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博物馆开发设计

博物馆开发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8 16:28: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博物馆开发设计

篇(1)

博物馆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游客和社会的关注,它在保护各类历史文物的同时,集中、系统、生动地展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灿烂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科学技术等内容,提供给旅游者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体验,因此很多人尤其是国外旅游者都把博物馆作为了解某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的窗口。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购买一些旅游纪念品作为收藏纪念或者馈赠亲朋好友,因而承载着与博物馆藏品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味,有特色的纪念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此外,博物馆本身是非营利机构,资金来源只要是依托于政府,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着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旅游者提供有馆藏特色的纪念品销售等服务,不仅能活跃旅游商品市场,而且能拓宽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博物馆自身造血的能力,促进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博物馆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在旅游中购买的,具有旅游目的地“地方特色”的商品。它是旅游商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等。旅游纪念品区别于一般的商品,它是目的地特色的物质载体,能反映当地的民族风情,能够承载旅游者某段旅游记忆。

从旅游纪念品的定义可以衍生出,博物馆旅游纪念品是和博物馆业相关联,具有与博物馆的展览、藏品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相关的一系列带有旅游纪念意义的商品。应具备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纪念收藏价值、礼品价值等基本价值,可以全方位展现各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

二、国内外博物馆纪念品的开发现状

(一)国外博物馆纪念品的开发现状

博物馆纪念品是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特色。在欧美国家,博物馆大都设有销售纪念品的礼品商店,纪念品的价位从高到低,带着纪念品离开博物馆已经成为游客的习惯。国外的一些博物馆开发的旅游纪念品之所以比较成功,第一,开发的纪念品立足于本馆独具特色的收藏品,特立独行具有“排他性”。第二,注重产品品质,制作工艺精美,实用性强。第三,种类齐全丰富且有不同档次的商品,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游客需求。第四,运用“强强联合”的策略,知名博物馆实现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经营产业化。第五,美国博物馆协会还建有专门的博物馆商品销售网络。

著名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都非常注重纪念品的开发,并为它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以西半球最大的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为例:馆内有五千多平米的营业厅,并在纽约的一些大商场和其他城市设立销售点。馆内销售的书有六千多种,商店销售的商品近2万种,其营业额高达上亿元。此外,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也是最早把博物馆商品与高档珠宝首饰结合的博物馆之一。与施华洛世奇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蜻蜓胸针商品并限量发行,不仅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通过这次的合作,把施华洛世奇的消费者转变成了自己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群体。

(二)国内博物馆纪念品的开发现状

随着国外博物馆纪念品的发展取得了成功,我国博物馆逐渐意识到了纪念品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各地的博物馆都相继开发纪念品,但整体水平不高,开发能力不足,仍然停留在盲目效仿或者是整套照搬和复制他馆的创意、产品的阶段,没有考虑自身博物馆的特色,导致博物馆纪念品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不能反映各个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品味,与西方国家的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相比,差距很大。

近几年来,我国的首都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博物馆文化创意纪念品的开发。特别是上海博物馆还设立相关部门,专门从事文化创意纪念品的开发和销售,他们设计的具有本馆文化特色的领带、丝巾、便签等十分畅销,有的还远销海外,文化产品销售额远远超过了门票的收入。虽然现在很多博物馆意识到文化创意纪念品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因此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应向产业化经营发展。

三、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一)根植馆藏文化并与时代相结合开发

坚持馆藏特色是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的根本,博物馆纪念品的文化定位一定要和博物馆藏品有紧密关系。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应该选择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找准自身的文化内涵,创造出有“灵魂”的独具馆藏特色的纪念品。

同时,博物馆纪念品的开发,不论造型、内涵,都不能停留在老祖宗的“创意水平”上,应符合这一时代人的需求和文化特征。随着人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心理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对那一时期产品的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代的生活,个性十足、夸张幽默,因而在设计开发时应挖掘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博物馆纪念品。

博物馆纪念品只有在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造出与时代观念同步的新形式,才能被消费者所广泛接受。因此博物馆纪念品的开发必须根植馆藏文化并与时代相结合。

(二)主题性和系列化相结合的开发

博物馆纪念品是文化创意商品,是专属博物馆的特殊商品。我们在对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的同时要构思一个明确的主题,好的主题应该是博物馆最具代表性藏品的精髓。特色是纪念品的生命,而主题的选择和运用是博物馆纪念品得以长期存在的关键。提供不断创新的文化主题,紧跟市场潮流,加强市场调研,增强文化产品对游客的持续影响力。博物馆类型很多,藏品不同,展出方式不同,所吸引的特定观众群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博物馆要针对特定博物馆观众来构思出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这对于让观众获得难忘回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还应系列化。系列化是原型设计的衍生化,是在开发的纪念品原型基础上,通过功能、材料、色彩、形态变化等方式,衍生出多品种、设计元素高度统一的系列化产品。针对一个题材的博物馆文化创意纪念品,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个题材会引发观众的关注和兴趣。如博物院人气最高的文物“翠玉白菜”衍生出200多种小商品,如白菜U盘,白菜铅笔,钢笔,勺子、挂件……这些纪念品设计元素高度统一、主题表达明确,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为台北博物院带来了稳定的持续收益。

系列产品的开发不仅需要对设计主题元素的高度提取和巧妙运用,还需要整体性的设计规划和统筹。将创意的主题与系列化的产品整体连贯,突出产品的差异性、独特性,满足游客对产品不同层面的需求,从而形成主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产学研销的开发模式

目前,很多地方博物馆的纪念品采取转手承包、代销等方式,商品设计与市场脱节,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脱节,市场信息反馈渠道不畅,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博物馆纪念品的开发[3]。博物馆纪念品的开发应形成产学研销链条,形成良性循环。

借鉴国外博物馆与一些知名的大品牌、设计师和手工艺人合作,运用“强强联合”经营的成功策略,寻找有力并契合的商品开发合作伙伴,形成一种动态的设计联盟,丰富商品结构,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国内有小部分博物馆已经开始与公司联手合作,比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他们的纪念品专卖采取公司化运作,研发设计、生产与营销为一体,其设计的纪念品品种丰富,时尚实用,深受游客的喜爱,收入也是可观的。

四、博物馆纪念品营销模式

开发设计具有馆藏文化特色的纪念品是关键,同样营销模式对于纪念品至关重要。博物馆纪念品的营销应充分依托陈列展览;同时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设计产品,使产品在规格、档次、款式上有所区别。在细分出的多个子市场中只选其中一个或多个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集中进行营销活动。

实现博物馆纪念品销售唯一性,旅游者仅在博物馆及其专卖店才能买到某种与博物馆相关纪念品的同时,应积极开拓博物馆纪念品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一方面应继续采用传统模式,在博物馆内区域和出口专设专卖销售。让旅游者参观完后,能购买具有特色的纪念品收藏纪念或者是馈赠亲友。同时,建立连锁化零售平台,树立博物馆品牌。让旅游者不仅仅只能在博物馆买到具有博物馆文化特色的纪念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纽约一些大商场和其他城市设立销售点,实现了纪念品企业化经营。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符合现代人喜好的网络销售平台,多渠道实现销量的增长,从而增加博物馆的收入。

五、结语

篇(2)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品;文化创意产品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3-000110-02

一、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意义

文化创意产品对博物馆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博物馆功能的延伸。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之功能侧重各有不同。我国博物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发挥的是收藏和研究功能。随着时展,博物馆教育功能不断增强,欧美流行有博物馆的3E功能一说,即“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Education,Entertain,Enrich)。与此对应,我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和不断加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一般而言,博物馆承载使命主要有三:按学术价值,博物馆是对其珍藏的人类文化遗产实物进行研究的机构;按教育意义,博物馆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介绍、学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的使命;从经济价值看,博物馆可面向旅游业,成为吸引国内和国外游客的重要手段之一。毋庸置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对博物馆上述三种使命的完成都具有补充和完善的价值。作为博物馆的衍生品,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根本目的不应当是盈利,而是向普罗大众传播与人类历史文化传承相关的知识信息。参观者购买一件博物馆衍生产品,就相当于将该博物馆想要展示和传达的某个文化信息带到博物馆之外,这一过程按其实质看是在延伸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大众功能,并将博物馆的世界与普罗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创意产品还能够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保障之一。博物馆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撑,若过分依赖政府扶持、经费来源单一,对博物馆维持其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肯定存在不利因素。国外一些著名博物馆早已开始不断拓展经费的来源,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是其中重要一环。例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目前衍生品收入占博物馆运营总成本的30%左右,成为维持博物馆正常运营、实现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博物馆本身的存在也无法脱离市场,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良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作为在市场中存在的参观者对该博物馆的接受和喜爱程度,也在一定意义上展现博物馆教育功能行使的成效。拥有一个好的博物馆纪念品商店的博物馆未必是一家好的博物馆,但一家优秀的博物馆一定拥有一系列良好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忽视市场,意味其曲高和寡,虽高雅但未能让普通群众所接受。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不仅是博物馆日常运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可以是博物馆承办好坏的标准之一。

二、国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特征分析

国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并非完全依靠博物馆自身的力量,往往是将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外包给不同专业公司完成。因此搭建一个专业性合作平台就格外重要。早在1955年,美国就创建了非营利性、国际性的组织“博物馆商店协会”(MuseumStoreAssociation,简称M.S.A),为博物馆和厂商的合作提供平台,形成一个体系成熟、分工明确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链。博物馆可通过该组织找到专业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厂商也可通过该组织将自己的设计与生产向博物馆进行推介。该组织对于衍生品的分类格外细致,首先将供应商细分为21类(表1),每一类下又分为若干类。例如家居和花园用品一类就细分为酒吧酒具、洗浴用品、蜡烛、时钟、装饰玻璃、面料、家具、园艺工具、草药、厨房产品、灯、地毯、彩色玻璃、餐具、纺织品、花瓶、风铃、纱/羊毛等近30类。值得注意的是,供应商提供的不仅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相关专业服务,例如商店设计、平面设计、产品开发、互联网、库存系统设计、零售管理系统等。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协调了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从而有益于产品制作的精致。其次从开发特征看,国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具有衍生广泛、类型丰富等特点。譬如大英博物馆将产品分为书籍和媒体、首饰、雕塑、家居和办公用品、服饰、儿童产品、美术作品七大类。大都会博物馆分为首饰、手表、书籍和媒体、挂画、家居装饰、文具、服装、手提袋和配件、儿童产品九大类。上述每一大类下还有细致划分,这里不一一赘述。同时产品档次划分明显,既有高档品,也有中低档品。高档品有标价为5000英镑以上的精美复制艺术品,低档品有标价为1.99英镑的展现古埃及女祭司风貌的面具。产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背景,体现了显著的创新意识,譬如印有梵高作品的IPAD保护壳、印有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镇等。同时为凸显独创性,不能和博物馆外普通市场上的产品类同,博物馆创意产品必须拥有丰富文化教育内涵。譬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线商店中对每件产品的设计缘由都有描述,并有“艺术史”(ArtHistory)一栏对其隐含的文化内涵进行补充介绍。纵观国外成功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验,儿童产品都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大都会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产品的一级分类中就将儿童用品单独列出。开发的儿童音像制品、书籍科普类、玩具游戏类等产品内容十分广泛,针对性很强。例如大都会博物馆就开发有专门帮助儿童进入博物馆世界的入门书籍《博物馆入门》(MuseumABC)。而目前国内博物馆在儿童产品开发方面稍有欠缺,例如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出版物非常少。甚至很多图书的专业性实在过强、普适性较差,不仅不合适儿童读阅,可能普通成年参观者也未必会感兴趣。若这些书籍只针对的是专业人士,则它们又远离了博物馆的教育初衷。

三、借鉴与启示

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首先需要重视专业分工与合作并举。与普通文化产品不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涉及的专业知识背景复杂,因此全部外包给社会公司肯定不行,反之单独依靠博物馆完成则也有弊端。因此产品的开发只能走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道路。很明显为了让这条道路走得更为顺畅,建立一个专业市场平台是当务之急。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平台的搭建其实并不困难。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可以效仿国外建立一个专业性组织,令所有会员在组织内部可以完成资源共享,从而互利互助,帮助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在开发中做到专业化与精细化。产品的开发也须定位准确、内涵鲜明,紧密联系博物馆的使命与功能,明确其开发的目的和承载的责任,尽可能地拉近参观者与历史的距离。不能只追求商业利益,反而使产品与博物馆本身文化氛围格格不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反映的是人类历史的变迁与人类文化记忆的传承,因此其开发过程中不能忽视博物馆本身的社会责任,务必要体现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历史文化背景的融入,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和普通文化产品最大的区别。此外文化创意产品内涵中的地域性也值得重视,产品的设计最好能与当地文化历史传统遥相呼应。当然博物馆的灵魂是展品,其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也毫无疑问要以展品为中心,尤其是“镇馆之宝”应格外突出。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精品其实很多,尤其是复制艺术品。但这些精品往往价格十分昂贵,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至于价格便宜的,则粗制滥造为多,缺乏独创性,类似产品充斥着博物馆外的普通市场,这早已为人所诟病。因此所谓制作精细,更多针对的是中低档品。如何开发既对历史负责,也让普通群众喜爱的中低档文化产品,值得我们深究。参考国外博物馆的中低档文化创意产品,抓住的无非是“精”和“新”二字。一把普通的雨伞可以和名画相结合,最妙的是当人举伞漫步时,伞上的人物也正在公园中闲庭信步;书桌上的书镇可以印上古埃及象形文字,似乎暗示着人们在看书时思维应不断加以拓展。精美的制作和处处体现的美妙构思,值得我们借鉴。归根结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要以人为本,尊重观众、重视观众、研究观众。博物馆设立的初衷是将文化与普罗大众结合起来,因此其衍生品的开发也要本着尊重观众的出发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的直接目的不应当是从观众的钱包中获取利益,而是帮助参观者在精神上获得新的启迪,帮助普通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回心灵的家园,最终对购买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做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形象逼真、亲切动人,使得购买者既能陶冶情操,也能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这意味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很有意义,但这并非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文儒.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M].文物出版社,2002.

[2]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3]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2007年版本)[M].第三条术语定义.

[4]姚安.博物馆12讲[M].科学出版社,2011.

[5]云菲.博物馆纪念品离创意有多远[J].中国艺术报,2007.

篇(3)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教育文化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15-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父母们意识到课外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相信直观体验式的教学更有益于孩子将来的发展,而博物馆无疑是提供这种体验式学习的优选场所。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教育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儿童教育作为在校教育、社会教育及终身教育的基础构成,已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及家庭开展进行,博物馆应积极关注儿童成长,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自身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承担起博物馆应尽的社会使命与责任。

一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多年来,博物馆定义虽被不断修改,但其教育功能一直倍受重视。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维也纳大会,把博物馆教育提到了首位:“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虽然当前中国的博物馆教育并没有正式纳入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但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不断满足人们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多重诉求,儿童教育正日益发展为博物馆教育的中心任务。

从宏观上来看,教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程序性教育,另一类是非程序性教育。每个人按照同一模式,按部就班完成的小学、中学及大学教育,称之为程序性教育;反之,另一种教育为非程序性教育,比如参观博物馆、外出旅游等方式对人的教育,这种教育更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和多样性,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然而非程序性教育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博物馆在中国儿童教育中必将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展览和开展的多种社会活动,多维度发挥着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而博物馆文化产品作为展览的延伸,更是满足了观众的文化教育需求和将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重视博物馆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开发,是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体现,而关注博物馆文化产品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体现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以及博物馆在提升社会教育功能方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进入博物馆,在对内容的理解上存在困难,许多父母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为了让孩子体验一下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熏陶一种习惯,希望能够从博物馆商店带回一些适合孩子的、具有博物馆特征的东西。所以如何将文化产品作为展览的延伸,让这些孩子把博物馆带回家,融入他们的生活中,是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博物馆儿童教育类文化产品开发现状

目前,国内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呈现多样性,主要分为三种:(1)文物复(仿)制品类,以馆藏特色藏品等高仿品为主,此类产品制作工艺相对要求较高,成本相对较高,价格也偏高;(2)出版物品类,主要出售展览内容图录和馆藏文物研究相关的书籍等,此类图书印刷精美,但因发行量较少,价格相对稍高;(3)文化创意产品类:包括文具、配饰、家居用品等,博物馆的文化元素以简单直接的形式融入这些产品中,目前我国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发大都属于这种方式,其优点是开发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携带,又具实用性,比较受普通观众的欢迎。

就目前中国大部分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况看,产品类别具有趋同性,文物复(仿)制品类和出版物品类产品主要基于本馆重点文物以及展览来设计,价格偏高;文化创意产品多集中在将博物馆文化元素直接附加在产品上,如书签、丝巾、冰箱贴等趋于平面化的产品;还有一部分产品如拼图类娱乐产品比较常见,适合孩子口味,较受欢迎。其中教育类产品主要集中在展览介绍图录、馆藏文物资料等与博物馆学、考古学及历史学相关的书籍,这类专业型书籍所针对的主要是成人观众,且部分图书价格高昂,精品文物或展览内容的审美价值、文化精神并未得到更有深度的提取、展现和整合,大多数观众只是翻看而已,并不会购买,这种有价无市的情况在各个博物馆都普遍存在。除此,其他教育类产品鲜少看见。博物馆针对儿童的教育类文化产品开发存在明显不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缺乏积极性。长期以来大多数博物馆比较重视展览举办的艺术性和文物的价值性,忽视展览的后续传播方式。对于文化产品的开发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产品的类别上以模仿居多,品质单一,缺少对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研究,以及拓展文化产品的种类。

第二,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开发缺乏创意性,产品层次单一,除了展览介绍图录、馆藏文物资料之外,针对儿童教育的产品不仅种类少,而且各馆呈现趋同现象,教育类产品的开发虽不乏自身特色,但缺少适合儿童观众的产品。

第三,博物馆缺乏既懂博物馆经营,又懂文化产品设计开发、营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既要懂得博物馆文化底蕴,对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又有现代博物馆的经营管理能力,并且对儿童教育有一定了解,人才的缺乏导致产品的开发能力不足。

三 博物馆儿童教育类文化产品开发设想

博物馆是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适时转变教育

――――――――――――――――――――――――――

* 安徽博物院2012年院级课题项目(编号:AB2012003)

观念,创新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内容,是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社会进步、教育变革的共同要求。对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类文化产品开发,笔者有几点设想:

第一,构建区域博物馆文化产品资源交流平台。在经济、文化、信息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中的交叉互补不断增多,实现文化、人才资源共享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国内各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可以依托博物馆协会或者联盟的平台,加强各馆原创文化产品的交流,借鉴并发掘博物馆自身的优势进行文化产品的开发。尤其是对于区域内的各博物馆,以省级馆为龙头,在加强区域内展品及展览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的同时,文化产品的开发应积极吸取并融合区域内文物及展览资源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品。

第二,转换展览策划观念,除了对陈列展览本身的选题策划,还要加大对以陈列展览为主体的综合文化活动的策划力度,将产品开发纳入到博物馆展览策划中,在陈列展览的筹划策展阶段,文化产品设计人员参与其中,理解展陈意图,把握展品精神,进行文化产品的策划和设计。并且积极寻求多渠道合作开发,结合高校和专业设计公司的设计资源,形成动态的设计团队,使儿童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开发,具有博物馆文化的独特优势,形成与儿童教育课堂辅助教材不同的、具有博物馆文化特点的教育类文化产品,从而推动博物馆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与儿童教育专家或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博物馆文化内容,开发适合儿童的文化产品。可在博物馆官方网站上建立儿童观众互动空间,长期有效地吸取儿童观众对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建议与意见。教育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养,获得安身立命的道德、文化基础。要从博物馆文化出发,给之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引导。

第四,开阔思路,拓展教育类文化产品的种类,对儿童观众根据年龄层段再进行具体分析和细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开发设计不同的文化产品。同时加强对藏品及展览的研究,深度挖掘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增强产品的故事性和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同时与学校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譬如邀请教师到展厅现场教学,或结合中小学生课本中出现的历史内容(通常会出现在语文、历史、地理等教科书中),邀请学生们来到博物馆,请专家在文物面前进行现场讲解,解答问题,从而将主观、抽象的教科书内容转化为客观、真实的现场教学,将现场教学录制成影像资料产品,在中小学课堂上播放与之相关的博物馆教学光盘,两者相辅相成。这些光盘还可随博物馆宣讲队走进基层,赠予那些不能常进博物馆的地县乡级民众、学生,从而使博物馆教育能真正地面向广大的基层群众。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

1 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

1.1 文化创意经济的全球趋势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球各个国家大力发展的经济力,开始相继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诸如一些博物馆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英国、美国等先进文化大国;中国、印度、泰国这些处于转型之中的国家,他们都需要找到新的支撑点改变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些国家开始意识到文化创造对于经济的影响力。自“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基点。步入20世纪以来,全球创意商品贸易金额不断攀升,1995~2005年,每年的成长率达到了6.4%,2000~2005年成长率更是高达8.7%,文化创意带来的经济呈现出强劲有力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软实力正在逐步增强。而博物馆作为文明最核心的集中地,是一个国家的最具代表的文化名片,充分挖掘博物馆藏品背后的价值,亦可产生相应的经济附加值。

1.2 我国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发展任何一个产业,首先要评估其优势与机会。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沉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仅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就达150万件套,其中绘画43202件、书法54927件、陶瓷349161件、漆器17707件、织绣139592件,另有正在整理的其他文物资料及古籍等约20万件册。纵观全国,每个省份都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建有博物馆,文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是其他国家博物馆无法比拟的,这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第二,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近年来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因此,文化衍生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并且有庞大的消费群体。第三,科技发达,创意可以依托于科学技术,多元结合,再通过新兴媒体传播。第四,优秀人才辈出,大家对于我国历史文物的热爱,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学者、机构组织都把目光投向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第五,国家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博物馆管理者的理念也在与时俱进。

2 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现状的认识及思考

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开发经营还处于起步、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水平较薄弱,与一些博物馆文创产业成熟的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产品开发模式落后

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过程中,电脑显示器上的创意想法与实物之间的落差一直困扰着我们。许多文化纪念品,通过提炼原作品的元素再加以整合设计,在电脑上呈现出的完美图稿,但看到实物的时候却让人大失所望,主要原因在于设计与制作工艺的衔接不够成熟。而国际著名品牌或设计机构的文创产品设计,都有着一套成熟有效的设计指南与严格的制作流程。例如,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和他的供应链已经磨合了数十年,其成熟的博物馆文焕创意产业背后的供应链也是十分完善的,反观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2.2 数字化模式的缺失

众所周知,我国博物馆藏品种类庞大,动辄数十、上百万的藏品,设计人员本身就对这些藏品缺乏了解,而了解的途径也只是隔着展厅的玻璃去了解。我国博物馆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藏品数字化体系,这就导致了相关人员试图去了解的时候没有一个合适的途径,无法真正的了解藏品的文化底蕴。而国外成熟的博物馆文创产业体系早已建立起庞大的数字化体系,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调动资料来研究,并且这些图片是可以作为商业的高清大图。这样的数字化体系,同时还对外授权,对于想要了解的个人、公司、机构组织,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购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也利于博物馆肩负起社会教育意义的责任。

2.3 品种单一、产品雷同

纵观我国博物馆的文化产品,这样的现象较为普遍。文化衍生品,除了地域的不同,几乎没有形状、功能上的区别。同时,缺乏个性鲜明深层次的创意,没有差异性,品种较单一。许多产品在消费者买回家后就遗忘在角落。著名的“博物院”文化衍生品十分成熟,其涉及的范围不仅仅是日常用品,还包括了餐饮类。作为“博物院”三大镇馆之宝的藏品,还被做成了餐饮形式的食品。这样的创意,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思考。

2.4 制作工艺较为粗糙

由于产品开发模式较为落后,因此,博物馆背后的供应链厂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流程来作为标准,产品质量粗糙。因此,大众对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印象也是较为“粗糙”。

3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

当下,是一个充满了激情创意的时代,面对巨大的文化需求和消费市场,我国博物馆已经做好了准备,也为自身设定了目标:打造具有国家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博物馆,传承文化,引导教育。虽然目前中国博物馆整体呈现出对文创产业的关注,也已经付出了诸多实践,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博物馆文创产业既是文化事业也是经济产业,而文化创意的根本就在于文化,产品能否鲜活则在于创意。博物馆应该怎样挖掘藏品的潜力,进而将创意与其相结合,并且在时尚与日常之间找到平衡,这是一直困扰着文创产业发展的难题。同时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博物馆作为一个教育性的机构,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同时不能让商业性掩盖了教育意义。因此,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至关重要。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文化事业,也是经济产业。只有根据我国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外博物馆的成熟体系,革新理念,才能改变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落后的面貌。充分挖掘资源,相信可以打造属于我们的博物馆名片。

参考文献:

[1] 李艳.文化产品开发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N].中国文物报,2010-02-10.

[2] 吕舟.浅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J].时代报告(学术版).

[3] 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9台湾文化创意发展年报[Z].

篇(5)

[关键词]名人类博物馆;鲁迅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一直是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重要的文化展示与延伸的方式之一,兼具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的文化产品承载着精神文化需要,扩大社会影响以及创造博物馆经济效益等多重意义。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名人类博物馆近年来也在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上进行了不少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名人类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小,影响力不大,在博物馆产业和消费体系中缺乏起码的竞争力。基于对名人类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认识和把握,本人就鲁迅文化产品开发和营销的特点和特色进行了粗浅的思考,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鲁迅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产品开发与设计缺乏创意。在几个博物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博物馆纪念品在整体上,文化上,创意上都缺乏新意,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同质化,品种单一,内容肤浅、单调等问题。因为没有立足于馆藏资源,所以产品设计创意上缺乏新意,在内容上没有延展性与系列性。

比如说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鲁迅胸章,色彩单调,材质粗糙,别针式样使得人们在佩戴时容易出现破损衣物扎到皮肤等不便之处。又如上海鲁迅纪念馆的“三味书屋”镇纸,在设计上过于短小,实用性欠缺,并不能满足需要。

其次,产品的文化内涵不够深厚。北京鲁迅博物馆所藏鲁迅书稿书信文稿三千多份,鲁迅所藏拓片6000多张,所藏汉画像2000多张等等,然而用这些馆藏资源开发的产品寥寥无几,没有充分体现出鲁迅文化的内涵,在鲁迅文化的纵深上是缺乏深意的。

第三,产品种类单调,质量粗糙。比如说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发了一套八道湾十一号的名信片,却没有开发宫门口二条19号的这处住所的名信片,同理,绍兴鲁迅纪念馆在售的名信片内容是绍兴的乡土民俗,包装很精美,制作工艺也很精致,却没有一套名信片是和鲁迅的祖居或者鲁迅本人在绍兴时的情景相关的内容体现。

第四,产品过度商业化,缺乏代表博物馆标志的文化产品,缺乏社会教育功能。绍兴鲁迅纪念馆开发的产品中,有兰亭序的各种版本的仿制品,有《论语》、《孟子》、《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绢布制成的书籍,但是唯独缺乏和鲁迅题材的书籍在售。

第五,文化产品的顾客定位和产品定位不清,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单一,销售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说,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是青少年,而目前绍兴鲁迅博物馆开发的相关文化产品几乎都是较高端的高仿制品,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发的文化产品比较少.

二、鲁迅文化产品开发的前景与对策

首先,文化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创意。产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可从产品的艺术性、个性、创造性和精神内涵决定它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就拿鲁迅胸章而言,在色彩上要突破传统的灰白色,改进产品的形状与材质,提升艺术性和创造性,彰显其精神内涵,设计制作上要更加突出人性化,增强实用性。比如说,使用铜材质、银材质等金属材料制作成鲁迅头像轮廓的胸章,将之前产品的别针改进成钉扣形式,不仅增加了产品本身的美观,而且避免刮破衣服和刮伤皮肤的潜在危险。

其次,文化产品开发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重视博物馆的藏品(展品)。藏品是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而特色藏品是商品开发的首选,利用它进行的商品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现代工艺,以藏品为原型,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特色商品来。每个博物馆开发的文化产品都是立足于自身独具特色的收藏,产品应融入具有文化“内涵”的故事,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例如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发的枫木笔筒,笔筒上面的“改变国民的劣根性”以及名片盒上的“要赶快做”几个字就承载着鲁迅先生在特定时期的思想动态,“赶快做”是鲁迅在自己重病期间,仍然想着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事情的故事。

再次,文化产品要种类丰富,形成系列,以满足不同观众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形成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规模效应。以大都会博物馆为例,自1949年成立至今,已累计开发各类商品2万余种。按商品性质分,可分为常规商品和特展商品两类。常规商品即常年可购买的普通商品;而特展商品则针对某一展览或活动特别开发,具有针对性、独特性的特点,一般都是限量版,价格也高于普通商品。按商品类分,则可分为复仿制品、出版物、文具、服饰、家居装饰、玩具、珠宝配饰等七大类。如,绍兴鲁迅纪念馆开发的金不换的毛笔,种类齐多,样式齐全。在不同品类的产品中拓展材质,增强实用性与趣味性吸引更多消费者,满足各类需求。文化产品开发要设计优美、制作精良,要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第四,要有代表我们博物馆特色的标志文化产品。一个博物馆的标志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发现的问题,博物馆有意识的宣传和推介,观众心理普遍习惯性接受的具体实物就是博物馆的标志,它有可能是一个建筑,一尊塑像,一件(套)器物,一件镇馆之宝……比如说,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像就是这样的理念设计开发的,他们的鲁迅像是2001年开发设计的,11年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现在绍兴馆和我们北京鲁博书屋的鲁迅像就是从上海馆拿来的,在任何地方都很受欢迎。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馆的西周的大克鼎、玉器馆的神人,书法馆的淳化阁帖等,都是上海博物馆比较重要的馆藏资源,所以上博以此为实物,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商品。而如今,文化消费市场愈趋分众,单纯的商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很多博物馆却没有与时俱进,产品过度商业化,缺乏社会教育功能。

第五,明确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我们在开发一个产品之前,首先要考虑到,这个产品的顾客是谁,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不断变动,就提出了产品创新的要求,而产品创新需要符合市场导向或者顾客导向的原理。当前在我国,青少年是最重要的文化消费群体,不仅决定文化产业规模,还决定文化产业的基本走向。青少年喜欢什么,什么就是朝阳产业,这是中国文化消费中最突出的特点。因而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动中孕育着系列化的商机,需要文化产品开发时特别的加以重视。比如说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开发的鲁迅藏中国古代玩具集的笔记本,是很受青少年的喜欢的,首先封面设计很有趣味性,很有吸引力,同时,笔记本突破了以往的传统意义上的只能用来书写的功能,它里面穿插了很多古代玩具的彩色图片,具有很强的欣赏性,既满足了物质消费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精神消费需要。

篇(6)

关键词:博物馆 文化衍生品 公共艺术教育

在一般意义上,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等多元社会职能。在这些不同社会职能中,为教育服务是其最终目的。①随着近年来社会整体对于文化认识的不断提升,博物馆在公共教育方面的职能表现得更为突出,博物馆的公开展览和随之产生的文化、审美体验已成为当代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许多博物馆尝试通过举办更多更丰富的展览,开展公益讲座、亲子活动、座谈交流、印制教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近距离地参与到博物馆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之中。因此,博物馆各种教育资源也正在被不断挖掘,而在一系列展品资源之外,还有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即庞大的衍生品资源,本文试从博物馆衍生品的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博物馆衍生品发展的情况以及博物馆衍生品作为博物馆艺术教育资源等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

一、博物馆衍生品概念阐释

“博物馆衍生品”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虽然目前对于博物馆衍生品尚没有确切公认的定义,然而,博物馆衍生品是以馆藏文物或外来展品为基础,通过对原作形式进行再创作所产生的新的产品,其在内容、表现形式、主题思想等方面与原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因其同时具有艺术性和纪念性,因此兼具商品性。②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博物馆都开发有艺术衍生品。特别是在旅游业日趋火爆的今天,我国各类博物馆也都在积极开发相应馆内藏品或展品的艺术衍生品,各个博物馆内都有艺术品商店,衍生品种类也十分丰富。目前所看到的大致有以下各类:复仿品类、日常用品类、出版物类、纪念品类以及饰品类。

1.复仿品类

复仿品类衍生品多是高精度复制、仿制展品的艺术品。复制类衍生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近似度地复制原作,从研究和观摩角度来说,其清晰度和观赏性方面有时会胜过原作。例如,美术出版界家喻户晓的日本二玄社复制的历代中国国宝级书画,就显现出精微的还原能力、高超的制作水平。

仿制类衍生品制作要求没有复制品那样严格,有些只是复制原作的局部。如印刷画片、热版画,将原作进行等比例缩印,衍化成了精美摆设品。

2.日常用品类

日常用品类衍生品几乎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常见的有服装、丝巾、背包、冰箱贴、茶杯垫、钥匙扣、U盘、文具盒、书签、便签本……种类庞杂并且设计空间极大,设计者可以从馆内文物藏品或展品中直接提取出设计元素,巧妙地附加在一些日常用品上,既赋予了普通物品文化艺术信息,又令观众易于接受。这类产品也是最接近普通商品的艺术衍生品。

3.出版物类

出版物类衍生品多指出版印刷的展览画册、明信片、光盘等。一般会附带展品信息的介绍和说明文字。出版类衍生品通常具有文献性、记录性和媒体传播性。

4.纪念品类

纪念品类衍生品是针对原作或与原作相关的某一场合或事件制作的衍生品,通常具有很强的主题性,限量性。例如,为博物馆建馆周年庆或者大型展览周年庆设计制作的徽章、工艺品等。

5.饰品类

饰品类衍生品是将馆内展品内容体现在项链、戒指等佩带装饰物上,或者直接仿制著名画作、雕塑中人物佩戴的首饰。但目前国内博物馆衍生品在此类衍生品方面的开发还比较少。

二、博物馆衍生品的社会认知状况

笔者近期在首都博物馆和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等地针对不同的看展人群做了一份对于衍生品认识情况的调查问卷③,结果显示,很多观众目前对“博物馆衍生品”这个概念尚十分陌生,只有少数人曾在博物馆内购买过相关文化产品,这部分看展人群中的78%倾向于购买博物馆衍生品中的徽章、书籍、明信片等;倾向购买具有实用性的日常用品、饰品类的人较少,只占到22%。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大多数观众对于衍生品的认识仅停留在旅游纪念品的概念上。观众认识不够的原因首先是目前博物馆展示给观众的衍生品有一定局限性,再就是价格昂贵的高仿瓷器、书画,这些衍生品的相对单调导致难以激发多数观众的购买欲望。其次,博物馆对文化衍生品的宣传也不到位。

在调查中,79%的观众认为文化产品的开发是有必要的,认为开发博物馆衍生品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91%的观众认为目前国内博物馆衍生品并不理想。其中有很多观众还为衍生品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从以上可知,在一些观众眼中,博物馆衍生品在少儿教育、提升公众文化审美水平的过程中是可以发挥作用的。目前国家对于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也十分重视。2009年我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座谈会。全国各大博物馆都参与了会议。会上,中国博物馆学会向全国博物馆发出了《关于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倡议书》。如今,各大博物馆也已经意识到衍生品在博物馆附属功能当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都已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上日程。全新亮相的国家博物馆计划将文物的衍生品做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国博馆长吕章申预言,未来国家博物馆文化属性的延伸将是的四五倍……并希望能通过衍生品达到“无处不历史,无处不艺术,无处不学术”的文化教育理念。④

三、博物馆衍生品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

让公众亲近文化艺术,让文化艺术走近群众,是当今博物馆肩负的重要使命。如今,博物馆逐渐从以往单调的展览展示性质中脱离,开始走向更加多元化的博物馆公共空间,公众的文化艺术教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博物馆衍生品作为一种依托文物展品资源而产生的文化产品,恰恰能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文化教育和艺术体验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综合博物馆衍生品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拓展体验式教育

从展品的艺术观赏形式来看,博物馆内的展品往往是隔着玻璃,很难让观众真切体验到展品的形式和质感,观众对绝大多数展品的欣赏和理解,仅仅停留在讲解员口头介绍的层面上。例如对于中国古代书画或小件器物的欣赏,不近距离观看很难观察旧时的纸墨以及艺术家的独到之处,而传统意义上对于书画或小件器物的欣赏,却恰恰是要在手中把玩时有所体验。在这一点上,复制品就能够帮助人们还原艺术品的传统欣赏形式,零距离体验艺术品的美感价值,故宫书画部一位专家曾指出,有很多书画复制品的清晰度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

近年来,国外很多博物馆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展品的体验项目,如在日本的一些博物馆,就在普及古时衣装穿着的体验活动,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对古代服饰的研究,制作了相类似的装束,可以让观众试穿。这些衣服有传统贵族服饰、佛教衣装,等等。这种方式不仅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很多观众很快理解掌握了过去衣物的穿着讲究和穿着方法。⑤

2.可推动生活化教育

目前,国内多数观众对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范围的认识,多是从博物馆举办的展览讲解、讲座,或是针对少年儿童的亲子活动和手工体验课程等活动中获得。而事实上,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接受,并不单单通过口头讲解或视觉观赏。听讲座往往是灌输式的受教过程;看展览以及手工体验课也毕竟是短暂性的感官接触,观众在这些过程中多属于被动式接受。笔者认为,直接教育是普遍方式,而日常生活里的耳濡目染,同样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开发的展览衍生品中,有许多常见的生活用品,比如笔记本、手机链、手表、口杯等等,这些用品经过精心设计,使之包含了文物信息和文化含义,人们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文化体验的过程。例如,中国博物院将乾隆八玺中的“宜子孙”印跟珊瑚、钻石结合,做成珠宝吊坠,既好看,又有中国传统延泽后代的吉祥含义。时下流行的iphone手机,由与SIPALS⑥公司合作开发了系列青花图案、王羲之《兰亭序》行书纹样硅胶手机套,让使用现代科技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典雅的元明青花缠枝、充满隐士味道的魏晋文人曲水流觞、吟诗作赋的文化乐趣。

3.可拓宽观展受众群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博物馆的受众群体的范围在不断拓宽,从过去仅仅提供给少数人群的展览到免费开放面向更多的观众,博物馆逐渐成为了除学校之外的另一种教育机构。而实际上目前多数社会公众对于博物馆的教育认知仍不全面,很多人还未认识到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在国外,很多博物馆研究人员如今已经不仅仅单纯讨论博物馆所发挥的教育职能,对于观众群体的进一步扩大也成为很多博物馆人员所要研究的课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普通人对于生活的艺术化、审美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追求。博物馆大量文物藏品的展出可以调动起观众欣赏和学习文化艺术的热情,越来越多的观众在了解展品信息后,希望能够通过拍照等方式将其永久保存,此时,博物馆更需要架构起展品与百姓需求之间的桥梁。而博物馆衍生品就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它可以拥有比博物馆展品本身更能够满足当今人们内心需求的效应,因为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够收藏珍贵的艺术品,如今博物馆的衍生品却可以走进平民百姓的家中,并且它是能够将艺术原作的价值最大化释放的极佳工具。这些由博物馆文物衍生出的文化产品,其艺术内涵能够加深观众对于展品信息的认知,也因为它具有的实用功能使得人们能够在身边随时使用,既可以传播文化,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常客,从而有利于帮助博物馆拓宽来馆参观的观众群体。例如,在博物院,工作人员直接把衍生品售卖处设置在展厅的最后部,使其成为展览的一部分,从而使礼品商店成为每位游客参展的必经之地。同时建立起礼品销售互联网,观众可以通过网站订购其产品。这些服务的层面不仅让衍生品拥有的文化价值能够最大化得到扩展,而且扩大了博物馆自身的影响力,同时,因其售卖方式的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拓宽了观众群,从而拓宽了文化普及的范围。

综上所述,博物馆衍生品作为一种从展品直接派生出来的文化产品,能够帮助人们随时接受潜在的文化熏陶,也能够辅助博物馆进一步履行艺术教育的职能。事实上,文化修养的提升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博物馆衍生品不单单是保留了传统文化,其本身也是经过再加工而生成的艺术品。当日常用品也具有了文化的内涵,就会产生所谓的“生活美学”。在生活中时刻体验博物馆传统文化,也必然接受了博物馆的隐性教育。

同时,以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为出发点,以体验与赏鉴、娱乐与学习相结合的、多管齐下的方式为教育手段,应该是每个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宗旨。而博物馆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如何能够得到充分挖掘,如何能够进一步利用文物展品丰富公众的精神生活,仍然是博物馆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博物馆展览衍生品作为一种文化商品,不仅能够成为博物馆的融资新渠道,还可以有效地传播博物馆展览文化信息,提升博物馆自身形象,推动文化普及,从而进一步提高受众对于文化艺术的认知。而优秀的博物馆衍生品甚至可以成为某件文物,甚至整个博物馆的形象标识。

因此,在教育多元化、教育手段多样化的今天,博物馆衍生品作为一种将文物展品的文化艺术属性进一步延伸的艺术品,能够辅助博物馆的公共文化艺术教育,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一种资源,同时也能够为博物馆自身带来利益。相信随着各博物馆对衍生品的进一步开发,未来会更加彰显出它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

注释:

①丁新豹.博物馆与历史教学.香港历史博物馆刊物专题文章,2006.

②依据来源:笔者结合化学衍生品与金融衍生品的学术定义,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所综合推衍出的定义。

③笔者于2010年在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三地针对展厅观众做“博物馆衍生品公众认知情况”问卷调查,对象人群有在校学生、高校教师、公司白领、文化学者、少儿家长等。

④段泽林.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全新亮相[DB/OL].省略/xinwen/content/2010-12/22/content_727679_2.htm, 2010―12―21.

⑤桥村爱子.2010年日本博物馆、美术馆的社会公共教育――现状与未来之展望[J].张雅静,译.美术观察2011(2):15.

⑥SIPALS是香港知名创意精品品牌,其环保理念和设计风格得到中国的认可,双方在2008年展开授权合作,开发系列故宫文化元素的产品。

篇(7)

关键词 中小博物馆 文化产品 开发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们对博物馆的精神需求随之增多,各个博物馆越来越重视文化产品的开发,中小博物馆没有大博物馆的优势,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发展文化产业。

1 找对中小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方向标

中小博物馆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和符号,代表了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在藏品方面有着丰富的藏品和可以供查阅的资料,这些都对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以藏品为基础,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文化印记,承载着本地的历史,迎接着一个地域的未来,中小博物馆在开发文化产品时应该以其丰富多彩并具有代表性的藏品资源为依托,努力开发与众不同的、兼具地域特色的纪念品,以供消费者收藏。而不能将文化产业做成商品批发城,这就需要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个性,吸引观众并激发观众求购的欲望。

(2)以展览依托,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复仿制品。这方面文化产品的开发主要满足两类人群:一类是普通观众。他们通过参观展览会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感兴趣,希望能买到类似的文化产品,带回去继续观赏、收藏或者研究;另一类是科研机构。一些科研院所对某一地域某一时期的文化有研究需要,而辅助研究的载体很有可能就是博物馆展示的文物。这就为博物馆开发文化产品提供一个方向――高端复制品。

(3)以活动为契机,为产品开发注入新活力。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已经成为各类博物馆不容忽视的项目,为了辅助博物馆事业顺利发展的文化产业也可以借此大做文章。例如,廊坊博物馆在每年春节都会举办“武强年画亲手做”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亲手制作自己喜爱的年画,若想将活动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可以将制作的年画包装起来,做成各类具有民俗风格的摆件。可见,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中小博物馆开发文化产品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4)开拓思路,增加娱乐休闲服务。文创产品不仅要在种类上打破传统模式,还要改变旧有思路,创新文化产品项目,开发文化产业要在休闲娱乐功能上有所突破。博物馆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博物馆参观环境和总体氛围的情况下,开些服务性文化产业,例如,现在很多博物馆内已经有了咖啡吧和快餐店、画廊、文博书店等,以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这些休闲服务的出现并不单单成为博物馆的文化产业,观众在享受这一系列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服务中蕴含文化的理解,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

2中小博物馆进行文化产业开发的意义

博物馆具有公益事业单位的性质,但并不排斥其发展文化产业,相反,在新形势下,博物馆的产业化发展对博物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博物馆产业化发展可以产生经济收益。博物馆产业化发展最直接的就是可以带来经济收益,一是直接收益,即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及发行文化衍生品等相关业务活动所获得的经济收入。二是间接收益,即通过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及其它相关产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例如,博物馆免费开放带动了旅游市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可以随即带动文物市场、收藏拍卖、教学科研、技能培训等相关产业。

(2)博物馆产业化发展可以使馆藏资源高效传播。博物馆是主要以实物为媒介宣传历史文化,但是文物是历史文化信息的载w,不能用于交换,展览作为传播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观众只能到现场来体验和感受,而大脑对文物当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记忆有限。而文化产品通过流通,走出馆门,使受传播者的范围不断扩大,弥补了中小博物馆藏品少、影响力小的弊端。

(3)博物馆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博物馆在现代城市中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的亮丽名片,负有塑造城市精神形象的责任。博物馆可以通过馆际交流将本地域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作为城市形象代言人的中小博物馆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教育模式,开发文化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在博物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利用地域特征,展示自身文化,达到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影响城市发展方向、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目的。

3博物馆进行文化产业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博物馆的文化产业之路才刚刚起步,中小博物馆开发文化产业应注意几点问题。

3.1博物馆的公益性是开发文化产业的基础

“博物馆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永久性机构”,这表明博物馆不是一个经营性单位,而是一个具有保护、研究、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职能的文化教育机构,它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中小博物馆更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公益性是其根本属性。我们所说发展文化产业最终目的是使其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2处理好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四要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