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28: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政务信息化;建设;推进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的稳定发展需要高效的政府管理与监督作为基础,而在信息化社会的形势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保证我国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政府要加强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政府事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督与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事务管理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需要,信息化的政务管理模式,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1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从初始阶段逐渐过渡到了整合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我国政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单机化、分散化逐渐的转变为联网化与集成化,并且很多政府部门都逐渐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将政府事务中的业务管理、办公、公众服务等多项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其次,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务管理实现多样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政务信息平台上,政务种类不断增多,并且逐渐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突出了管理工作的实用性,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通过信息平台的联合,使得自身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在增长,提高了服务质量。最后,政府事务的基层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政府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对于基层管理工作的信息采集、备案、查询、管理等提高了重视程度,有效的提高了政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与透明性,有助于基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政务信息化建设其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由于政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使得难以真正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体现新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政务信息化的优势难以得到体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标准不够健全,使得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基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资金的投入。目前,部分地区的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不足,难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应用水平,并且软件管理与维护的投入也难以符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最后,信息化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方面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第一时间的解决,造成部分地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部门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足,专业人才相对较为缺乏,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平台管理与维护的能力,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要想真正的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入手,切实的控制关键因数,有效的达到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1 思想认识因素
要想途径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就要从思想层面上来提高认识,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切实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政务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思想认识,切实的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政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将信息化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好地区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应用。只有从思想认识层面上来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2 制度因素
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定规范的信息标准,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人员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针对于不同的业务环节,做好不同部门的工作衔接。在跨平台与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中,应用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促进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3 管理因素
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注重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为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并且做好政务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管理中,还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应急方案,对于我国重大事件提供良好的应对作用。
2.4 人才因素
具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组织专业的人才建立一个具备专业化技术水平的团队,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基础。对于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的人员,要加强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并且培养其对于政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的促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稳定、全面的发展。
结语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政府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实际政务需求,制定具备高度可行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将信息化建设真正的融入到政务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大厅政务服务信息化现状
(一)审批系统
大厅审批系统提供各类功能来实现审批业务的电子化办理。审批业务办理过程当中,会详细记录审批业务的内容、办理时间、办理人、剩余时间、办理意见等内容,便于对审批业务进行跟踪督查。大厅统一收发件、建设项目审批绿色快速通道、工商企业设立联合办理、联合审图等,也都可以通过审批系统实现电子化办理。此外,审批系统还有统计分析、监督管理、人员管理等功能。
(二)外网网站
大厅外网网站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审批业务办理途径。办事群众通过外网网站,可以进行网上申报、预约办理、事项信息查询、问题咨询等操作。此外,外网网站还具备新闻公告、政策法规查询、驻厅部门信息查询等功能。
(三)信息化设备
大厅中LED大屏幕、信息公开查询机、叫号系统等信息化设备的应用,也从政务服务信息化角度很好的为来大厅办理业务的办事群众提供了便利。
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政务服务因为直接面对办事群众,在这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给办事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的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66号)》从国家层面对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7号》为我市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指导了方向,所以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目前存在问题
(一)系统使用者存有顾虑
无论是从大厅工作人员还是办事群众的角度,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业务办理模式。大厅工作人员对于业务信息化办理中,对电子材料的真实性、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信息系统的稳定性等存在一定的顾虑。办事群众往往有着没有到现场亲自办理不放心、担心提交的材料不合格或被篡改等顾虑。
(二)部门专网形成信息孤岛
因前期各部门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部分部门按照自身的业务需要,建立部门独立的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没有统一的数据汇总机制,不便于统一管理,也不能相互连接,导致大厅的政务服务系统在有专网的部门中难以推行。
(三)信息系统的用户体验尚待完善
目前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根据业务的需要开发的,在设计上还欠缺人性化体现。如信息化系统界面的美观性、易用性、可靠性与较成功的商业系统(如新浪、淘宝等)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措施建议
(一)借助中央、省一级政务平台建设,形成多位一体的信息化系统
建议将目前的各类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进行统一的整合,包括各部门专网、各区市大厅使用的审批系统等。整合的过程中,对各类系统分类,如果是市级自建系统,建议直接纳入统一的政务服务系统中;如果是国家部委、省级主管部门开发的系统,建议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将专网数据纳入到统一的政务服务系统中去,便于集中监督管理;各区市大厅直接使用统一的政务服务系统。
整合后的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应具备目前审批系统具备的各项功能,同时增加各部门使用的个性化功能,还应具备大厅日常管理、政务服务信息互动、与上下级系统互联互通等功能。
(二)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体系信息化应用
建议建立能够适用于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的网络信用体系。良好的信用体系是实行全程网上审批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信用体系的支持下,才能够证明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这样能基本上消除驻厅部门工作人员对电子材料真实性的顾虑,从部门的角度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此外,通过信用体系,可以将大厅的有关信息与个人相关联,如信用体系下的某企业,可以与大厅共享库系统中该企业的证照关联,并且在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这些证照可以作为材料直接提交,不需要再提供电子版的材料。
(三)优化系统,提供更多的人性化功能
建议开发建设政务服务系统时,在以业务需要为前提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系统的用户体验度,让各项功能的设计充满人性化。例如集中展现有共性的菜单、增加业务导航功能、美化系统的页面显示等。此外,建议借鉴各类成功的商业网站功能模式,让政务服务系统更加的亲民便民,让办事群众使用系统时,感觉与平时上网没有区别。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信息。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会计工作需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深度挖掘会计信息资源的价值、创新会计信息资源利用方式,不仅对于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提升会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因此,做好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更是信息化时代赋予会计工作的新使命。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财政部将之列为2014年会计工作重点之一,并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这是继20年前《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相关办法之后,首次以“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来规范企业的相关工作。
以往二十年时间中,我国企事业单位探索、实施、规范、强化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是这些工作所指向的仅为会计核算,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或者形式上的系统改良、功能升级,已难以适应提高信息质量、满足信息需求、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监管效率的新要求。近年来,财政部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围绕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成立了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XBRL系列国家标准;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已连续三年分步实施;制定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对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和会计服务予以规范;逐步推进会计无纸化考试和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上述工作,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健全法规制度,逐步形成标准体系,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是弥足珍贵的基础资源和功能广泛的综合平台。无论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还是企业加强微观管理,都离不开高质量信息资源的支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成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重要职责;同时,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和“细胞”的企业也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结合发展战略、业务实际和监管要求,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改进经营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创新培训理念,确立“致福工程”培训目标
农民教育培训的理念问题,影响着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向,也制约着社会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认同和热情。按照培养新型农民的总体目标,“致福工程”培训目标要实现从受体型农民向主体型农民转变,从经验型农民向知识型农民转变,从就业型农民向创业型农民转变。
1.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提高农民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往农民获取信息和技术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培训讲座,是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农民培训偏重于传授某项具体技术,由于需求不一,往往众口难调。农民希望实现“想看什么点什么、想问什么答什么”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希望能及时查询需要的信息和技术,并把自己的信息出去。“致福工程”侧重教农民掌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运用电脑有选择地学、主动地学,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提高农民自我学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方式、手段上一次质的跨越。
2. 推动农村学习型社会和家庭建设。推动农村学习型社会和家庭建设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在需求,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致福工程”让农民掌握电脑和网络这一工具,可以源源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丰富农民的生产实践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培训基础上开展技能大赛,特别是“小手拉大手,全家总动员”第二届农民(家庭)上网技能大赛,参加网络预赛的农民达8万多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推动农村学习型社会和家庭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3. 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大批具有现念、有文化、懂技能、会经营的现代农民,而掌握电脑和网络技能,可以借助电脑和网络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致福工程”作为江苏农民创业培训的一部分,学员通过培训增强了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了生产水平,扩大了生产规模,领办创办农业企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引导和激励农民参加培训
“致福工程”是一个新生事物,要通过宣传、引导和激励等手段来激发农民的热情,最终从“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
1. 运用大众宣传媒介。各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培训信息;通过乡村干部和农技人员走村串户张贴海报、发放资料告知培训安排;通过农广校电话声讯服务宣传培训意义;通过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设立报名点,方便农民就地就近报名。由于宣传发动到位,农民要求参加培训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大超过培训计划,从而在各地营造了浓厚培训氛围。
2. 坚持典型示范引导。各县农广校组织老师和乡镇农技人员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有一定文化基础、有迫切求知愿望、有信息致富渴求的农村青年,尤其是各类种养专业户、科技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作为培训重点。在学员中抓典型、树模范,通过“能人”、“大户”示范带动,让身边农民切身感受到培训的效果,《致福工程优秀学员100例》就是成功典型的缩影。
3. 创新激励机制。坚持免费培训,包括免学费、食宿费、教材费,体现了党和政府惠农惠民政策,同时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顺利地把农民引进门;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优秀学员优先参加高级培训班。金坛、溧阳等县对学以致用并帮助他人致富的优秀学员奖励二手电脑。丰县、盱眙等县还选拔部分优秀学员作为信息示范户承担宣传“致福工程”,为周边农民免费提供信息服务,学校为其提供更多的免费服务。
三、总结农民培训和农村信息化普及规律,创新培训模式
“致福工程”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强化实效、以赛促学、跟踪服务等方式来提高培训和应用效率。
1. 编印通俗易懂、针对适用的教材。在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按照易学、实用的原则编写了少理论、多实践,少原理、多操作的《农村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汉字输入方法、操作系统简单应用、互联网操作、日常维护等。配合实例和图形,使农民学员通过短期培训,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并能根据自身生产生活需求从网上查询所需资料和发送信息。
2. 狠抓教学环节。各县(市、区)抽调或聘请有电脑教学经验的同志担任主讲老师,同时安排操作熟练、工作细致耐心的同志作为电脑操作指导员。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定期检查教案,增强教师责任感,保证教学质量。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各地自编辅导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各地探索了富有成效的“五日制”培训模式,教学上少讲理论、多讲操作,侧重直观形象教学,考核上网技能。通过分类教学,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如对会计培训班,增加电子表格的应用和会计电算化知识;对高级班增加网页制作、计算机日常维护等内容。
3. 完善培训方式,贴近农民,方便农民。在利用县级农广校教学培训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乡镇成人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村文化工程活动点等部门和社会资源开展培训。海门、沭阳、江阴等县在村级建立培训基地,使农民走出家门进校门;海安等县还购置笔记本电脑开展流动培训服务。
4. 学用结合,跟踪服务。建立学员信息反馈制度是“致福工程”培训的组成部分之一,各县(市、区)通过开设热线电话、学员信箱方便学员交流心得、咨询疑难。同时,对培训后的学员采取电话联系、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定期了解学员学以致用情况,通过上门走访帮助学员巩固学习成果。如赣榆县聘请电信部门5位电脑专家和农业部门5位农业专家,每两个月对学员进行上门服务,帮助学员制作网页325个,建立个人网站51个。
5. 以赛促培、以赛促学。举办全省以农民为主体的上网技能大赛活动是“致福工程”实施中又一创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致福工程”宗旨与信息时代造就新型农民的意义向社会广为宣传,促进农民参与培训、学用结合。一是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以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内容,并用农民语言设计大赛题库;二是在学员中选拔选手参加为期5天的高级培训班,经过预赛后,代表各市进入省电视台大奖赛决赛;三是开发了第二届农民(家庭)上网技能大赛网上报名和预赛的系统软件;四是建立由农民担任裁判的农民评委队伍;五是设计了贴近农村文化、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大赛网页及相关宣传海报,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央视七频道用较大篇幅报道了江苏农民上网大赛的创举。
四、遵循系统学原理,构建部门联动、优势互补的“致福工程”服务平台
“致福工程”是一项培训项目,实践中各地以项目实施为基础,密切部门协作,争取企业和社会参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拓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内容,其意义和效果已超出培训本身。
一、社区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社区信息化是由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社区家庭信息化组成的。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信息化从社区管理和服务手段上应该实现这样一些要求:第一满足社区各类群体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需求;第二居民的各种利益维护和诉求的表达得到及时地传递;第三社区的各种信息资源将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第四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实现自动化,减轻了社区人员的工作量。社区信息化平台大致包含以下应用系统:
1、社区(或街道)门户网站。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职能部门间联系,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服务、信息、政策法规和办事流程查询、表格下载等。
2、社区一站式服务管理系统。针对街道服务大厅、社区办事窗口的服务流程管理的应用,这部分应用就是为了简化办事流程,方便办事人员,让办事的居民或单位少跑腿,工作人员多分担。主要包含服务受理、服务监督、服务指南、公共办事查询、服务收费、服务项目管理、统计分析及报表、网上窗口业务、触摸屏查询等功能。
3、社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此平台记录和处理社区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种业务信息,规范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即社区基础数据采集平台。主要内容应包含社区各项工作内容,如:社区概况、居民基础信息、社区组织、服务、救助、卫生、安全、文明、计划生育、日常工作等。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对系统未涉及到的工作进行灵活的自定义模块化设置。
4、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管理系统。社区服务中心可以随时通过电话、传真、网络呼叫等多种手段与居民和服务加盟商进行联系,获取各种信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服务变为一个咨询中心、服务中心、投诉中心和增值中心。
5、社区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用于对各种基础数据进行查询统计,数据的来源为社区基础信息库。所有的数据集中存储在同一个数据中心内(服务器),也就是指信息数据共享。查询方式设定为分级查询,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对应的查询服务,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如:社区基本情况统计、人口信息统计、特殊人员统计、党团建设统计、组织机构统计、服务情况统计、社区建设统计、社会保障情况统计、治安情况统计等。系统也可以让用户自由定义查询和统计方式,通过分析应用,为领导决策层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
二、办事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街道及各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街道和社区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目前,各科室和社区都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部分服务也相应的有对应的软件服务平台。尤其是街道管理系统和街道网站的建立,大大推进了街道信息化建设进程。
2、街道和社区信息化硬件设施基本到位。近年来,街道通过政府采购、上级部门下拨以及资源整合等多种途径,为各科室和社区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基本上达到平均2人使用一台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信息化的建设,不但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服务和管理的能力。
3、社区干部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随着街道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街道针对街道全体人员开展了计算机知识讲座、电脑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
尽管我办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限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
1、实用性有待加强。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社区管理和服务百姓工作变得便利实惠,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管理社区、服务百姓的需要。我办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便民利民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办事处网站信息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缺乏与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能提供的高层次服务不多,导致辖区居民对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能完全发挥网站信息化的作用。
2、缺乏统一的软件平台,信息的整合度不强。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还是医药卫生、家政服务,各个部门的服务对象都是社区居民。原本可以共享居民基础信息,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各信息系统彼此独立运行,数据重复录入,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浪费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制约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3、资金投入的制约
首先社区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投入,比如宽带接入、社区服务呼叫系统、社区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及网站的制作与维护等等。缺少了这些应用,就无法实现社区与居民之间实现网上互动、网上服务。其次由于投资主体单一(办事处自身投入),也拖慢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因此,社区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社会其他资金的支持。
社区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如:缺少与社会信息化集成的扩展、信息化人才资源薄弱、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
三、街道办事处信息化建设近期需解决的问题
社区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求的事情,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逐步推进。针对街道实际情况,拟在近期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街道网站的 宣传推广。主要通过此次活动,向居民分发办事处服务指南手册和宣传的方式,使辖区居民了解街道网站。
2、在街道网站成立街道论坛。此项工作筹备已经基本完成,待调试成功后,即可投入运行。
3、对街道网站首页政务公开、社区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整、更新,突出显示办事流程等项目,使内容更贴近为民服务。
4、探讨在网站上进行如:低保、低收入公示的可能性。
5、寻找和改进办事处各科室、社区信息交流和文件传送的模式,目前虽然qq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6、针对手机、qq用户众多的情况,探索利用手机短信、飞信、qq广播等开展服务的可行性。
四、街道信息化建设的远期规划建议
社区信息化同传统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比较,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理念、手段、方式、运行机制、绩效等多方面的变革,以信息技术推进社区建设,已成为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从远期趋势来看,需要逐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1、推进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推动辖区内企业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进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形成“共同投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机制;
2、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即办事处基础信息数据库(服务器)平台;
3、开发统一的软件平台,整合社区各类信息数据平台;
4、提供公共的信息查询设施,如触摸屏,led滚动屏等,供居民进行信息查询;
关键词:基层审计;信息化
1 影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推进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缺乏清晰认识
一些基层审计机关观念滞后,对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主动、不积极,缺乏自我探索、创新精神,加之客观上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任务较重,计算机审计起步阶段的难度较大,于是产生畏难情绪,认为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来得更快,便放弃了对计算机审计的学习和探索,影响了审计信息化的强力推进。
(2)审计队伍建设和审计干部业务能力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匹配
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有的队伍老化问题较突出,既懂财务又懂计算机等专业的审计人员较少。由于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他们很难提出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语言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3)审计信息化水平受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制约
审计信息化水平不仅取决于审计人员自身素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也是个不能忽略的因素。在审计实践中,往往遇到一些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部门和单位,根本就没有使用电子软件。一些被审计单位的软件本身存在缺陷,或使用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电子数据残缺不全,存在大量的冗余、缺失、错误等,还有的单位对软件未及时进行升级,给项目前期的数据采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4)数据采集和筛选、查询、分析等是困扰基层审计机关的突出难点
如今的财务软件和业务软件种类较多,并不断升级和更新,软件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也各不相同,这给基层审计机关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基层审计机关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普遍很少,有的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虽然上级审计机关加大了计算机知识培训力度,但要在短期内掌握不同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技术,并有效进行筛选、查询和分析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要借助审计机关以外的计算机审计力量也是有限的,对电子数据的筛选、分析等数据利用需要具有相关的财务、审计知识和审计经验,需要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融合。
2 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1)正确认识,积极对待
基层审计机关应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长期效果和必然势,认识到其长期性和复杂性,主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审计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组织方式和技术手段,克服畏难情绪和观望思想,不能因起步阶段难度较大、短期内效果不明显而停滞不前。
(2)培养适应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审计干部队伍
a.争取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即争取政策,筑巢引凤,把技术精湛、热爱审计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审计机关中来,并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保证信息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
b.狠抓人才培训。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做到需要什么、学什么,力争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工作需求为中心,提高培训实效。二要突出重点,培养骨干,以点带面。重点是通过中高级计算机培训,加强审计业务骨干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审计业务骨干逐步培养和锻炼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排头兵”。三是抽调一批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审计人员参与上级机关工作中一些较好利用计算机审计的项目。通过实际工作的历练,为基层培养一批计算机审计的骨干力量。
(3)着眼现实需求,深化应用
a.集中力量着力推广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审计计划管理、审计项目质量复核、行政办公无纸化等方面的运用,加强对审计资料的归集、管理,提高审计档案利用价值,发挥“死材料”在现实工作的作用。
b.加大力度建设本级基础性审计资源数据库和审计对象信息化数据库。尽快建立被审计对象基本资料数据库、信息化数据库、财务业务电子数据库,审计资料数据库,财经审计法规数据库,审计专家经验数据库等基础性数据库,以各类审计平台软件为基础,积极探索专家经验,努力开发审计小软件和小模块,建立具体业务审计模型,丰富审计应用资料,有效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4)突出重点,攻破数据采集难点
a.突出重点。突出计算机审计在重点行业、系统和部门审计中的运用,如医院、社保、医保、民政等业务数据量较大的系统和部门。此外,基层审计机关在年初确定好审计项目任务后,应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情况进行充分的审计调查,根据项目需要确定运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的重点项目,并将其合理地安排到各业务科室或审计组。
b.集中力量攻破数据采集难点。基层审计机关在摸清管辖范围内审计对象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将其进行分析、归类,并集中本机关计算机审计人员力量,对不同类型的财务软件、业务软件的采集逐个予以突破,必要时请上级审计机关计算机专业人员予以指导,有条件的还可以聘请外部计算机专业人员参与。同时,上级审计机关要对不断升级、更新的常用软件,及时向基层审计机关下发其采集方法和技术,并多进行业务指导,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
(5)积极探索审计组织模式,规范计算机审计操作程序,防范审计风险
a.优化审计组人员构成,强化项目组织管理。将审计机关内部有机整合,发挥各专业人员的优势,实现审计业务骨干和计算机骨干的有效结合,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加强审计组的内部交流、各审计组之间的交流、审计现场与审计机关的交流,充分挖掘、分析和利用审计数据。
b.规范操作程序,防范审计风险。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电子数据可靠性的评价、内部控制的评价、计算机审计过程、相关审计技术及审计证据收集、计算机审计应遵循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出规范。审计过程中要详细记录电子数据采集、转换、清理和分析过程,尽量避免仅依靠电子数据分析得出审计结论,注意防范获取的原始电子数据不真实、不完整的风险,电子数据转换和清理过程中产生数据丢失、出现错误的风险,计算分析过程中发生逻辑错误的风险和审计证据不足等风险。
参考文献
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网络支撑。从更宏观层面思考通信业未来的走势,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诠释本届电信日的主题,通信人有义务更有责任建设更高质量、更安全的网络,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网通在持续扩大网络规模和容量的同时,积极改造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优化网络布局,不断提高网络覆盖率和传输能力,增强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网络运营质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信息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连续五年将信息化项目列为年度“双十”工程进行重点建设,“数字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信息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在3月16日召开的全市信息化暨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又将今年确定为“信息化应用年”,这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通作为××地区主导运营商,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诚信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网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关爱,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网通有义务有责任回报社会,回报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通信软环境。在推进全市“信息化应用年”活动中,我们坚持“减少重复建设,减轻财政压力,不让政府投入,不用单位投资、无需农民集资”的原则,所有网络建设、维护和升级等一切投资均由网通承担,并制定了“充分利用网通网络优势,积极推进全市信息化进程的方案”,充分发挥××网通的网络、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致力于以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信息化提升工程”——针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信息资源分散、信息进村入户难、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实现村村通互联网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建设,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网络覆盖,增强网络可靠性,提升业务提供能力,加大业务技术创新力度,不断丰富通信服务手段;加大对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投资改造农村通信网络,通过进光缆退铜缆、综合接入等手段,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向农村基层延伸,实现农村通信网的网络转型。
助力构建现代化社区服务体系的“社区信息化提升工程”——做好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营造现代生活方式,对做大、做强城市,增强城市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同样意义重大。××网通的目标是结合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通过建立全方位的社区电子政务、网上社区事务管理、社区服务系统和社区热线电话系统等信息平台,形成高起点、高标准的社区信息网络,逐步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力争“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市所有社区接通光缆,社区内60%以上的家庭实现宽带上网,推动电子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逐步建立、完善社区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在具体的实施环节,××网通将重点加强社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入新技术,建设覆盖广泛、结构合理、带宽充足、内容丰富、运行可靠、具有灵活快速业务提供能力和较低运营成本的社区网络平台;以fttx+lan、adsl等技术为主,适当选用无线局域网(wlan)、宽带无线接入(wimax)等无线接入技术,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网络承载和接入能力,促进社区基础信息网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