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戏剧影视文学文学常识
时间:2023-08-29 16:22: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戏剧影视文学文学常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俄语文学名著;原版电影;整合策略
随着多媒体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优秀外语电影资源可以轻松方便地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原版电影以其独特的拍摄技巧与视听效果往往能产生比书本更强的震撼力,能使学生多维地、感性地了解文学文本。它作为文学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俄语文学名著原版电影参与俄罗斯文学教学的必要性、优势、整合策略和整合的全局把握四个方面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一、文学名著经典电影参与文学教学的必要性
1、文学传统教学的弊端。
俄罗斯文学史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文学史+教师+作品选读”,其中教师是桥梁,是主宰者。在教学中教师直接把作家的创作心态、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特点、艺术特色及精妙语句等一一灌给学生,这样就以理性的分析代替了感性的领悟,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自己的理解空间极小,学生的感悟、共鸣更是少之又少。
学生对文学文本的阅读只限于“选读”阶段,阅读原著全书的情形几乎没有,学生对原著缺乏整体的、感性的了解。 加上有些原著篇幅长,阅读难度大,而学生对于一些文学流派、作家生平与创作等文学知识的了解又非常肤浅,致使文学史的教学事倍功半。学生上文学课仅仅是为了几个学分,缺乏学习文学的热情,传统的文学教学面临着困境。
2、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造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这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知识的掌握会大有帮助。可以说,只有融化在兴趣里的知识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活知识。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投入时间及精力将它学好。
电影是一种集美术、音乐、文学、表演为一体综合性艺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更具有感染力。优秀的原版电影综合了多种艺术美,颂扬了主流的人生价值观,比起纯粹的文学文本阅读更具有形象性和吸引力,更易引起学生对文学文本的思考与关注。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说过:“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和精神上的享受可以使一个人情趣兴奋,情趣兴奋则可以激励人积极的学习活动。”在文学史的教学中,借助电影艺术增强俄语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外部环境的干扰。
时至今日,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增强就业的优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语能力等级考试等实用性的课程上。加之社会上人心的普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得大学骄子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感悟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很难唤起师生对于经典文本解读的共鸣。而运用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进行辅助教学,确是提高文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文学名著经典电影参与文学教学的优势
1、浩繁的文学名著,丰富的影视资源。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文学名著被搬上了银幕。据有关资料统计,1918―1995年期间,苏联及俄罗斯共同摄制了1817部根据俄罗斯、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包括戏剧)改编成的电影。其中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复杂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象的反映,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枝独秀,永远散发着奇异的芳香。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文学巨匠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的一些经典作品也被改编为了电影。这些由俄语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有着深厚的文学基础,从内容到形式上处处都闪现着俄罗斯文学的浑厚、深沉、辽阔的艺术底蕴和壮丽而忧郁的抒情现实主义特色,总能引起人们无比的向往和思考。它们为电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也为俄罗斯文学的教学搭建了有利的资源平台。
2、加深对俄罗斯社会的认识,增强对俄文化的理解。
对大多数俄语学习者来说,仅靠文学史教材的内容难以直观地了解某一文学现象的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情况,同样,对于老师来讲,仅凭文字材料、几张图片和自己的研究也很难介绍得全面。而俄语文学名著经典电影无疑是学生了解文学文本的最佳手段。比如,文学史中多次提到的农奴制的残酷与罪恶,为了维护贵族荣誉的“决斗”及“多余人”的形象等等,如果借助对电影作品的观赏,再配以老师的讲解,学生就可以非常轻松、直观、全面地了解作品。俄语文学名著经典电影参与文学教学,会使学生较为详细深刻地了解俄罗斯社会、风俗、文化情况,自然会有助于对文学文本的理解,更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论证、思辨的能力。
3、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俄罗斯文学选读课的教材是原著作品的节选内容,学生对于原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很难全面把握。如果在阅读原著节选的基础上,再欣赏由原著改编的影视片,效果是很显著的。原著中的真实宏大的历史背景、跌宕曲折的情节、丰满感动的人物、生动形象的描述都以最直观的方式牢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这是传统的文学教学无法比拟的。指导学生欣赏俄语文学名著经典电影,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俄罗斯文学作品欣赏的热情,这种效果也是传统俄语教学望尘莫及的。由于影视资源特有的性质,学生在观赏时,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宙美愉悦感。影视文学的直观性、生动性、灵活性等特点使语言的罕习更具趣味性,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喻悦的学习环境。利用文学名著经典电影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显而易见的。
4、集中注意力,增强长期记忆。
与文学文本相比,文学名著原版电影以其多彩的画面、言语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手势、表情、姿势等)及具体特定的情景的融合,能够多维地传递信息,并且使这些信息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语言教学专家认为,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比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它能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并参与吸收知识的活动。换言之,它能有效刺激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使学习者积极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容易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有利于长期记忆。
三、俄语文学名著原版电影与文学史教学的整合策略
1、影片选择的策略。
(1)选择忠实于原著的经典电影。为了培养学生对于原著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的欣赏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选择忠实于原著作 品的经典原版电影。这些经典电影一般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内涵、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浓缩了原著的故事情节,更能表现主题、烘托气氛,有助于文学教学的开展。一部原著若有几个版本,可参考选用获奥斯卡奖或者是由俄罗斯导演拍摄的影片,如荣获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影片奖的《战争与和平》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
俄罗斯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卷帙浩繁,又因文学文本阅读量大、教学课时少等诸多因素,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一些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与影片一起进行欣赏,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比如,20世纪后半叶俄罗斯小说题材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战争题材、集中营题材、城市题材、农村题材得到了可喜地发展。一代又一代作家从不同的侧面再现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大劫难,表现反法西斯战争的悲壮主题。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主人公是5位年轻的女战士。她们在准尉瓦斯科夫的带领下同16名训练有素的德寇空降兵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然而法西斯发动的战争却毁灭了她们的青春,夺去了她们的生命。这5位姑娘是保卫祖国的英雄,又是战争的牺牲品。影片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歌颂了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法西斯战争带给人民的心灵创伤。另外影片《苦难的历程》、《莫斯科保卫战》、《热雪》、《保尔・柯察金》等都可适当地选择。
(2)选择解读困难的文学作品改编的经典电影。对于解读困难的文学作品,借助电影,可以帮助理解文学文本。肖洛霍夫的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描绘的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借助电影能使学生较为形象、深刻地理解哥萨克的气质、荣誉以及葛利高里对阿克西妮亚的爱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更形象地感受作品中那种“严酷的现实”、浓郁的哥萨克风俗习惯、哥萨克的气质,感受顿河的水、草原的气息……
(3)原则上不选择译制片。为方便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可考虑选用带有俄文字幕的影视片,但译制片不利于俄罗斯语言的学习,以不选择为宜。
2、结合影片讲解的策略。
(1)教师要全面掌握文学文本及影片内容。
利用俄语经典电影进行文学辅助教学,教师要对进入课堂的每一部影视片,包括相应的文学阅读文本都要全面掌握其内容。要对学生进行定向引导,有必要为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包括背景知识、内容提要、人物关系、生僻词语等)介绍。也可边看边引导,设疑激思。也可介绍一些著名电影导演和演员的成名作、代表作等。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对电影作品的语言表述、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文化要素、人物心理、语言表述等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当然,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与电影常识,才能驾驭课堂。
(2)把影片的欣赏作为对文本的延伸。
先解读文本,再欣赏俄语文学名著经典电影,以此作为一种欣赏的延伸,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学作品,掌握文本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基本思想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观看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分析对比电影与原作表现主题的异同,从而扩大欣赏的视角,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和欣赏影片,教师有必要把与所观看的电影相关的背景、人物、主线等知识有选择的提前给学生介绍,比如在看电影《战争与和平》之前,托尔斯泰关于人民的思想,1812年的卫国战争的历史背景,当时的历史人物,维护贵族荣誉的决斗精神以及12月党人的革命思想等,这些都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可提前做一些简单介绍。
(3)影片放映的策略。对于一些放映时间长短适宜、故事情节简单清晰而生动的影片,可以全片放映,学生对影片一气呵成地进行欣赏和学习,从而把握住影片的主线发展,加深对文学文本的整体理解;对于一些放映时间较长,情节复杂的电影,教师可将其编辑为几个部分,分几次陆续播放,并且要设计好每次播放的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适当穿插些讲解和课堂参与活动;对于能够突出作品主题的经典的片段和对白,可以适当就此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四、对电影作品与俄罗斯文学教学整合的全局把握
在俄罗斯文学教学中,解读文本是关键,可以把电影作品作为阅读的迁移和深化,但绝不能让学生过分地依赖电影的趣味性,而放松对文学文本语言的解读。阅读原文学文本,掌握语言的精华、领悟语言的美丽,这是任何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替代不了的。对学生来说,更需要对作品进行“原阅读”,建立在文字之上的阅读,才是更具想象力与审美效果的艺术欣赏。文学作品中能够感染读者的语句如果放在银幕上有可能会很难表现。《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与渥伦斯基初次相逢时的场面,渥伦斯基凭着社交界的眼力,发现了安娜脸上流露出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被压抑的勃勃生气”。这是最能表现作家成熟的艺术技巧的,但是电影中两人邂逅的镜头中却无法找到文字带给我们的美感和震撼。虽然电影可以直观地传达信息,但却无法表达文学原作的那种独特的内蕴和魅力。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稳固,成为各大高校要求学时最长、学生投入时间与精力最多的非专业必修课。然而随着其受瞩目的程度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暴露的问题也逐渐明显:教师教学过程中无法摆脱教学定式,过分注重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群体主动“妖魔化”四六级,将大学英语教育与应试教育画等号,依然强调死记硬背,未学前便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在此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得成为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焦点,本文也试图加入这场具有积极意义的讨论,着重分析将外国文学知识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可行性。
2外国文学知识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由此看出,大学英语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还应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求。这些要求都使将外国文学知识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必须。
2.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中载教授在2006英国文学学会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曾指出:“英美文学课程在语言、文化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英语文学课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人文素质,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2]将外国文学知识尤其是英美文学知识有意识地渗透进大学英语课堂中,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其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了解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西方哲学家蒙田提出“,文学教育被定位为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3]通过引入文学知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其审美能力、优化谈吐、修身养性,有助于未来将成为社会主流栋梁的高校学生在日渐浮躁的社会中沉淀心神、树立正确的三观、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反作用力。
2.2适应全球化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为了更好适应全球化发展需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掌握其语言以及熟悉相关风土人情和行为习惯等都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外国文学知识,对“培养大学生对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内涵的感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学生通过对文学知识的吸收,能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为今后在职业道路中与国际间可能发生的交流合作扫清障碍,拥有更为光明的职业前景。
2.3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知倾向,它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考虑的问题。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大部分教师依然习惯专注教材,机械地将课本中大量的知识点,包括单词、词组、语法、句型、写作等满堂灌给学生,使英语课堂索然无味,无法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若能将丰富多彩的文学知识恰当地引入课堂讲解中,势必能为原本令人昏昏欲睡的课堂增添一抹亮色,使学生耳目一新,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提高其综合素养,还能拓宽知识面及词汇量,可谓是一举多得。
3外国文学知识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方法与实践
3.1课文内容引申法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尤其是每单元的精读课文多以议论文为主,这就为在讲授课文中引入文学知识增加了难度,但是只要教师留心,还是会发现不少切入点可供选择。如“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1-TextA“HowIGotSmart”中出现的一句“Cupidaimedhisarrowandstruckmerightintheheart.”教师可从罗马神话中手拿金弓金剑的小爱神Cupid出发,给学生介绍围绕他的一系列有趣的神话故事,生动形象地描绘一个调皮的孩子任性地射出金剑、铅剑却能主导世间一切人神的爱恨情仇,讲解其中最著名的受害者太阳神Apollo和月桂女神Daphne的故事:Apollo被Cupid的金剑射中疯狂地爱上了Daphne,而被铅剑射中的Daphne却对英明神武的太阳神的追求不厌其烦,宁可变成湖边的月桂树。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介绍中更清楚地明白原文所表达的含义,还能了解一些西方社会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教师也可以由此引发学生阅读西方文学的起源希腊罗马神话的兴趣。再比如“21世纪大学英语”第四册Unit1-TextA“WhoIsGreat?”中提到了美国传奇女诗人Emi-lyDickinson,教师可从这位现代诗歌先驱一生未婚的隐居生活入手,向学生介绍这位生前默默无闻,却由于去世后被亲友发现了藏于阁楼之上闺房中的1700余首细腻精湛的现代派诗歌而名声大噪,也可与学生分享记录了她隐秘感情生活的诗歌,由此激发学生通过试读其诗歌探索这位伟大女诗人神秘的内心世界的兴趣。
3.2单词引申法
除了从课文内容出发,从教材所涉及的课文、单词表、甚至是练习中出现的单词着手,引出文学知识都能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例如课文中出现了“narcissus”水仙花一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如“我们在中文表达中有时会将“水仙”名词形容词化来形容一个人,是形容他有何特质?”之类的问题引出我们用narcissus表示一个人很自恋是源于希腊神话中一个名为Narcissus的俊美少年:少年由于过于美貌而爱上了自己在湖中的倒影,而后因相思不得郁郁而终,变成了湖边的一株水仙。类似的故事经教师丰富的表达讲述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本来沉闷地课堂增添活力。再例如单词表中出现了“Feminism”一词,教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何为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的发展及派别等文学常识,引出相关词汇如“Feministcriticism”、“genderdiscrimination”、“hierar-chy”以扩充学生词汇量,也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女权主义倾向明显的名家名篇供学生选读,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文学鉴赏水品。
3.3经典文学作品短剧编演
如果只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引申教学,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文学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可为学生安排“groupwork”小组活动,以八到十人为一组,自选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片段,将其改编创造成为英语短剧小品在课堂上呈现。在笔者进行的实践中,学生对此活动积极性高,而经典童话、希腊罗马神话、莎士比亚戏剧、欧亨利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都深受青睐,改编出的作品也往往剑走偏锋体现出改编者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也展现出现代年轻人思维的活跃与发散。此类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学生自主改编剧本还可锻炼其英语写作能力,而由于要求学生全英演绎作品,还能通过学生课下的排练、课上的表演锻炼其口语听说表达能力,实践意义显著。
3.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及信息网络系统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使大学英语课堂上外国文学知识的引入不再必须依托教材,教师可以借鉴与引用的是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资源。多媒体技术可将文学作品以声音、影像的形式将以往文本中枯燥乏味的内容较为生动、形象的呈现给学生。教师可选择故事性强、内涵丰富的文学改编影视作品如《傲慢与偏见》、《悲惨世界》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学生进行鉴赏,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原著的自觉性。此外教师还可从作品内容、电影版本间差异以及影视与文字表达手法的不同等方面设计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或是布置观后感、影评等作业旨在提高学生听、说、写等方面的能力。
4结语
网络文学的崛起使传统的文学艺术类型划分悄然发生着变化,在这里,纪实文学与虚构文学、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抑或传统文学类型中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四分法”都已变得模糊。网络的艺术修养良莠不齐,身怀各种各样的艺术表达手法,丰富了网络文学的类型和表现形态,也使得网络文学有向综合艺术发展的趋势。比如网络小说《火星之恋》,作者在叙述一个爱情故事时,不断插入音乐、图片和音像媒介,如美国航天器从太空发回的火星表面照片、宇航员登上月球的音像资料等,并伴有梦幻般的音乐,这与单纯的文字表达在创作技巧、构成方式和欣赏效果上已有天壤之别[1]。网络之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的不同特点,或称之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融字、音、像、色、链等多媒体特征于一体,只有影像、动画、音响、链接等多种效果渗透到文字领域中来,并将网络的特质与文学的特质融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网络文学才可能拥有与传统文学不一样的特征,网络文学的革命才可能真正到来。否则,在网络上发表纸质媒体同样可以表现的文学作品,这样的“网络文学”只能是传统的纸媒体文学的一个变种而已。不过,当非线性的多媒体网络文学有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品种的时候,它与传统以语言为唯一媒介的文学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其审美特征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等,我们只有在等待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之后才有可能获得答案[2]。新媒介还带来了全新的文学表现方式,如立体辐射的超文本链接。传统文学文本是封闭的平面展示,而超文本文学则显示为多种平面文本的叠加,呈现立体化开放性网状结构。“超文本和纯文本不同的是,预先描绘并设定了一系列可以在屏幕上点击就能实现的选择,而纯文本只是间接地具有某种或多种选择的可能。从某种程度上说,超文本的热链就像DNA的链接一样,一个核酸既表示自身成分,也组成特定环境下蛋白质结构的分子式。换句话说,超文本不仅描述或提及其他文本,而且重构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将其带入更广阔的领域”[3]。其他还包括非线性叙事、多路径情节、时空并置性意象、互动式艺术结构、多媒体形象展示、虚拟角色扮演等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学的表现方式。
二、网络文学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学的语言形态
从远古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说唱文学到文明之初的龟甲简牍文学,再到文明时代装祯出版的纸介质印刷文学,无不以语言(口头的或书面的)为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因而,文学被称作“语言艺术”。在纸面文学时代,文学几乎等同于“文字艺术”,影视文学的出现丰富了文学的语言形态,除口头语言和文字外,增加了声音语言和图像语言。网络文学则在包含此前各种语言形态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文学的语言形态。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领域的语言表征进行了整合和革新。伴随网络发展,流通于网络的新词语应运而生。比如数字语言584(我发誓)、885(帮帮我),比如表达喜怒哀乐各种表情的脸谱,比如通过符号的特定组合传递情感意向等,这些被人称为“网词”。“网词”在一定的语境中,尤其在网络交际中有它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简约化的“网词”是由网络表达产生的汉语语词变种,但并不具有网络载体的物质特性,它源于网络传播快速表达的需要,但不能作为网络文学的专用语言,更不能视作网络文学对文学语言的贡献,它仅仅是文学叙事的符号化和象形化,在某种程度上,这类符号化叙事带来的可能是语词的混乱或失范。真正具备网络物质特性的是网络文学中可以使用的计算机语言,除了文字语言外,它还有多媒体的声音语言和图像语言。网络文本的高级形态应当是一种超文本的多媒体语言,在网络文本中,作者将有可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各种图片、声音、动画组合在一起;同时,网络文本语言还可能是一种多向链接语言,在一个母本中链接着不同的子本,这样的文本能给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欣赏视野。不仅如此,借助一些新的硬、软件,网络文学的媒介还能发展到人的嗅觉、味觉、触觉,达成真正的审美通感,让人在电脑上体验到心跳、体温、晕眩、过敏等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时候,单纯的语言文字显然难以满足所有的文学作品的叙事需要了[4]。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四媒体,以其巨大的信息负载量和巨大的传播功能,成为网络文学新型语言的催生婆。
三、网络文学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手段
在创作手段上,网络文学作者首先需要以机换笔,并要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常识。原来的单手书写,变成了双手输入。当然如同网络媒介包容了传统媒介的所有特质一样,网络创作也可以像传统创作一样运用万通笔或无线压感笔作手写输入,或是在交互式语音平台上进行语音输入。新媒介使传统文学的样式获得进化和突变,也丰富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手段。如超文本诗歌,它绝不是传统诗歌的简单网络化,而是具有超级链接、立体结构、多媒体展示、互动对话的艺术特征。网络散文如吉姆•安楚斯的《文字温泉》:它属动态拼贴作品,由五篇短文组合而成。进入文字画面后,将鼠标移入字行间,会造成文字组合的变换或起伏效果。用鼠标点击文字下方的图案时,会依次出现五段文字。在鼠标于文字中间滑动时,文字的组合变化可谓眼花缭乱、变幻莫测。超文本戏剧可创造全方位的演出环境,每个观众都可以被多个场景所包围,这些场景就像交响曲中的不同线索那样起作用。传统的文学创作完全是个体行为,即使是集体创作,其范围也十分有限。而网络创作则不然,它可以由首创者设定某一文学题材框架或文体类型,让互联网上的众多网民共同就这个题目发表意见,进行群体性艺术构思,然后集中大家的艺术智慧进行创作,甚至可以多人在线共时创作,如曾经进行多次试验的“接龙小说”。网络文学中还出现了写作软件自动创作的作品。1984年,大陆首次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上海育才中学年仅14岁的学生梁建章设计的“计算机诗词创作”软件,使用APPLEⅡ微机,收入词汇500多个,以“山水云松”为主题,平均不到30秒即可创作五言诗一首,曾连续运行出诗400多首无一重复。其中一首诗为“銮仙玉骨寒/松虬雪友繁/大千收眼底/斯调不同凡”[5]。美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写作软件,把作家想象情节梗概及要求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便会拟出上百个开头供选用。开头所用句子、描述文字等都来源于早已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各种数据,但没有抄袭痕迹。用同样办法,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尾都可用计算机继续创作下去。这种软件不仅需要掌握名词、动词之类的简单用法,而且还必须处理身份、性格、场景、情绪甚至真实程度等更为复杂的问题。对这个领域目前还存在着争论和不同看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新的创作方式将会如同电脑代替人脑去处理计算数据一样,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活动中,新型作家将会在驾驭这种技术的基础上,将文学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p#分页标题#e#
关键词:影视文化;大学生;阳光思维能力 ;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rapid development, film and television to humanity ''''s each kind of information content will be increased further. As future social beach-goers college, film and television is to improve their aesthetic training the important way, but also constitute their rich social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 ... Thus,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learning must go beyond the category of art, consciously aimed at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focuses on fostering and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thinking the sun, build their perfect personality, so that they can quickly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and become a useful person to society.
Key words: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the sun thinking ability; research
随着影视事业的飞速发展, 影视给人类提供的各类信息量进一步加大,据专家科学统计:人类50%以上的知识信息来源于影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是从影视屏幕上接受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信息的,为此,影视文化充当了现代人吸收信息的主要窗口, 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作为未来社会弄潮儿的大学生,影视既是提高他们艺术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 也是构成他们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 当大学生被人类梦寐以求而又前所未见的现代影视画面吸引而惊呆时,那些著名的影视明星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们十分崇拜的偶像,热播的影视作品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谈论的最重要话题 ,影视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可见,高校影视文化学习必须超越艺术的范畴 , 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阳光思维能力的,让他们能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1] [2] [3],以构筑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高校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大学生成长为一位优秀学生的必经之路,更是大学创新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4]。
一、影视艺术有利大学生建立新的影视观念,创立阳光思维理念
人的进展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人的境地的高度,行为的高度,而原创性的思想与理念的多寡,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兴盛与高度[5]。我国当代影视艺术强烈表现为数字美学的突出趣味和审美追求,企图以此构建影视的视觉奇观和听觉奇观,从而达到与好莱坞一样注重数字化建设的数字美学建构能力和电影产业化方向……然而,遗憾的是,因忽略了对技术植入意义的思考,这个期待未能在影片中得到支持,反而成了一个商业化的典型畸形儿,于是在尽意追求上只能望意兴叹了,如何让我们的影视艺术摆脱当前的困境?分析困局,拷问当今,要改变现状,需要全民族几代人,特别是未来的主力军——大学生们作观念上的全新变革,作制度层面上的全新变革,作技术、艺术上的艰苦努力,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形成我国主流影视的新生力量……[6]。在迅速变化的现代生活中, 影视艺术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或启迪智慧,或升华思想, 或陶冶性情……这将有利于激发了大学生新的思维理念的想象力 [7]。
1.大学生们欣赏影视时,他们只需要视觉心理的真实,即真实感即可
影视艺术在进行商业化的跋涉途中,数字技术给它创造了神话,创造了奇迹,给艺术想象插上了一对快速腾飞的翅膀,把大学生们引进了一个数字狂欢的视觉时代,不断创造出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想所未想的全新的影视画面:那些敢于赴汤蹈火、 不怕粉身碎骨,面对惊心动魄的挑战,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人物, 过去只能是存在于作家和艺术家及其忠实的读者或观众的想象中, 数字特技却让这些意念中的英雄——须眉毕现地展现在大学生们的眼前。还有那堪称经典的龙卷风,让炽热的岩浆展现在大学生们的眼前:怒火万丈地奔腾咆哮, 并让提心吊胆的大学生们,亲眼目睹肝胆俱裂的演员随风抛掷的逼真场景…… 毋庸置疑,数字特技挽救了影视, 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梦想,它对影视艺术的发展,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影响, 甚至也超越了人类自己的预想。但大学生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他们想体验的是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最关心的是故事的情节能否感染人,演员的表演能否打动人……而那些影视画面是否是以历史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和感觉的真实为依托来转化为艺术的真实、现实的真实,这些都不是重要的……这就成就了技术的魅力,让技术来提升艺术、创造艺术,开创了影视艺术的另一个新纪元[8] [9]。
2.影视迫使大学生们转变了一个重要观念,影视中那些看得真真切切的事物已变成了纯属子虚乌有的东西
千百年来, 人们相信:看得见, 摸得着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而现代影视迫使大学生们改变了这一观念,影视画面上往往看得真真切切的东西, 却确实是纯属子虚乌有的东西。在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真实王国里, 大学生们已经从一个被动的观赏者变为艺术虚拟世界里某种意义上的主宰。如:只要你愿意, 在金苹果的故事里, 你可以随意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身份依次接受赫拉、雅典娜或阿佛洛狄忒给他的许诺,或者与美丽的女子海伦结为伉俪。当美人罗伯茨在银幕上歪着头, 美丽的大眼睛梦一般忽闪忽闪地对着你不停地微笑时, 你还可以轻轻拍拍她的脸蛋或悄悄拉拉她的手, 这时, 你将真正感觉到, 她和一个的真实的罗伯茨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同理,由于德克霍夫提出的集成就是触摸的理论,使得当看得见已变得不再可靠时, 摸得着又成了人们区分真实与幻像的这最后一道防线也崩溃了。比如:在交互式电影里, 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入某部电影中扮演某个主人公, 就如同玩电子游戏一样方便简单。大学生们还可以让经典名片中的主角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改造, 如, 让黛米·摩尔扮演小燕子, 让黄宏变得比巴顿将军还要严肃,…… 还可让各类追星族随心所欲地混迹于各种影视娱乐圈中。不久的将来,如果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电脑技术便更是如虎添翼, 大学生们所见即所想, 所想即所得的梦想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也许, 在未来电脑虚拟的世界里, 真的可以说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8] [9]。
3.大学生们相信,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精密化, 非人影星的出现将指日可待
当生物克隆人在现实生活应用中遇到各种复杂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困扰时,可梦幻虚拟影像中的克隆明星并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当前, 美国科学家已看到了这一未来的发展潜力: 一个名叫蒙蒂的银幕克隆人,她能读出现场输入的特殊电脑语句,且口形和发音与真人保持一致。到目前为止, 听上去蒙蒂的声音还有人工合成的痕迹, 但大学生们坚信,声音合成技术攻关组织很快就会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可以预见,这个梦幻世界中的数字克隆人蒙蒂很可能就是把电影业带入一个全新空间的向导[8] [9]。
4.大学生们知道,根据影视需要,数字特技可以再造历史中根本不存在的人物形象
由于新科技的推动,也为满足了大学生们视觉上的新鲜感,不管是虚拟现实还是数字真实,数字特技为影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可能性和创作空间,实现了影视创作上的划时代变革,赋予了影视理论以崭新的时代话题,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数字特技形成了一种新的影视语言,……影像中的数字化制作可以让电影人在计算机上制作任何东西,他们能根据影视需要,允许让静态的人物做出真实的动作,从而大大开发了大学生们的想像力:像被影迷们津津乐道的《阿甘正传》中虚构的历史镜头——阿甘与肯尼迪总统握手的画面,属于补充合成型,是创作者首先从大量纪录片中找到肯尼迪总统接见一个球队的素材,然后利用蓝幕抠像将演员与肯尼迪总统的历史镜头合成,经过精心地修饰,真正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另外,大学生们还可以从影视中见识到当前人类社会已绝迹的物体或非人类生命的风采,如斯皮尔伯格给我们带来的恐龙及大白鲨的奇观,经过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建模、利用动作跟踪软件赋予生成物体的动作和运动轨迹,再与实景拍摄的镜头合成,最终成为一个令人震憾的镜头。历史证明,只要科技有所突破,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影视艺术开辟出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8] [9]。
二、影视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创新阳光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阳光思维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变我国落后教育现状的需要,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者改革的共同目标和发展趋势[10]。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代社会,思维的质量决定未来的质量,技术学科与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如果不能不断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旺,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成功者而言,头脑中的灵感才是最宝贵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以前人们一直强调成功需要付出超常的勤奋,试想如果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都将贬值。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高级阶段,怎样培养具有独立创新阳光思维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如何运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声、光、形、影组合的无限可能性提供的坚实的技术保障和便捷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精神, 这便是当今社会、教育工作者共同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11]。
1.从影视的欣赏与创作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灵感与想象力
创新性是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的高级阶段,面对全球化的智力竞争,一个人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智力的发展是极不同步;……智力同创造性的相关几乎等于零[12],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力的发挥,并非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实践,其中,教育起着最为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大学生创新阳光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影视艺术中那五彩缤纷的画面、千曲百折的叙事、绘声绘色的视听冲击, 以及它那缺席的在场所带来的逼真感与想象性的高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地克服了人类艺术用通感、用造型的瞬间、用语言形象等各种手段仍然难以克服的镜与灯、声与像、面与线的美学对立, 创造出了一种空间与时间、视觉与听觉、表现与再现一体化的艺术样式,极大地启迪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想象能力,这便是其美学价值和工具价值之外的又一大功能,从而成为现代人类艺术的新宠[13]。另外,影视创作者孜孜以求的艺术个性与独创性,也恰恰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势,在大学生学习影视制作和欣赏影视作品时, 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想象力, 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同时,还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大学生创新性学习,为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2.影视中的反情节性代替情节整一性能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打开一扇窗
人类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很多时候反向思维即反过来想或倒过来想,能打破常规,从相反的或多个视角来审视事物,有利于全面、正确、创造性地观察了解事物,更能挖掘出人的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令人满意的惊人效果,影视中的反情节性代替情节整一性便是此种戏剧观念的体现[14]。如《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以心灵表现的艺术整一性来取代情节整一性,把亚里斯多德描述的情节与性格的先后关系已颠倒过来,来揭示现代戏剧特有的人与环境的冲突,实现了新古典主义三一律中的地点整一性和时间整一性,从而颠覆了古典主义戏剧最重要的法则——情节整一性。这种具有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也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启发大学生们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摆脱习惯的束缚,达到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大激起大学生们的创新欲望[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视只有独辟蹊径,想人之所未想,为人之所未为,或反弹琵琶,曲径通幽,出奇制胜,就能取得独到的、科学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影视思维是一种结合形象与逻辑的创造思维,具有某种引导性, 它可以带给大学生们新的阳光思维的启迪,是当代文化的主体形态,已成为大学生们认识世界,把握现实和生活交际的一种新的视听语言形式, 成为大学生们获取知识、信息,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源泉。为了适应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新的第九艺术形式的诞生,培育高素质的开拓型人才,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影视教育和影视阳光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阳光思维是什么.
[2] 李颖.论影视艺术对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作用[J]. 理论与当代,2010,(2):34-36.
[3] 论国防教育与高职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
[4] 对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 百度文库wenku.省略/.
[5]杜伟文. 创新教育理念下大学生诺奖式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新探索[J]. 教育学文摘,2011,(6):211-212.
[6] 陈志生.中国国产主流电影面临的困局分析——从电影的叙事意义系统的建构方向看新主流电影的基本品格问题 [J]. 中国国产主流电影面临的困局分析,2007,(6).
[7] 理念. 百科名片baike.省略/view/65647.htm.
[8] 欧阳中万. 电影电视与数字技术联姻对当代影视艺术发展的影响 [J]. 价值工程,2011,(15): 183-184.
[9] 欧阳中万,杜伟文,谷永红.数字电影特技的艺术魅力 [J]. 科技资讯,2011,(5):225、227
[10] 全李宁. 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几个问题 [J]. 安康师专学报,1999,(4):57-62.
[11] 王景亮.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J]. 文学教育,2011,(12):137-138.
[12] 尚红年 . 改革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cache.省略/c?m=9d78d513d9d437ab4f9c91697c15c0151d4381132ba6a6020ca58449e3732b475016e5ac51240773a2d27d1716d94b4b9cf62173471450b08cb98e5ddccb85595b9f5036676c8d5664d90eaebb5155b037e050fedf6af0cef72592dec5a3d84322c044737b9786f84d0164dd1ef30346e2b2de084b504afcab7272fe2a6a34da6605a1478eab63251081818c0113d42aa7304d8aad32ad7845e642fe485b391cea1dfb15513130971c66bd533c70caaa4ae65c7a4226b7&p=8c71c54ad0c401b30be291665541&user=baidu&fm=sc&query=%D6%C7%C1%A6%CD%AC%B4%B4%D4%EC%D0%D4%B5%C4%CF%E0%B9%D8%BC%B8%BA%F5%B5%C8%D3%DA%C1%E3&qid=c44dbd7a006a3803&p1
[13] 罗秀山 ;夏春燕. 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J]. 《电影文学》,2008,(17).
关键词:定制型话剧;创作机制;定制方;创作主体
中图分类号:I20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9-0088-05
一、 定制型话剧产生的背景及演进
在文化艺术领域,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定制型作品并不是新鲜事物,如定制宣传片、定制电影、定制型话剧等等早已有之。这就是文化批评中的“主题先行”“领导出想法,作家出做法”,这是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比较典型的做法。这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主要目标不外乎是教育宣传、社会动员等。一般是作家根据领导意图或者说政治宣传需要,深入实际体验生活,之后进行创作,或出版发行,或排练演出。“定向戏是按照专门的意向或者社会需求而创作演出的剧目,有出资方,剧团只管出人出力。”[1]过去的定制主体仅限于政府部门。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壮大,更多企业、商家或个人出资定制的话剧不断涌现。与过去不同的是,定制型话剧不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而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或载体,政治诉求或社会效益不是首要的目标,品牌打造、产品营销、形象塑造成为主要的诉求。
定制型话剧经历了广告赞助――植入性广告――定制演出等演进的过程。
早期受到广告主开发广告新形式、寻求营销新手段的影响,许多演出产品由广告主进行广告赞助,常见的赞助方式是冠名演出、赞助演出等,例如在演出的票封上注明赞助企业名称,在演出场地设置展架或宣传海报,在媒体报道中与演出作品打包宣传等。
当广告主逐渐不满足于传统形式下赞助演出效果的情况下,植入广告成为营销手段之一。话剧演出内容中开始加入赞助商的产品或标示,例如演员穿着的衣服、饮用的饮品、使用的手机等。这种形式虽然较冠名赞助的形式有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广告植入的方式过于僵硬,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众的厌烦感,这种厌烦感催生了定制型话剧的出现。
另外,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限制亦是定制型话剧大量涌现的原因之一,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1号)”中的一些规定,“对电视广告时长的限定,助推了品牌软性合作的发展,植入式广告进入更深层次的合作,为品牌专门打造的定制剧成为企业关注的新的植入模式。”[2] 广告方将定制目标和诉求提前到话剧剧本创作这一环节表达,而编剧则带着这些目标开始创作过程,将其与剧本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其在创作、演出环节中得到保留和强化。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融合,减轻了植入广告的牵强感和观众产生的排斥感。
在定制型话剧创作演出方面进行了多次探索的北京雷剧场,曾与青鸟健身俱乐部、kappa等九家企业进行过定制话剧的合作。其中某定制方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仅仅是冠名太形式了,应该有些实质的对接,因此把品牌的理念和故事本身做一些融合,这样的效果很好。[3]”另如《印象》系列实景演出,较早地运用了“为特定城市量身定做”这一概念,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学界在对这些演出、影视产品的研究中,也使“定制”的含义逐渐清晰起来。
定制话剧都是需要围绕着定作主体(委托方)诉求进行,这种目标和诉求是定制型话剧决定性的因素,它影响着话剧创作、演出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创作机制的变化。
二、定制型话剧的分类
根据定制主体、内容、演出场地等分类标准,定制型话剧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按定制主体分。定制型话剧的定制主体大致可以分为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等。因此定制型话剧也出现政府定制型、企业定制型、个人定制型等不同类型。大型话剧《王府井》是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定制的,典型的政府行为;《一颗巧克力的心声》是为德芙公司的新产品定制演出的,《资本・论》则是上海家化为推广“高夫”品牌形象进行的探索;个人定制一部话剧的例子目前较少,但在话剧《逃跑新娘》中已经出现了为个人植入求婚环节,观众利用话剧故事现场求婚的例子。
二是按剧诉求目标分。定制型话剧按照剧目内容的区别可以分为商业型和公益型两种。商业型注重追求经济效益,试图通过定制型话剧的演出达成宣传推广、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例如话剧《有种爱情叫浮云》是天马国际旅行社联合北京创志睿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定制话剧,剧中通过一个女导游的爱情故事间接向观众介绍和宣传了旅行社的精品旅行路线和旅游目的地的人文、自然风景,同时也推广了旅行社的企业形象。话剧的演出给现场观众做了一个生动的广告,抽奖赠送的旅游优惠套餐也直接拉动了旅行社的业务收入,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增加了知名度,定制主体的定制目标得以实现。
公益型定制话剧注重社会效益和公益效果例如昌平区《情迁万家》是在昌平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司法局的委托下,由区文化馆的专业创作者创作的“普法”话剧,通过对拆迁工作的描述和介绍,营造一种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文化氛围,为拆迁工作服务。政府机关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舞台表演形式,将法律知识传递给大众,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达到定制的目的。同类型的还有消防话剧、廉政话剧等等。
三是按演出地点分。定制型话剧按演出地点的不同可以分为驻演型和巡演型。驻演型因其内容的特殊性限制了演出的场地,巡演型则不受演出地点的限制。招商・雍华府定制的话剧《开往春天的地铁》是驻演型,由于该剧是为了宣传该公司在天津开发的某楼盘,其受众群体相对集中和明确,宣传内容也具有唯一性,因此该剧就不适合在其他地点进行演出。《摩登绅士之Poker Face》则是巡演型的,该剧是男士护肤品品牌高夫定制的话剧,通过讲述一家化妆品公司某职员表现出的从容心态和正直品性,传递了高夫品牌从容的品牌文化和核心理念。这个话剧就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可以进行全国巡演以配合品牌的宣传推广。
三、定制型话剧面临的主要问题
定制型话剧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定制主体的需求,其出现与存在具有内在逻辑的合理性。但是,作品的产生不再是源自创作者个人的创作灵感、创作动机及构思为先导的主观创作,转变为以委托方的主体诉求为综合考虑市场因素转变到受委托方需求推动而创作,创作机制发生了些许变化。定制型话剧的本质还是话剧,首先遵循的是艺术规律或者说话剧的本质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艺术追求与商业诉求的失衡
定制型话剧既是一个艺术作品或文化产品,同时又是一个营销宣传的广告“文本”或载体。在艺术家看来,定制型话剧首先是艺术品,而在定制方而言,它更应该是一个能影响受众消费行为的商品。理想的境界是两者之间的平衡,双方共同目标的实现。
在定制型话剧从初创、排演到观众观赏的过程中,定制主体――创作演出方――演出产品――受众三者之间隐含着两种关系,一是定制主体和创作演出方之间的关系,二是演出产品即定制型话剧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前者体现出商业诉求与艺术规律之间的矛盾。艺术创作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遵循艺术规律是艺术家必须恪守的底线。现实中,受托方常常沦为定制主体的“打工仔儿”,在定制方有意或无意的干预下,失却了“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潇洒,常常难以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艺术家的主体性地位容易被削弱。这是影响定制型话剧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不能否认,个别创作者片面迎合定制方的要求,无奈或无意的妥协不可避免地造成作品艺术水准的下降。
后者体现了定制型话剧与受众之间的供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更多表现在质量上。由于定制型话剧特别是商业型的定制话剧在表达商业诉求上具有特殊要求,其传递的信息具有或显或隐的“广告营销”色彩;而受众不仅是文化艺术品的消费者,更是艺术作品的欣赏者,要求演出的作品必须具备艺术价值,即足够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是一种无障碍的观照,但当感觉到自己成为潜在的营销对象时,难免导致心理上的厌烦。
[HTH](二)定制型话剧固有缺陷影响定制型话剧的发展[HT]
定制型话剧的创作机制的特点使其在本身存在着一些先天缺陷。主要包括生命周期短、市场覆盖面小、艺术性和接受效果不确定等。下面是几部定制型话剧的推出时间、演出场次等几个方面的统计情况。
通过以上表格内容可以清晰地看出定制型话剧发展中存在的缺陷。
生命周期短。传统话剧演出周期可长可短,从几周到几个月,甚至不断改版、替换演员、分成几组演员,有的可进行长达数年的演出。而定制型话剧的生命周期完全受到定制主体商业计划周期的影响。比如公益型定制话剧常由政府出资,其演出会结合重大传统节庆或具体节日,如消防安全话剧常结合学校开学、全国消防日,反腐倡廉话剧会迎合政府树立典型、开展宣传的计划等;再如招商・雍华府的定制话剧演出,就是在雍华府推出新楼盘,在楼盘营销推广的时间点上,以辅助楼盘的销售为主要目标,该场话剧就仅在这个营销的时间点上具有其特定的意义,仅演出一场就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
受演出地域限制。非定制型话剧可以进行驻场演出也可以巡回演出,比如话剧《立秋》,截至2011年,《立秋》演出七年多,走进99个城市,观众达到60多万人次。②
但定制型演出受到地域限制,比如天津的雍华府楼盘,故事的设定、情节的发展、推销的楼盘都是围绕天津这一地区的特定情况进行创作,其语言风格、表现形式、文化内涵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果在其他文化区域演出,很难保证演出效果。
(三)传播效果评估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表现在:一是对于品牌文化和精神理念的传播不具备量化的标准;二是受众观看后的具体消费行为需要长期的跟踪统计;三是定制型话剧的演出通常具有一次性(即时性),即不是为了长期巡演而创作的,演出场次较少,一场或几场的影响力难以估计。这种评估的不确定性为定制型话剧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内容偏重娱乐化
《娱乐至死》的作者波兹曼认为当今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赫胥黎坦言我们进入了纯娱乐时代,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并且以一种近乎迎合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虽然在这个信息过剩、科技快速发展、社会每天都会出现新奇事物的时代,娱乐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也需要娱乐,但是娱乐的过分充斥,文化成了一种奢侈品,人们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看书读报,沉思默想,快餐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这种文化潮流也影响了话剧的创作与演出,一些定制型话剧也沾染上了这种习气。
作为艺术的一种体裁,话剧艺术的功能应主要体现在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观赏之后能够使人精神升华、 心灵净化、愉快身心,否则使我们的文化走向衰竭,淹没于笑声当中。某些定制型话剧片面追求娱乐效果,以搞怪搞笑为“法宝”,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缺少了哲学的思辨和人文的情怀。
四、定制型话剧未来发展的出路
话剧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味追求其广告效益,难以保证艺术价值。定制型话剧应处理好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一)定制主体给予创作者宽松的创作空间
定制主体和创作演出者在打造定制剧方面各有不同的优势。定制主体拥有投资资金,目标受众定位精准、定制目的积极明确;创作演出者熟悉话剧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受众的接受心理。两者是定制型话剧发展的推动力量。如果双方达成某种程度的默契,双方优势互补将会成为繁荣文化市场的积极因素。
定制型话剧究其根本是不是话剧,应遵循艺术规律,在此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广告效益。定制方在兼顾商业诉求的同时,认识到文化产品的特有属性尽可能给予创作者必要的创作空间,避免过多的指手画脚甚至粗预。定制方在决定利用话剧舞台艺术时,应对话剧创作与运营常识有所了解,理性预设演出或营销效果。或者在更高层次上有一种文化的自觉,肩负起一份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据报载,著名导演张艺谋和张伟平分手后,与乐视影业公司“闪婚”。之前,张艺谋也跟很多公司接触过,希望找一个能给他“足够的尊重和创作空间”的东家。在谈到双方合作时,乐视影业CEO张昭的承诺是:“你喜欢就拍,我们绝不干涉。”我们有理由对他们的合作充满期待。
(二)创作演出方:艺术为本,拒做“”
近几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国有演出院团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相当多的院团包括话剧团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比较大的生存压力。定制型话剧成为创收的途径或措施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更应端正心态。如果不能保证艺术水平,急功近利,“定单”全收,见钱“演”开,或者一味地迁就定制方,沦为定制方的“”,结果只能是坏了自己的名声,砸了自己的品牌。
创作者从创作初始就应对作品走向和定位进行严格把控,并进行全程监督。特别是要吸取植入广告这一形式的经验教训。植入广告模式发展到如火如荼的阶段,一些广告策划者无视文本的创作规律和观众的接受心理,忽略广告与人物、情节的黏合度与融合度,一味追求商业利益,造成植入广告泛滥、艺术性减弱等问题,也使观众对这一模式产生厌恶情绪。定制型话剧的创作者要避免以上问题,从严格审查开始,把好定制关,不为一时的商业利益随意创作、任意编排。
(三)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经典
想要做到为定制主体负责、为受众负责,就要求以“内容”为主。要充分理解定制主体所要传递的信息,以信息涵盖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进行艺术性的挖掘和创造,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尊重受众接受心理,拒绝生搬硬套式的传播,以美的、艺术的手段感染受众,以健康的内容赢得共鸣,达到艺术与商业的共赢。同时,定制型话剧的兴起依托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从自身和环境出发,创意、创新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创作演出者要根据定制主体的要求,不断开拓新的表现形成,探索融合需求的平衡之道,打造艺术精品。
近年来,话剧舞台上涌现出一些定制型的成功案例,探求其成功之道,无一不是坚持以内容为本、创意至上的根本原则。话剧《王府井》的演出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戏剧评论家邹红在接受采访时说:“看了演出以后最初的感觉很震撼,还有就是一种正气,它展现了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塑造了北京人勤劳、善良、坚忍的品质,还有浩然的正气。”
因为作品通过文化感染人,通过故事影响人,成功地将王府井的文化内涵传递给了观众。
这就要求艺术家树立精品意识,克服浮躁心态,不要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有一种殉道精神,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要以杰出艺术家为榜样,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高远的艺术追求,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创作、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不流俗,不媚俗,始终坚持艺术的冰清玉洁。定制方用更加包容的态度、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长远的眼光,为艺术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效果评估:科学规范、力求平衡
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既叫好又叫座”,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经得住观众和历史的检验。
文化产品要创造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也需要完善的评估测量体系对其进行研究测量,使其具备市场化、成熟化的发展前景。目前的定制型话剧制作者对于剧目产生的价值没有具体完善的测量体系,体系的建立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定制话剧的具体要求,确定需测量的因素,科学化、规范化制定评价标准。这样既能给予定制主体可量化的效益报告,又能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与艺术“联姻”[HT]
企业与艺术“联姻”古来已久,虽然企业的动机各有不同,但客观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诸如定制型话剧这样的合作形式,表面上是企业与艺术机构或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但实质上是如何构建艺术与商业有效沟通的平台的大问题,在这方面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
政府首先应在政策层面对之鼓励和推动,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构建有利于企业与艺术互动的宏观环境和双赢的政策支撑体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减免税收,鼓励企业赞助文化事业,大大促进了企业与艺术的结合,从而推动了更多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投资文化领域。我国虽然也有类似的政策,但除了教育慈善等捐赠项目税收减免幅度较大外,其他项目免税政策还不是十分明晰。
[参考文献]
[1]
刘晓丹.取其“利” 弃其“弊”――从几部剧目看“定向戏”[J].新世纪剧坛,2011,(01).
[2]孙香美.植入式广告走进定制化时代――定制剧《丝丝心动》、《无懈可击美女如云》之浅析[J].营销传播论坛,2010,(6).
[3]张珂 .雷剧场为企业定制话剧[J].光彩,2011,(2).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Custom-built Drama
CHEN Xiao-shen, FU Zhen
(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China;
2. Oriental Performing Arts Group, Beiji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