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地质灾害工程监理规范
时间:2023-08-28 16:28: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质灾害工程监理规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地质灾害;项目管理;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引言
所谓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减灾目的而组织实施的一项相对独立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包括勘查、监测、评估、防治和科研等类型,项目管理贯穿于立项、实施至终结的全过程,而这里我们所讲的是地质灾害管理具体实施阶段的治理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该阶段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工程现场人员管理、组织实施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资金控制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地质灾害管理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过程,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地质灾害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组织实施防治工程,保障取得预期的减灾成果。
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是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效益而进行的有效减灾工程,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粗浅的分析和对策探讨。
1 目前现状和研究的实际意义
以前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规模较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破坏山体平衡、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不良工程也越来越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引起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才逐渐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项目管理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模式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而且在全国来讲,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项目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能够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能够节省治理资金,增加工程效益、社会效益,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能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最大限度的受到保护。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专业招投标机构的不健全
招标投标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打破行业、地区的分部切割和垄断,保护竞争,清除惰性,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地控制。
实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是通过竞争后,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并合理的安排项目计划,进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就需要有专门的、公正的地质灾害招标机构,使投标单位对招投标工作放心,从而选择真正有技术力量和质量意识、整体素质和信誉比较好的施工单位。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行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属于国土资源系统相应的招投标机构和机构。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方面,无论是工程勘查、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还是工程决算审计,全国各地实行的招投标制度都不一样,但也是借助于建设系统的一整套招投标平台,这个过程中存在许多协调问题:领导体制、图纸审查、质量监管、专家选取、方案优选、过程监督、合同执行等方面。在这个方面存在着多个系统规范和惯例相冲突和交错的地方,这也就是地质灾害治理没有相应的招投标机构所带来的弊端的充分反映。
2.2 相应的现代化管理工具缺乏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使得项目管理者在面对着项目复杂性地增加、项目设计范围地扩大化、地质变化因素多样化、治理措施结构复杂化等一系列挑战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特长,不能充分利用并节省有限资源,特别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管理工具,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缺乏综合性的管理软件: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特殊工作例如项目评估和设计、项目分析和成图分析等的IT系统软件,但它们一般都是单独应用的,而且是没有相互关连的独立软件包,比如Map―Gis、surfer、Autocad等相关软件之间没有一个可以使它们相互转换、相互嵌融的关联软件包或者是独立软件系统,所以,工程领域缺少综合性的管理软件系统,从而项目不同阶段信息流动的缺乏平滑性。
②缺乏信息交换的标准平台:硬件和软件的不相容性导致了“技术”问题,它使得项目管理者不能轻松地获取和管理项目信息。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能使不相容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信息流动变得相容的项目信息标准。因此,现在我们能找到的IT系统都没能考虑到大型工程项目中分散很广的参与者的要求,也没有考虑到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业主方的主管要求,缺少信息交换的标准平台。
③缺少项目管理的标准程序:一般来讲,管理项目依据的是被支派作这项工作的项目管理者的经验。每个项目管理人都有自己的相应经验,这就导致了管理工程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变化因素较大,因此也就给协调和控制项目信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工具也只是属于单纯的、传统的管理工具,比如说手工操作、计算机管理和极个别的软件管理,而缺乏相应的治理项目现场管理的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现场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进而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场组织指挥协调难度加大。施工项目管理要从组织指挥、信息传输、高新技术、设备配置、物资供应、质量跟踪、进度控制、合同管理等许多方面进行同步管理。这就要求项目管理系统既精干、高效,又灵活、畅通。
2.3 排除干扰因素困难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困难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排除干扰因素能力不足所造成,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
①排除项目业主内部干扰因素困难;②排除施工方干扰因素困难;③排除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干扰因素困难。
项目业主内部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不懂技术的现场乱点头、乱表态,造成不负责任的后果由现场管理人员来处理;②项目造价控制中其他部门不配合或者配合不积极,造成现场管理人员心理的压力增大。
施工方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②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进行交错咬合等。③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锚杆锚固段当作成自由段,端承桩按摩擦桩进行施工。④施工管理水平较差。
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居民干扰因素;②场地干扰因素;③相关部门干扰因素。
2.4 沟通体系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项目管理手段基本上都比较孤立,而且只注重项目的每个阶段的管理问题。重复性工作而造成的额外支出就是这个原因造成,而重复性工作问题的发生是由于信息的冲突和不及时造成的,也就是说工程项目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流动的连贯性。信息透明度不高,说明许多信息需要公开的而没有公开,比如项目实施成本控制信息、施工进度与付款进度等,负责工程实施的部门与财务部门、纪律监察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沟通缺乏完善的体制,例如工程决策前的会商制度、施工中的财务审计跟踪制度和纪律监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质量验收和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
2.5 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缺乏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国际上较为前沿的问题。我国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仍处于早期阶段,国外在这一领域已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一套较规范化的工作方法,但是一般都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管理,包括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评估以及政府编制防治预案、应急方案等,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却涉及较少,一个治理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对工程实施中各种风险的预测、控制和防范,项目业主对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决定了这个项目的质量水平、社会效益水平,对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动程度、节省有效的社会资源有很大的作用。而现行阶段,我们缺乏对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尤其是针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对作为具体项目管理的人员来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指导性。笔者认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包括工程风险灾害评估、工程设计方案确定、施工现场质量控制、项目过程监理跟踪以及工程竣工维护保养等方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周而复始的管理过程。
3 管理方法
3.1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招投标机构
为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的透明性,对所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应当建立属于国土资源系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招投标机构以及机构,制定招投标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完善招投标程序,确保各灾害点治理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公开、公平、公正性,确保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队伍进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际运作,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效果,节省费用,又能规范项目管理人员的廉政行为,使地质灾害治理秩序得到规范。
3.2 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平台的研究
应当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研究,研究开发综合性的管理软件,包括工程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网络项目管理系统和组织人员设备管理系统等。解决地质灾害项目管理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Internet及时有效地针对当前发生并急于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处理意见和实施方案,通过电子邮件和无线应用协议可以及时通知工程的变动情况,减少文件传输的时间,使每个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决策领导能及时了解图纸工程的进度、工程的变更,及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工期的延误。由于工程建设中复杂的特性,项目参与方要承担大量风险。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环境力量影响到项目管理体系,并将此类力量转化为风险信号,而我们也应当加强对项目管理系统(图1)中风险信号和各种反应行为的研究,结合技术和组织结构研究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影响。
图1项目管理系统示意图
3.3 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
为了排除治理工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应当建立决策领导――项目业主代表――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领导、业主代表和工程监理的职责,并建立集体会商制度。属于工程协调因素的,由业主代表向决策领导汇报,决策领导进行协调或给定范围内的相关政策,集体商议与达成一致,共同解决相关因素的干扰,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属于施工现场因素的,特别是工程技术有关的问题,由业主代表会同工程监理,必要时邀请工程勘察、设计人员参加,实行现场会审,共同把关,排除相关干扰因素;属于项目业主内部的因素,由决策领导主持,邀请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这种项目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益。
3.4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工程监督体系
建立内部流通性的信息公开制度,增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透明度,建立相关部门完善的沟通体制,完善工程监督体系,包括工程决策前的会商制度、施工中的财务审计跟踪制度和纪律监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质量验收和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公开性、廉洁性、及时性”。
3.5 建立有效的地质灾害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
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时还要考虑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以及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地点,研究地质灾害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有的放矢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收到有效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立应从项目的源头着手,比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制、工程勘察设计风险评价机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风险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难点;解决措施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195-02
1 引言
滑坡治理工程对于防范控制滑坡地质灾害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应认真做好其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通常,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监理治理控制可分为三个阶段:监理进场准备及事前质量控制、事中治理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阶段,下文将分别针对这三个阶段中的施工监理质量控制难点进行论述。
2 监理进场准备及事前质量控制难点
2.1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理机构
要想有效控制施工监理质量,应首先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监理机构,通常,一个完成的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监理机构应包含项目总监、总监代表、材料质量和试验监理组、排水工程监理组、支挡工程监理组、锚固与注浆工程监理组、护坡工程监理组和综合监理组,各监理组下应分设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保证监理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专业性。应明确各监理的职责,实施有效管理(见图1)。
2.2收集整理准确的监理信息
在进行施工监理前,监理单位应踏勘施工现场,认真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分析和预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工程施工设计图中的各项施工设计参数,收集并整理准确的监理信息,全面检核施工质量,并设计相应的应对措施。监理进场后,应依据施工工程的具体特点,准确划分分部分项工程,并规范各类施工及监理表格,从而加快施工自检进度,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2.3考察料场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滑坡质量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在工程开工前,监理单位应协助施工单位认真考察料场原材料的质量,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从原材料的源头上严格控制施工监理质量。
2.4复核测量放线的正确性
测量放线对施工建筑的质量也起着关键作用,通常,监理单位会抽查施工现场的测量放线工作,理想状态的抽检合格率应达到100%。因而,应对测量放线进行复核,确保测量放线的正确性。
2.5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审批,具体并细化质量目标,完善质量责任终身制,核实质量保证的硬件和软件质量,并进行审批和落实,督促施工单位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3 事中质量控制难点
在制定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监理程序时,应根据施工工程类型、施工工艺和工序等情况综合考虑加以制定。通常,对于重点工程部位和关键工艺应当实施旁站监理,监理人员对各个工序均进行验收、检查和签证操作。如果是一般施工过程,监理人员可以采取巡视监控的方式,并可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工厂进行随机抽检,如果在局部发现可疑点,可实施局部破坏性检查。
3.1与施工人员融洽相处
监理方应努力营造与施工人员的融洽关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质量不尽如人意,监理方可以督促并协助施工方组织施工人员参观学习已经竣工的施工工地,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扬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中,如果更换施工工人,很容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因而,监理应该密切关注施工工人的变化情况,并及时组织新工人和新班组的技术培训。施工质量也很容易受到施工点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因而,监理应努力改善施工环境,并做好施工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加以改正。此外,还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问题,与业主进行协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奖惩制度,严厉惩处恶意质量问题。
3.3建立科学的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流程对施工监理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在实施施工监理前,监理方应认真考察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监理具体情况,研究各施工技术规范,制定出符合规范、操作性强、周密科学的监理工作流程,用以指导施工监理工作。在实际的监理操作过程中,应依据具体的施工环境,灵活调整监理程序,例如遇到大暴雨天气或施工地层特别松散、容易出现坍塌现象,应进行基槽开挖报验,这时可将监理程序综合起来,同时进行开挖、验收和砌筑工作,然后补报基槽验收申请程序,从而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性,确保施工质量。
3.4监理人员应具备不畏艰险的职业品格
滑坡治理工程是一项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工程,因而对施工监理人员也形成了较大的挑战。在滑坡治理施工监理过程中,认证抗滑桩滑带、验收成孔、验收钢筋制安、验收地下排水平硐施工各工序等工作均有着较大的人身安全风险,要求监理人员亲临井下、硐中各工序和部位,进行100%量测、记录、拍照等验收工作,如果验收工作不合格,返工需要再次验收,监理人员也必须亲自进行二次验收,因而要求监理人员应具备不畏艰险的职业品格,沉着应对工作中的安全风险。
3.5合理收取监理费用
由于监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监理人员应当收取足够的监理费用。当前,我国很多地质灾害质量工程支付监理工程师的酬劳均较低。如果监理费用不合理,很难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以提高监理人员克服艰险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因而,合理收取监理费用有利于提高监理质量。
4 事后质量控制难点
4.1督促进行竣工质量现场评定及资料整理
施工监理工作完成后,监理方应督促施工方进行单位、单项工程竣工质量验收申请,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验收,客观公正评定工程质量。一般而言,监理往往很难正确认识自己的事中质量控制行为,不能勇敢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这也正是工程竣工现场质量评定的难点所在。此外,质量评定的难点还在于监理的耐心和责任心。对于监理方而言,为了更好地控制施工监理质量,监理工程师应客观评定各分部分项工程,严格按照有关质量评定标准逐项、逐页检查施工方的各项自建成果和竣工施工资料,勇于承担责任,发现不合格之处,应及时果断组织返工。
4.2合理处理质量缺陷
监理方应督促施工方建立质量缺陷的现场处理方案,并落实自检和互捡工作。工程竣工后,监理方应及时赶赴施工现场,认真检查竣工砌体是否存在变形或裂缝现象,发现不合格之处,应及时让留守工人返工。通常,施工单位不愿意修补因暴雨等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已完工工程的局部受损,此时,监理应立即上报业主,与业主协商事后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落实,防止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4.3督促进行施工监测及效果监测
通常,在工程竣工与上级部门竣工验收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施工方项目部通常都会撤离施工现场,因而,很容易忽视施工监测。监理方应定时督促施工方进行施工监测,确保施工方按照专业的监测频度和手段进行监测,并及时查验监测月报(旬报)和阶段性监测总结报告,当发现较大的变形量时,应及时上报于业主。此外,还应督促施工根据灾害体和治理工程建筑体的特点,按照合理的监测频度和手段进行效果监测。工程竣工验收后的效果监测对于监测灾害体治理的设计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因而,监理方应确保监测质量的准确性和监测结论的客观性,从而客观评定工程终验质量,保证质量工程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4严格审核试验资料
施工过程中的部分试验资料,如桩芯无损检测、试验室试块等,试验结果一般都在工程竣工后才出来,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方及时上报试验资料,并进行严格审核,如果发现不合格之处,应进行破坏性抽检,并让施工方进行返工,直至合格为止。
4.5汇总复核工程总量
工程总量的汇总复核是一个比较耗费时间的工作,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复核和修正施工竣工图,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般而言,监理方往往会聘请专业检测队伍来对对竣工图及竣工的某些工程量进行专业抽检或复测。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1 优秀评估成果应具备的条件
一般优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该具备:1)资料搜集齐全;2)分析论证充分;3)结论明确合理;4)文图规范简洁;5)便于用户使用。
2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原则和方法
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首先要确定一定的原则作为评估的根据。一般的地质灾害评估原则主要有:①依据国家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关的文件中对地质灾害评估提出的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按照其严重程度划分为大、中、小不同的级别②遵从“区域内相似、区域间相异”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对区域内相关拟建工程、已有建筑等的危害程度和级别,充分地考虑到地质条件形成与发展在环境方面的差异,对评定区域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程度进行分区。③如果在同一个评估区域内,存在多种灾害隐患并存的情况,应该就其具体灾害的危害程度,以“就重不就轻,就急不就缓”的原则,来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分区和等级。
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的具体确定是在遵循评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评估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存在情况分布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等,以滑坡、崩塌等灾害的种类、土方的体积、灾害的分布密度和长、度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影响的群众人数等为具体的量化指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3具体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1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主要的评估范围是评估区域施工项目所在地以及可能会对工程项目的安全产生影响的附近区域。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充分分析和论证,施工项目应该建立在周围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不大于50m的半径范围内。就实际的施工情况而言,还要通过很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来把握和控制相关情况对评估地区的潜在危害、项目建设可能诱发或者加剧某类地质灾害的隐患等。
3.2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
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需要应用到大量专业的地理地质常识,采用一定的专业手段和方法,对评估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进行评估。首先,进行现状评估要对评估地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充分考虑到评估区域的气象、水文情况、地形地貌情况、岩土体工程的地质特征以及构造地震等的情况,对于一些沟谷众多的地区还要充分考察其谷坡边坡的陡峻情况,岩基在片理、节理、裂隙等方面的发育情况。同时也要了解评估区域内正在进行或者历史书曾经进行过的采矿路桥工程建筑工程等项目建设的情况在对评估区域的详细了解基础上,再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评估相关现状对评估地区的潜在危害、项目建设可能诱发或者加剧某类地质灾害的隐患等。
3.3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主要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结果,再根据评估地区相关地质环境的差异性与地质灾害的潜在隐患点分布,对地理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估。同时,也要进行场地适应性的评估,将评估区域按照全面的地质评估数据区分为适宜、基本适宜以及适应性差等不同级别,基本与地理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的小、中、大等分级区段一致。
4对当前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任务日益繁重,相关的法制建设、业务基础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及依法行政力度,有待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在资金投入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分析主要问题如下。
(1)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常处于“应急”状态。
(2)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没有稳定的投资渠道,治理工程的经费无保证。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有关项目的工程质量。
(4)适应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配套的技术规程与规范尚不够健全。
(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队伍还不适应需要。
(6)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评估机制不完善,适用评估模型有待建立。
5地理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1)根据实际的危险性评估结果,制定一个全面的地理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这个方案一定要全面综合,也要突出防治的重点,并且根据相关的灾害种类、灾点的防治分级提出针对性较强、实效性较高、突出灾害分级层次的防治措施与建议。建立一个灾害防治标准与指导方针,以更好地引导日后的灾害防治实践工作。
(2)几种具体地理区域 性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建议:①滑坡的防治措施和建议。要防治滑坡灾害,首先应该考虑采取避让的措施,如果实在无法绕避,就应该根据滑坡的类型、滑坡规模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采取设置截排水设施、设置支挡设施、更改滑坡体的几何形态等措施,并尽量不在滑坡体的前缘部分进行深挖方作业。②崩塌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一方面,要对崩塌体或者有崩塌趋势的地方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其成为日后的灾害隐患。另一方面,还要对不稳定的后壁陡边坡进行治理,消除其的继发崩塌威胁。如果工程项目建设中包含有大量切坡高度较大的挖方工程,就要密切防范潜在的崩滑情况。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可以按照边坡的相关治理规范进行崩滑的防范。③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可以通过在泥石流的沟谷种植固土草木的措施,防止水土的流失,还要通过预留一定的泄洪通道,并保持其畅通,减少其他施工设施对泄洪通道的影响等措施来减少泥石流的方式概率。在评估区域如果要进行桥梁的墩台施工的,就一定要通过增大桥梁的跨度等办法确保桥面的足够安全。④不稳定斜坡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一些沟谷深切的区域,会出现较多的高陡边坡。进行工程建设时应该采取适当侧移、改路基段为高架桥等方法尽可能地避让如果还是不能避让的,就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控制好人工边坡开挖的深度、设置安全坡比和坡型、对较为完整或者新鲜岩面的坡面进行加固,以确保斜坡的稳定。
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呈现出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城乡居民在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总体的城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城市规模也在急剧的扩展。在这个扩展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自然的地质地貌环境的勘测和相关灾害的防治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为出现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埋下潜在的危险,极大地制约与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施工建设项目的开展以及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等实际情况,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危害。所以对其问题的的认识、分析和解决对策的提出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至钧,赵锡宏我国地质灾害评估报告[M].
[2]韩庆华,谷岩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建议[M].
[3]高沛峻、邓安福,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在具体施工中的应用[J].
[3]史广德、胡德均,我国高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其应用[J].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全区中小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校舍建筑质量,推动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面摸清全区中小学校舍现状的基础上,制订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布局调整和校园建设等规划。在科学规划基础上,根据中小学校舍质量和安全状况、隐患危险程度和房屋用途等因素,对中小学校舍分年度、分步骤进行维修改造。
二、实施范围和工作步骤
(一)实施范围
全区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所有校舍均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工作步骤
1.全面排查中小学校舍状况。教育局牵头统计核实全区所有学校的校舍安全现状,对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要根据类别分别会同住建、国土、水利部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并将出具的书面鉴定收集归档,掌握校舍安全总体情况。
2.制订中小学校舍新建、维修改造规划。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根据中小学校舍使用状况、质量和安全隐患程度以及房屋用途等因素,进行综合规划,并制定出年度实施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对项目学校进行排序,采用加固、重建或新建等方式进行消险。
3.分步、分类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根据批准的综合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新建、维修改造工程。工程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并在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每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方可交付学校使用。
三、部门职责
为切实做好全区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工作,区教育局、财政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要在各司其责基础上,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区教育局:要会同住建部门制定中小学校舍排查办法,每年3、4月份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全区中小学校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建立详细的校舍安全工作档案,及时进行鉴定,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校舍安全;根据校舍排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校舍建设方案,上报区政府进行建设;与财政部门协调,按工程进度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与审计部门一同做好工程预决算审计;加强组织协调,负责全区中小学校舍新建、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的申报、实施、监管和督促检查等,督促全区各学校建立校舍质量和安全台帐,并将每一次改造和消险均要如实记入档案,做好校舍建设竣工图、改造设计图等资料保管工作。
区发改委:对需立项的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要加快本审批速度,并为校舍建设工程提供政策支持。
区国土分局:负责认真做好中小学校园的地质灾害威胁核查工作,主动与教育等相关部门共享地质灾害调查等基础资料,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积极做好中小学校舍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工作,并把针对中小学师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抓实、抓好。
区财政局:负责筹措本级配套资金;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开设银行专户,加强工程资金管理;协同有关部门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实行分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区住建局:负责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教育部门,每年3、4月份定期开展校舍普查工作;组织、协调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对房屋进行鉴定并出具房屋鉴定报告;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监管,监督各方责任主体按相关标准执行到位。
区审计局:负责做好校舍建设工程的预决算审计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区水利局:负责做好校舍安全防洪避险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工作,并直接提供给教育部门与相关学校。协调出具防淹没、防洪水冲击、抗风能力鉴定报告。指导学校编制防洪减灾预案和预警建设,积极宣传防灾避险有关知识。
区安监局:负责做好校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加强对校舍建设工程的监督检查,并认真做好事故查处工作。
区消防大队:要全面参与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审核、督查、验收等各个环节,认真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做好消防指导工作。
区地震局:负责做好中小学校舍建设地震工程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等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基础资料;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区气象局:负责做好中小学校舍建筑防雷与避雷的检测服务工作,对建设单位予以技术性的指导与服务。
四、资金保障与政策支持
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资金包括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区级配套资金、社会和企业捐赠资金、撤并中小学校舍处置所得资金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的管理,设立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对各级财政安排资金,要及时划拨到资金专户,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资金管理要与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验收、监督审计等工作结合起来。
对于工程中涉及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减免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收费的通知》)文件精神执行。
五、监督管理制度
(一)坚持依法办事。工程建设严格规范程序,依法依规办事。在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招(议)标投标、施工监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预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方面,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行业标准。
(二)建立公示制度。所有项目学校都要将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名称、设计单位名称、监理单位名称以及相关人员姓名等公布于项目牌上,便于群众监督。把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列入政务公开之中,接受社会监督。
今天,省厅检查组莅临检查指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这是对我市国土资源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厚爱,必将有力推动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此,我代表市国土资源局,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在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及使用费中安排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逐年增加,我局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支持资金。在省厅和市局的关心支持下,于2010年争取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并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开展了治理,打造了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新亮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深化宣传,全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顺利开展
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0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项目支出预算指标的通知》文件下发后,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财政局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项目实施工作。为确保治理项目的顺利开展,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治理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工作。根据项目治理的实际,成立了治理工程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工程项目,切实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为治理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资源环境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观念,努力为项目的实施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监督,规范管理,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按时完成
(一)明确项目任务,抓好项目设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涉及采矿学、生态学、地貌学、植物学等学科,必须委托资质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科学设计。按照省、市各级的要求,我局委托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治理项目的实地调查、方案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技术服务工作。该项目治理设计方案于2011年10月顺利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评审,省地环总站于2012年2月提交了正式方案。该方案内容全面、措施具体,为施工治理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前提保障。
(二)规范招投标管理,接受公众监督。为确保治理效果,我局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规定,委托众成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2012年4月4日在《日报》了招标公告,4月25日开标。邀请了市纪委、监察、检察等部门对招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市公证处对招标进行了全程公证,最终该项目由鲁南国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在施工现场,要求承担单位设立公示牌,公布项目名称、批准部门、资金数额、承担单位、施工期限、项目区现状与治理效果对比图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项目基本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三)做好巡查抽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度。项目实施以来,我局制定了严格的巡查抽查制度,每周对项目进展情况至少巡查两次,督促承担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并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对检查发现不按照设计施工、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等违规行为,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进行整改。同时,加强工程监理职能,要求监理每周要将工程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我局,以便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工程质量。
三、加大力度,严格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治理区域由于受历史上采矿活动影响,山体破坏严重,危岩陡立,局部地段多次发生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加之大量矿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沿坡脚堆放,生态环境质量极差。我们按照“景治结合”的治理原则,采用爆破等方式清除开采面风化、松动的危岩危石,彻底消除崩塌隐患,整理出三个平台,在陡崖上部边缘修建排水系统,拦截地表径流,减弱地表水对地表的冲蚀,减少水土流失。在平台上回填客土、修建挡土墙并栽植大乔木进行固土绿化。为确保绿化效果,对于影响美观的陡崖,采用在脚坡下设置种植槽,种植爬山虎等攀岩植物的方法进行绿化,对原有植被注意保护,增加各类林木的种植,高低搭配,达到景致协调一致,形成景观带。不仅彻底消除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而且达到了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的目的。该治理项目于2012年5月8日开始施工,7月中旬竣工,共治理损毁山体面积约16.4万平方米,回填渣土和种植土9.2万方,栽植各类树木5100余棵。我局委托中亿源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工程结算进行了审核,最终审定造价为269.2万元,项目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费用38万元,工程总投资为307.2万元。
四、严格标准,加强维护,积极做好迎接检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迎接中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国家检查组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的要求,为全力做好准备验收工作,
一是会同市财政局对该项目进行再检查、再梳理,认真审核各项档案资料;
二是积极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沟通,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和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准备各项验收资料;
三是加强对治理现场的维护和管理,尤其是在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过后,通知施工单位及时做好修善和维护工作,努力维护治理成效。
为加强和规范我县国债项目管理、确保国债资金投资效益,根据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国债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国债项目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国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发行国债、实施国债项目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债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均有着严格的管理规范和制度规定,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我县今后国债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因此,各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债项目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债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加快国债项目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好国债项目资金,为我县争取更多的国债份额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国债项目管理
(一)严格执行国债项目投资计划。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国债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不得变更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县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以及项目主管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对国债项目的监督检查,如发现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的问题,责令整改,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复查,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县发改委、财政局停止拨付国债资金,对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二)严格执行国债资金“三专一封闭”制度。设立“国债资金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有效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挤占和挪用国债项目建设资金。资金拨付要依据签订的有效合同、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和工程建设进度拨付。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投资计划预留10%的资金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保质期满后无质量问题再予以拨款。
(三)严格执行国债项目“四制”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以及项目的达产达标承担终身责任。项目必须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制。国债项目的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监理。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工程监理等严格实行合同管理,严禁违规分包和非法转包工程。
(四)严格执行项目报告制度。根据上级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要求,不同类别项目分别执行项目旬报和月报制度,旬报于每月1、11、21日前、月报于每月8日前由项目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将国债项目资金到位及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存在问题报县发改委,由县发改委统一汇总后上报。
三、健全和完善国债项目档案资料
根据国债项目管理的规定,项目建设务必加强对国债项目档案归档的管理工作,要分别按项目实施前期、实施中期、实施后期资料收集整理装订成册。项目竣工验收后15日内,向县发改委报送完整的项目档案材料。项目建设分类收集整理档案目录如下:
(一)项目实施前期资料
1、项目建设单位申请立项文件
2、省、市、县发改委对项目立项的批复
3、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
4、环境评估报告书和批复
5、地质勘测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6、项目规划选址意见
7、项目用地批复
8、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批复
9、安全生产部门的审查意见
10、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工程方案专家论证意见书
1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批复
12、国家、省、市、县发改委下达的投资计划
13、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计划变更的请示及批复
14、国家、省、市、县项目建设管理文件资料
15、项目建设单位成立项目领导组文件
16、有关会议纪要、文件材料等。
(二)项目实施中期资料
1、项目建设初步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批复
2、全套施工图纸、施工图纸审查意见及批复
3、项目建设招标所有材料,包括招标文件、招标方案、预审文件、评分标准、招标公告、参与投标施工企业制作的标书、建设单位委托制作的造价(标的)、招标过程中所有文件、中标通知书、与中标单位签订的合同等。
4、项目开工报告及批复
5、项目建设施工文件、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
6、项目建设设计、地勘、施工、监理等部门资质证书
7、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合同,设备购置、安装合同
8、项目建设施工图纸和施工记录
9、其他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原始记录等。
10、项目实施中的进度汇报材料
(三)项目实施后期资料
1、工程决算报告
2、工程决算审计报告
3、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4、项目各单项工程验收手续资料
5、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
6、项目移交手续资料
关键字:隧道施工;隧道监理;隧道管理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
一、隧道工程的特点
1.主体工程在地下隐蔽性大:
竣工后的工程只能看见其整个工程的外观,而具体的内部施工效果,初期支护的喷砼、锚杆、钢格栅、钢拱架、防排水的环向水管、防水板、中心水管、二衬厚度等全部被隐蔽。因此隧道工程的要求就是内部构造坚实,外部结构美观;要把处于隐蔽状态的工程做到实实在在,不遗留任何安全隐患。
2.工作面狭小,工序复杂:
整个工程的工作面较为狭小,还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完成钻孔、装药、爆破、出渣;初期支护的喷砼、锚杆施作(钻孔,安设锚杆);防排水的环向水管安设。中心水管的开挖、安设,防水板悬、边沟施作,二衬的施作、垫层施作……等工序交叉作业并造成工序之间的相互制约。
3.工序的循环性从开挖:
钻眼--装药--爆破--通风--出渣;初期支护:初喷砼--钻锚杆孔--安设锚杆--复喷砼;二衬台车定位--浇筑砼……各工序的周而复始的施工,形成了隧道施工的循环性。
4、受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
在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受到地质条件的约束,经常会遇到褶皱、断层、节理等特殊地质构造现象。断层、节理是影响岩体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评价隧道围岩类别的最主要依据;而且还有相当多的不良地质,施工中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基本上均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5、施工动态的应变性:
由于地质勘探的局限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多变性,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突然变化的地质条件,意外情况(如塌方、漏水等),原制定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进度等也必须随之变更。[1]例如:发生在2010年7月11日,广西宾阳县陈平乡中铁18局那适一号隧道施工现场发生塌方,就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的突然变化造成的。
6、全天候作业:
因为隧道施工本身就是在隐蔽的环境中进行,所以隧道的施工不受光线等环境影响,是24小时作业,并且不受气候以及天气情况的影响。
二、隧道工程监理的工作要点以及难点:
1、工程前监理:
在隧道工程开工前,监理人员需要进行监控措施和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必须掌握围岩、支护体系和周边环境的动态利用监测数据结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对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审核其方案的可行性,发现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施工的难点所在,为日后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找到重点,经常检查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人工、施工机械准备情况的检查,其中基本检测在质量指标以及检测方式上都有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规范进行限定,在检测方法、设备仪器宜、工作流程以及人员素质方面都有相应的法定指标,在进行检测时一定要按照相应标准所规定的程序以及要求进行复演性检测,这样所获得数据才具有真实意义以及可比性,然后对施工采用的工器具以及原材料的资质作检查交底记录,寻找其具体使用与工程设计中的区别,然后进行原因调查;制定完善的报检制度,对每批次的原材料以及每个工序的开始于结束都要求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报检,经报检以及检验通过后才可以对运材料进行使用,才可以对工程进行施工。
2、施工过程中的监理:
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开挖过程进行监测,特别要重视超前小导管的超前地质预报环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围岩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下水较丰富的隧道正常施工的重要前提。应通过多种超前地质预报的组合、分析比较,准确预测前方围岩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适宜的开挖方法和支护形式,从而实现 “信息化施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要注意应多种超前地质预报相组合,互相验证,达到准确预测前方围岩地质、水文条件的目的。首先关注土石方的挖掘顺序,要求先在边、仰坡放线,自上向下分段开挖,不得掏挖或者上下同时开挖,石质底层不得用深孔大爆破开挖边、仰坡。下面就对广西地区石质围岩隧道掘进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处理进行分析:
如溶洞、冒顶及掘进断面尺寸控制检测方法,在没有预案之外的突发问题出现的情况下,要严格按照既定预案处理突发的问题。
施工初期需要对初期支护进行监理,需要检查锚杆、钢筋网、钢拱架、喷射混凝土厚度等关键点,这些关键的点事关整个工程的安全进行以及隧道投入运行后的安全使用,是监理进行到施工环节的第一步。例如在广西地区石质围岩隧道掘进中初期支护的全断面闭合应该距离开挖面30m以内,或者距开挖面上半断面开始的30天内完成,初期支护变形,下沉显著时需要提前进行闭合,要研究在保证施工机械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台阶的最小长度,计算出超短台阶更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但由于上下台阶相隔太近施工干扰大需要进行交替作业。
在二衬施工监理当中还应该注意强调在隧道各部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设计文件不需要支护外、施工单位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如果发现坑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应该进行初支渗水处理方法,防水层应该具备防水、牢固、耐久和必要的弹韧性能,因此要对混凝土拌合质量要控制好,进行现场监理时。隧道在打二衬是应该注意构筑物基面、防水层和保护层表面应该平顺、不得有明显的凹凸、各层间必须粘贴牢固,平整度用1m长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1处,如果监理人员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应该采用水泥沙浆进行铺平处理。最常见的是发生堵管现象,堵管后及时处理,如处理不及时引起混凝土浇筑停滞会形成施工缝。二衬台车搭接长度要控制好,越长越容易形成错台。台车千斤顶斜撑角度宜为45°,并支撑牢固,不然混凝土浇筑时台车受力后会有移位。一般台车的第一排窗口一下部分没有安装震机,这时需要打震动棒。浇筑时不能单边浇筑,需对称浇筑,不然台车单侧受压会发生位移。混凝土浇筑上顶后估算所需混凝土方量并通知搅拌站,免得造成混凝土浪费。进出洞门是隧道的外露部分,也是联系洞内衬砌与洞口外路堑的支护结构,洞门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洞口边坡的安全和仰坡的稳定,例如端墙式门洞就适用于岩质稳定的的上围岩和地形开阔的地区,它是最常使用的门洞形式。翼墙石门洞主要适用于地质较差的下围岩,以及需要开挖路堑的地方,翼墙石门洞由端墙以及翼墙组成,翼墙是为了增加端墙的稳定性,同时对路堑边坡也起到了支撑作用,其顶面一般均设有置水沟,将端墙背面排水沟汇集的地表水排至路堑边沟内。环框式门洞是当洞口岩层坚硬、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以及路堑开挖后仰坡稳定并且没有较大的排水要求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门洞形式,当洞口为软松的堆积层时通常应该避免大刷仰、边坡一般宜采用接长明洞,环框上方以及两侧仍应该设置排水沟渠已排除地表水防止漫流。作为隧道的标志性建筑物,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与周围建筑物以及地形条件相融合,作为支挡洞门的的土石方要与洞身的土石方一并开挖。另外要对回填进行监理,回填分为明洞回填和暗洞回填。明洞回填时墙背要求左右两侧同时回填,墙底要求是压碎石夯实。石质底层应用注浆的方式进行回填。在墙以及拱的外模拆除后防水工程处理前不能回填。对于暗洞回填要求拱上1米范围内超挖部分进行回填。建立过程重要对这些步骤进行逐步监测。
隧道监理工程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防水与排水系统,隧道的防水与排水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顺利进行以及安全使用。监理时首先要对工程设计的防水以及排水设计进行充分的论证,在确定其方案可行后对防水与排水的施工进行检测。重点关注:对防水材料、焊接材料以及粘合材料进行监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防水层铺设是一定要保证没有外露的钢筋头等破坏防水层得坚硬物质。对凹凸不平的部位要进行修补。[3]二次衬砌之前要再次对防水层进行监理,确保防水层的铺设已经起到阻水的目的。排水结构物的断面尺寸、位置、埋设深度是否达到工程设计要求,明盲沟的纵坡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对施工安全的监理:
安全是工程的生命,在整个工程过程中监理在保障施工安全方面齐整非常重要的作用,监理可以发现并且纠正监理过程中原材料的安全正确使用,监理可以发现并纠正不当的操作方式,可以随时观测进程中的工作面的变化,防范预测潜在风险,同时还对临时用电、火灾隐患等进行监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广西宾阳隧道坍塌事故主要就是由于外界平衡遭到破坏,没有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施工安全危险源包括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者基坑虽然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工程。末班工程,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以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者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者集中线荷载大于15 kN/。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生产的安全,必选要建立危险源台帐、管理措施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对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专家论证、较低和过程控制情况,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方案和保证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施工现场与业内资料向符合,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评估台账,工程监理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履行监理职责。因为隧道施工安全监理是很重要一个环节监理人员必须重视。
隧道监理还应包括对隧道施工中掘进、初支、二衬施工进度控制及连拱隧道左右洞掘进距离控制。以确保各工序互相紧扣又不至于干扰出现安全问题。贵州某隧道施工由于左右洞基本平行掘进,后由一边放炮引发另一边引爆出现严重安全事故,(6死多人受伤)。得如若初支、二衬施工进度跟不上也容易出现掘进放炮引起塌方等现象。
4、隧道工程监理的难度所在:
由于隧道施工一边的地质条件都相对复杂,随时可能发生突发问题,需要监理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要求监理人员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要求监理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工程所处条件艰苦,且处于24小时运转状态,工程的报检率非常高,要求监理人员有艰苦卓绝的工作精神。
三、隧道工程的管理方法:
由于隧道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它在施工过程当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这样不仅会影响着整个公路隧道的施工建设,而且还会给日后的使用阶段埋下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公路隧道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关于公路隧道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点:
首先,针对施工路段的地质条件,在公路隧道的设计阶段就要对具体路段实施全方位的勘测,准确细致的了解岩层结构和地下水的具体情况,对公路隧道的建设方案实施动态设计,也就是要根据公路隧道工程进度的实际情况适时修改原先的设计方案,以确保工程进度以及质量的安全可靠。盲目的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一旦遇到开挖地的实际与设计不符不仅会延误工期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可以参考以往同一类型的工程,根据公路隧道施工地域的地质、水文等条件以及相关的工程资料进行类比,给公路隧道的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这样一来就可以提前修改设计方案与施工地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地方,从而正确的引导公路隧道的施工建设。
其次,就是对公路隧道施工队伍的重视程度。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从施工人员角度看,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由于公路隧道建设的特点使得它不仅施工距离长而且空间近似于封闭以及狭小。在这样的施工条件下、机械钻孔产生的巨大噪音、较低的能见度、较差的空气质量以及工序的繁琐紧密都会影响到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和技能的发挥,因为情绪的波动也就直接导致了施工技术发生偏差各可能给公路隧道的施工留下安全隐患。所以要在日常管理中,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做细致科学的安排,尤其是对重点施工路段要合理划分工作时间段,杜绝为盲目追赶工期所导致的无序的工作状态,并要时刻准备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只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才是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
最后,相关监测单位必须要以身作则对公路隧道进行严格的监测验收。由于公路隧道施工工程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在工程的监测和验收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况且在国家,相关行业的隧道工程、建设、管理尚没有一套完备的技术标准作为准则,以至于有些隧道施工工程缺少有效的各工序的检测手段,工程质量的验收无法达到精确评价。这些问题都给公路隧道施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制定一部公路隧道安全管理、质量安全专项工程建设、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对于公路隧道安全管理,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结束语:
隧道工程中监理针对工程前以及工程进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物料的采购,每一个工艺的使用进行数据的监控,方式方法的监督,确保了工程按照设计方案的实施,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保障了工程的安全有序进行,同时为工程投入运行后的安全耐久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岳英武.隧道岩爆分类及防治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