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论

初中语文教学论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8 16:28: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语文教学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语文教学论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学

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语文教师要及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艺术、教育理论、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践合乎时代潮流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进感情充沛真挚、师生互动热烈生动的情感教育,以期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来谈谈自己关于实践情感教学的经验,希望能得到广大同仁和教育教学界人士的指导,以期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作为一名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皮革马利翁效应认为一个人得到什么样的期许和称赞,就会成长为那样优秀的人。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就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学生努力背诵、努力复习、努力考试”那种教师“一言堂”式的方式方法,而要充分相信学生都是追求上进的、进步的,都是充满求知欲的,都是善于合作、善与探究的知识追寻着,要放手发动学生去发现不懂的问题,发动学生自主自发地去组成学习小组,去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去解决问题。我们语文教师,在情景教学模式下,应充分信任学生,细心呵护和培育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以驱动他们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比如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第11课《中国石拱桥》时,我们就大可以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成各自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去分析文章,去归纳段落主题,去查清楚生僻的字或多音多义的字、词等,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找出本课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去体会和学习茅老科学的精神、准确的语言描述和高超而又朴素平实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要合理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去顺利解决问题。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以收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和提高之效。

二、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春秋时代儒家经典名著《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讲的是教师的鼻祖孔子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例子。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切的情感体验,以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感悟,以期更有效地推进情感教学。比如我们在讲到“思乡、怀乡”的主题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自己是否有过思乡怀乡、思念和怀念亲人的经历?虽然不是所有学生,但初中学生已经是有一定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情感体验的少年,绝对有部分学生会有如此经历,再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思乡怀乡、思念亲人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再递进设问:“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或者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关于思乡怀乡、怀念亲人的诗句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谁找得更多,说得更好?”这样学生学习和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们举出了很多古诗词里面思乡怀乡、思念亲人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等等。这样既很好地实践了情景教学法,又是很好的情感教学体验,可谓一举两得、事半而功倍。

人生的美好,在于我们的生活既追求理性的美,又追求情感的美。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认识主要还是一个理性的过程,理性因素在认识中起主导作用。但我们重视情感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与强调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并不冲突。合理的、健康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总是既合乎理性,又尊重情感,是理性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是人的许多本质力量的精美的结合和统一。充分理解情感在认识论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表明了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种完整性,它使认识成为了“人”的认识,成为了具有人文因素的认识。如果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无视学生心理特点机械地讲授知识,孤立地研究智力,不仅会影响受教育者的健康和发展,甚至连智力本身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解决。而我们语文教师用情感为基础去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激起幸福、欢乐和奋发向上的热情,形成一种热烈自觉的情愫,从而有利于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所以教学必须用情感的感染,去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热情和智慧的火花。罗森塔尔的爱的情感效应实验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是他凭借善意的谎言,把该校校长和教师变成了“皮格马利翁”,对名单上的学生施以爱的情感教育,使名单上的学生从“有优异发展的可能”到“有优异发展的实现”,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成为“象牙少女雕像”。

情感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知识、能力与方法等目标实现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会达到“声并茂,情景意交融”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赵纪法,朱水军.多点情感体悟[J].中学语文,2006

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博弈论

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生交流乃素质教学之艺术,是师生增强互信之源头。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各种交流频繁之时,代表师生互动的教学交流就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但长期以来,由于师道尊严的历史纠结,在教学实践中,师生间交流更多的事倾向于单方向的,总是教师问,学生答,这一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提问,但却鲜有学生举手,师生间的交流不平衡性可见一斑。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博弈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那么在师生之间,如何确立教学文化自觉的整合理念以促进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及时赋予它新的内涵和艺术化的手段,使师生间的交流互相包容、融合。多文化共生的年代,我们要提倡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博弈必然带来思想冲突,进而不同思想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吸收。博弈也就是利益实现之过程,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必将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小小桥梁。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博弈的手段

应当承认,师生间的交流的多元化和相互冲突,是推动教学关系前行的内在动力。在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师生间的交流担负着重要角色,现代教学关系实际上就是师生团结协作的结果,这种交流与思想博弈,是实现师生间交流的有效途径,也使的交流更加富于生气。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教学母语的特点,师生博弈的基础相较于其他学科是相当,差距不大的,也许在英语教学中,源自学生对英语的生疏,师生间的交流往往缺乏有效途径;而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因智能水平制约,与教师的博弈同样存在困难;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随着师生间的教学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展开,师生博弈交流呈现出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局面,而现有交流合作模式仍过于滞后,缺乏相应的操作手段。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教学手段仍然过于单一,课堂教师说,学生听;素质教育背景下,更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师生深层次的教学实践交流,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多方位需求。素质教育的年代,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的全新追求,已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师生也应基于日渐加深的教学实践交流,因地制宜,利用好语言、动作、肢体等手段,进行教学手段的重新调整,为素质教学大潮中的发展壮大探索总结出一条全新之路。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师生进行换位思想,让学生讲,老师听,看看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进而指导教学实践。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博弈的思考

素质教学“暖春”时代的到来是对师生博弈价值观一致的宣扬,其价值在于通过对教师与学生复杂多元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使之达到一种相对的均衡状态。因而可以说,素质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间博弈的协调和平衡,反过来也就是,将价值观的机制引入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软实力的比较,让师生参与教学博弈,这也是实现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具体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如何推出自己的教学产品,教师就必须基于学生需求,不仅设计出让学生满意的、容易接受的教学产品,更要让学生了解并接受教学背后的文化价值。作为师生间的交流载体,素质教学的实施,有责任更有义务,创造师生博弈平台,为包括初中语文在内的各学科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消除隔阂,增强互信从源头上提供保障。师生之间应借助素质教育这一契机,增强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碰撞,让教学朝着大家期望的方向去努力,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举办主题文化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广大,以教学交流缔造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之花,以为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供全新范例。

结语:纵观师生间交流的发展历程,到现阶段,其博弈的专业化特征非常明确,但其专业化的成熟程度还较欠缺。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师生间的交流博弈框架应基于整个教学文化融合,应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包括教学专业水平、心理辅导专业能力),使自身专业化水平不断发展。可以说素质教育下的师生间的博弈已辐射至多层面。就个体来言,意味着教师必须自身逐渐从软硬件两个方面不断提高,以素质教育为契机,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发展,为创新师生间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辉.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2]小米.无处不在的博弈论[J].中文自修2008年10期

[3]尚云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篇(3)

一、创新促使教学手段变革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要说学习的积极性了。科技创新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日益方便,也为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应用于课堂,有利于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比如,现在已经普遍使用的课件教学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容量;影像资料、远程网络、网络搜索引擎等教学手段的引入也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的广度。

二、创新促使教学方法变革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反馈不够重视,不能及时地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致本该活跃的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能动地学习。因此,为了实现以创新促教学方法变革的目的,教师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1.拒绝“一言堂”,尊重并积极听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以此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2.改变角色,以平等的方式和学生交流,走下讲台和学生打成一片。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积极拓展课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以获取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4.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促使教学观念变革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的知识传输,并且这些知识仅仅是书中的,课外的知识被禁止或半禁止传授。这种狭隘的教学观念是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以创新促使教学观念变革,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创新实践。

(一)加强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催生创新

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其实更多的来自学生的“不作为”,他们似乎习惯了教师安排好一切,不愿甚至恐惧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应当及时引导,不能任由其发展,并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可采取小组讨论、提出质疑、小组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将创新融入阅读指导和作文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学生科学和理性的阅读书籍。

如何将创新与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量:1.创新阅读的模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得阅读资源的途径日益丰富,教师应进行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多途径学习知识,报纸杂志,网络电子书等等,只要有益于身心的书都可以读。2.创新阅读内容。学生应自觉抵制不良的阅读内容,积极接收有益的、健康的内容。教师应以委婉的、有效的方式指引学生阅读正确的内容,简单粗暴的“命令式”着实不可取。3.积极反馈阅读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读书会、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不断吸收新知识。

如何创新作文训练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1. 从教师角度看,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查寻资料完成作文创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作思维。2. 从学生角度看,要积极阅读和搜集素材,做到胸中有丘壑。3. 从作文训练本身看,选题应有利于学生自我发挥,切忌用晦涩艰深的选题作为训练科目。

(三)强调思考的价值,鼓励学生“多问”

调查发现,很多有益的课题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产生的。而师生之间的交流着重体现为学生的“主动提问”。学生提问的过程也是其思考的过程,思考的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主动提问,这既有利于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又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四)语言教学如何与美育和德育接轨

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衔接

语文试用修订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同时,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如何做到“最优化”,下面我就谈谈对“衔接”在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美其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再如,新大纲分明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由此可见,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了。就背诵篇目而言,初中背诵不少于诗词80篇。这些无不说明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已尤为突出了。作为教师认识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

(二)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

92年的教学大纲曾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命力,全国各线教师高兴劲甭说了。在注重主体作用方面,这套教材给予了极大的体现。试用修订本教材又进一步给予了重现,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订对三个阶段的认识有所变化。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这可关系到学生学习递进和加深,因此,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正所谓:有所侧重才能有所收获。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我省在语文教改课题“课内外衔接”的实验中,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了课内外衔接的好处和作用,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冀”。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篇(5)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美育

美育就是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人进行审美观念与美的价值的教育,使人完美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具体表现在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的发掘与渗透,已经成为初中美育教育的一种途径和重要园地。它对激发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足多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美好的爱国热情,加强他们对生活、对亲情、友情等更深层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一、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

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现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大纲》就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应包括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认识仅止于此,无以理解它为何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对此有透彻的理解、认识,必须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对语文教学实施、贯穿、强化美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予以探讨。

1、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贯穿美育,美育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

2、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优选途径。美育具有多端性,可以选择多种入手处进行美育。引导学生接触多彩多姿的大自然,使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接触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使学生从社会美中去辨别善恶美丑,塑造美的心灵,都是美育的途径。但是,艺术美可以使学生集中地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受到美的教育。在谈到社会生活美和文学艺术美时曾指出:“因为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正因为如此,从艺术美入手去进行美育就能实施更高层次的美育,更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中学美育中,艺术美则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艺术学科的教学则是实施美育的便捷的途径。其中,语文教学以其课时多、内容广博的特点,自然地应成为实施美育的最佳手段和途径。

二、指导学生“赏美”,欣赏艺术美

1、语言美。

高尔基就曾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可见,精美的语言多么重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济南省略的冬天,语言都朴实清新,精美生动,读来令人陶醉其中,余味无穷。发掘文中的语言美还要关注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因为这也是使文章语言更见活力、情趣盎然的重要因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运用了许多精彩动人的修辞手法,他笔下淡淡的月光、田田的荷叶、脉省略脉的流水、袅娜的荷花、漂浮的轻雾,笔墨不多,而光、影、声、色俱在眼前,绘出了一幅空灵的荷塘月色图。可见,只要充分发掘文中的语言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音乐美。

杰出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是三个键,一个数学,一个文本,一个是注意。柏拉图曾经说过:音乐教育的灵魂,应该使用。音乐,被称为灵魂!的语言,因为音乐是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学生,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自己的气质,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音乐教育的审美。

三、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根据语文科的特殊性和语文美育的实践经验,可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美育。

1.在美读过程中充分感受美,审美感受力指的是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课文审美感知,获得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的、直接的把握领悟,从而发生审美愉悦的一种能力。它的核心是感知,如果对课文中审美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若明若暗,那就无法对审美对象作整体或部分的反映。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美也是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因此,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语言文字便成为学生直接感知的材料。因此要利用语文教育中的听读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要看,口要读,耳要听,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感受课文的形象,接受课文的美的熏陶。而美读则是听读教学中感知美、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之一。

3、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过美读能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学描述,通过再造想象的活动,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和审美联想,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用较为舒徐、轻柔、欣喜的语调语气,使学生从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和璀璨的百花这些鲜明的形象中感受并领略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包括绘画和音乐美)。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对偶句密集,对仗工稳,读来极具回环美,整齐美,富有音乐感。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高;表达能力;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改革的发展进

程。在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大环境下,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加强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以致用的能力,使语文教学得到更好地应用。随着现代知识库不断更新,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来学习新知识,培养高素质、表达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这就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论述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法,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作进一步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简单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

表达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外在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系统能力的综合体现。表达能力是与他人语言、思想的沟通交流基础,是生存生活的必要条件。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所以适时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力度不够

在现代教学中,虽然人们已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但改革手段仍未具体地实施下去。大部分的初中教学还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延续传统教育的应试模式。其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仍是传统的教学思维,并未随社会的变化进行改革更新,仍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成绩为教学目标,忽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单方面培养知识型人才,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实践能力不足等。加上繁重的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提升快的科目,而相对于提升较慢的科目,仅会保证基础学习时间,造成初中语文教学课时少之又少。在保证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难上加难。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专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造成学生表达能力的缺乏。

(2)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

随着学校教师待遇的改革,初中教师的部分福利取决于教学成绩的提高,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由教学成绩评定优秀教师、福利待遇等,造成初中教师仅注重分数的提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了积极性。

二、有效解决方法

1.改进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要相适应,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初中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改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为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自发思考,并组织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校要积极举办各种课外活动,如辩论赛、主持朗诵、诗歌大赛等,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此外,教师需要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使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交流,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2.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展课外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资源,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紧密相连。教师要积极更新知识库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新时代的教学人才。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由于表达能力是人与人思维上的交流,这就需要有实际意义上的训练。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创造舒适自由的交流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实际出发,真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表达想法,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达到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一)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而且学生也和以往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以及认知水平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当前依然有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在内心中仍然将初中语文教学看作是教和学的关系,教师只要负责教学就行了,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原有基础、学生兴趣基本上不做了解,这些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只要做好传授者就可以。而下面的学生如果长期受其交易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只会机械地应付和照搬教师所讲内容。此外还有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认为让学生学会初中语文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对知识大量重复地记忆,以为只要初中生能够多次重复地记忆就能够将初中语文知识点掌握理解,就能够吸收消化。这种和新时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不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潜在需求,更是没有重视学生学习的成长规律,完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认为初中语文课堂就是一个乏味枯燥的过程,让人难以提起兴趣,不仅影响了学习质量,更是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因此,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究其原因就是初中语文教师不能跟上新时代,不能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没有领悟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改精神。

(二)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

新时期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应试为主,只要是考试考的内容和要求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就重点讲解和训练,假如是考试不考的内容和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基本上就是忽略不讲。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而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依然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大部分的时间来讲解课本上的内容,之后对学生就易考内容进行提问,最后对于重点知识以及易考内容布置许多作业。此种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使得初中语文课堂完全由教师来把控,学生只能被动照做,不能进行主动学习。这样造成的后果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更是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三)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单调乏味

新时期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价值观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思想更加灵活,想法更加新颖,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了新的需求。新时期如果像之前那样对待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当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不承认新旧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没有时代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初中生会因为对语文新知识的需求和新时期的求知欲无法满足而逐渐对初中语文课堂产生排斥感,不仅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无精打采,更是对这一科目失去兴趣,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二、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改变教学观念

新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初中语文教师改革教学观念,才能转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师的教学态度有直接关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态度符合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不好的教学态度,例如,认为让学生反复记忆就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认为成绩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的态度,教师拥有这种态度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会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下降,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