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档案管理体系

工程档案管理体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8 16:28: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档案管理体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档案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 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56-02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首先,必须经过检查以及工程勘测来进行全方面的信息资料收集。其次,就是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进而创建一个数据资料库,并且开发信息化管理体系。最后,提高信息资料的实效性,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信息资料的更新,采用动态的管理方式。由于城市进程速度不断加速,所以对于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对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1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当中,其是根据较为先进的设施以及网络计算机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勘探,并且这一工作模式是内外业一体模式。勘测公司采用非常专业的管线单位相关信息资料,而且通过单位提取的调绘图作为必要条件,把调查以及设施勘测结合起来,经过各个管线点创建控制测量网线。运用机械辅助生成图绘工作,来取得较好的数据效果。并且必须规定全程都要安排专业人士进行监管,而对于测量作业所获取的信息资料结论,根据相关规定储存到档案里面,且对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做动态管理。同时,进行监控管线的数据资料库以及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数据资料分享的时候,让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和信息化社会相接。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就是给目标项目制作工程报告、设计方案、制定技术相关准则、采集地下管线信息、调查地下管线实际情况、构建地下管线数据库、开发数据管理体系等。

2 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技术运用情况

在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中,地下管线的控制网的布局,应当在管线的勘察地区设置GIS网点,这样就能够更加容易测量到管线的正确位置和地下管线的坐标以及开展测绘工作。把GIS当成最高级别的控制,并且按照需求从重要路网恰当地对一级和二级导线网进行加密工作,对全部的导线点开展测量工作。而进行实际测量工作必须采用串测的方式测量,从而形成四等水平高程网,这样可以给勘察地下管线以及测绘带状地形图的平面和高程运算提供非常正确的数据信息。

开展管线勘测工作过程中,应当按照道路沿线勘察,且寻找各种类型的地下管线方向和地下管线的有关规定以及管线材料等基本信息资料,经过查找地下管线的平面区域和埋设以及高程这几个指标,依据测量信息资料绘制带状地形图。这里所绘制的地形图的比例应当是1∶500。与此同时,应当绘制出各种专业的地下管线图。进行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时,需要创建信息管理体系。而信息管理体系一般有:创建信息数据资料库、运行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体系、对数据信息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工作等。而地下管档案管理信息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应用性的体系,其把网络计算机当作一个载体,把GIS作为技术支持的一个平台,这样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3 创建信息化管理机制

3.1 把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统一化

创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必须把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统一化。其开展管理信息统一化过程应当包含普遍检查结果的档案信息、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与地下管线档案动态管理信息。将这部分信息资料进行统一化集中式管理,保证城市地下管线档案数据资料精确程度高以及工作效率好,进而给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创建综合性关系体系和动态管理体系提供必要条件。而针对信息资料管理过程中可能会牵扯到的一些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数据信息的入库,以及工程完工测量等,开展综合型的信息管理统一化方式。

3.2 创建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查找制度

施工单位要想领取工程计划许可证,其必要依据是:首先经过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的认可,而且获得了工程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实际情况的信息资料。进行申请工程计划许可证的时候,应当把已经获得的地下管线实际情况的相关信息资料拿给主管部门。而施工单位开展作业之前,应当仔细查找施工地区的地下管线实际情况的信息资料。这样能够让施工单位清楚了解到工程施工点的地下管线情况,防止因为开展盲目施工,引发一系列故障问题。

3.3 创建工程完工测量制度

不管是哪一个工程,在完工之前都需要安排工程测量公司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测量工作。而安排工程测量公司的单位必须是负责这个工程的施工单位。而针对不一样的地区应当通过当地的地质特征和城市发展对档案管理信息的相关规定及数据准则对地下管线开展数据收集工作。使用具备保障性的举措,保证工程完工的测量数据精确程度以及绘制的工程地下管线完工图的准备程度。

3.4 实施档案管理信息

因为工程施工对于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性需求,创建动态的信息管理机制就显得很重要。工程完工开展测量工作以后,施工单位根据要求递送地下管线档案信息资料。而针对已使用的地下管线工程,专业管理公司需要对进行改变的和已经废掉的部分管线做一个登记。且要明确时间地点,把需要修改的地下管线图递送到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必须即刻把管线工程档案信息记录到对应的数据资料库中。经过两方的配合和协调,完成地下管线动态管理。

4 结语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在国家经济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必须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而确保国家经济得到有效发展。而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其实就是把管理的详细发展过程记录下来,而且还能够给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所以,必须尽快完成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统一管线信息资料,创建动态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综合型信息管理体系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文玉,王方.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204.

[2] 李太祥,李爱萍.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建设探究[J].城乡建设,2014(9):60-61.

[3] 张丹.试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08(3):18-20.

[4] 吴成勇.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J].中国档案,2013(12):58-59.

篇(2)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企业档案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做好企业档案的管理,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显得非常必要,如何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成为了相关工作者急于探讨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建立与完善档案管理组织与制度体系,打好“依法治档”攻坚战

档案管理组织与制度体系是档案管理法治化的一把大刀,是“依法治档”的根本保障。在组织体系中,特别要打破过去每个部门设立一名兼职档案员的做法,尊重“谁形成谁移交”的原则,把形成档案的所有岗位都列入档案管理组织体系范围,并且把每个部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指定为部门主要兼职档案人员。新型的组织机制,注重档案管理网络功能的发挥与网络结构的包容性,无论部门与人员如何调整都不会削弱网络功能,强调责任到具体“岗位”与“人”,是档案管理体系的组织基础与人力保证。由于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所形成的档案属文书档案的范畴,而建设工程档案则属于科技档案的范畴,应按照档案各自的形成规律和管理标准进行科学管理。结合企业实际编制档案的分类方案,制定各类档案的管理标准。并注重档案信息的管理,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建立数字化全文数据库,实现科学、方便、快捷的档案管理和利用。

在制度体系中,首先要对国家、地区与行业的规范作全面深入的总结与梳理,在尊重国家规范的前提下,从行业的角度,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制订与修订。要突出在信息化背景下“收集是档案第一要务”“简化整理”“注重服务功能”,强调规范的实际可操作性。宏观层面修订《档案管理办法》,微观层面修订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考核等全过程的档案管理规范体系,制订侧重于企业信息化、档案数字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以及档案管理的各类制度体系。对于信息化的新产物――数码照片、视频文件的管理,结合实践,进行科学创新,制订《照片与视频档案管理规范》。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不断去探索、发现、改进、优化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记录下来,积累到一定程度集中修订与完善,保障制度的有效发挥,坚决打好“依法治档”的攻坚战。

2.创建信息时代档案流程管理体系,避免制度流于形式与表面

在传统档案管理中,往往制度流于形式,工作衔接上不协调,细节上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存在责任不明、有令不行、执行不力等问题,致使档案收集难、管理难等问题。在日常管理中,很多时候职能部门并不是不愿管或不愿配合,而是缺乏具体的落实与操作细则去指导实践。流程就是执行力,是规范的具体落实,而规范又是流程管理的执法依据,两者相辅相成。流程管理就是将档案管理的目标进行逐个分解,并具体落实在流程上面,各个环节紧密联系,有严格的先后顺序,让处于流程环节中的所有人都懂得,档案的事务分别由谁来做、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好的标准就一目了然。档案流程化管理,有利于职责清楚、责任分明,消除了人浮于事、扯皮推诿、执行不力的痼疾,彻底消除原有工作环节之间的摩擦,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管理品质。房地产的档案现代化管理也是如此的。房地产档案管理要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 要吧电子管理工程建设起来, 把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各种档案考核,档案管理之中去。

3.定期下达《归档任务书》,打破制度的框框,解决档案收集难

收集是档案的第一要务,是传统档案工作中的难点。《归档任务书》是把各门类档案所要收集的资料集中汇编并明细,将责任落实到岗位与人。《归档任务书》打破了规范的条条框框,尤其在业务操作上缺乏灵活性以及其内容与形式在办法、规范中所不能表达的地方,讲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是对管理规范的重要补充,是流程管理的进一步细化与落实,是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紧紧围绕“收集是档案工作第一要务”的宗旨,做到“档案收集全覆盖”“责任落实全到位”“归档资料全明细”,每年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修订、编制成册,并在头年12月份定期下达,可以彻底解决档案收集难的问题。

《归档任务书》主要包括收集范围明细表、归档文件要求、移交时间及移交要求。特别是收集范围用各类明细表的形式,罗列重要档案项目资料的详细清单,让部门人员有针对性地去收集。

4.实现规范化操作,规范档案管理操作流程

(1)要对档案管理的流程有明确的认识,结合企业的内外因素,全面掌握企业的业务进行情况,对企业业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还要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以了解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业务活动烂熟于心,对其面临的问题,问题的对策等等也要下足功夫。

(2)要确定档案的来源,也就是说确定档案在哪些业务过程中形成,这是档案整理归档的依据,要切实重视起来,避免出现问题。

(3)就要按照一系列流程完成企业档案管理的程序,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细心、认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保证档案具有实用价值。

房地产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一定不能忽视管理的重要性,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往往就决定于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将管理贯彻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档案管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不容小觑。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纰漏就可能引发大的危机,所以对企业来说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使其为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服务。

5.全面整合档案资源,构建档案信息网络化与共享

服务整合档案资源,实现网络共享,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与方向。它是以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为桥梁,通过电子数据的导入、与企业主要业务系统之间的接口链接开发等手段,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整合,通过条目检索与全文检索,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服务。房地产企业档案管理的过程, 需要寻求多个企业的合作, 行业的合作也将为房地产档案管理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各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之中, 可以互相学习, 吸收各自的发展经验和优势,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信息化的现代企业,要配置适合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网络化的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开发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主要业务系统的关联接口,通过创建数字化档案室与档案登记备份,实现传统档案、企业各业务系统,各类电子文件等档案资源的全面整合与网络共享服务,构建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收集、管理、存储、服务等各环节的管理体系。

6.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就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档案管理体系相应的工作,以完善和提高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篇(3)

一、人事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在很多医院档案管理中,其管理体系逐渐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在医院实施信息化以后,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互通,实现档案信息多元化发展。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也在逐步增加。

1.人事档案管理具有时效作用。医院的档案不仅要服务于各个职能部门,而且也需要服务上级主管部门和病人。在各部门的信息被档案管理部门获取之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电子化、系统化的处理,方便获取信息和利用。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现代通信网络服务以及光盘存贮服务和公共信息网服务、视听传播服务,他们的服务对象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取档案的信息,这就使他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进行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其整体的档案管理机制也在逐渐地健全。

2.人事档案管理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在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让档案信息得到共享。因此,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纯文本的形式进行信息文本的优化。在进行整体的服务过程中,可以采用电子文件和视听档案呈现,如图像文本影像和声音。档案存储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不仅减少了处理的空间,还扩大了档案存储的内容和范围,并且可以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延长档案的寿命。

二、人事档案在管理中的不足

1.档案信息化工作中技术标准不一致。在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中,同样需要对医院的各种信息进行整体性的健全。由于人事档案存在一定的机动性,因此在医院的信息化体系还未全面建立的情况下,档案信息工作与技术标准还未能达成一致。这样,医疗机构在系统软件的服务上还未能达成统一。因此,认识档案的信息统一化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的当务之急。

2.档案信息化难以满足更多利用者的需求。在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档案在进行信息的录入时程序还相对复杂。由于在进行人事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其信息的录入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让档案信息建设的效率得到提高,这就导致网络信息与档案信息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使得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相当重要。

3.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进行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其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还不够高。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的管理上过于传统,在思想观念以及管理水平上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新活力。因此,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人员的培养。

三、人事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建设思考

1.构建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档案工作向信息化前进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档案在工作历史和未来之间的连接。所以需要加大力度投入资金来确保档案信息的建设,以及各方面软硬件设备的齐全。与此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应当和医院的网络建设进行同步改进,在进行医院网络和档案网络之间设置密码权限。以档案室为中心,将整个医院的计算机进行内部互联网的控制,在任何一台机器上都可以查到有关资料,这就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时效管理,对完善档案信息、实现办公自动一体化有重要推动作用。

2.实现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其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同时,还要实现电子文件的整体管理。让档案管理的制度逐渐标准化以及信息化。在人事档案的整体管理中,还要做好相应的档案分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让档案信息能够更为清晰化以及明确化。

篇(4)

1.1山东建筑大学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于2002年9月动工兴建,占地156.72hm2,分一、二期和续建工程,包括27座单体工程,总工程量约为39.62万m2,持续建设周期为两年,续建工程根据发展需要适时推进。新校区工程档案共分为23项,500余卷,分为JJ11综合、JJ12-1设计基础、JJ12-2设计文件、JJ12-3工程管理文件、JJ12-4施工、JJ12-6竣工验收等六个类目,涵盖了所有单体工程从前期规划设计、中期施工建设及后期竣工验收和管理运行的全过程,如表1所示。山东建筑大学在新校区建设之始,就制定了系统的工程档案建设与管理方案,主动引入物联网理念,着力克服档案载体多样化、建档不及时不系统、档案数据共享差等问题,在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颇见成效的探索和实践,有效提高了工程档案的归档准确率、完整率和使用效率。

1.2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文章在研究国内外文献及实例的基础上,以工程项目建设的生命周期为依据,针对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工程档案管理的需要,基于物联网的技术,设计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1)纸质工程档案电子化功能目前,尚有很多工程档案的管理仍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分离,并以人工查询检索为主。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要求全部工程档案以电子化数据的形式存入既定的数据库系统。山东建筑大学在工程档案建档过程中,已对规划设计、管线等功能设计图在存档规划设计蓝图的同时,一并存储CAD文件;验收材料在存档验收报告及支撑材料的同时,一并存储工程建设的实时监测或记录电子数据。(2)工程档案智能识别调取功能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动议报批、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施工建设、监理验收、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都会产生档案信息[9]。工程档案存在于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要求对工程项目自始至终的全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和节点的档案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建立电子识别码或二维码标签,在利用档案数据时可以通过直接扫描标签的方式自动调取。山东建筑大学对各单体建筑建设全过程档案进行了数据编码,并分类登记入库,为利用物联网进行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建立了坚实的基础。(3)工程档案数据全时分析功能在工程项目提出后,关于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综合设计和建设方案等都要进一步的科学论证。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对国内外相同性质、相近体量的工程进行对比,并运用云数据和相关算法,对工程项目数据进行基于现实环境的分析,得出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相关数据预测,从而为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提供技术依据。这是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领域[10]。目前,工程档案数据全时分析功能尚处在框架设计阶段。(4)工程档案数据实时更新功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在某一单项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由于方案优化修改、运行维修改造、功能提升等原因,工程档案的数据处在动态变化中,前后数据的更新或实时化显现尤为重要。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将所有档案数据均存储于服务器中,能够根据项目进展,实时更新数据,特别是当项目复杂、分期任务繁多时,更会根据时间节点和项目进展阶段将档案数据快速调阅,并能够通过编辑插件调入文件等形式统一将同一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有效保证了工程档案数据的即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5)工程档案业内数据交流功能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生的档案数据不同,但彼此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将项目进展中所涉及的不同行业的数据进行交流和转换,从而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有效的资料,并辅助工程项目决策。山东建筑大学在新校区工程建设中,以综合分析工程档案为基础,对新建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例如运用绿色校园理念,建成了国内第一栋太阳能综合利用学生公寓;而采用B/S+C/S架构,自主设计运行了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不同行业和项目间的工程档案数据交流和分析,为学校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及监管体系的成功案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6)工程档案项目间数据共享功能如今建筑形式越来越多、建筑功能和用途愈来愈呈现多样性,特别是对于商业、办公等相对造价、出售价格比较高的建设项目,在其决策立项、规划设计等进度中,如果可以参照相似位置、类似环境下不同项目的建设情况,其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难题也将迎刃而解,项目造价、工程组织等也将更为有序和高效。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建立项目间的数据共享,实现数据比对,建立相同工程项目一体化的施工进度、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山东建筑大学在新校区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各项目单体或施工标段分类管理,以工程档案为支撑,提出统一的人员工作规范、技术和施工标准,实现了新校区建设“工程优质、人员优秀、投资优化”的目标。

2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策

2.1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架构

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网WSN(WirelessSensorNetwork)是物联网的两大核心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实物目标进行非接触式识别,简而言之,即能够通过读取物品上的电子标签(条形码、二维码等)进行数据识别和相应的处理。而无线传感网技术是由部署在区域内的微型传感节点组成,以无线网络通信的形式,构成一个自组织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信息,发送给网络中枢[11]。通过将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到工程档案管理中,即构成了一个由无数档案条目节点组成的在线数据库,管理者或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终端登录互联网,继而实现对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12]。基于这种标准的层次,搭建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为:每一个工程档案都有一个电子标签,档案库房中有多个传感器节点,这些节点相互组成无线传感网。单一档案条目的插卷、修改、更新都将通过无线传感网在数据库中实时更新,并自主形成一个工程档案云数据平台。

2.2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现策略

物联网为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但是,为有效利用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管理系统,仍需要从管理上进一步规范相应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1)规范档案归档标准规范的档案归档标准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为了基于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采集到标准的数据,在新的档案入馆前,需要制定档案编目的标准,包括列别、年份、密级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写入RFID条形码或二维码标签。当将档案信息调入系统时,需要设立规范的审核制度,保证入库信息的规范和准确。(2)规范档案使用标准规范的档案使用标准既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障。在物联网背景下,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确定电子档案相关档案的查阅权限范围;当需要借出或还回实体档案时,必须扫描档案的条形码,记录档案的转移情况。(3)强化部门间协调沟通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决定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深度。相关部门间不定时的进行业务和技术上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扩大档案信息化的范围,全面实现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4)强化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信息化背景下档案服务的质量[14]。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理念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理念的理解。

3结语

篇(5)

1.1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影响档案管理的成效。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主要反映在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档案保管条件差等方面。一些单位不严格按照《档案法》的原则和要求落实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如设计单位不按要求管理档案,设计变更不使用统一编号等;施工单位记录不全面,材料无质量证明文件等;验收时补录材料、盲目接收等。档案管理时记录方法杂乱,不遵循统一标准,给档案的整理、信息化带来较大困难。施工现场条件简陋,材料保管达不到“八防”标准要求。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

1.2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难以适应档案发展需要。电企档案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加上综合素质参差、工作变动频繁,难以全身心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也严重影响到队伍的稳定性。目前,各企业已按要求建立了档案管理人员网络,但大都难以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开展工作。很多单位配置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兼职的1~2人,显然不能适应档案管理的需要。

1.3档案记录不完整欠准确,资料真实性与价值不足。由于电网建设参建单位较多、建设周期长,加上各单位档案意识淡漠、管理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够,造成档案保管设施不全,以致档案资料遗失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档案数据记录不真实、不准确,经常出现错漏,如工程变更没有反映在图纸上、签字以图章或打印代替现象等,这些为工程以后运营、维护与管理带来不少麻烦。另外,档案收集只注重纸质资料,忽视声像资料的归档,造成声像档案不完备,其开发利用价值也难体现出来。

1.4档案编研开发力度小,缺乏实用有价值成果。档案编研、开发是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最有效方式,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力度远远不够。对许多档案室而言,能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已属不易,何况是编研开发呢,但无疑要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和服务水平,编研、开发是必由之路。

1.5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资料更新慢工作效率低。虽然计算机与网络已相当普及,但一般企业也仅是单机、条目式录入,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1]: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滞后;信息化管理无统一标准,管理混乱、不规范;信息化人才缺乏。由于这样的现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徒有其表,体现不出它的优势。

2.提高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健全档案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加强领导。档案管理应按照《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原则和要求,强化档案法制观念,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为此应做到:(1)力争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并将档案管理纳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真正解决档案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正轨。(2)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管理要走上规范化、标准化道路,必须有制度做保证,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3)明确档案管理职责。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都需要专人负责,只有明确了工作职责,才能保证档案工作的质量。(4)档案管理必须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所有相关单位都应该按照统一的要求建档、归档,保证档案管理归一化、程序化。(5)将声像档案资料放在与纸质档案资料同等重要的地位,重视声像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

2.2加强档案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质量,针对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参差、基本功不扎实、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应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设立专门档案室和配置专职人员。为了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和教育。为了充分调动档案工作人员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应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绩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挂钩。

2.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合同约束档案质量。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过程是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的,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谁形成,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及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供应、运行等所有参建单位档案管理职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在签订合同时就明确相关细节和责任,通过合同的法律约束力,达到将档案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的目的,使各参建单位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地按照合同的规定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但仅有合同约束还是不够的,因为电网建设档案数量庞大、内容繁杂,各单项工程完工时间有先后,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同步、准确和完整,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由项目法人或委托建设管理单位与监理单位监督其他参建单位执行情况,档案管理部门再对前者的档案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

2.4创新观念整合资源,编研开发创造价值。档案管理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管理技术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就要在观念上创新[2]。档案编研不同于归档,而是根据“存真、提炼、适用”的原则开展的研究性工作,没有创新意识、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同时,编研开发又要擅长利用不同的数据资料,整合各种资源,例如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发展趋势,就要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编研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2.5转变传统管理的模式,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是“你归档,我保管”、“你移交,我接收”、“你借阅,我检索”,随着工程项目档案文件数量与日俱增,这样一种管理模式使档案管理人员应接不暇,即使花费较多人力、财力,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转变管理模式。现代科技为这种转变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最有效的办法。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规划网络设备、建设数据库存储系统。(2)建立信息化标准规范。(3)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档案文件数字化。(4)通过引进、培养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

3.结语

篇(6)

【关键词】电网项目;档案管理;有效方法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其具有专业多、范围广、不可再生的特点,是今后运行维护、技改大修、业务检查评优的重要凭证。做好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不仅能更加直观的发现电网建设和电网发展当中的各项问题,且有利于建设人员总结建设经验,为电网发展提供更为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源。

1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中的管理问题分析

(1)档案工作管理体系不完善,档案工作管理体系是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管理标准不一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和管理较为混乱等方面。为保障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标准性和系统性,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了电网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标准和基本准则,但在实际的档案管理活动中往往不能严格依据规定执行。例如,设计单位没有将历次的设计变更、施工变更内容在竣工图中体现,使竣工图内容不能真实反映项目竣工实际情况。监理单位对项目产生的文件材料注重技术层面的审核,忽略对归档文件材料的质量监督审核。施工单位现场文件管理凌乱,施工记录不完整,后补材料的现象严重,以上这些不按专业要求管理档案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2)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档案管理网络不健全。在电网企业中,档案管理不是主营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多由非本专业人员转岗而来,并且身兼数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变动频繁,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工程规模大、参建单位多、形成档案数量庞大、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只有档案管理网络人员通力协同配合才能有效开展。目前很多企业已按要求建立了档案管理人员网络,但大都难以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开展工作,以兼职的形式配置档案工作人员,显然已不能适应档案管理的新要求。(3)档案管理与项目建设不能同步进行。其中体现在项目经理不按要求及时组织档案部门开展项目档案中间检查,使档案人员无法随工程进度对项目文件进行过程管控,不能及时发现项目文件在整理过程中存在记录不规范、字迹不清晰、结论不准确、记录时间与项目建设时间逻辑不相符等通病问题,导致后补材料较多,延误整改时间。另外就是项目档案验收与项目文件归档审查在电网建设项目验收过程中没有得到同步实施,建设单位简化项目档案验收的步骤流程,使项目竣工文件在移交归档前没有切实得到各归口管理部门的严谨审核,尤其是一些重要数据的缺失,会为今后的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维护、事故、法律纠纷、责任认定留下隐患,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4)项目文件归档滞后,案卷整理不规范。归档滞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前期签订的合同协议中没有对项目文件的归档时间、归档数量、归档质量等档案方面相关要求进行明确。另一个原因是人员的归档意识淡薄造成,一些项目前期文件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说明书、合同(协议)、立项文件等,业务承办人在业务事项办结后没有即时移交归档。案卷整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立卷人不熟悉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的分类标准与整理质量要求。没有遵从项目文件的有机联系,分类不正确,保管期限设定不准确,案卷题名不能简明扼要的揭示卷内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卷内文件命名不规范等等,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后续利用。(5)档案管理系统落后,不能体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很多企业使用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仍采用单机和条目式录入的单一手段,没有将信息智能技术融入到档案管理系统当中去。档案系统与信息化管理无统一标准,系统平台的业务功能过于简单,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档案系统数据库容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电子文件上传需求。这些现状不能改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徒有其名,没有发挥出它的真正优势。

2提升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

(1)加强档案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体系。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构成要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根基,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体系(包括工作规章、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规范等)和管理网络。通过明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强档案组织领导应将项目档案工作纳入到企业的工作计划,纳入到领导的议事日程,纳入到基建项目管理程序,纳入到企业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中。只有明确了工作职责,才能保证档案工作的质量。只有争取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真正解决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使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更加顺畅。电网企业还应加大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设备投入,应构建统一集中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以实现建设项目档案集中化、系统化、电子化管理,以此达到实现项目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提升目的。(2)保障档案队伍稳定,加强档案人员业务培训。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建立档案管理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档案人员,建立以档案部门为核心,各职能部门或承办部门、各项目兼职档案人员为基础的档案管理网络,实现档案工作的综合管理。由于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质量,针对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参差、基本功不扎实、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电网企业应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可以采用专业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学习、模仿优秀做法等方式进行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可以采用绩效激励机制,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绩与工资绩效、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挂钩。充分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3)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建设做到“三同步”。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应纳入电网建设管理程序、工作计划及合同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谁主办、谁形成、谁归档”的原则。项目立项后档案管理人员应编制项目档案管理策划方案,对档案收集、整理、组卷、完成时限等要求向建设单位与参建单位进行档案工作交底。项目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理、组卷必须与项目建设同步开始、同步进行、同步验收。即项目申请立项时,应开始进行文件材料的积累、整理、审查工作;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进行文件材料跟踪管理;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完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和验收工作。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通过合同的法律约束,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应由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共同监督各参建单位的执行情况,制定项目档案管理里程碑计划,档案管理部门对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档案管理进行再监督和指导。(4)加强档案过程管理,提高案卷整理质量。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要参与指导工程各参建单位进行项目竣工文件的归档审查与项目档案验收。项目档案验收通过后各参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期限移交档案。对于滞后移交项目文件的参建单位,可以采用延期项目结算或抵扣风险抵押金等方法来牵制解决。为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所有涉及项目档案移交的相关单位都应按照统一的要求建档、归档,建设项目案卷整理应分类清楚,组卷合理,排列系统有序。卷内文件应格式规范,字迹清晰,填写完整准确,签章手续完备。同一建设项目的文字材料装订必须遵从统一标准,力求通过细节管控使案卷质量得到有效提升。(5)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实现档案信息化服务。具体可从几个方面着手:①基础设施建设,需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档案大数据库存储系统,规划网络环境,购置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装订机等档案设备设施。②建立适用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③培养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④开展档案目录信息与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⑤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特点是存取档案信息网络化,它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它为现行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在数字化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非常便利,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结语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是电网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企业的国有资产,是项目达标投产和优质工程考核、评选的指标之一。未经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竣工验收。在电网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为确保电网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直到竣工验收及试运行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切实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和信息技术投入力度,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达到齐全、完整、准确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小燕,赵宏志.电网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方法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22):116~118.

[2]罗兰.浅谈供电企业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09):42~43.

[3]万丽娟.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探讨[J].贵州电力技术,2013,16(07):92~94.

[4]郑洪华.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档案事业改革与创新———2013年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国家档案局,2013:6.

篇(7)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引言:

作为能够提供公正数据的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常常是以技术为依托。但实际上,想要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不仅需要拥有成熟的检验检测技术,还要拥有高水平的检验人员和高效率的质量管理体系。而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则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保持高效运行,继而使实验室得到科学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人员培训分析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讲,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而想要使该体系保持良好运行状态,还要抓住ISO/IEC 17025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培训”要素,以便对体系运行的“人、机、料、法、环、测”过程中“人员”这一环节进行把控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从而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一)人员培训与检验工作管理

在实验室开展日常检验检测工作时,想要确保出具的实验数据准确可靠,还要使人员加强检验工作管理。为达成这一目标,实验室需要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体系文件中的管理要求,组织实验室全体人员加强对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而通过加深对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的认识,才能使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实现检测室技术工作的管理。具体来讲,就是需要使人员完成检测室的操作规程、标准文件管理规定和检验检测报告管理规定等多种规定的学习。而通过明确各种规章制度,则能够实现检验工作的定岗定责,继而确保相关的规定能够得到落实[2]。

(二)人员培训与检验设备管理

为加强实验室检测设备管理,还要对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划分,从而实现设备的分类管理。而想要开展该项工作,就必须要确保设备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维护和维修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人员才能将设备管理工作划分成仪器日常管理工作、仪器系统管理工作和仪器技术管理工作,从而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为达成这一目标,便要制定详细系统的培训计划,以便对仪器管理人员进行大、小仪器操作、维护和维修培训,并且对内审员、计量员等仪器操作人员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在此基础上,划分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同时采取以岗定人的管理方式,从而确保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持续和有效开展下去。

(三)人员培训与档案资料管理

在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安排专人负责进行档案资料的管理。在开展该项工作时,需要进行资料管理目录的建立,以便对资料进行编号和分类管理。此外,还要确保人员能够及时完成档案建立和归档工作。比如在每完成一台设备的安装后,就需要及时进行设备档案的建立,并且将出具的报告单与原始记录一起归档,从而尽快实现设备的规范管理[3]。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特定培训,使其能够基本掌握质量管理体系中档案管理的方法,清晰明确档案管理中应着重注意的要求与规定,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培训方法

(一)实施分类培训

在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进行培养时,需要按照不同培训目的将人员划分成新入职员工、在岗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针对新入职员工,需要开展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业务职能训练和质量管理体系教学等工作。完成入职培训后,各接收部门还要开展上岗培训,以便使人员掌握岗位需要的实验技能和设备操作技能。针对在岗人员,需要根据业务需要开展相应的岗位培训活动,以便使员工能力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得到保证。而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则需要开展特种作业技能培训,并确保人员能够获得上岗资格证书。

(二)实现多样化培训

为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效果,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可以安排老员工带新员工,从而帮助新员工掌握部门内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人员参与机构内外部的培训活动。再者,可以安排人员到相关机构接受实训教育,从而使检验人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此外,机构可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学位教育或到国外进修,从而使人员的理论基础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都需要预先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落实。

(三)落实培训效果评估

根据培训的目标、内容和计划,检验检测结构需要对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培训效果,则可以对现有人员培训工作进行完善,从而使人员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开展有效性的评价。针对新入职员工,可以通过书面考核方式评估入职培训效果,然后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对上岗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在岗培训和特种作业培训,则可以利用培训总结报告和现场演示进行培训效果评估[1]。此外,还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反馈表等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追踪,以确定培训对人员实际工作产生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是实验室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只有确保人员培训效果,并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才能够使检验检测结构出具准确的检验报告,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相信本文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和管理体系运行问题展开的分析,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肖镜,殷悦,李景云等.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的人员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6,10:154-157.

[2]侯学文,徐凌忠,翟慎永.卫生检验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自我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02:508-509.

[3]肖镜,陈F,廖斌等.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系统的架构及编制要点[J].中国医药导报,2014,33: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