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向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向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8 16:28: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向

篇(1)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科学与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便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二)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被动接受者,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相应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新时期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我们要对高中语文的课程设计进行分析。教科书包含现代文、古文,对教学来说有着不同的目的。现代文可以是描述现代科技的,也可以是距离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比较近的一些文章;现代抒情散文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抒情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在纷繁的社会中寻找一份清静。古文同样也是高中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古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时可以感悟当时的社会现状,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性思维有很好地帮助。

(二)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向

作为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明确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向是什么?每一名高中语文老师都有不同的见解。那么高中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是什么呢?其实总结起来就是简单的两句话:①是要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到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取向;②使学生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在班级学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近乎淡忘了独立思考的感觉。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直接灌输给学生,再让学生记住。这样的课堂学习任务繁重,气氛沉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内容讲解。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避免这种直接灌输的方式,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

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要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上课方式,没有相应的意识,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而是等教师给答案。这种观念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活跃性,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状态低下,学习效率不高。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以引导为主,给其答案为辅。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再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在考试的时候没有人提供答案,所以学生在平时就要养成遇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生活化教学 实践与探索

使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在这一要求下,语文教师逐渐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由“言传身教”逐渐转变为“说行合一”。在进行生活化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掌握高中生的心理,又要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并在不断探索中摸索出正确的教学方式。

1、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生活化

就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来讲,要想真正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首先需要使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生活化,以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提高生活化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通过转变观点,更新观念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生活化意识,只有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才能把生活化教学理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该教学理念。当然,教师在使语文教学目标生活化的过程中还应该帮助学生解放思想,引导学生脱离课本,让学生从传统的课本学习中摆脱出来,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学习的机器,也不知识的接收者,而是创造者,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获得较高的成绩,而是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本领,在学习课本知识时,把课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进而把学习扩展到生活中的每一处,做到教学目标生活化的回归。

例如,在语文阅读课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其内容的主旨主要是让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遇到困难永不退缩。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摆脱传统的生搬硬套,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从内容中提炼出较为具体、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并以理解、尊重教学目标作为阅读的前提。同时,为了促使教学目标向生活化的方向回归,教师还应该让高中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对名著的理解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最终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要求。

2、高中生学习语文生活化

学生学习生活化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方式日趋机械化的前提下提出的。这一理念主要强调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把学习活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会变通,会思考,而不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答题机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课程肩负着重点课程的压力,为了获得高分,一部分学生接受并采取题海战术、时间战术、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提高成绩。这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只能使学生获得短时间的提高,不能使其真正“吃透”知识。因此,高中生学习语文应该使学习过程趋于生活化,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地、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

学生可以以课本为基础,在尊重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从学校生活中或者是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日益生活化。在步入高一,体验军训生活时,高中生如果能把自己的军训体验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并逐渐养成习惯,把校园中,班级内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有意义的事情积累下来,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那么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就不会“无话可说”而是“思路泉涌”了。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社会上汲取语文知识,并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而教师本身也可以从社会上挖掘教材,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将现实生活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借此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逐步实现生活化。

3、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生活化

为了使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或者举办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单纯地作为“倾听者”和“接受者”。“图1”与“图2”是萧山六中举行的高中语文教学新范式“一月一型”研讨活动,在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不再是传统被动的接受者与倾听者,而是现在的发言者。举办这种研讨活动,可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语文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并积极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的方式会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为今后高效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1

图2

教师鼓励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研讨活动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体现,在该过程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并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方式趋向生活化。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着讲解一些社会热点、新闻热点等,扩宽高中生视野,调动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如果教师再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应该逐步使教学目标生活化、学生学习过程生活化以及课堂教学生活化,通过这几点来真正达到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葛海丽.也谈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对策与方法[J].教师,2013,6.

[2] 张琼.乘着生活的翅膀飞翔――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析[J].课外阅读:中旬,2011,8.

[3] 侯天荣.“生活即教育”――谈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界,2015,5.

[4] 付品贞.高中语文生活化实践教学探讨[J].神州(下旬刊),2014,2.

[5] 王艳华.浅谈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9.

[6] 段爱忠.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4.

[7] 高峰.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8.

篇(3)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色以及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年龄心理特征和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从高中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看,高中生的认知结构日益完善、逻辑思维能力日渐成熟,能够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以为其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倡导的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教师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合作、对话、探究等教学理念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还强调研究性学习要回归生活、注重实践。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文需要一定的生活情境和语言环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贴近生活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2.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应树立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能力。此外,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最终提升了自身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质。

3.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使高中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具体做法如下:

(1)张开想象的翅膀,与文本对话,领悟文本内涵语文课文的作者的文化底蕴、人生阅历、生活的时代背景等都和学生有着巨大差距,有时甚至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做到知其人、论其世。这样通过与作家、作品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对文本的再造想象和自身的理解能力,对文本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文本、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已有的语文知识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性解读。

(2)语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进行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贵在创新,而语文和创造都离不开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放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积累的语文知识,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融入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以及文中的生活场景进行创造性解读,在与文本及作者对话、产生共鸣、同悟人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感悟与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使学生的理解文本的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7-0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化策略能使教师更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辅助手段,组合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师应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加以利用和研究,结合实际高中课堂教学资源使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化策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资源优化。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使用现状

教师为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在网络上搜集课件或教辅资料。但是网络上的资源太多,挑选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使用多媒体工具能从视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播放内容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够密切,则不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

2.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策略

在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创造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1]。教师可着重对教学资料进行吸收或删除,对教学工具进行灵活运用,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更改,从而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

2.1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教学

因高中语文教学资料信息量庞大,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学习目的、任务要求进行信息的采集,进行有效地组合,使课堂教学内容清楚明确。优化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师确定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定位更为清晰,准确抓住学习方向。优化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高中语文中《再别康桥》一课,是一首出色的离别诗,体现了徐志摩诗歌的特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课程目标是把握诗歌定的情感,了解“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教师先让学生通过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及人生历程,对诗人有个自我的评价。再着重讲授代表“意象”的自然事物,并进行分析,逐渐使学生把握诗人的情感,进而传达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课程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育资源的优化,实现有效教学。

2.2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媒体优势

高中语文需要有大量的信息作为支撑。在实际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多媒体巧妙地结合,能满足学生不断增加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教学使语文内容从平面到三维,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加上视听结合,画面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思维发展。通过对多媒体工具的灵活运用,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当中。了解现代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优化对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实现有效课堂教学[2]。

例如,在讲到《故都的秋》一课时,教师开始教课时就可以展示一系列的秋天的图片,营造秋天的氛围,再通过播放视频朗读文人骚客对秋的感慨的诗词,深化学生对秋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好的理解重难点,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之情。也可进行情景再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练习,开发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练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语言文字转换成音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受到言听之美,形见之美,培养其审美能力。通过优化多媒体的使用,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化,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优化教学方式,获得最大效益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讲课的风格。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单一已满足不了新课改对于语文课程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自身的情况,不断更新改进教学方式,吸收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程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3],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片断,建议学生在网上查询故事背景,然后让其提出不懂得地方,教师在结合学生的问题讲课。师生互动是一个活跃性强的教学方式,能起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的作用。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教师进行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也得到了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总结归纳经验,与同科目的教师交流意见或在网络上吸收借鉴他人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化,获得最大效益。

3.结束语

当今高中语文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优化教学资源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实现资源优化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有效化还能体现语文这门学科带来的独特美感和思想内涵。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化,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发挥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敏芬,林宣龙.以有效利用资源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浅论[J].江苏教育研究,2012,32(2):20-21.

篇(5)

关键词: 文学话语 高中语文教学 创新

现阶段,高中教学中引入了“微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延伸语文教学至课外,从实际效果分析比较好。另外,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对“文学语境”及其应用的思考;比如对新课改后高中语文教材的理解、教学体会与经验总结,以及出于对语文教学与文学关系的进一步反思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思路等。

一、对文学话语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解析

1.新课改与高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的目标在于素质教育,核心要素是“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比较复杂,主要是透过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唤醒人性的人才,以语文教学灌注人性,将“弯的调直、将芜杂的加以剪除”,进一步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或未来职业中遵从“适度”伦理(或者称之为有教养、有素质);深一层分析,它的主旨则要求以文学性的手段,让学生与自身相关的周遭事物、人、事件发生关联,从文学的角度获得更贴近的感受,并以文学的方式加以表述、传达,从而达到文科教育人才的目的。

2.高中语文教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看,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向课外拓展的方向非常明确,这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各种相关资源进行搜索、整理,并融入教学备课教案中,并加以发挥;这种延伸不仅是一种从高中语文教学向文学的延伸,它更关切的是系统性的文学知识素养的培养(这是由于文学本身所涉及的范畴所致)。另外,语文是一切课程的基础,且在高中阶段,逐渐向理性逻辑分析阶段、理论阶段过渡。所以从整体上看,这是一种从文学视角进行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引导方向,因此,应该注重从这个角度对高中语文教学加以分析。

二、文学话语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

1.创新思路及出发点。

语文教学简单的可以从“字―词―句―段―篇―文章”这个角度进行解析,但是这只是形式上的理解,因为基础性的语文教学实践是必要的部分;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要结合更大的文学背景探讨,因为文学的逐渐退潮已经引起文学批评的兴盛,且在整体社会的物质-享乐欲求的推动下,文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所以透过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性、训练其知性分析能力,以及逐渐过渡到理性的逻辑分析层次非常必要,也是解决当前社会中因国民素质过低而造成的诸多问题与矛盾的主要路径选择。因此,文学话语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应该关注“人的文学”、“社会问题的化解”、“国民素质的培养”、“人性光辉的崭露”。

按照“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除了有一个新的出发点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区分清知识与认识之间的差别,培育真正有思想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进行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训练。

2.从能力训练到创新意识培养。

文学话语下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感性能力、知性能力、理性能力,具体讲,就是从感性角度培养真实的心灵,从知性角度培养其思辨现实的能力,从理性角度培养其价值归属。

从教学角度讲,需要培养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题材的差异区分能力,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风格对所教的主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与表达。另外,创新的基础在于对模仿阶段的超越,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应该加强对诗、词、散文、短篇小说、独幕剧等的练习,在大量的学习拓展、练习、探索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形成一种创新意识,强化其自主思考与探索的能力。

3.从课堂教学伸发,拓展学生探索能力。

要做到以上各点,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课堂教学中做好引导。比如,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探索关联起来,让学生对每一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扩充、精简、反思,形成一种初步的知识系统。然后,再透过课后作业来实现其各项能力的释放。比如,以具体的作品创作过程,达到对各种能力的训练、运用,以及熟练化,最终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认识,以及认识能力,从而不断探索、创新,创造出有利于国家、民族、自身发展的新思想。

总之,在不同的时代,语文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要站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与文学背景之下,运用文学话语的力量传达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价值观;通过更丰富、生动、直接、形象的方式,让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实情、主动挖掘文学宝库、认真练习各种应用技巧,从而不断提升各种能力,为其未来的教养与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爱华,傅梦舟.美国高中母语课程及其对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以美国蒙特沃德学院的高中英语课程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篇(6)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途径我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非常丰富。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与精神财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不相适应。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传统文化巧妙的融入其中。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展开探讨。

一、教师注重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挖掘

若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就要不断的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因素,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意义。教师应当将教材中一些传统文化的观点与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与文化价值要给与重点介绍,引导学生反复的阅读与不断品味,将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断地内化为自己内部的素养,与传统文化产生在心灵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经典文章《鸿门宴》的时候,中有关于鸿门宴上座次的说法:相忘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文中描述的座次是项羽和项伯是向东的方向坐,范增是向南的方向坐,刘邦是向北的方向坐,张良是向西的方向坐。大部分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都是仅仅讲解字面上的意思就不在深入的讲解了,教师可以以这篇文章为基础,将古代的座次文化深入其中。古人注重礼仪、讲究身份地位、在吃饭的时候,讲究的是身份贵贱,东方属于日升之地,属阳,是尊贵之地,西方为日落之地,属阴,是最差的作为。从座次上来讲,从好到坏为东南北西,这是古代的座次文化。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习刘邦、项羽等人的性格特点,还要挖掘在其中的饮食文化与座次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学习的时候要多加留意,仔细品味。还有学清照的《声声慢》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优美婉转的词句,进行教学环境的创设,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个字,表达出作者内心悲伤地、凄凉的感受三句一起朗读,婉转悲切,学生感受到悲伤地、凄凉的情绪,自然而然的投入到这种教学情境中

二、营造传统文化教学的氛围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的突进就是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传统文化渗透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有许多借景抒情、绘景咏物的特点,这些作品,从文学角度来数构思比较巧妙,充分的发挥作者的想象力,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月色、荷花这两种意向,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一些古典音乐与古代相关文化的介绍,通过美丽图片的欣赏,营造月色下荷塘得美好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的时候, 笔者就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首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古典韵味,营造古典文化的氛围。开篇就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疑问代词的用法,了解文章中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还要对文章中的一词多义的现象,积累古代词语的含义、更多的挖掘文章中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就拿题目中的辞来说,辞最早是来自楚国的,因此有称为楚辞,是一种介入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屈原的《离骚》就是楚辞的代表,到了汉代之后,辞赋相互统一,统称为辞赋。辞,比较注重行文的韵律与句式,在行文上,比诗歌自由,比散文工整,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为学生传授这些古典文化知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更好地体会古代的诗词文化。

三、将传统文化教学延伸到课外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

语文教学具备多元性的教学特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丰富的美学因素使其产生重要的美学教育功能。传统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多采用灌输方式,强调基础知识及基本运用技巧,而忽视学生审美能力,让这门具有美学教育功能的学科失去了原有色彩。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使其具备审美品位,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所谓的想象,从心理学家的方向来看,是指人的大脑里对于已经储存的表现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形成形象的一个过程。而审美想象是审美情感的一种深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了解进而做出想象,丰富了高中文学的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教师通过审美教育个性化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使他们创造思维从而提高审美想象力。

2.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新课程改革后,在教学中越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中学生的好知欲和求知欲都较为强烈,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情感意志,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个性化教学时,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能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著名的教育界叶圣陶先生说过,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将审美教育个性化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一方面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个性化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现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一直以老师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地位,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审美个性化的发展。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例如,我在高中语文教学,我将语文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布置任务,要学生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两种方法来描写巴尔扎克,我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去找寻巴尔扎弓乙的相关资料,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同时也在描写的过程中发现了语文的奥妙,懂得如何用精妙的语言去赞美和书写一个人,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方式,利用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多样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善于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美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老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语文作品的感知,让学生通过观赏作品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学生的见解给予正面的肯定,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3.教学情景化。

情景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人,情境教学也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洲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老师要积极的将学生引人到教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通过对语文作品的观赏来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色彩、音乐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和感官认知,激发学生对美的欣赏。

4.老师的引导。

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老师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摆出一副严厉的表情,才能震慑学生,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乖乖地听讲。然而老师这种方式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就我国现阶段的高中生,虽然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其在学习中难免会迷失方向,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指导好学生学习语文,在不断学习过程中积累审美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支撑,通过对审美个性化的认识,构建审美认知平台,使学生获得审美情感,从而产生审美意识追求,进而形成有个性的审美体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的体验愈发丰富,这为审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基于此,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明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