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化社会治理

数字化社会治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8 16:28: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化社会治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化社会治理

篇(1)

关键词:IT治理 数字化校园 模型 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11-03

近几年,高校的数字化建设正在风风火火地进行,校园网络的带宽和应用系统平台的更新也在飞速发展。随着我院的网络规模不断加大,相对应的系统平台也在逐步增多,操作也更为繁琐。为了各个系统平台更好地融合,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如期展开。同时为了数字化校园平稳、安全发展,把IT治理框架引入到了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当中。

1 数字化校园的概述

1.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将实体校园的各种应用进行数字化处理,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存储空间,是对实体校园进行的一种多元化的延展。

1.2 数字化校园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是把各个应用系统集成起来了的操作平台,用互联网的手段对各个资源进行整合。数字化校园为师生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应用,有教学、科研、办公和交流等。

2 IT治理的概述

2.1 IT治理的定义

什么是IT治理?IT治理概念来自企业,企业迫于经济效益的压力,寻求优化流程,降低开销的企业发展之路,计算机技术带来新的思路。当前海内外对IT治理主要集中在模式探索方面,并认为模式是影响IT治理的关键因素。IT治理模式包括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COBIT模式、CISR模式。

2.2 COBIT模型

COBIT模型是在海内外获得认可的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操作标准,它在风险管控和操作应用之间构建起一座平台,帮助决策层进行IT相关治理。COBIT模型的核心是企业在相关规定的框架下的操控能力。

2.3 ITIL模型

通过使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理念同本单位IT服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强调质量管理和风险管控,在用户认可度和服务情况与风险操作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关系。由于ITIL 影响着IT服务管理,而COBIT主要是在IT运营层面发挥作用。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2.4 CISR模型

CISR模型也称为“Weill&Rose模。CISR为了实现控制和权力管理之间的一种契合。把企业的长远计划和IT治理手段相结合。这种模型更加利于权力分配,实施框架化管理,为制度的平稳过度创造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2.5 三种模型之间的比较

COBIT从长远规划、远景目标、操作管理等方面对IT治理进行评价和管理。它是为CIO或者是企业的高级IT管理人员所服务的。ITIL侧重的是IT服务管理,层次上比COBIT要低一些,但是它在服务管理的过程上要更为精细和易于管理。CISR则更加注重事前控制。CISR模型可以从高度上保证投入和相关利益的分配应用。更加符合IT治理的层次标准,也更符合IT治理的运营体系维系。

综上所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选择CISR模型和ITIL模型相结合使用是最合理的。CISR模式在数字化校园中的使用更为便利,可以有效推进体制的完善,同时ITIL是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操作,二者相结合可以逐步引入IT治理。

3 数字化校园中IT治理的探索

3.1 数字化校园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已经完成了被动式服务到主动探索式服务的转变,在校园内形成了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服务模式。用流程管理的办法贯穿整个治理过程。对维护人员采用“一问到底”的负责制原则。从而逐步提升了师生的认可度,提高了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

(1)IT服务管理的理念和操作贯彻不到位。在日常维护工作中,由于没有电子化的解决流程和方案,容易造成人员解决问题不及时,问题解决不准确。对问题的解决后续情况没有进一步跟踪和查看,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留档并总结。缺少系统和理论性的指导。

(2)IT治理的环境需要改进。随着数字化校园应用的推广,各个系统和操作平台的内容在不断增多,各个应用的难度也在增大。同时,对一些IT决策的下达和应用,各个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联系,相应的执行力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缺少完整的沟通服务的标准和机制。

(3)标准化的流程不足。由于数字化校园信息的多样化,一线的服务人员总是被动地去解决问题,疲于应对各个突发事件,而不能对用户的一些个性化需求有所反映。同时,服务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没有专业的标准化流程,这样会对人员的依赖性加大,容易造成由于人员变更而导致的服务水平上的差异。而且对服务人员缺少工作量细化考核的标准。

3.2 数字化校园中IT治理的模型设计

CISR的权责分配的理念可以对现行的服务流程做一下调整,可以改变一些理念来实施IT治理,容易被各个部门所接受。ITIL本身就是就是IT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生成自己的IT管理流程,在制度和操作层面上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CISR模型和ITIL模型的相互融合可以构建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的IT治理模型。

笔者从体制和资源两个方面对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了整体设计。

体制层面包括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相关职能和委员会就可以在制度层面上开展IT治理工作。根据CISR模式,我院进行了如下的架构调整。

CIO由主管数字化校园构建的校领导担任,由各个二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同时外聘一些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监督。成立为领导小组服务的数字化校园办公室来具体实施全校数字化项目的经费使用、项目的申请和批准实施,以及所有IT服务人员的分配和使用。

资源建设方面按照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的相应理念进行操作。

(1)硬环境整合和共享。

新建大楼的网络布线费用纳入到楼宇建设的费用当中,这样可以有效节约经费。同时成立数据资源中心,由中心统一编排各类电子资源,再备份各种核心资源的关键数据。合理使用资金,统一建设实验室,保证基础服务的完善。

(2)软环境共享。

进行校园网页面建设,更换新版主页,并将各个二级单位的主页统一管理。加大我院的教学科研网建设,促进线下教学的完善。建设软件资源平台:引进常用工具软件等。成立用户认证中心:让用户登录一次就可以实现平台功能的全部应用。成立数据交换中心,使得数据交换传播更为便利。

3.3 IT治理在数字校园中的实施

(1)IT服务教学。

数字化校园促使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新的转变,教师们可以进行网上备课与课件制作,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很多网络素材库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网络授课并和同学们进行网上交流。学生也可以网上自主学习并进行网络考试。教师在教学手段与科研能力等方面获得大幅提升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手段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便捷了,学生的自学水平和个人能力都得以提高。。

(2)IT服务科研。

网络学科资源百花齐放,各种类型的资源库平台使得各个二级学院之间互通有无,更好地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期望可以百家争鸣,促进学科的进步。

(3)IT服务管理。

电子政务数字化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数字化校园可以学校的政务公开,方便师生更好地获取政务信息;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对,方便校领导做出正确决定。

(4)IT服务社会

一些优质的课程资源可以在网上进行公开,方便外校人员进行学习和观摩,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信息。

4 结语

IT治理和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作为标准化的规范为数字化校园服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流程规范。但是IT治理和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的真正实施还需要结合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而定。需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以及主管部门的严格论证。该文提出了一个整体的方案,就是用CISR的理论在制度层面上丰富IT治理环境,同时用基于ITIL的服务管理的内容在资源共享等方面提高应用层面上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代利文.关于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9-70.

[2] 肖志新,杨霖.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架构[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34-37.

[3] 王芳.IT治理解析[J].审计与理财,2010(3):56-57.

篇(2)

这是首个面向中国各城市的完整数字经济评估体系,也是中国首个论述和评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白皮书。4月21日,新华三集团在其官方网站全面开放白皮书下载,希望与业界专家以及全行业的数字经济建设者展开探讨,共同寻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良方。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产业和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新华三领导发起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7)》兼顾客观性与时效性,将当前热门技术与城市发展状况紧密结合起来,为城市管理者提炼出涵w城市信息基础、城市服务、城市治理、产业融合等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管理总览。白皮书首批选择评估的40个城市覆盖了85%的省会城市、30%的人口以及全国50%的GDP。

本次评估将40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领先阶段。根据调查,国内70%的城市处于发展阶段,15%的城市数字化达到领先阶段,深圳凭借其综合优势排名第一。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李立博士在《白皮书》时讲到,数字化技术在民生和治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尝试,比如在政务领域,超过70%的项目都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和手段,传统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城市已经把数字经济作为跨越式发展,或者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篇(3)

关键词:数字矿山;矿山测量;地理信息

中图分类号:TD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等数字化的概念和体系建设,数字矿山近年来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矿业可持续发展过程必然是矿山测量工程化发展过程,也是多学科穿插重新组合形成新门类学科的过程。矿山测量工作者在矿山边坡工程、矿山地压控制,开采沉陷及采矿地表建设、岩石动力学问题等发挥较重要的决策职能。

一、数字化矿山的特征和基本组成

基于DM的定义,DM应具有以下六大特征:以高速企业网为“路网”;以采矿CAD(MCAD)、虚拟现实(VR)、仿真(CS)、科学计算(SC)与可视化(VS)为“车辆”;以矿业数据和矿业应用模型为“货物”;以真三维地学模拟(3DGM)和数据挖掘为“包装”;以多源异质矿业数据采集与更新系统为“保障”和以矿山GIS(MGIS)为“调度”。DM的最终表现为矿山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和高效率,以至到无人采矿和遥控采矿。DM的基本组成可大致为采集系统、调度系统、功能系统、包装系统和核心系统五部分。

1、采集系统

负责数据采集与处理,包括测量、勘探、传感和文档四类基础数据采集子系统;其关键是所有数据的数字化。

2、调度系统

指MGIS,负责提供拓扑建立与维护、空间查询与分析、制图与输出等GIS基本功能,并进行数据访问控制、开放接口和生产调度与指挥管理等。

3、功能系统

负责提供各类专业模拟与分析功能,包括MCAD、VM、MS、SC、AI和SV等。

4、包装系统

负责提供3D空间建模工具、多源异质矿山数据的空间融合环境和数据过滤、组合与封装机制,包括3DGM和数据挖掘工具。

5、核心系统

负责统一管理数据和模型,决策分析与支持等。

二、矿山数字化测量技术

1、矿山测量任务

矿山测量因具有一定的的特殊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曾单独为一个专业,它的发展和进步与三个方面密切相关:一是采矿技术和矿业工程的发展及要求;二是测绘科学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发展;三是其它学科的发展与影响。矿山测量工作者担负着矿山地面和地下三维空间的测量、定位与制图,矿体几何,储量管理及开采监督,开采沉陷观测及开采损害防护等任务。近十多年来,资源、环境、灾害和人口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重大问题。国内外资料表明,矿山测量工作者在矿区和工矿城市环境的动态综合监测,环境评价,及矿区环境信息管理,矿区开采信息管理系统,开采沉陷区综合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以3S为主导的空间信息技术将逐渐应用于矿山测量及矿山建设与生产中,对现代化采矿工业起到优质高效服务和辅助决策的作用。现代矿山测量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在矿山勘测、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阶段,对矿区地面和地下空间资源(以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为主)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分析、利用,为合理有效的开发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服务,为工矿区可持续发展服务。

2、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在数字矿山建设中,就矿山测量而言,除常规的矿井建设、生产中的测量任务之外,应特别重视以下的研究:矿图数字化与数字化成图—自动化矿山地学信息采集系统;矿山开采环境的综合评价与治理—矿山开采环境四维动态信息系统;GIS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及其在矿山开采环境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矿山开采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矿山环境信息系统的质量模型及其精度不确定性处理—矿山开采环境信息系统的误差分析系统。

2.1矿图数字化和数字化成图—自动化矿山地学信息系统

矿图数字化和数字化成图将成为矿山GIS数据采集的基本手段。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是降低矿山GIS成本的重要途径。综合利用不同的数据源(井上下测量、数字化矿图、地勘信息、航测遥感信息等)、建立适合矿山各类应用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及分层信息(包括设备位置及属性信息),建立好矿山地学信息系统。同时注重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理论。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矿图数据采集、识别和处理的自动化。

2.1.1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对矿山数据建立模型并进行立体化描绘的技术手段,它将数据转化成可视的形象,具体能够表现矿体的空间位置、地形形态、矿井上下的操作演示,形象直观,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理解,增强开发过程中的精确度,并且能够增强矿山工作的安全性。实际运用中经常使用3DMAX和Maya设计软件。首先,要建立模型。就是通过软件中的点、线、面的合理配合与调度,根据相关数据,建立矿体的数字化模型,能够展现矿体的位置与形状,模拟开发工作的具体细节。其次,要对模型贴材质。通过第一步的建模,我们大致可以了解矿体的宏观形象,而贴材质就是要根据实际地行情况赋予模型具体的属性特征,像颜色、光泽、光滑度以及反射效果等等,通过这一步将大大增加模型的真实性。第三,进行渲染,主要就是给模型加上光照。模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光源的位置与光的强弱,将模拟的画面渲染出来。第四,制作动画。就是根据DV拍摄的实际情况,模拟动画场景,将静止的物体动态化。这一步可以实现对工作场景的动画模拟,监测可操作性,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2.1.2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

在矿山测量工作中的数据处理,主要是指对数字、图形、以及文字和表格的处理,包括采集、处理及存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测量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制作电子化表格,并进行数据共享。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到专业化的数字处理软件,像VB等,这样能够有效建立数字数据库,并能够增强数字共享性及以维护性和易保存性。

2.2矿山开采环境的综合评价与治理—矿山开采环境四维动态信息系统

矿山开采环境综合评价与治理不仅包括传统的开采沉陷预测与安全开采方案评估,矿区塌陷区综合治理与动态环境评价、矿区土地管理与区域规划等内容,更重要的是采用GIS技术手段。针对矿山开采空间状态是随时间和生产发展而变化的特点,在现有GIS数据模型基础上,研究适用于矿山开采环境的空间和时间综合四维数据模型,建立有效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达到如下目标:

1)实现各类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沉陷的四维动态模拟,为矿山开采沉陷的综合治理(建筑物保护、安全开采方案、保护煤柱设计,采动滑坡治理等)提供依据。

2)实现矿区生产管理的动态模拟,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3)实现矿区土地资源(地面覆盖物、地下管道工程、塌陷区生态复垦)自动化管理,为矿区开采环境的综合评价与治理提供依据。

2.3GPS和GIS结合及其在矿山开采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矿山开采环境实时监测系统.GPS定位技术是美国自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目前,我国已开始应用GPS定位技术。对于矿山开采环境研究而言,主要是采用GPS定位技术采集地面动态坐标数据,并采用GIS进行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从而获得所需信息。最终达到直接采用GPS技术对GIS作实时更新,建立矿山开采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矿山勘测的精确度,为进一步的数据处理提供基础,而且能够测设出符合生产产实际的开采方案,有效节省不必要的开采带来的资源浪费,最后,数字化技术能够全程监测并控制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矿产企业生产安全。

三、数字矿山及其战略意义

数字化矿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在矿山企业生产活动的三维尺度范围内,对矿山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与生产要素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和科学化管理,根据实际的应用要求,建立矿山规划设计、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矿山应急救援指挥、矿山经营管理、矿山办公自动化等应用系统。从而将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业务流程数字化并加工成新的信息资源,迅速准确地提供给各层次的管理者及时掌握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实时信息监测、收集、分析、预警、决策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结束语

矿山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整个矿山生产系统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直以来在矿山测量时都沿用传统的手工计算和绘图方法,但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一味的固守反而会阻碍矿山测量工作的发展,因此加大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4)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档案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全面领会精神实质,认真组织学讲话精神,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认清档案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责任和要求,牢牢把握方向、大胆探索实践,推动档案工作内容、方法、制度改革创新,落实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各项目标和任务。概括地说,要肩负起三大使命:一是全面忠实记录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二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档案服务,三是档案部门自身改革。就__档案工作实际来讲,着重要从提高三大能力上下功夫。

1、提高档案事业治理能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档案事业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组成部分,历来被作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手段之一。实现档案事业从管理向治理转型,就是要使档案事业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逐步达到档案事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从制度、规范入手,纠正工作的随意性,努力依法行事。要严格实施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依法监管,努力在档案工作领域体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2、提高档案资源整合能力。深化改革的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档案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既是物质资源也是精神资源。三中全会对于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联系档案工作实际,既要研究市场在档案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要研究档案行政部门如何发挥作用,更加全面、科学地建立档案资源体系。要依法收集、保管、利用国家档案资源,依法规范社会组织、企业的档案资源,依法监管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个人档案资源。

3、提高档案综合服务能力。档案服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档案工作最成功的转型,各级档案馆除了向社会提供开放档案查阅利用,还成为公民获取政府公开信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所,档案服务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的形势对档案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重新审视档案的服务领域、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高档案综合服务能力,从深度看,要把六个“紧紧围绕”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从广度看,要继续拓展开放档案、政府公开信息、民生信息查阅的渠道和载体;从力度看,要寓依法监管于服务之中,为农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提供档案工作指导。

1、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档案资源优势,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围绕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推动档案工作自身改革。围绕“双驱动四治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档案服务。以纪念__开放30周年为主题,搞好档案史料展。以核心价值建设为主题,主动融入地方文化挖掘,与相关部门合作,拍摄《__》百集电视片。以__重修落成为契机,整理出版__史料,组织__史料展。

2、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档案服务窗口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档案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对保留的要将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网上和行政许可办公场所公示。强化档案馆社会教育功能,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夏令营等活动,深入推进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创新载体,努力提供档案和党政现行文件、政府公开信息的查阅利用。针对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机制

,巩固“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成果,完善机制,拓展范围,提高质量。加强档案服务利用窗口建设,优化建设查阅场所,开展电子档案查阅服务。深化“巾帼文明岗”、“工人先锋号”等创建成果。

1、加强资源建设。根据全省档案资源建设整体规划,制定实施我市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方案。继续抓好国家档案局8号令、9号令、10号令贯彻实施工作,结合《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二批),加强专业档案收集归档和进馆档案依法接收工作。市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审核工作在2015年前全面完成。市档案馆做好第一、二批市直进馆单位档案接收和第三批验收工作。进一步加大档案征集工作力度,完善社会档案征集网络,健全档案征集工作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三重一特”档案资源征集,继续实施境外__档案资料抢救计划。着力提高以各级综合档案馆为主体的国家档案资源总量、质量,优化馆藏、室藏档案资源结构。

2、强化档案馆业务基础。要以国家和省级关于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规范为引领,逐项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建立正常、长效管理运行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档案馆开展国家级、省级档案馆测评工作,提高档案馆整体水平,慈溪争取通过国一级测评,镇海争取通过国二级测评。要抓紧市档案馆改造项目实施,争取在“十二”末达到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功能标准。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未达到标准的,要严格按照“__”规划的要求督促落实。

1、加快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进程。贯彻落实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精神,摸清家底,制定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全市综合档案馆馆藏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市县机关档案室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利用。实施档案与数字化成果同步进馆制度,按照《__市纸质档案数字化规则》要求,规范进馆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从今年起,对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及市直单位档案室的档案数字化情况进行通报。

2、深化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全面落实《浙江省档案登记备份管理办法》,依法开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市、县两级完成70%以上进馆单位室藏重要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和备份工作。根据省局规定的备份职责和要求,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做好国家专业档案和重点建设项目登记备份工作,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率达100%。推进档案登记备份规范化建设,加强与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衔接,5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规范化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完善档案灾害应急机制,在市档案馆建立区域恢复测试服务平台,开展数据灾备应急演练。

3、规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按照《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的要求,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不断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和专题档案数据库。开展本市“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共享平台建设,为全国开放档案共享平台提供服务。按照《数字档案馆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完善市、县两级数字档案馆建设,用3-5年时间,全市100%数字档案馆通过规范化认定。市直单位要着眼“馆室一体”、“文档一体”的要求,开发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架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在5年内全部完成数字档案室建设。继续开展示范和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创建工作。

4、开展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认真贯彻《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办法》,明确电子文件归档、登记备份及接收进馆要求,试点推进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注重登记备份工作与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的衔接。在市档案馆建立“档案图片库”和“电子档案在线接收和长期保存管理”平台。

5、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与相关部门合作,推进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有条件的要开展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要严格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的审查,凡和内容敏感的都不能公开、开放,更不能上网。各档案馆(室)要组织力量对已上网的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进行重新复核审查。要切实做好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做好有密级档案或信息敏感档案的挑选和鉴定、解降密工作,无需继续保密的在解密后方可委托外包,仍需继续保密的不得外包,仍属绝密的档案一律不搞数字化。要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和监控、防范,严禁外包公司留存、外泄数字化档案信息。深入实施完善综合档案馆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有条件的档案馆试点开展重要数字档案异质备份工作。

1、提高市直机关档案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各类临时性机构、工作职责调整及新组建机构的监督指导。开展市级机关规范化综合档案室认定工作,列入市政府考核单位在2年内全部达到规范化综合档案室。抓好机关协作组工作,充分发挥协作组的作用。继续推进机关数字档案室和虚拟档案室建设。

2、规范国有企业和重点工程档案工作。按照国家局10号令的要求规范市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组建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以示范带动企业工作的开展。分期分批抓好市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审核。加强对金融、文化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开展企业数字档案室建设。加强重点工程档案工作培训。规范重点工程档案验收程序,更加注重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巩固提高民生档案工作。养老、医保、工商、国土、地税、卫生等系统,要巩固档案工作管理成果,不断探索创新。就业、住房公积金系统,要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档案管理能力及数字化建设。促进民政、环保、安监等系统业务档案及业务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4、探索档案监管新机制。

开发区档案工作要因地制宜,区别不同情况,加强监管指导。对于业务基础较好的,要把规范化档案室认定工作延伸至其下属各部门,并鼓励其上等级。对于业务基础较差的,要加大指导培训力度。鼓励支持建设行业特色档案馆、乡镇档案馆和民间私人档案馆。推进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拓展工作领域和内容。

1、完善法规体系。制定出台《__市开发区档案管理办法》、《__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重要档案数据容灾备份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2、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做好迎接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相关准备工作。贯彻落实《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开展民生领域的档案执法检查。组织开展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督查。

3、做好考核、规划工作。做好“平安浙江”档案安全考核工作,继续贯彻落实“__”规划各项任务,抓好“__”中期执行检查情况的整改落实,启动“__”规划前期研究。

1、全面实施__记忆工程。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完善__市著名人物名录,推进名人建档工作。积极融入文化礼堂建设,完善“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和“企业记忆之窗”示范点建设。推进地方特色档案文化建设。

2、推进档案文化精品和阵地建设。加强档案文化精品建设,编撰出版《记忆__》系列、《__史料选辑》。积极开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浙江省档案文献遗产”申报。配合做好《浙江通志档案卷》编撰工作。

篇(5)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二、        “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的高压态势,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推动实现顺向可追、逆向可溯、风险可控的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        “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800字范文稿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维护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发展数字科技,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坚强基石。尽管我国是数字科技应用大国,却不是数字科技研发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因此,须加强数字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布局,以数字科技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采取清单制梳理我国数字科技的短板软肋,短期内寻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备份源,使“卡脖子”技术不因外国的封锁而断供。

与此同时,发起专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短板,补齐数字科技研发链。

二是面向数字科技前沿领域,设立国家或世界实验室,牵头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嵌入全球数字科技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吸引和积聚全球创新人才。

三是支持数字科技试点应用,积极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发展契机,推进数字新科技先行应用,为数字科技应用提供试验平台和应用场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基建,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发展数字基建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由此,应科学决策、统筹布局,把数据中心、场景中心、区域中心、应用中心有效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互联互通等,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承受情况,尤其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是正确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牵引,把应用场景建设置于数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自身需求参与数字基建,并开放为社会使用,实现数字基建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合理跨区域布局数字基建,将数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产业链应用生态。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引擎。随着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b2b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推动的企业间数字贸易将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依托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效益与质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在线化、无接触、可传输”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端便捷的消费选择。加大主要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收购或自建本土化网站,建设更多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等,带动更多中国产品与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拓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制订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等,促进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抓手。当前,各国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实践,竞相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布局。对于我国而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零售支付体系发达,同时,较早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步伐。展望未来,须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早谋划、动态应对、争取主动。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工作,实现国际国内同步部署,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助力人民币更好承担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并发挥世界储备货币角色。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进地区整体落地,及时总结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运营与管理经验,有序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多场景推广应用进程。与此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零售移动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三是深化系统研究,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运行体系及国际金融格局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现实影响和预期影响、直接影响和关联影响等,推动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数字治理,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制度保障。数字经济正在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和运行规则,对传统治理方式构成巨大挑战,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为数字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篇(6)

[关键词]城市治理 巴尔的摩 数字化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11-02

一、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城市治理模式,才能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市场经济追求的是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而我国现在的城市发展却呈现出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有悖于我国城市发展的目标。当前我国城市治理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城市治理的总体战略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缺乏统一性,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目标和行为,缺乏有效配合和统筹

在我国城市治理的实际运行中,许多城市缺乏整体治理理念和总体目标规划,而城市治理的各职能部门又将其工作的侧重点和着力点放在各自的职能领域上。同时受到本位利益的驱动,各个部门都难以从整体角度思考城市治理的使命和价值,整体考虑本部门在城市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这就导致城市的治理结构分散、资源分割、流程断裂,战略发展目标与日常任务的行为方向脱节,城市治理缺乏有效的统筹能力。

(二)以部门为主的条块化管理方式,割裂了城市运行的脉络,造成了城市治理的部门化、利益化和运动式管理

在“部门化”管理模式中,部门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在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在本部门管辖的范围内,管什么、管多少、怎么管都由各部门决定。各部门在对社会进行实际管理中,为了追求本部门的利益,实现所谓的本部门的“低成本、高效率”,只管社会中那些容易管理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看得见的问题,以及有利可图的问题,而城市运行中的复杂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无利可图的甚至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各部门却避而远之,不去管理。这些城市问题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城市危机的大爆发,此时政府又不得不惜一切代价解决,呈现一种“运动式”的管理态势,最终导致了城市治理的“高成本、低效率”。

(三)城市治理缺乏有效的问题反馈和信息沟通系统

这就对公众反映的管理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回应,造成问题解决的时滞。在目前的城市治理结构中,政府职能部门很少以开放的态度回应外部公众的需求,而城市治理水平的高低恰恰与公众生活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公开透明、反应迅速的信息沟通系统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四)各部门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公众伙伴关系,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非政府组织发育缓慢,存在“强政府、弱社会”问题

这就严重制约着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平等权利的实现,难以在城市治理中发挥应有的决策和参与作用,这在根本上制约着城市多元化网络治理体系的建立。

二、数字化城市治理模式:以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为例

我国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治理的经验。数字化治理模式是城市治理的发展方向,美国巴尔的摩的Citi-Stet模式被誉为“可能代表了近十年来最具标志性的政府管理创新”,基于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效仿这一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模式,突破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的管理流程是:1.通过市民电话,采集城市运行层面存在的各种问题;2.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的重要一环,它的任务是对将要提交到市长综合协调会议的城市问题进行筛选和总结;3.举行市长综合协调会议,这是该模式的核心驱动力,整个会议过程被设计成一种问责等级,市长和助手是责任问责人,部门主管及其高层管理者作为责任人,针对城市运行过程中冲突性的、难解决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4.主管部门解决问题;5.社会监督。通过市民监督、新闻监督、市长综合协调会议的工作跟踪监督,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及时将各类结果整理成图表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成功的基础概括为以下四点:1.准确及时的判断;2.高效的战术战略;3.对资源的快速部署;4.硬性的后续行动和评估。这也是我们在建立数字化城市治理模式时应该向巴尔的摩CITI-STET学习的经验。

三、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在信息化时代,城市治理强烈地依赖着大量的、及时的、准确的信息流通,而先进的治理手段,特别是科技手段,则是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借鉴美国巴尔的摩城市治理经验,可见数字化的城市治理模式,可以实现从技术、机制与制度三个层面全面解决传统城市治理弊病,以解决当前中国城市治理中存在的诸多城市问题,从而实现中国城市治理的变革。

(一)建立网格化的城市治理信息平台

我们在城市治理中运用网格地图技术,将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然后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需要管理的所有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且实现储存数据的实时更新,由城市治理的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如果单元网格内某一城市部件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解决,第一时间被反馈,第一时间被检验。网格化城市治理信息平台的建构与技术运用使中国的城市治理逐步走向透明化、精细化与现代化,为解决我国城市治理的弊病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建立城市治理监督系统,执行系统分立制衡的治理架构

监督系统即设立城市治理的监督中心,作为负责城市治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指挥系统即设立城市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城市环境的综合管理部门,统一调度分散在城管、市政、公用、房管、规划、环保、园林、市容、环卫等各个方面的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共同履行城市治理职责,并对城市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置和执法。监督系统和指挥系统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对于城市运行过程中有无问题和问题能否结案,由监督中心负责;而问题由谁处理和如何处理,则由指挥中心负责。这就克服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弊病。这样既能实现对各部门出现问题的低成本管理,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对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做到城市治理的低成本、高效率,在机制上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城市治理悖论难题。

(三)注重公众参与和监督,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充分吸收社会、企业、社区及城市居民参与城市治理,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推动城市治理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走向现代城市治理。网格化城市治理模式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建立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所谓内部评价,就是按照已有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信息平台自动记录的有关数据资料,实时生成评价结果。所谓外部评价,就是对信息平台记录数据不能反映的指标,由有关人员按照要求征求市民和相关方面的意见,进行主观评价。这种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为数字化治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孙柏瑛.我国政府城市治理结构与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7(8).

[2]叶裕民.中国城市管理创新的一种尝试[J].中国软科学,2008(10).

篇(7)

关键词: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化高校

一、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含义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

数字档案馆是指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诸多特点。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在高校管理工作各领域中应用广泛,电子信息传输、电子文件、各类管理系统、应用程序以及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等,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没,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是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高校档案馆馆藏数量不断增加,现行存储空间有限,需要通过数字档案馆来缓解。以网络技术为主的档案数字化已经或正在逐步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形成、鉴定、整理、利用都受到深刻影响。电子档案管理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是电子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体现。

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开发利用,实现服务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档案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国家的一种原生的、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公共信息资源。在各层次档案工作中广泛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与高校信息化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出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力,进行最大化的档案信息数据聚集,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将是传统档案工作的重大变革。

三、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

高校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高校建设数字化的档案馆还没有足够的意识。很多高校虽然具有专门的档案机构,也制定了各种档案规章制度,但贯彻不力。一些领导对本部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本部门档案疏于管理。而一些文件形成者对档案移交归档认识不足。同时档案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也很淡薄,对档案立卷归档的业务指导不够,监察、督办不力。通过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文件形成者、领导者的档案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融入管理系统之中,使之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质量。

2、技术层面的问题

⑴高校数字档案馆中存储的是大量的多媒体信息,但是传统的面向文字信息的结构化关系数据库不能满足这一现实要求,需要建立面向对象的非结构化的多媒体数据库。

⑵通信网络是传递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基础,远程登录使数字档案馆的利用不受地域限制。目前,我国互联网的传输速度较慢,网络安全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都阻碍了数字档案馆的发展。

⑶标准的制定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应的电子文件标准、多媒体信息标准和数字档案的著录标准、全文数据库的标准等还没有形成规范。

⑷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数字档案信息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进行传输,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四、相关策略建议

1、加快档案标准化制定和贯标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要先行。高校要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贯标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已有的档案数字化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通过这些档案标准化和制度的贯彻,规范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

2、重视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高校要重视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在软件开发方式上,应依照国家标准并结合高校实际,统一规划,创新机制,采取与软件公司、相邻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研发工作,最终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档案工作发展趋势的管理软件。

3、安全性方面的建议

数字化的档案馆在安全性方面也要得到加强,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公开、上网安全、网站(页)建设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建立音像档案库和电子档案异地备份库,开辟数字档案馆数据安全储存和备份的空间,对电子档案和音像档案实行专库管理。

4、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