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28: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外阅读教学指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专题引领,形成阅读素材
课外阅读应有所依据,关于阅读资源的难度与广度的选择,应当切合初中生的语文基础,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教师不妨联系教材,以课内阅读为支点而进行阅读辐射,从而形成专题引领。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可以根据专题目标及教师的书目推荐,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自主搜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资料,形成一系列的阅读素材。
以苏教版7年级下册的“莲”的专题为例,其目标是搜集有关“莲”的诗文,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通过“赏莲――咏莲――读莲――议莲――写莲”,能够对“莲”的形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解读。在“莲”的专题目标的引领下, 学生搜集了王昌龄的《采莲曲》、郑谷《莲叶》、李商隐的《赠荷花》、欧阳修《采桑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诗文,构成了丰富的阅读素材。当然,学生的资料搜集多是庞杂而无条理性,教师应当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目标预设、训练条件及学生基础等,合理筛选并适当补充,以确保阅读素材的优质与适量。
二、精心设计,注重方法点拨
初中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教师引领与自主阅读,初中生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体验加深,从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形成了审美思维的建构。针对阅读素材,教师可以从内容、结构、写法、修辞等角度加以引导,使学生结合诗人的身世感慨,从“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中感悟出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
学生从《爱莲说》中感悟到:周敦颐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来赞美高洁脱俗而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比较《爱莲说》与王昌龄的《采莲曲》,从中把握两者所托之物“莲”相同而所言之“志”却不同:王昌龄以荷叶的“任天真”是品质,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同样与《爱莲说》类似的是唐人陆龟蒙的《白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陆龟蒙诗咏白莲,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却没有黏滞于色彩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花之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以虚笔写神,花之精神若隐若现,栩栩如生。借吟咏白莲的精神之淡雅高洁,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隐居中孤高寂寞而自伤迟暮的情怀。对于中学生而言,教师的方法点拨,有助于学生从文章义理角度对阅读素材进行理性的鉴赏、品评、思考,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
三、激发兴趣,强化阅读互动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大量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思维,促进青少年的心灵成长。然而,课业负担的加重,往往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不少学生更乐于通过手机等途径,进行浅层次的信息浏览或碎片化阅读,而不愿意思考探究,进行有意义的深度阅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当在课外阅读教学中,丰富阅读形式,以竞赛、故事、辩论、板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互动,进而将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有的展示“古文人眼中的莲”,有的探讨“莲与佛教的关系”,有的分享爱情诗中的“莲”与“怜”。
在“莲”的专题阅读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班级内部或小组之间,进行诗文有奖竞赛,比比看谁搜集并背诵的关于“莲”的诗词多,谁掌握的关于“莲”的知识多,谁能以声传情将诗文中的关于“莲”的情感读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少学生纷纷加入到主动阅读的行列中,自主搜集关于“莲”的诗文,对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在小组内部交流与分享,甚至有的学生能够别出心裁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其素材加以整合,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形成图文并茂的“莲”文化阅读专题。
四、注重反思,推动阅读拓展
阅读是一种基于自身体验感悟的个性化行为,而系统的素材资源、多元的鉴赏技巧、丰富的交流形式等,都不能够覆盖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与体验,更不能替代学生自身的阅读反思。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反思,不能简单地以“我学到了什么”作为标准,使其沦为大而空洞的形式总结。而是应当以仿写、扩展等为依据,选取阅读素材中的难度适中而特色鲜明的词句作为范例,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形成阅读拓展,将句式、修辞、写法等鉴赏技巧以写作的形式逐步内化,或以读书笔记或随笔的形式将阅读感悟记录下来,在阅读拓展中不断提升写作功力,形成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133-03
阅读是一个人认识、思考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观照、完善自我的过程,可以说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高中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浸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以期达到个体的全面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就不能囿于课堂,而应该与课外阅读教学有效链接。幸运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跳出狭隘的阅读教学观,明确地将课外阅读纳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相结合,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2]。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立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尝试就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提出自己的浅见,就正于方家。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接受了多年语文教育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并非为零,但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效的状态,情况令人深思。笔者在对2010届学生做的一份课外阅读调查中发现:①从学生的读书动机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没能真正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阅读动机的学生占仅总人数的12%;53%的学生将课外阅读当娱乐休闲的消遣;24%的学生带有较浓的功利色彩,只为了增强写作能力,应对写作,应对考试;有11%的学生选择“其他目的”。②从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缺乏理性思考。18%的学生选择中外名著,10%的学生选择武侠小说,20%的学生选择言情小说,10%的学生选择诗歌散文,29%的学生选择娱乐杂志,13%的学生选择“其他”。③从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看,阅读时间甚少。一周阅读时间有三小时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2%,阅读时间2至3小时的占总人数的23%,1至2小时的占总人数的25%,一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20%。④大部分学生缺乏总体的课外阅读计划。有课外阅读计划的仅占总人数的6%,偶尔有计划的占总人数的20%,没有计划、随心所欲、想看就看的竟高达74%。“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么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3],立足于学生们并不乐观的课外阅读现状,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采取有效策略把课外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话题。
二、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1.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正所谓“课外要在课内抓”,从兴趣入手,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可行的途径。语文课外阅读不能仅仅定义为课外时间的课外书阅读,教师能做的大多数工作其实都是集中体现在课内的,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教材这一资源,挖掘其中潜藏的人文底蕴,让学生因阅读而感动,进而感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得先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教好了,上活了,讲到学生心坎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理性解析代替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理解,预设追问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际上仍是以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教学目标,并以此锁定学生的想象思考,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于是,阅读教学课逐渐变成一门纯粹的技能培训课,文章的艺术之美、情趣之美却逐日销蚀。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更要善于把蕴含在教材文本中的人文底蕴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描绘的形象、体味文本传递的情感、领会文本表达的道理,使学生在语言的熏陶、感染中,找到属于语文阅读真正的感动,从而真正喜欢上阅读。
2.潜移默化,创设良好阅读氛围。新的时代,阅读的形式及特点悄然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书本阅读。过去,书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现在,可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并且直接作用于视听,相比之下,读书就显得枯燥乏味了。而这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快”,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为,好比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快餐”,缺少深阅读时的感受、想象、审美和创造,会使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从而削弱了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尽管这些社会现象凭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变,但教学艺术使教师作为一个审美客体出现在学生的审美视野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上,通过言传身教,进而造成“晕轮效应”,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播下一种热爱阅读的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并敦促学生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4]
3.正面引导,科学干预。语文教育是一门艺术,能给学生如雨潜入、润物无声的熏陶,也是一门科学,须给学生正面、显性的指导。阅读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就只是一句空话。而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围绕考试的教辅书籍又不少,如何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坚持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在时间的安排上,应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平常学习期间的课外阅读,以短小精悍的文章为主,如散文、短篇小说等,而大部头则应放在寒、暑假等时间充裕的时段去阅读。
在内容上,引导学生进行真正意义的课外阅读,读有真正意义的书。阅读有消遣型的,也有获得型的。消遣型阅读是为了调节高度紧张的身心,消除工作疲劳而进行的一种精神活动,对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主体更多地是从感觉和兴趣出发,而很少考虑文本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获得型阅读中阅读主体则希望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启迪心智。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消遣性阅读,因为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但更应倡导学生进行获得型阅读,达到真正意义的阅读。
现代社会信息量迅猛增长,书海茫茫,人的精力有限,怎样才算读有真正意义的书呢?周国平在其作品中指出:如果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那么出于这个目的,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些作品直接关注和思考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其影响得到公认,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笔者绝非否定其他书籍的价值,只是强调课外阅读需要选择,一个人得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自设阅读的标准,读有真正意义的书,才是成熟、理智的表现。
4.结合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初期,可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通过课内外衔接来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而对于课堂上学生感兴趣的、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可以形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专题研究性阅读组对课题展开研究,这既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增强互动合作精神,又能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解决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在上粤教版必修一“认识自我”这一单元时,笔者就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布置学生课后与自己熟悉的人交谈自我,从他人的角度更深刻地剖析自我,并将访谈结果整理在笔记本上。接着布置学生课外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索与 “潮汕人文特点”相关的文章,看看别人如何评价潮汕人,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潮汕文学读本》(汕头大学出版社)中的相关文章(如《追忆粟芭村》《乡魂》等),组织学生结合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讨论总结“潮人特性”,并推选代表发言交流。最后以“潮汕人文特性探究”为课题,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课堂的延伸、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更高层面认识自我,认识家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解惑、明知的意识。
5.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如举行辩论赛、读书交流活动等)。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成果和体会,是巩固课外阅读成效,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好办法。通过交流课外阅读的做法、收获、心得等,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成就感,而且,这种集思广益、群体互动的自我教育方式,对学生自我的教育和影响,常常比教师单向的教育更有力度。
笔者有幸指导高一年级的入学新生,开展了“读人物传记,立人生志向”的活动。该活动由学校政教处和语文组联合举办,旨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鼓励刚踏进青春门槛的学生以名人为榜样,点燃思想明灯,立下人生志向。首先,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结合课内阅读教学的内容,筛选、拟定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再就阅读的基本知识(如目录、序跋、索引等)和读书方法(如精读、略读、快读、鉴赏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在学生读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做读书卡片,并定期抽查,然后选出优秀的文摘卡、阅读笔记参加学校评比。最后,在活动的汇报阶段,以现场电视直播的形式在全年级进行谈话式交流。整个活动,在校园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在学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外阅读使学生更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能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思考,自己领悟,在和作者的对话中达到自身的升华,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倘若通过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那么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 诚然,对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探讨,还有许多很具体的问题有待深入思考,但有一个信念是坚定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会在狭窄的圈子里窒息自己,相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革新中,定能走出一条理想的富于个性化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J].语文教学改革,1986.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课外阅读 学生 语文素养 途径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储备,同时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进而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语文学生氛围,构建课外课内教学的体系,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入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现代化技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下五千年》课外阅读指导中,先利用旧知进行课前导入,提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学期学习的朝代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语言过渡:就是这样的五千年,演绎出了多少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多少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这些历史故事吗?你能回顾这些故事内容,给我们简单讲讲吗?进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向学生介绍《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并简单介绍作者,激l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提出:“你打算怎样读这本书中呢?”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的读书方法,并提出“序中自有华章在,劝君读书先读序”的读书建议,根据学生汇报的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共同阅读,指导学生选做读书笔记,学生结合所做的读书笔记汇报读书所得。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使学生学会精读文章集中表现思想情感的语句,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和赏析表达方式的能力,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进而实现本节课课外阅读指导的目的。
二、重视教学反思,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得学生在反思中优化思维结构,以课外阅读为重要依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伊索寓言集》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学情,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本节课课外阅读指导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二是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首先,教师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并讲伊索寓言故事,转化课堂教学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教”中,激发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对于自己的书,学生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对于借来的书,要在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并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进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指导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并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做好学习反思,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营造阅读环境,搭建课外阅读交流平台
为了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要给予课外阅读教学充分的重视,并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和教学渠道,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存放在阅读角,以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定期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完善学生课外阅读条件设施,改善图书馆环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库,进而实现学生阅读环境的维护。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级学情,向学生进行读物推荐,借用名人评价、讲述创作故事、设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发挥出课外阅读的价值,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青海省门源县麻莲寄宿制小学 81030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除了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这当中我们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的阅读应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课内阅读与提高教学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是密不可分的;而课外阅读则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对课内知识的一种拓展和加深。
一、阅读教学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百分之六七十,它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阅读首先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还是一种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同人的眼耳。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但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阅读。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的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另外,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水平。因此,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表达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正说明了读书与写作、表达的密切关系吗?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广了、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务必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花大气力改进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农村小学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课内阅读在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一个教师的主要标准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偏重繁杂的“阅读”训练,而让阅读教学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学生面对多彩的文章而索然无味。首先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过多,学生感知、感悟太少。以至将情感丰富、意味深长的文章支解得七零八碎。因而学生的视野狭窄,思维受到限制,语言感悟肤浅,情感体验苍白。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时也就词不达意,文理不通。其次,我们许多学校和教师把阅读教学的着眼点放到了阅读的结果上,而结果的得出,大都是在教师细细的分析讲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来,甚至为求标准,将参考书上的答案照抄照搬,学生鹦鹉学舌地再现罢了。所以我个人认为:改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从师生角色的转换、阅读教学着眼点、阅读教学的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实施全面改进。
经过分析本校(蚌谷大寨小学)四年级学生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卷,不难发现同学们做阅读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阅读一遍短文,有些只是随便看了一遍短文就乱答题,甚至还有空着不做的同学。而认真读了两遍(及两遍以上)短文的学生人数很少,虽然在平时的教育中老师一再强调说:“同学们,你们在做阅读题时至少要读两遍短文”。可想而知,这样的做题方式,分数一定不会很理想。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当然不会写作文,不是东拉西扯就是没话可说,甚至还有抄袭优秀作文上的范文或试卷上的阅读短文。……这样的阅读量,这样的阅读水平,我们不难理解,农村与城市的教学质量存在有差距,这是理所当然,若长此以往,相信这个差距将只会越拉越大。再加上浓厚的方言音的影响,我们不难想象,学生的接受能力、阅读水平、写作和表达能力又会有多好呢?
2、课外阅读在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 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 万字。然而,目前广大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与这些规定相差甚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85%的学生认为应该多看课外书,觉得看课外书有很大的好处,并能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这些数据非常可喜的,表明农村学生已具有了课外阅读的意识,但也不容乐观地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看什么“课外书”,实属“多余”。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学校也没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部分老师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少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连早自习看课外书都是违反纪律,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无用武之地。
(2)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能够保证。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时间也无法保证。在家中,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甚至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上还很守旧,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正业”而不予支持,而且现在电视普及,这些立体视听的趣味远远超过了平面阅读,又吸引大批的孩子,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这样,孩子的阅读时间根本无法保证。
三、如何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1、针对农村小学课内阅读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学校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2、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不足,我认为应该加强家校配合,营造读书氛围。课外阅读是一种在课外学生独立操纵情况下,靠一种自愿自觉的意念支配的一种阅读方式,它脱离了老师的直接指导。可见,课外阅读的进行就与家长的监督密不可分了。家长的监督也就成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的重要保证。我经过在本班学生中的调查,惊讶地发现,班中平时成绩较优秀的学生里能自觉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的仅占3%,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家长时紧时松的监管下进行的,甚至有的家长根本就不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孩子读与不读是老师的事。针对这普遍现象,首先要解放家长思想。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们明白,小学生毕竟是小,他们的课外学习自我约束力是十分差的。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那得有人对他们的所做适时地欣赏和监管,当然这就离不开家长这第一任老师了。只有有了家长大力的支持,我们的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才会得到有力的保障。其次学校要懂得阅读对培养人的意义,尽可能的开放图书馆,创设图书室。各个老师可利用开展“图书角”的方法为班级制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语文教学
就笔者所在的地区发展来看,近年来,尽管国家在农村教学中倾注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来改观办学条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教学仍然基础薄弱、师资欠缺、生源较差、教法落后,在城市化风潮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现状已非常令人担忧。就笔者从事几十年语文教学来看,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效果差,根本没有对语文教学起到应有的辅助和提升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在祖辈只能提供饮食温饱、无法在学习上提供帮助的环境下,要提高农村语文的学习效果,就难上加难了。可以说,在农村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仍然是老牛拉破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仍然任重道远。
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偿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其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百分之六七十,它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阅读首先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还是一种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同人的眼耳。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输灌给学生,但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自己能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阅读。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的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另外,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水平。因此,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表达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就说明了读书与写作、表达的密切关系吗?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广了、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务必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花大气力改进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农村阅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不主动、不积极的客观现状,也存在着没条件阅读的客观现实。
1.阅读环境差,阅读质量差
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看,90%的小学没有阅览室,学生课外阅读几乎是自己的个人行为。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他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
2.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能够保证
农村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时间也无法保证,除了在学校中规定的读报课读几分钟外,学生其他时间大多花在玩耍上。在家中,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甚至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上还很守旧,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正业”而不予支持,而且现在电视普及,这些立体视听的趣味远远超过了平面阅读,又吸引大批的孩子,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
3.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比较窄
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大部分家长为孩子买的就是作文书、学习参考书,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改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从教师重视课外阅读、创设条件加强阅读、阅读教学着眼点、阅读教学的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实施全面改进,才能较好地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加强农村课外阅读的方法
1.创设良好条件,营造阅读氛围
面对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没场地、没读物、没环境的现实情况,首先要加强场地建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每所学校应该至少建一所读书室,完善设施配套,扩充读物数量,完善管理,定期向学生开放。农村落后地区应加强争取各种扶贫救助政策,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阅览场地的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提高阅读效益打好基础。
2.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要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材分析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怎样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想开去。课外进行有计划地扩大范围的阅读,这样做建立课内精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有机联系,既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又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可是在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中不难看出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运用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的课外阅读变成了简单的一种浏览,至于那其中的蕴涵初衷却很少去考虑与琢磨。阅读能力与效果也始终停留在一定的水平,难以提高。对于这点,我是这样尝试的:如,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学生对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产生了钦佩之情,此时不妨趁热打铁,拿此文与《鸡毛信》等作品对照,要求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往往受益匪浅,
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
3.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一.对阅读意义的认识不足。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二.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依然不浓。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倦”。
三.学生获取读书的途径不多。随着省四配套工程的落实,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也纷纷建成,但往往没有被有效地利用。有些领导觉得阅读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分数,也不能迅速让学生的思想行为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简单的说就是得法与课内,要在课内进行严格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我们的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意义,真正重视阅读教学。
(一)阅读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初中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此时利用文学作品的优势,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因此,对农村中学生进行阅读的正确引导,使之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提高人文素养,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二)重视课内外阅读。有不少人认为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影响学习,其实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只有同时发挥它们的作用,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一方面,课内指导课外,即所谓“得法于课内”。课内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传授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并以此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又能促进课内阅读教学,即所谓“得益于课外”。因此我们都应当真正的重视阅读教学,包括学生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方面颇具影响。但是当前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要想改变这种不好的阅读现状,就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在兴趣的激发下提高阅读质量。
一、明确阅读标准,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优秀图书
纵观当下,很多学生都沉迷于古怪悬疑、武侠争斗之类的书籍,这种阅读观念纯粹是一种消遣式、娱乐性的附庸风雅,白白浪费掉了大量宝贵的阅读时间,有甚者因为中毒太深而到了近乎痴迷的状态,在课堂上还跟上打游击似的偷读,这种阅读不仅对教学无益,还对正常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秩序,教与学的效率极为低下。为此,除平时的教学时间外,教师也要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读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多推荐一些如《语文报》《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报》《读者》《唐诗三百首》等与语文教学密切相连的读物,这些书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等都是非常有利的。再如,也要多推荐一些科普科幻类的读物。当下,各类科普读物与通俗文学向青少年介绍了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多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打开青少年心灵的科学之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二、积极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落实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效果
首先,在课前留出三分钟演讲时间。每当上新课时,教师都要抽出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前演讲,短短的演讲既能训练学生的胆量,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概括能力。
其次,课后主编活动。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后,教师要适时推荐质地优美的文章。并且还要将这些美文依照不同的主题合理分类整理,打印成册,对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再者,多开展学生的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让他们都能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自身的阅读,帮助记忆,提高读书效率,还能积累有用的素材,开拓视野,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另外,还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问题的激发下产生新的思考、新的问题。也可以将学生做的课外阅读笔记用来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做好课内引导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开展类文阅读教学实践,从不同题材的文章中提炼类似点,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扩大阅读量。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从课内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将主题“心理变化之美”提炼出来,然后再与学生一起赏析《被骗》一文;再以“衬托的魅力”为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去赏析《高等教育》与《又是一年粽飘香》以及《拍溅》三篇优秀的文章。这样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以点带面,将学生阅读课外文章的浓厚兴趣调动起来。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子,为终身学习、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展示阅读成果,品尝阅读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肯定都希望读有所得、读有所获,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赞许。为此,教师要定期检查评定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就学生的阅读成果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都能在展示成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首先,欣赏阅读记录。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借助各种形式,比方说“摘录”“写体会”等及时将自己的课外阅读体会记录下来。每周晨读课让学生谈谈自己所写的阅读心得、小组互评、组内推荐阅读体会等,也可以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体会文章,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写下激励性的评语。
其次,开展交流活动。每周定期上一节阅读课,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阅读交流。课上,学生或联系课文内容(节选)介绍自己阅读的原著,也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等,并谈谈自己对这些课外读物的欣赏心得。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阅读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推荐新书、好书,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再者,也可以开展读书心得手抄报评选活动,指导学生在阅读经典活动中,将自己的读书心得设计成手抄报并且配以插图,之后,再由班长推选优秀作品进行评奖。这样能将学生的书写绘画水平充分展示出来,拓宽学生阅读渠道的同时,还能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好书。
五、进行反思、探究性阅读
在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阅读作品,多收集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信息,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将自己对文本的思考、探究心得写出来,多反思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在反思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在提高阅读行为层次的同时,也扩大了课外阅读的范围,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得到有效锻炼。
此外,课外阅读方法纷繁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教师也要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指导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姚进.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2] 李军.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3] 蒋小飞,杨炼.初探农村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1(12).
[4] 徐小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J].甘肃教育,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