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28: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理课的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中学地理 课外实践 组织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197-01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外实践课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提高课外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实践课就要有目标、有计划,因此,应重视实践课的设计,并根据不同的主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借此,笔者围绕实践课的组织与设计加以简要分析。
一、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开设的意义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在教师指导、组织下,学生在课外主动的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在中学各门课程中,地理学科实践内容最丰富,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实践不仅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中学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但是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3.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
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是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目的的设想。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无实践的方向,就达不到实践活动的意义。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指明了方向,是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1.知识目标的设计
与地理课堂教学一样,首先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注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知识目标教师不一定要给学生加以明确,但是教师在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知识目标的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目标要符合中学生的知识层次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符合学生现在的知识层次、思维方式。着重在于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1.2目标应具有可达性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要具有可达性或独立完成,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独立完成实践任务,自己总结出实践活动的结论。
2.能力目标的设计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思想教育目标设计
思想教育是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积极进取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评价能力,树立开放、竞争、创新的观念。
三、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确定后还要注重计划拟定,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一般应包括实践内容拟定、日期拟定、路线拟定、地点拟定等。
1.实践课的内容拟定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内容丰富,对其取材及实际可操作性一定要慎重考虑,可实践的内容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2)具有趣味性。(3)具有可操作性。
2.实践课的时间拟定
时间的拟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效果,在时间的拟定上应与实践内容相符合。
3.实践课的地点拟定
根据实践内容不同,选择的地点也不同,地点的选择也相当重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对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应因事制地。
4.实践课的线路拟定
对实践活动线路的选择也应有周密的计划,在实践活动路线选择上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缩短路程。2.尽量避免走回头路?。3.途中可以多观察地理事物。
总之,对路线的考虑应因事制线。?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计划都策划好之后,最后就要考虑实践课具体操作的组织设计。
四、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
一般来讲,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核心是具体实践时的组织与操作,在组织前我们还应考虑实践课的组织方式和过程。
1.组织方式的分析
组织方式一般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选择的组织方式应该符合实践内容的特点,只有方式较适宜,才能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组织过程的分析
组织过程是对实践课的具体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多。主要有活动过程的安全问题、时间分配问题、人员分配问题及内容的开展等。
总之,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组织与设计并不具有一定模式,就其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差异很大,所以形式也是多样的。教师对地理课外实践课要因实践内容定计划,因学校的情况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各个学校都要立足实际区别对待,但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设计及计划和具体操作都要有步骤的进行,最终形成地理课外实践课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的局面,充分发挥中学地理实践课在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高效 学生 教师
教育随社会发展而发展,随时代变革而变革。素质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提上日程以后,一轮轮的课程改革遍布神州大地。每一位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地理教师都在积极乘着这一股股的课程改革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探索。我们学习过杨思经验,也探讨过“自探共研,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探索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核心问题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最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地理课堂弊端之我见
总体上讲,近两三年来,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较前几年比起来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以学生为本,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好。很多教师走在课改浪潮前列,教师的课已达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层次。当然,这部分老师,他们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仔细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一些弊端还时有存在。
1.部分课堂还是一种死气沉沉的课堂。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还在局部地区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老师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优等生还强打精神,尽全力全神贯注的听讲,而一些后等生却已昏昏欲睡了,部分学生开起了小差。填鸭式的教学既乏味,又无奈。这是弊中只弊,是落后,更是愚昧。
2.部分教师把“教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作为了至理名言。经常性的练习、考试成了这部分老师的法宝。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让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使他们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当然掌握的知识也是比较浅显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培养。
3.“补偿教育”成了个别教师加班加点,占用学生休息时间重复课堂教学内容的借口。这样的后果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加重了教师自己的负担。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烦地理学科的情绪,同时也造就了我们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更加低下。
4.部分课堂缺乏精心的设计,缺少亮点。课堂上没有精彩有趣的活动设计,没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气息,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5.个别老师不适应本地区教学环境,不符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套用经验或模式,适得其反,效果偏低,最后无所适从,教学艰难。
二、我眼中的高效地理课堂
1.高效的地理课堂应是一种生机勃勃的课堂。我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我都不急于讲新课,而是用故事的形式,激发他们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只有这种课堂才可以投射出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才能投射出学生全员参与的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高效的地理课堂应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课堂。这种课堂教师导入巧妙自然,学生不经意中已深入其境,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让学生在景中学,在情中想。
3.高效的地理课堂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课堂。教师应为把握每一个环节,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通过一节课的指导,学生能很轻松的获得了最大的进步和发展。毕竟从根本上讲,学生进步或知识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我们一定要明确,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三、如何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找出了我们平时地理教学中的弊端,明确了什么是高效的地理课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就要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努力打造出我们的高效的地理课堂。
第一步,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制作出最佳的课堂教学程序。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课堂的导入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激发求知欲,创设问题的情景十分重要。我前面说到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是一种激发、是诱导、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当然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和学情,比如,在历城二中听的《天气和气候》一节课,丁凯老师利用学生早晨参加二中50年校庆时对天气的感受导入新课,就非常有代表性。彩中孙利老师的中国地形的导课就很具特点,我们彩石中学曾多次观摩,并倡导学习。
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的实际,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感受到地理的趣味和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研讨地理问题的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步,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充满自信的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实践证明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学习效率最高,从而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可见构建良好学习氛围对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重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学生的心理往往都是敏感而脆弱的,一旦他感觉到老师的歧视或者漠视,就会产生一个心理屏蔽,拒绝老师施教,这样的话,我们再好的教学理念,再精彩的教学设计都毫无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和信任。教育教学过程要平等,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学困生,使他们建立做人的自尊和学习的自信。
第三步,不断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作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让学生因为我们地理教师自身的影响,而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我们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自主;探究;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82-01
自主、探究及合作均是高中生在地理W习中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教师积极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要求下,一线高中地理教师积极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广泛且深入的探索与研究。研究发现,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过简单新课导入后,可引导高中生针对新课的相关知识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可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更好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地理教师在新课伊始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效,地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前可为他们列出这样的自主学习提纲: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在这样的自主学习要求之下,高中生的自主学习目标便会更加明确。高中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可实现对相关地理知识的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解相关地理知识时,便会更加事半功倍。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述的内容。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的第一步,是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
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繁杂,要想真正学好和深入掌握相关地理知识,高中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时,应引导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这样的做法不仅可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教师可布置这样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请分别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探究: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为什么会出现断流?探究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便根据课本知识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一一探究。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黄河水的补给包括大气降水、冰川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错误,海水经过蒸发后仍会飘移到黄河上方形成降雨。而黄河之所以会出现断流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自然原因: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大;全球变暖,降水量减少。第二,人为原因:上游和中游地区过度引用、植被破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地理知识掌握也会更加牢固。探究的过程也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探究能力是在无数次探究过程中不断得以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运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能否有效运用的重要环节。对于地理课堂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仅仅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往往是无法有效完成的。此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水循环的意义无疑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意义,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小组对水循环的意义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很容易明晰水循环主要具有如下意义:第一,水循环是水量平衡器。水循环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不断产生运动与变化,使得水体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与更新状态。第二,水循环是大自然的空调。水循环可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水循环是地形雕刻师。水循环运动可以让地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高中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形成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加相互之间的感情,还可通过合作学习有效解决疑难的地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时,应重点加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时,地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将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切实执行,方能真正提升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学习;应用探究
地理学科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学好地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更能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自身的地理知识体系,发挥出地理学科的最大价值,除了老师的教学指导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老师要认识到只有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一、地理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1.自主学习的内涵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在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出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掌握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模式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比起来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开展自主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贯彻新课改中倡导的基本理念的实施
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是新课改中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彻底贯彻了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理念,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利于学生学好学习地理课,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发展都要求学校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具体到高中的地理课堂就是在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外,还应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而自主学习模式就强调了学生应该积极地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地理学科的内在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地理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地理的意识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没有兴趣,那么紧靠强迫是不能长久的。因此,要想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就必须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后,就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加深对地理课的认识,从而自觉地加入到地理课的学习和探索中来。
在传统的地理课教学中,只是强调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采用了灌输知识的方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为了应付考试,对于地理知识多是死记硬背,使地理这样的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成为了必须靠记忆才能学会的科目。
新课改实施后提倡地理课堂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应多运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能根据学校的条件、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教好地理课。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情况和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通过地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总结地理环境的特点、气候的特点,并能具体分析他们形成的原因。通过这些走出课堂的教学形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改变他们对地理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认识,并能形成自主、自觉、自愿的学习意识。
2.拉近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就是老师从情感上接近学生,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容易接近的,是平易近人的,是能帮助学生的,而不是让学生认为老师是非常严厉的,是难易接触的,这样的话就拉远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就会使学生敬而远之,那么学生就不会喜欢地理的课堂教学,地理课堂的自主学习就无法真正的得到贯彻实施。
新课改后强调地理老师要从情感入手,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角色,让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地表现自我,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进行自我的探索,以利于创造良好地自主学习的氛围。
3.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孤立思考能力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了,才能保证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顺利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老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内容,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景去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
例如:学习《城市化》这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城市化的进程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的?美国的城市化和我国的城市化的区别是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带着这些问题去看教材,就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之,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更需要地理老师的正确指导。在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一切都是学生说了算,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指导相结合,克服那种虚假的自主,克服那种放羊式的自主,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为以后的校外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章;自主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综合版);2014年01期
2.王晓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年08期
关键词:兴趣;高中地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12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大门,为学生知识的学习、思维的开发提供动力。如果学习中没有兴趣的参与,那么学习就很难有一定的突破。很多教师和家长对于地理课的认知非常片面,甚至出现歧视的现象,认为地理课学与不学都无所谓。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地理课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自然的热爱,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
一、兴趣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1.成就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其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第一,在成就动机的获取过程中,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学生要对此有着明确的认识,对教学的内容要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它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大量的学生对于地理课学习的目的和方法都没有一定的认识,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丧失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也使得成就动机无法获取。第二,兴趣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兴趣越浓厚,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就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甚至可以说,兴趣的作用要大于智能。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引导学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剖析,将兴趣的提高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开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取成就动机。
2.地理课的内容包括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综合性突出,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性质融入其中。高中地理课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地里问题的探索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高中地理课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发挥其重要的影响力。这种情况之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的需求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对高中地理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
1.地理知识包括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两方面的内容,感性知识中对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地理环境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广大性。直接观察和间接感知是进行地理环境教学的两种方式。要进行直接的观察就要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而间接感知则需要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图像和教师直观地描述。感知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状况使得地理事物呈现出更加生动的特征。在兴趣的培养中,感性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兴趣的源头,在理性知识的获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其基础和前提。学生对于表象的思考非常匮乏,这使得地理探究的热情不容易被激发。当感知的需要满足之后,学生兴趣的培养就容易了很多,在探究理性知识的需要方面也容易很多。可以看出,感知教学在学生兴趣的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综合性是地理理性知识的重要特征,地理环境的奥秘蕴藏其中。
2.在兴趣的培养中,学生处于主置,是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所以,兴趣培养必须和学生兴趣发生发展规律相结合。学生对于自己能够以最少的精力获取的知识最感兴趣,最可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要发现与学生最接近的知识内容,就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进行研究。如果对此没有充分的了解,就很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学失败的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只有将这种差异利用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担负着引领学生的重要作用。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很多教师将教学只是当成一项任务,不具备专业素养和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教师的教学热情和乐趣,教学手段匮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教师不能达到学生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从培养和激发。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2.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在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但是都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知识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考虑,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兴趣培养,发现学生身上不同的特点和优点。
3.地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本上,要不断完善地理知识,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对不同的地理现象进行研究,形成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意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进行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4.通过地理的学习来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人口、资源等问题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课本编制往往具有长期性,很多的案例不能及时更新,所以,教师要将新颖的案例分享给学生,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需要不断掌握最新的动态,以充实教学的内容。
四、结语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成就动机的获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动机,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要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的水平,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武.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的变化[J].华章,2011(20).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注意;兴趣;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1
从广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指由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组成,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构成的。以学生的心理过程分析,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着重第一过程,而忽略了第二过程,即情绪、性格过程,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过程。
一、注意的使用与地理教学
我们知道,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因此,他有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例如:“注意听”是听觉对声音的指向和集中。因此,注意力集中并指向教学活动是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和形成积极有序课堂的重要保证。注意力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一)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随意注意是有目的并经过意志和努力才能指向并集中,表现在课堂上为学生排除干扰,把注意力保持在课堂学习这个活动上。由此可见,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随意注意几乎贯穿了整个教学课堂。那么教师又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引导指向并集中在教学活动上呢?为此做好以下几点是相当重要的:1.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引言;2.合理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处;3.利用灵活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并集中于教学内容;4.合理配置课堂练习;5.合理运用课堂小结。
(二)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初级的被动的注意。它一方面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分散,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1.在教学环境方面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课堂上不说口头禅,多说地理术语,不着奇装异服,每课不展示过多的挂图;2.教学方法上防止单调呆板,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对教学过程产生兴趣,增强抵抗外来因素对随意分散的能力;3.当课堂秩序发生问题,如学生思想不集中,用故意停顿和善意提醒取代强硬批评,或提问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其它知识。利用双边教学把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引进课堂,巧妙使用随意注意,丰富课堂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有目的的,但不需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长时间的随意注意会造成心理紧张,而且非常疲劳。随意后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地理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又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走出教室就走入第二课堂。
课堂上掌握好注意的使用这门艺术,对于教好地理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随着人们认识地不断发展,它一定会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提高兴趣是学好地理课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兴趣和热爱是相伴产生的,只有感兴趣才能引起兴趣,引起注意,也才能集中精力,才能提高效率。显然,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有无这种动力表现在学习状态上是大不相同的。提高学习兴趣,可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学好地理课的前提条件。兴趣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原动力之一是有意注意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在学生投入学习伊始建立起来,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这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就有了前提条件。所以,每个学期开始上第一节课就应告诉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及通过中学阶段地理课的系统学习将要达到的水平等。应着重阐明学习地理的社会意义,告诉学生高中毕业后无论升入哪一级学校或到工作岗位,都要用到地理知识,通过有目的性的教育,使学生逐步懂得为做为一个社会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这样,使学生克服了对地理的偏见。于是,在地理课上形成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局面。
(二)精雕细刻备好课。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计划,教材和学生的情况组织好每一节课,并写出教案外,还要广泛的知识积累,就象蜜蜂采蜜一样,一点点收集材料,教课中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必有法,而无定法”,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究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的质量不仅会提高,而且会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既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好地理课的关键,那么教师就要用最佳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动脑想象,分析,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地理数据教学。地理课还要善于把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科学的新发明、新观点、新成就等结合起来,加入到地理教学中,使学生们了解,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明天。
三、情感的激发,意志的培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教师要创造一种学生乐于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为此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有感情交往,要有心灵接触。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热情、充满期待、充满信心。让学生从教师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这样,学生会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师,从心底里聆听老师的教诲。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优势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说改变了整个地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大量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地彰显着多媒体工具在地理课堂上相较于传统教学工具的诸多优势,于是,一大批教师开始热情地投入到多媒体教学研究中来。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工具所获得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多媒体工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并且很多的知识都带有较强的理论性,由于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疲劳感,影响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这时候,作为教师,就要想办法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采用一些新鲜的教学方法,或者引进一些新型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很多教师喜欢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会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首歌曲、一段视频、一个有趣的动画片等,用这些生动的声音、画面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二、多媒体工具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的地理知识不再像初中阶段的知识那样浅显,有相当的知识都需要学生运用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够理解和掌握。在高中地理中,有些知识不但难以理解,而且还都有较强的抽象性,有些时候,即使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借助模型,学生在理解起来依然会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就拿地震产生原因、地震波的传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产生的作用等知识来说,这些都算得上是较具代表性的重难点知识。在以往,教师在上到这部分的内容时,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模型、图片等,希望能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一些。然而,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工具,这些抽象知识的呈现方式始终是一个静态化的呈现方式,而以上所提到的一些地理现象、规律等都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借助于传统的教学工具很难把有些内容讲清楚。因此,笔者在上到这些抽象性较强的内容时,就选用了多媒体工具,利用多媒体工具来突破这些重难点,例如,在讲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笔者就在上课之前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份太阳高度角随着地球公转不断发生变化的动态的效果图,在图中,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的季节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移动范围以及产生的影响,通过这种直观的效果,学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自然熟知于心。这样,在多媒体工具的帮助下,原本的教学难点就不再是难点了。
三、多媒体工具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再加上几幅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模型,这几乎就是教师能够用的全部的教学工具了。而我们知道,地理学科涉及到各方面的知识,内容量上非常大,仅仅依靠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和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往,教师只能通过删减资料,提炼知识点的方式来弥补教学工具和教师时间的不足,但有了多媒体工具以后,这些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多媒体工具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搜集好的教学资料进行整合,然后制作成教学课件,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工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地理课堂的内容,同时,由于多媒体工具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为一体的优势,还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在形式上更加丰富。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自然灾害与人类》这课的内容时,就在上课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关于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资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整个课堂气氛也产生很好的活跃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工具的确具备了很多的优势,然而,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多媒体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使用不当,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工具的过程中,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多媒体,很多教师甚至整整一节课都把头埋在电脑之下,不与学生进行交流,导致自身的教师主导地位完全被机器所替代,从而让多媒体课堂犹如放电影一般;还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工具的时候,看中了多媒体工具的大存储性,把多媒体工具完全变成了快捷的电子黑板,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使得地理课堂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了新型的电教灌输式教学,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得更加辛苦,也完全淹没了多媒体工具本身的优势。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由于认识和经验的限制,多媒体教学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完善。作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大胆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优势,又要把握适度原则,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和利用,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才能够真正地推动地理学科的素质化发展,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爱华.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优势及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1期
[2]牛率仁.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