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校的教学管理

学校的教学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8 16:28: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校的教学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校的教学管理

篇(1)

[关键词] 教学思想;教学任务;教学制度;管理;内容

学校教学是学校基础性工作,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管理的研究还是实践,人们对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任务层面,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对学校教学任务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忽视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其他使命,将教学管理工具化,等同于一般项目的分派与完成,降低了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复杂性。事实上,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范围上看,学校教学管理除了对教学任务的管理外,还应该包含对教学思想和教学制度的管理两部分,三者紧密相连,构成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

一、教学思想管理

思想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系,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和发动作用。管理具有“引导方向,规范行为”的教化与导向功能。进行教学思想的管理,能够起到统一认识、协调行动、鼓舞干劲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因而也无疑能够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事实上,现代管理理论把思想管理所传承的人性化原则看作是效率逻辑与情感逻辑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看作是落实人本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论基础。因此,在现代学校教学管理中,首先应该关注教学思想的管理,关注教学意识的统一。

教学思想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表现,一是理性层面,即系统理论体系层面,体现为教学思想是学校教职员工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关于教学问题的理论体系,反映了对教学现象、教学规律、教学问题理性认识或看法,是对教学的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和理性升华。二是意识层面,体现为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教学对象问题的意识,是比较零星的感受,尚没有系统化理论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位从事教学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在他的教学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教学思想意识的支配,只不过是这种思想意识有的人有时意识得到,有的人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而已。也就是说,任何教学行为背后都有一种思想在支持。

有人说过,没有思想的教育是一种失去“灵魂”的教育。同样,失去“灵魂”的教学,是“死教学”。虽然,每位教学工作者,在他的教学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教学思想意识的支配,虽然任何教学行为背后都可能有一种思想予以支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思想都能对学校教学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当一所学校,在教学上观念不统一、思想混乱、各行其是;或者当学校被一种落后、教条的思想所统领时,学校的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学校的教学制度就很难落实,学校的教学就很难有生气、有创新,学校教学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现代学校,一位高效能的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学校管理者以正确的教学观念来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对学校教学主体与对象、学科性质与功能、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途径、教学氛围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甄鉴、整合、引领。在对象上,管理者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及时修正不合时展的落后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思想、新方法,更新自己的观念;学校管理者运用多种管理措施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师的认识,帮助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到教学行为中去。

二、教学任务管理

教学任务管理指学校一种日常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工作,是对学校教学任务的分派,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学事务的处理以及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价、总结等多方面具体的内容的管理。教学任务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规范性”和“有序性”两个方面。“有序”是学校效能提高的前提条件之一;“规范”表现在教育教学常规性工作有相对统一的要求和基本的标准。通过规范可以获得基本的质量保证,可以形成一致的行为习惯,增加教学管理工作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序”、“失范”会导致混乱,混乱会给管理带来浪费,是管理的大敌。“有序性”、“规范性”二者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效能。

1.教学任务管理的“有序性”

教学任务的管理首先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过程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动态的存在状态;是事物进行或事物发展的经过、步骤、程序或线索。因此,教学任务管理是否“有序”,取决于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关键环节,完成重点工作,做到处变不惊,有条不紊。

过程是事物发生、发展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扩展,反映了事物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展开的。关于管理过程,法国古典主义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过程是对这五项职能的展开。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将管理过程归纳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环节,形成了著名的“戴明环”理论。

学校是一种高度组织化了的部门。根据“戴明环”理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也是在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这四个基本环节上展开和体现的。在学期不同阶段,学校教学工作有例行性重点工作。一般而言,按学期时间和工作过程,可分“期初”、“期中”和“期末”三阶段,各自的重点工作为:

(1)“期初”教学任务管理注重“计划”,抓好计划制定与安排。重点抓学校计划、教研组计划、任课教师计划、学生学习计划这四个计划,这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有序化的预先安排;重点抓班级学生名单、任课教师名单、年级组名单、教研组教师名单这“四种名单”,这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对人的因素的有序化的安排;重点抓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学生学习参考书这“四种用书”,这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对工具的因素的有序化的安排;重点抓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备课组活动时间、校历表这“四种工作表”,这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对时间和任务的因素的有序安排。

(2)“期中”教学任务管理注重“检查”、“落实”,重点抓备课检查、教学质量检查、教研检查这“三个常规检查”和教师评教评管座谈会、学生评教评学座谈会、家长评教评学座谈会这“三个座谈会”,这是学校教学任务有序化管理促进目标计划落实,了解工作进展的重要措施。

(3)“期末”教学任务管理注重“处理”,重点抓“一次考试”(期末考试)、“一个分析”(学生考试质量分析)和“一个总结”(包括个人、具体的教学总结与改进策略),与以上工作一起形成管理的有序而完整的闭合系统。

2.教学任务管理的“规范性”

教学任务管理的“规范性”是指学校对教学的具体工作内容能够按照一定标准或者原则、规则加以管理,体现出有相对统一的规矩和相对一致的基本要求。这是学校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教学实际和规律或者上级的原则要求形成的常规。主要有:学期授课计划的规范要求、备课的规范要求(包括集体备课要求、个人备课要求、写出教案要求)、课堂教学的规范要求、作业布置与批阅的规范要求、课外教学辅导的规范要求、校本课程的规范要求、复习考试与成绩评定的规范要求、教学总结的规范要求等方面。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规范、有序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制度管理

学校是一种制度化程度很高的组织。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师生人数增多,课程门类增加,教学内容更为复杂,教育手段不断改进,这时的学校教学管理就愈加复杂。管理离不开制度,要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定组织中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新制度主义看来,制度是一套能够决定某一群体成员行为的一致同意的规则。管理制度有成文制度和不成文制度之分。后者就是所谓约定俗成,约定俗成一方面来自成文制度,一部分被长期有效遵守的成文制度会逐渐成为约定俗成;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经济生活的自动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说,约定俗成是执行成文制度的环境,会对行为自然地形成约束。

学校教学制度就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全体师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章、规定和规范。它是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陶行知曾经指出,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与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依据制度规范涉及到的主体和约束的内容,学校教学制度大体可分为教师和管理者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学校考务与学籍管理工作制度、学校教学设备管理制度、学校课程改革与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科研制度、教学评价督导制度、教学奖惩制度七类。一些教学业务性制度常包括基本原则要求、操作程序、表格和记录、奖惩等内容。

教学制度管理就是以学校教学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组织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方式,它以确定的办事方法、工作程序来约束师生员工教与学的行为,可以使学校内部各类教学人员(包括教辅人员)的职责明确,把全体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文件化的制度体系可以使教学工作有可知性、可见性和可检查性,可以使教职员工更理解教学工作的要求,避免了推诿扯皮,减少了管理上的麻烦;制度管理可以降低学校教学的各种管理成本,使教学质量得到规范性、预先性保证;可以向社会和家长提供教学的实体性内容和程序性要求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形象,增强了竞争的实力。

应该指出的是,任何制度解决问题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制度管理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也是制度管理主体客体之间的“博弈”,所以,要充分听取各方利益主体的诉求,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有合理的高标准;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有必要的刚性,不能随意废立;教学管理制度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篇(2)

摘 要:学校教学管理实施期间,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创建,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教学管理,并没有完全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也并没有在工作实践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导致教学管理工作很难在实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文章从以人为本的概述、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学校教学管理途径两方面,研究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学校教学管理。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学生;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20-01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需要充分体现出“人”的本位性,将人摆在制度的前面。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要始终将学生、教师作为该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并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以便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教学管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概述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这些主体均属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部分。人的社会属性其实就表明其本化性的过程。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不应当被理解为命令性、强制性的工作性质,而应给予师生充分的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可充分体现在其内在潜能与发展潜能上,并充分表现出其在社会中所应得的尊重与鼓励。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当先满足人的自然发展的属性,然后才能够发展其社会属性。如管理者将学生和教师单纯理解为管理对象,就会僵化该项工作。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师生,调动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师生的被管理者的角色地位。而且师生属于独立存在的个体,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满足师生教学相长的同时,还应满足其精神、心理与情感上的需求,进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管理者将以人为本引入到教学管理中,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并在教学管理的各方面体现出主导性地位,对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如沿袭传统教学理念,那么教师与学生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管理者只有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推动师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管理者只有使教育人性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学校教学管理途径

管理者要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认识到以人为本对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管理者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教学管理,以此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促进全体师生的全面发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维护和实现教学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此期间,就需要管理者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为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服务,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有效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者从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出发,解决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尊重教师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促使教师和学生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此来调动教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求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探索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实施教学管理工作期间,管理者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要想教学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管理者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校教育与时展保持相同的步调。同时,管理者要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系统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便捷性。管理者只有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坚持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并非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既要不断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又要不断完善为学生服务的保障机制。管理者为学生提供服务时,可从经济、精神以及就业等各方面予以支持,以促使教学管理工作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同时,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将心理指导与资助学生作为主要内容,加强与他们的精神沟通。针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管理者要予以安慰与疏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如教师和学生有实际困难,管理者应给予一定的资助,从多方面关心教师和学生。

三、结束语

总之,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既有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创建,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

学校管理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教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校长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有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现代学校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管理者应该把对象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协调各基本要素间的关系,使之向共同的管理目标逼近。教学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将是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1.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很少顾及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学会尊重与信任。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领导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校内,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是分工上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他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互相发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3.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

当然,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二、强化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课题化

学校教学管理的决策者必须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其首要职责是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帮助他们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其次是建立学校决策者亲自过问教学科研工作的制度。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角色,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首先,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向科研要质量;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去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要有较强的感召力,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带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朝着课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其次,管理者要努力实行常规管理工作的课题化,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运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拓宽常规管理的视野和范围;在严把静态要求关的基础上强化动态管理;在工作进程中要逐步实施多层次分类别管理。

三、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如今,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的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教学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并且获得竞争的胜利,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篇(4)

初级中学教学管理问题建议一、初级中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很多中学都制定了一系列繁琐冗杂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言行,这样虽然有助于督促教师如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却弱化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及创新意识,还应注意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正处在认知、成熟和转变的时期,对压抑他们的规章制度有天生的反叛思想,如果教学管理处理不恰当,则很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中学对教师的管理十分苛刻。比如,要求教师提前几周备课,每周做一次教学效果测验,当众公布测验结果;进行平行班评比;召开各类质量分析会,并要求教师书写测试后的总结报告。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时刻严格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把学生的在校活动全部细化,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多且严格地规范了学生的言行,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日常教学及管理,严重挫伤了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一些教学规范和制度十分陈旧,与时代严重脱节。教学管理违背教学实际,造成教师疲于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很难发挥自身优势。再加上一些中学本身处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缓慢甚至极其落后的地区,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不足,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限制。缺少必要的物质支持,教学管理也跟不上,管理水平较差。

二、加强和改进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探讨

1.明确教学管理中的各部分职责

应积极明确教学管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且负直接责任的校长与各年级主任的职责分工,要明晰各自的分工。比如,负责教学工作的校长,应该了解中学教学理论,明确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协助管理教学的教务主任,应该明确教学管理的目的和目标,做到及时提出问题,有效组织听课、教学检查,保证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各教研组领导应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管理教师的教研活动;年级组长负责督促学生学习,有计划地管理学生,帮助教师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分清教学工作的主次,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教学管理只有深入教师课堂,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和意义。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突况的处理能力、作业的批改情况及是否迟到、早退等一系列有关课堂教学的行为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教师上课的基本步骤是备课、讲课、教学反思,同时还要写教学后记。这些是教学日常需要做到的工作。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备课技巧,一份好的教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出一份足以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案,真正的教学反思应该在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堂反映的基础上,及时反思自己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漏洞,给出改进措施,对教案进行补充、修改,在下次课前或自习课上讲解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但要注意不能影响其他课程的进度。

3.加强中学教学的细节管理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细节的管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共同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宗旨。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教师对学生的培优补差制度。比如,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该重点培养,使之取得更大的进步,对学习成绩稍差些的学生应该补其知识,教其方法,增其信心。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随着学生的特性、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而灵活转变,应该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方面,首先要以教案为突破口,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让新思想、新观念走进课堂,注重教案的创新性。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教师可以采取每节课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附于该节教案后,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同年级组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提出改进目标。期末将每个教师的教学后记收集起来展示评比,对教学设计有创新、有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应予以表彰。

4.主管教学领导应带头进行监督、管理

在中学教学管理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学校的各级主任、校长,他们随时对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但是,在检查监督的同时,还要注意领导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检查教师的业务时,务必先对领导等人的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并公布于全校教师面前,不搞特殊化,做到判断与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在管理机制方面,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建立一种激励创新的机制,从而创设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新的管理制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向自己发问,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就是要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发现、再体验,由己知不断引出未知,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在管理方法方面,课堂教学管理应提倡全过程管理,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提倡全方位管理,不仅要抓“教”的管理,关注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效果,还要抓“学”的管理,关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效果。

5.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篇(5)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效能,策略

管理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体育课教学效果起着主导作用。而体育课管理的程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启动和运动兴趣的激发,并牵动着体育课的主线,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心境和情绪。要想让学生按教师预定的教学内容、任务、方法、步骤去积极主动配合并付诸实施,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探折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效能策略。本文从目标认同,心理平衡,启动主动性和激发兴趣方面加以阐述:

一、阐明目标认同,奠定学生的心理基础

目标认同是指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得到体育教研体系和全体学生的认可,使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形成统一体。

教学实践中发现,目标管理的心理潜力是巨大的,只是当整体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时才会使学生产生潜在的积极向上的主动性,产生向心力,形成凝聚力。学生一旦认识到在实现整体目标的过程中会获得个人需求的满足和才能的发展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与教师配合, 全力以赴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师生之间会无形中产生互相关心、支持、认同的心理力量。

在教学中教师的管理艺术就在于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积极因素,不失时机地调动具有特长的学生在群体中发挥骨干作用,利用骨干传帮带,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体现。同时还应注意抓差等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赞同与肯定,一旦每位学生的才能被教师肯定和重视,就会增强其对集体的归属感,体验到自身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既可提高自身价值观,同时也就会领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提高其对集体目标的认同感和心理投入程度。学生对集体目标心理投入程度越高,集体形成的合力就越大,集体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有把握。可见目标认同是优化体育课管理效能最主要的心理基础。

二、维持心理平衡沟通师生情感效应

心理平衡是指在体育课管理中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和信任的,因而会产生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感受。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加之对体育的认识、兴趣和能力均有差异,难免会产生各种逆反心理,若不及时解决,则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力求做到下列四点:

1、教师要重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否则就容易产生忌妒、敌视、不合作的逆反心理状态。

2、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才智,使他们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平衡,从而产生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热情。

3、教师在安排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时应对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征、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因素,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方法

一直以来,国家对中职教育都十分支持,使中职学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出现了招生难的问题,还有一部分中职学校面临关闭的危机。虽然有的中职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但是效果不够显著。因此,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符合经济建设的人才,从而提升中职学校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流于形式

从当前的教学管理形式中我们发现,日常管理大多流于形式,很少注重对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在备课阶段,一些教师直接按照课本内容照抄,甚至有教师存在着抄袭别人备课本的现象,备课管理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存在的,并且没有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上级领导的听课、检查也只是进行笼统的给分评定,没有对教师的具体课堂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过分重视升学而不重视育人

当前中职学校功利心太重,过分重视升学率,看重地区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强调学生的学习规范、学习效果,将学生当作产品进行加工,虽然从表面上看升学率得到了保障,但是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一定得到发展,使得中职学校本质上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实现。

(三)抑制了教师的个人发展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依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教师不具备科研能力,限制了教师在个人专业上的发展。中职学校没有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水平提升、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一门心思扑在提高升学率上,限制了教师个人的专业进步和提升。

二、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一)建立并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教育教学管理对于整个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能够使中职教育的目标更快、更好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一般来说,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应该分成三个管理层级,分别是高层、中层、基层三个管理层次。高层是由校长进行决策,负责对下级进行战略指挥:中层是由教研组长进行负责的管理系统,负责上传下达;基层负责对上级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落实,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完善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比较注重实用性,因此,为了能够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果,就应实现对课程的科学规划和构建,使其更加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要求。中职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最好按照四比三比三的结构进行课程设置。基础文化课是打好学生文化基础的关键,学生之后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之后才能够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专业理论知识是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为技能操作做好准备工作。技能培训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践行,通过实践操作,能够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

由于中职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中职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学校要依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篇(7)

关键词: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发展

【中国分类号】G718

教学管理是技工学校当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其不仅关系到技工学校的教学水平,更会对技工学校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然而,在技工学校的实际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存在着“重教育轻管理”的情况。实际上教育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为了实现技工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技工学校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水平,从而更好的发挥出自身在现代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一、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不仅影响着技工学校的教学水平,更决定了技工学校的未来发展状态。在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技工学校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其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改变,技工学校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才能保证教学行为能够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外,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技工学校的数量与日俱增,这种情况的出现为技工学校的生源数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激烈的生源竞争,技工学校要想实现对生源的保护,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理念上不断的向高素质、高技能、高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战略上靠拢,从而成为众多技工学校当中的领航者,为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技工学校自身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动力。

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体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是影响技工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在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为了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管理制度就必须要围绕着学生展开。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教学管理部门必须要广开言路,通过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对学生的实际调查,来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教学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学生与教师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学生与教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为现代化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2.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是影响技工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随着社会需求发展趋势进行不断的调整,才能够使技工学校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技工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实现对教学管理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加充分的认识、理解现代化社会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掌握最前沿的教学信息,带动整个技工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性专业人才提供内在动力。

3、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发展规划和现有教师的现状,制定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培养计划和实施办法。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生产、管理和服务现场,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考试,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使用,强化学术研究,加强平时的教学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将考核和奖励结合起来,争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重视教学方法的突破

因专业和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同一,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允许百花齐放,当然,这种方法上的突破要在学生可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也必须在学校大多数人的认同之下才能进行。教学的场地也绝不能再宥于教室、校内实习场所,更多的是要走出去,贴近工地、生产线,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实用型人才。

5.实现教学考核方法的创新

教学考核是考核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考核的重要性是客观存在的。然而,由于技工学校教学特点与教学目标存在特殊性,那么如果采用传统教学考核方法,肯定会出现诸多问题。我认为技工学校的终极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因此可以对教学考核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例如可以利用公休时间对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进行考核,也可以让用人单位对学生在试用期的表现作一个评定,并借此作为学生的成绩依据,还可以用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生产出的产品作为教学考核依据等等。

综上所述,在专业化人才需求量逐渐加大的发展背景下,技工学校想要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突破,进一步实现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做好教学管理这一基本工作。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站在学校的角度上去分析问题,还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问题,使自己能够站在一个绝对客观的角度上,去为技工学校的发展及人才的有效培养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要加大对社会人才需求力度和方向的把握,通过准确的分析和把握,及时的调整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和方向,在保证学校人才培养效率的同时,使每一个从学校当中走出去的人才,都能够迅速融入到社会工作岗位上去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和谐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孟晶,赵永亮.浅谈技工学校教学手段与模式的创新[J].职业,2010,02:148-150.

[2]毕予华,冀燕钊.技工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0,11:61-62.

[3]张晓明,肖少斌.技工学校教学管理之人本管理初探[J].职业,2010,3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