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22: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给公司提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建议;工作机制;企业发展;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2902
当今社会,企业很多问题发生在一线和现场,问题通常能够解决,但没有人愿意主动解决。由于缺少相应的沟通、反馈、激励机制,基层员工往往对不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而负责顶层设计的管理者有时虽然显现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和热情,但需要通过深入调研等方式才能了解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且其提出的解决方案还不一定符合实际。基层员工与管理者间缺少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相互牵绊、团结一致的共同点,员工漠不关心的态度和管理中不够高效直接的效率影响了企业凝聚力的效果,制约着企业的深远发展。尤其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企业提出有益的建议,并通过形成建议工作机制逐步构建起企业内部常态化的持续改进完善管理体系,让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致力于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合力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对谋求发展的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1 建议与建议工作机制的界定
(1)建议的定义。建议是指企业员工在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要求的前提下,为企业提出的、有利于企业改进问题的意见。
(2)建议的范围。它可以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从能有效推动企业发展和更符合管理者关注的角度考虑,建议内容应该更着眼于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如在企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员工对改进流程、方式方法提出的措施和意见。
(3)建议的特点。建议的目的除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因此应具有先进性、可行性、效益性的特点。
(4)建议的工作机制。围绕员工建议,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则,使建议从提出到采纳落实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形成建议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1)员工建议是企业实现优化调整的一种方式。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调整,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调整,既没有充分发挥出员工主人翁的积极性和作用,也没有发挥出员工贴近一线和问题本质的优势。同时员工也有帮助企业改善的愿望。经常能看到一些员工借助于企业内部刊物,以读者来信等形式向管理者反映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这说明很多企业的员工关心着企业的发展,愿意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奉献智慧。而且通过员工建议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可有效促进企业实现“自下而上”优化调整。因此,这种现状为企业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孕育的温床。
(2)员工建议对解决企业问题具有更直接的改善效果。正如前面所提,企业很多问题发生在一线和现场,有些甚至就是员工身边的事、手边活,因此很多基层员工就是遇到问题的当事人或看到问题的见证者,他们比上级管理者更清楚的来龙去脉,也更熟悉问题的发生的缘由,应该说对如何解决问题更有发言权。而管理者缺少贴近一线的优势,只能通过调研、检查等方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一来增加了管理成本,二来所提意见未必能切中问题要害。因此,倡导员工积极立足岗位和现场发现问题,并以建议的方式结合问题核心提出解决措施,再由管理者实施员工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可使问题解决起来更直接、更有效。
(3)建议工作机制有助于推动企业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很多企业为了改进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曾开展过一些“金点子”、“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等建议征集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也益处多多,但活动往往属于临时性或短期工作安排,受活动时间限制,改进效果属于一种短期行为,难以长久。且活动更关注建议内容和反映的问题,对建议实施重视不够,缺少对问题解决的有效引导和措施推动。而建立建议工作机制的目的在于,将建议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使其成为常态化管理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持续的推动力,促进建议工作在企业持续、深入开展,同时通过将提建议与实施建议同等重视起来,有效推动企业各类问题的解决,从而进一步帮助企业完善、巩固和提升各方面的运行管理机制。
(4)建议工作机制有利于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员工积极性为企业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实际上是员工作为企业一员的主人翁意识的最好体现。且员工将建议提出的过程,也是向企业管理者展现个人聪明才智和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而管理者通过采纳员工建议,及时实施建议并对员工进行奖励,则直接搭建了上级管理者与基层员工有效沟通的平台,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意见的尊重和重视,能够不断激励员工焕发出关心企业发展、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形成建议工作机制的措施与方法
(1)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要让员工的建议变成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并最终落到实处,应该为建议设计从提出到采纳的清晰工作流程,重点应该包括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建议提交。员工可以以个人名义或联名的方式,按照企业规定格式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建议。二是建议受理。归口管理部门收到建议后对建议进行登记编号,并对建议内容是否符合建议要求进行审核,对拟采纳建议纳入评审范围,对不属于建议范围或不能采纳建议予以退回。三是建议评审。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由企业专业部门人员或相关部门人员构成的评审小组,对受理的建议依据应用范围、完整程度、创新性等要素进行评分,确定对建议内容的奖励等级,给予建议人奖励。四是建议实施。归口管理部门对受理建议,尤其是拟奖励建议,进行实施立项,转交相关责任部门予以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进度进行跟踪催办。五是建议实施后效益认定。指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小组和财务部门对建议实施后在一定时期范围内产生的效果,依据作用范围、作用时效、改善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估,确定对建议实施效果的奖励等级,给予建议人和建议实施人员奖励。六是建议奖励。指企业依据对建议内容的奖励等级和对建议实施效果的奖励等级的认定,由相关部门将奖金兑现给建议人和建议实施人员。
(2)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员工提出的建议交给谁、谁先看、谁来评价、谁来奖励,关系到流程的顺畅流转,应在企业内部明确相应管理机构与职能职责,为建议工作机制的形成提供组织保障。一是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具体负责制定建议工作机制相关规则、受理员工建议、组织建议评审和建议实施效益认定、协调推动建议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如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对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相关部门负责建议奖金的拨付兑现。三是组建评审小组,明确评审小组的职能职责。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或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对受理建议的评审和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
(3)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建议内容的优劣?如何认定建议实施所产生效益和效果的大小?对建议人和建议实施者而言,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直接关乎员工继续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建立统一的、清晰的、公开透明的建议评审标准和建议实施效益认定的评估标准,保证建议的价值和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体现,避免评价建议质量优劣、评估建议项目效益大小靠“拍脑袋”,导致有价值的建议被埋没,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重点来讲,对建议内容本身的评审主要可从适用范围、完整程度、创新意识、可行性等方面设置相关指标,配以相应分值进行评价。对建议实施所产生效益的认定,则主要可从作用范围、作用实效、改善程度等方面设置相关指标,配以相应分值进行评估。
追溯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在80年代曾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公司兼并、重组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的风险亦随之加大。企业开始注重对于风险的管理。内部审计的重点曾一度转向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部门和其他职员的影响,为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它包含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法案规定,公司要建立非常细化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对重大缺陷要予以披露,并明确要求公司的年报应包括内部控制的评价部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再次介入。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使内部审计人员更加重视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控制,重视研究业务流程,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向事前防范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由消极的发现和评价向积极的防范和咨询转变,内部审计机构将成为公司有效的管控工具,内部审计人员也将成为公司改革有力的推动者。
二、内部审计的转型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以及企业改革的深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规范控制流程,加强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管理层的主要关注内容。开创性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而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控制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已成为企业强化监督、规范经营、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内部审计的职能逐步向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转变,对于促进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既无统一标准,亦无统一定式。同时,因各被审企业在控制环境、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以及内部审计机构人手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那么,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呢?在审前准备阶段,应该对单位的控制环境、企业主要管理制度以及主要业务环节的管控情况等背景资料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周密的审计工作方案,这是顺利开展内控审计的前提;在审计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业务及财务资料,通过对采购与付款、存货管理、销售与收款、投资及融资活动等主要业务循环进行穿行性测试,发现被审计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揭示;审计报告阶段,就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与被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以期对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并借此传递先进的管理理念;审计落实阶段,对审计报告所提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审计工作效果。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内部审计保持超然独立的地位 在公司治理中存在诸多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尚未完全分离;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转变;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经营管理层职责划分不清,职能履行不强等等。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健康的法人治理结构下,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内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层次,内部审计地位保持独立、超然,审计人员才能发表更为专业、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这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访吴亚君的时间,原本约在6月27日,因她当天临时有工作而推迟。次日一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她紧接着与某银行负责人会谈,中间未有片刻休息。此前,《鄂商》记者发给她一份简要的采访提纲,晚间便收到了她5000余字的书面回答,虽然很忙,她仍抽出时间当面交流。
职业女性装扮,长发披肩,笑起来很自然,说话有条不紊,吴亚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稳大气。身为公司高层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她说自己并非工作狂,而是希望兼顾事业和家庭。
《鄂商》:请介绍一下你在人福的经历。
吴亚君:我进入人福实际上很简单,就是通过介绍进入的,但是我进入人福的经历确实有点特别。1991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前,曾在当代公司实习(人福医药的大股东),给艾总(艾路明)做了一个月的临时秘书,当时当代公司还处于创业时期,我清楚的记得当时艾总跟我说:“小吴,干脆别走了,就在公司好好干”。或许当时的艾总对于公司的发展已有了宏伟的规划,他是站在兄长的角度,给我提建议。只可惜当时年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并没有清晰的规划,错过了那次机会。但是非常庆幸的是97年,我做了正确的选择,重新加盟了人福。
在进入人福前,我更换了若干的工作单位,但我想人福会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站,已经坚守了14年,未来还将坚持,因为我享受在人福工作的乐趣。
从普通的财务人员晋升为公司高管,我的体会是在人福,只要是有能力、勤勉尽责、脚踏实地,公司永远都是会给予平台和机会的。很多人到人福来,一个切身的感受就是管理团队的年轻,其实这个年轻的管理团队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公司内部培养的,都是年轻的老人。
《鄂商》: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你怎么看待人福医药积累下来的企业文化?对以艾路明先生为代表的人福医药创业团队和王学海先生带领下的当前团队以及他们个人有什么评价?
吴亚君:王学海董事长曾说,所谓的企业文化,通俗的理解就是一个企业的员工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人福的企业文化给我个人最深体会的是“坚毅”。回顾公司的历程,我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有着主业不突出的迷茫、也有过资金链即将断裂的危机、也有过投资的项目长年没有回报的困惑,但是公司都坚持下来,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把很多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
身在人福,我感觉到人福有着和谐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单纯,没有权谋;对人对事的评价标准也很简单,一切以工作完成结果和个人能力、尽责程度为评价标准;各部门紧密配合,这是一种传承。十几年来,公司规模不断增大,尊重人的态度始终没变,领导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将这种态度传递给员工。
以艾总为代表的创业团队,是有着远大梦想和追求的一个团队,他们对资本运作有着长袖善舞的能力,他们对稀缺资源有着明锐的洞察力和强烈控制欲,正是由于他们这些特质,奠定了人福医药产业的布局和基础。而我印象中的艾总是一个勤奋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弦绷得很紧,始终不放弃,善于运用好麾下的各色人等,有气魄有胸怀,遇危永远给人以信心,有人格魅力。
王学海董事长带领的当前团队是践行者,在创业团队确立的医药产业方向上做聚焦工作,新的团队年轻,专业、充满活力和激情。王总虽然年轻,但却很有专业素养和超强学习能力,尤其是近年来王总对员工的个人发展的关心和尊重,让我更多的看到了他善良的一面,随着时间的历练,他也越来越具有一个优秀领导者的胸怀和气魄。
《鄂商》:你1997年加盟的时候,人福刚刚上市成功,你见证了人福经营业绩怎样的一步步变化,能否简要列举几个数据为我们做个直观的介绍?
吴亚君:十几年间,我一直从事财务工作,亲历了人福的发展壮大,也了解一个个数字背后所付的艰辛和努力。从人福的资产规模来看,从1997年的2.0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2.28亿元; 从净资产规模来看,从 1.64 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3.27亿元 ;从销售收入规模来看;从9256.78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2.05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从税后净利润1271.78 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16亿元;从给股东的回报来看,14年间,我们累计现金分红4.31亿元。上述的几组数据,只是人福发展历程的一个浓缩,数据的背后,应该可以感受到人福人的认真和坚持。
《鄂商》:人福医药“十二五”的目标是要过百亿。从财务数据这块儿,请问这些数据是基于哪些方面制定出来的?作为财务总监,您对目标实现的把握和信心是怎样?信心来源于哪里?
吴亚君:这些数据是在十二五医药发展规划确定的工商并举的总原则下综合而来。首先,我们初步明确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这样一个大的原则;其次,在具体的指标分解上,我们既考虑人福现有医药成员企业内涵式的增长,也兼顾了外延式的扩张将会对人福医药的收入贡献;在现有成员企业的指标确定上,我们在综合分析这些企业过往的增长速度,同时结合医药行业的行业增长水平综合确定规模;而在通过股权扩张上,着重考虑的是医药商业企业的企业的并购带来的规模增量。
作为公司的财务总监,我当然是很有信心我们的目标可以达成,这信心首先来源于我们的管理团队,人福拥有一个年轻的、专业化、团结的管理团队;其次来源于我们现有的核心企业的细分市场的地位和成长性,比如宜昌人福,是我国的龙头企业,葛店人福在国内生育调节药物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新疆维药是少数民族药的龙头企业,这些核心企业的良性发展,为我们的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记得谁曾经说过“钱是一种群居动物”,我相信社会资源的配置永远在向优势企业在集中,在人福目前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下,我们的目标一定会提前实现。
《鄂商》:随着公司并购的不断推进,对下面子公司的财务管控或者审计这块,您有什么样的要求和举措?
吴亚君:近年来,在公司十二五规划的框架下,人福的并购力度不断的加大,尤其是我们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的并购速度加快,这样一些新近加盟的企业,原来的管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资金的匮乏也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所以针对这样一些并购企业的特点,我始终把握着是管理和服务这样两个原则。
关键词: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来带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考验。由于烟草行业性质的特殊性,其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这就使得烟草企业更需要通过加强自身内部管理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加入WTO,一些管理先进、历史悠久的国际烟草品牌陆续进入国人的视线,我国烟草企业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烟草企业如何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来将这种冲击降到最低限度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心。我国的烟草公司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由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一直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往往都是出于可有可无的状况,使得我国烟草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保障广大烟草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生产经营实现良性循环。由此可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烟草企业必须正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将内部审计同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最终不断优化财务制度的整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现状
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是通过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经营状况进行客观、独立的评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效用的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烟草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现状有着以下不足之处。
(一)内部审计机构岗位设置不规范
由于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不少烟草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足够多的重视,忽视了其对于生产经营的重要意义。再加上企业内部很多员工对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解,认为其就是一个挑差错,找毛病的部门,因此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在这一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其岗位设置存在不合理性。有的企业不顾内部审计工作对独立性、客观性的要求,安排审计部门与财务科或者纪检监察科联合办公。有些企业甚至借着精简机构、调整结构等名义将内部审计部门取消。这些现象给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不仅不能有效地履行其监督评价职能,更导致了内部审计部门在单位中不受重视的局面。由于缺乏独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岗位设置,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更为严峻的情况是,很多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感到工作缺乏意义,对自身的发展前途产生担忧和怀疑,使得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很难调动工作热情,内部审计工作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二)内部审计工作权限不足,审计项目单一
一方面,我国烟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权限存在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授权,很多必要的审计工作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配合,工作开展受阻。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形成的内部审计结论也难以落实,没有权力要求相关部门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做出改进,从而难以引起管理者和各生产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涉足的审计项目过于单一。一般来说,烟草企业的产值规模都较为可观,但是我国烟草企业的内部审计却往往只局限于一些传统的科目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企业仅仅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局限于财务收支这样的传统领域,而不在内部控制的建设、基建维修、对外投资等领域引入内部审计这一监督评价部门,这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的项目就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审核,不仅没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监督造成严重的缺陷,影响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
烟草行业内部审计机构结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人员结构的不合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烟草行业由于其资金优势也早已在很多领域引入计算机技术进行日常经营的管理。我国烟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由财务转岗而来,没有专门学习过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也缺乏定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烟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由于观念陈旧,内部审计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性质和内涵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走走过场,提提建议,并不会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任何影响。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内部审计人员难以具备现代审计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这一现状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机构最终出具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公信力。
三、对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建议
在湖北卓创德赛律师事务所,当陈红前来咨询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事宜时,陈律师向她提出了“试离婚”的建议。他告诉陈红,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大都市,当地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来,离婚夫妇中,结婚不到一年的占了两成。许多新婚夫妇的离婚带有理想主义的冲动。为了减少草率离婚造成的不幸,律师建议他们可以在生活上先“离”一段时间,不急于从法律上履行离婚手续。在此期间,双方可作出以下约定:财产分开,互不干扰对方生活,互不联络,和真实离婚无太大差别。在这段时间里,让双方都重新审视这份感情。
“试离婚”最后给这对夫妻带来怎样的结局呢?
创业伙伴结良缘 为事业相约“隐婚”
2002年8月,董明华在武汉注册了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名为总经理,但公司老板和员工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那一年,他26岁,此前在一家大广告公司任职。可到2002年年底,由于流动资金缺乏,董明华的公司陷入困境。百般无奈,他只好北上,寻找更大的市场。
终于,在2003年4月,董明华接到北京一家通讯集团的全国软文广告业务,对方同意在每项广告运作之前,向董明华的公司提供30%的预付款。这可是一份条件优厚的合约,高兴之余,董明华约上几个朋友去三里屯酒吧庆祝。在那里,他认识了陈红。陈红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应届毕业生,23岁,正在申请赴英国留学。那天,她是跟一个朋友去的。
那天晚上,董明华干了几杯之后打开了话匣子,坦述自己创业的艰难:“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辈子辛勤劳作,但我爸爸从来没有一次性拥有过2000元钱,而我妈妈,一年到头花在自己身上的不到200元钱。我自己创业,就是想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可是创业艰难啊,合同签再多也没用,对方如果不付款,你只是白高兴一场。只有在收到对方的付款时,才会舒一口气……”
朋友们深深感叹董明华不容易,陈红也被他白手起家的创业勇气所折服。那年7月,陈红得知董明华流动资金短缺,她果断地放弃留学,将父母资助她留学的20万元人民币借给董明华,并放弃其他的工作机会,到公司帮董明华。此后,董明华在外承接业务,陈红在公司里负责内部管理,两个人在共同的创业中走到了一起。
2004年初,公司招聘了两名员工。为了利于管理,董明华和陈红约定在公司和业界暂时不公开他们的恋情。这一年,在两人的努力下,他们的业务扩展到安徽、江苏。同年8月,董明华将陈红借给他的20万元还给了陈红的父母,这一举动赢得了陈红父母的欣赏。2004年12月24日,两人注册结婚,在北京安了家。
结婚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董明华决定暂时隐婚。然而,看着别的女人向丈夫投来火辣辣的目光,陈红觉得很不舒服。更令陈红想不到的是,原本为事业作出的牺牲,却在日后的婚姻生活中埋下了种种隐患。
女秘书引发风波不断 无奈之下“试离婚”
2005年3月初,公司新招一名女秘书杨丽。杨丽刚刚大学毕业,初生牛犊不畏虎,工作上非常泼辣,人也长得乖巧可爱。以前,董明华谈业务大多带着陈红一起参加,这时董明华提出,陈红掌管公司财务,平时就守在公司,外出谈业务让杨丽去。陈红也觉得夫妻一主外一主内有利于业务拓展,没有反对。2005年3月底,在一次与客户的应酬中,董明华因为咳嗽尚未痊愈,几杯酒下肚便无法抑制地咳起来。对方的业务员还在轮番敬酒,在“把酒论成败”的应酬桌上,杨丽善解人意地为董明华挡了酒。两小时后,酒席终于结束,董明华没事,杨丽却醉得不行。
那天的业务谈得非常顺利,董明华想起杨丽“女侠”般的豪爽表现,觉得这个姑娘非常可爱。而对方的业务经理也特别交代,以后这一块的业务由杨丽来接洽。
为了表示对杨丽的感谢,周五晚上,董明华特意请杨丽吃饭,陈红也以公司财务总监的名义参加。在香山脚下一家幽静的咖啡厅里,杨丽为老板对自己的器重兴奋不已。言谈中,她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董明华的好感:“董总,圈内的人都说你年轻有为,你为啥还不找对象啊?”董明华笑笑:“男人要先立业后成家,等事业有了牢固的根基再考虑也不迟。”可杨丽却不依不饶:“恋爱也不会影响事业啊?我觉得董总应该考虑一下了。你身边有那么多好姑娘,难道就没有看上眼的吗?”杨丽有意识的试探让陈红听起来很别扭。
这顿晚餐,由于只顾着生气,陈红啥也没吃,回到家不一会儿,她不顾董明华已经疲倦不堪,把他从床上拉起来:“老公,我肚子饿了,陪我去吃湘菜吧!”董明华重新倒在床上,不耐烦地说:“你自己去吧,我实在是累,让我休息一下吧!”陈红一听就火了:“刚才在杨丽面前,你不是谈笑风生的吗?现在面对我就没劲了?”陈红多日来的不满一泻而出,“我不隐婚了,我要公开我们的关系!”
董明华突然坐起来:“你搞什么名堂?公司现在还在发展阶段,如果突然公开我们的夫妻关系,那不就成了夫妻店,给人家庭小作坊的感觉,这会影响公司的发展的。”
“不行!我不想再这么偷偷摸摸的了。”
争吵了大半夜,董明华实在是睁不开眼了,最后承诺在2005年圣诞节公开两人的关系,2006年10月举办婚礼。
这次风波表面上是结束了,可陈红的心中仍是波涛汹涌。只要那个杨丽进入董明华的办公室,她就焦躁不安;只要董明华带着杨丽出去,她就抑制不住地给董明华打电话查他的行踪。董明华不堪其扰,索性在外出拜访客户时将手机关掉。打不通丈夫的手机,陈红便疯狂地找借口打杨丽的电话,搞得杨丽莫名其妙,董明华更加心烦。
妻子的不信任让董明华感到很痛苦。无奈之下,他只好忍痛将杨丽介绍到朋友的公司,理由是她在大公司会有更好的发展。
杨丽走了,陈红却“草木皆兵”,觉得里里外外会有许许多多个“杨丽”,为此她常常跟着董明华一起跑业务。然而,公司的财务公章在她手上,她老不在公司,给公司的正常运作造成诸多不便,两人为此常常发生争执。2005年9月底,董明华发现陈红翻看自己的手机短信和通话记录,两人为此爆发了最火爆的一场“战争”。吵到最后,董明华扔下一句“离婚”,摔门而去。
那个晚上,董明华没有回家。陈红猜测丈夫一定有很多“去处”,她越想越伤心,也坚定了离婚的决心。然而第二天早上,当她早早来到办公室时,却发现丈夫在办公室过了一夜。那一刻,她的心一下子软了下来,对自己的无端猜疑感到自责。她亲自买好了早餐,并在早餐袋里附上一张道歉的字条。
“离婚”虽然不再提了,但一旦出
口,就在彼此的心里都留下了阴影。当时,刘德华和郑秀文主演的电影《龙凤斗》正在热播,董明华看后颇有感触:“看来,离婚也不等于感情就没了。他们离婚之后,还能那样心中只有对方,这种深情多么感人啊!如果有一天我们非得离婚不可,也一定要互相照顾对方。”
本是随口发出感叹,在陈红看来,却是丈夫对她的某种暗示。
2005年圣诞节终于到来,那天是他们领结婚证一周年的纪念日。在公司举办的宴席上,董明华第一次牵着陈红的手出现在大家面前。吃饭的时候,他们坐在了一起。一阵惊讶过后,大家渐渐看出了端倪。喝第一杯酒的时候,董明华说:“这杯酒,大家为我和陈红祝福吧……”
在圣诞狂欢中,在同事和朋友的祝福中,陈红感到幸福极了。尽管回到家已是凌晨5点,但两人还是好一番缠绵。
这种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自从公开关系之后,董明华回家的时间反而少了,这让陈红觉得,他把公开两人关系作为对她的一种施舍,施舍完了,就不管了。好多个夜晚,独自躺在床上,陈红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爱情的保鲜期究竟有多长?婚姻真的就是爱情的坟墓吗?
2005年年底整理账务时,陈红发现,董明华经手划出去的20万元资金有问题。在她的逼问下,董明华不得不承认,他把这笔钱打到朋友公司的账户上,是为了炒股,想赚些私房钱,谁知所剩无几。
董明华的做法让陈红非常气愤:他还把我当一家人吗?连日来的委屈终于爆发了,她坚决提出离婚:“反正我们也没有举行仪式,甚至连婚纱照都没有拍,我根本就没有结婚的幸福感,趁早离了吧!”
要离婚自然牵涉到财产分割问题。2006年3月16日,经朋友介绍,陈红找到湖北卓创德赛律师事务所的陈律师咨询相关事宜。得知她和丈夫尚未举办结婚典礼就要离婚,陈律师觉得非常惋惜:“我给你们提个建议,先‘试离婚’一段时间再作决定吧!”
当晚,董明华和陈红相约在一家酒吧商量离婚事宜。当陈红问到董明华对财产分割有什么建议时,董明华说:“你跟着我受了很多苦,我也没有什么给你的,公司现在还有赢利,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进行股权变更,你我各一半。”董明华的慷慨大度让陈红有些感动了。沉默一分钟后,陈红提出了她的想法:“要不我们先‘试离婚’,财产分割,生活上也分开,但是不办理离婚手续,试行半年。如果半年后我们还坚持离婚,那么我们再去办离婚手续。”董明华对妻子的慎重之举表示赞同。
围城“之外”各自反省 婚姻补习班让爱保鲜
公司股权进行变更之后,陈红虽然还在公司上班,但她将自己的生活用品搬到同学家,将共同生活过的家留给了董明华。下班回到家,耳边没有了女人的“唠叨”,董明华觉得非常睡意。
陈红也回到了快乐的单身生活。下班之后,她约上几个要好的姐妹小聚,这才感觉到,自己沉浸在二人世界里太久,冷落了昔日好友,缺乏了跟同伴们的交流,自己也显得落伍了很多。周一喝咖啡,周二逛街,周三看电影,周四在家看书,周五去酒吧,周末则约上几个朋友郊游……每一天的业余时间,陈红都安排得很充实。两个星期之后,再看看镜中的自己,竟然神采飞扬,肤色也红润起来。没有了婚姻琐事的牵绊,陈红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20岁,生活是那样简单、轻松、愉快。
因为还在共同经营事业,在公司,陈红和董明华还有必要的接触。陈红记得,有一天早晨,当她哼着歌从董明华办公室门前经过时,他投来惊诧的一瞥。那一眼所饱含的惊喜和深情,让陈红能感觉到,他其实是深深爱着自己的。
以前,因为是夫妻,陈红总是很霸道地要求丈夫该这样该那样。而现在,当董明华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报之以灿烂的笑容,工作中,她给予董明华的是尊重,提建议也显得客气得体。两个人在工作中的相处变得愉悦起来,甚至有一天下班前,董明华不顾犯规,邀请陈红共进晚餐。结果,陈红调皮地回了一条短信:“试离婚阶段,我们还是遵守规则吧。”
“试离婚”之后,陈红与公司员工的交流也多起来,通过第三者的眼睛,陈红发现,董明华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只是身为妻子,她对他的要求更苛刻,夸大了他的缺点,忽略了他的优点。
2006年7月8日傍晚,陈红突然接到同事打来的电话,说董明华因饮酒过度引发胃出血,在北京市中医院住院。陈红赶往医院。看见董明华无力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憔悴,陈红不禁心疼地掉眼泪。这一刻,她祈祷,只要董明华没事,她什么都愿意放弃。那一夜,陈红一直守在病床前。当第一缕阳光照入病房时,董明华醒了,看着陈红布满血丝的眼睛,他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7月13日,董明华出院了。几天的相处,让两人都明白了:他们是“连理枝”,谁也不能离开谁,只是以前没有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更不知道怎样让爱情保鲜。
有朋友告诉他们,上海市婚姻服务中心开办了“婚后培训班”,让参加培训的夫妻学会如何去爱对方,如何经营婚姻,并且找到爱情保鲜的方法。
由于朋友一力推荐,陈红和董明华的上海之旅终于成行,顺便参加了“婚后培训班”。到班上一看,前来参加培训的大都是年轻的新婚夫妻,还有正处在“七年之痒”的夫妻。培训班里设有专门的婚姻指导师,帮助每对夫妻分析产生矛盾的症结,并开出有效的药方。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他们看过一场电影,进行过一次郊游,还自编自演一个生活小品。
陈红和董明华抽到的表演题目是《手机》,手机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联络工具,当然,手机里面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主题让他们想起了第一次提出离婚的那次争吵。于是两个人商量,将那次偷看短信事件表演一番。
在表演之后的讨论中,很多丈夫一致提出,夫妻之间也应该有隐私权,不经过允许翻看对方手机是不尊重、不信任对方的行为,这种行为会成为夫妻矛盾的导火索。
大家的一番话,让陈红低下了头。她深刻地认识到,夫妻相处,信任是关键。而董明华,也对自己平时与妻子沟通太少作了检讨。如果自己与妻子经常沟通,她又怎么会不信任自己呢?夫妻本应是最贴心的朋友,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郊游时举行了一次绑腿前进比赛,夫妻两人各有一条腿被绑在一起,双方必须凭着默契和良好的配合才能够快速到达终点。这样的活动,让大家学会了相互扶持、相互配合。
在填写问卷时,很多丈夫不知道妻子穿多大码的鞋,不知道妻子喜欢什么味道的香水,最喜欢吃什么……在董明华的问卷中,他只答对陈红喜欢吃湘菜。而陈红,也不会亲手为丈夫系领带,不知道丈夫最爱吃什么,不知道他有哪些兴趣爱好……
这些细节上的“不知道”,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两人的相恋、结合,很大程度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而在其他方面,他们很少关心对方。以至于很多时候除了工作,他们竟然无话可说。针对他们的问题,婚姻指导师建议他们一起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看电影、健身,甚至一起在阳台上种一粒种子,看着它发芽、长大,开花;每天寻找对方的一点优点,每周进行一次自我批评,每月至少和一对恩爱的夫妻进行一次交流。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全球知名的家用电器制造企业,同时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海尔的业务不仅局限于电器,而且已经向电子科技,金融等高端领域延伸,已经发展成为了大型综合跨国集团。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7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的前身“青岛冰箱总厂”创立于1984年。同年12月26日,当张瑞敏带着新来的领导班子来到这里时,就面临着第一次财务危机。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冰箱厂出现了147万元的亏空,比较当时的物价水平,这无疑是一笔让人望而生畏的巨资。同时,产品滞销,财务亏空的境地也带来了员工精神层面上面的危机,从普通操作组装工人到车间主任,从财务人员到决策管理阶层,大伙儿想的不是产品、销量,而是像贫民一样满脑子都是以后的生计。海尔当时的应对策略是:稳固人心和破而后立。由于海尔卓越的品质,它生产的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在冰箱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获得了长足发展。海尔成功渡过了第一次财务风险。
二、海尔的海外投资
一般而言,跨国公司打入国外市场都会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比如很多中国跨国公司都会以中国香港为突破口进入东南亚市场。而海尔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最为成熟,世界上最难进入的美国市场。海尔的目的很明显,目标也很明确,就是用最严苛的美国律法和市场准入规则来打磨自己。自然,海尔在美国也遇到了财务风险。这些风险来源于一下几个因素:第一是竞价劣势,这几乎也是所有外来企业所遇到的挑战。首先,海尔必须支付美国工人的工资,不同于中国这些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美国公民的生活和发展成本决定了高额的工资。其次是管理费用的增加,为了适应美国的市场规则,海尔必须花费一定的软件成本,控管成本以及远距离控制所增加通讯、交通费用。对于新生的跨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第二是多元化风险,在国内市场获得发展后,海尔并非是一家单纯生产冰箱的企业,它已经将产业链延伸到了科技、贸易、工业、金融等其他领域。同样,在美国市场,海尔也打算推出众多产品。既要推陈出新,又要保证各种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海尔的资金压力和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可以说,进入美国市场本身就是海尔对财务风险的挑战。收购三洋是海尔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业务。从海尔与三洋达成买卖意向的第一天起,海尔便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准备。为此,海尔成立了专门的并购项目部,这个项目部几乎囊括了所有方面的人才,包括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等等专业方面。在并购的数年进程中“,海洋”团队几乎去了三洋所有的子、分公司,进行细心考察,排除了知识产权、财务等类别中1000多个隐患,正真做到了事无巨细,虽然忙碌、繁杂,但在海尔人的努力下,终于成功完成了三洋的收购业务,实现了海尔的新的跨越。
三、海尔集团应对跨国财务风险的方法
(一)集团化、整体性的风险管理
截止2014年,海尔已经在将近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中,有贸易公司、有电器大厦、有科技研发中心等等,海尔俨然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然而,海尔的发展又如气球的膨胀,规模的扩大,效益的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危险。这种风险的扩张试称之为连带财务风险。当海尔的某个子公司遇到了财务风险,势必会影响其相关联的海尔的其他分支机构,正如一个病菌团,一旦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海尔的财务形成冲击。对此,海尔的办法是建立财务公司。顾名思义,财务公司的专职就是应对全集团的财务风险。海尔把这种对财务的重视拉倒集团化的程度。在21世纪初,很多跨国企业还在为分支公司财务而烦扰的时候,海尔就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并获准同意成立了财务公司。海尔为财务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财务公司汇集了海尔乃至全国最顶级的专业人才,包括财务,法律,外贸,国际金融等十几类专业。海尔的每个重要决定都要经过财务公司的审定和支持,可以说,财务公司是除了张瑞敏和股东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正是因为整个集团的大力支持,到2007年,海尔财务公司已经成为了集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集成化金融支持三位于一体的集团服务机构,为海尔的跨国之旅提供了更全面的助力。
(二)全员内控零风险
内控体系的建立是海尔跨国发展的必然。不同于大部分的国内企业,海尔的内部控制被他们称之为全员内控。内控不单单只是财务部门,监事会的事,而是CEO、总监、部门经理、下属员工乃至每一个海尔人的责任。海尔设立了建议箱,这个箱子遍布每一个海尔的分支机构,用于员工向集团提建议和思路。月末会有专人收集并仔细研究这些想法,而他们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奖金和在公司的地位。“化整为零”,“集百家智慧”,逐渐成为海尔全员内控的核心思想。
(三)纵向控制
这里的纵向控制是指从时间轴角度采取措施。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全程控制跨国财务风险。1.事前控制。(1)调研投资环境,做好风险防控。在进行海外投资建厂的过程中,合理分析投资环境的硬环境因素和软环境因素,对国际环境、国家环境、东道国的国内地区环境以及场址环境进行比较,以期达到节省建厂成本的目的,把握好投资环境,因地适宜,根据本土不同的投资环境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2)做好财务预算,预测财务风险。无论是进军最难的美国市场,还是投入相对较易的东南亚市场,都做好充分的财务预算。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并非一蹴而就,一个新的市场自有其准入规则,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风险都决定着公司的预算,而公司的预算就是一个总的指导方针,是跨国企业的前行的灯塔,一份合理的财务预算可以告诉企业要投资什么,什么时候投资,投资多少,投资的竞争环境。按照这一方针才能稳扎稳打,才能抵御财务风险。财务预算的效果并非是立竿见影的,甚至于有很多地方与实际支出相悖。然而当我们拿着一份财务预算时,我们就知道,我们能动用多少资产,投资预计需要支出多少,投资后多久能回笼资金,能回笼多少。按照这个框架步步为营,在投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就能够很好地控制财务风险。2.事中控制。(1)“入乡随俗”。跨国公司的特殊性之一便是其存在的地域不在本土。而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公民素养、行为方式和不同的法律规范。哪怕是细微的差异,都会影响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发展。海尔在美国建立的子公司的员工周会。按照海尔在国内的方式,往往会让表现最差的员工陈述其值得大家谨记的地方,在我们看来,这是对陈述者的激励,对其他人的警示。而美国员工则认为这样的做法伤害了他们的自尊,甚至在一段时间反对的声音迭起。海尔吸取教训,改为让表现最好的美国员工在周会上分享心得,迎合了美国人热情,喜欢表现的心理,激发了美国员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跨国企业在还外投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雇用当地的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员工无疑会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跨国公司是营利的组织,但当尊重和人文关怀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时,“入乡随俗”会成为公司的推动力,抵御财务风险的助力。(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企业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对企业经营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3)发挥主导市场投资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3.事后控制。(1)风险管理评估报告。无论项目进展的情况如何,都必须将风险管理的计划、行动、结果整理、汇总、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报告。风险管理的持续性要求风险管理报告的连贯性和不间断性,因此,该报告不是仅仅在项目结束之后才制作的,而是应该视项目的进展状况、项目计划、报告的对象等条件采取书面或口头、不定期的或阶段性的等多种方式,为项目的实施、控制、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基础。我国跨国公司在项目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的同时,还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所制订的风险管理策略本身是否可行?实施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手段是否与项目总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尝试、总结、分析,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风险总是和效益并存的。只有正确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才能确保每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完成,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四)横向控制
加入xx公司也有三个月时间了,回想起来时间过得还挺快的,从鑫帮来到xx感觉两个公司的工作模式有蛮大差异.不论是产品的专业知识还是管理与工作氛围都有很大区别.前一个月都感觉自己没有进入状态,找不到方向,每天都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事,在xx领导的几次会议上,经过相互讨论与发言提建议,针对具体细节问题找出解决方案,.通过公司对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操作,这才让我找到了方向感,慢慢融入到了这种工作环境与工作模式,后面的工作时间里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从打样与接待客户是陆续不断,虽然附出的劳动没有得到结果,很多次对我的打击也不小,但我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努力了就会有希望,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希望.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
在xx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不断加强工作能力,本着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能力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的一些销售心得与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销售心得:
1、不要轻易反驳客户。先聆听客户的需求。就算有意见与自己不和也要委婉的反驳,对客户予以肯定态度,学会赞美客户。
2、向客户请教。要做到不耻下问。不要不懂装懂。虚心听取客户的要求与他们所做的工艺。
3、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客户才能实事求是。
4、知已知彼,扬长避短。
做为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首先要对自己所售产品非常熟悉了解,了解自己产品的优点与缺点,适合哪些行业,客户群体是哪些,才能更好的向客户展示自己与产品的专业性,才能迎得客户的关注与信任。当然对竞争对手也不要忽略。要有针对性的了解对手产品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对症下药,用我们的优势战胜客户的劣势,比如我们设备在精度与速度方面就略胜同行,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与客户介绍产品时尽量多介绍自家产品的优势。缺点方面尽量少提,但是设备本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也就是该设备在所有同行中必不可少的缺点与不足可以适当的向客户说清楚,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总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别人也不会全信。同行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也不要恶意去攻击与批判,要引导客户去分析判断,建议客户通过实地考察。
5、勤奋与自信;与客户交谈时声音要宏量,注意语气,语速。
6、站在客户的角度提问题,分别有渐进式与问候式。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7、取得客户信任,要从朋友做起,情感沟通。关心客户,学会感情投资。
8、应变能力要强,反映要敏捷,为了兴趣做事。
9、相互信任,销售产品先要销售自己,认同产品,先人品后产品。
10、注意仪表仪态,礼貌待人,文明用语。
11、心态平衡,不要急于求成,熟话说:心如波澜,面如湖水。
12、让客户先“痛”后“痒”。
13、不在客户面前诋毁同行,揭同行的短。
14、学会“进退战略”。
工作总结:
一、认真学习,努力提高
因为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工作初期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不是理由,我必须要大量学习行业的相关知识,及销售人员的相关知识,才能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不被淘汰,而我们所做的工作也在随时代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要适应工作需要,唯一的方式就是加强学习。
二、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我深知网络销售是一个工作非常繁杂、任务比较重的工作。作为电子商务员,不论在工作安排还是在处理问题时,都得慎重考虑,做到能独挡一面,所有这些都是电子商务不可推卸的职责。要做一名合格的网络营销员,首先要熟悉业务知识,进入角色。有一定的承受压力能力,勤奋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注意细节问题。其次是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
三、存在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也清醒地看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一、针对意向客户没有做到及时跟踪与回访,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将客户的意向度分门别类,做好标记,定期回访,以防遗忘客户资料。二、由于能力有限,对一些事情的处理还不太妥当。要加强认真学习销售员的规范。
总之,在工作中,我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摸索,收获非常大,我坚信工作只要用心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好。
回首20**,展望20**!祝xx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也祝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业绩飚升!
范文二:销售人员工作总结范文
在公司已经工作了不少的年份了,虽然我还是一名公司销售部的普通职员,但是我对公司已经十分的了解了,对公司的各项业务都已经了如指掌,所以在公司里工作我也是比较的顺心,总结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时总体感觉还是很顺利的。
今年我将更加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并积极帮助他人。也希望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妥善解决。不断的开发新品,不断开发新的区域,相信公司一定会走得更远,市场占有率更高,楚天人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虽然销售情况不错,但是回款率不太乐观,原因在于集团总部结款不及时。2011年我会尽量克服这方面的因素,及时与各子分公司解决回款问题。现将销售工作的内容和感受总结
1、在日常的事务工作中,自己在接到领导安排的任务后,积极着手,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任务。
2、销售报表的汇总:其中包括产品的销售登记,产品销售排名情况;清理业务理手上的借物及还货情况
3、对每一款新产品进行推广,与各经销商进行密切联系,并根据地区、行业、受众的不同进行分析;
4、公司上门业务的处理,对产品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与各部门之前进行友好的沟通;
5、与集团总部清理往年应付款情况,由于往年帐目不是我经手的,加上有些单据遗失及价格或等等问题,给现在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
6、协助大区经理的销售工作:
①将有些电话业务或者需要送货的业务分配给业务经理,并辅助他们抓住定单;
②经常同业务员勤沟通、勤交流,分析市场情况、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案,以求共同提高;
③合同的执行情况:协助业务经理并督促合同的完成;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自己的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工作方法和技巧上有待于向其他业务员和同行学习,2011年自己计划在去年工作得失的基础上取长补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坚持再坚持!
(二)确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平时积极搜集信息并及时汇总;
(三)客户关系的维系,并不断开发新的客户。
(四)销售报表的精确度,仔细审核;
(五)借物还货的及时处理;
(六)努力协助业务经理的销售工作,从产品的价格,数量,质量以及自身的服务态度方面,细心的与客户沟通;
最后,想对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
1、新产品开发速度太慢。
2、仓库的库存量不够。虽然库存表上标注了每款产品最低库存量,但是实际却不相符,有许多产品甚至已经断货。在库存不多的情况下,建议仓库及时与生产联系下单,或者与销售联系提醒下单,飞单的情况大多于库存量不足有关。
3、采购回货不及时。回货时间总会延迟,对于这种现象,采购人员的态度大多都是事不关已,很少会想着怎么去与供应商解决,而是希望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延缓时间。这样会让客户对我们的信誉度降低。
4、发货及派车问题。
5、财务应定期对销售却未回款的业务进行催款或者提醒。有许多已经回款的业务,财务在几个月之后才告诉销售人员,期间销售人员以为没回款一直都在催,给客户印象非常不好!
6、各部门之间不协调。为了自己的工作方便,往往不会太关心他人,不会考虑给他人带来的麻烦。有时候因为一句话或者一点小事情就可以解决了,可是却让销售人员走了许多弯路。
7、质检与采购对供应商退货的处理。很多不合格的产品,由于时间拖延,最后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一挑再挑,并当成合格产品销售,这样对我们“追求高品质”的信念是非常不吻合的。经常有拿出去的东西因为质量问题让销售人员非常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