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28: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影视艺术概论笔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强化学生理论素养的培育,夯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从事戏剧、电影和电视剧本创作和评论的工作能力,艺术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艺术文学人才”。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更关乎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出色的实践能力,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觅得先机,求得未来更好的发展。而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理论素养的培育。因为理论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基石,只有根植于深厚的理论知识之上,才能培育出丰硕的能力之花,否则,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缘木求鱼,无法收到预期效果。然而,高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高考招生中是按本科二批艺术类专业招生,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与师范类本科二批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此类专业普遍面临着学生文化和文学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我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同样也面临着这种现状。针对此种现状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强化学生理论素养的培育,夯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一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一方面设置中、外文学及文学史课、影视史、影视及艺术欣赏等课,使学生具备大学文科的知识水平,打下坚实的文学及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又设置了戏剧理论、艺术概论、影视批评学、世界电影理论思潮等专业必修课,同时还设置了中国古典戏剧理论、电影美学等专业选修课,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理论素养,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二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辟第二课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大学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就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而言,依据活动方案,由任课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向学生开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或经典著作,供学生选读。学生于每学期开学后,按要求制定读书计划,并填写《大学生读书计划表》,每生每学期确定5—7本书为学习内容,其中理论书籍不得少于2本,采取自学为主,结合集体学习的方式,要求每生每学期读书笔记、读书点评和读书心得不少于1万字,三年6学期共计6万字。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各年级成立读书活动考评小组,其成员由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各班级量化班长、学习委员和优秀学生代表1名组成。每学期第12周,由各班学习委员将本班读书笔记收齐,交年级考评小组进行评议,依据读书笔记的数量和质量,将其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于下学期开学后进行表彰,学院每学年对读书活动进行一次直接评定,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与此同时,将读书笔记活动与学生个人综合量化考评结合起来。凡读书笔记优秀者一次加量化考评分10分(占班级1/10),良好者一次加量化考评分8分(占3/10),合格者加量化考评分3分,不合格者(含缺读书笔记)一次扣加量化考评分5分,学生读书笔记一学期有两次(含两次)以上考评不合格者不能参与本学期评优评先活动。此项活动开展两年多来,无论是在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还是理论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方面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好评。
二、以梦想剧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的高中阶段,由于繁重的课程任务及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学生没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展示自己。而进入大学之后,相对宽裕的时间和专业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掘学生潜在的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考量高校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而且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群众性团体。”[1]作为一种自发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包括艺术、体育、实践和学术等几种大的类型。这些“专业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的特长与技能乃至素质的提高、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特长发展、职业选择、人生走向。专业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沟通交流、协作配合、组织领导等能力,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不仅如此,诚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学生社团的重要功能还在于它具有辅助学习的功能。“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很多学生以社团活动作为基地,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3]基于对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特长爱好以及辅助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识,2002年4月,我们成立了梦想剧社。梦想剧社理事会是剧社的最高领导机构,统筹剧社的总体工作,制定剧社的方针政策。
在理事会的具体指导下,由会员自发选举产生社长和副社长,社长负责社团总体日常工作,并下设表演部、创作部、策划部、剧务部等7个部门。它是南阳师范学院成立最早,发展规模最大的社团之一,于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级优秀社团”,也是南阳日报社团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演员的后备基地。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第一届学生进校之后,我们就依托梦想剧社,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由梦想剧社的一名副社长为负责人,组织学生每周六晚上观看优秀的电影、电视和戏剧作品,并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并指定专业课老师进行点评分析。这样的固定活动,一方面作为电影电视和戏剧等专业必修课程的补充,既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又夯实了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观看欣赏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培育、提升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这样的活动一直在其后的几届学生中坚持下去,深受学生好评,就活动的效果而言,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二是以梦想剧社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提供宽广的舞台,提升其综合素质。每年由梦想剧社组织进行剧本征集大赛,并由专业老师组成的评委会,进行剧本评选,对获奖作品进行表彰,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带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2009年,梦想剧社成功地进行了话剧《雷雨》第三、四幕的演出,在学校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是我校历史上首次进行的话剧演出,受到师生们的广泛赞誉。更重要的是,这次演出不仅检验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也锤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组织、沟通交流、协作配合、组织领导等能力。在剧本的选取上,创作部和策划部的同学们,查阅、比较不同的演出剧本,并对剧本进行修改加工,自己撰写演出脚本。在演员的遴选上,导演刘宇同学和表演部的几位同学在2007和2008两届学生中进行海选,经过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的选拔,最终选定了剧中几位主要演员。之后,演员们认真研读剧本,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观看人民艺术剧院的先辈们表演,仔细揣摩角色。剧务部的同学们,自己编制道具、布景等财务开支预算,制定了详细的财务预算开支明细表,并亲自到市场上采购演出所需要的道具。虽然学校和文学院为演出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但有限的资金还不能够满足演出的需要,宣传部和公关外联部的同学们不辞辛苦到一些单位拉赞助,取得了一些单位的资金资助。正是这些部门的通力合作,最终使《雷雨》的演出获得了成功。在演出结束后的总结会上,同学们不无感慨地说道:“《雷雨》的成功演出,使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我们不仅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更懂得了要想做好一件事,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重要性,同时,参加这次活动,也是我们与大师的一次精神交流和对话。尽管我们受到了称赞,但也深知我们艺术修养的欠缺而最终影响对角色的更深入的理解。”同学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培育、提高。在成功进行话剧《雷雨》演出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又在电影课程老师的具体指导下,以梦想剧社为依托,策划组织了中国经典电影演唱会。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演唱中国百年(1905—2005)经典电影歌曲,引领学生进入百年中国电影的历史殿堂,拓展学生的电影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回顾中国电影百年历程中,使学生感性地认知中国社会的百年沧桑巨变。尽管此次活动最终因协办单位的原因,没能如期进行,但前期的精心准备过程,同样达到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后现代主义披上了一系列“反”(counter-)的外衣,企图通过其怀疑精神和解构能力,实现文化的革新。[2](P91)这种以怀疑、批判、反抗为内核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倾向对中国当代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极为深刻,给中国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等的冲击十分显著。全球电脑网络的发展已成为塑造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决定性因素。信息革命、资源共享、网络文化、数字化生存等全新理念迅速在大学生中传播和普及。电脑、网络、U盘、MP3、MP4、移动硬盘、网络硬盘、数据库等和今天的大学生如影随行。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时代的新潮时尚日复一日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许多事物披上了五花八门的“文化产业”外衣,文化如今成了真正的“快餐文化”。而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也促使文化快餐的盛行。许多经典名著被拍成影视剧,青年学生只需往沙发上一躺,剧中人物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几乎无需动脑思考就能基本了解名著。动漫般绚丽的色彩、冲击力强的感观动作,确实省了不少脑力。正如美国学者、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所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角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3](P156)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DVD、QQ聊天、ICQ、BBS、MSN、百度、Google、迅雷、bt下载、暴风影音、ppstream播放器、博客、播客、“围脖”……尤其是网络化、多媒体、高速度的世界信息技术和交互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导致曾经处于主宰地位的书籍文化如今受到视听文化的冲击。
传统纸质文本是以文字为媒介传送信息和知识,而电脑却能以逼真的图像将远在天边甚或远在天外的物与人活灵活现、形象逼真地展示在受众面前。网络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改变了他们的思维习惯,进而破坏大学生读书心态。大学生开始习惯于电脑和网上读书看报,网络及网上阅读使大学生的阅读及学习出现了令人极为担忧的现象,诸如重消遣轻求知、重网络轻纸本、重时尚轻经典、重英语轻母语、重泛读轻精读、重读图轻读文……急功近利、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现象日益严重。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知识的性质,正如利奥塔尔所说:“在这种普遍的变化中,知识的性质不会依然如故。知识只有被转译为信息量才能进入新的渠道,成为可操作的。因此我们可以预料,一切构成知识的东西,如果不能这样转译,就会遭到遗弃,新的研究方向将服从潜在成果变为机器语言所需的可译性条件。不论现在还是将来,知识的‘生产者’和使用者都必须具备把他们试图发明或试图学习的东西转译到这些语言中去的手段。”[4](P2)当今数据库已经成为新的百科全书,它的作用和功能超出了每个使用者的能力和意料。由于电脑和网络,“今天一根头发丝般细的光纤能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二十九卷的全部内容从波士顿传到巴尔的摩。”[5](P60)
进而导致知识的发明、获取、整理、支配、利用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对现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世界正飞速进入交互时代,这一时代改变着我们交流、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的每个方面。”[5](P501)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教师的地位无形间发生了变化,“对传递确定的知识而言,教师并不比存储网络更有能力;对想象新的招数或新的游戏而言,教师也并不比跨学科集体更有能力”。[4](P111)假如教师对电脑网络相关知识及信息关注不够,和学生的交流必定有障碍,可能导致课堂及教学吸引力的减弱。今天是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新世纪,是一个“知识化,学习化”的时代,“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今天对教师来说比任何时候都更应成为至理名言,否则你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后现代语境下的革命性变化对传统的教师、教育和学习等都提出了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学习什么(学习的内容),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大学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给学生提供“黄金”,而着重是教给学生获取黄金的“点金术”;不只是给学生预备好充饥的“面包”,而是提供一种能够继续获取猎物的“猎枪”;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教人以“渔”。
二、民族院校学生基本情况和外国文学教学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双向自主择业的普遍实行,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之社会价值取向的驱动,无论是民族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重实用技能、轻人文素养的功利主义倾向。导致大学生存在着重视学习应用性、技术性专业,轻视人文学科和基础理论,于是出现学历高而文化修养差这样令人堪忧的现象。因此之故,当今无论是民族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世俗化、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有的忙于考研,有的忙于勤工助学,有的忙于家教,有的忙于参加商业活动挣钱,有的忙于找工作,还有的忙于谈恋爱……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但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和学习的却不多,甚至还有少数大学生以逃课为时髦,他们奉行“必修选逃,选修必逃”,并以“新新人类”自诩。再加之,目前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了。而80后、90后多是伴随影视成长起来的,在他们身上大有现代传媒取代传统书籍的趋势,对书籍的漠视几乎成为这一代人的通病,故而书籍“缺席”所造成的弊病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就比较明显。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无形中增大了难度。而我们民族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少、边、山、穷、老”地区,这就自然造成:第一,他们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影响较大,无法避免地呈现出复杂的民族多元性和文化多样性,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到大学后适应期相对会比较长。第二,他们的汉语言水平存在差异,无论是汉语口头表达,还是汉语书面表达,都是参差不齐的,一方面使其接受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障碍。第三,高等教育已经转型为“大众化”教育,民族院校在扩招的背景下,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且有所下降。既有低分者,又有高分者;既有少、边、山、穷、老地区的学生,又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生源结构呈现出多层次的态势。第四,相比较于一般院校,民族院校学生中的贫难生、特困生较多,他们需要较大精力勤工助学以帮助其完成学业。第五,来自不同地区的多民族学生一进大学、来到大城市就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以致急功近利思想更为浓重。大多数同学想的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少数同学想的是怎么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还有极少数同学则关注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民族院校的学生过去少于接触和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他们多是在本民族的一些传说故事和中国四大经典名著的熏陶下走近文学的。而外国文学具有异源异质文化性质,在文化背景、精神心理、价值建构、审美追求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中国文学不同的特点,我们的学生在理解上有明显的距离感、陌生感。加之作品中的人名难记,人物关系复杂,议论和心理描写较多,他们认为可读性不强,因而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即使进了大学校园也少于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这都给外国文学教学造成诸多的困难。
民族院校外国文学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第一,由于学科调整,外国文学由原来独立的二级学科变为现在的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外国文学的课时被大量压缩,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外国文学纵横数千年,囊括了除中国以外的各国的文学,内容之多,难度之大,是中文专业中少有的。第二,民族院校学生在语言和文化知识上存在差异,尤其是汉语言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之少于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这使得老师在教学时不得不花时间在课堂上介绍外国文学名著的情节内容。第三,外国文学教学和其他一些人文学科一样,教师“满堂灌”,教法单一,“老师讲笔记、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甩笔记”,忽略对学生读、看、说、写等素质和学生思考与分析能力的培养。[6]第四,外国文学课的考核也有待改革。虽然开始注重平时成绩,但更多的还是靠一张卷子来考核学生的知识,忽略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已不能适应当今个性化教育的需要。第五,教材建设滞后现象在民族院校中比较严重。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选“权威”教材,真正适合民族高校和民族学生的高质量外国文学教材却并不多见。所以,在全球化浪潮和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的时代,面对民族院校学生的这些特殊性,客观存在的较大的学生个性差异,而现实语境是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与时代、社会不协调的地方,因此因材施教在民族院校的重要性就比一般院校和重点大学显得更为突出,外国文学教学更是亟需改革。
三、民族院校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研究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身处的时代氛围和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民族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必须适应变化与发展,加大教学改革和研究力度,在教师素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考试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建构“教师讲与学生听、读、看、说、写有机结合”全方位开放性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多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更新外国文学教学理念
1、突出人文精神。当代教育最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这已成为衡量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完善和文化学识等方面成长的基本标准。外国文学积淀着西方人文精神的深厚内涵,自立自强自尊和崇尚个性自由的人文关怀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通。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注意培养个体意识的健康发展,可借鉴外国文学人文精神的合理内涵来培育青年学生的健全人格。2、强化文化信息。外国文学的教学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阅读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外国文学学习,从更高层面上感知异域文化,发展、完善、提高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文化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众所周知,“文学”决不是一个自在自为的封闭系统,无论是文学的内容还是文学的形式,甚至文学创作的全部过程,都是文化的产物,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外国文学教学在讲述各个时期的文学史和作家作品时,就应适当地介绍有关的历史、地理、社会、民族、宗教、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注意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自然科学等的联系,丰富外国文学课的文化含量。”[6]强化文化信息,一方面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去探寻文学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以文化反观文学,可以对文学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异质多元文化和文学,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系统,便于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襟怀、宽容的立场、对话的意识,克服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盲目崇外、数典忘祖等狭隘意识。3、重视经典文本细读。当下的大学生多数人追求的是快餐式阅读、浏览式阅读、飞行式阅读,其弊端不言而喻。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经典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研读经典名著。通过名著文本的细读、质疑、思考、对话、接受,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为“创造性就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它是人的最高力量,同时也标示了我们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天然分界线。”[7](P279)抓好经典文本细读,使学生从文学、人生、社会、生命等方面多少有些严肃的、深邃的思考,这既可获得阅读方法层面的训练,又能得到审美愉悦、艺术熏陶,还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二)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
外国文学顾名思义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学,其内容十分广阔丰富,包括大家常说的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处理不精,教学效果就难有保证。所以我们认为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教材融会贯通,对教学内容精选优化,真正突出重点和难点。“就整个外国文学的发展史而言,古代是起点,近代是重点,现当代是难点。”[6]在外国文学教学内容优化和重难点的把握上,我们认为还要做到“线、面、点”有机结合。首先,“线”指外国文学史的发展线索。比如就西方文学来说,就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学———欧洲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末的世纪末文学———到了20世纪则是流派迭出、异彩纷呈,当然主要是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现代主义文学。老师要对外国文学发展的纵向线索和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文学发展的渊源和流派发展史有系统了解,老师为学生理清了外国文学史的线索,就为他们建构起了外国文学的整体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态势。老师再从宏观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把握外国文学发展的系统性、继承性和整体性,言简意赅地讲清楚每一个时期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思想理论基础、文学渊源关系等。其次,“面”指外国文学史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老师主要是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潮、主要作家作品作概述性的介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老师要画龙点睛地分析该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简明扼要地介绍各国各民族的代表性作家及代表作品。再者,“点”指外国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代表作品。比如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重点是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高老头》、狄更斯《双城记》、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理《死魂灵》、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易卜生《玩偶之家》、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老师要对这些精选的经典作品做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和文学解读,让学生从中学习阅读、分析、鉴赏、研究和评价文学名著的方法。我们通过对外国文学“线、面、点”的梳理、分析和把握,从而把外国文学课各章节内容区分出详讲的和略讲的,突出重点和难点,以便老师把重点讲清楚、难点讲透彻,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充分领会,且能举一反三。对那些区分出的略讲章节,可精心设计作业与思考,安排学生阅读作品和教材或查阅资料来完成。
(三)改革教学方法,建构全方位开放性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大学生学习、思考、感受、实践的综合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有意识地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构“教师讲与学生听、读、看、说、写有机结合”全方位开放性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讲。主要指老师的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要做到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讲到热点,并适量介绍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及最新学术成果,使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基础知识、学到分析作家作品的方法,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术意识,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5](P284)所以讲是为了少讲或不讲,即通过老师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实现的态度、才能和本领的形成实际上比知识本身更重要”。[8](P145)为此我们在外国文学讲授过程中,注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跃心智、释疑解惑、开拓视野、培养能力的场所。
(1)主线梳理法。外国文学是各国文学发展史与作家作品的统一。外国文学课程要关注其中的发展线索,追溯文学渊源和影响,并从中总结出可以把握的经纬脉络。在讲授过程中,我们从宏观的角度讲解分析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文学体裁的规律特征,作家作品的继承创新,等等,为学生构建起外国文学的总体轮廓和框架。
(2)重点分析法。对区分出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从多方面作细致分析。如对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要讲清其产生原因、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而对精选出的经典作品,则用多种方法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多侧面的构成,分别是语辞所具有的语音和语义层面;句子和句子所组成的意群层面;形象或者意象及其隐喻层面;客体世界层面;形而上质层面。”[9](P4)譬如我们在分析讲解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时,先要求同学们细读文本,再欣赏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再观看影视片段,然后老师再结合文本和影视作品对哈姆莱特性格发展尤其是他的忧郁、延宕从社会历史、心理分析、哲学思考、象征意蕴等角度予以分析研究,让学生真正明白哈姆莱特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及深刻的人文内涵。
(3)比较研究法。今天“比较文学的基本思想与原则(新人文主义,开放、对话,跨语言、文化、学科)已深人人心。”[10]它为当今的文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多视角、多维度的开放研究思路和阐释空间。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比较文学的思路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是良好的,且受到学生欢迎。为此我们在讲授过程中,注意时代与时代、思潮与思潮、国家与国家、作家与作家的联系与区别,尤其是注意以学生较熟悉的中国文学作为参照系,把东西方文化和中外文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碰撞的发展历史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学的同时,也能洞见本民族文化/文学的价值和魅力。如讲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时,在讲他极力称赞中国文化时,就将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他据此改编成的《中国孤儿》进行比较。又如讲到意象派诗人庞德时,一定要讲明他非常喜爱中国古典诗歌,他的《汉译诗卷》包括李白、陶潜的诗作十七首,颇受英美文学史家的重视。他还撰文将中国诗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同古希腊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相比,他认为“中国诗……是一个宝库,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寻找伟大的推动力一样,今后一个世纪将在其中寻找同样伟大的推动力,……本世纪将在中国找到新的希腊。”[11](P432)
(4)学术研究引领法。其一是适量地适时地向学生介绍重点作家作品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以弥补教材单一研究模式的不足,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他们的思维。其二是我们将自己相关的研究课题、科研成果和科研心得介绍给学生,与学生一块儿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术兴趣。比如我在讲到托尔斯泰、卡夫卡、弗洛伊德、茨威格等作家时就将自己这些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结合所讲作家作品予以介绍。
(5)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法。“人脑”加“电脑”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像兼具的理想效果。外国文学的文化背景资料丰富,外国文学的许多经典名著已被改编制作成影视作品,有关作家的图片资料也比较多,这为我们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了条件和资源。为此我们自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制作在课件中,把我们自己搜集到的与教学有关的照片、影像、绘画、音乐等资料制作到课件中去,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直观深刻,既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又能提高教学时效,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2、听。主要指学生听老师讲授。其一是听老师课堂讲解,主要是听老师讲授外国文学有关知识,从中学习分析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的方法,必要时记下重难点。其二是听相关学术报告,我们的外国文学老师会结合科研举办学术报告会,学院还经常邀请其他大学知名教授来校作学术讲座,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听这些学术报告,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从中既学习知识、又体会研究方法。其三是听同学发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了讨论,在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听,然后进行质疑或辩驳,在听其他同学分析论述和质疑辩驳中拓展思维。
3、读。是指学生对外国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大家都知道,外国文学名家浩如星辰,名著汗牛充栋,作品阅读多寡及优劣,既直接影响能否学好外国文学又影响外国文学教学效果。“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是学好外国文学课的前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6](P121)所以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精选必读书目并从方法上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第一步是引导学生阅读可读性相对较强的作品,譬如《茶花女》、《简爱》、《红与黑》等;第二步在学生对外国文学经典名著有了感性印象和阅读兴趣后,指导他们阅读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比如“荷马史诗”、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等;第三步在学生有了阅读量的积累基础上要求他们精读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诸如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巴尔扎克《高老头》、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第四步不停留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加宽加深阅读哲学美学文论著作,如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美学》、丹纳《艺术哲学》等。这样,第一让学生学会阅读经典名著,第二通过阅读培养其鉴赏力与审美力,第三以此为教师教学、学生听讲、欣赏影视佳作、参与讨论、撰写读书笔记以及学科小论文等做好准备。其间我们尤其重视对经典文本细读的指导。但丁早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12](P152-155)中就指出,作品的意义并不简单,而往往是具有多种意义,他进而指出可从字面义、比喻义、道德义、寓言义来阅读。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引导、指导学生反复研读经典文本,期望确立经典文本研读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充分意识到对经典文本的研读可以训练学生学习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文科学生的基本素质,“研读经典文本对于文科生来说,是相当于理工科实验课一样的基本功训练”,[13]它是概论学习永远无法替代的。实践证明,经典文本细读,一方面加强了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避免了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从而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感受力,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有的放矢的课外阅读也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出一些时间,有利于优化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看。主要指学生观看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学生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同时,有意识地组织欣赏根据外国文学名著改编的佳片,强化感性印象。尤其对要求细读精读的经典名著,在安排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前,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边看边思考,减少观看盲目性,增强欣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调动学生参与,为日后学生讨论、老师分析总结奠定良好基础。比如观看根据荷马史诗改编的《特洛伊》时,要求学生注意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的异同;看塞万提斯《唐吉诃德》时,除了注意堂吉诃德形象外,重点思考堂吉诃德精神及其意义;欣赏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时要求大家思考哈姆莱特形象丰富性和复杂性,为何有“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之说。通过利用影视资料,让学生观看欣赏名著名片,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感受性,实现教学生动性、形象性。
5、说。主要指在外国文学课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动口。通过“说”这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一,老师对各章节内容进行详略区分时,特地留出适量略讲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请学生早作准备,在老师指导下登台讲说,其余同学可进行评说。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一些问题,通过师生课堂对话,检查同学们自主学习、阅读作品等情况,从而了解教学效果。第三学生在阅读作品、观看影视后,积极撰写讨论稿参加专题讨论,对阅读、观看和听讲中有争议或关键性问题在争鸣中得以明白。最后老师在每一教学单元即将结束时留一些时间,请同学就现今正在阅读的作品,言简意赅地介绍作品梗概或精彩部分和同学分享。通过上述这些途径,促使同学们大胆地开口言说,一方面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各抒己见、和而不同的意识。
6、写。是指同学们撰写读书笔记、讨论发言提纲或发言稿、课程小论文等。第一读书笔记的写作,每学期开课初就让同学们知道必读书目并要求他们边读边思考,并撰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同学们阅读作品过程中或读后就该作品某些方面有感而发的写作,它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就作品的某一点或某些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或思考,即使是对该作品中某处心理刻画、某段环境描写,甚或一句精辟话语的理解与感悟都可以。换言之读书笔记没有必要写出该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情节梗概、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14](P147)基于此,对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是有感而发,不能抄袭。老师定期收阅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并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第二撰写讨论发言稿或提纲。我们提前把有关讨论题目告知同学们,让他们在阅读作品、观看影视或搜集资料后,撰写书面发言稿或提纲。第三在外国文学课结业前,同学们在任课老师指导下撰写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的选题可是教师指定的,也可让同学们自选题目。同学们在任课教师指导下,阅读作品查阅资料写出提纲,完成初稿后交教师批阅,老师指导同学们修改、完善再定稿。通过上述方式的写,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四)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关键词:广告学;课程;教学设计
广告学是视觉传达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理论课。然而一谈到理论课程,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就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为什么呢?原因一,是学生的学习经历特别。视觉传达设计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入校的时候多是文化上线,专业排名。专业考的是素描、色彩,文化要求不高。常年背着画架东奔西跑地参加各个高校的校考,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强,个性强,喜欢形象思维,对数理化英语等没有太大的热情,其他理论课程更谈不上喜欢。原因二,是专业培养目标给学生的导向性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艺术设计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广告业务、商业美术、展示空间设计、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难看出其强调应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所以学生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为设计而生的,会做才是硬道理,至于理论课程学不学无所谓。原因三,专业教学计划理论课少,设计课为主体。大量的设计课程中夹杂着两三门理论课程,学生看到的不是理论课的凤毛麟角因而重要,而是理论课星星落落纯属点缀,可有可无。在这样的情绪包裹之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老师要吸引学生热爱广告学课程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只要翻翻教材,密密麻麻的的很多文字,关乎广告的概念、功能、要素、研究对象、历史、原理、策略、管理等诸多方面间或一些图片,学生的直觉就是头痛、无趣。如何让学生从这种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让学生发现广告学之美?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下面结合多年讲授视觉传达专业广告学课程的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1.明确课程地位作用、教学目标
(1)广告学课程的地位作用
以东华理工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广告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艺术设计史之后,它通过从总体上全面介绍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及广告事业发展规律,要求学生初步建立起广告研究的整体观、系统观,基本掌握广告的写作技巧,熟悉广告运作的基本流程等。为学习后续课程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经营与管理以及进行广告设计打下基础。
(2)广告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边缘科学,它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广告活动的过程与规律,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理论。该课程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较,集艺术性、科学性、实践性为一体。其教学目标主要有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两部分。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广告的产生、发展以及广告事业变迁的规律;掌握广告的概念、广告的分类、广告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位;理解广告活动的基本规律、原则;学会广告研究的基本方法,广告活动的具体运作方式,为更好地开展传播与营销活动打下基础。能力目标包括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四个方面。分析能力指的是根据调查资料迅速准确地进行广告定位的能力。创造能力指的是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广告业务的能力。组织能力指的是开展广告活动的基本能力。写作能力指的是撰写平面广告文案、广播电视广告脚本的基本能力。通过课程作用地位目标的明确,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走出对广告学课程认识的误区,了解课程在整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统领作用,广告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前后关系,广告学课程的总体框架,发现广告学课程不是人们简单理解的纯理论课程,它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践对理论的应用、动手能力的培养。
2.建立课程资料库
授课之前,老师应该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课程资料库,包括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广告作品集(涵盖学生作品、业界广告作品、经典广告作品等)、参考书目、广告杂志、设计网站等。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老师应该把这些课程资料信息提供给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为这门课所作的充分准备和认真的态度,另外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浏览这些资料加深对广告的感性认识。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教案、课件的公开。由于教师课堂上的信息量较大,学生一边要记笔记,一边要听课,不利于知识的吸收与消化。学生拿到老师的教案、课件后,可以要求学生打印教案,在上课时根据老师的讲解在教案上做一些笔记的补充,让学生从繁重的记录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随着老师上课的节奏了解广告的世界。
二、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和学习方法不得要领有关。作为广告学教师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入手交给学生一些贴近生活的广告入门方法,使得广告的面孔不那么生硬。以下是一些通俗易懂的学习方法。
1.成语法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购买一本成语字典,养成经常翻阅理解其内涵的习惯,同时要学会把成语转化为画面。当诸多成语在脑海中扎根的时候就很容易从成语中获得画面或文案的灵感。例如,做打印机的广告,要突出以假乱真的逼真效果,就可用成语亡羊补牢,或狐假虎威。只不过画面中的羊圈破损处补的是打印的栅栏,而狐狸前面的老虎不是请来的,是打印机打出来的。从这两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广告并没有它看上去那么高深莫测。
2.改编法
主要是改编艺术作品,加入自己的广告思维。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平时对艺术作品要广泛涉猎,这一点对艺术类的学生不难,因为他们长期就浸泡在艺术的染缸里。艺术作品包括美术作品、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广告作品等。例如,在为艳遇中国这一中国现代生活用品品牌做广告时,为了表达古典与现代的混搭,东方与西方的融合概念,有人用了歌剧白毛女的一个镜头,画面中白毛女,手里举着的居然是一个网球拍。这样的组合让人有一种强烈的新异感。还有人让埃菲尔铁塔穿上了中国的剪纸,凯旋门上挂上了中国的对联。这都是改编艺术作品的简易做法。
3.故事法
指的是学生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当然这个故事应该与产品、消费者关联,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故事可以从生活中来,也可以进行夸张处理。例如,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妻,某日中午下班回来,妻子发现丈夫耳边有香水的味道,妻子是不抹香水的,面对妻子狐疑的眼神,丈夫必须给妻子一个合理的解释。整整一个下午丈夫都在思考香水的来历,终于他发现罪魁祸首是电话。原来办公室一个女孩抹一种新型香水,当天上午煲了很久的电话粥,香水味道沾在了电话上,而丈夫在女孩之后用了电话,于是耳鬓有了别人的香水味。都是香水惹的祸,这个完全脱胎于生活的故事是不是可以做一个香水的广告?善于收集生活中的自己或别人的故事,会给广告创意带来不少好点子。
4.新闻法
指的是关注新闻事件,并使它为广告服务。不过要注意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依托新闻做广告,否则效果不佳。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从而使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同时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新闻一出,广告人马上就作出了反应,支付宝说:“从夏季到冬季我们都不负期待。”摩托罗拉说:“正因为你独一无二,才值得世界选择。”奇酷手机说:“愿意用7年时间,想象你彼时的模样。”利用新闻还要注意新闻应该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
5.词语连缀法
即让学生自己随意构思10个左右的名词,然后在其中选择3~4个词,使其具有广告意味。这种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运用,既是益智的游戏,又是产生好广告的方法。例如,在飞鸟、向日葵、风筝、鱼、创可贴、刺猬、沙漠、书、玫瑰、左岸咖啡馆、派克笔、石头、伞、罗马表、郁金香、鹦鹉这些词当中选择石头、玫瑰、沙漠。一个学生的创意是沙漠的一块石头上有一条缝隙,缝隙里长出了一朵玫瑰。广告语:李宁,一切皆有可能。又如选择飞鸟、鱼、创可贴。产生的创意是鱼与飞鸟相恋,鱼一次次跃出水面,飞鸟一次次扎进水中,只为与对方相遇,结果鱼和飞鸟都伤痕累累,广告语:某某创可贴,一直懂你的痛。关于广告入门的方法很多,但是仅仅上述5种方法就很容易让学生意识到广告其实是鲜活的生活,只要做有心人,好广告无处不在,广告创意让生活充满乐趣。
三、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就像一个人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期待。笔者以为广告学第一堂课不要直接进入具体的章节,而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环节为学生生动展示课程的内容全景(整体框架),老师的授课特点、方法、唤醒学生潜在的广告能力,培养学生全新的广告意识。为此本人的第一堂课以《广告魅力》为题,主要分为提问环节、案例分析环节、创作体验环节、教师总结环节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广告的认识与看法:“你喜欢广告吗,为什么?你最喜欢的的广告是什么?最不喜欢的广告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环节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批评或认同,要用专业的知识做一些客观形象的分析,提升学生对广告的再认识。例如,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的学生谈到自己不喜欢脑白金广告。老师的回应是:“我也不喜欢这个广告,但是我们不喜欢的广告未必不是好广告,好广告的标准是是否说服了目标受众产生了购买行为。脑白金在业界被认为是成功的,因为它准确地把自己定位为过年过节送礼的最佳选择,迎合了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的传统,同时通过重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形成了受众的条件反射。学生由此明白成功的广告不是单纯以自己是否喜欢为标准的。
还有的学生谈到自己喜欢公益广告,不喜欢商业广告。老师的回应是: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尝试着把商业广告做得像公益广告。顺势讲一个黑松汽水的广告。广告里讲述了年轻人A不小心把街道上的一排自行车推到了,他没有离开,而是很认真地扶起每一辆自行车,另外一个小伙子B经过,很热心地帮助A一起扶自行车。故事结束时打出黑松汽水字样。整个广告就像一个公益广告,表面看与黑松无关,但是给受众树立的是黑松的公益形象,在同类产品进行选择的时候,受众会因为广告带来的好感而选择黑松。对学生提及的每一个案例,教师都要能够进行专业引导,由此让学生形成一种较强的广告意识,学会通过分析案例学习广告的方法。第二环节,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广告作品,通过学生的直觉解读和老师的拓展分析,让学生看到一个他们所不了解的美丽的广告世界。案例的展示要注意典型性。有平面的,有影视的,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媒介广告的特点;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提示学生中外广告在文化、广告表现上的差异,并发现中外广告各自的优劣;有古代的,有现代的,呈现广告的历史延续性;有合法的,有违规的,明示广告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有优秀的,有失败的;有存争议的,有好评如潮的,意在让学生对广告做出客观判断,在好广告中发现奥秘,在差广告中吸取教训,对争议广告不一棍子打死;有广告人的,有学生的,让学生看到学界作品与业界作品的不同。有摄影作品,有手绘作品,要学生明白学好广告需要懂摄影,有绘画功底,懂得图形处理。总之,通过大量案例把关乎课程的一些主要内容做蜻蜓点水式的介绍,让学生看到广告学课程的博大精深,鲜活与神奇。第三环节,抛出一到两个小的选题,适当引导,让学生进行广告创作。选题可以设计广告语,也可以构思广告故事。并进行现场比稿,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广告能力。例如,让学生为中华豆腐构思广告标语(其原创是“慈母心豆腐心”)。
授课者先要介绍产品基本情况:中华豆腐,一种盒装豆腐,面临其他品牌豆腐的竞争,压力很大,而且各种品牌的豆腐在品质、口味上大同小异,如果一味强调其共性口感如何如何好似乎很难取胜。第一,提出任务要求:请广告撰稿人针对豆腐的主要消费者,为盒装中华豆腐设计一句广告语。第二,帮助学生梳理豆腐的特点:软、白、营养、便宜等。第三,引导学生思考中华豆腐的主要受众母亲的特点:温柔、贤惠、慈祥、善良等。第四,要求学生找到母亲与豆腐的共性:温柔、心软。第五,提示学生围绕母亲与豆腐的共性设计广告语。完成这六个步骤后,从未学过广告的学生设计出了不少好口号,可以和原创比美。例如,慈母情,豆腐心;豆腐润口妈妈润心;妈妈总是将易碎的我们捧在手心——中华豆腐;中华豆腐细腻仅次于妈妈;有一种爱来自妈妈的温柔,有一种温柔来自中华豆腐。这个环节结束的时候,学生体验了广告标语的简易创作过程,优秀广告语赢得了大家由衷的掌声。第四环节,教师针对整堂课的内容,学生的表现做小结,告诉学生:其实,广告完全可以产生一种看上去很美的效果。只要我们用心去触摸生活,关注周遭人群的心态,磨砺自己的思想,入木三分地去观察你所要表现的事物,并且善于学习,以人为师、与书交友。如果我们想要走入一个阳光灿烂的广告世界龙飞凤舞,意味着必须为此倾注你的时间、热情,去越过一个又一个有时平板单调,有时又妙趣横生的山路;有的时候你可以恪守沉默是金的原则,成为一个思考者,更多的时候,你必须化腐朽为神奇,使自己陷入一种策划或创作的冲动之中…上述总结为下一步广告学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基础。
四、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广告学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理论与实务两部分。笔者以为可以做以下章节的整体安排。知识领域1:广告基础知识知识单元1:广告魅力知识单元2:广告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知识单元3:广告概论知识单元4:广告起源与发展知识单元5:现代广告业知识单元6:广告基本原理知识领域2:广告业务与运作知识单元1:广告调查知识单元2:广告策略知识单元3:广告创意知识单元4:广告创作知识单元5:广告经营与规制考虑到本课程的特点以及为了避免与后续课程内容的重叠,教学重点放在广告知识领域一:广告基础知识。主要采用教师讲解、案例解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完成,要花较多的课时讲通、讲透,使学生把握广告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和方法;广告的对象性、广告的概念、分类、要素、基本特点、功能;古代及现代广告的形式、中国近现代广告的发展、世界广告发展进程;现代广告对传统广告的发展、现代广告的价值观;广告定位理论、广告的传播理论、广告营销理论等。教学难点放在知识领域二:广告业务与运作部分。因为后续会开设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经营与管理等课程,所以知识领域二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其轮廓,把握其要领、关键知识点,明确其重要性,不必面面俱到。其中广告调查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以自行选题与老师提供选题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并写出调查报告,旨在使学生了解广告调查的定义、任务,理解广告调查的特点,掌握广告市场调查的程序、方法、技巧、广告市场调查的内容、范围。广告经营与规制环节要求学生熟读广告法规,并在课外收集与法规相关广告案例,分小组做成PPT讲解各组对广告法规的认识与理解;广告策略环节,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给出大量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做到可以运用理论分析案例,也可以为理论找到案例支撑。创意、创作环节,导入目标驱动法,选择往届或当年大学生广告大赛选题,要求学生把广告创意基本原则、方法、广告创作基本理念贯穿到现实的产品、企业、服务中去,并在指定时间完成平面广告或广告脚本,之后以提案会的方式进行模拟答辩,给学生身临其境的职场仿真体验。
五、改革考核方式
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考试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之一。判断学生学习广告学课程的效果不是他死记硬背了多少理论,而是他是否真正理解了理论,能够用理论思考广告现象,解决广告问题。因此笔者以为闭卷考试的方法不适合广告学课程,特别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考试总是闭卷,靠死记硬背,也是艺术类的学生不喜欢理论课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卷笔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方式,学生可以带书本、笔记、老师的课件、讲稿,但是不可以带手机,同时必须独立完成。题量要适中,题型可以有选择、填空、判断改错、分析、简答、论述、创作等,重点放在分析题、创作题部分。考核点要能够覆盖所有的教学内容。针对广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运作规律、基本策划创意制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除了考试之外,还要加强过程管理。要把学生的考勤情况、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纳入到学生的总评中去。作业环节要认真设计,可以把个体完成的作业和团队完成的作业结合,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作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例如,可以导入课外头脑风暴广告创意作业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给定选题,进行多次广告讨论,最终形成涵盖广告过程、广告分析、平面广告作品、影视广告作品在内的广告创意成果。不仅如此,还要求小组制定专人讲解本组成果,接受由老师学生组成的模拟专家组的提问。之后进一步完善小组方案,定稿。以上的考试和平时考核方式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可以较为准确地考量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考试的过程、作业的过程都成为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升的过程。特别是课外头脑风暴广告创意过程,还成为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大学生代一段美好的记忆。综上所述,是笔者关于广告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朴素思考,实践证明学生喜欢上了广告课,广告看上去有了一些美。
参考文献:
[1]张金海等.现代广告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
[2]李宝元.广告学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2
关键词:动漫产业、日本、中国、发展
一、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日本的动漫产业至今仍处于领头羊的优先地位,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以其成熟的产业链、顶尖的表现技术、发人深省的故事创意和完善的政策支持等因素著称于世。中日的动漫产业发展基本上同步开展,现在却落后日本许多;两国动漫及动漫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值得我们深思。日本动漫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一)以“漫”制“动”,将利益最大化;
我们可以从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清晰地看到“漫画——动画——销售”这个完整产业链的高效运作。日本的大多数动漫作品,都是由漫画改编而来,日本以“漫”制“动”的模式,是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根链条,漫画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动画的成败。由于日本漫画本身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和潜力,经过这个巨大市场的大浪淘沙,人气高的漫画才被提出来改编成动画作品。这不仅把漫画与动漫产品完美结合起来,还大大降低了制作动画作品的风险和成本。
(二)形成以漫、动、衍生产品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极为重视版权保护
日本动漫产业链较为完整,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漫画杂志、期刊等出版漫画作品——制作动画并播映——出售并转让版权——研发销售动漫衍生品——成功将动漫作品出口国外——成功将动漫产品“二次开发”——如果产品人气达到了品牌程度,那么可以再开发具有混合消费性质的主题公园。各环节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不同,承担着不同的职能任务,通过动漫版权和资金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运行良好的产业链。
(三)极为重视动漫版权的保护
日本动漫产业以动漫版权保护为基础,版权开发利用贯穿整个产业链。动漫产业是文化内容产业,其产品价值体现在各种动漫创意中,对动漫版权的法律保护就是对整个动漫产业的保护。动漫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是对动漫版权不同形式的利用,版权价值被不同程度地开发。日本动漫版权保护法律制度健全,为动漫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盗版对以版权为核心的动漫产业极具破坏性,没有良好的版权保护,漫画、动画及整个动漫产业链将不复存在。
(四)市场细分明确,观众普及广泛
日本动漫作品分类细致,有针对年龄的、有针对题材的、还有针对职业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面对儿童群体的经典作品《樱桃小丸子》《机器猫》;面对成人的《海贼王》;另外,还有一个较小的题材范围,那就是针对职业而产生的题材:大致有侦探、教师、法律、足球、篮球等职业的作品,名作有《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等①。日本的动漫爱好者,涉及年龄层非常广泛,漫画普及程度相当高。
二、我国动漫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已经得到了各方的重视与发展,但是,从各地纷纷扬扬争办动漫节会和创建动漫基地的繁荣景象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必须引起各级各界高度重视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虚心向日本动漫界学习借鉴,并走出一条不与发达动漫国家雷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产业化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中国动漫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有。
(一)动漫氛围不浓,动漫受众面窄
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在各级政府和相应政策的推动下.已步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中国的动漫氛围.却不尽如入意。一方面.动漫没有严格的分级制度,受众的定位比较模糊,主要是面向少年儿童,成年人大多没有看动漫的习惯。因此动漫作品的社会基础被人为缩小。另一方面.中国孩子经常很早就要应付各类培训班,闲暇时间不多,文化课是孩子的主业,看动漫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可想而知,作为动漫受众最大潜在群体看动漫的热情会受到抑制。
(二)动漫原创力不够,品牌动漫少
尽管中国动漫的数量在逐年翻番,但动漫原创能力仍显不足,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当今市场上热销的仍是日本、欧美动漫形象,中国有影响力的原创品牌动漫极少。除了近年出品的虹猫蓝兔以及喜羊羊等,国产品牌动漫似乎还停留在早期的《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动漫形象上。动漫作品多以说教为主,情节幼稚简单,不引人人胜,缺乏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
(三)动漫商业模式尚未建立,未实现产业链良性循环
动漫产业既包括了文化、艺术、教育等因素,也包括科技、商业等因素。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动漫消费市场,中国动漫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但目前中国动漫产业链的开发运营模式却存在诸多问题。产业链的断链使得我国动漫企业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各自为营,不能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大量的人财物力都花费在了融资、授权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各机构无暇顾及开发创新;制度上的缺失导致的严重盗版现象,也使得投人大量资金创作的动漫作品无法在一定时期内收回成本。这必然会影响企业下一步投入的热情、造成恶性循环。
三、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给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
1.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动漫发展模式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得如此成功,当然有其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在日本动漫产业的启示之中,我们首先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
(一)首先是创作开发模式
以原创漫画为核心,打造具有原创性的选题策划、剧本编写、动漫形象创作开发模式。动漫原创是动漫产业的核心和源泉。成功的原创动漫形象,是动漫产业链进一步拓展的关键。确立原创漫画的核心地位是夯实中国动漫产业的基础,也是符合中国市场特征的动漫原创模式的现实需要。因此,必须从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原创动漫期刊等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培养动漫原创人员的土壤。
(二)清晰而明确的盈利模式,及盈利模式的深度拓展
在国外,动漫产品的收益主要来自电视播出版权费及衍生品授权费。但在中国,电视播出费很低,动漫企业不可能凭此盈利,衍生品市场是动漫的利润所在。一般来说,动漫产业链中,20%的盈利来自动漫本身,80%的盈利则来自相关衍生产品。但是并非所有的动漫形象都能顺利进入衍生品环节,因此如何让书刊、影视、衍生品等市场良性互动是动漫企业盈利的关键。
(三)其次是融资模式的多样化
即市场模式和政府引导模式的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动漫产业,尤其是动画,属于高投入、见效慢的产业,很多动漫制作企业急需大量资金,而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较高,所以很多动漫企业将目光投向风险投资基金。日本有专门的动漫基金和动漫发展基金来解决融资问题,而在我国,政府也可以考虑通过成立动漫发展基金来解决动漫企业融资方面的瓶颈。
(四)最后是多样化的运营模式
应整合动漫产业链的运营模式,建立起宏观与微观全方位结合的发展策略、合作机制、营销模式和扩张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集团化的全景产业即打通动漫创作、生产、播出、等上下游环节。将动漫制作、动漫播出、动漫衍生品开发销售融为一体的产业链经营主体。出版集团参与动漫产品的全产业链运作,如安徽出版集团首推原创学习型漫画《魔法笔记》,将以漫画内容为基础,逐步开发动画片拍摄、数字出版、网络游戏以及相关衍生品。手机动漫、网游动漫的运营模式。动漫和网游有着天然的关系,在国际上。“游戏动漫化、动漫游戏化”的联合运营模式已成为动漫产业的主流模式,在产业价值中游戏创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2、浅探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动漫产业要想发展,培育国内市场显得尤为必要,只有立足于国内读者,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实现中国动漫真正意义上的腾飞,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面对国际市场,与世界接轨。
(一)做好市场调研,降低动画风险
日本在一部动漫作品制作之前,都会进行缜密的市场调研或通过漫画销售进行市场试水,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作品的制作。②同时,在制作之前,他们一般都会由专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前期营销策划与运营,一来为后期的作品制作筹集资金,二来为还没成型的作品提高知名度。
但是,中国动漫产业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些环节。甚至有些小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在没有进行市场预测和前期宣传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始产品制作,导致播出困难、低价销售或收视率降低,有的半途夭折、虎头蛇尾或血本无归。因此,做足前期市场调研、漫画试水和宣传引导文章,是提高作品影响力、竞争力,降低动画制作风险的先决条件,必不可少。
(二)建立健全产业平台,畅通产品流通渠道
产业平台,包括动漫产业的全部生产流通环节。目前,日本动漫的产业平台已经十分健全,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平台,则呈现畸形的橄榄形状态,即漫画试水阶段发育不良和前期凋研、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而漫画制作阶段却正常发育,到了衍生品开发阶段又严重不足,这种两头尖、中间大的产业平台③。而当动漫制作完成以后,又需要播放平台支撑。因此,政府和各种传媒机构,也应该搭建健全的播放平台,为动漫作品制作后的播放铺平道路,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三)借鉴成功经验,完善产业链条
从上面日本动漫产业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具有一套较为成熟的产业链运作方式:制作者开发创意——寻找投资商投资、制作——作品成功后进入衍生品的研发与销售。那么,中国动漫产业应当认真借鉴日本等动漫大国的成熟经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完善产业链条,在打造优质动漫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传统意义上的玩具、文具、食品、服装等衍生产品,同时大力挖掘网络动漫、手机动漫、主题公园等新兴媒体资源,从而获得多轮盈利利润,努力将动漫作品打造为品牌化、多元化、交互式的优良作品。
四、结语
中国的动漫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是很光明的,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国内目前的动漫创作群体无一不是在日本动漫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动漫的发展繁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动漫制作者们的共同努力。
纵观我国动漫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喜羊羊与灰太狼》、《麦兜响当当》、《宝莲灯》等动漫作品,在一次次创造了票房神话的同时,也获得了全国观众的认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动漫产业的进步。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动漫产业仍存在硬件投入过多,表面繁荣.实质原创不足,有发展热潮却无明确发展模式等诸多问题。而只有立足自身培养动漫创作、设计、市场营销等动漫产业的专业人才,发挥本民族优势,构建合理的动漫产业链,才能创造出适合中国的动漫发展模式,使我国的动漫产业获得大众认可,最终走向世界。(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璇.日美动漫产业的发展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战略[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邱微.中国动画产业的产业链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住论文,2006.
注解
①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办学定位 课程群 双师型教师 基础课
[作者简介]陶宗晓(1982- ),男,河南滑县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河南 郑州 45115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20-02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名称由中国美术学院于1996年在国内首先使用,众多高校闻风而动,纷纷把原有专业名称进行更新。发展到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之花基本上开遍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同时,我国民办高校与独立学院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大部分民办高校与独立学院都设置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并没有随着扩招而提高,我国众多设计院系已经演变为质量低下的生产线,每年数十万的毕业生就是其产品,这些毕业生既无理论知识又没有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无法满足社会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所以设计公司不愿意接纳刚毕业的学生。河南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对下辖高校艺术类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将停止其招生资格。可喜的是,近期国家把“艺术学”学科提升为单独的学科门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由原有的专业方向提升为二级学科。在学科调整的大环境下,全国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笔者所在的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2010年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现以教学改革措施为例进行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重新定位办学方向,制订配套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不同高校教学与科研之间比重的差异,我国将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或类别。一些高校在分层办学的理解上还存在误区,认为办学层次低,就是办学水平低,以致互相攀比,都向研究型高校发展。其实,不同类型的高校仅是社会分工不同,因此衡量其办学水平的标准是不同的,并无孰高孰低之分。教学型高校在办学层次、学生素质、教学资源、办学条件、培养目标等方面和研究型高校存在客观的差别,这决定了教学型高校在学生培养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不能完全复制其他类型高校的办学经验和模式。在高等教育的竞争中,教学型高校要在高教界取得一席之地、获得发展,要认真考虑自身的定位和特点,握住专业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只有办出特色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三本院校基本属于教学型高校,但三本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创建初期大都直接照搬研究型或教学型高校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由于生源和师资的不同,导致人才培养计划定位不准确,与一些老牌高校形成正面竞争,这其实是一种以卵击石的做法。2010年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展了办学情况“清仓查库”,彻底摸清了专业的教学现状和不足,发现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清的问题。通过对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知名院校设计专业调研,根据生源情况、自身教育特点与定位、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科发展预测等多种要素综合考虑,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按照应用型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了与其他高校同类型专业形成错位层次,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外校专家来校考察、帮助发现薄弱环节,经过几易其稿,完成了比较完善的新版方案。
二、根据培养定位,梳理课程群体系
课程群指教学计划中由若干课程组成的群组,他们具有相同的课程性质或类似的教学目标,是构架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单元。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课程群建设改革过程中,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师研究方向重新组合,不再受“教研室”编制关系限制。根据人才培养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课程整体上分为五大课程群,每个课程群都设置1名组长负责组织教研活动。
1.专业基础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构成设计、图案设计、插画设计、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主要解决学生基础造型与分析事物的能力、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相关电脑软件操作技能,同时把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提高了授课效果,缩短了讲授时长,能够移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
2.设计初步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图形创意、文字设计、标志设计、版面设计、pop设计、广告设计(I)、包装设计(I)等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设计门类的方法,尽早接触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品牌视觉设计、广告设计(II)、包装设计(II)、书籍设计、网页与用户界面设计、展示与陈列设计等课程。可以使学生在阶段内系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强化了专业方向性课程的核心地位,使学生在平面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出版物设计、品牌形象识别设计等方向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采取“单课独进”的方式,学生不注重前期课程的延续应用,所以本课群安排了广告设计(II)、包装设计(II),使学生在前期掌握的相关知识得到强化,同时凸显了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课程的核心地位。
4.实践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摄影、商业摄影、专业考察、卡通形象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能力拓展等课程。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和现有实验室和待建实验室结合起来,并把实际设计项目、社会招标项目、展览比赛引入课堂,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的项目,积累实践经验,通过项目提高专业的社会知名度。
5.专业选修课程群。此课程群分为3个课程组。传统美术类选修课程模块:油画、壁画、雕塑、中国书画;美术史论类选修课程模块:设计美学、中外美术简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相关设计选修课程模块:广告策划、公共设施设计、3DMAX设计与制作、影视剪辑、专业写作与评论、设计流程与管理。
课程群建设有效整合了全院教师资源,体现了“因材施教”,拓展了专业课程间的相互支持和渗透,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面,提高了就业能力。
三、更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理念
由于学科发展的历史原因,基础课教师大多是绘画专业出身,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长期存在一种“美术”至上的惯性,教师片面地理解设计学科的基础,训练手段陈旧,虽然课程名称表面加入“设计”二字,但教学内容和思路还是固守成规。教师过分注重训练学生的绘画写实基本功,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偏差,重情景再现轻想象力发挥,设计学科需要的理性分析物体结构与快速表现能力不足,学生所需要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理性设计观念受到削弱。我校的做法是撤销基础教研室,将教基础课的教师分到各个教研室,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备课,研究教法,增加对设计理论的研究。设定新的教学目标,打破了全因素素描和写实色彩纯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强化“知识与技术齐头,理论与实践并进”的教育观念。开始从分析结构着眼,观察物体的构成因素、从物体的形态特征分析设计寓意的表达;从表面材质着眼,体验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从固有的色彩现象着眼,分析色彩的构成关系,引导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发挥想象力。同时把多媒体与动画手段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如把动画技术、3D手段植入基础绘画课程教学,使学生更加明晰地感知透视、结构、明暗、色彩等绘画原理;把计算机软件技术引入构成课程教学,不再把时间花费在调色、涂色上,初试效果良好,极大地提高了授课效率和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使基础课真正起到了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基础”的作用。
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实践课程教学效果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双重技能的教师,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还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技能和一定的设计管理和业务浅谈能力。双师型教师本来专属于职业教育,基于目前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次品”频出的现状,本科层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需求同样迫切,尤其是许多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教学型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把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作为重心的三本高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明确规定设计学学科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授予艺术学学位或工学学位,可见视觉传达设计的交叉学科性质得到了确认。因此,教师在开发学生多维发散思维的同时更应该培育学生的理性工学意识。如果教师极少参与真实设计工程,就无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教师不懂印刷流程与工艺、施工材料或者没有与客户沟通的经验,就无法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有用的设计技能,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不切实际,无法服务于社会,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设计公司与学生都会对艺术设计教育产生失望情绪,设计公司不愿主动接纳应届毕业生。学校应该与设计、印刷机构通力合作,共建实践基地,采取措施督促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教研的同时积极参与设计方面的社会服务,抽调教师到设计单位挂职锻炼,把掌握的实战经验和其他教师共享并积极融入课堂教学,让授课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应积极进行双师型师资建设,使专业教学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都具有设计公司经历,或聘请社会上设计、印刷一线具有相应职称的设计、施工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教师将设计行业的规则、设计流程、工艺技术、成本控制等内容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践熟悉行业情况,锻炼工作能力,灵活运用设计知识。在教学中,将实训课题项目分解后,分别交给几个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由他们通过调研、讨论方案、分工协作进行设计。教师扮演“设计总监”的角色,对设计团队进行管理、指导,解决难点,变“教导”为“引导”,变“教学”为“导学”,让实践教学环节呈现出“有章可循”“有事可做”“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良好发展态势。
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由于全国高校常年扩招,加之生源锐减,现在的学生考大学越来越容易,导致很多学生对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珍惜,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热情低下,尤其是三本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我校为扭转学生涣散的学习状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严格考勤制度,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学生逃课、迟到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其次,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把学生圈在教室”为“把学生吸引在教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能力拓展学分”,学生通过提交读书笔记、听讲座心得、各种资格证书及获奖证书才能完成规定的学分。另外,还设专项资金,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学生给予不菲的物质奖励。学生获奖不但证明了专业水平也获得了学分,还能获得学校颁发的奖金。此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参加各级设计竞赛及展览的主动性。近三年来,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国际、全国、省级各类设计竞赛获奖八十余项,平均每3位学生中就有1位获得奖项,极大提高了专业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内涵在不停变化,由于生源的原因,目前全国高校面临重新“洗牌”的危机,必须顺应社会的要求,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让用人单位满意,让学生家长心中踏实。以上观点是笔者所在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期待专家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