城改建污水厂分别为260亿元、960亿元、280亿元,773亿元、168亿元和32亿元。

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资源化成趋势。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A标准。“十二五”规划氨氮排放将纳入约束指标,同时规划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至10%。这将推动MBR等新技术工艺发展,催生细分行业。

大气污染治理

除尘迎来结构调整,脱硫稳定增长,脱硝市场将启动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COD、二氧化硫列入总量控制目标(分别下降10%),目前均超额完成。除尘年均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十二五”除尘市场增长趋于平稳,但是烟尘排放标准有可能从150mg/m3提高至30mg/m3,超过一半需要改造或者更换、袋式除尘由于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将迎来较快增长。脱硫市场预计年均投资规模可达100亿元。我国目前火电装机6.6亿千瓦,2009年脱硫装机达4.7亿千瓦。占71%。“十二五”期间仍有2亿千瓦机组需要改造,同时每年还需新建3000万~5000万机组,而已建部分每年10%需要更新。此外,钢铁烧结机脱硫将成为新增长点。

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氮氧化物也逐步列入控制目标。2008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2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国,若无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20年将达到3000万吨,给我国大气环境带来巨大威胁。2010年1月,国家颁布《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规定低氮燃烧技术应作为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选技术 当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达标或不满足总量控制要求时,应建设烟气脱硝设施。“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总量控制范畴,目前脱硝加价政策正在研究当中。一旦出台将催化产生脱硝子行业,但预计规模相对脱硫要小一些。

固体废弃物处理

“十二五”期间增速最快的环保一级子行业

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其中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起步稍晚于污水处理,但目前发展差距较大,产能建设高峰期仍未到来,其中垃圾处理费征收不全是重要制约因素。2002年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以来,到2007年底约有380多个城市开征垃圾处理费,开征比例约60%,而收缴率不到50%,导致地方政府缺乏垃圾处理项目资金。

篇(5)

英德市,广东水泥产能大户,享有“中国水泥之都”的美誉。

曾经,一提到水泥行业,我们脑子里想到的就是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的场面。然而,近日记者在英德市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整个英德的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茂盛、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原来,近年英德并为加强环保工作,致力于保护绿水青山,逐渐走出了一条水泥产业发展的新道路。

一个企业折射出一个行业的蜕变

青山绿水环绕,绿树红花锦簇。英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这个花园式水泥厂——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水泥厂“烟囱冒黑烟、天空灰蒙蒙”的老印象。可以说,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的这种蜕变,代表的正是英德水泥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英德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水泥岩储量达625亿吨以上。然而在2003年以前,由于受当时的工艺设备限制,水泥企业以立窑和湿法窑生产为主,能耗高、产能低,污染大。这造成企业竞争能力弱,资源利用率低,企业效益差。而且粗放式的生产、没有严格控制的排放,导致水泥企业对附近城镇和村庄的空气造成了严重的粉尘污染,也使当地人对英德发展水泥工业颇有微词。

面对这一发展瓶颈,从2003年开始,英德调整思路,立足高起点,采取大手笔,大力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面调整产业布局,推广新工艺,进行技改升级,加大环保投入,遵循市场机制引导小水泥有序退出……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但使英德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带来了环保转机。通过引进海螺水泥、台泥等大型企业,水泥产业高度集中,小水泥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随着产业的高度集中,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线也逐渐取代原有落后的立窑生产线。

“这种先进的生产工艺具备相当高的自动化程度,年产1000万吨只需1000人左右,生产率足足比传统工艺高了10倍!”英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烨介绍说,“而且执行环保标准高,整个工艺流程密封,环保和绿化的投入占总投资近20%(传统的只占5%至8%),性能卓越的电收尘器和袋收尘器,使废气含尘浓度保证在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允许范围内。对于强噪音车间,采用封闭式厂房,对高噪声源设备进行消声处理。而污水更是实现零排放,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不仅如此,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可大大降低能耗,每生产1吨熟料可节约30公斤标准煤,等于间接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台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走马英德水泥企业已看不到横流的污水,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闻不到刺鼻的煤烟味,整个工艺流程在密封中进行。而那些高高耸立的大烟囱,也不再有黑烟冒出,水泥厂区显得如此之静谧安详。

腾出容量更好发展

走进英红华侨水泥厂,这个曾经拥有300多各员工的企业,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空地上有村民用铁锤正在敲打出混凝土里的钢筋,空寂的声响在废墟上空久久回荡。废墟边上几栋尚未拆解的厂房,正默默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英红华侨水泥厂的关停,可以说是英德水泥行业开展结构减排,腾出发展容量的一个缩影。

发展经济是为人类当下创造美好生活;节能减排,则是为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活空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目前,英德水泥行业年生产能力达数千万吨,面对如此庞大的水泥产能,英德政府是如何开展节能减排,为发展留下充足的后续力量?

事实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英德多年来始终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全面调整产业布局,并确立了能耗下降的目标。为此,英德市政府还专门与列入省和清远市“节能行动”的多家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并组织这些重点耗能企业认真开展包括节能宣传、培训,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工作,同时还引进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开展各项节能服务。对于许多水泥企业,还实行了强制清洁生产,减少企业能耗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污染。

另一方面,对于能耗高、产能低,污染大的立窑生产线,则坚决予以淘汰取缔。仅2012年一年,英德市就淘汰落后水泥企业11家,关停水泥立窑生产线20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60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硫373.52吨,氮氧化物497.88吨,烟尘436.58吨,粉尘2933.53吨。这些大大小小的水泥企业,员工动则近百人,关停一个企业背后就要涉及诸多的后续问题,但是英德市依然义无反顾对这些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并妥善处理好员工的后续生活生产问题,充分显示了英德市整治水泥行业的决心和魄力。

随着立窑和湿法窑等落后生产工艺的退出,这些落后生产工艺所造成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状况逐步得到改善。而且从整个水泥行业来说,随着大量小立窑企业退出市场,并且国家鼓励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大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英德具有资源、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在英德将会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监管服务齐头并进

“为了落实水泥厂的脱硝工作,我们环保局可没少做工作。每个星期,环保局的人员都要到水泥厂跑个两三趟,朱少武局长也多次亲自跑到企业,跟企业讲政策、了解企业的困难、提出指导方法、做思想工作等,几个月下来最终才争取到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在省内较早完成了省里下达的水泥行业脱硝任务。”说起如何推动水泥行业的脱硝工作,英德环保局的同志感慨良多。

据了解,水泥行业是排在火电行业、机动车后的第三大氮氧化物排放行业,“十二五”我省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将大幅度增加,这必将对我省“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造成巨大压力,也将对我省水泥工业集中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有鉴于此,“十二五”减排工作中,我省将水泥行业脱硝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根据全省减排工作的要求,2012年12月31日前,全省要完成15条日产2000吨熟料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降氮脱硝工作,其中英德市的台泥、龙山、海螺三大水泥企业各有一条生产线要上脱硝设备,占全省任务的1/5。在2012年水泥行业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推动企业做好这项工作,成了英德环保局面临的一个考验。

为督促、争取各水泥企业认真配合做好脱硝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环保局可谓是劳心劳力。环保局的工作人员首先是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将国家、省、清远市环保局的有关文件精神传达到各水泥企业;其次是深入各水泥厂了解情况,协助水泥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三是召开各水泥企业负责人会议,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四是认真做好治理技术的引进工作;五是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企业督促治理工作。

为了提高企业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争取企业的配合,英德环保局局长朱少武同志也一再地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负责人开展座谈,贯彻环保政策精神,做通企业的思想,有效推动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要点

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主要是指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出发结合当地情况和消费者的理想,通过利用采用一系列实务中环保材料,物理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这样可以使楼宇系统最佳化,过程中为消费者可以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的前提下,一定程度降低电耗,能耗,物理以及废水处理的响应一系列成本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是同时一项复杂的工程,应该考虑各个方面,主要是包括对环境影响,建筑物内外环境和整个的设计的寿命等投资等方面,之后做出最佳决策。

绿色建筑全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平衡理念,保持环境,利用环境,防御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充分采用太阳能,地热供暖;采光和通风充分衡量,软化建筑周边环境等。

(一)重视整体

环保的建筑设计尤其看重全局,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整体设计的效果会直接作用到绿色建筑的使用效果。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将建筑物所在地社会,政治,地理等一系列条件相结合,然后进行整体的分析,全局的思考,整体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和减少盲目追求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徒有虚名,仅仅放眼于某个局部,不顾整体。例如在热带地区使用蓄热墙体和保温材料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而对于严寒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不好,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那么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这就是绿色建筑重视整体的形象体现。

(二)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进而最大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破坏。在我国的西北,华北等日照充足的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能实现高效和节能;而对于我国中不见天日的南方地区则不容易实现。结合南北方气候差异,在寒冷地区的建筑主要应该加大建筑保温材料的使用和利用,但在气候采光条件比较优势等一系列的环境和外部影响。所以,绿色建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造成某种建筑在本地区是针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变化涉及的,否则的不是充分的考虑和规划,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三)以人为本

为了进一步的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的健康指数可以,满足人民的现实考虑,绿色环保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等因素对人无害,必须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是设计中要尤为关注的。严把施工材料的质量关,绝不允许以好充次,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能,提高人体舒适性。优先实现自然采光,以实现保证人类健康,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四)降低能耗

降低能耗不仅包括了降低建材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总之,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依照业主需求,综合考量建筑对内外环境的影响,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优化设计方案,依托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贯彻执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二、节能施工的措施

节能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降低建设成本为目标,以低投高效、本土化、精细化为技术选用原则。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在的区域特点及建筑功能,分析不同的技术组合方案的实施难度和经济性特点,确定经济技术最优化的实施策略。

(一)管理措施

加强节能施工宣传,根据“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要求,召开“绿色施工”动员会,将绿色施工灌输到每一个工程中去。并针对绿色施工工作,逐步推出与工程相适应绿色施工管理规定。建立优惠政策和促进机制。通过对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项目进行资金奖励和税收优惠,同时加大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的政策管理,促进建设项目满足示范指标体系要求。

(二)技术措施

1、住宅全装修。

其模式分两种:一是直接向市场提供运用产业化方式统一装修的住宅( 简称全装修住宅);二是在预售时,提供多种装修设计方案、材料设备清单和报价,供购房者选定后统一装修的全装修住宅。要求开发企业按照“质量可靠、价格合理、规范运作、取信于民”的原则建设全装修住宅,开发企业作为全装修住宅的第一责任者,承担相应责任。推行产业化的施工方式,使用工厂化生产的产品和材料,提高现场装配化水平,提高装修质量和施工效率。实行工程监理,明确监理目标和任务,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制度,强化合同管理,确保试点工程质量、工期和造价目标的实现。工程竣工后,由开发企业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等单位对装修工程进行验收,装修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2、城市绿色照明。

为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节能优先,以高效、节电、环保、安全为核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绿色照明工作。

(1)保证城市照明系统功能达到各项技术指标和节能效果。优先采购通过绿色节能照明认证、经过专业检测审核或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城市照明系统的节能设备、措施必须达到安全可靠、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维护方便。

(2)控制发展和建设城市景观照明。根据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严格按标准设计、按规划建设,讲究亮度与色彩的科学配置,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的原则。严格执行道路照明功率密度值标准,每年城市照明节电目标达 5%,防止以牺牲照明效果去单纯追求节能。加强对城市照明设施日常维修养护的考核和管理,道路照明主干道亮灯率达98%,次干道、支路亮灯率达96%。

3、节水型城市建设。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工作,解决城市节约用水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通过规范的审批程序,提升管理力度。

三、加强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与研究

为了不断的发展建筑节能,要把节能的观念普及到广大人民的心中。由于居住建筑中一般住宅占有92%的庞大份额,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必须把重点放在一般的住宅建筑节能实施上。应在全社会宣传建筑节能的思想,不断的使大家都能接受节能的观念,这是在中国发展节能技术的先导。

(一)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节能技术的研究

多年来,经过对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研究以及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以及对新能源的开发之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在对太阳能的利用上就使用到很多最新的技术。太阳能源具有很多的优点,使得这种能源在建筑行业的利用具有很好的前景。

(二)加大新型建材在建筑节能中的使用

我们要加大节能新材料的研发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的用新的建筑材料来取代或提高传统建筑材料性能是解决建筑节能问题的根本出路; 通过不断加强对新材料的研究经费的投入,不断的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对于新材料的利用程度。通过新材料的利用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节能在中国的飞速发展。

(三)不断优化建筑结构保温性能

因为隔离墙的的介质的好坏会直接对建筑物能源材质的资源利用率造成影响,所以应尽量选用保温性能好的隔离墙介质以优化节能效果。由于传统的建筑物墙体以土砖为主而不是以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为主,因此我们可以改善为多孔空心砖或者多排孔骨料混凝土空心砖。为了使墙体具有隔音隔热的良好性能,更应使用真空隔层这种被抽空的空气层或铝箔空气层,并且尽可能的减少用于维护墙体的热桥面积。但不同的地区,其气候和环境湿度各不相同,因此应该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隔层结构设计。

结束语

总之,建筑节能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前进方向,然而我国的节能技术在发展中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建筑节能行业不断的学习新兴技术,不断的潜入研发,在建筑施工中积极创新及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拉近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张超.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技术探究[J].中华民居,2013,(8).

篇(7)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法规,强化节约意识,通过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共同努力,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和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合力推动循环经济快速有序发展;坚持全面部署和示范带动并进,推动循环经济点、线、面互动发展。

(三)发展目标。全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城镇运行体系、人居生态体系、绿色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起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长期战略目标框架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废弃物最终处置率明显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农业)园区、循环型镇(街道)和节约型社区、节约型机关。

到20__年,具体目标是:

——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__年降低20(责任单位:市发改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__年下降23(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建制镇以上的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达到65的设计标准(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

——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降低5(责任单位:市经贸局)。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每公顷建设用地GDP产出平均增长10,全市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年均增长5(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原材料节约利用率显著提高,全市水泥散装率提高到80(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免税销售总值年均增长5(责任单位:市经贸局)。

——污水处置率显著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

——推行清洁生产,园区内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比例不低于50,省控重点高污染企业全部实施清洁生产,培育工业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10家,建成循环经济工业功能区2个(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开发区)1个(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0个(责任单位:市农经局)。

——推进循环型城市建设,创建循环型镇(街道)2个(责任单位:市经贸局)。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产业导向目录和限制、禁止发展产业目录,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参与)。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重点发展以光机电、新材料、生物工程为主的高技术产业,有选择地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临港型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服装、箱包、造纸等传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型高效农业和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参与)。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开展清洁生产的审核、咨询、信息、技术等服务工作,重点抓好化工、建材、印染、造纸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到20__年,省控重点高污染企业全部实施清洁生产,创建6家绿色企业。探索建立清洁生产责任制度,加强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管理(责任单位:

市经贸局、市环保局)。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促进污染项目集中治理、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六)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着力对开发区和各工业功能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整合区内要素,引进与现有企业配套互补的项目,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合理设置进区门槛,对入区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各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参与]。优化产业、企业布局,加强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片集中治污和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牵头,市环保局、各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参与]。

(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污染少、附加值高的农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特种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西瓜基地等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到20__年,建成8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绿色食品基地和2个有机食品基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等技术,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完善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健全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监测。继续推进“新村示范、村庄整治”工程,扎实开展全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县(市)和绿化示范村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净化美化农村环境(责任单位:市农经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参与)。

(八)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继续开展创建“绿色饭店”、“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活动(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教育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参与)。发挥政府机关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使用可循环使用产品、可再生产品和节能节水无污染绿色产品的比例(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局)。倡导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广电局、XX报社参与)。抵制“白色污染”,治理“餐桌污染”,减少过渡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旅游局参与)。鼓励使用太阳能和沼气,鼓励垃圾分拣和废物回收利用,鼓励使用节水、节电家电产品和用具(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市水利局参与)。

(九)加强生态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环境污染整治“811”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重点监控污染负荷大的企业,严格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着力抓好造纸、化工、纺织、电镀、印染的重点污染行业的治理,加强二氧化硫、烟尘污染控制,到20__年,35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参与)。切实抓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做好生活污水入网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作,“十一五”期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牵头,市环保局参与)。继续推进“新村示范、村庄整治”工程,控制畜禽散养,发展规模养殖,积极建设沼气工程和畜粪制肥工程,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责任单位:市委农办牵头,市农经局、市环保局参与)。继续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将河道的集中治理与长效保洁有机结合,切实改善城乡水环境(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加大对饮用水源、河流水域和湿地水网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开展生态市创建活动,到20__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绿化率达到35。加强环保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完善重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预警、监测与应急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合力解决水污染等共性问题(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农经局、市规划建设局、市水利局参与)。

三、推进能源节约

(十)组织和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工程。积极推进热电联产、余热发电、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关节能等节能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能源节约利用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牵头,市规划建设局、市机关事务局参与)。

(十一)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做好用电需求侧管理工作,继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突出抓好电力、造纸、印染、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督促企业提出具体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收集、分析和公布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统计局、市供电局参与)。

(十二)加强节能监管。制定和实施我市节能监察等规定,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测和能效标识使用的监督检查。开展节能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质监局)。

(十三)提升节能技术水平。引导全市工业企业用电大户采用先进节电控制技术和产品,配齐管好能源计量器具,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重点抓好变频和锅炉节能技术改 造(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参与)。

(十四)推进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制定和落实《XX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型住宅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国土资源局参与)。

(十五)引导公共、商业和民用节能。公用设施、宾馆商厦以及居民住宅要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到20__年,使用绿色节能灯具的比率达到80以上;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室内温度最低(高)标准,在全社会倡导室内空调温度提高(降低)1-2摄氏度,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16摄氏度(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市供电局)。

(十六)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优化道路网络,推广清洁能源汽车,鼓励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营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增公共汽车一律采用环保节能型车辆。积极引导货运车辆向集装箱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内河运输,加快独山港区海河联运互通枢纽工程建设,大力推动海河联运等节能运输方式发展(责任单位:市交通局牵头,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独山港区参与)。

(十七)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沼气、太阳能发电,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贸局牵头,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市气象局、市国土资源局参与)。深入实施“太阳能屋顶行动计划”,提高城乡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逐步在学校、大型商场、大型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等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太阳能发电试点(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实施沼气工程,推广“猪-沼-作物”生态技术,到20__年,畜禽规模养殖场100建成沼气工程(责任单位:市农经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参与)。

(十八)加强节能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我市节能信息网,为全社会提供节能政策、技术的咨询服务(责任单位:市经贸局)。

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九)推进城市节水。全面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制定和落实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加快自来水一户二表建设。鼓励城市节水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加强对供水管网维修管理,降低管网损耗率。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和分质供水。到20__年,全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在12以下,全社会力争节约用水4000万立方米(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牵头,市水利局参与)。

(二十)推进工业节水。按照《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精神,重点推进火力发电、造纸、纺织印染、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鼓励企业使用中水,到20__年,创建节水型企业10家(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参与)。

(二十一)推进农业节水。积极扩大节水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责任单位:市农经局、市水利局)。加大排灌渠道和泵站的改造力度,推广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到20__年,基本完成灌区节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以上,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到450立方米(责任单位:市水利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农经局参与)。

(二十二)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按计划推进地下水禁采、限采工作,到20__年,全面禁止地下水开采(责任单位:市水利局牵头,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参与)。

五、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二十三)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把预审关。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减少和制止耕地抛荒,加大对取用粘土制砖的监督管理力度(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农经局)。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到20__年,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应用比例达到80以上。按规定对全市砖瓦行业进行整顿(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局)。

(二十四)大力开展农地整治。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村镇规划和建设,制定农村宅基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政策措施。结合“新村示范、村庄整治”工程,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对废弃的土地要加大力度整理成耕地或农用地,到20__年建成标准农田33.2万亩。实施沃土工程,推进耕地质量建设(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农经局)。

(二十五)加快推进滩涂围垦。加快滩涂围垦步伐,完成白沙湾治江围涂工程,到20__年,滩涂围垦面积达10705亩(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二十六)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结构性调整,充分挖掘存量的利用潜力,积极采取多种途径盘活存量土地。加大闲置空闲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研究建立用地退出机制。完善对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严格实行“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参与)。

(二十七)着力抓好工业项目集约用地。加快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集聚,严把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鼓励零地技改和标准厂房建设。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招、拍、挂”出让(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

(二十八)完善和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的《XX省建设项目用地管理控制指标》和嘉兴市《关于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完善工业企业、城市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供电局参与)。

六、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二十九)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实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化工、建材、机械、纺织等重点行业的定额管理。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引导企业调整原材料结构,实行产品生态设计,鼓励使用再生材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质监局)。

(三十)节约使用包装材料。推广使用可降能、易回收、低成本的包装材料,改进产品包装方式,抑制过度包装。落实生产者的包装回收义务,推进玻璃、马口铁、铝、纸版、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责任单位:市经贸局)。严格执行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到20__年,全市水泥散装量达200万吨,散装率达到80%(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三十一)延长材料使用寿命。鼓励包装容器的重复使用,鼓励使用林业三剩物、次小薪材生产密度板等包装产品(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农经局)。做好木材节约代用工作,减少一次性的木制材料,全面完成农村柴灶改造,减少秸秆直接燃烧量(责任单位:市农经局)。

七、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三十二)综合利用工业“三废”。加强工业固废的回收利用,推进粉煤灰制砖,加强服装、箱包、洁具边角料的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推广造纸、化工、纺织、电镀、印染的废液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工业废气的回收利用,推广热电联产、余热发电等技术(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参与)。

(三十三)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培育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拣。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电池、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淤)泥资源化利用,加快实施生活垃圾焚烧热电工程。规范废弃物回收与拆解市场,防止废弃物回收与拆解过程中的污染,到20__年,报废汽车拆解回收率达到100。加强对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的管理,抓好一批综合回收利用企业(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发改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国税局、市外经贸局参与)。

(三十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农资节约。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猪、鸭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畜禽废弃物治理干湿分离和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肥、节药技术,科学合理使用种子种苗,组织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鼓励和推广农膜回收利用(责任单位:市农经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

八、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法规和监管

(三十五)编制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明确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加紧编制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参与)。

(三十六)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制度和标准。抓紧研究制定资源节约的相关配套措施,建立健全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配套制度。研究制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资源节约等标准,认真实施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清洁生产等标准,严格废弃物排放标准,完善重点用水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和主要耗能(水)行业节能(水)设计规范(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农经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参与)。

(三十七)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重点研究开发和引进吸收工业废水高效低费处理技术、农业污染治理与废弃物的无污染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新型节能节水等先进技术,推广一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抓紧制定循环经济技术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研究和使用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扶持和发展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全面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活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牵头,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市农经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参与)。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抓紧培养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门人才和实用人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事局)。

(三十八)加强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外经贸局、市质量技监局参与)。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新建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不得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开展开工项目节能、节水和环评审查,做好工程项目节能、节水、环评的论证与管理工作,严禁新上项目使用低效、高耗的用能用水工艺和设备(责任单位:市经贸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参与)。

九、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合作与交流

(三十九)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全市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凡列入市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可优先申报省重点,并在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担保服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供电局、市人民银行参与)。对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节能工程,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退还比例提高10,在建筑工程概算中应包括运用建筑节能技术而增加的费用,对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按土建投资的10—12的比例计算用于建筑节能投资增加的费用(责任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市经贸局)。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一定数额的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些重大专项工作。调整优化政府专项资金投向,要按一定比例安排重点资源节约项目,对循环经济重点技改项目优先给予贴息补助,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制定我市节约型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政府带头使用并扶持若干绿色产品,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和节约型办公材料(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用足用好国家、省和嘉兴市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抓紧研究制定促进节能节水产品推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

(四十)健全价格机制。合理确定城市供水价格、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单项用水定额。引导工业、洗车、市政设施及城市绿化等行业使用再生水。合理调整城市污水处理费,开征城市垃圾处置费。推行居民生活用电谷峰分时电价和阶梯式计量电价,认真落实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政策。探索建立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企业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及消费者付费制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市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市供电局参与)。

(四十一)加强区域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广泛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不断增强技术的引进消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的转化推广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市已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市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在近期内提出本部门、本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按照职责分工,狠抓落实,紧密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牵头,市循环办各成员单位参与)。

(四十三)严格环保执法。继续推进“811”环境整治行动,采取“治旧”和“控新”双管齐下的办法,关停一批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落后企业,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切实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尽快实现环境质量状况的全面好转。在健全环境保护法规的基础上,严格执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违规事件,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监察局、市安监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供电局参与)。

(四十四)建立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和完善能源、水、土地等重要资源以及节能、节水、节地的统计核算工作,抓紧建立节约型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逐步将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考核制度,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等指标纳入政府目标 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发改局、市经贸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参与)。建立奖励机制,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企业,予以表彰奖励和宣传(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四十五)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大力开展能源资源节约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能源资源节约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活动,坚持无纸传输、压缩会议、降低油耗、节约用电、惜水节材,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技术和产品。抓好政府建筑物节水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完善部门预算,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局、市财政局牵头,市循环办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