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
时间:2023-08-28 16:28: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改;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00-02
历史是悠久而漫长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在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工作过程中,不仅有着收获,同样也有着诸多的困惑。带着这些困惑我引领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看到色彩斑斓的历史,也品到多滋多味的历史。现在的历史教学正在经历着新一轮课改的冲击,如何教好历史,如何学好历史,让历史从服务于学生的高考发展为服务于学生的人生,是历史教师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现今历史课改的状态下,越来越多的困惑摆在我的面前,同时也引发我更多的思考。
一、怎样做好初高中的衔接
初中历史是编年史,一般情况下,初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薄弱,学生、家长、领导都重视不够。而高中历史是专题史,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是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之上的,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式结构要求有初中的编年史做基础。但我们现在面临的状况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的储备不够,学习方法单一,只靠死记硬背,缺乏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初中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的衔接显得比较困难。学生初中历史知识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紧、任务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怎么办?我在这些年的历史教学中总结出,要做好衔接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观念。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和端正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态度,以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和多样的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历史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把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贯彻到位,尤其不能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块。
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从丰富的历史书籍,博学的同行和老师中间汲取营养,形成一套自己的历史教学方法,有一种对历史教育的热情和热爱,把它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
3.历史教学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要依赖丰富的史料、实物,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后得出结论。学生有一个通病:知识点掌握比较零散,弄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记忆效果很差。要提醒学生注意内容的横纵向联系。在教学中可节选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分析、比较这一阶段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这就是横向联系。而不同阶段的相似事件又可以建立起纵向联系。通过横纵向联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这就是知识体系。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式学习。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二、怎样处理好“一标多本”的问题
新课程一标多本,采用专题模块形式。专题模块教学,完全改变了以前的章节式编年史的结构,拿到教材,给我的印象就是好像进入了高考的第二轮专题复习,这是很多历史教师在进入新课改后的共同感觉。现在各地主要使用的几个版本有岳麓版、人教课标版、人民版、北师大版等等。各地版本虽不同,可高考是以课标为准的,需要处理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所以怎样来处理知识,处理到什么程度,哪些该讲,哪些可以省略,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认为首要的是必须转变观念。应将教科书看作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材料和资源,应将教科书视为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助力工具之一而不是万能的。这种意识的明确,观念的改变既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其次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要注重新情景、新意境材料的应用。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和不断充实上来的知识去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应用新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去透视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第三、重视课标的指导性和充分利用各教材的互补性。不管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教师都要研究新课标,发挥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指导作用。否则只是教一个版本教材,那肯定是要吃亏的,因为你可能会由于只教了这个版本的教材而忽略了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集中解读和指导。
三、怎样更好地处理教材
你可能会问,这还算是困惑吗?处理的不就是历史教科书呈现的内容,不就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考试范围吗,把教材内容全部吃透,把考纲考点全部落实到位不就得了吗。可是这样的上历史课,“一讲到底”,讲的内容非常枯燥,教师“发放”的尽是课本知识,从概念来到概念去,历史知识并未因教师的讲解而变得活起来,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学生自己看书。所以这就看出历史教师面临的新的危机和问题——能力储备危机。
四、怎样让历史课成为充满个性的历史课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性学习;有效引导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9-0062-01
针对历史学习而言,由于个体的差异、能力水平等诸方面的差异,对学生来说,在一开始接触历史的时候就可能对历史思维方式产生难以理解的困惑。历史教学关键在于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优势,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将他们的短暂而又直接的兴趣转化成长期的习惯,同时我们要善于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不仅仅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能够主观的转化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文章通过阐释自主性学习的概念和实质为理论基础,针对自主性学习和有效引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提出一系列合理化的建议。
1自主性学习的概念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对学生来说,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切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自主性学习。
2自主学习和有效引导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对自主性学习的错误理解:从初中历史教学来看,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在使用常规的教学模式、方法对常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教不好、学不懂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想学的学不饱”和“不想学的学不了”的两个极端情况。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在自主学习操作中只关注形式,并认为自主学习只是让学生独立的去学习,认识严重有误,只是在实际操作中变为“提问—回答”式,没有根本上解决“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在学习整个过程中还是处于被动的受支配的地位。
2.2过分的强调了多媒体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的确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新鲜的血液。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媒体教学在学习的自主性方面的确有明显的优势所在,但是也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在多媒体教学中,缺失了一部分关于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介于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往往缺失了以往讲解的激情,但是这种音容表情和人格魅力是无法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的彼此信任的情感带来的课堂气氛的轻松活泼,在传统教学中展现的更为明显些,因此这两种氛围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不同。
2.3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缺失:学习动机可以有效地激励学习者达到历史学习目的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表现出来较强的主动性和交际动机。这些学生缺乏参与历史课堂活动的热情,对学习好历史并没有表现出来一种成就感,另外普遍认为学习历史只是为了顺利通过高中入学考试,因此他们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完成老师所安排的学习任务,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到历史学习当中来。
3自主性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3.1崇尚自主合作学习法,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重要,这也成为了自主合作性学习手段的精神的根本。由于现在学生的独生子女比例日益增长,他们的独立自主性较差,一般不愿意与他们合作学习,因此他们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现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水平差距性较大,这就造成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掌握历史学习信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造成他们之间希望进一步的交流与互动,因此,要想解决这种差距,自主合作性学习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几率,让他们共同努力来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3.2联系实际,激发历史学习的内在自主学习动机: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及普遍规律,它有诸多的心理特征,其中包含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学习的特征形式。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心理要素,它体现了一种内在的激励表现。只有当学生对自己所作的事情表现出来强烈的诉求和期望时,才能充分的把这种内驱力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来,这样才能有效持久的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学习有无正确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能否产生相应的学习行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对知识得以应用,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培养:1、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兴趣。比如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成果展示、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要想培养学生资助学习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一系列的“典型事件”,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典型事件”的过程中,让学生多留下印象,同时可以扩展到对某些同类问题的认知上来,从而实现知识的转移。2、课外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3、联系实际,进一步加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本身和现在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现在世界科技发展、经济一体化等大格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感觉,来提升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历史新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发挥自主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正确做好自我定位的同时学会正确地自主学习,从而能够在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军.《谈初中历史课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J].文科爱好者,2013,5(6).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教学;收获;困惑
历史学科在推行教学案教学后,被广泛定义为最难学的一门学科,这并不是学科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对教学案教学有着一些困惑和未能认识到的问题,所以未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导致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错误观点。下面就针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案教学广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学校管理
问题:教学案印制不规范,浪费严重,怎么办?
解决策略: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后编写的教学案,由各学科教研组长把关审核,教研组长审核后再交年级主任处,凡是不合格的教学案返回教研组重新编写,年级主任审验合格的教学案方可签字印发。这样做可以严把质量关,同时又能避免浪费。
2、教研组教研活动
问题:怎样利用教研组活动推动教学案教学?
解决策略:学校历史组推进教学案教学分四步走。
第一步:理论学习。学期初,要对《教学案教学实施方案》学习,进行解读;学习两周,第三周进行测试,考试成绩计入教师量化积分。平时,利用固定的时间搞好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学案教学的理念、编写要求、基本环节、操作流程等理论,同组教师相互交流、质疑、解难。
第二步:以“三课”活动为载体,尝试教学案教学。一是加强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和编写教学案结合起来,学校领导包组蹲点,及时解决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发挥备课组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把讲授公开课和教学案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周一上午本组教师围绕公开课所定篇目,按教学案的基本环节备课,编写出初步的教学案,然后由主讲教师在一个班内实施教学,其余老师参与观摩。评课时根据课堂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再在其余班级推行。
第三步:是全面铺开,人人过关。全体教师逐课推行教学案教学。
第四步:举行教学案教学的大比武活动,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教师的思想认识的转变
问题:教师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应如何认识?
解决策略:全面了解教师思想的认识转变,从思想入手,解决教师思想中的困惑。
利用教学案教学以来,教师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案编写虽然费力费时,但方便课堂教学。编学案,教师多方考虑多方面因素,查阅各种资料,,教师忙着设计学案、筛选习题,费时费力,而课堂上,学生读课标、读教材,按照教师的学案设计梳理知识,然后作习题。
(2)教师的工作流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施教学案教学后变化明显,此前教师劲没少下但成绩确实让人发愁。学生的作业在课上完成,备课、上课的时间与精力均有了保证,工作起来更有激情。
(3)课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实施教学案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小组讨论积极交流展示,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多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和谐,师生的心理和情绪越来越轻松。
(4)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使用教学案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不研读教材,不翻阅资料,不了解学情,那么所编写的“教学案”能说是高质量的吗?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很难适应这种教学形式的。
二、对教学案各环节编写内容的界定
教学案教学虽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但有部分教师对使用教学案产生了误区,教学案的设计要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应严格界定。
1、课时学习目标的界定
课时学习目标是学科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它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主动预习,自觉达标的习惯。
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来确定。学习目标是课标的细化,教材中超出课标的知识、要求较高的知识也不能作为学习目标。
2、课前预习导学的界定
预习导学是教学案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前的必要准备,预习的充分能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预习导学部分的题目,教师要精挑细选。课前预习导学题目应该以学习目标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就能回答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难题、偏题、怪题的出现。预习导学题型可分为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多种题型。
3、课堂学习研讨的界定
课堂研讨部分是教师最难驾驭的部分,由于学习小组的建立不够完善,表面看学生在合作学习,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小组合作成果的呈现成了小组长的专利。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让程度好的学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达标检测题的界定
达标检测不能与预习导学和学习研讨题目重复,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题量不能太大,以学生当堂能完成为准,一般以5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题为宜。教学案使用后要收上来,检查学生做到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5、课后拓展延伸的界定
课后拓展延伸题目,可以是本课内容,也可结合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确定;其应具有拓展性和延伸性,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升。
三、教学案教学存在的困惑之我的看法
教学案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了广泛存在的问题外,我个人对教学案也存在些困惑。
困惑一:预习环节用什么时间完成?
预习环节全部放在课外不行因为我们的学生自律性太差且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放在课堂上预习,费时太多,学生把课文阅读一遍需要10分钟,做完预习题需要10分钟,构建知识框架需要10分钟,学习研讨需要15分钟,达标检测还没有进行就已经没时间了,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每节课都要“欠账”了!
困惑二:课后拓展延伸题何时了?
顾名思义,其应放在课后来完成。如果放在课后的话,真正是“下课就放在脑后”了,第一:学生课后没时间,第二:学生课后不去做。农村初中的学生,课后连5%能完成的都不到。放在课堂上来解决,哪有时间呢?因为,课堂上各环节已被安排满满的了。
四、教学案教学的推行建议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教学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为了解决这些困惑,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教学案教学,推进校本教研,我认为历史学科课型系列建设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构教学案教学新授课模式,利用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片级赛课以及教学案教学大赛等,推动各学校历史学科建立起教学案教学新授课模式。
第二阶段:建构教学案教学复习课模式,充分利用九年级高素质教师进行复习课研讨活动,以省市级优质课大赛活动为载体,促使各学校历史学科建立起教学案教学复习课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全面培训历史学科教师,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使全体历史学科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教学案教学新授课与复习课模式,全面提升我县历史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全面推行高素质的教学案教学,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应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浅议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5):76.
[2] 古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3):69-70.
[3] 王松光.初中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历史魅力;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12-01
文章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如何改善我们的历史教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历史教师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更有效的历史教学。在新课标下,对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引入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兴趣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热情集中到历史课堂,才是一名历史教师真正值得努力的目标与方向。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求每个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以便在教学中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初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初中生了解世界,展望未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读史使人明智”。国外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要高于我们,甚至于国外中学生对中国历史大事件的了解要深于同龄的中国中学生,他们对历史思维的培养的重视程度远甚于我们,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改进的地方。
初中学生,特别是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或者很少的接触历史知识,鉴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程度的不同,而历史讲述的又是过去发生的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现象,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规律,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历史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就会缺乏积极主动性,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枯燥无味的讲解。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而结合在最近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经历,感触最大的莫过于我们现在枯燥、功利的历史教学已经在初中历史课堂渐渐扎根。根据我对学生的问卷反馈,表示爱上历史课的学生只占全体学生40.3 9%,表示喜欢读历史教科书的学生只占全体学生的48.46%,表示经常阅读历史课外书的学生只占总体学生的38.99%历史课堂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满堂都是划笔记、背书,这也是现在很普遍的历史教学方式。而且,历史教学的功利性体现在我们的历史教学完全导向历史考试,根本无法体现出人文学科所应有的魅力,更无法帮助学生培养深层次的历史思维模式,更无从谈起树立价值观、人生观等等。这样的一个后果最直接的就是我们以前很流行的一个词“高分低能”。
【关键词】有效教学; 学生为主体; 兴趣与方法;读史明智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10-01
实现有效教学,是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梦寐以求的夙愿。过去的3年中,扬州市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达标考核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全片各初中学校此项活动的过程推进、课堂考核及资料检查等工作,学习欣赏了不少同行们的公开课,尤其是历史课,受益非浅的同时也频生困惑。现结合当前农村初中历史同行们和自身的做法、随想,就如何实现农村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作粗浅的探析。
何为“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如何实现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呢?按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的“有效教学”理论可知,“初中历史有效课堂”主要是指通过初中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围绕历史教学重要任务,实施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为未来的行动寻找智慧与准则”等方面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无进步或发展是历史课堂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具体地,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有效意识
首先,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要完全明白并理解衡量“历史有效课堂”的主要标准,即通过初中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围绕历史教学重要任务,实施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为未来的行动寻找智慧与准则”等方面有无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其次,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在考核过程中,我常看到不少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完成不到位,甚至缺乏。这立刻让我联想到:近来90后频频将自己的不雅照等传到网上曝光,这些现象引发了许多人的冷思考:“这孩子脑子怎么进水了呢?”这实际上就是大家常说的“许多学生审美能力和判断力缺失了”。这就要求我们,包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就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历史课堂教学才可能有效。
另外,我们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如在考核过程中看到的几位农村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坚持低起点、小步走、脚踏实地地设计并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做法就很可取;要经常反思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历史教师等。切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历史老师是学生喜欢历史学科的重要前提。
二、激发学史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兴趣是求知的先驱,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有了兴趣就会入迷,就能钻进去,就会专心致志,变被动为主动,满腔热忱,忘我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乏味之事,还可以弥补智力不足,学习就会大见成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必须从“激发和培养兴趣”入手。
首先,激发学史兴趣应以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为中心,传授包含着精神、文化、智慧与情感等丰富的生命意蕴的历史知识。“课堂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现在的应试,更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应世”。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应该为“学”服务。在这次考核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已自觉地意识到学习是学生的学习,主动地走近学生,并有效地加以引导,帮助每个初中生逐步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历史的主人,明白“读史使人明智和明志”,从而产生学习历史的持久动力,夯实历史基本功,为将来能应用历史原理思考和分析世界万象,如中美、中日、北约与利比亚等关系,不做永远听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人生自信;预见未来工作中可能的困难,成就人生伟业。
其次,激发学史兴趣就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过程。历史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的学科。体现在课堂教学里,就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应充盈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化特点,在历史课堂里应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有生命激情与灵性飞扬。“历史之为历史,在于其留给人有血有肉的回忆”。学生最崇尚最向往的是主体参与、充盈着生活气息、富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的活动体验式历史教学。《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和推广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历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感知与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探究方法的伙伴。教师应以历史课堂为平台与载体,据学情精心设计适合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快乐思索、体会、总结、成长,实现有效教学。
三、更新教学方法,关注教学细节
实现有效课堂的支点主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训练点,其根本在教学方式,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课堂教学应始终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穿针引线、铺路搭桥;课堂应成为学生“敢言堂”、“乐言堂”。这与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适应学生,运用各种适合学情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到历史学习妙趣横生,进而积极主动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自我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成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训练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育教学 优质课堂 提问 情境 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8-01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历史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构建良好的教学课堂显得格外重要。如何让初中历史的课堂充满活力和感染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提出了动态学习的观点,并切实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初中历史优质教学有效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优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历史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历史教学应以问题教学为中心,通过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掌握、理解和判断,来得出相关的结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积极思维的快乐。这种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如学习《法国大革命》,笔者依据教材里的两张图片,法国社会三个等级示意图和一幅漫画《多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设计了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和探究。示意图和漫画告诉了我们法国当时什么样的现状?根据你的理解什么人的反抗意愿最强?为什么人们把这场革命叫资产阶级革命呢?资产阶级想在这场革命中得到什么呢?结果怎样呢?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对图片的话题兴趣在我的问题引导下,思维很快调动起来,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同时在结语巧设疑点,诱发学生无限想象。在结语时,除了点明重点,点破难点之外,为了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制造悬念、突显疑点也是我们的惯用手法。疑点的设置,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渴望,产生期盼,其内心深处埋下了一根无形的线,时刻牵动他的心,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探究学习的心境,引发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从而为上好后面的课程做好铺垫。通过设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学习,这才是初中历史优质教学所应该完成的。
2 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初中历史知识比较枯燥,对于枯燥的知识教学应该积极的创设情境。采用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具体教学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优化认知过程,构建历史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形象、生动是教学情境的显著特征。初中学生正是形象思维成熟、抽象思维发展的时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思想活跃,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正符合初中学生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由于历史史实具有很强的过去性,学生不可能亲身经历和感受。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往往能把历史事件的全貌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历史的亲近感、真实感,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实施历史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历史教师的关注和青睐,有力地推动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动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准备,不能在课堂上临时发挥。无论是引用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还是应用多媒体创设声像情境,抑或是学生的角色扮演,都应作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否则创设的情境失真,也就起不到情境教学应有的生动形象效果,导致情境创设的无效。情境的创设应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素有“文科中的数学”之称,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极具启发性、诱导性、探究性,要蕴含一定的思维深度,富含激发学生想象的信息,以此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信息,强化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3 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学生的可持继发展作为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历史教学的合作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学生思想不重视、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新对策,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新问题;对策
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教育工作者,经过一学期的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就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存在新问题
1、学生思想的不重视。由于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并且只有50分。所以许多学生包括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历史,认为历史是副科,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它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枯燥无味,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由于思想上的轻视,导致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敷衍了事,给高一新课改的实行带来消极影响。
2、历史专业基础薄弱。初中社会课是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历史科中考所占分数又没有数语英等科目那么多,所以几乎所有乡镇中学平时从未重视过历史课,只是因为中考的指挥棒,考前临时准备一下,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3、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历史新课程在结构上,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在初中较为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高中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线索性,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初中历史学习内容重复,又可以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并使抽象的理论与丰富的史实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理想严重地脱离了现实情况,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针对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的老师不断学习,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着重把握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注重改进新情况、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新问题的新对策。
二、解决新问题的新对策
1、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而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最终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改变学生轻视历史课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 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悄悄转变。
3、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素质。
新的课程改革的标准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新的课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新课程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题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容量较以前大大提高,知识点支离破碎,而学生初中的历史基础又非常的薄弱,面对容量庞大的专题学习,学生很难掌握。这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线索的把握,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一节课的线索、一个专题的线索、一个模块的线索,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整体框架、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比较;组织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加强对知识的落实和检测等。
4、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