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酒店管理常识

酒店管理常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8 16:28: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酒店管理常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酒店管理常识

篇(1)

一、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主线

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再造设计的主线是职业生涯发展。依据在于:首先,课程体系服从并服务于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扼要说来,是培养职业新军、造就职业人才梯队和经营管理后备队。概要地说,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与职业素养,能适应现代酒店和高端服务业一线岗位需要,并具有一定经营管理基础和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及其进入国际酒店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简要地说,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职业新军+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

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要以此定位、以此为重。就是要以酒店行业的要求为逻辑起点、为基本内涵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而不是以学科分类来设置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显示明确的区分度、成才的梯度,切实满足酒店行业对于用工与人才的需求层次。其次,课程体系要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教育过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规律的表现。酒店专业课程的改革也应当循此递进阶梯。再次,课程体系要汲取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还有澳大利亚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通相接的做法等,都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方法。应当借鉴国外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水平。最后,特别要指出的是,职业生涯发展作为课程体系主线的合理性也在于其普遍性。也就是说,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作为共性其适用于并可贯穿于各个专业课程。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职业能力的递进提升,这条主线是本质使然、逻辑必然。

2.课程体系主体

在以培养“酒店新手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思路主导下,再造的酒店专业课程体系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每一阶段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为:①初步感知:酒店入门课程包,酒店参观,养成训练;②初级训练:体能训练,基础性多项技能包;③中级学习:专业课程包,拓展知识课程包;④岗位适应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术等级考试;⑤晋级训导:经营管理课程包,中观讲座系列(限选),宏观讲座系列(自选);⑥岗位实习———调研报告:实战初步、管理能力与潜力表现;其一,这一设计,从总框架来说,架构的梯级体现由低到高的进阶;体现了培养目标的递进关系与层次。任何管理者的成长都是从不懂到懂、先会做再会管、从会做到会管的过程。这个课程体系就是按照这样的发展来训练引导学生的。从另一角度看,这个课程体系的设计真正符合社会实际,贴合行业的需求。

培养人才是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追求的目标;但是,无论哪一个学校,其培养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成为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总是占一定比例的。尊重这一客观事实,课程体系与教育过程中的分层学习训练就十分必要。既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行业、有利于学校,也有益于学生。其二,这一设计,每一阶段的转换体现学训结合、工学交替。打开视野、借鉴国际经验很有必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的“双元制”意义深远,广受赞誉。“双元制”模式的偏重实践、双轨并进,切实地使理论联系了实际,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和就业导向。英国职业教育的“三明治”模式生动地表达了工学交替的培养过程与教学方式。这两种模式的共性在于,都强调职业环境中的实践与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关键能力的养成。酒店行业并非抽象的纯理性的领域,其工作特征除了强调具体操作性基础上的动手能力之外,还特别注重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人交往,不仅需要知识智力,还需要有较高情商;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学识技能,还需要毅力耐力。达到这些要求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训练,需要在实境中训练、在情景中熏陶。因此,学训结合、工学交替至关重要。

著名酒店学校瑞士洛桑旅馆学校也是以半年学习、半年实习的工学交替的模式成为酒店专业学校的标杆。其三,这一设计,围绕着阶段目标与阶段水平要求来设置各个阶段教育训练内容的课程包。从每阶段的教育训练内容来说,此体系则是围绕着阶段目标与阶段的水平要求,来设置课程包,形成每一阶段的教学模块及其组合。并且,每一梯级的课程包内的教学模块及组合对于这个阶段而言具有必要性、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凸显关键能力与关键环节。例如,最初级的阶段、“初步感知”阶段,以相似相通于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酒店入门课程包、酒店参观、养成训练”,来进行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其中,“酒店入门课程包”中的各个模块的基本内容也是依照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相应单元与要求来设置,并在一定程度上延伸的。具体地说,如,酒店业介绍、礼仪(初级)、安全消防(初级)、卫生常识,等等。

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再造设计的创新及特色

本文所述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基于原课程体系基础上的拆分、改造、再造、理顺、复位与增添。具体说明如下:

1.拆分

设计的突破在于,对现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专业课程(餐饮、前厅等)进行拆分;哪怕是进行了项目课程改造后的专业课程(如餐饮、前厅等)。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职业新军+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因此,课程设计尤其是各专业课程设计要按照这样的梯度基本均衡、相同进度、相互呼应、齐头并进。应当以酒店行业的要求为逻辑起点、为基本内涵设置,设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而不是以习惯思维的学科分类来设置课程。这样,才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才能真正强化职业教育为行业服务的功能。也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将显示明确的培养梯度、成才的梯度。具体到课程尤其是每一门专业课程,就应当据此逻辑拆分为不同要求、不同水平级的业务内容模块。例如餐饮课程,一个新员工最初安排跑菜,就必须先有礼仪、卫生、安全、托盘的基本训练与基本能力,而餐厅管理与经营暂不要求,在餐饮课程序列中首先的模块就应当是初级要求。

2.改造

根据行业需求和培养梯度,改造某些现有的课程。其一,整合原有课程设置中交叉重叠的内容。如,服务心理学与沟通技巧、形体与礼仪。这些课程有些内容相似相近,难免交叉重叠。打破“学科本体”的思维,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也就是说,不需要按照学科体系从头到尾地讲一门课,而是根据不同梯级的培养要求,抽取剪裁其中必要的内容,构成相应的培养梯度的模块来进行教学。这样才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有用实用原则,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其二,强化一些被忽视的内容和补充缺损的内容。如,安全救护与卫生标准。关于安全与法律类课程,酒店管理专业问卷调查统计表中有不少名称。根据所了解的同行院校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开课较多的是旅游法规、食品安全与卫生;有的甚至从未开设酒店安全课程;紧急救护也是罕见。对于酒店业,有个最为基本的常识,就是新员工的入店/入职培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安全培训,并且要操作演练。

3.再造

拾遗补缺、改造强化是再造课程体系的内容之一。再造原来课程设置中缺损或曲解的内容。如,酒店概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入门的教材林林总总。已有教材大多都是两种书名:《酒店概论》或《酒店管理概论》,两种体系:管理原理加酒店业务的“双拼”或者酒店业务与管理的“拼盘”。无论是教材名称还是教材体系与内容都偏离了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应当调整或者再造,真正地全景式可感知地介绍酒店,激发学习兴趣与从业热情,将学生接引到酒店行业(基于对酒店入门教材现状的审视与思考、课程定位与名称、课程视角与切入点、课程架构和主体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另见专题文章);这才契合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真正推动酒店专业建设。

4.理顺

理顺现有专业课程与相关课程的逻辑关系,摆正权重、贯通整合、相通相融。例如,项目课程改革中有的课程是以职业阶段阶梯作为课程模块主线的,以从服务到管理经营为线路展开;也有以业务内容划分模块的。对于前者,已部分截取了管理营销的内容;对于后者,这些内容几无涉及。再如,关于管理学的就有“管理学概论”、“管理经典导读”、“酒店管理基础能力”等不同的课程名称,由这些名称推断其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放到课程体系中思考,其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及其权重就有必要调整。理顺课程体系的内部关系、摆正权重与拆分专业课程是改革课程体系的难点;也是真正打破“学科本位”的重锤;同时,还是传承既往成果、弘扬教改理念、探索创新再造的关键。

5.复位

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个递进的目标体系中高级目标是“经营管理者后备队”。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提法;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终点。不能指望,在校两年就把一个刚进门的职业新人培养成为酒店的管理者(有的甚至拔高到中高层管理者),管理者从来都不是速成的。MBA入学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入学者管理岗位及管理经历的要求,应当真正认识其中深远的内涵、意义。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中某些课程的设置与否及其深浅。复位的调整并不意味不需要“管理”的学习培训,诸多专业课程里的管理内容、特别是业务与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训练以及基层管理者的督导培训都是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

6.增添

篇(2)

关键词:中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可以看出工匠精神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中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必须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这是中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酒店行业工匠精神的内涵

酒店行业应倡导“工匠精神”,这是一种内在价值的体现。在酒店服务过程中,应改变“差不多精神”,使酒店工作人员不只是将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需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敬畏职业,对产品负责,追求完美。工匠精神对酒店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其具备专注、执着、耐心等良好品质。工匠精神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心做事。例如如家酒店总经理认为:当前大部分酒店缺少的就是用心,如果可以用心将产品、卫生、礼貌等做好,就已经成为工匠,可以使行业发生极大的改变。提倡酒店行业工匠精神时,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做到不忘初心,用真心做好本质层面的东西。例如某酒店,虽然只是四星级,但是它却拥有7星级的服务品质,网络上3000个评论,有2999个都是好评。在客人进入到酒店以后,有免费提供洗车服务,礼宾会与客人聊当地的名胜古迹,为孩子提供免费玩具和主题蛋糕,到房间以后,服务员会泡好当地特色茶水等等。这些服务都十分细心和周到,体现了酒店行业的工匠精神。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1.酒店转型升级与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迫切需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群众收入水平的增加,群众对美好生活开始向往,这使旅游业必须要释放需求能力,而酒店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舒适的住宿区域可以让人游玩一天后得到放松,所以酒店也迎来发展高峰。酒店需求量的增加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大,引起了国际酒店集团大量涌入我国市场,而这些酒店集团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作为支撑,我国酒店想要在这市场中取得绝对优势,在升级产品的过程中,还需要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提升其服务意识,借助工匠精神来创造服务精品,在迎接挑战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变。

2.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中职院校教育发展中,其肩负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中职教育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己任。所以,需要培养符合产业结构发展和需求的人才,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毕业之后高质量就业,得到企业的认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这是中职院校教育与发展的重点。在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融入工匠精神是酒店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全新调整,为酒店行业输入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在酒店企业受到重视。如果中职院校酒店化管理专业教育还停留在重视技能,忽视职业精神与职业态度的教育层面,那么就会导致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失去自身价值,使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以,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中去,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酒店行业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这样不仅有利于酒店行业的发展,也可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工匠精神的融入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内外需要。

3.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中职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其教育与培训方式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学生技能方面得到了诸多企业的一致认可。但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职业素质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最缺少且行业发展需要的因素。当前,在中职院校中,很多学生都有享乐主义和“佛系”青年的思想,对工作岗和薪资要求较高,对工作时间要求是自由,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就想当经理,不想从底层做起,服务意识薄弱,不能吃苦,遇到困难就后退。这些不良思想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就业,也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学生出现这些心理活动与学校教育有着直接关系,而引入工匠精神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这些思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所以说,工匠精神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

1.加强院校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力量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说是职业精神的培养,在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只有加强师资的工匠精神,才可以让教师将自己的思想与理论实践交给学生。但是因为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大部分教师认为教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就可以,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难以胜任自己所学专业的岗位。所以,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对教师开展合理的评价机制,在过程中既要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评价教师的教授技能,着重考核教师是否对学生实施了工匠精神的培养。

2.借助多种途径宣传工匠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工匠精神有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等特点,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中弘扬工匠精神需要院校、教师以及学生都发挥自身作用,共同配合。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从院校角度分析,需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认识和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与工匠精神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设置相应的奖惩方式。为教师提供可以到企业进修的机会,让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进行融合,然后向学生讲述专业知识。积极鼓励学生了解和掌握新型技术,进而创造出更多的新成果。

3.实施现代化学徒制践行工匠精神在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实行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实现教师与师傅联合对学生教授知识,以技能培养为重点,这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相关调查中发现,现代学徒制在落实工匠精神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其方向十分明确,有着多元化特征,实现了招生招工的一体化育人体系,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另外,现代化学徒制不仅融入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理念,与工匠精神的内涵相辅相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与企业能手直面交流,既可以近距离体会到工匠精神,同时还可以转变自己的身份,成为工匠精神的传递者。

4.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首先,需要讲好开学的第一课。在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第一课十分重要,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从入学开始,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向学生重点强调酒店行业职业精神养成的重要意义,因为酒店行业属于服务类,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他人。在开学第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酒店管理专业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与精神。例如讲述与旅游相关的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餐桌礼仪等等,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而为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奠定基础。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设置职业素养培育课程。讲好第一课以后,中职院校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教育,在专业课程之余可以为学生构建实践课程,例如,教授学生一些有关旅游管理专业的礼仪和常识以及文化背景,实现寓教于乐。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进而掌握基本职业素养,另外,课程内容还需要包含思政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精神,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的关键核心。最后,需要创新教育方式,重视教育实践。工匠精神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育的基础阶段,院校应该为学生安排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感悟工匠精神的真谛。另外,院校还需要创新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健全成绩考核机制,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课成绩,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与政府积极鼓励和提倡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中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另外,还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育力度,让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构建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团队,这是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还可以实行现代学徒制度,积极鼓励专业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技能大赛,这对于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夏露.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电子技术基础及实训》课程教学经验分享[J].现代职业教育,2017

[2]王凤娟.浅谈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J].高考,2018

[3]陈欢.浅谈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工匠精神——以旅游服务专业为例[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

[4]黄凤娇.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糕点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

[5]许红,赵宝芳,杨兆辉,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J].长江丛刊,2018

[6]许红,张明明,赵红梅.“工匠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产学协同创新塑造学生“工匠精神”[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

[7]姚进一,荣梅娟.环保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实践研究——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9

[8]曾晨曦.基于真实项目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J].科技风,2016

[9]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

[10]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

[1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

[12]郝琦,房磊.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篇(3)

1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的工作重点

从一般的服务工作常识讲解入手,让学生能够深入浅出的了解酒店服务和酒店管理的实际状况。培训人员不仅应该对学生从严要求,还应该制定一套更加严苛的学生训练评价标准体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岗前培训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将学到的专业能力投入到后期的工作中去。除此之外,培训人员还应该在实训岗位上做出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充足的培训训练,从而保证在确保学生求知利益上不出现偏差。合作培训的酒店需要做好针对学生的在岗培训工作,在学生适应了训练强度之后,可以适当地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对于基础性的岗位分配,让学生之间参与到顶岗操作的活动中去。酒店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要想推行学校就业能力培训方面的工作取得实效,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学生就业培训机制,保证高职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和技能是最新的、是符合酒店招聘和市场需要的。虽然学生在在岗培训中可能会出现由于业务不熟练而导致的工作出差错的问题,但是,出现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在错误中重新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员工的在岗培训,既是一个良好的训练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过程,又是一个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再教育的过程。除此之外,酒店培训人员在针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还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实习生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分析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前途,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酒店实训基地的负责人需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关怀,对于学生前来进行顶岗实习,应该对其进行激励和压力疏导,从而保证学生的就业素质整体性提高。

2推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手段

2.1制定科学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计划

学校的就业能力培训工作还应该涉及到针对学生就业信息采集的动态反馈体系建设,及时地根据市场需求做出修正的闭环运作系统,学校在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时候,应该注意紧紧跟随市场的脚步,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授进度安排方面以企业中的职业需求为最终导向,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满足市场竞争和企业岗位的需要。根据我国2015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行业分布调查数据,我们发现,从事酒店服务行业的学生就业率并不高。其中,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顺利参加IT行业的人数比例最高,占所有高职毕业生群体的26%。高职毕业生在金融行业成功就业的比例为15%,高职毕业生进入房产领域工作的比例占11%。除此之外,毕业人进行教育行业的就业比例为7%。最后,参加高职学生进入制造业、化工行业、酒店服务行业、通信类专业就业的比例都比较低,分别为4%、4%、4%和3%(。进入其他行业的毕业生比例为26%。)酒店服务行业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提高学生竞争力,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能力设置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方案,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培训的针对性。在合作酒店的职责划分方面,酒店实习单位应该设定合理的实习期间的工资薪酬。选用酒店企业专业的人才开展相关的业务活动,对学生群体开展岗前培训以及在岗培训工作。在岗前培训中,可以展开针对学生的大密度、高强度的专业技能培训。

2.2强化学校和企业联动,服务于学生实训能力培养

学校可以与对口企业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联合成立就业咨询会,接受学生的就业疑难问题的咨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学生对于企业招聘方面情况的掌握,从侧面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努力创造,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水平,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在就业实训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受训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度实现岗位业务能力的提升。在不断的提升个人服务能力和管理技能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水平。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培训计划的修订,如果学生出现对在线培训的逆反心理,学校教师应该做好跟进工作,将实习期间的心理辅导工作落实到应有之处。在学生、酒店企业和学校这套完整的就业培训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老师可以安排为学生更换实习的岗位。总之,在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酒店应该及时地反馈实习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接收到学校的统一调配和管理。2.3打造真实环境下的职业训练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培训人员要建立真实环境下的职业训练平台,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实训基地的建立工作。通过打造真实环境下的职业训练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学生大一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培训的讲座学习,让学生对自我认识有客观的了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未来求职方向进行评估职业机会的相关工作。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个人的长处,还能够了解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招聘需求情况,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能力实现路径。在学生大二上学期,应该组织学生分批次地参加企业的就业实训。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培养自己酒店服务方面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企业负责人还可以适当的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操活动,让学生和酒店员工工人展开密切的交流探讨。学生可以提前详细地了解酒店运营活动上的各个服务环节,多向一线的生产工人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检验出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真伪。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在贴近真实的酒店管理职业环境中完成实训内容,学生应该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是求职方向,有效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职业迁移力的培养,学生在实习培训的时候,应该时刻注意发现服务行业中的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因为酒店管理方面是一种服务劳动型的科学工作行业,因此,学校需要给予学生大密度的思想意识培训工作,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同步提升。

3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培训活动

在实际的酒店服务工作过程中,学生由于尚未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对酒店日常管理的环境比较好奇和新鲜,可以通过他们敏锐的目光进行酒店服务模式创新和改造,帮助学生树立酒店环境中就业的信心。切实有效的做法包括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直接结成就业联盟,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企业的就业培训基地,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配置情况对高职院校提出订单式的培训计划,这样学校在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时将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了酒店服务行业的模式创新,开展相关的就业培训,应该强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让学生在酒店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付诸于高效的学习行动。由于酒店服务培训科目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涉及职业指导、信息技术、公关礼仪、人际关系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一系列学科理论知识。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较高的教学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当了解与掌握市场人才需求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以此针对性对就业实践进行指导。为此,学校应该保证针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必须由拥有酒店服务经验的职业咨询师资格的教师进行讲授;但是,因为职业咨询师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职业,每年考取职业咨询师的名额十分有限,因此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师队伍主要是由兼职人员与专职人员组成的,其中大部分均来自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无法有效确保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在就业能力培训师资力量建设的活动中,应该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积极引进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服务管理经验的教师来校工作。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对老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带领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加实地学习的培训活动。

4结束语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培训的活动中,学校、酒店和学生应该明确好三方的职责,做到各方权责分明,从而打造出一种高效的就业能力培训机制。

作者:周珊红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邹伏霞.我国三年制高职酒店管理大专与澳大利亚博士山TAFE学院酒店管理高级文凭教育的比较研究[J].旅游论坛,2013,6(2):94-98.DOI:10.3969

[2]游富相.从供需错位现象反思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33-34.

篇(4)

关键词:酒店;人力资源培训

一、前言

东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1家五星级酒店,到现在已经达到13家,四星级酒店达到了30多家,三星级酒店60多家,其他的如二星的或不挂星的,但按星级标准兴建的,或正向星级靠拢的酒店数量就更是难以准确统计和评估。在东莞这样一个有限容量的市场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高速度,密集型的酒店发展状况呢?首先,东莞每年都有各种类型的招商团、考察团前来东莞招商考察取经,各类商务团体频频光顾东莞,给东莞的酒店带来的滚滚客源;其次,工业化的密集型的“晕轮”效应也衍生出繁荣的会展业和工业旅游,这也是东莞酒店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再次,东莞地处珠三角的黄金位置,处于深圳、广州、惠州的中间,到达深圳或广州的均在一个小时内,可谓占尽地利。最后,与港澳的消费水平相比,同星级的酒店宾馆的消费东莞要低得多,因此吸引很多粤港澳高端消费群体的到来。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酒店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就连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喜来登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在建)也已进驻,已由原来的数家发展到如今的近百家。但由于酒店众多,而作为三线城市的东莞,所拥有的高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有限,从而在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二、当前东莞酒店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1.酒店工作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强,造成培养周期相对较短

东莞酒店数量众多,高端酒店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客观上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但目前管理型人才的不足,影响了东莞酒店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国内不少酒店都是采取内部提拔的方式,打造自身的人才培育体系。客观上,酒店的薪酬竞争力不强,而工作时间的弹性却很大,这也是酒店业缺少吸引人才的做够竞争力,由此造成一线员工的流动性过高。一线员工的高流动率对酒店的人才内部人才培养造成很大的困难。为了应对一线员工的高流失率,酒店通过缩短培养周期的方式,对新进员工进行数次的专业培训就让其上岗,这种快餐式的培训方式带来很多弊端。员工尚未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个人素洋尚未沉淀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要求。人的问题尚未解决好,就匆匆忙忙上岗,肯定会降低工作效率和整个酒店的服务质量。

2.酒店的培训理念单调,培训方式单一和老化

新员工的培训应该采用多样的培训,但当前东莞的酒店对新员工一般采取讲座式的培训,缺少必要的互动。一味照本宣科地朗读,没有及时了解新员工的掌握情况,这样造成这个培训只是走过场,实效并不明显。对新员工的岗位培训仅靠老员工传帮带,其效果完全依靠老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参与培训的老员工工作热情高,新员工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反之,如果老员工消极怠慢、应付了事,则新员工会长时间无所适从。这样的培训理论非常落后,和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有点类似,远远不适合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客观上造成酒店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严重滞后,给酒店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东莞酒店业对老员工的培训,很多是作为一种福利形式,以旅游、度假为主,顺便召开培训会。无论是酒店的管理层还是接受培训的老员工,都没有对这种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

3.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视野局限

对新员工的培训,入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新进员工很快掌握基本的各类工作常识,使其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和工作状态。由于国内酒店业的规章制度大多类似,所以许多东莞酒店新进员工的培训体系一般都是照搬同行的培训内容。相对滞后、老化的培训理论及教材,不能对新进员工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新进员工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入职的工作状态。酒店对老员工的培训,主要是为了强化老员工的技能,提高七工作效率,使之成为更加娴熟的工作者。也并未在创新上下功夫,更多的是强化目的,甚至是作为一种福利,培训为辅,旅游、休闲为主。

三、东莞酒店管理培训应采用的模式和路径

1.多层次、职业化的课程设置模式

所谓“多层次”,我们指东莞酒店业相关的管理培训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不仅要涉及酒店管理专科、本科、MBA等各个层次,还要分为短期职业培训、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等。所谓“职业化”,我们理解为酒店管理培训课程设置符合行业现状,专业课的分类依照酒店的部门或岗位来划分。

2.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模式

东莞酒店服务需要全方位、全员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也应该是系统的,应包含所有部门和各类员工。酒店不仅要强化一线员工的培训,还要提高对财务部、人事部等后台部门员工培训的重视度。酒店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环境发展变化,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不同类属部门力争相互培训,以此来酒店内部的沟通度,提高酒店的内部协作。

3.高投入、国际化的教学模式

东莞酒店的高投入,是指培训要具备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充足的师资配备。国际化指的是要和国际接轨,聘请国际知名酒店培训师,营造氛围和实习地域的国际化。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酒店要舍得投入,才能获得回报。

四、结语

东莞作为一个中等城市,酒店众多。先天原因造成管理人才相对稀缺。如何培养自己的本土人才是一门很大的课题。我们认为,东莞酒店业的管理人才培养,要遵循国际酒店业的公认培训体系,结合东莞地方特色,尤其是要围绕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大胆实践,先行先试。也只有这样,太能突破人才的瓶颈,为东莞高水平崛起作出贡献。(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后勤集团)

参考文献

[1] 邹阳,浅谈现代酒店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大地,2008年10月

[2] 余炳炎,现代饭店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篇(5)

[关键词] 涉外酒店;国际酒店;英语服务水平

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在国际上名声大噪,关注度和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们,纷纷踏入中国进行参观旅游。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20年,将会有约12亿人来中国做客。这个数据预示着中国的旅游业在快速发展,在国际旅游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旅游业的发展总是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中对酒店业发展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尤其是一些国际酒店和涉外酒店,它们是外来旅游者的首选目标。这一现象的产生,对酒店业来说既是难得的机会又是严峻的挑战,而酒店英语服务水平常常是最关键的。

1、提高酒店英语服务水平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旅游人数的迅猛增长,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支柱的酒店业发展势头强劲,中国酒店业正不断增设迎合外国人消费习惯的服务项目,因而英文流利、熟悉国际际惯例与规则,掌握国际酒店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独立分析、解决酒店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满足国际酒店业对人才素质和技能日益增长的需求。

对于涉外酒店,英语服务是对员工最起码的要求,但常常也是制约酒店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轻松、自由舒适的环境,让外国朋友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才能让他们宾至如归。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良好的英语服务水平,英语服务是和顾客沟通的必要条件,只有明白顾客需求,我们才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满足顾客的需求,接受顾客反馈意见。其次,面对顾客要求不断提高,各大酒店发展朝着人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员工英语培训工作,创设英语学习氛围视之为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手段之一,使之成为酒店工作不可或缺部分。因此,建设酒店英语环境是对国际酒店发展的必须要求。

2、涉外酒店英语服务水平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和输送酒店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调查显示,涉外酒店的管理人才中有63%毕业于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酒店英语课程设置包括旅游基础英语、前厅客房英语、饭店基础口语和餐饮英语。它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但是,经调查研究发现酒店员工英语服务普遍存在写以下问题:员工们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心理障碍和文化障碍。

2.1员工听说能力差。据酒店的领导层反映,英语听说能力是员工们最为薄弱的环节,在和老外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失语、结巴、口误等问题。仅仅会一些简单的、常用的口语,面对细致化的服务时,常常不知所措,言不达意。有些员工平日操有一口流利的口语,但在真正与顾客交流时常常会害羞紧张,心理素质较差,导致其英语服务水平下降。

2.2文化基础差。调查发现,员工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经常会在日常交际中,因为文化障碍而发生语用错误,对于西方国家的用餐礼仪、生活习惯等方面常常意识不够,经常引起不解或误解。英语的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员工能够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交流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使交际失败。

2.3英语基础知识薄弱。随着扩招以来,生源文化基础较差已是不争的事实。 高职毕业的学生,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英语学习,但英语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都差强人意,旅游类专业的学生录取线较低,文化基础较弱,在管理者方面常常在阅读和翻译相关资料时出现障碍,员工对于顾客的一些特殊要求不能满足。

2.4酒店英语培训不合理。酒店员工的英语水平常常参差不齐,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酒店管理层对英语培训认识不足,不能够调动员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训目的不够明确,培训计划不合理,培训制度和计划具有较大随意性,常常忽视对培训结果的考核。

3、加强中国涉外酒店的英语语言环境建设

高职教育是培养酒店人才的基础,因此,从高职酒店英语课程角度来改革,具有本质意义。高职酒店英语专业是新兴的专业,其教学理念是以英语为交流工具,以酒店服务为培养方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正处于不断改革之中,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进行转变,从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逐步转变为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在原有英语的基础上开设了听说课程,西方文化等课程。此外,积极加强与酒店合作,开始国外项目学习等,旨在加强对学生涉外业务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补充现阶段专业英语教学中与面试技能结合的不足。

针对酒店英语培训现状与问题,酒店管理者要提高对培训工作认识,充分重视员工酒店培训工作,在培训之前对学员进行英语需求调查,了解员工的不足,期望目标等,选用合适的培训教材,科学的培训手段,合理安排培训人员,制订严格英语培训计划,落实具体操作步骤。培训结果进行有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反馈情况,发现不足和实际问题,对培训效果做出评估,可以将其纳入绩效考评范围,与员工奖惩挂钩,从而鼓励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酒店培训实效,有效解决酒店实际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国际(涉外)酒店加强环境建设不仅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同样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目前,酒店英语课程的建设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标还应细化,课程内容还有待充实,相关教材还需完善等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因此,加强酒店方面培训,创建有效的英语环境是涉外酒店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秀芝,王秀杰,梁永革,谭越跃.酒店文化的基本内涵建设[J].沈阳大学学报,2003.3.

篇(6)

【关键词】酒店专业;实习;适应期;应对

顶岗实习是酒店专业教学的最后阶段,也是考验教学成果和学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时刻。在如今以市场为导向,学生为主导的中等职业教育形式下,学生实习不再是简单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转换,也不是简单的实践和教学的结合。特别是在顶岗实习的适应期,由于学生因各种的不适而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帮助学生渡过这一特殊时期,顺利的完成实习,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和实习部门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对实习适应期的时间界定

各学校因为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不同,实习期有长有短,但普遍也都是为期一年左右。而所谓的实习过度期不能光以一个固定的时间来界定,毕竟它不是劳动法规当中的“适用期”。要以学生的能够基本适应顶岗实习为界定标准,具体表现为:(1)学生在所在的实习岗位能够独立操作;(2)与酒店员工相处融洽;(3)能遵守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4)能够适应实习所在地的生活;(5)无明显躁动或逆反情绪;(6)无需让学校或家长出面解决与实习单位之间的问题:(7)无明显的实习人员流失现象。而据笔者长期对实习学生的观察和统计,这一过渡时间往往会在两个月左右。在这两个月当中,有83%的学生有各种不满情绪,有36%的学生会与酒店和学校发生冲突,还有15%的学生会放弃实习,甚至停止学业。而这一现象会在两个月后有明显的改善。在经历了这一适应期后,学生的心态和适应能力才慢慢调试过来,顶岗实习才慢慢步入了正规。

二、实习适应期存在的问题

1、角色转型的困难

由于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普遍偏低,再加之在校期间对职业认知能力的不深,很普遍的存在角色转型的障碍。具体表现为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遇见客人胆怯、唯唯诺诺;不听酒店领导的安排和指挥,行动滞后,且无团队合作意识;对个性不假思索的表现出来,凸显自己的性格,与酒店的氛围格格不入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实习生自生还没有将角色从“自然人”转化成为“社会人”。

2、心理落差的碰撞

很多酒店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舒适、优雅的表面现象上,殊不知酒店的后台工作是非常繁琐、辛苦。再加之,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定位是向酒店中层岗位靠拢,对基层阶段的工作情况往往轻描淡写,让学生有了错误的认识。

来到酒店后,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分配到自己心仪的实习岗位,心理的落差进一步加深,接受不了社会的现实,又开解不了心中的苦闷,以至于放弃实习。

3、社会适应能力的缺失

服务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这对于刚从学校迈入职场的学生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原本单纯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变成了复杂的上下隶属关系和员工利益的关系,再加上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缺乏沟通和交往能力,各种情绪和不满在过渡期当中逐一爆发,甚至于会与酒店的员工和住店的客人发生冲突。

与此同时,学生会在适应期里逐渐发现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很多的时候不能享受到同工同酬的待遇,使得他们感到不公平,承受不了这种辛苦和压力,导致退缩、逃避、自暴自弃。

三、如何在教学阶段预防问题的发生

1、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要使学生在实习初期阶段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专业的归属感,就需要在学校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尽量的拉近学校和酒店之间的差异,当中包括酒店和学校办学设施设备的差异、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之间的差异、教学管理方法和酒店管理方法之间的差异。

中等职业学校在深化酒店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上,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使用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将课本的内容尽可能的还原到实战中。同时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徒制,以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模拟各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模拟各种酒店工作当中的流程和突况,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增加酒店见习机会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正直青春期,心理年龄偏低,加之多为90后,难免骄纵任性。作为工学结合的一部分,有必要在整个在校学习阶段多安排一些到酒店参观和见习的机会,让学生有个试水的过程,且这样的机会越频繁越有益。

学生在短暂的参观和见习当中,通过酒店部门人员的现场讲解,可以了解酒店的具体工作环境和流程,知晓酒店的管理模式,且此时又无需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这必然会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重新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为下一步的顶岗实习传递正能量。

3、进行客观的心理辅导

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来说,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也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做正面的规划和引导。从某种角度方面来说,走上实习岗位就相当于迈入了社会,很多的酒店对于实习生的要求和对正式员工的要求无异。

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普及心理学的常识,促使学生掌握调节心理的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树立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邀请酒店专业的优秀人才或者优秀的实习毕业生来对学生进行经验传授和讲座,采用互动的方式,向学生描绘出良好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可以排解他们的顾虑,准备好时刻迎接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

四、如何在实习阶段实行有效管理

1、与酒店共谋科学的实习管理模式

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的出发点和学校的管理出发点是完全不同,前者的出发点以经济利益和高效为基础,而学校则是以安全和稳定为基础。如何让两者之间形成共赢,是需要校方和酒店共同探索的。

首先,校企双方应建立各自的岗前培训机制。学校方面是教学内容和心理辅导的培训,而到了酒店后,则应该因地制宜的就酒店各部门的结构、职能体系、规章制度,以及将要在实习当中对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做具体的传授和培训。可以采用循序渐进、以久带新的方式,先让学生摆脱陌生感,在慢慢的接触操作环节,由轻到重的去逐步增加工作量。让学生能融入企业,将自己从一个“局外人”变成酒店的“自己人”。

其次,寻求酒店的人性化管理模式。针对实习适应期所存在的问题,与酒店方一起实行柔性管理模式,切实尊重、关心、爱护实习生,多鼓励、多沟通,排解实习适应期当中学生的思想包袱。

3、组建高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在实习适应期里,实习指导老师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还没融入到实习环境的阶段,他们就只会把实习指导老师当成是“自己人”,寄托于实习指导老师去帮他们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实习指导老师在适应期当中尽可能的进驻在酒店,观察学生的工作情况,及时协调和解决问题。学生下班后主动的和学生进行聊天,召开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充当“知心人”的角色,帮助学生战胜实习适应期当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参考文献:

篇(7)

作为雅高酒店管理集团旗下的众多品牌之一,铂尔曼的B-Leisure将商务与休闲完美结合的独特定位,高瞻远瞩的选址和高端商务人群的目标受众,使得铂尔曼在众多五星级酒店中具有着标新立异的存在。北京兴基铂尔曼饭店便是很好的例子。在亦庄经济开发区,铂尔曼目前是入驻该地区的唯一一个五星级国际连锁酒店品牌,酒店的餐饮总监张艳敏女士介绍说,酒店附近矗立了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铂尔曼开在这里不仅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同时也再次很好地展现了这个酒店品牌目光的长远性。

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不少客人是冲着它的知名度而来,目前入住这里的客人近7成来自世界其他国家,为了能够同时吸引本地客人的到来,北京兴基铂尔曼饭店在餐饮上可谓下了不少工夫。餐饮本就是酒店除客房外的最大部门,一家酒店开设几间不同风味的餐厅也逐渐成为酒店常识,北京兴基铂尔曼亦不例外。在这里有日式铁板烧餐厅,国际连锁酒店品牌中必不可少的西餐厅,但最富有特色的,是“明熙”中餐厅。

“明熙”中餐厅的特色是湘粤菜,而在品尝前、打动食客的味蕾前,来到这里的人,便很难不被其豪华程度所折服,不说其他,单纯为了它占据了酒店一整层的面积。走在北京兴基铂尔曼饭店的三层像漫步在王府宫殿,金色的主色调和荷花的图案交织在一起展现别样的奢华,长廊两旁一间间的厢房,是“明熙”的16间包厢,每一间都续写着贵族氛围。

西餐厅也在用浑身解数不让“明熙”专美于前,前不久刚刚在这里成功举办过的荷兰美食节不仅广受好评,也让西餐厅本已丰盛的菜谱锦上添花,客人们可以同时在这里品尝到具有亚洲特色的印度美食和欧洲风情的荷兰美食。

电梯的拐角处,行政楼层的休息间,酒店内部到处摆满了属于这里主人的私人收藏品,硅化木等各种稀有的木头艺术品,为酒店的文化艺术气息和独特性都增添了不少魅力。然而绿色地毯上和悬挂在大厅中的加拿大野生雁的标志,又从细节上透露了酒店品牌背后的管理团队——雅高集团,象征着酒店的开放、自由、旅行、互相支持和多种专业技能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