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22: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移动支付,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支付渠道。当然,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本文通过移动支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意见。
关键词:
移动支付;探究
金融IC卡的广泛应用和智能终端等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范围,移动支付也朝着金融创新的方向发展。移动支付是集跨行业、跨银行、跨行业、跨网络于一身的现代化支付手段。它的发展和创新符合群众对快捷方便的需求,其行业的发展也朝着新常态、新经济的新方向发展与创新。
一、移动支付的重要性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消费的产品支付的消费方式。单位或个人利用移动设备和互看网应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以此来做到资金转移的行为。其三大特点:移动性、实时性、快捷性受现代人们群众的欢迎。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支付使用也越来越多。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其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二、移动支付在当前金融服务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基础设施较弱
我国的移动支付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主要体现在终端支付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支付设施的分布只是局限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可支付的产品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银行和支付客户端的有金额限制款项,限制了大额单的金额支付,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支付伙伴之间缺少信任
移动支付的合作伙伴是银行和自愿利用手机等支付平台的人,但因移动支付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支付产品的金额的,存在一定的网络风险。所以银行等合作伙伴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进一步的合作发展,重要的业务对接和贯通产业链条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商讨开展业务,所以加强移动支付的产品互信合作机制。
(三)往来资金监管难度较大
移动支付金融服务业应用时会出现一个普遍现象是滞留资金,而支付机构很难保障这些资金的安全性,仅仅靠银行的监管和调节来保障资金安全性是远远不够的。人民银行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制约支付机构的规范行为,但具体的要求支付机构保障资金安全性的操作没有颁发,对支付机构监管没有落实到位。
(四)移动支付宣传没有普及到位
移动支付改变了传统观念的付款行为,但其宣传力度是大大不够的,现金支付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渠道。所以移动支付要想在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刻不容缓。
(五)安全性遭质疑
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对移动支付的消费手段最关心的便是“安全性”,消费者的忧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实际安全问题,另一类便是消费者心理忧虑。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之间也会有忧虑,银行担心电信运营商控制资金交付,电信运营商则担心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他们之间的合作有阻碍。
三、对移动支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建议
(一)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对宣传力度的产生作用的认识度,选在人员较为密集的消费场所进行宣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引导消费者亲身体验移动支付的快捷方便,认识移动支付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和移动支付相关联的行业,也需要提高他们对移动支付行业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移动支付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商机和好处。加强移动支付的基础建设,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各个消费场所的建设移动支付设施,让移动支付就在人们消费场所,间接影响了人们对移动支付的认识,潜移默化的改变消费者的支付方式。
(二)落实移动支付监管
国家应根据移动支付产生滞留资金的原因,修改和制定相关规章法律,以此来具体规范支付机构的操作行为,同时国家应加大力度落实移动支付的监管,可完善法律的不足之处,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和监管能力。对违法支付步骤和套取支付金额的支付平台和个人要严以惩戒。
(三)健全移动支付法律规范制度
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行业之所以日益成熟,离不开他们建立的健全的法律的支持。所以我国应健全移动支付相关法律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轻银行承担保护资金安全性的压力。同时还应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移动支付手段,消除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获取不义之财。健全移动支付规范制度,为移动支付在金融服务行业奠定安全、和谐环境。
(四)提高行业之间合作共赢理念
移动支付的发生离不开产品的消费和银行终端的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移动支付行业以加强合作伙伴对本行业的信任,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统领了消费行业,所以移动支付应加大与这些行业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联系他们,交流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对他们行业的好处。同时还应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在法律健全的移动支付环境下,规范操作行为和强大的客户源,增强了银行对移动支付合作的信心。主动营造合作共赢的合作氛围,提高合作伙伴对移动支付行业的信任。
(五)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消费者的忧的实际的安全性是能通过客观条件改变的,例如:加强网络支付安全的网络修复技术建设、提高设备安全性。其心理的顾忌需要移动支付打造良好的行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信心。同时加强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合作交流,争取达到合作共赢。
四、结束语
移动支付的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阻碍发展的各种因素,但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需要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拥有美好前景。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移动支付监管;健全移动支付法律规范制度;提高行业之间合作共赢理念;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一步一个脚印,落实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计划,使移动支付行业在金融服务业站稳脚步。
作者:温远哲 单位:湖南省湘潭市湘钢一中
参考文献:
[1]黄跃东.影响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应用的因素与对策[J].金融科技时代,2013,10:74-75
(讯)“未来5至10年,移动互联网会逐步取代PC互联网,那么移动支付也会取代PC支付。”面对当前第三方支付市场被PC支付横行的现状,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移动支付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还将为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
易观智库日前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1》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有望达到2.2亿户,市场收入规模将增长78.8%,达到52.4亿元,2013年则有望突破200亿元,达到235.1亿元。庞大的数据也表明了未来手机支付市场前景不可限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服务正逐渐由PC转移到手机终端。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行、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互联网门户和大型商业企业都在加紧布局。
然而,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相对PC支付市场的规模较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存在顾虑。孙江涛认为,“中国是跳过信用卡时代直接进入了电子支付时代,目前中国的电子支付市场并不比欧美市场落后,并不是说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更先进,而是中国的移动支付模式并非完全依靠信用支付。”他说,中国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比较严格,从技术创新上也不会存在太多复杂的衍生品,可以把风险控制到最小。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拥有超9亿的手机用户规模,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为各界所看好。因此,移动支付市场也成为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争夺的“香饽饽”。面对竞争,孙江涛表示,未来几年,钱袋宝仍然坚持在移动支付平台上提供一些细分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以大额支付为主,小额支付为辅。而合作伙伴仍将以银行为主,同时也会与一些省级运营商合作。(来源:《国际金融报》)
摘 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迅速崛起,形成了支付宝一家独大、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非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并存的格局。在该行业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其问题也随之出现。央行四批“牌照”的发放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这一新兴行业,但市场监管依然存在空白。本文将引入消费者调查问卷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将支付宝、快钱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目前国内该行业现状以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现状 发展前景
自1998年以来,伴随着易趣网、当当网、阿里巴巴、卓越等一大批电子商务网站的诞生,网上交易信用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迅速崛起。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却呈现了逆势增长,据艾瑞咨询公司统计数据显示, 2003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交易规模不到10亿元,2004年上升至74亿元,2010年达到11324亿元,2011年达到22038亿元,而2012年第1季度其市场交易规模则达到7583亿元,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90.9%。
第三方支付行业如此强劲的增长动力源自何处?是否将持续下去?随着央行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未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前景又将如何?本文将就这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一、第三方支付概述
(一)概念
第三方支付是指以消费者、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的独立支付平台作为支付渠道,借助网络完成从付款方到收款方的货币资金转移、查询统计等一系列过程。在网络市场中,交易双方彼此陌生,卖家担心先发货后不能收回货款,买家则担心先支付后拿不到商品、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使交易无法进行。为满易需要,第三方支付便由此产生,其运作实质是在收付款方间建立过渡账户,实现划转款项的停顿,当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后再实现资金转移交付。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付款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收款方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付款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给收款方,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收款方账户。
(二)发展历程及作用
1999年3月首信易支付公司的正式营运标志着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起步;而2004年12月由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创立的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支付宝公司)则积极促进了第三方支付市场迅速崛起;2006年3月,腾讯财付通的正式运营将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市场进一步扩大。
第三方支付有效地保障了交易信用、货品质量以及退换等环节,并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即构建了交易信用体系,又通过与多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降低了客户资金转移成本、打破各银行卡间交易壁垒提高交易效率。
二、第三方支付行业现状
(一)行业类别及机构占比
据央行网站公告显示,截至2012年7月2日,共196家企业获得央行发放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以下简称“牌照”),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依靠自身电子商务网站的非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另一类是以快钱、汇付天下为代表的完全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各类第三方支付机构市场占比分布如下:
从整体支付业务状况来看,2011年,支付宝以49.0%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财付通以20.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银联在线、快钱和汇付天下,分别以8.4%、7.5%和7.4%的市场占比分居三至五位。
(二)市场监管
在行业起步之初,缺乏监管机构,处于惯有“非金融机构”的头衔的尴尬境地,如同没人管的孩子。国内众多银行并不看好这一市场,因此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支付宝等迅速做大。后来中国银行看见其迅速发展,为了分一杯羹,才联合推出了“Chinapay”银联在线,并凭借着与各大银行天然的合作关系和良好信誉争夺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然而,直到 2010年6月,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下简称《办法》),才正式将第三方支付机构和业务纳入监管范畴。《办法》有了三方面的约束,一是明确规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定义和服务范围;二是建立了明确的牌照发放制度以确定准入门槛,三是制定客户备付金存管等一系列监管要求及相关罚期。
《办法》首先明确规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管理,业务范围,其次严格管制客户备付金存管,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把反洗钱、规范虚拟货币方面的要求纳入其中。有消息称中国银行将对这方面监管改进。
(三)存在问题
尽管央行已经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但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多起利用支付平台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极大利用了网络交易的匿名性,这是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很难辨别资金真实来源和去向,易被用于从事洗钱、贿赂、非法转移、逃税漏税和赌博等活动
其次,因缺乏有效流动性管理导致的大量沉淀资金积累会引起各机构借用此资金投资高风险活动而引发支付风险和道德风险。
此外,第三方支付行业目前存在较严重的盲目竞争,导致行业利润微薄。而这种盲目竞争主要由严重的产品同质化引起的大量企业介入第三方平台,除了缴给银行的固定合作利率,自己为了吸引客户,只能加上很少的毛利率,这就是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了。可见自己真正获得的利润微薄。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为争取客户,甚至不惜血本将向客户的提成份额一降再降或赔本赚吆喝。究其原因,行业缺乏牌照指引和规范不够严格,导致企业过多,加之受限于 “市场占有率理念”,各企业以零利润甚至是负利润抢夺市场份额,而忽略提高产品服务质量。若是行业继续这样失去健康竞争,必然导致行业混乱,缺乏活力。
(四)消费者态度
为充分了解目前消费者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认知及态度,我科研立项小组针对该类问题以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网络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样本共涉及200名受访者,其中有效调查样本为191份,调查结果如下:
在受访的191人中,听说过支付宝的人为94.77%。听说过网银在线,银联支付的分别为72.88%,69.74%。有40.34%的人听说过快钱,35.78%的人听说过易付通,20.95%听说过paypal,10.31%听说过汇付天下。不到10%的人听说过上海收汇宝,百付宝,易宝,首信易。
在第三方支付信任度的问题上,87.93%的受访者信赖支付宝,62.75%的受访者信赖网银在线,59.83%的受访者信赖银联支付,20.23%的人信赖快钱。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知晓度成正比。
在是否会使用第三方支付的问题上,调查的191人中,有153人表示“顺其自然就用了”,35人则是“在多种支付方式中,特别选择它”,只有3人选择“不信任,不会选择使用”。
在在第三方支付的使用频率问题上,一半以上的受访者为“每月使用1-2次”,没有受访者每日多次使用。
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期待的问题上,一半的受访者希望“信誉良好”,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则希望“方便快捷”
下面就各以支付宝、快钱为例,对非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三、典型非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
作为非独立第三方支付的典型,成立于2004年的支付宝公司以其特有的发展契机及与淘宝、阿里巴巴的关联交易的优势占据了第三方支付市场半壁江山。为充分了解支付宝,我项目组于2012年7月到公司所在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通过与其员工沟通对其有了更近一步认识。
(一)概述
支付宝的主要业务为在线支付。截止2012年6月,支付宝的注册用户数达到7亿,平均日交易额45亿元。日交易笔数峰值达3369万笔,具有庞大又稳定的客户群。
(二)盈利方式
支付宝的盈利手段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沉淀资金:由支付宝转给收款方的货款按周甚至按月结算,由此可获得这部分资本的利息。2.服务佣金:而采用支付宝作为收费方式的商户、企业需付一定的手续费。3.广告收入:支付宝主页广告。4.其他金融增值服务:代买飞机票,代送礼品等。
(三)竞争优势
自2009年从阿里巴巴集团独立,支付宝一直希望突出自己作为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角色。但是正是之前借助于淘宝的平台,使得支付宝拥有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难以企及的客户数量。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出,消费者对于支付工具没有特别的偏好,而在于使用的习惯性与可获得性。庞大的客户群只是支付宝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客户活跃程度,使其从众多支付方式中脱颖而出。在第三方支付行业服务同质化和拥有极强复制能力的今天,其他支付平台在细分行业的领先优势,都不足以让竞争门槛变得足够高,支付宝可凭借其强大的客户基础后来居上。
(四)存在问题
目前支付宝的业务版图面积覆盖了非常多的合作银行、商户、行业,相继推出众多新型业务。如何在如此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依然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措施是支付宝面临的一大问题。此外,作为中国第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应付庞大的沉淀资金数额和便利的转帐平台的同时,对许多网络诈骗行为难逃其咎。而作为其最大优势的庞大客户数量反而成了其监管上的负担。
(五)发展趋势
2012年初,马云表示,支付宝的定位是“要用互联网的技术为未来的金融服务做支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手机以3.88亿人超越台式电脑的3.80亿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早在2011年底,中国移动支付客户数已达到1.45亿户。预计在2015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主流的支付手段。移动支付时代的来临,使手机支付无疑成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新一轮争夺的焦点。
相比通过电脑支付,手机显得更加快捷、便利。许多用户信息都是早已认证、保存在手机里,只需通过几次的点击就可以完成支付,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目前,支付宝的手机方式拥有快捷支付和条码支付两种,分别针对一般网络的消费者和微小电子商务商户。“担保买卖”“团体收款”等微应用则是支付宝针对微博独有的微博营销和互动活动推出的最新网络业务。
与快钱等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希望通过渠道增加的盈利方式不同,支付宝则更是希望进行大众的口碑营销,成为消费者心中支付工具的首选,真正做到“支付宝,知托付”。支付宝专注于国内市场,凭借海量的客户资源以及客户数据,其未来的发展增长点在于和银行证券等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而在移动支付行业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则是支付宝希望树立的又一独特优势。
四、典型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钱
(一)概述
作为独立第三方支付的典型、国内领先的信息化金融服务提供商,截止2012.8.21,快钱已拥有1.12亿用户。2011年,快钱交易量总额突破了12,000亿元人民币。同年5月,快钱荣获央行首批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并担任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理事。
快钱针对个人提供了还信用卡、手机游戏充值、房租房贷、保险续费等生活服务。对商家提供了充值卡支付、信用卡分期支付、POS收款、分账支付等收款类服务。还有优惠券平台、自动出票等增值类服务。
(二)盈利方式
快钱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手续费,“独立”被认为是区别于支付宝的有效竞争力,其独立的身份也更容易争取到商户的信任与合作。
(三)竞争优势
快钱在竞争中赢在比对手领先一步启动某一项业务。例如2008年5月,快钱在上海地区向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公共事业缴费服务,而直到同年10月支付宝才开辟了此项业务。如今,快钱拥有超过139家商业合作伙伴,不仅涉及商旅、保险、电子商务、物流等现代化服务产业,也渗透到制造、医药、服装等传统领域。
(四)存在问题
由于支付手续费的收益会进一步降低,快钱将朝着混合型方向发展,但依照央行即将出台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分支机构的运作、专业人才解决以及风险防范问题将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几大障碍。
(五)发展趋势
现今中国POS机数量增速远不及信用卡,而快钱开创了“快刷”业务,将智能移动终端变为POS机,改变了传统的的刷卡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快刷的市场前景看好。 此外,快钱关注、涉足基金行业已有三年多,并通过信息化创新解决基金的资金流动问题。此前,快钱业已推出了“跨行通”、“货币基金信用卡还款”等产品,方便基民转账和还款。截至目前,30余家基金公司都与快钱达成了合作。但在保险方面,快钱只是人寿保险众多合作机构中的一家而已,其市场前景有待观察。
五、总结
从以上数据以及两个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总体看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依然在迅速发展中,但增长率已经逐渐放缓,整个行业即将踏入成熟期。以支付宝为首的非独立运行第三方机构占据了市场交易量的大部分,各机构基本收益主要来自于手续费。激烈的竞争以及业务同质化使得整个行业盈利不易,但逆势增长的蛋糕十分诱人,各机构因此不会轻易放弃已有成果,短期内挤出效应不明显。
央行牌照的确立了行业的合法性,但刚起步的市场监管依然存在漏洞,今后预计央行将就第三方平台沉淀资金存管问题、匿名交易问题做出进一步规定。
目前,支付宝、财付通等非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借助所依托的平台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然而消费者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选择无特别偏好,需求弹性小,代替效应明显,因此快钱等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自身创新点赢得部分市场后,由于非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既有的市场占比,加上创新容易被复制,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优势很快丧失,于是它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创新点,并以此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
长期看来,希望在该领域立稳脚跟的独立第三方机构会把重点放在新业务的开发、新收入来源的开辟上;而非独立第三方机构则会更专注于对已有业务的做大做强以及对主流旋律的把握,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渗透到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创新领域,挤出效应,尤其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将会逐渐明显。
作者附注:北京市大学生科研立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项目组。
参考文献:
[1]分析师谢春.艾瑞咨询:201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22038亿元.2012.1.12.
5月26日,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迎来集体狂欢。经历了6年的漫长等待,央行终于给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了“支付业务许可证”(俗称“支付牌照”)。这意味着,原先是“草莽”出身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终于有了国家认可的“正式身份”。于是有人欢呼,牌照发放了,获得牌照的支付企业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也有人提醒,牌照发放后,已被正名的支付企业仍不可停止其创新营销的脚步。对此,《广告主》记者采访了获得牌照的主流支付企业,与读者一窥它们目前的心态。
行业门槛提高,洗牌在即
支付宝CEO彭蕾对《广告主》表示,随着牌照发放,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在政策规范引导下,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经营服务质量会逐渐提高、市场整体的用户支付体验也会有较大提升。而第三方支付被纳入央行监管体系,也会大大增强用户的使用信心,提高社会认可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循环。这种背景下,行业空间将彻底被打开,市场发展加速,这对第三方支付行业以及中国金融体系发展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牌照发放虽然不会马上出现大规模的行业洗牌,但行业内的新一轮整合将不可避免。”彭蕾如是对《广告主》说。汇付天下战略部总监史建伟也认为,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将极大程度促进支付行业发展,今年支付业将兴起资本并购浪潮。“我们也在观察潜在的资本并购项目,未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汇付天下总裁周晔也曾这样表示。
创新技术、服务,打造过硬品质
为了应对牌照发放后新一轮的并购浪潮以及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已经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万不可松懈创新营销。彭蕾对《广告主》说:“我们将在坚持技术服务创新的基础上,强化外界对我们支付安全化、便捷化的认知。我们已经推出了新的口号‘支付宝,知托付’,希望能在为用户创造更多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深用户对网上支付安全便捷、可信赖的认知。”彭蕾还表示,为了强化支付宝已有的地位,在业务发展方面,将把精力专注于用户支付体验、用户服务提升以及银行、商户等合作伙伴创新协作方面。在支付宝获得牌照的相关业务领域,也会结合客户需求与自身实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如持续加大加深与银行等金融的合作,推动中国金融业创新发展,加快无线布局,通过各种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上下游同盟一起进一步提升用户无线支付体验,加大力度拓展海外支付市场等。
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则表示,我们已经修筑了一条“电子支付行业的高速公路”,在传统经济向创新型绿色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电子支付将发挥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易宝支付坚持走行业支付路线,深入行业上下游,为不同行业的不同支付需求定制产品。除了巩固数字娱乐、航空、教育等优势行业外,还将加强保险、基金、物流和无线支付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持续打造“行业支付专家”的领先地位。而在基金、保险等金融领域,政策监管更严格、专业性要求更高的金融领域,易宝支付将在提高风控基础上,把金融创新服务推入“深水区”。
史建伟认为,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是决定今后支付行业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汇付天下将在这两个方面持续发力,“而那些仅凭低价策略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支付企业,将最终被市场淘汰。”
2014年1月前20天,据媒体报道,四大行银行存款大规模流失近7000亿元,面对此种情形,在央行节前输血之时,颇有危机感的各大型银行均不约而同地选择加入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队伍。在存款流失的种种原因中,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被认定为导致银行机构失血的“罪魁祸首”。在银行存款规模以日均千亿的级别萎缩的同时,余额宝以每分钟300万速度净增长,其合作方天弘基金以超过2600亿元的总资产傲居公募基金第一把交椅,余额宝,或者说,互联网金融功不可没。
挑战:不起眼的“鲶鱼”。互联网金融是从金融网络化开始起步的,通过便捷的网络通信优势和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将一部分柜面金融业务转移到网上,起始的业务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在依托银行支付结算通道的基础上,向买卖双方提供中立的个性化支付结算服务,并替代了小部分传统的银行支付结算服务。这条放进金融市场的“鲶鱼”,显然没有引起周围体型硕大、慵懒的“沙丁鱼”群的重视。一来是第三方支付市场前景好,但盘子小、盈利微薄,对吃惯高额利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这些虾米级别的业务,不做也罢。二来建立在整个银行支付系统上的第三方支付,似乎脱离了银行平台也是无源之水,难于做大做强。这些挑战并不能马上改变银行业长期以来不思进取的商业经营模式。“躺在床上数钱”的银行业,在几乎垄断金融资源并享受着丰厚政策红利的基础上,依旧各行其是,其经营模式、社会责任承担、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都与国家和民众的期望相去甚远,这也引发了社会上对银行盈利的种种抨击和指责。于是乎,在市场中,这条“鲶鱼”就开始日趋活跃起来。当第三方支付以消费金融为目标,逐渐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并开始急速削弱传统银行业支付平台地位的时候,银行业金融机构终于感觉到来自这条不起眼“鲶鱼”的威胁。
牵引:进击的“游侠”。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产品余额宝上线,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的大幕拉开,互联网金融形成了以第三方支付为主、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为辅的经营模式,并提前将消费信贷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了发展模式中,通过这种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建构与再创造,互联网金融这位“游侠”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将进击的力量灌入到金融市场中。在渠道上,互联网金融有效整合交易、支付与理财,并突破物理空间的束缚,将时间的控制权和服务的选择权放到了消费者手中,迎合了消费时代对便捷、快速、人性化服务的需求。在客户上,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平台整合的信息,将游离在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外的“碎片”客户、“长尾”客户迅速地收拢到了一起,并通过符合市场规律的高收益,打断了忠诚度形成的交易关系链,以几乎“零排斥”的方式,聚合了庞大的客户群体。传统金融业在这位进击的“游侠”面前,虽有些猝不及防,但经过前期轻敌的懈怠与短暂的迷茫之后,还是迅速做出了回应:拓展网上银行、开发手机银行、打造网络直销银行,发力移动支付领域,联合电商征战电子商务,创新在挑战与牵引的强劲力量下迸发而出。有了这位进击的“游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提前进入了备战转型期,金融市场迎来了又一次前进与变革的春天。
融合:征途上的“骑士”。游侠终有授勋之日,征途也终将迎来辉煌,互联网金融正在“多元化创新”与“跨界融合”大路上驰骋。2014年1月23日,中国银联与新浪的合作标志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互动,从单纯的竞争走向了竞争与融合并存。这一举措,再次证明在市场的蛋糕面前,选择合理竞争、合作创新、多方共赢依旧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带来新型的金融业态发展环境,改变了金融业的竞争格局,在“低成本、高效率、零排斥”的牵引作用下,传统金融业通过不断丰富线上服务产品,开拓服务渠道,细化金融服务对象,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在综合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支点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在当前消费金融与普惠金融服务的改革要求下,互联网金融开拓了“自金融”的发展模式,经过大浪淘沙的发展与规范后,必将成为金融的正规军。整个互联网金融也终将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互联网+”浪潮符合历史发展逻辑
“互联网+”浪潮内生于技术,全球历次大的发展革命都缘于科技的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将传统行业置于互联网革命的大环境之中。
互联网的特征在于“无孔不入”,因此,互联网革命的爆发必将影响传统行业。同时,互联网的优势在于渠道拓展,因此主要是通过对渠道的影响深入到传统行业。总之,“互联网+”是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其对传统行业的影响绝不应是自上而下的推动,而应是自然而然地渗透。
2 顺应趋势,主动转型
当前普遍存在的“互联网+”模式是:互联网行业率先在传统行业跑马圈地,申请各类牌照资质,为涉足和改造传统行业准备门票,而传统行业的应对之策往往是选择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或新建相应部门去互联网领域“尝鲜”。
互联网行业对自身特征最为了解,这也正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汽车”“互联网+医药”等行业总是互联网企业先动起来的根本原因。互联网行业的高渗透性决定了传统行业不仅不应坐等被渗透,而且还应该更主动地快速摸清互联网的特征,顺势而动。被动地等待只能让传统行业错失率先转型布局的先动优势。
互联网对银行的影响主要在客户需求分析方面。除渠道之外,互联网对银行的影响还在于基于大数据的客户及产品需求分析。贷款是银行的主要业务,而互联网金融本身就内生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掌握中小微企业的大量数据,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客户的真实贷款需求与偿还能力,即以较低成本完成贷款审核,因此,低成本、与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相契合的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
3 银行业应依托既有优势应对竞争
银行业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绝不应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互联网+”对传统金融机构最特殊的影响路径表现在银行,而传统银行当前的应对之策却与其他传统行业一样,仅仅表现在渠道方面,各大银行基本遵循以下三大举措:第一,加强建设电子银行,进一步提升ATM、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效率;第二,新设电商平台,比如建行设立的“善融商务”银行电商平台,华夏银行设立的“电商快线”,交行设立的网城“交博汇”等;第三,统筹加强全方位网上营销,比如工行在系统内组建成立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心,统筹工行内部所有涉及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营销推广和运营管理等。但是,由于渠道优势主要聚集在互联网企业,因此银行在渠道端的改进很难胜过互联网企业。
在“互联网+”时代,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在贷款等金融产品方面吸收互联网精神的精髓。互联网企业已经率先通过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吸引了有贷款需求的中小微企业甚至个人。此时传统银行应先厘清互联网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路径,再有的放矢进行转型。银行的转型重点不应仅在渠道建设,也不应激进效仿互联网企业做中小微企业业务扩张,更不应跟着电商等互联网企业亦步亦趋地做快速消费品行业贷款,而是要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植入自身有优势的大型企业客户层面中,深耕房地产和汽车等行业,最终在作为其核心的贷款业务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并继续做好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这才是“互联网+”时代下传统银行的前景和未来。
4 与电商合作,规避来自互联网的冲击
未来,银行的互联网化之路必然在于依托自身的金融专业优势发展金融产品,但在当前的局势下,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经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无孔不入,销售渠道拓展迅速,深度蚕食银行业传统的贷、汇两大业务,通过余额宝等理财新方式挤占存款份额。此时,银行业若坐视不理,独自深耕金融产品,则很有可能面临业绩下滑甚至被挤出市场的风险,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银行势必要通过与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合作来规避冲击。
事实上,银行与电商之间的合作早几年前就已悄然铺开。2010年之前,银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仅存在存、贷、汇等交易关系,二者泾渭分明;2010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面世,成为国内首家在全国范围内完全面向电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以消费品为主的传统电商与银行开始出现业务交叉;2012年11月27日,京东与中行北京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公布开始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传统电商与银行开始了第一波合作;2013年5月31日,宝钢集团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正式挂牌,并与当时的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开展合作,共同提供钢铁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自此开创了传统工业品行业与银行业的新合作,电商与银行之间从简单的业务交叉迈向助贷合作。
当前,电商巨头纷纷涉足资金融通业务,同时,银行巨头也开始搭建电商平台,电商与银行之间的跨界业务交叉将竞争推向白热化。作为电商龙头企业,阿里巴巴于2010年6月率先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为其电商平台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随后京东、慧聪、苏宁易购等电商也纷纷涉足小额贷款业务。在银行方面,建行率先于2014年6月推出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今年年初,中信银行首推“摇一摇”手机转账支付服务,又于3月推出金融商城。电商通过为客户提供附加值探索拓展融资业务,同时银行通过设立电商、支付平台获得更多真实交易数据,很多电商与银行都将全面试水业务作为涉足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
电商与银行逐步探索合作的第二步是通过分工各取所长。大型电商与银行之间从两方面开展的战略合作:一方面是通道服务,阿里依托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打通与民生银行的资金结算通道,依托电商平台,提供金融产品销售通道;另一方面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商针对其小微企业客户,获取并挖掘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数据、物流数据、客户评价数据及认证等信息,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判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将该信用信息与银行共享,为银行提供助贷服务,有助于银行向该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在电商与银行的合作中,电商具有数据信息优势,银行在金融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加之第三方支付机构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技术优势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共同向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信贷与支付两大业务的协同效应大于直接竞争。电商逐渐涉足并日益壮大的信贷与支付业务看似挤占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但事实上电商提供的信贷与支付服务并未带来明显的直接竞争,而是与传统金融机构达成了协同效应。从信贷业务的层面上来看,电商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并不冲突,电商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特点是小、散、灵活、周期短,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则较少与中小微企业之间开展信贷业务。从支付业务的层面上来看,涉足互联网金融的电商企业作为互联网企业,大多经营灵活,能够更好、更快地运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支付新模式,而支付、结算是金融业务的基础,因此电商对支付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恰恰能够支撑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二者的协同效应远远大于直接竞争。
由Apple Pay引起的疑虑
开放和文明的社会有一个特点,一个新鲜事物出现后,瞬间就涌出千姿百态的点赞、吐槽。
2月18日,万众期待的Apple Pay终于在我国正式上线。由此,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后开通Apple Pay业务的第五个国家。
瞬间朋友圈、媒体、自媒体就炸了锅――这神器都有哪些商户可以用?我手机丢了别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钱“刷”走?银联是不是要通过这个干掉支付宝和微信?
还有高瞻远瞩的人士,则是忧心忡忡地问:Apple Pay是不是影响国家金融安全呢?这是语重心长,还是杞人忧天?作为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我只能说:您真的想得太多了!
除了绑卡时候略有拥挤感之外,银行业和支付圈对Apple Pay的良好体验赞誉有加。业内人士坚定看好Apple Pay发展前景,很重要的原因是看好其通过与银联、银行等中国金融机构的联姻,借助“云闪付”搭建的开放式移动支付平台,从而从当前扫码支付横行市场中独树一帜,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加安全、便捷的选择。
解构Apple Pay
有人担心Apple Pay影响我国国家金融安全,可能是因为不了解Apple Pay的本质及其业务模式:
从支付流程看,苹果公司并没有介入支付流程。Apple Pay这个名字可能会引人误解,以为是苹果公司提供了支付服务并介入了支付流程。但实际上,苹果公司不是一家支付公司,Apple Pay仅仅利用了苹果手机中的安全芯片和NFC功能模块,用户通过申请将其本人的银行卡生成一个TOKEN号(一组代码)放入手机安全芯片,这样手机就可以视为一张芯片卡,与实体银行卡共用一个银行账户。
此后,使用这个手机无论在商场POS上(这里需要手机的NFC模块与POS终端进行信息交互),或在线上APP内开展支付,仍然由收单机构把交易信息通过银联传递给发卡行,然后银联进行资金清算和结算。就跟我们平时拿实体银行卡进行支付的流程,是完全一致的。
从上述流程不难看出,Apple Pay还是沿用传统的发卡、收单、转接的四方模式,苹果公司不拥有支付账号,不介入支付流程,仅仅提供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正是由于这样的模式和定位,Apple Pay得到银行、卡组织的认可,否则也很难在五个主要国家推开。
从支付特点看,Apple Pay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线下实体店的POS机上支付时,Apple Pay使用NFC技术,正符合中国国内IC卡迁移和终端NFC改造的大趋势。简言之,Apple Pay没有用户数据积累、没有交易闭环、不集成金融服务,符合中国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与传统运作模式。
其不同于市场上很多支付产品的特点之一,正是由于Apple Pay没有支付账号,也不存在虚拟中间账户,支付资金完全在银行体系流动,不存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卷款潜逃和少数非银支付机构的挪用备付金风险。这也是Apple Pay被众多国内银行拥护的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看,Apple Pay的安全性要远高于众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产品。
从支付设备看,苹果系统和产品相封闭性更强。苹果手机及相关产品作为广受国内消费者欢迎的智能终端设备,很早就进入了我国市场,其iOS操作系统由于封闭性也被认为更安全。广大消费者在苹果手机及相关产品内下载银行网银、支付宝、微信等工具,并用手机进行理财、支付等金融活动,目前尚未发现因为苹果设备本身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外国公司就将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国内早期的金融支付发展中,银行卡片、ATM取款机、POS机具几乎都是国外厂商在国外生产的,实践中并没有带来国家金融安全问题。而苹果手机作为一款支付发起的终端,介入支付业务的程度还没有这些设备深。仅仅因为苹果公司是外国公司,就说Apple Pay或将威胁国家金融安全,显然过于草率。
我国加入WTO后,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金融业以及其他行业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国家也鼓励金融业积极稳妥开展创新。Apple Pay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支付产品,必将以其“安全、便捷和私密性”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支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