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堂教学特色

课堂教学特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8 16:28: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堂教学特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堂教学特色

篇(1)

一、“课堂教学大赛”让教师在比较中成长

1.教学目标不同下比教学目标的把握由于本次课堂大赛是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较量,教学内容不同的背后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参加比赛的各位教师,对于所抽到课题的教学目标的界定进行了非常个性化的处理,老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都突显学科特点。

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抽到的课题是《平行线》,在初中阶段结合具体的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由知识的形成到知识的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到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中学的一位政治教师抽到的课题是《自我保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方面的内容,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课堂教学目标更具有综合性。新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探究,通过践行来养成规范、涵养道德。因此政治教师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教材内容不同比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本身不是课程的全部,它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教材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新教材的编排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因人、因地、因时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在这种求变中不断成长。

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把教学内容融合于整个教材的知识框架之中。

小学语文老师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注意到既从教材内容出发又考虑到学生的学情,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

中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取舍和补充,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下进行大胆的创新。

3.教学方法不同比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中,将以“教师为主体”变“学生为主体”,把“教堂”变为“学堂”,把“注重知识的传授”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应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中学数学老师的方法是:活动――结论――实践――结论,将知识灵活化为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感悟理论,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化,既有个体的、也有集体的;既有动手的、也有动脑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设定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小学语文老师方法是:⑴儿歌导入,奠定诗情。《槐香五月》这篇课文的语言极富特色,不仅遣词造句优美,而且句式多样,有些语句充满了诗意。开头用儿歌导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奠定了整篇课文教学的基调。⑵品鉴文字,课堂飘香。教师在让学生与生字新词、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让他们的语言和情感协调发展,让课堂飘出文字的“墨香”。⑶内化语言,再现诗意。情感的积淀需要宣泄的渠道,在教学的最后,教师给出了一些句式,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再次感受洋溢诗意的文章、充满书香的课堂。

4.课堂生成处理不同比教师的智慧

在活动开展中,学生作为灵动的个体,他们的认识、看法、理解都是教师无法提前预设的,所以在课堂上出现“意外”是难免的,教师在处理这些课堂生成的时候显露出来的机智各显精彩。

例如,小学语文老师在授《槐香五月》这一课中问到:“清香、醇香、浓香,同样是香,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词?”学生在回答时卡壳了, 智慧的老师在此刻体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巧妙地把学生的语言表达转换成了学生的嗅觉形式,老师追问学生:“你是闻出来的”,这样既解了学生的围,也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幽默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教师的温情和智慧,并在心里留存几许感激。不难看出这种以“生成”应对“生成”的方法是体现了教师捕捉、提炼、点拨和调整的能力,更突显教师的智慧。

5.上课风格不同比教师的基本素养

中学数学老师属于技巧型的,他年轻随和,不急不缓中学生特别愿意亲近他,课堂气氛轻松、随意。以扎实的功夫、精深的业务知识统领课堂、征服学生、吸引学生。

小学语文老师属于情感型,她热情开朗,教学非常投入,或嗔或笑,或唱或跳,带动学生投入到教学情境中,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对教材把握有深度有高度,讲解时深入浅出,在浅笑嫣然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中学政治老师属于幽默型的,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学习、被动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言,这是一种值得着力和追求的教学风格。

二、赛后的感悟和反思

一场“课堂教学大赛”在参赛教师们精彩的展示和专家们的点评后落幕,但留给老师的确是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这次活动,集中比较了我校青年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风格对课堂教学的精彩演绎,体现了“课堂不同讲,风格有异趣”的景象。

在听课、评课中,在思想碰撞、交融、合成中,参赛教师对自己原来满足于一种方式、一种风格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同时也对学校的此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有深刻的领会,特别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的比较,认识到不同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开始思考更为成熟和完善的教学风格。

本次活动也达到了学校预想的“在比赛中碰撞、在碰撞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达成、在达成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的效果,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局限性,有很多问题尚待讨论。比如,参赛教师的教学风格适合七年级学生,是否适用与八、九年级的学生呢?当教学中的知识目标比较繁重的时候,是适合活泼的活动课还是稳健的讲授法呢?……带着这些问题,各位老师在教学与教研活动中不断的思考、实践与尝试。

篇(2)

1.生本理念。所谓生本,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学生发展为本,将需要或能够托付给学生的教育,不加太多的修饰和框架交给学生。这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内在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是在人(教师)的帮助下“天”(天性、本能)教的,而不是老师教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状态,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2.生态课堂。“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地自由生长发展。

3.生命价值。教育的主体是生命自身,教育的本体是生命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要遵循人性的发展,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遵循认知规律,评价学生时要尊重生命发展。教师要全面依靠学生,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学生自我发展,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并且调动起学生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

二、实施背景

( )1、新课程背景。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所以,我们只有改变以往陈旧落后、“以师为本”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才能培养出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造的合格公民。

2、教育生态背景。目前的教育竞争已经从时间竞争走向专业竞争,如果我们依然只顾埋头拉车拼时间,“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一现状可能很难改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为生本教育是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三、实施基础

近几年来,我校在“觉悟”核心办学理念引领下,逐步形成了以“自主建构”为主流的办学特色与风格。

四、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生本教育,转变教师观念,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繁重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改变工作状态,创造教师的职业幸福,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同时,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使全校学生逐渐形成勤学善思、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管理和实践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走上学会、会学到乐学的自我发展与提升的良性循环的道路。

具体做到: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更多的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自我提升”的生存发展能力,使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敢于实践”的创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生命的激扬与素质的发展。我们将用“对鲜活的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来管理学生,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理想目标。

五、实施原则

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生本原则;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原则;一切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学生发展的实效性原则;力求创新的教学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实践生本教育的创新性原则。

六、实施步骤及要求

篇(3)

一、化学学科的特色

1.研究手段――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的自然科学。要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就离不开化学实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分离获得已经存在的分子,只有通过实验分析和结构测定才能识别分子,只有通过动力学实验才能揭示分子重组的规律,只有通过合成实验才能创造分子。因此,实验方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化学实验也是检验化学理论和化学原理的唯一准绳。

2.思维方法――科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科学,科学不仅向人们提供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成果,而且还向人们提供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如推理比较、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等。化学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在于它能够反映化学物质的客观运动规律,具有学科体系的严密逻辑和进行定量表达的精确性等。化学理论的真理性必须由化学实验方法加以检验和证实。化学理论的逻辑性则需要运用化学思维方法去建立,需要把零星的、散乱的知识依据其本质关系和因果关系纳入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让学生感悟和学习贯穿在化学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化学思维方法。

3.表述形式――化学语言

化学语言如电离、Ksp、电子云模型等,是化学同行为表达和传递化学知识交流科学研究成果而建立的行业术语行业语言。其类型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3类。其作用是储存加工和输出化学思维信息的工具。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而言,化学教学就是师生进行化学语言交流的过程,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其实是以化学语言和符号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化学语言不仅囊括了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而且也积淀着化学方法和化学精神。如“”、过滤、萃取、“”等。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从而向学生传承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规范的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思想。

1.规范化学语言――专业引领入门

化学语言的规范化教学,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但不同类型的化学语言教学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1)文字语言:是用来表达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自然语言。对于化学概念如电解质、电离、电解、水解等,首先要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涎;其次要给出各种类型的具体实例,使化学概念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上;第三,要讲清概念的上位和下位;第四,根据发展性原则和由易到难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树形图”。化学原理如勒夏特列原理、盖斯定律等的教学,首先要讲清化学原理的来龙去脉;其次是讲清原理的可能影响因素;第三是讲清原理的应用。

(2)化学符号:是用来表达物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化学学科中通用的特殊符号系统,如Δ、Ksp等,首先要讲清是什么,其次是讲清书写的规范及其运用。

(3)图表语言:是用以表示物质结构、化学事实、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原理、规律的图型、表格、模型等。其中,化学图像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与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的变化曲线,要明确纵横座标的含义,曲线或折线的含义,以及其中出现的平行线、上扬线和下行线所包含的化学含义或者所对应的化学变化。化学表格如可逆反应中各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平衡时的浓度等表格,要认识到各横行和各纵行的变化量,要分析横行量与纵行量之间对应的数值关系并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变化规律。

2.加强实验教学――教给专业方法

要做好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化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化学实验的魅力,体现化学实验的作用。

3.注重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会专业思考

(1)创设问题情境。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是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对疑难问题急于解决的心理状态。问题情境不是问题,但问题情境产生于 “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如原电池教学,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溶液进行实验时,会发现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及时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能否反应?不能反应又为什么有气泡生成?从而创设问题情境。

(2)鼓励学生发现“意外”。如Al(OH)3两性的教学中,将NaOH溶液滴入Al2(SO4)3溶液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反向滴加,将Al2(SO4)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再让学生观察现象,即可制造“意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

(3)开展探究性教学。探究教学是一种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在做Na2O2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以检验反应后的碱性物质NaOH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酚酞溶液变红后会马上褪色。对这一异常实验现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彻底弄清原因,拓展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4)类比思维培养。常用的类比方法有:①正反类比,如氧化性与还原性、中和与水解、溶解与结晶等;②新旧类比,如:学习实验室制取甲烷新内容时,与实验室制氧气和氨等有关实验进行“纵向比较”;③系统类比,如对平衡移动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类比,可以得出:只有当原来变化的量不变时才达到平衡状态。有机物中系统类比更多,如同类物质的相似性,相同官能团物质性质的相似与不同性等。

4.引领化学思想――形成科学素养

在中学化学课程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思想。

(1)物质观、变化观和守恒观。如元素种类守恒、原子种类守恒、原子个数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2)化学研究的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物质之间的联系观、作用观和平衡观。化学平衡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具体体现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含有弱碱阳离子或者弱酸阴离子盐的水解平衡、难溶物质的溶解沉淀平衡。

(4)物质性质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观和物质变化的量质结合观。量变质变规律在化学中有着极为明显的体现,任何物质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是物质矛盾运动的两种状态,物质的质变是通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引起性质的不同,如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种类不断发生变化,同种元素当核内中子数改变时原子种类发生变化,同种原子当核外电子数改变时由原子变成了离子,单质分子中原子个数变化时出现了同素异形体。元素周期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所表现出来的渐变、突变和周期性变化就是元素周期律的量变质变观的辩证统一。

三、一点感受

篇(4)

关键词:学为中心; 为学而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61-001

“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就是以“悟”在先,教师“随”着学生的想法、学况、感受和差异而“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学”指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主动性的模仿,在课余时间加以自身领悟的学习;“导”是指学生在悟的基础上,教师从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纠错。当学生竭力思考,而问题又未能得到解决的关键时刻,教师才给予指点和提示,使之豁然开朗,帮助学生达到他们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学业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第三册第16课《大禹治水》一课来谈一下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特色。

一、为学而教,重视整体感知,理解文本

从《大禹治水》的课题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篇属于“谁干什么”的课文,那么在总结学生以往学习过的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类课文内容结构就是由“原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成的,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就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这样做一方面是使得自己接下来的教学更具条理性,其实,另一方面要让低年级学生初步学习围绕“原因、经过、结果”写一件事的方法,我个人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能否在打好“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为学而教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好一件事的基本要求,以便为中年级的作文打下基础。因此,在第二段的教学中,我也请“学生自己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段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以及最后学习完全文后,让学生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也都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在二三衔接的时候发现,三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与低年级教学之间的衔接不是很紧凑,有脱节现象,这也是我自己日常教学中比较注重的,虽然是低年级,但教师的关注点、站位点并不能停留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要深入浅出,教而无痕,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重视语文双基的训练。

二、学为中心,引导找关键词,感悟内涵

“学为中心,互动共享”的教学方法就是不断优化互动共享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悟”在先,教师“随”着学生的想法、学况、感受和差异而“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精读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自己来找关键词,如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我就让学生自己通过找重要的词语“无家可归”,来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以及体会洪水的凶猛,并让学生用书上的句子来理解关键词;有了第一段寻找关键词的教学指导之后,在教学第二段,我则“放”的更多,尝试让学生自己来找大禹治水行动中的关键词“察看”和“引导”,并交流围绕“察看”大禹他是怎么做的?围绕“引导”大禹他又是怎么做的?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通过“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适当的进行说话拓展练习;透过“挖通”和“劈开”,明白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水的艰辛和不易。这样由找关键词入手,进一步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总之,我力求在朗读中展开生与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实现学生的自主感悟,体现我校课题理念“学为中心,互动共享”。

三、实效朗读,说话练习,落到实处

篇(5)

关键词:外语特色学校;11级商务英语8班;11级会展英语1班;不同层次班级;英语语法课;课堂教学策略 ; 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策略包括课堂教学手段、管理手段、及课堂突发问题应变处理等。它往往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科学、合理、有特色的课堂教学策略能使一堂课结构缜密、生动有趣、别开生面, 充分调动起老师及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使课堂双方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反之, 缺乏思考、运用不当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使一堂课索然无味、 详略不分、 结构松散, 远远达不到符合要求的课堂教学效果。 久而久之, 老师和学生双方的教学热情就会大打折扣, 势必影响到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因此,掌握正确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对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孔子曰: 因材施教。那么, 相同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否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每一个班集体都有自己的差异、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学习程度、自己的优劣所在。因而, 在不同学习水平的班级推崇相同的课堂教学策略显然是不合理的, 也是不科学、不严肃、缺乏认真思考和总结的,同时也是缺乏调查研究, 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的, 其结果必然是不能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难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不同层次的班级既包括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不同的班级;也包括相同年级的学习内容相同的班级。首先, 就不同年级的班级而言, 不同的年级意味着知识水平、接受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大相径庭, 因而采用同样一种教学策略,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所任教的广州亚加达外语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以外语教学为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全校有3个年级,共30多个教学班。11级的同学刚从初中升上来, 无论年纪、 心理、大脑思维都与10级,09级的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为是外语特色学校,所以外语教学占到教学内容的绝大部分,针对外语教学而言,试想把09级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应用到11级学生的课堂教学中, 或把11级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应用到09级学生的课堂教学中都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而且有的教学手段还会受到双方学生的反感。这样一来, 又何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效果呢?

其次, 就外语课堂的教学特点而言,相同年级, 学习内容相同的班级而言, 也存在着相异的整体知识水平、能力优劣、心理状况、学习特点等。 在这种情况下定要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 因班而异, 切不可莫衷一是, 以一带全。

篇(6)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许书明教授的《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一书,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缺乏趣味,学习情绪不高、效率和效益低下的现状,提出向名师求教,做智慧型教师,学习借鉴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技艺、技能和艺术修养。

本书具有“大背景、精遴选”,“宽视野、高格调”,“新构思、巧布局”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大背景,精遴选

本书基于当下课堂缺少“智慧”的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遴选了当代十大中学语文名师。选择的标准兼顾两条:一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二是创立或倡导了“特色语文”并自成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名师。这些“特色语文”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特点。

名师的智慧课堂教学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特色)自成理论体系,成为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他们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因人而异,各具特色)是“教学智慧”的结晶,是“智慧语文”的珍奇。探索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评析名师的经典教学课品,是深化课改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名师成长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宽视野,高格调

本书研究视野宽阔,既不是笼统的研究教学艺术,也不是单一的研究教学智慧,而是将影响和制约教学智慧艺术的诸多因素整合起来进行考察,着眼于中学语文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思路包括这样几个层面:①将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教学艺术研究;②将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③将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这就将一般层面上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艺术研究、教学智慧研究、智慧型教师培养研究等区分开来。

本书格调高雅,像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中国长卷画,每位名师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具有独特的韵味,其个性化的“特色语文”是对“语文课程”的独到解读,蕴含丰富的“智慧课堂”教学思想,具有高超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

三、新构思,巧布局

本书构思新颖,由智慧型教师形象内涵入手探索名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艺术。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

本书结构巧妙,采用专人专题的研究形式,自成章节。每个章节由三小节构成:第一节“名师智慧课堂教学理论”(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特色”四个部分);第二节“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提炼出5―6种特色语文教学智慧艺术表现形态);第三节“名师经典课品片段赏析”(选择最能体现该名师特色语文的教学片段加以赏析)。三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名师智慧课堂教学理论,是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凸显名师“智慧课堂”的教学艺术理论特质;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从教学实践层面探索智慧艺术的表现形态,因人而异,各具特色;名师经典课品片段赏析,选择最能体现名师“特色语文”的经典课品片段深度赏析,是名师智慧艺术表现形态的生态还原和艺术放大。

篇(7)

关键词:高效课堂;理论培训;主题研讨;同课异构;案例剖析;现场点评;网上交流

现在,不少老师对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没有体现教师各自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特色。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来构建符合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我校通过以下六项活动,纵深推进优质高效课堂的创建。

一、理论培训,促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形成具有个人与学科特色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与先进经验的引领作用。每一位老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基本精神,领会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把握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结构与不同课型教学模式及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具体措施如下:

1.定量

学校领导带头并引领教师学习有关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相关理论,研究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2.定时

学校健全学习制度,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经常自学,在求真求实上下工夫,并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

3.定质

在学习中及时摘录有关内容,相互交流学习收获,撰写学习体会,送学校教科室参评。学校教科室分期分层次举办学习会,交流学习体会,促进共同提高。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打造自己的特色课堂。

二、主题研讨,合理组建“研究共同体”

主题研讨主要是针对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环节具体落实而开展的研讨活动。例如,我们进行研讨的主题有:在合作交流时,学生的表现机会不均等,部分优生独霸课堂,少数学困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学习与讨论,不主动表现自我;小组交流时,作为优秀生的组长的意见具有先声夺人之势,影响或左右了其他组员的正常思维;学生的注意力过于注重轰轰烈烈的活动,忽视和淡化了对知识的学习(预习)和双基训练;作业、检测有抄袭现象,交流时有按资料、书本照本宣科的现象;怎样做到适时地精讲点拨等。为解决这些类似的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进行跨级部教师间的问题合作研究,经常进行交流,加快问题解决的进程和提高研究效果。

三、同课异构,找准制约高质高效的瓶颈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课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上课。这是一种在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解决细节和具体问题的好方法。在本学期,我校不同学科进行了10场次的同课异构活动,并在每次活动后分小组、分专项进行讨论,以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案例剖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并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水平。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真组织教学案例评选与反思,进行问题研修。在本学期中,我们组织了2次教学案例评选,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现场点评,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聚焦问题

在本学期,我们在小学部组织了主题为“优质高效课堂――‘读懂学生’”比赛。比赛的形式采用选手“同课异构”,评委现场点评、选手答辩。比赛的内容是人教实验版三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比赛中,选手们立足于课堂和学生实际,围绕“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运用”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中关注问题的生成和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评委们对选手的课进行现场点评,并围绕活动聚焦的三个问题:“如何读懂课堂中学生的真实想法”“如何对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如何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与选手进行深入交流。

六、网上交流,培育教师发现问题的眼光

教师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厚积薄发,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和反思。为此,我们开展了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的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为更好更快地构建具有个人特色、学科特色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利用学校和家庭的电脑及互联网,组织了网上读书辅导、交流、举行网上教学反思和网上征文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