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28: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疗市场背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学人文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是,对于医学人文在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价值问题,目前对它的认识还普遍局限在“人文关怀”这个层次和范围中。实际上,医学人文不仅是针对医务工作者提供的服务而言的,它是为满足医疗市场中医患双方的“隐性需求”,提供至少包括法律、心理和伦理三方面在内的专业帮助,从而缓解和解决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中存在的各类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存在的。
一、 医学人文对诊疗过程中法律需求的满足
医疗行为固有的高风险特性是连结医疗与法律两个专业的锁链,直接导致医患法律需求的产生。特别是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将医疗损害责任列入第七章进行规范,是目前医疗纠纷案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1],其中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随着医疗卫生行业进入市场,医疗需求迅速增长,一方面是医疗资源的相对短缺,医疗机构常常超负荷运行;一方面则是医务人员的待遇缓步不前,需要额外创收,所以医疗疏忽和过度医疗的现象往往并存而立,并且十分普遍。当前医疗体系社会公信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公众不信任其医疗水平,公众质疑的是其医疗行为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但医疗行业要规避法律风险,同时解决好自身的两对矛盾,仅凭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是不够的,医学人文此时存在的价值就是在诊疗过程中提供法律支持,帮助医生在技术和规范中找到平衡点,满足医患双方对诊疗手段合理性的需求,增强医患互信。从实际操作上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有着丰富的协调和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经验,但目前仅限于纠纷发生后。笔者认为,如果医调委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一些诊疗过程中(例如术前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即发挥作用,那么医学人文满足医患法律需求的价值就可以很好地得以体现。
二、 医学人文对诊疗过程中心理需求的满足
人而非疾病作为医疗服务的对象,原本就应该享有心理需求的满足,尤其是对于一个身体患有疾病的人而言,他在心理上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异于常人,所以医学界里经常流传这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医学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却总是抚慰”,意在告诉医生们在给病人看病时不要只盯着他们生理上的疾病,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在精神上常常给予病人鼓励和支持。然而,医学人文绝不仅限于心理上的“人文关怀”,其价值应当体现在为患者提供心理治愈和帮助。原因在于,医疗效果并非只取决于医生医术水平的高低,医疗是建立在医患双方共同合作的基础上的,其顺利进行首先离不开患方的积极配合,但患者的心理障碍是否及能否得以解决,则有赖于更专业的心理服务。当前社会上的医患关系紧张、冲突频发,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息息相关的。例如2014年夏季发生的几起医生拒诊事件,医方将患方不理智的行为单纯定性为道德素质低下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忽视了患方心理上的需求,却未想到去治愈其心理上的疾患,而这部分工作即应在医学人文的指导下去完成。
三、医学人文对诊疗过程中伦理需求的满足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推动着医学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医学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医学科学研究对社会、文化和伦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使得医学技术的使用也遭遇了伦理上的限制。为保护受试者和研究者的合法权益,医学伦理委员会即担当起负责行业科技发展中有关伦理问题的咨询和审查的职责。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满足医患双方的伦理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指导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工作、指导药物临床试验及有关科研项目的伦理检查等[2],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系统,但也仍存在准入制度不统一、组织结构不清晰、审查标准不规范和专业人才系统培训不足等硬伤,以至于该系统在市场化背景下常常处于被绕过、被架空的状态。鉴于目前医学伦理还仅是被作为一种审查和限制的手段,还达不到满足医疗市场中对伦理需求的效果,所以医学人文在满足伦理需求方面仍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现代医院的主要管理方式,对于提高自身的核心价值、创造和谐医患关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对新环境下公立医院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探析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加强对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对日后的发展和改革带来的重大意义。
一、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回归公益性”准则下的公益性缺失问题
1.1新医改政策重点为“公立医院要遵循社会效益和公益性质的原则,坚持将病人当作重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检查、用药及医疗行为。”其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在未来发展中“回归公益性”的主要方向,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不过,在初期医疗市场化现象严重、监督体制不够健全、财政补偿的力度不足等宏观环境下,国家公立医院已然走上了追名逐利、盲目扩张规模的道路。
1.2“回归公益性”所强调的是,公立医院要更为重视医疗工作的社会效益,而且,其更多的含义是要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加大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规程。在实际的医疗工作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的社会地位通常因为医疗信息不对称,让服务消费的患者一方陷进被动境遇。同时,伴随着许多高新技术诊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活动中的“物化”现象日渐显著,医务人员更多地注意各种检测报告、复诊报告和影像资料等,反而对病人本身的关心变少,服务意识变淡,缺少对病人的关怀。
2.市场竞争中的粗放式管理方式
2.1新医改政策明确表明,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主动的发展医疗事业,推进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打造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投资方法样化的医疗机制。目前,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伴随着我国进入WTO后,医疗市场逐渐开放,新医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流入医疗市场,我国医疗行业的竞争逐渐白热化,公立医院即将面临着史上最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非公立医院以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以及灵活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2公立医院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是由于相关人员长期未对内部管理提高重视,将管理模式保持在原有的简单粗放的管理阶段。很多医院进行绩效考核都是用传统的考核制度,采用统一的考核准则,在考核内容上不能体现出真实业绩的贡献值;薪酬分配体制沿用了等级工资体制,薪酬水平和结构不能体现出科学按劳分配的原则,缺少竞争性和激励性;另外,缺少人力资源对自身资本属性的认识,对其资源的投入和开发较少,不能够调动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同时也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源对于其余生产力要素的促进作用,使人力资源造成很大的流失和浪费。
二、新医改背景下加大我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1.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
医疗行业从本质上来讲是服务行业的一种,不过医疗服务本身具有独特的产品属性,使得医疗事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医患之间的关系,含有很强的契约性,患者一方看医生的行为,涵盖着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没有保留的把自身的隐私甚至是生命与健康交到医生手中,并且相信医生会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要考虑位置,而不是医生自身的私利。所以,要强化对医生的道德教育,提升其职业素质,重点培养医务人员的正确价值体系,让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始终记得“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开销,降低病患的经济负担,认真坚持和履行自身的职业操守和服务承诺,建立起医疗事业的公益形象。
2.强化服务理念,坚持人文关怀
在医院文化的实际建设中,尤其要注意服务文化的建设。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心理和情感服务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加大对患者的心理及感情的服务和关怀变得特别重要和迫切。医务工作人员要明确的意识到患者不但需要超群的医术、快捷有效的治疗,还需要人文主义关怀。
3.培养市场的竞争意识,提升内部科学管理制度
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医疗行业竞争环境下,国家公立医院的传统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所以,要不停的进行深化改革,改变固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加大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危机意识,重新打造医院的品牌形象。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良好的医院文化可以指引医务人员自觉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的廉洁奉献、文明行医,将这种意识层面的精神转化成为实际行动。这样不但提升了公立医院的形象,还为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恒丽,张兴荣.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政治学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3(02).
[2]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01).
那么,你知道自己下载的是来自一家公司的软件吗?
这些产品全部由位于珠海的“奥美科技”公司开发,迄今为止,它们已经成功推出了两百多款医疗健康类应用软件。在获得盛大JOY开发基金200万元风险投资后,备受资本青睐的奥美正在进行B轮融资。
基于移动终端的医疗健康类市场正在成为跨界焦点,奥美结结实实地踏准了这一波浪潮。不过对于创始人何方平而言,智能医疗之梦才刚刚开始。
军医大学走出的创业者
与很多有着技术背景的互联网创业者不同,何方平有医学背景。1979年他考入中国人民第三军医大学,之后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读完医学硕士。20世纪90年代初,何方平脱下军装来到深圳,从事保健品推广和医疗设备的开发。
何方平是个冒险者。在智能手机远未普及的2005年的一个医疗展会上,何方平看到了国外有很多患者和医生使用医疗软件管理病情,他深受触动,之后在2006年底开始组建团队,从开发PDA平台开始,走向了医疗软件开发之路。
何方平希望将医疗行业信息化延伸到移动终端,成为移动的健康管理者。有感于很多疾病的产生是因为民众的关注和社会参与度不够,在奥美软件成立之初,其定位就是“健康教育的普及”。奥美在应用商店上成功推出了风靡一时的“催眠大师”,软件采用数字音频合成技术,精确调制声波频率,通过音乐治疗诱导人脑进入睡眠状态。“催眠大师”的火爆让何方平意识到自己找对了方向:将移动互联网和医疗健康结合起来,是一个极妙的创意。团队先后推出了“大病预警”、“糖尿病计算器”、“健康决策树”等上百款被用户认可的应用软件,一举奠定了奥美在医疗应用领域的江湖地位。
同样积累了百万用户、目前也在进行B轮融资的春雨掌上医生创始人张锐毫不掩饰自己对奥美的欣赏。相比做媒体出身,从网易副总编辑的职位上辞职创业的张锐,何方平的医学背景是最大的优势:他的医校同学们分布在各大医院和科研机构,大多已是博导、教授,据何方平介绍,这些人都是为奥美提供专业技术知识的专家。奥美团队里这样的技术型内容提供者有二十多人,他们会根据大众健康里的热点来规划内容选题和制作,然后IT工程师、销售管理人员再配合后期,协同合作完成从内容生产到应用商店的流程。
求医问药APP
几个开发者、一款产品、几千万用户、数亿美元估值,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亮点。营收模式没有或者前景不明朗,都无法阻止投资者的热情,传统的估值衡量标准似乎已经无法衡量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用户基数和用户黏性成了最关键的指标。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美国电信巨头AT&T每年因移动医疗产生的收入已经高达40亿美元。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A)移动医疗方面的负责人Jeanine Vos曾在媒体上宣布,亚洲移动医疗的市场价值将从目前的5亿美元提升至2017年的70亿美元。从清科披露的数据来看,2011年VC/PE角逐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持续高温,1~9月所披露的投资事件达84起,金额超223亿元。
何方平相信长尾理论:人的需求是无限大的,有大众的、有小众的,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在面对大众推出众多知识普及类和健康管理类应用软件之后,何方平开始考虑面向医生和医院的应用。医疗领域的知识量每隔几年就会翻一番,这意味着没有医生能够记住所有的知识。但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数据库,让他们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快速查询到需要的信息,这是他极为看好的一个方向。
奥美推出的付费软件“全科医生”便是完全面对医生用户的,他们在临床决策时如果需要相关信息,可以轻松地通过手机获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差错,同时软件还可以开展即时的情景式培训。
“按照官方数字,中国医务人群是600万医务人员,100万在校学生,跟十几个亿的普通人群相比,它算是小众,”何方平认为,这个细分市场的商业价值相当可观,“美国做这个市场的上市公司有两三家了,都是直接面向临床医生服务的。”
据Manhattan Research Report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美国医生中拥有智能手机的人达到了72%,中国医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也在迅速上升。奥美在这一领域还可大有一番作为。
医疗软件的“红海”搏杀
何方平并未掩饰奥美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事实。“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功的模式,看看哪些适合我们,哪些不适合。”何方平说,总结下来,一是广告模式;二是收费模式,用户自己选择带广告自己不付费,或是付费,去掉广告;第三种是基础免费和增值服务收费,增值、复杂的功能,要求用户付费,可以按年度收取费用。奥美有数款付费使用软件,但这些收入相比奥美的投入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创业者教父”蔡文胜看来,互联网产品是赢者通吃,开始谁领先不重要,关键要在爆发成熟期领先。蓝驰创投的一名合伙人告诉记者,健康医疗是新技术产业升级背景下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奥美现在关键是要继续占领用户的手机。圈了足够多用户后,后期盈利是自然的事情。
相比盈利,更让何方平苦恼的也许是应用商店上软件的无序竞争。打开苹果应用商店,用户可以搜到上万种健康医疗类软件,“早已是一片红海”。不过奥美有自己独特的“蓝海竞争优势”。
关键词 保险 互联网 融合方式
一、引言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商业健康保险迎来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处于蓬勃发展浪潮中的“互联网+”与医疗相结合的模式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互联网医疗通过互联网,实现疾病评估、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线上服务;通过收集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记录。这种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医疗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受到各大商业保险公司的青睐。
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与保险的结合秉承的是HMO模式的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HMO是一个垂直的高度整合系统,为会员提供从预防、诊疗到康复的全方位一体化健康服务,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和保险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2014年,爱康国宾作为中国HMO模式领军者,为个人及团体提供从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到健康保险等全方位的服务,为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方案。自此之后,借助于HMO模式的中国“互联网医疗+保险”正式开始,并形成了三种成型的结合模式,即自营自建模式,融资控股模式和紧密合作模式。
二、理论研究
(一)不同结合模式简介
为了更好地实现核心竞争力转型,国内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状况不断调整与医疗医药融合的方式,实现对长期资本运营风险的控制。当前市场上,秉承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保险公司主要采取了自营自建、控股决策、紧密合作这三种结合形式。首先,自营自建式。当保险公司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文背景,又有相应的互联网技术予以支撑时,可以利用自身医疗保险的优势地位,开办线上线下的医疗问诊的诊所。其次,控股决策式。控股权分为对互联网医疗的控股和对医疗部门的控股两种形式。两种控股方式在效用方面存在差异。最后,紧密合作式。这种模式包含合资合作、认证加盟等形式,主要表现为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医疗之间通过制定的规则进行相互制约,服务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投保人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二)不同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自营自建模式在我国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平安。与凯撒医疗体制类似,平安推出自己的线上医疗APP,同时组建了线下万家医生医疗团队。其凭借旗下商业健康险股份有限公司的8000万客户资源以及3000家医院定点的优势,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便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月前,其全资收购的快易捷药品网已经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且已和2500多家医院签约合作,其高端医疗保险业务占据了40%左右。然而,“平安好医生”的NPV是极大的负值,这种“烧钱的土豪”模式,并没有与自身的保险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甚至还没达到资产配置的需求。自营自建模式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它需要满足较长的投资周期,明确的政策指导,健康管理的思维模式,公立医院体制的转型冲击,移动医疗设备的普及投入等诸多条件。目前,这种模式只发展到体验式经营程度,互联网公司也难以获得网上药品交易平台资格。在“互联网+医疗”发展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保险端的进入十分困难。
相比之下,融资控股医疗机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更为简单。类比于滴滴医生的大家医联的商业模式,借助“挂号网”的独特形式,微医集团破解了分诊治疗的坚冰。在当期“互联网+医疗”尚未成熟的时候,让医院当移动端的领头羊,凭借其固有资本,解决最重要的移动医疗设备的问题,实现“终端+云平台”模式。融资控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投资要求少,短期获得的收益显著,具有可行性,资本拥有杠杆效应。此外,保险公司对医疗资源的控股,使其可以当即共享医疗诊治获得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在政府政策放开民营资本收购医院的政策背景下,当前开展收购控股医疗机构尝试的保险公司并不在少数。近期,山东潍坊一家大型医院51%的股权以近12亿元的价格挂牌转让,而保监会此前曾批复阳光保险投资该医院,成为融资控股的里程碑事件。毫无疑问,融资是未来形成利益体的一大模式。
最后,与互联网医疗进行紧密合作,是现行保险公司采取的主要进军方法。类比于美国的UnitedHealth Group,国际医疗保险公司CIGNA,纽约Oscar等公司,保险公司借助第三方平台给予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保险计划。随着2013年泰康在线与咕咚互动式保险服务“活力计划”开启了合作新篇章,大都会人寿、中英人寿阳光财险等公司迅速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出互联网医疗保险产品。据统计,入驻互联网医疗的企业共有50多家,保险公司就占了其中的1/5,其市场发展不容小视。虽然这是一种浅层次、低投入的合作,但是具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和较低的风险。虽然市场的同质性突出,但随着后期合作进一步加深,即使没有自己的医院,保险公司也可以做到在基础医疗、专科治疗和复杂治疗之间顺利转换,同时共享数据。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是一种最稳妥的发展计划。
三、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HMO模式下“保险+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受到了消费者、保险公司、互联网医疗、线下医疗四方博弈行为的影响。整体而言,三种模式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培养居民健康管理意识。只有充分抓住了消费者对移动端医疗的潜在需求,合理培养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打造互联网医疗消费习惯,才能让其主动参与到模式的构建中,而保险公司投资线上医疗未来收入的现金流大小,也是以居民健康管理意识为基础。
第二,打造符合资质的线下医疗机构。线下医疗机构作为一个没有完全被约束的机构很容易使得整体的帕累托最优消失,线上医疗与线下医疗之间存在的委托成本明显制约了彼此的发展,再加上卫计委强硬表示的互联网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而不能开展诊治方面的工作,互联网医疗打造符合资质的线下医疗机构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三,保险公司分阶段进入互联网医疗市场。经过对上述三种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每一种模式都只适合在某一阶段投资,并且是在该阶段具有相应资本和营运能力的保险公司才能进入。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发展踯躅,社会医疗保险依存度过高,如果不是像平安一样拥有各种资本及最大市场份额的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更加建议保险公司采取第二和第三种模式,进行初期的互联网医疗市场的投资。
第四,加大医改力度,允许医生自由执业。保险与互联网医疗的结合过程中,涉及保险、线上医疗、医生、消费者、线下医疗五个端口,在现阶段我们能获得的医疗资源就是医生。HMO模式在美国施行得如此顺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个体医生的自由执业制度。医生参与市场竞争,不但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医术竞争力,还可以让医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品牌服务,而不敢乱开大药方、搞过度医疗。让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者单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敖雪.借鉴管理式医疗发展商业健康保险[N].中国保险报,2005-09-07.
[2] 陈粤凤.“互联网医疗+保险”为保险公司开辟蓝海[N].中国保险报,2015-07-08(006).
[3] 陈书涵.以“互联网+”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思考[J].福建金融,2015.
为满足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我院以部分高端人群以及外宾为服务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更好的人性化医疗服务为纽带,于1997年成立了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我院特需医疗形成了由门诊、急诊和病房连成一体化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逐步打造了特需医疗服务的高端品牌。
1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情况我院国际医疗部是最早同商业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公立医院特需医疗部门,吸引并积累了大量持商业保险的驻京外籍人士和国内企业高层管理者等高端客户,奠定了我院长久以来在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市场中领军者的地位。
1.1什么是商业保险所谓商业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的一种人身保险。它不仅在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上更为充足,可以提供社会医疗保险以外的健康保险计划,而且在支付形式上也更加人性化,“直付”便是一个集中的体现。只要是与我院建立直付关系的保险公司客户持保险卡和相关身份证明,就可以享受免付费的直付就医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就诊的流程,方便了患者就医。
1.2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我院国际医疗部自成立以来先后与万欣和、人保、平安健康、中间带、欧乐、招商信诺、方胜、国际SOS、康众、安盛、华泰、蒙迪艾尔、威马捷、威尔比在内的几十家保险公司或第三方管理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0年共接洽商业保险公司22家,签署合作协议13家。
1.3与保险公司加强交流与沟通我院十分重视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不仅指派专人负责保险相关工作,包括:合约的洽谈、审核;保险相关事务的沟通协调;保险公司及客户的参观;保险业务培训等,而且今年还举办了同保险公司之间的联谊活动,创造了双方直接交流的机会。
2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优势
2.1品牌优势我院是直属卫生部领导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国际医疗部门诊除了设有专家门诊外,还开设有普通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科、中医内科、心理科等涵盖共计48个临床科室,由职称在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门诊诊疗服务。正是依托医院整体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医疗资源,才能更好发挥国际医疗部的“品牌”价值,毕竟医疗水平和安全是商业保险公司和客户最为关注的。
2.2服务优势我院是中日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特殊的历史背景为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在对外交流培训方面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条件和机会。医院整体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外事经验,使得国际医疗部的服务可以更好的满足高层次的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
2.3价格优势对于商业健康险公司,我院特需医疗的价格定位相比较其它私立或外资医院来说有不小的吸引力,他们更愿意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使保险客户得到性价比更好的医疗服务。
3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前景
3.1新医改政策重视发展商业健康保险200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医改的序幕,新医改方案首次突破性地在政策层面对商业保险地位进行了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同时改革方案将“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予以单独强调,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新医改政策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形式作出了具体规定,即“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商业保险的支持无疑对医院和商业保险公司的进一步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3.2商业保险合作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稳定的客户来源,直接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2010我院国疗全年保险直付收入约781万,占整体收入的8.43%;2011年1~5月,保险直付客户就诊2600人次,保险直付收入约310万,预计2015年中国健康险保费将突破1200亿人民币,健康险市场的蓬勃发展必将带来更广阔的客户群市场。
3.3提升我院的知名度掌握高端客户市场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我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大多数商业保险公司都有外资背景,他们会将签约的医疗机构列在其全球医疗网络合作伙伴的名单中供所有客户选择参考,这无形中提升了我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所面临的挑战
4.1公立医疗机构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看好特需医疗服务的市场而加入其中,而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和手段。
4.2民营、合资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针对高端客户,特别是持有商业保险的外籍客户,民营、合资医疗机构无论是在就诊环境、语言沟通,还是特需医疗服务方面都具有更多的优势。特别是从2011年3月1日起,随着《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的开展,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2-3家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医生资源的共享无疑为民营、合资医疗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逐步缩小了医院之间医疗技术的差距。
4.3特需规模的限制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于公立医院特需医疗的规模有较严格的限制,这对于持商业保险客户的就诊选择无疑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和阻碍。
5我院特需医疗的发展方向
5.1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下,医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配套完善医疗硬件设备,提升整体的医疗诊疗能力,为保险客户提供更为人性化关怀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5.2人员培训医院对于从事特需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应在业务知识、外语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定期的培训,强化人员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逐步提高综合素质。
5.3市场再细分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将特需医疗更深层次的细分,与科研教学相结合,建立各类特色学科群;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力求细化,设立多层次标准,在“特色”和“创新”两点上做文章,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力求开展多样性、层次性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项目,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特需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发展变化。#p#分页标题#e#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医院作为人民身体健康以及生命的保障,逐渐由独立的经济个体向市场化进行变革,而财务管理作为支撑医院运转的关键机构以及核心环节,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降低医院市场风险,是加强公立医院市场化进程开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我国公立医院的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必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必须确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新目标以及探讨其实现的具体实现路径。只有如此,才能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医疗技术以及医疗水平,为人们生活健康提供基础保障。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短期目标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公立医院若想在新医改背景下实现其财务管理,就应在短期内制定优化其资本结构、降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风险以及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短期目标。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深入,设立财务管理的短期目标是维持医院运行的基础,也是使医院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下得以立足的基本。现阶段很多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积极的改革,更多地将其作为政府的依附品,依赖于政府的扶持。只有公立医院意识到自身的整体结构问题,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整体结构,降低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在确保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积极寻找公立医院发展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最优化结构,才能使其适应新医改背景。并且,公立医院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的进行医院的资金流动以及管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在确保医院公益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认真地对医疗成本进行核算,加强其费用以及成本核算的精确性,进一步实现公立医院结构转型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优化的短期目标。
(二)公立医院中期目标
在新医改背景下,转变公立医院的整体结构,在保证其公益性的基础上确保医院运转的基本经济利益是其财务管理的短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公立医院若想寻求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应将发挥其职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其财务管理的中期目标。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情况下,若想寻求长远的发展,使公立医院在市场竞争下有立足之地,就应遵循经济市场发展规律稳步发展。现阶段由于市场经济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以及药品等医疗物品价格均大幅调度提升,除此之外,医护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在逐年增长,这给公立医院的发展以及资金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此种状态下,公立医院仅靠国家财政拨款已经难以维持医院运转,进一步影响医院的服务效率以及公益性,阻碍公立医院运转及持续发展。只有使医院改变经营策略,减轻政府拨款压力,寻求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法,才可以使公立医院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长期目标
公立医院作为人民健康及生命的保障机构,公益性是其始终坚持的性质。如何切实提高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降低民众看病医疗成本,解决社会存在的看病难问题,是医院作为公益机构以及社会保障机构最根本的宗旨,同时也是其长远发展目标,更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最本质精神。国家建设完善公立医院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我国人民健康,进一步提升人民身体水平,只有进一步完善以及实现此目标,才能完善我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民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长期目标确定上,应时刻围绕公立医院存在的基本目的,通过合理的财政规划、资金核算以及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理念以及工作人员专业化培训,在医院长远发展以及确保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公益性以及社会保障性,确保我国人民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路径
(一)如何实现公立医院短期财务管理目标
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优化公立医院的资本结构,降低其经营中的市场风险使其实现公立医院社会保障能力的短期财务管理目标。而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就需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积极探索,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医院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要做的是对公立医院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在新医改条件下,公立医院不应仅靠政府拨款补贴维持财政运行。应积极相应新医改策略进行财务管理改革,在不损害医院公益性的前提下,适当改变经营策略,提高医院经营利润,设立专门财务管理以及风险评估部门,在公立医院短期发展过程中,确保其运营风险的降低。加深相应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医院稳定发展。
(二)公立医院实现财务管理中期目标路径
公立医院运用确立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以及提高公立医院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等措施,尽可以维持医院短期经营发展。若想长期确保医院利益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求医需求,则必须将上述制度以及理念进一步落实。在医院相关条例落实上,医院可采用较为动态的管理模式,从资产、负债、盈余三方面入手,着重清查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促使其发挥最大作用,结合医院资深特点完善医院医疗管理条例,完善资产管理以及资金监督机制,实现公立医院整体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仔细盘查医院闲置医疗设备以及其相应破损程度,优化医疗设备,提高资产利用率。在医院器械药品采购过程中实施公开透明的采购制度,确保医院资金利用率的提高,降低公立医院资金消耗成本。并且对医院财务账目进行定期排查,确保账目的真实性,保证国有资产利益。在医院资产管理过程中,加大资产管理宣传力度,对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管理素质,降低医院运转过程中的风险。并且,在医院职工中落实资产管理重要性,加大管理力度,促进全体员工积极配合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进一步确保公立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有立足之地。
(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长期目标实现路径
新医改背景下,确保医院公益性以及经济效益共赢局面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公益性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性,已经成为其发展的长远目标,如何彻底转变公立医院性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其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公立医院在此长远财务管理目标下,首先,应对医院的财务进行合理的预算以及规划,从资金方面保障医院相关医疗项目的研发以及实施,提高医院的服务性,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好的保障。其次,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分析,查找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漏洞以及欠缺,及时地做出应对措施,加强医院运行中的财务预算,提高资金利用率。除上述方法外,良好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风气也是促进公立医院长远发展以及提高其服务质量的有效监督手段。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促进人民群众监督医院财务,降低财务人员办公难度。并且在相关法律法规上,加强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完善,设立有效的奖惩制度,使医院的财务得到基本保障,使管理人员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竭力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完成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长期目标。
关键词:健康保险 高端医疗 风险管控
医疗保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医疗费用保险,主要是提供医疗费用保障的保险,属于健康险的范畴。“医疗保险的主要功能是经济补偿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人由于健康原因(疾病或意外伤害等)导致的医疗费用支出增加或收入减少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医疗费用、护理费用或收入损失)给予经济补偿”。医疗费用保险涵盖的医疗费用责任一般主要包括门诊费用、住院费用、护理费用、手术费用、牙科医疗费用、眼科医疗费用、生育医疗费用等各种治疗和检查的费用。国际上存在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健康保险模式:一是基本型,即商业健康保险是公众获得基本健康保障的主要途径,如美国、德国等。二是重复型,即政府主导下实行全民医疗,商业健康保险提供保障内容重叠但保障水平更高的保障,如英国。三是补充型,即政府医疗或者保险为公共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对政府医疗或社会保险未报销的项目或费用进行补充,如加拿大。与笔者本人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医疗保险模式中商业医疗保险尤其是商业高端医疗保险的风险管控问题,即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模式下,作为满足多样化需求而存在的高端商业健康保险如何进行风险管控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商业健康保险领域的高端医疗保险的风险管控问题。
一、医疗保险的风险构成
“作为健康保险范畴的医疗保险经营的风险主要指医疗费用和医疗成本的不确定性,即实际的医疗费用和收入损失经常偏离预期结果,从而使得健康保险的经营充满变数。”从目前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导致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医疗保险充满变数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失灵”,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逆向选择导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供给不足。在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形式的保险格局下,由于商业健康保险缺乏基本医疗保险的广泛、普遍性、平等性和强制性等特点,逆向选择问题突出,往往导致了商业健康险市场的供给不足。当被保险人之间患病的概率不同,而保险人不能区分低风险和高风险的个体时,保险人为了控制经营风险,对于一定水平的保障程度,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其预期支出计算平均保费,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就会发生。这样风险低的被保险人会选择退出保险市场,而风险高的人则留在现有的保险市场,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健康保险市场的风险水平,保险人为规避风险、追求利润,又会进一步提高保费,从而导致更多的低风险者退出保险市场,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出现了保险人经营困难,而很多被保险人却没有保障的困境,整个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低效率运转。
第二,道德风险导致了医疗成本的攀升,影响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运作的效率。道德风险指投保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做出了有损保险人的行为,导致对医疗服务的使用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医疗成本的增加。一方面,由于边际私人成本降低,投保人没有降低医疗保健需求、降低医疗风险的动力,甚至通过个人行动故意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施加影响,例如参保后,人们不太注意饮食、吸烟和不太注意锻炼身体等等。这些个人行为增加了医疗保健的需求概率,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在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第三方支付”的制度下,“过度消费”的心理倾向很普遍,人民普遍存在着一种“多多益善”的消费动机。同时,医疗服机构在“第三方支付”制度下,医疗机构“过度医疗”现象盛行,尤其是在中国现行的按照项目付费的支付模式下,服务提供方诱导患者过度消个费的概率就会增大,典型表现为多开药、开贵药、多检查。道德风险所导致的激励机制的扭曲破坏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有效运作。
二、产品设计阶段风险管控手段
高端医疗保险在风险管控方面主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产品设计阶段管控、医疗服务过程中管控、理赔过程中管控。下文首先探讨产品设计阶段管控的风险管控方式:
(一)免赔额设置
免赔额,顾名思义,是免赔的额度。指由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事先约定,被保险人自行承担损失的一定比例、金额,损失额在规定数额之内,保险人不负责赔偿。免赔额能消除许多发生几率高的小额费用的索赔,从而可以降低保费,所以免赔额条款在财产、健康和汽车保险中得到广泛使用。
(二)核保政策区别对待
核保政策除了基于严格的保险风险精算法则,还会很大程度上结合特殊的产品责任、医疗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因此保险公司在核保实践中坚持“不同风险不同费率”的宗旨,这这种核保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撇脂”之嫌,但在目前的高端医疗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彻底摒弃,目前我国商业高端医疗参与者是在强制参加基本医疗基础上对高品质医疗需求的自愿选择。因此,从医疗保险的格局和个人选择的自主性方面都不会造成过多的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针对不同风险医疗保险通过核保管控风险主要体现在对如下风险要素的把握上:
1、被保险人年龄:对于医疗费用保险和短期残疾收入保险,在55岁之前风险的增加是不明显的。2、性别:性别对医疗保险承保有重要的影响,往往女性的伤残率高于男性,而且性别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3、健康状况:主要评估被保险人现有伤病及既往病史对赔付可能造成的影响,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被保险人本人的生活习惯、职业习惯、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除此之外,还有被保险人的财务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被保险人的医疗风险,这也是医疗保险核保需要考察的方面。
(三)等待期
等待期在医疗保险中的主要作用是排除既往疾病的风险,保险公司对某些特殊责任如住院、门诊、牙科、眼科责任设定一定的期限,在此期限之内发生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不予赔付。等待期为控制风险的常规方式,在实践中,很多保险公司会根据参保团体的规模及健康状况相机抉择等待期是否保留。上图中的MSH公司一般而言会承担既往症的责任,而平安健康保险公司产品则将既往症分为一般既往症和严重既往症,一般小团体不承担既往症责任,中型团体承担一般既往症,大型团体才承担严重既往症,这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一些长期的,系统性的风险。
(四)除外责任
高端医疗保险在除外责任这种常规风险管控手段的运用方面比其他保险产品要更为突出,医疗保险除外责任的规定跟不同的医疗服务环境下发生医疗费用水平不同有关,同时也与保险人自身市场地位、实力、经验数据有关,一般来说,医疗保险成熟市场条件下除外责任较少,较宽泛,新兴市场除外责任规定较多,较细。
除此之外,产品设计层面的管控手段还有共付比例,这种手段原理类似于免赔额,指报销比例不是100%,给被保险人设定一定的一自付比例,这在直接结算技术手段落后的保险环境中,会给医疗服务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国内的高端医疗保险很少采用这种手段。
三、医疗服务过程中风险控制
(一)指定就诊医院规定
国内高端医疗保险是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商业医疗保险的产物,产品责任和服务模式多为国外产品的模仿之作,由于国外特定医疗环境、社会环境、福利制度无法完全复制,因此,国内高端医疗产品需要结合国内特有的医疗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福利制度背景进行本土化改造。
首先,在国内公立医院体系中,国内医疗体制现状决定了公立医院在医疗保险体系中的地位无可比拟,保险公司在运作商业健康保险的实际中必须唯公立医疗机构马首是瞻,因此,指定医院的作用不如商业健康保险发达国家的作用明显。其次,在私立医院体系中,保险公司通过指定医院合作来降低保险风险的作用逐渐显现。但是,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保险公司和医院机构的合作还处在很低层次的水平,很多环节还只能靠人工连接,无法实现制度化、技术化的风险管控。再次,在被保险人对就诊医疗机构没有特殊偏好的情形下,结合国内医疗水平,在某些责任上设置指定医院规定,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外资医院之间,在发达城市医疗机构和次发达城市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费用有较大差距。具体而言,公立医院相较私立医院、外资医院对医疗费用控制有较明显作用。
(二)预授权规定
高端医疗保险一般会设置预授权规定,即,由医疗机构/被保险人在提供/接受医疗服务之前,向保险公司申请医疗服务的授权。成熟医疗保险市场,由于保险公司对医疗机构控制力较强,预授权申请由医疗机构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公司在给予预授权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保险风险的控制,加强对被保险人治疗情况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事后理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目前国内市场因为保险公司对医疗机构的控制力较弱,预授权主要由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申请,基本上无法实现预授权对风险控制的作用。
四、引入健康管理以降低医疗风险
健康管理的实质是管理健康风险,它是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的健康需求为导向,通过对个体、群体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评估和预测,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指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社会的行为,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健康管理干预被保险人的个人行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提升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从而降低医疗保健的需求,这是对个人道德风险的矫正,也是目前健康保险领域降低医疗费用成本,控制风险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孙祁祥.《保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所有图表、数据均来自平安健康保险及外资股东DISCOVERY公司
[3]《中国保险报》2009年5月5日版
[4]《当代金融家》2011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