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28: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银行业务种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信用社 电子银行 发展策略
根据WTO协议,我国金融业己于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银行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地商业银行遍地开花,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而信息化时代助推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得银行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突破传统业务模式,从而拓宽银行业务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一、电子商务与银行业务发展
信息技术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基于电子商务平台,CTC,BTC和BTB等电子商务模式应运而生,其给众多传统业务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如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商城,以及京东、凡客、卓越等,都是非常好的典例。对于银行业而言,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给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无限商机。体现在:一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紧密结合的产物,电子银行有着低廉的成本和广阔的前景。二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全新的竞争规则。电子商务时代,网络经济大行其道,电子银行开辟并发展了网络市场,同时网络竞争的公平性、成本的低廉化等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有助于个性化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电子商务平台,金融创新氛围更易形成,包括银行产品的创新、业务渠道创新等。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终端设备的丰富化、网络资源的便捷化、资费政策的低端化等促进了电子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可以说电子银行的产生得益于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即金融产品依托虚拟网络和实体终端,以电子商务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针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未来发展,现对其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一具体剖析。
机遇: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它给银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首先,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而言,电子银行业务的营运成本和服务价格具有较大优势,比如存取款、查询、转账等银行基础业务基本可以通过自助终端实现,同时网上支付功能、转账业务等个性化业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其次,通过网络的对接,不仅畅销了客户的选择渠道,而且能明显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尤其是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网络沟通的优势进一步突显,如贷款申请、转账实时查询等。最后,通过网络平台,最大化的凸显了银行业务办理的低廉化和便捷化,因为电子银行业务能实现自动化处理,而且基于丰富的移动设备,以及广覆盖的网络平台,实现实时实地处理银行业务并不是难事,巨大的网络市场给银行、企业、个人等都带来了便利。
挑战:电子商务平台给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环境,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一是网络安全问题。虽然电子银行业务给众多客户带来了便利,但是网络安全问题导致了案件频发,比如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等使得有些人对使用电子银行望而却步。同时,现今移动设备的易丢失性及公众网络的安全性同样让人有所不放心。二是产品缺乏创新。在我国相对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下,银行金融产品的同质性较高,创新性不足,如各大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基本雷同,而电子银行业务多是借助网络平台来完成传统银行业务的办理,真正的创新能力不足,包括产品的种类、功能等。三是风险管控不强。基于开放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银行业务是存在风险的,而客户对风险的感知决定了是否使用这一产品。对于银行而言,现今投诉日益增多,主要是由于网上银行规范性不足、相关法规等不健全,这较大程度上体现了银行监管缺失或不够,也间接说明了银行风险管控能力不强。
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银行业务发展
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趋势,银行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更好的整合资源,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对于拓宽银行业务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一是树立电子银行安全屏障。安全问题是电子银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果不能保证业务资金安全,电子银行就是摆设,更何谈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技术性风险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必须健全网上银行业务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硬件、软件产品及论证、加密、安全传输技术、用户接口标准等进行规范化,同时通过业务员及时告知客户在客户端操作时的主要网络风险,并建立风险承诺赔偿机制,赢得客户信任。
二是创新电子银行产品功能种类。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简单的技术加业务的创新方式已经过时,智能化是电子银行产品的重要趋势。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十分迅速,但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不高,产品的功能类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金融创新不断丰富产品功能类别,并通过考虑安全性、便捷化等配套措施的改进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三是强化风险管控意识。电子银行的开放性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必须以最大化规避客户风险为基准点,具体做法有:强化客户风险意识、信息技术保障、风险预估,以及通过银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化网上银行等方式。只有通过不断强化风险管控,我国电子银行业务才能获得较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兵家,朱晓娜.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水平及其特征[J]. 技术经济,2013,(05).
[2]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电子银行部课题组,顾建纲,孙晶.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J].金融论坛,2012,(09).
[3]许兴.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
关键词: 零售银行;电子渠道;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11-01
1零售银行发展现状概述
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零售银行业务可以分为账户类、理财类、信用类三种,既可以是资产业务,也是可以负债业务,还可以是中间业务。与之对应的概念是批发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底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0.33万亿元,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银行业于2006年底对外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上具有先发优势,对于依赖存贷利差的中资银行形成了极大的威胁。零售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家商业银行宣布将把零售银行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零售银行业务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电子渠道成为拓展零售银行业务的首选
零售银行,渠道为王。现阶段零售银行业务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向客服提供服务:一是柜台渠道,由柜员、销售人员或商提供服务;二是自助渠道,由银行或渠道伙伴在特定场所提供ATM、自助终端、POS机等设备供客户自助服务;三是电子渠道,银行提供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供客户接入银行服务。
在零售银行提供的账户类、理财类、信用类三种类型的服务中,柜台渠道能够提供所有种类的零售银行服务,自助渠道能够提供账户类交易,而电子渠道能够提供绝大部分的账户类、理财类、信用类服务。
随着零售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柜台渠道、自助渠道的服务压力日益增大,服务效率不断降低。而柜台渠道、自助渠道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其增长速度势必滞后于零售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成本控制与业务发展的矛盾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柜台渠道、自助渠道相比,电子渠道在初期一次性投入后边际成本极低,长期来看银行投入较少效益较大,同时客户也享受到了较低的费率等优惠。电子渠道还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服务易于标准化、流程升级再造成本较低等诸多独特的优势。
3零售银行电子渠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零售银行电子渠道发展迅速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中提供的电子渠道主要有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在线支付这几种。截至2010年6月,招商银行电子渠道的交易替代率已经高达80.98%,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整体交易规模为549.5万亿元,个人网银交易规模占比超过17%,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可见,零售银行电子渠道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
3.2 零售银行电子渠道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3.2.1 安全问题。近年来,犯罪分子通过病毒、木马等手段窃取网上银行密码,盗用客户资金的案例屡见不鲜。据《中国计算机用户》所做的调查中,47%的受调查者没有用过网上银行,其中68%是因为感觉网络银行不安全。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零售银行电子渠道发展的首要问题。
3.2.2 法律监管问题。我国网上银行开展业务已有多年,但涉及这一领域的立法还相对滞后,《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均未涉及网上银行银行业务。部分客户认为电子渠道办理业务没有交易凭证,加之在数字签名在我国还不具有法律效力,制约了电子渠道的发展。
3.2.3 产品缺乏创新。由于前述电子渠道存在安全风险,加之相关法律缺失,诸如实时贷款等零售业务无法开展,电子渠道业务种类有限,产品创新不够。客户能在电子渠道能完成的业务,一定可以通过柜台、ATM来完成,客户对电子渠道缺少依赖性。
3.2.4 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存在着流程不够清晰,出现疑问不能及时解决等问题,于是部分客户即便是需要长时间等待也宁愿选择柜台办理业务。
4零售银行发展电子渠道的对策
4.1 提高电子渠道的安全性。安全性是客户的首要关切,决定这电子渠道拓展零售业务的成败。商业银行要努力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安全防御能力,在客户终端被恶意入侵的情况下也要能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
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立法机关应尽快完成相关立法工作,对于签名如何在电子介质中应用、电子记录如何作为证据等问题予以明确,避免发生纠纷后无法可依。
4.3 加大创新力度。在安全性、法律监管等问题得以解决的前提下,加快电子渠道创新,提供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服务,增强零售客户对电子渠道的依赖性。
4.4 优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用户界面、业务流程,提高电子渠道的易用性,扩大其覆盖人群。
5结束语
零售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拓展电子渠道又是发展零售银行的必经之路。虽然目前零售银行电子渠道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电子渠道必将在商业银行拓展零售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4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消费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在这样的社会影响下,我国的零售银行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还能够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这就进一步表明了银行发展零售业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国的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当前,许多银行也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够促进零售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银行已经意识到只有积极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在市场中抢占先机,银行才能够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业务结构不合理。从整体上看,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业务结构不合理。我国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基本上依赖于个人信贷业务,其规模和质量对零售业务部分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许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还贷款的压力逐渐增大,贷款的余额持续上涨,却缺乏资金支持,这就使得银行的零售业务部分受到严重的阻碍,进而影响了银行的整体发展。
(二)个人征信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和征信制度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个人征信制度呈现出空白局面。与之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等也还未制定出台,导致银行缺乏客户的银行信用记录,从而造成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客户想要申请贷款,但是银行没有客户的个人收入水平、负债状况以及信用记录等信息,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个人信用对于客户在信贷市场上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的个人征信制度,以避免有不良借贷记录者乘虚而入。
(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目前,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从业人员呈现出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现象。零售业务的客户大多是分散的个人或者家庭,对于销售和后期的服务质量要求特别高,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销售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我国大多数银行严重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产品与现代技术的紧密结合,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并且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优秀的营销能力,然而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从业人员却还未能达到这一要求,从而就对我国零售业务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零售银行业务的产品种类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产品的种类还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银行在产品开发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模仿性,缺乏创新性,产品开发更是停滞不前。而且我国银行的很多金融产品仍旧处于试运营阶段,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种类和形式也很少。虽然,我国银行在不断变化发展,并改善了许多传统的零售银行业务,但是开发的新产品几乎集中在存和贷这些基础业务上,太过单一化,仍旧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几乎所有的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上大体相同,没有任何新意,这就使得相互之间的竞争力处于相同水平上,缺乏了相对应的竞争力。
(五)业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较低。现阶段,我国的银行服务平台仍旧以柜台为主,而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则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伴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银行为了增强竞争力,积极拓展了网上银行和网点基础设施,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对便利的办理业务的方式,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消费者节省了时间,但是在服务效率上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待改善,尤其是很多营业厅网点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
二、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优化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能够对零售银行业务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想要实现零售银行业务的不断更新发展,必须要充分具备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完善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使我国银行在发展零售业务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为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健康、有序的市场,从而促进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进步和发展。
(二)充分利用发展网路服务。我国银行开设办理的零售业务,与传统的银行业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业务的品种大不相同,这就需要银行做到利用各种知识和技术,全面促进零售业务的创新发展。不管是从业务的设计上,还是交易运作上,银行的零售业务必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所以银行应加大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服务系统的开发。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等信息化银行的服务水平的提升,使得银行的零售业务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能够实现营运费用大幅降低的目标,为银行节省更多的资金。
(三)加快研发零售业务产品。我国银行想要发展零售业务,必须要做到不断创新,加快研发零售业务产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银行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零售业务的竞争,只有实现零售业务的不断更新发展,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银行还要重视对金融业务的生命周期的深入研究,开发一系列的金融业务,以此提升零售新业务的市场潜力,提高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银行市场中脱颖而出。
(四)建设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开发零售业务必须加强风险控制,避免盲目性扩张,以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为保障。虽然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实现了所有银行系统的联网,在我国内部实现了个人信用信息的共享,但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不难发现,其点击率、信息采集、通信、税收等部分尚未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我国银行应该尝试成立专门的个人信用征信公司,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征信制度,以此降低银行零售业务的风险,促进银行零售业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可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以此实现我国零售业务的综合发展。
(五)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更新发展,其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银行也不例外,也正是如此,我国零售银行业务的科技含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再加上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使得零售银行业务逐渐发展成了一项高科技领域,这也就要求零售业务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银行也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专业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是非常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潮流的。而且在未来的银行发展中,零售银行业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将成为我国银行获取经济利润的重要来源,进而还能够帮助银行抵御经济金融风暴。因此,必须加强对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视,积极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建设完善的零售发展体系,积极开发新兴市场,为银行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姬晶晶.中国零售银行业务转型与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改变业务营运流程,不断的提高运营的效率
中国进入WTO之后,市场竞争变得非常的激烈,商业银行将对客户的服务当作经营的侧重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的设置是以市场作为主要的导向,将客户服务作为主要中心点去展开的。当商业银行业务数据集中之后,根据以下的原则进行后台业务的集中处理:分工专业化、管理精细化、处理自动化和作业流水化等原则。在的业务系统中,就需要减少业务系统出现的间断点和落地的手工处理等过程,总体提高系统间联机作业的作用。改变营运流程可以有效的减轻银行前台业务操作的压力,将银行前台实现相对的解放,不再投身于繁杂的事物中去,这样就可以将多余的资源投入到营销和客户服务中,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银行业务系统的集中管理,可以降低金融风险
银行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管理,可以使银行树立大会计的运营模式。大会计运营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机械划分,例如:会计、储蓄、信用卡等。最后形成一种综合式的柜员系统。同时也可以统一的管理商业银行的各个分支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不断的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在实现银行业务系统的集中管理之后,商业银行就能够对客户资料、报表等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减少和避免假数据、假表、假帐现象的出现,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性,科学统一性。
3.银行业务系统的集中管理,方便数据的采集和探析
商业银行对业务数据的采集面也是比较广泛、丰富的,也可以是营业网点、自助设备等方面的经营状况的深入分析。同样也是对未来的理财业务的最终发展趋势进和信用卡业务展分析等方面的科学预测。这种数据采集模式是需要站在大批量历史数据这个基本的条件上,数据集中使采集使数据更加的方便和灵活,可以更加精准的业务分析,也为商业银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
二、商业银行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的建设
商业银行想要适应数据集中管理的要求,并且熟练德使用这个模式就需要转变传统的业务管理的观念和管理方法。同时需要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去针对一些全新的业务处理模式和营运流程,建立一个数据集中处理机制,这个机制需要符合业务发展的具体需要。
1.分层管理商业银行的总行和分行
银行业务系统的数据经过集中的管理之后,总行需要负责系统的管理、运行、升级、维护等。商业银行具有足够的能力集中管理和配备有限的科技人员的力量,将科技人才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构建一个专业化强的科技人才队伍,确保系统运行维护的安全性、及时性,要可以减轻分行技术开发的压力。但是,因为每一个地方的经济环境和客户服务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个分行需要不断的将业务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多样化改变。商业银行在设置集中式的业务系统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业务系统实行总行、分行两层管理模式,满足分行特色业务发展的要求,也要保证符合总行的管理要求。
2.坚持一个核心,发展多个
首先要充分的分析使用的部门、处理的内容、业务的类型的不同点。商业银行的业务系统分为账务处理系统、资金业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国际业务系统等几种。其中,账务处理系统是最核心的业务系统,其他的都是的业务系统。账务处理系统是数据集中管理的基础和中心部分,主要功能是核算所有的账务。其他业务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处理那些不同种类的业务。当然商业银行的业务系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经核心业务系统提供业务数据进行及时的管理和分析。第二种是经过业务系统的处理,之后将结果送到核心业务系统中去,经过核心系统进行账务核算。系统数据的集中需要以核心系统的数据集中为基础条件,只有实现了账务数据后台集中的及时处理和资源达到共享。商业银行在设置业务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每一个业务之间的关系和挂钩,最后在综合的利用每一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和业务模块,发挥数据集中资源共享的优点。避免出现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业务系统的重复建设等现象。
三、总结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问题;应对措施
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私人银行逐渐受到了国际银行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了银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利润增长的有效来源。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论是经济还是人财都积累了大量财富,涌现出大量富有阶级,这就为私人银行的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我国私人银行起步较晚,对私人银行业务缺乏系统性认识,导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着私人银行的健康发展。
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特征
(1)业务准入门槛高。目前我国私人银行服务具有个性化、高层次等特点,往往需要专家对金融服务进行经营和管理,这决定了各层次的私人银行发展业务不尽相同,同时在服务对象上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将客户对象锁定为拥有高资产的富裕人士。从国际私人银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私人银行准入门槛比商业银行高,商业银行推行的私人银行服务最低资产规模为100万美元以上,但私人银行最低金融资产必须达到200万美元,可见私人银行业务准入门槛高,为其业务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2)服务期限长、私密性高。私人银行多数都致力于与客户建立和谐、稳定的合作关系,部分业务、服务还会延续几代人,这就取决于客户的忠诚度。私人银行在为客户提供业务需要及相关服务时,不仅会考虑到客户未来的生活、工作以及收支情况,还会充分考虑客户下一代的生活,服务期限长,更能赢取更多的客户。在一些特殊的服务行业中,比如合理避税、财务咨询、遗产管理、信托等私密性高的领域,需要私人银行提供更加私密的业务服务,从而确保其财产的安全性和增值性。
(3)账户多、交易金额大。一般情况下,私人银行的客户资产较多,往往不会把所有资产交由一个私人银行管理,在多家银行都拥有账户,有需求时可以在不同账户间进行资金调动,以满足于客户的实际需求。在多个账户进行资金调动时,由于交易金额较大,往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从具体交易情况来看,私人银行账户转账是以十万美元为单位的,账户多而复杂,从而出现反洗钱的情况,为国内银行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理财人才。在金融市场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背景下,我国私人银行客户需求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就给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户经理需要根据客户的性格、市场风险以及资产等实际情况,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方案,做好客户的财务管家,从而发现更多客户并满足其需求。当然这就给客户经理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资产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知识和技术,还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有一定的判断和预测能力,了解资本市场规则,熟知保险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但目前我国私人银行缺乏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理财团队,直接阻碍了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
(2)客户尽职调查难度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了富裕阶层,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在转轨过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打政策的“球”发家致富的,那么在了解和调查这部分客户整体财务情况及风险方面,给私人银行业务人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难以满足客户和银行内部监管机构的需求。另外,我国私人银行关于个人客户的资料系统和珍信系统还不够完整,给客户尽职调查带来困难。
(3)银行自身体系滞后。目前,我国银行业有很大一部分人对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认识不清楚,认为零售业务就是私人银行发展业务;只重视眼前微小的利益,过分关注财产的短期增值,忽视了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带来的长期利益,难以形成健全的财务管理综合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私人银行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陈旧、落后,如今仍然采用传统的总分行模式,即将客户服务及其需求进行多部门管理,导致客户信息及其信用等信息无法得到共享,银行整体管理体系滞后,制约了私人银行的健康发展。
(4)金融市场有待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民币是非兑换货币,限制了资本项目的发展,投资者无法将自身资产分布于世界范围内,可见国内金融市场还有待完善。另外,由于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债券、股票等市场发展缓慢,投资品种单一,增值产品少,无法满足现代化、金融化背景下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最终导致我国市场经济滞后,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应对措施分析
(1)完善组织体制建设。私人银行主要针对客户在人生不同阶段,通过深入分析其收支状况变化、市场风险等,制订出各类投资规划整体方案。往往为客户制订的计划方案,不仅仅是满足客户一时需求,更多地是考虑客户未来以及下一代的金融需求。因此私人银行必须树立为用户提供量体裁衣的整套解决方案的服务理念,打破传统简单产品、落后服务观念的弊端,提高服务的层次性、快捷性以及人性化,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快速的金融服务。同时,根据银行发展情况,完善组织体制建设,构建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建立以业务线为主导的横向纵向管理体系,为私人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私人银行业务财富管理是建立在完全掌握客户个人信息基础上的,客户金融活动信息和信用一部分掌握在银行内部,一部分在社会中介、政府部门中,若将各类信息综合加以利用,以便银行更好地发现市场目标,为客户进行准确定位。在可选择经济金融业发达的地区试点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在对客户进行定位时,应综合考虑客户的资产、年龄、职业、需求以及风险承受度等,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采用几个维度进行客户细分,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拓展业务种类。每一个客户拥有不同的资产,那么其服务需求也有所不同,从股票、债券投资到保险产品的购买;从商务合作、资金筹措到现金管理,私人银行客户都需要高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因此国内私人银行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转变传统业务发展单一的形式和种类,加大新业务开发和推行的力度,比如银保合作、银企合作等,以此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从而形成高标准、多层次客户产品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另外,私人银行应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财富管理产品,在我国法律范围内不断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比如外汇联结、股权联结以及房地产基金等,积极开发市场潜在客户,并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国内私人银行健康发展。
(4)培养专业人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际、企业竞争力日益加剧,为促进我国私人银行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这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私人银行客户金融服务具有个性化、多层次、高标准等特征,这就要求私人银行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因此私人银行应建立战略联盟,通过与商业银行业务交叉、人员交流等形式,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技巧,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打造一支技术硬、专业性强、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队伍,从而不断扩大私人银行的客户范围和业务范围,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五、总结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间竞争力日益激烈,我国私人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这也是银行业务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国内私人银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到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深入分析自身发展特点和目标客户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组织体制建设,建立客户个人信用档案,拓展业务种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综合型人才队伍,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我国私人银行更好更快的发展。(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平路支行)
参考文献:
[1]严贞慧.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2]蒋珍.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向大江.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探究[J]. 区域金融研究,2012,01:75-79.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开办时间不长,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诸多劣势,自身发展还存在问题,因此需要更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投资银行发展较晚,第一家证券公司是1987年在深圳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从我国实践来看,投资银行业务最初是由商业银行来辅助完成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开放证券流通市场,原有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逐渐被分离出来,各地区先后成立了一大批证券公司,形成了以证券公司为主的证券市场中介机构体系。在随后的十余年里,证券公司逐渐成为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主体。但是,除了专业的证券公司以外,还有一大批业务范围较为宽泛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产权交易与经纪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在从事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
我国的投资银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国性的,第二种是地区性的,第三种是民营性的。全国性的投资银行又分为两类:其一是以银行系统为背景的证券公司,其二是以国务院直属或国务院各部委为背景的信托投资公司。地区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省市两级的专业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以上两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依托国家在证券业务方面的特许经营权在我国投资银行业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民营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一些投资管理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它们绝大多数是从过去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和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在企业并购、项目融资和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正逐渐成为我国投资银行领域的一支中坚力量。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功能不全
国际投行的主营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都没有开展起来,商业银行缺少核心业务,影响优势的发挥,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开展投行业务。
(二)经营品种简单
我国商业银行从事的部分投行业务,大致分为咨询顾问类、重组并购类、资产转让与资产证券化、直接融资类四大类。尽管如此,投行业务开展的程度仍不深、业务范围仍不广,能从事兼并收购顾问业务、金融工程以及研究与发展类业务的屈指可数。
(三)对企业走出去支持不够
境内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承销业务大都交与合资公司或外资公司,我国的投资银行还普遍缺乏声誉,尤其是缺乏国际声誉,国内商业银行尚不能为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海外兼并收购形成有力的支持。从西方发达国家看,现资银行业的发展是以其大量经营企业并购业务为标志的,另外在资产管理和金融工程方面也都有优异的表现。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等方面都不及国际大型投资银行。
三、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缺陷和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分业经营格局的制约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陆续颁布,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这在经济转型初期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001年国家推出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提供了政策空间。尽管商业银行开展了常年财务顾问、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重组并购、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一些证券公司未能开展或者未形成优势的投行业务,但证券的承销、经纪与交易等需要经营牌照的业务仍未能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全面服务功能形成制约,造成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不能形成完整的业务价值链和全面的业务体系,很多投行业务只是投行业务整体价值链上的某几个环节,要开展具有完整价值链的投行业务还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进一步调整。
(二)创新机制的缺失
在国外,投行模式、监管环境、成熟程度、交易环境较为完善,投行业务产品种类全,衍生产品、创新产品应用较多。我国经济目前还是政府主导型经济,民营资本投资受到较多的限制,例如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务还未能有效开展,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单一,规模不大,创业资本的退出渠道或退出机制问题尚未解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割裂,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承担了几乎全部的金融风险,与经营收益很大程度上不相匹配,也积累了中国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也需要进入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匹配,合理分散风险。
(三)高素质专业人员的缺乏
开展投行业务需要大量的资料、专业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对于相关人员来讲不仅需要懂得投资、融资、法律、产业分析、国民经济宏观分析等广博知识,而且能够有捕捉商业机会、运用谈判技巧、把握恰当时机、进行对象挖掘和财务安排等高智力服务的本领。可以说,人才、资本、品牌是构成投资银行的重要资产,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才。高素质专业人员稀缺是困扰我国投行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对策
我国直接融资领域的快速发展给从事间接融资的商业银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业务转型和实施业务多元化的机遇,开启了商业银行进入新的资本市场的渠道。针对我国投资银行的现实格局和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不足,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促进商业银行与投行业务的融合
在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投行业务的今天,走西方发达国家那种自由竞争、投行林立,到创建品牌、合并整合,再到做大做强,走出国门,积累过程是漫长的,时间和成本显然不允许。商业银行是我国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走向混业经营模式已是全球性趋势,也是我国壮大投行业务的捷径。从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投行业务来说,有两种途径可选择:一是商业银行直接开展投行业务,早日争取业务经营牌照发放,二是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如控股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加快业务综合化经营步伐,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投行业务领域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
(二)形成专业品牌和民族品牌
面对国际金融资本的快速渗透与竞争,要保持国家对金融的控制力,提升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我国有必要组建能够同国外金融集团抗衡的大型综合化经营金融企业,发展壮大本土的投行业务,以商业银行的业务优势来带动投行业务发展,将使我国商业银行继续成为大客户的主要金融服务和产品提供者,通过投行业务使信贷客户向投行客户转化。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大力拓展投行业务,培育出一批资金雄厚、有竞争力、能充分参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投资银行。
(三)创新产品,繁荣市场,满足不同企业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理论的深化尤其是金融工程的兴起,使得投资银行能够运用新兴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分析和投资组合,进行业务创新,为客(下转第96页)(上接第92页)户提供广泛的增值服务,使得抵押债券、一揽子金融管理服务、杠杆收购(LBO)、期货、期权、互换、资产证券化等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商业银行能通过组织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从过桥融资(股权融资)、短券、中期票据、债券承销、股票发行、票据融资、理财与投资等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
随着金融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资产证券化、各类衍生产品、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新产品和新服务方式不断丰富着投资银行业务的内涵。通过投行手段会推动商业银行实现从“公司信贷”向“公司金融”转变,从“持有贷款”向“经营贷款”转变,从“信贷银行”向“信用银行”转变,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综合金融服务。
(四)形成竞争机制,完善配套的中介服务
发展投行业务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以及丰富、广泛的信息资源,使得商业银行能在融资证券化、资产票据化的现代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资金中介的作用,而银行及时拥有各类专业人才是不现实的,也加大了运行成本,这就需要社会中介机构提供良好的服务。银行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将不断加深。
参考文献
[1]吕清泉.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J].金融经济,2008(07).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断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对资金的日益需求,中国的影子银行也迅速发展起来并引发各方关注。通过简要介绍商业银行体系中所存在的影子银行业务,并从影子银行业务的构成、特点等几方面简要地概述了影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商业银行;机遇与风险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31-02
1 引言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健康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兴衰。近年来,商业银行内部出现了许多不占用银行资本金、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影子银行业务。这些影子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以外的创新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绕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贷存比的约束,去追求更多的商业利益。但规避信贷监管机构的管制,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给金融系统带来风险。
2 影子银行的概念
2.1 影子银行的定义
2002年由剑桥大学的Geoffrey Ingham在《货币的未来》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这一术语,它是从事地下外汇交易的机构的统称,与现在的影子银行体系相比范围小了很多。影子银行的概念正式被提出是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讨论会上,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Paul McCulley将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以及受中央银行监管的传统银行体系相对应的金融机构概括为“影子银行体系”。2008年,时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盖特纳将这些“非银行”运营的金融机构与融资安排称为“平行银行系统”,意指与商业银行体系相对平行的银行体系。200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首次使用“准银行”一词,报告指出,近些年“准银行”体系获得了长足发展,其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传统银行体系。“除接受监管的存款机构以外,充当储蓄转投资中介的金融机构”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0年对影子银行进得出的定义。实际上,影子银行体系和平行银行体系、准银行体系指的都是同一概念。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子银行体系”这个概念开始广泛受到人们关注。
2.2 我国影子银行构成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还没有给出一个官方的定义,界内学者对此概念的分歧较大。关于中国影子银行的范围界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10)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影子银行系统主要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特殊目的公司实体等,而我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有私募股权基金、银信理财合作及其投资公司、私募投资基金、民间借贷等。文维虎和陈荣(2010)认为,担保公司、民间信用借贷、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地下钱庄等都属于典型的影子银行系统。袭明华等(2011)通过对我国与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的对比,指出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包括资产证券化产品、银行表外业务、场外衍生金融产品、私募基金、民间借贷等。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5月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中认为在中国开展融资活动的非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某些业务会具有影子银行的特征。本文认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采用混合资金池运作实现资金期限转换;一类是包括信托公司、MMFs和私募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实体,以及银信合作、理财业务、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和市场;一类是开展融资活动的非金融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农村(民)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各种民间借贷组织等。
3 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构成
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主要以银行业内不易受到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为主,其中还包括银信合作委托贷款模式、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种类主要有下面几种:(1)银行理财业务。银行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自行设计并发行理财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固定收益类投资或委托给信托公司运作或直接向客户融资来获取收益。(2)银行同业代付业务。银行同业代付是指商业银行(委托方)通过其客户的申请,以委托行的名义委托境内的同业机构或委托行境外分支机构(代付方)向目标客户提供融资,代付方根据委托方的指示在约定的对外付款日先行将款项划转至委托行账户上,委托方会在约定还款日向他行偿还代付款项的本息。(3)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池的资产证券化。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指将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缺乏流动性的但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形成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池,并将该资产池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证券。(4)银行委托贷款业务,受托人(商业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并协助收回的贷款。由于我国法律规定企业间不能相互进行借贷,但以商业银行作为中间通道来实现企业间相互借贷的委托贷款并未禁止,由此商业银行为了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甚至从单纯的被委托方变为主动参与委托贷款供求双方的中介机构,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实现资金供求的匹配,所以这些业务往往就得不到有效的监管。(5)与准金融机构相关联的融资类业务。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相关融资类业务。即商业银行为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授信,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其授信额度内向其选择的借款人发放小额贷款或者向商业银行发放的授信提供担保。
4 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促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由于受到严格的资本监管,信贷规模增长速度受到了限制,商业银行为了扩张信用的能力,于是只能从外部连续的补充资本或者将部分的表内资产转移到表外以减小资本占用,从而创造了对影子银行业务的需求。因此,从根本上讲商业银行内的影子银行业务,是因商业银行在传统贷款业务受到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贷存比的严格约束、信贷规模受限时主动进行的一种业务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创新最典型的代表,商业银行能够利用影子银行业务中各种灵活的融资形式积极拓展客户,支撑自身业务发展,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来讲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从本质上说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一些在同业中领先的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和参股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积极向保险、证券、信托公司、基金等混合经营领域渗透,研究创新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并利用自身庞大客户群体的优势加大对客户的交叉营销,同时,商业银行凭借强大的渠道能力代销部分影子银行体系的产品,从而获取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
(2)对传统业务的影响。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及盈利方式产生冲击。影子银行业务带来的直接融资渠道拓宽及规模的增长,一方面使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被不断的替代掉,另一方面也使商业银行增量贷款的议价空间不断被挤压,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商业银行存款分流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资金来源中理财产品的份额占比迅速上升,改变了商业银行的收益结构,缓解了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存款压力,但是这种利润的增加并不是建立在收益结构优化和经营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被绕道使用到了信贷业务上,归根结底,这种理财产品是一种变相的高息揽储,会导致经营成本增加,影响到传统业务空间和重要经营基础。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体现了利率市场化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必将对主要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形成较大的冲击。
(3)潜在风险。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所能使用的外部资金十分有限,无论是委托贷款、理财产品、还是信托计划等,银行提供了能使其快速扩张的大部分资金。所以说影子银行业务在一定范围内套用了商业银行的存量资金,但是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信息披露程度较低,运作过程中却隐蔽了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其次,由于长期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体系之外信息披露不足,导致影子银行业务快速扩张,不断盲目地进行信贷活动,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使得商业银行不断积聚了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可能会放大商业银行自有的风险同时催生新的风险。此时,如果银行无法或者不努力去了解和监控影子银行业务资金的实际流向,就不能正确地评估贷款企业是合规的使用信贷资金,也就无法预测信贷资金回流的时间和金额,客观上难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收回。
5 建议
影子银行业务能起到活跃金融市场和提高融资效率等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值得肯定。随着影子银行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弥补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覆盖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商业银行内的影子银行业务,不宜使用过严的监管政策。所以,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必须汲取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在鼓励、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要银行内部对影子银行业务做好相应的引导和监管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覆盖影子银行的法律法规,引导其健康稳定发展,让其在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总之,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商业银行,当下的重点是如何将风险转化为机遇,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从全局出发,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应对资本市场的各种挑战,如加强自身金融创新能力、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完善贷款定价机制、增加非利息收入等,以突出信贷结构优化,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有效传导利率政策,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
[2]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