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制图教学设计

工程制图教学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9 16:22: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制图教学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制图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装饰工程制图;标准化;实践能力

“正确并高效地识图、制图”的能力,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从业人员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是关系到能否正确理解和表达设计内容、能否通过图纸正确指导施工、能否与行业相关人员交流的专业语言和基本工具,是从事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岗位要求。如何结合行业实际和真实工作过程,切实培养学生“装饰工程制图”这一专业核心技能,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现状和弊端

(一)教学整体定位的问题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属于土建大类,现在准确名称为“建筑室内设计”。但是长期以来,很多高职类院校往往把其等同于本科中的艺术类专业,其课程教学过于强调“艺术性”“创意”和“感性认识”,课堂教学与行业实际脱节,在教学设计中无论内容、流程或者方法,都难以体现“职业化”培养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装饰工程制图”技能教学上,照搬本科院校“建筑制图”相关课程设置的情况仍然是比较普遍的,这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室内装饰工程制图课内容基本照搬本科院校的建筑制图课程,包括投影、几何制图、建筑轴测图等大量前期内容,不加取舍,教学方式守旧(甚至整门课程都是手工制图),本应是专业核心课程,但学完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

二是制图课程和软件教学彼此独立。分别开设室内装饰工程制图课和AutoCAD软件课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在制图课中学习了大量手工几何制图的内容,涉及专业岗位实际要求的装饰工程制图部分篇幅有限,学生练习量不足,并缺乏与软件技能的结合;软件教学又流于纯粹“命令”的死记硬背,缺少在实际案例和真实项目中的“职业化”锻炼,最终导致软件命令背得熟,但进入设计实训类课程时又难以学以致用。

(三)教学设计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没有明确提出和区分每一个情境、项目或任务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学生上课前不知道要学什么,下课后没办法检验掌握水平,老师也很难做到精准把控教学质量,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

2. 教学内容不够标准化

不同老师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教学进度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一个大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没有进一步去分解,老师模棱两可地教,学生囫囵吞枣地学。

3.缺乏“职业化”属性

没有切实做到甚至没有引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缺乏真实工作流程的带入,缺乏“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一)突出实践能力

高职在学制上不同于本科,除去后期的实习阶段,学生真正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多一点,时间非常紧迫,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上就要精炼、取舍。作为实践指导的理论学习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更要进一步强化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做到“精讲多练”。

(二) 教学设计“标准化”

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流程,都需在综合教学实际和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尽可能制定标准,把教学内容层层分解、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像广播体操一样制定“标准动作”,每一个“动作”都设定明确的目标,让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依。

(三)大胆进行课程创新

目前的室内装饰工程制图课和AutoCAD软件课关联性不足,对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效果不理想,并对后期课程造成影响,因此就必须在“装饰工程制图”技能培养中,深度融合软件教学,进行创新型的课程设置。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分析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设计工程学院室内设计专业自2011年起,针对“装饰工程制图”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改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国内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在相关领域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课程设置上的改革

1.提炼现有课程

学校充分总结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进行市场和行业调研,综合任课老师、专家及多方面意见,对现有的室内装饰工程制图和AutoCAD两门课程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分解,剔除专业相关性弱的内容,将精华部分压缩为“装饰工程制图基础”(目标:让学生理解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训练制图所需的专业思维和严谨态度、初步认识装饰工程制图的相关内容和标准),以及“AutoCAD软件基础”(目标:掌握该软件操作的基本方法)两门课程。

2. 设置创新课程

设置一门全新的《装饰工程制图CAD训练营》课程。深入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针对岗位实际所需,将制图知识和软件操作深度融合(如图1所示)。

(二)教学设计上的改革

1.提出“四化”要求

之所以把新设置的这门课程称为“训练营”,是因其有着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贯彻了“内容标准化”“过程程序化”“方法模式化”和“体系项目化”的职业化教学“四化”改革目标,将“利用CAD软件进行室内装饰工程制图”的技能内容分解为一个个“标准动作”,科学地将课程分解为若干教学模块(项目导向),又将教学模块分解为若干教学情境(能力领域),再将教学情境分解为若干任务(典型任务),并且基于真实的工作工程不断重复(项目改变,过程重复,但是内容难度递增),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熟悉真实工作流程的情况下,不断掌握难度递增的技能。

2.创新激励机制

训练营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高强度、大量的反复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技能与工作规范,提升职业能力;教学安排上,设置连续四周的全天训练营课程,以完成一天训练任务为前提;激励机制上,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训练营教学对自己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每周安排一次技能考核,测试合格方可获得段位,考核成绩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相关,能力水平与段位相关。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启动针对“装饰工程制图”的教学改革,通过上述措施,在教学上实现了室内装饰工程制图和CAD软件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把培养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放到了课程教学的首要位置,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掌握水平较改革前大大提升,教师接受度和学生满意度都非常不错。这一经验相信能对其他课程改革和兄弟院校相关教改实践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教学设计;CAD;教学目标;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一、课程定位

《CAD绘图》课程是中职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职业技能训练的核心课程,是国家职业资格CAD认证考试的证书课程,主要培养CAD建筑工程识图、建筑CAD制图、建筑工程CAD设计的能力。《CAD绘图》课程开始前,学习者需要先行学习《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建筑识图与构造》等基础课程,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建筑识图、绘图能力。同时,《CAD绘图》又是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的基础支撑课程。因此,《CAD绘图》既对学习者职业技能培养的一项核心课程,又是学习者全面职业技能培养的支撑课程。

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建筑工程图形的规范和技术要求以及CAD制图规范,掌握CAD基础知识、基本绘图命令及编辑方法,掌握CAD绘制建筑工程图纸。

2.能力目标:具有操作CAD 软件工具的能力,具有应用CAD绘制各类建筑工程图的能力。

3.态度目标:培养学习者具有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缜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CAD绘图》课程整体设计必须以实现上述三个目标为根本出发点进行设计。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难点

《CAD绘图》这门课程主要包括CAD软件的使用以及CAD工程图绘制两大块内容,为了使学习者能够快速CAD绘制建筑工程图的工作,可将课程设计成三个项目:项目一、CAD及其基本命令的应用;项目二、掌握建筑工程制图规范;项目三、建筑工程图绘制。

注意项目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项目必须能承载课程教学目标;二是项目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形成独立的成果;三是项目间必须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但在各个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项目一学习初期时,学习者需要掌握命令较多,此时想要绘制一个简单的图案,就需要掌握多个命令――直线、圆弧、偏移、镜像、图层设置等等命令。这对于没有任何CAD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关,很容易产生抵触、厌学的情绪。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命令后,如何合理使用命令快速准确的绘图是学习者一个难点。当一个图形看起来较为复杂,学习者虽然已经掌握大量的CAD绘图命令,但是如何运用命令,先从哪里绘制,一时之间难以抉择。

在项目二学习时,学习者对制图规范死记硬背,会感到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在项目三学习时,如何快速准确绘制工程图,是学习者学习的目标和难点。绘制工程图时,学习者既需要能够合理使用CAD命令,又需要掌握制图规范,把工程准确完整快速的绘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

(三)根据CAD学习各阶段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各个项目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学习难点,课程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解决。

在项目一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典型范例教学,通过实例引出命令,淡化命令学习,突出实例趣味性、实用性,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迅速入门。讲授范例而不拘泥于范例,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的方法更加重要。

在项目二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比较容易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内容把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教学进度和课堂局面的控制能力,使课堂活而有序,轻松而不失进度。情景的设置要适度,不能过多过滥。应把情景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达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项目三学习过程中,此时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较好完成此项任务。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的有关知识技能要求设定项目。该项目有如下特点:基本涵盖了全部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并且适当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综合性强,覆盖面宽;涉及的内容学习者比较熟悉且感兴趣;具有广泛实际应用价值。引入项目教学法后,教师必须要有项目经理意识,要具备项目规划、项目管理和项目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人物,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四)教学单元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从一章或者一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不过单元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

1.整体性。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整合。

2.相关性。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课型的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关;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关;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和教学目标相关。

3.阶梯性。阶梯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基础到提高,活动的要求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4.综合性。综合性主要体现整个单元教学能否体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单一目标与五维教学目标综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综合,单一技能与多项技能综合。

根据单元设计的特性,结合《CAD绘图》课程本身的特点,在每个单元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完成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训练。

篇(3)

《机械制图》、《AutoCAD》等图学相关课程是研究工程与产品的图形信息的二维和三维表达、图形理解和图样绘制的技术基础课。如何通过各项措施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以“成图大赛”等比赛作为交流、检验、学习的平台,将传统工程图学与竞赛、工程实际需要、国内外工程图学先进教学理念紧密连接起来[1-2],本文以我院机械图学课程为例,对目前图学课程及竞赛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在竞赛激励下,对图学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对提升工程制图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研究意义。

1 我院机械图学课程和相关竞赛的现状分析

1.1 图学课程授课情况简介

以我院机械专业图学课程为例,《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5门课,其中《机械制图》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为图学基础知识和国标,实训部分主要为《机械零件测绘》;《CAD软件及应用》,《机械建模与仿真》,《先进成图技术》为选修课。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1)传统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缺乏,实践课程的相对滞后,导致学生无法保持学习兴趣的延续性。

(2)不同图学课程间隔较大导致知识的遗忘。不同课授课时间间隔长达5~8个月,如果不建立内部关联,好多理论知识在软件时基本全忘记了,许多同学可能学会了AutoCAD和SolidWorks,但是却连基本的绘图常识都不清楚。

(3)图学课程之间的教学延续性不够。课程之间的联系太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一条主线,例如学习CAD不强化国标和专业知识,那么学习完你记住的无非是一些命令和操作。

1.2 图学类竞赛与获奖情况

从2015年起,我院学子在校赛中获奖逐年增长,近两年的国赛中,我院共获得9项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比赛参与面不够广,参与比赛的始终是那些学生,这对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整体制图能力显然是不够好的。

(2)比赛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为如表所示三个比赛,比赛内容为平面手绘和计算机绘图,使学生的新鲜感不足。

(3)比赛与实际教学脱钩

由于指导教师人数较少,因此无法大范围地及时将制图比赛中所体现的现代先进制图技术与理念带入课堂,影响了先进制图教学思想的传播。

(4)竞赛对于教学的促进不够。

对于参加比赛的热情很高,但由于经费、院系协调、教师数量等原因,实际参与人数一直较少,影响了比赛成绩与影响力。

(5)由于指导教师的投入有限,人员时常变化,对于参赛队员的选拔、训练方法、培养模式、淘汰机制、比赛心理辅导的探索、总结较少,影响了之后比赛的延续。

2 竞赛激励下的图学课程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

鉴于以上的图类教学过程和相关竞赛的现状分析,主要问题无非两个:(1)竞赛与教学、图类课程间关联不够;(2)项目案例教学的缺乏。项目驱动法主要是指将实践性应用作为其根本性的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导作用,围绕着整个项目设计教学内容来进行。竞赛激励机制来源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的“快乐教育”的思想,通过给学生以一定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满足和刺激,使其??现自主学习、自愿学习[3]。

2.1 基于专业课程大类划分的“项目、学生、竞赛”的中心架构

根据图学课程中存在的课程间联系太弱的问题,以机械专业为例,可将机械专业课程分为几大类:如图学类、设计类、控制类等等。

图学类的相关课程有“《机械制图》《AutoCAD》《机械建模与仿真》等,相关竞赛有“高教杯全国先进成图与技术创新大赛”;设计类的课程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相关竞赛有“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控制类的课程有“《机电传动控制》《PLC》等”,相关竞赛有“全国西门子杯先进制造大赛”

根据大类的特点,以图学类为例,此类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围绕着“画一幅机械专业图纸”,其课程教学设计中可以市场调研和全国大赛的大纲相结合,再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将大类的课程整合为若干教学项目,将原来的以“课堂、老师、书本”为中心的架构变为“项目、学生、竞赛”为中心的架构,可以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2.2 竞赛激励下的图学课程项目的教学设计

(1)图学课程教学中的多层次竞赛激励。

如表1所示,结合教学设计,在图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单项竞赛和各级综合赛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比如在《机械制图》讲授期间可以通过大作业比赛或趣味绘图结合教学项目考核来完成。教学中以项目为驱动、以竞赛为导向,让学生在教学中围绕项目作业充分进行实践学习、并结合竞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2)基于项目和竞赛的教学内容优化。

从教学内容上,将图类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项目驱动和竞赛激励相结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改革传统考核方式,优化教学质量,并且可以促进图类课程间、大类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

3 结语

竞赛激励下的图学课程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创新研究,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1)图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一体化,从二维到三维,从手绘到机绘,对促进学生的就业率也有着积极意义

篇(4)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 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eaching,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we must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s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theory, this article shows the main point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taking the cour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as example.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design of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C4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开展得热火朝天。高职院校竭力探索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途径, 教学模式、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训模块探索与基地建设、教学评价等成了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成了必然选择。如何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每门课程都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设计。本文对《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完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动导向的教育思想

(一) “行动导向”一词的由来

“行动导向”作为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范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德国首先形成和确立下来,成为迄今为止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思想。近年来引入我国,并逐渐被职业教育领域人士接受和重视,从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而迅速传播。

“行动导向”教学范式产生的基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教学实践的变化及对职业教育原来的学科系统性教学活动的批判性认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德国联邦政府及工业企业的支持下,德国开展一系列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推动了不同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的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成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领域最广泛应用的概念,围绕这一教学范式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其中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对“行动导向”教育思想做出了最好的概括性阐述,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二)行动导向的定义

曾在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任职的劳尔-恩斯特女士指出,行动即学习原则。行动导向教学须根据完成某一职业活动所需的行动以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的环境条件来设计、实施、评价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而这里的行动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其基本特征包括:第一,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一种方式;第二,可以在行动前对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预测,从而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有目标、有意识地影响行动的结果。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质是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发展;其设计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并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其参照标准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特征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提供必要条件,学生乐意学习、自愿学习且能够独立学习。其典型特征可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性:学生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根据实现预定行动目标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全面;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全面;

(2)主动性:行动导向教育思想更注重人性,认为人是自我负责和不断优化的,能在实现预定目标过程中进行批判性自我反馈,从而主动学习和改进;

(3)参与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当中;

(4)开放性:学生可自主选择达到既定目标的行为方式,其行动和学习方式都是开放的;

(5)螺旋上升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增强学生识别能力,注重提升其行动能力,鼓励学生按照计划、通过行动体验来完成任务;通过“手脑”协调,使认知能力、系统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内化;同时还注重个性培养,增强其承担任务的勇气和完成工作的信心;几方面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设计

(一)设计的基本内涵

教学是为了达到学生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及学习资源进行安排和实施。教学过程又可分为三个密切相关的环节,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其中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进行构想,是教学的先导性环节。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设计

在上述行动导向教学相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首先根据《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特点确定教学模式设计的几个原则:

(1)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2)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

(3)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4)“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原则:即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

(5)一体化原则: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教育与德育一体化。

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采用任务引领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建立以真实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创设出各种场景,把学习主题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任务活动组织教学。在任务引领下,通过现场对照看图、实物观察、模型观摩、绘图、说图、评图等,让学生感知、领悟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设计任务时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螺旋式上升。以两套实际工程项目图纸识读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课程实施分为六个教学步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步骤如图2所示。

(三)教学目标、教学项目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绘图与识图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1)树立安全和环保意识

(2)具有空间想象能力

(3)会使用制图工具和用品

(4)能绘制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和详图

(5)具有建筑施工图识读的能力,能分析解决整套建筑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

(6)掌握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

(7)明确建筑工程实际中常用的投影图

(8)掌握正投影的理论以及房屋建筑制图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9)掌握建筑的概念、分类和民用建筑的基本组成及构造

2)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所要求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好的新技能、新知识学习能力

(3)具备良好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优良品质

2、教学项目设计

学习项目 学习任务描述 学习内容

项目一 课程认知与岗位认知 任务一 施工现场参观

通过施工现场参观,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岗位、生产过程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了解将来的就业去向,了解《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对将来岗位工作的作用。撰写一份参观总结。 建筑的概念、分类、组成

建筑工程建设的程序

本课程的内容、特点

就业方向岗位群相关知识

计划能力

总结能力

任务二 制定课程学习计划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看课件、教师和学生讲解等方式了解建筑的概念、建筑物的分类、工程图样的作用;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制定本课程的学习计划。

项目二 组合体投影图绘制与识读 任务一 线型练习图抄绘

为了熟悉建筑制图标准同时了解比例、尺寸标注等制图知识,抄绘一张线型练习图(附后)。要求图样绘制正确、符合制图标准,布局合理、线型分明。 制图工具用品的使用;

建筑制图标准;

投影的概念、分类;

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绘制与识读建筑工程图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基本体:三棱柱、三棱锥、圆柱、圆椎的三面投影图的绘制方法;

组合体组合方式;

组合体投影图画法;

组合体投影图尺寸的组成;

组合体投影图尺寸的标注方法及注意问题;

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方法。

任务二 基本体投影图绘制

弄清什么是三面正投影图、什么是基本体,自主确定基本体的大小,分析基本体的三面投影情况并按制图标准把各基本体的三面正投影图绘制到图纸上。要求图样绘制正确、布局合理、图面整洁、线型分明。

任务三 组合体投影图绘制

该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体投影的基础上,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尺寸标注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任务四 组合体投影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组合体的两面投影图补绘第三面投影图或做出组合体的模型。通过识读投影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的方法步骤,提高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

实训一 观察教学楼前的台阶,绘制其三面投影 形体分析,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

项目三 建筑构造图识读 任务一 剖面图断面图绘制

根据给出的投影图或直观图绘制剖面图或断面图。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和画法;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原理;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类型和适用情况;

常用的材料图例;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图示方法与画法;

墙体的类型;

砖墙的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隔墙构造;

墙体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板层与地坪层的组成;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构造;

楼地层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地面的构造;

工程做法表的识读方法;

楼梯的组成与尺度;

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类型;

楼梯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梯详图的识读方法;

楼梯的细部构造;

屋顶的作用和类型;

平屋顶的排水方式;

平屋顶卷材防水屋面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刚性防水屋面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屋顶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变形缝的概念和类型;

变形缝在基础、墙体、楼地层、屋顶处的构造;

变形缝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类型、组成;

主要结构构件的类型和构造要求;

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任务二 基础构造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能够判断是何种类型的基础,完成识读报告。

任务三 墙体构造图识读

抄绘给出的墙身详图,抄绘过程中识读图中外墙墙脚节点构造详图、窗台节点构造详图、过梁及楼板处节点详图,掌握墙身及细部构造、以及详图识读的制图标准。并能够根据墙身详图中的索引符号查阅相关的标准图集,读懂其它墙体构造详图。

根据给出的隔墙构造图,完成识读报告,说明隔墙的构造要求。

任务四 楼地层构造图识读

根据案例图纸中给出的楼地层构造图或工程做法表或工程做法索引制作楼地层、楼地面的模型,每组制作至少一个楼地层的模型和不少于两个的楼地面的模型(各组尽量不重复)。制作材料可采用硬纸、泡沫塑料、海绵等,应清楚每一构造层次所用的实际材料和厚度,尽量符合实际比例

任务五 楼梯构造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楼梯详图(楼梯平面图、楼梯剖面图、楼梯节点详图),识读楼梯类型、各部分尺寸标高、踏步数量、门窗设置、细部构造等内容,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六 屋顶构造图识读

参观教学楼和西七公寓楼屋顶,根据给出的屋顶平面图和详图,完成屋顶构造图识读报告。内容包括屋顶的类型、排水方式、排水装置、坡度和排水管设置、防水构造、细部处理等。

任务七 变形缝构造图识读

参观教学楼和西七公寓楼变形缝设置,根据给出的西七公寓楼图纸,查看西七公寓的变形缝墙体、屋顶处的构造处理,根据索引符号查阅标准图集,画出墙体、屋顶处变形缝构造图。

任务八 单层厂房构造图识读

制作排架结构单层厂房的模型。

实训二 观察身边建筑的楼梯间,绘制其楼梯平面图、楼梯剖面图 加深对楼梯构造的认识,提高楼梯详图识读能力

项目四 建筑施工图识读 任务一 首页图建筑总平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首页图和建筑总平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总平面图的内容,图纸目录、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门窗表里所包含的内容

建筑平面图中图名、尺寸标注、房间位置、剖切位置和详图索引标志

建筑立面图中图名、尺寸标注、墙面装饰

建筑剖面图中剖切位置、剖视方向、尺寸标注

建筑详图标志及详图索引标志、各详图做法;

建筑施工图绘制的方法步骤。

任务二 建筑平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平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三 建筑立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立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四 建筑剖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剖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五 建筑施工图绘制

在识读案例图纸的基础上,熟悉图纸的细节,抄绘案例图纸中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各一张,要求绘图正确、符合制图标准、布局合理、图面整洁、线型分明。

实训三 观察身边的一幢建筑,绘制其建筑平、立、剖面图(草图) 加深对建筑施工图的认识,提高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

实训四 施工现场见习 在施工现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熟悉岗位(群)工作内容

项目五 结构施工图识读 任务一 基础图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基础图的识读,绘制指定基础或承台的平面图和截面图。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结构施工图的组成;

平面整体表示法;

基础、梁、板、柱施工图的识读。

任务二 钢筋混凝土柱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指定柱的识读,绘制指定柱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任务三 钢筋混凝土梁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指定框架梁的识读,绘制指定梁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任务四 钢筋混凝土板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板的识读,绘制指定板块的平面图和截面图。

实训五 企业识岗 在施工企业参与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体验施工员、质量员等岗位角色。

(四)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融合如小组讨论法、引导文教学法、练习法、成果展示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书育人、素质教育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评价设计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评价应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因此,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而且,评价应侧重在要解决的问题上;应关注个体智能的发展而非与他人的比较。

在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构建了融入职业岗位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过程考核与集中考核并举,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教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教育研究,2005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科学出版社,2005

[5]将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5

篇(5)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

一、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为BIM,即通过利用数字信息,将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详细表达出来,它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为核心,包含了从设计到施工乃至建成使用和最终拆除的全过程信息,集成了工程图形模型、工程数据模型以及和管理有关的行为模型,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参数化、智能化的建筑物数字化表示,支持建设工程中的各种运算,且包含的工程信息相互关联。它实现了“模型等于图纸”、“模型高于图纸”的目标,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技术涉及内容广泛,在建筑工程实践过程中,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所有环节均会运用到BIM技术。BIM技术能够对工程各种信息进行详细描述,其中,设计信息包括建筑结构类型、建筑物原材料、建筑工程性能、工程对象名称等;施工信息包括工程原材料、工程质量、工程施工进度、工程人力、工程施工成本等;维护信息包括工程安全性能、工程耐久性等。另外,BIM技术能够深入分析、控制、预测建设项目的生命期成本、工程环境影响、工程能源消耗等。与此同时,通过利用BIM技术,有助于工程全阶段集成管理的实现,包括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工程进度等。

二、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

1.教学理念的改革

通过对目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教学理念的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其一,针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遵循实用、必需、够用的原则;其二,对较少运用的理论知识、理解难度高的理论知识进行精简,例如,将工程制图中画法几何相关理论知识予以删减,通过对BIM技术的运用,结合建筑工程的构造,构建三维立体图形,以对建筑工程对应的数字模型进行详细描述。目前,建筑工程制图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由二维平面制图转为三维立体制图,对此,过去以二维平面制图为主的教学理念,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即转化成为以三维立体制图的教学理念。

2.教学体系的改革

以制图理论教学结合计算机二维绘图是传统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它主要对画法几何理论原理进行重点讲解,投影表达各种几何元素,通过对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运用,对建筑施工图进行详细描述,由此看出,在传统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中,三维立体绘图概念处于空白状态,学生的接受是被动的。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利用BIM软件建立3套中小型工程图纸的三维立体模型,用于该课程制图和识图的教学。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学习以3套实际工程图纸为主线,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应会的知识。围绕BIM三维绘图,对工程制图课程相关内容开展教学,有效结合计算机绘图和理论教学,以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其中,教学体系的主线是计算机三维绘图,教学体系核心为BIM思维,此设计有助于建筑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3.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选取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时,应对画法几何部分进行精简,包括截交线、相贯线等,同时利用实际工程图纸实施教学,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场参观建筑实体的机会,从而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建筑工程空间想象能力、专业识图技能不断得以提高。老师可以运用BIM软件,开发出三维立体模型学习情境,学生在3D视野下,课程会变得易学易懂,教学效果将大大提升。CAD二维绘图时结合三维实体进行识图,学生的制图和识图能力互相促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板书、PPT、二维CAD模式,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比较简单的图片和文字,这是传统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均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应改革教学手段,即以计算机三维绘图为主,结合二维绘图,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可以观看到利用BIM技术对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4.教学环境的改进目前,BIM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在建筑行业中逐步深入,大大影响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第一,高职院校老师面临着BIM技术新知识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对BIM技术相关知识进行及时学习和认识,加深对BIM技术的理解,不断对自身建筑工程制图和识图知识进行更新。第二,高职院校应提高对BIM专业师资的培养力度,为老师提供更多BIM技术培训的机会。同时还应对BIM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对相关最新知识进行深度理解。第三,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环境,与施工企业、软件开发公司等进行合作,共建BIM实训室,运用BIM技术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实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掌握工程制图投影原理,还可以通过案例的形式,在工程二维建筑图、施工图上建立三维空间模型,以掌握工程图纸的识读。

三、结论

当前,BIM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行业的大趋势,BIM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应用,正逐步进入以建造过程应用为主的深度应用阶段。高职院校在对土建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应将BIM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BIM技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工具的工程技术技能人才,顺应建筑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鸣,吕梅,李苏红.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图学课程改革与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7(04):11-12.

[2]齐宝库,薛红,张阳.建筑类高校BIM高端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17(01):23-24.

[3]赵雪锋,李炎锋,王慧琛.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7(02):25-27.

[4]刘红勇,何维涛,黄秋爽.普通高等院校BIM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05):34-35.

篇(6)

制图是高职高专室内设计、环境艺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技能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视图和绘图表达能力。但从学生相关课程的作业成果来看,目前上述专业的制图课程教学成效不佳。本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室内设计制图教学的存在问题,剖析制图课程的知识结构并探讨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制图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室内设计制图;投影原理;空间想象能力;图示能力

室内设计专业的制图属于工程制图,其本质是工程语言,是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服务的。室内设计制图是高职高专室内设计、环境艺术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通过学习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相关知识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课程,大部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安排《制图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和施工课程作识图绘图能力的铺垫,同时专业理论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室内设计史》亦需识读大量图例进行课程学习。因此制图课程的教学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到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设计制图教学的重要性及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

不管是建筑或家具,任何人工物品的生成都有一个设计与施工(生产)的过程。设计意图由图纸来表达,施工或生产也是依据图纸来完成的。室内设计在实施的时候属于生产经营活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在实施的时候需要依据图纸进行预算、统计备料、编制施工方案与相关技术措施。无论设计还是施工,各个专业人员的协作都需要依据图纸来交流,因此,作为交流语言的工程图纸就有较规范的表达要求,且专业施工图作为工程承包经营的合同附件,通常具有法律责任。从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岗位要求来看设计制图教学的重要性,要工作岗位均需要以图纸为依托。据此,要求专业学生掌握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对于以装饰设计员为培养目的的室内设计专业,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绘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二维纸介上正确地表达三维空间与形体、乃至工程构造物。

二、当前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当前高职室内设计、环艺类专业的制图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制图课程中投影是制图课程的主要理论部分,但教学环节普遍薄弱,三维形体表达能力与空间思维较差,学生对于稍为复杂的空间与形体不会表达,如各类楼梯、透空中庭、悬挑构件等。第二,对专业图的主次、基本逻辑关系未能正确掌握表达方式,例如立面图常常没有明确的指向,无法理解同一房间的平、立、剖面与详图的表达秩序,各类索引符号不能正确绘制与运用。第三,学生制图绘图基本功普遍不扎实,未能养成良好的专业制图习惯。例如各类图线的粗细、图面的工整程度等达不到要求;学生在制图学习过程中没有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如常常不自觉地用签字笔绘图,制图作业缺乏客观、严谨的作风。总的来看,尽管经过制图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堪忧,离高职“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目标要求尚有一定距离,所绘专业图纸难以应用于工程实践活动。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制图教学理念上的一些误区

1.对投影原理重视不足。

制图课程一般从画法几何与投影原理学起,这部分内容是制图的理论基础。制图课程中投影基本原理比较抽象,因而导致学生觉得难以理解,不易接受;部分教师认为制图课程最终学习目的是为识读和绘制专业施工图,投影原理没有直接应用价值,无需多讲,或一笔带过、或直接从专业施工图开始教学。殊不知投影原理是工程制图的理论基础,如果将工程图纸比喻为工程界的一种语言,那么投影原理就是这种语言的语法,只有通过投影变换才能把三维的空间形体客观表达在二维纸张上,由于未能透彻理解投影原理,使得学生难以正确的表达三维空间与形体。

2.对专业图中的主次逻辑表达重视不足。

制图课程最终目的是能识读、绘制施工图,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的施工图往往涉及房间与部位广泛,需要交代的各种平立剖、详图众多,不懂总、平、立、剖的表达秩序,不懂综合运用各种索引符号、详图符号进行逻辑表达是问题所在。

3.对制图学习中的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培养良好制图习惯重视不足。

制图课程一般从手工制图开始学习,但在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正确的使用绘图工具、遵循的绘图程序抓得不严,因此学生制图作业所反映出来的图面粗糙,制图素养低,没有把最基本的正确制图技能内化为习惯。

(二)规范问题

由于目前尚未有国标级的室内设计专业制图标准,多年来一直沿用建筑制图标准,主要沿用的建筑制图标准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建筑制图标准》等。2011年,住建部颁布了行业标准《房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制图标准》(JGJ/244-2011),室内设计专业因具有装饰装修工程涉及面广、工艺与材料创新较多、构造节点复杂等特点,上述制图规范并未能完全覆盖,给室内设计规范制图带来一定的限制,出现制图教学中图例表达混乱、不够统一规范等问题。

(三)教材问题

一是由于室内设计与装饰装修是发展很快的行业,现有出版的相关制图教材不能完全适用于教学。二是教材问题也跟教材编撰者有关,目前使用的装饰制图类教材的编撰者,通常毕业于土建类专业或艺术设计类专业。土建专业领域的编撰者编写的教材,一般投影知识编写比较详实,理论体系较为完整,但由于土建与装饰装修相比较,工程实施对象、追求目标与主要材料有很大的差异,装饰装修的专业施工图往往讲解不足,很多教材中的示范图例为土建构件,未能更贴近装饰装修专业制图。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出身的教材编撰者,编写的教材对投影原理重视不足,基本原理讲解不透彻,往往是将投影原理部分一笔带过,制图教学中往往从专业图(装饰工程施工图)应用讲起,这是一个普遍的教学误区。

四、提高制图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加强教学设计

1.基本原理讲解要透彻。

尤其是几个重要的部分:投影的分类、基本体的投影、建筑形体的多面投影图、剖面与断面等表达方式;设计适度的基本形体投影练习(三视图),为使学生更好理解空间形体概念,也可安排一些轴测图绘制练习。学生练习后要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原理再分析讲解,使形体表达原理在学生脑海中得到巩固。

2.从形体投影开始,布置数量适中、针对性强的练习。

要求教师不但能讲清楚基本概念与原理、又能示范绘图给学生看,使学生从怕绘图到爱绘图、勤绘图,最终养成良好的专业制图习惯,并能得心应手地绘制表达。同时制图基础课程一般以手绘为主,在绘图练习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遵循正确的绘图步骤,培育学生严谨、耐心细致的绘图作风。

3.加强专业图中的逻辑表达训练。

所有的装饰装修施工图、特别是大中型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其涉及房间与部位广泛,需要交代的各种平立剖、详图众多,专业图纸的设计绘制怎样理清主次关系、系统清晰的表达清楚,还必须正确应用各种逻辑符号如索引符号、详图符号,使得整体图纸表达系统有序、追索清晰。专业施工图学习中强调专业施工图的标准、规范与制图要求。同时装饰装修施工图还与其他水电、空调等专业施工图配合交集,如果制图基础的课时有限,亦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把专业施工图这块重要内容安排到下一学期,单独开设一门《装饰施工图设计与编制》,重点讲授专业施工图的设计与编排。

(二)利用多种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制图教学带来方式方法上的变革,应充分利用多种方式使抽象的投影原理直观化,如设计包含多媒体演示与纸质模型制作结合起来的授课方式:

1.CAI教学。

就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手段进行教学。传统制图教学多以挂图或教师黑板绘图,但传统挂图太小以致看不清,而黑板绘图较耗时间。笔者把投影原理系列挂图做成PPT课件,避免了上述问题,多媒体授课还方便相关知识内容归纳,例如投影的种类、投影的特性均可归纳在图表中,使学生对基本理论框架有更系统的认识;还可应用三维软件(如SKETCHUP)建模辅助教学。笔者在讲授投影的基本知识与形体基本表达方法时,用SU建立型、立体模型,即时变换形体的多面投影图、展示形体内部与剖切图示,通过三维演示把抽象的原理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演示,使学生易于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2.纸质模型与实物测绘。

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形体的了解,在讲授形体基本表达方法时结合纸模型制作,每个同学均亲自动手按所给出的尺寸折硬纸模型,然后根据折出的纸模型绘制多面投影图,此方法能加强学生的形体表达理解;而在学习专业施工图时,先安排实际装饰空间及家具的测量、然后按比例绘图,通过实物测绘来训练学生的构造表达能力。

(三)自编教材

室内设计与装饰装修领域的创新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高职制图课本或教材的相关内容必须适应发展形势。在此情况下,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或专业培养目标(如偏重于培养装饰设计员或施工员)及课程体系改革,组织专业教师编撰适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制图教材。综上,高职层次的室内设计专业制图课程受到总课时的限制,理论内容应精简有力、够用为主。围绕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授课内容,科学地安排知识难易顺序,务必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认知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制图课业,让学生充分练习,以此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制图与识图能力。

作者:潘永宜 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斌,陈锦昌,王枫红.建筑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篇(7)

确定各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首先分析学生就业面临的第一个岗位(一般第1-2年),明确学生首岗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尽量考虑学毕业后能快速适应首岗工作;其次,分析学生就业后的中长期岗位(一般第2-3年以后),课程设置尽量考虑使学生能适应长期岗位工作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积蓄力量;最后重在教会学生学习及工作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继续自学能力,成为一个学习型人才。为此,我们根据岗位对职业能力的综合要求,设定了铁道工程专业“三阶能力递进”的能力培养目标,即“基本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三阶次逐步过渡,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基本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铁道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3.考核指标“三个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考核指标检验。结合“以岗导学”原则和职业岗位需求特点,学院在确定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指标时推行“三个结合”:核心课程设置与行业技能标准紧密结合,实践实训项目与核心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考核评价体系与职业资格标准紧密结合。

突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岗位任务引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学习活动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真正接轨。职业技能鉴定是考核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达到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技能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的紧密结合,学院铁道工程专业将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模块列入专业教学计划,分配专项学时,进行教学、培训、考核、鉴定四点一线的统筹管理,引入铁路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实施“双证融通”,鼓励毕业生既拿到毕业证书又拿到由铁道部统一颁发的铁路职业资格证“线路工中级证书”。具体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训过程中,直接使用铁道部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白皮书”(鉴定标准和鉴定题库),以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来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核心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

二、构建“三阶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进步需要,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坚持以国家铁路职业标准为准绳,以铁道工程施工技术与既有线修理技术岗位能力要求为内容,按照铁路施工与铁路修理两大岗位群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形成职业能力递进的三大课程模块,实现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模块学院铁道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大课程模块,一是基本实践能力模块,包括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工程材料与检测、工程制图及CAD绘图识图、铁道概论、地基与基础施工、钢筋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基础等课程,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及职业能力准备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二是专业技术能力模块,包括路基施工及维护、铁路测量、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铁路桥和隧道施工与维护等核心课程,构建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如测量技能、铁路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等施工、管理和修理技能;三是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包括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工程预算编制、施工管理实务、工程验收标准应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管理的主要技能。铁道工程专业能力与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如表2所示:四、设计“三阶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内容通过构建“三阶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实现“首岗常岗管理岗”等岗位需求与高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相对应。在课程内容设计时,我们同样采用“基本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三阶能力递进的教学设计。

例如铁路测量、工程制图与识图、铁路轨道、施工管理实务等课程,我们采用大课时分学期进行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三阶能力递进”的教学设计,如工程测量基础(第一学期)铁路测量(第二学期)铁路测量综合实训(第三学期);工程制图(第一学期)CAD制图与识图(第二学期)施工图识图综合实训(第三学期);铁道概论(第一学期)轨道施工与修理(第二、第三学期)线路工技能鉴定(第四学期);钢筋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第二学期)路桥隧线等专业工程施工与维护(第三学期)施工项目技术与管理实务(第四学期)、工程材料与检测(第一学期)路桥/隧道专业工程检测(第三学期)工程试验检测综合实训(第四学期)。以《铁路测量》课程设计为例,针对施工岗位群首岗和常岗是测量工和技术员,主要负责日常施工测量放样和配合技术主管进行识图、技术交底、施工管理等工作;针对修理岗位群首岗和常岗是线路工,主要负责线路的维护与监测,为此,在设计《铁路测量》课程内容时,我们采取施工方向和修理方向兼顾,用大课时分学期的“三阶能力递进”的教学设计,三个阶段是测量基本技能、铁路线路测量技能和铁路测量综合实训。《铁路测量》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如表3所示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