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4:55: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园景观设计要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群众文化活动公园作为一个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公园以“市民、自然、休闲、健康、艺术、文化、享受”为主,充分体现服务市民和艺术享受的理念。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原则,在于当地群众互动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当地社会文化、文脉与价值观。城市文化活动公园做为整体城市环境建设的一部分,要与社会形态,文化形态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找到一个元素将当地社会形态及人文文化贯穿并保持整体化。这既是推动历史文化进入市民生活的创新形式,也是对提高城市人文文化和人文景观历史保护与利用的有益探索。
城市群众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基本知识两部分来探讨:
(一)景观设计的素材要素
1、人性设计观。群众是城市的主体,是文化的继承者、自然的维护者,城市群众公园景观设计观念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大众的需求,超越功能意义的设计,进入到人性化设计。是对人生存的城市的社会形态、人文背景及文脉、当地文化元素的提炼。是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并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2、文化创新。这里的文化创新,不是指抛弃原有的文化去创造新的文化类型,而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元素的贯穿,将当地重要文化——民俗艺术抽象或具象的将其提炼打散,与其他艺术融合以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多元素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它包括根据地域中社会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体现和发展机制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使之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3、处理好文态与生态的关系。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系统的载体,科学地规划与建设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是生态与文态有效结合的过程,生态建设和文态建设始终贯穿于景区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城市群众公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如名胜古迹)有密切联系,规划建设好城市公园要巧于利用自然和善于结合古迹,将千古留传的文化古迹在自然生境中演绎。
(二)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
1、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2、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对植物材料的颜色、外形、规格、叶型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再进行搭配组合,这样才获得了理想的景观效果。
3、道路设计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方古典园林,讲究平面几何形状。景观道路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本身就是景观一部分。道路中地面铺装它不但体现设计上的美观和层次性更是交通视线诱导包括人流、车流的体现。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识别性。
4、设施景观是景观设计尤其是室外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把它称为“城市家具”。它主要指各种材质的公共艺术雕塑或者与艺术化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座椅、公用电话、指示牌、路标等。是城市景观营建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所以又被成为“设施景观”。设施景观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设施和设备,并考虑外观美,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
关键词:公园景观; 景观感知; 多维感官; SD法; 因子分析法; 福州市
基金项目: 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城市公园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评价研究——以福州市为例”(GY-Z11048)
作者简介: 于苏建(1973-),男,博士,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袁书琪(1949-),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旅游地理学。1引言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简称SD法)是由Osgood(1957)提出的一种心理测定方法,又称为感受记录法。它通过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的测定,可以获得被调查对象的感受,构造出定量化数据(章俊华,2004)。SD法最早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在心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渐淡化,而在建筑(庄帷敏,1990;Imamoglu,2000;Franz,Heyde,2007;Llinares,Page,2007;江昼,等,2008)、风景园林(曹娟,等,2004;黄瑛,2009;王建伟,等,2010)、道路广场(朱小雷,2002;贾致荣,等,2008)、城市整体印象(冈本耕平,2000;王德,等,2009)等领域,却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对于场所的心理认知,从外表上研究是很难准确把握的,而SD法实现了对于场所心理认知的定量揭示,因而在建筑创意、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受到青睐。在景观设计领域内,SD法的应用研究已有一段时期。然而一直以来,景观设计师们仅把注意力放在视觉因素和使用功能方面,尤其关注景观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材料质感以及色彩构成等,忽视了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对景观的感知。虽然人类获得信息总量的80%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的(Torigoe,1999),但是,诚如微量元素之于生命的重要性,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获取的20%信息同样不可或缺(葛坚,等,2006)。因此葛坚等(2003)把声景观概念引入城市景观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吴颖娇和张邦俊(2004)介绍了声景观的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揭示了目前声环境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郭宏峰和李辉(2007)以浙江省嵊州艇湖水城的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声景观、声景观要素功能、空间构成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的设计要素、正负设计手法等。声景观的设计理念虽已被引入国内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领域,但尚处于探索阶段,且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而对于嗅觉景观的研究就更少了。“声” 和“味”要素不仅是五官可以获取到的信息,而且也会影响视觉感官对信息获取的感知能力,从而影响对景观视觉效果的评价。城市美学不单指建筑美学,同样包括对消极审美价值的关注,例如无所不在的噪音、发出尖锐声响的电子看牌等因素都会妨碍人们得到积极的感性体验(阿诺德·柏林特,2010)。在对城市景观的感知中,“声”和“味”之于“视”的感知究竟有何影响,影响有多大,城市景观设计又该如何满足人的多维感官的感知需求等,亟待研究。本文以“国家园林城市”——福州市主要的几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本,应用SD评价法,就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因子分析方法,筛选出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丰富公园景观感知的研究,为声、味景观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并为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园景观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方法与试验设计
2.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SD法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景观分析与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是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指标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姜鹏鹏,王晓云,2008)。运用SPSS软件(章文波,陈红艳,2006)因子分析功能对评价因子进行分析。公共因子提取采用主成分法,并采用变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因子提取。鉴于本研究变量较多,迭代次数设为50,因子旋转方法采用方差最大旋转。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各变量因子之间彼此相关且绝对值较大并显著,为此,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加以判定。KMO大于0.7时效果较好。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
基于SD法的公园景观综合感知研究
2.2试验设计
2.2.1形容词对选择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基本蕴含三大方面,即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刘滨谊,2005)。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的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规划设计主要是从人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研究如何保护和创造令人舒适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研究则是从人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研究如何创造使人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此三元素正好对应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刘滨谊,2001)。本研究在刘滨谊提出的景观三元素之一的景观环境形象上选择空间、形体和色彩3个要素,环境生态绿化(环境)和大众行为心理(心理)2个要素不变,另外增加一个对景观整体印象(整体)要素,共6个要素,即空间、形体、色彩、环境、心理和整体要素。针对评价对象,选取能够综合表达6要素的20对形容词,构成本研究的SD因子表(见表1)。
2.2.2试验样本选取评定与测试的最佳方式是被调查者到对象空间去进行实地体验,以便最为客观地记录评价者的感受。但由于调查对象较多,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的可能性较小,而且本研究拟选取两组试验对象进行比照,无法实施实地测试。因此,我们选择录像的形式进行评定与测试。嗅觉影响样本选择,以福州市常用的绿化植物榕树(金牛山公园)、白玉兰花(金牛山公园)和桂花(南公园)作为味环境因素。榕树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但没有香味,因此在本研究中作为参照样本。白玉兰花和桂花在花开季节有明显浓香,沁人心脾,因此作为对比样本,考察花香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另外,福州市区内湖泊、水塘、小河星罗棋布,被称为“东方威尼斯”,但因缺乏有效管理,水体污染严重。福州水上公园便是一池死水,日夜散发着恶臭,方圆三五百米的住户都不敢开窗,这势必影响该公园水景的观赏价值以及公园使用者对该水景环境的认知。选择水上公园作为对比样本,考察水体臭味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听觉影响样本选择,以鸟鸣(西湖公园)和交通噪声(北江滨公园)作为声环境因素,考察它们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用摄像机沿游步道从不同角度对以上几个公园景观进行录制(录像中包含了选取的声、味环境因素),录制长度约3~5分钟。
2.2.3试验对象和测试过程虽然不同的人群在景观环境的描述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差别,但由于此次研究是针对景观感知的调查与评价,且研究的目的并不侧重于对不同社会特征群体的认知差异进行分析。因此,试验选择了园林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各30名学生,分成两组作为被试对象,进行比照。测试前,向被试对象介绍评价测试的具体要求,解释描述目标景观环境各个形容词对的含义。第一组测试时,只提供水上公园景观、金牛山公园景观、西湖公园景观和北江滨景观等录像,不提供植物名称、声音等信息;第二组测试前,告知被试对象植物样本的名称和特性(花香)和水上公园的恶臭,并且播放录像时打开录制时的背景声音。每段录像重复播放3次。评价采用表1中所列形容词对,评价尺度的级段定为5段,并以0为中点对称,将很(差)、一般(差)、中等、一般(好)、很(好)分别赋值-2、-1、0、1、2。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60份,回收率及有效问卷率均为100%。3结果与分析
3.1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分析
3.1.1 总体影响分析从表2的评价结果可见,就气味环境对评价者的视觉感知影响而言,两组评价者对水上公园景观的评价均值为-0.33。当评价者得知水上公园的水景臭气冲天时,评价值由-0.01降到-0.67。两组评价者对南公园景观(桂花)和金牛山公园景观(白玉兰)的评价均值分别为0.32和0.56,其中被告知公园植物样本种名为桂花和白玉兰,并具有沁人心脾的香味的一组评价均值为0.60。而未被告知以上信息的组别评价均值只有0.27。就声环境对评价者的视觉感知影响而言,在噪音环境下,评价者对北江滨公园景观的评价均值为-0.03,而在无噪音环境下评价均值则为0.64。在有鸟鸣声的环境下,评价者对西湖公园景观的评价均值为1.08,而在无鸟鸣声的环境下,评价均值只有0.74。通过对两组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显而易见,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师们只注重公园景观的视觉效果而忽略声景观和嗅觉景观的设计成果是有缺憾的。
3.1.3影响差异分析正面或负面的声、味环境因素均会影响评价者对公园景观的评价结果。但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评价要素和因子,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横轴代表各公园景观,纵轴代表两组评价者对各景观评价要素计算绝对平均值的差异(因子差异分析图,略)。从图1可见,心理和整体2个要素曲线波动最大,表明受声、味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景观环境形象(包括空间、色彩、形体三个要素)曲线最为平滑,受影响程度最小。心理要素中,愉悦度因子受影响程度最大,而归属感、安全感、新奇感三个因子受影响程度相当;整体要素中,吸引力因子受影响较大,其次为特色度因子。就声环境和味环境二者对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要素和因子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差异不显著。声环境影响下,心理要素受影响程度略高于整体要素,而味环境影响下,整体要素高于心理要素。综上可知,正面的声、味环境因素首先提高了游客的愉悦度,并使游客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也增强了公园的吸引力和特色。反之,同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环境要素在6个要素中受影响程度列第三,但环境要素中的生命力和环境协调度2个因子受影响程度最为明显。可见,声、味环境对于环境生态绿化的重要性。
3.2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主因子提取
3.2.2因子轴的抽出通过因子分析结果,得到因子旋转后载荷系数表(见表4),考察因子轴构成的尺度,并加以命名。景观环境形象主因子1在色相、色彩丰富度、尺度感、动感、美感等方面载荷较大,且相互之间差异较小,均处于0.78~0.85之间,命名为形式因子;景观环境形象主因子2在连续度和有序性两个方面载荷较大,命名为协调因子;景观环境形象主因子3在空间感、光感和色彩纯净度3个方面载荷较大,其中空间感方面的载荷达到0.99,相关程度最大,命名为空间因子。环境生态绿化主因子1在环境协调度、生命力、植被覆盖度等方面载荷较大,命名为生态因子;环境生态绿化主因子2命名为污染因子。大众行为心理主因子1在特色度、新奇感和吸引力3个方面载荷较大,命名为特色因子;大众行为心理主因子2在归属感和愉悦度两个方面载荷较大,命名为认同因子;大众行为心理主因子3命名为安全因子。基于上述分析,提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形式因子、协调因子、空间因子、生态因子、污染因子、特色因子、认同因子和安全因子。特色因子、认同因子和安全因子为最主要的因子,三者累计因子载荷达98.3%;生态因子、污染因子也是重要的因子,两者累计因子载荷达95.3%;形式因子、协调因子、空间因子是公园景观构图的基本要求,三者累计因子载荷达87.9%。按照中国古典园林三境的理解,福州市公园景观影响主因子的排序依次为意境、情境和物境。这就要求福州市在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时,首先,应思考如何融入地方文化,营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景观,使游客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对公园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创造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最后,在公园景观整体规划上,把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等重要法则,做到空间组织有序,创造步移景异的物境。4结论与讨论本研究将声、味环境因素纳入评价者对公园景观的感知中,运用SD法,系统地分析了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揭示了在公园景观感知中,“声”、“味”之于“视”的影响规律,并以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评价结果为基础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公园景观设计主要影响因子提取。相比基于单一景观视觉感知的研究,其结论更为客观、合理。通过本文的案例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启示。第一,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负面因素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因素更为显著。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们不能仅注重景观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声景观和嗅觉景观的设计,在消除负面的声、味环境因素的同时积极营造正面的声、味环境。第二,声、味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评价要素和因子,其影响有所不同,心理要素和整体要素受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由此可见,声、味环境对公园情境、意境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综合考虑声、味环境因素所提取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的8个主因子,可为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总之,为了真正提升公园的品位,满足人们对公园景观全身心的享受,应将声、味环境要素作为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构成,全方位、多视角地实现景观的整体塑造,从而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公园景观。本文就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测试时,因无法实现实地的对比分析,只能口头告知被试者相关信息,引导被试者进行想象,这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试验的结果。因此,如何改进测试方式,使结论更为客观,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Franz G,Heyde M,Buelthoff H H.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the experience of architectural space in virtual realityexploring relations between features and affective appraisals of rectangular indoorspaces[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5,14(2):1651721.
[2]Imamoglu plexity liking and familiarity architecture and nonarchitecture Turkish students’s assessment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house facad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0,20(1):516.
[3]Llinares C,Page A.Application of product differential semantics to quantify purchaser perceptions in housing assessment[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7,42(7):24882497.
[4]Osgood C E.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M].Chicago:Illinois Univ Press,1957.
[5]Torigoe K.Soundscape,its concept and practice[M].Tokyo:Kashima press,1999.
[6]阿诺德·柏林特.远方的城市:关于都市美学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11.
[7]曹娟,梁伊任,章俊华.北京市自然保护区景观调查与评价初探[J].中国园林,2004(7):6771.
[8]冈本耕平.都市空间的认知与行为[M].东京:古今书院,2000:288.
[9]葛坚,卜华.关于城市公园声景观及其设计的探讨[J].建筑学报,2003(9):5860.
[10]葛坚,陆江,郭宏峰,等.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构成及设计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9):15691573.
[11]郭宏峰,李辉.声景观设计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嵊州艇湖水城的声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7(3):149151.
[12]黄瑛.有机更新的城市历史公园规划设计与改造——基于拉萨宗角禄康公园改造的SD法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35138.
[13]贾致荣,郭忠印,刘学博.公路边坡景观视觉效果的定量评价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11):154159.
[14]姜鹏鹏,王晓云.中国滨海旅游城市竞争力分析——以大连、青岛、厦门和三亚为例[J].旅游科学,2008(5):1218.
[15]江昼,张捷,祁秋寅.城市雕塑环境空间视觉满意度的定量评价——以南京市三处城市雕塑环境空间为例[J].经济地理,2008(6):10121014.
[16]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5):13.
[1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8]王德,张昀,崔昆仑.基于SD法的城市感知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6):15281536.
[19]王建伟,王瑶,綦国巍.新乡市潞王陵景区景观分析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0(19):196200.
[20]吴颖娇,张邦俊.环境声学的新领域——声景观研究[J].科技通报,2004(6):565568.
[21]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5458.
[22]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12.0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29248.
关键词:园林;声景形式;设计
Abstract: the sound king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ome garden is a professional design team of the garden with aesthetic standards as purely visual range of things, ignore the voice of this important design el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acoustic landscape form, function and design method a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
Keywords: garden; Acoustic landscape form;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园林景观中的声景设计,简单地说,是指在一个具体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中,把各种声音景观相关理论作为“可操作的概念”来灵活运用。根据现场的场地特征和游人对此场地的行为心理需求,来规划设计出适合场地现实的声音环境。
一、解读园林中的声景观设计
(1)声音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
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对项目要求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同时,我们应对场地和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不光理解场地边界以内的具体地区,而且包括整个场地及场地外的周边环境。我们不但要用眼去观察,还要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深刻体验这块特定景观区域的独特品质。我们在场地内所能听到的一切声音也都是场地的一部分,需要作为设计因素来综合考虑。
(2) 园林中的声景观形式
①自然声音 园林景观中自然的声音主要有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等;有动物叫声,如鸟兽、昆虫等;有植物的声音,如树叶被风吹的沙沙声,还有潺潺的溪水声等等。
②人的活动声 包括人与人交流的声音,人在展开活动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如:生活声、历史文化民俗声、运动声等等。
③人为制造的声音 包括一切以电子或人工的手段发出的声音。如:叫卖声、电子音乐背景、广播声、交通噪声等。
(3) 园林中声景观的作用
①营造良好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的营造和追求观赏游览中的风景体验,现代园林也不例外。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能赋予空间无穷的想象力,并唤起人们的内在情感。因而,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游览价值的园林景观,不仅是一种空间的艺术创造,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通过具体场地空间及其景物的处理,使空间景观获得一定的寓意和情趣的过程,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因此空间景物的设置应先设立其意,注重“贵在意境”的原则。而在意境创造中,由听觉器官对线索的感知而唤起表象的回忆(记忆中客 观事物的形象谓之表象),是利用声音信息创造意境的手段。比如在西湖,就有“柳浪闻莺”、“南屏晚钟”等声音景点。另外,古诗中还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这些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提供的许多富有魅力的自然声源带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静默的古城因为有了天籁之声而生动,这也正是我们园林工作者所着力营造的意境。
②拉近使用者与设计者之间的距离
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用设计的有效手段来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是设计对人们的最大的影响。在园林设计作品中,通过声音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达设计师的情感,而园林的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听觉的感受去领会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这无疑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当然,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要做 到这一点,设计师应当把园林作品当作“人”来看待,当作人类的朋友,设计师要学会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和考虑,在心理上谋合人们的共同的期望。在具体实践中可根据人们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环境来设计不同类型的声音。
③满足盲人获得景观体验的需求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环境设施需要适应各种类型人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但目前的很多无障碍设计都集中关注在视觉上不影响残疾人的有效使用,却忽略了眼盲者的需求,而对于这类人群,耳朵往往是他们最敏感的器官。因此,如何创造良好的声音景观,使盲人也能充分的体会园林休憩空间的景观乐趣,将成为我们园林工作者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这也能更好的体现一种社会人文关怀。
二、各种类型的声景设计
城市园林空间中声景的解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于声音的物理特征、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其社会、历史、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其与听者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应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为进一步的声音景观设计提 供依据。具体设计中可采用正(在原有的声景观中设计添加新的声要素)、负(去除在声景观中与环境不协调的,不必要的、不被希望听到的声音要素)、零(即按原状保护和保存,对该声景观不做任何更改和变动)的方法来对园林景观进行声音应用。在声景的组成中获得较高评价的要素,应作为声景设计的重点。首先,应该尽可能地保全和培育丰富的自然声要素。作为水声、虫声和鸟声发源地的水系空间,以及树林、草地、灌木丛等植物带的设计和布局等都是声环境设计的重点。如果能把声景的设计融入到视觉景观设计中,或者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声音的因素是最理想的。例如,在规划用地阶段,就应该结合视觉景观的设计,充分考虑用地的自然环境的保全和再生,保护和设计丰富多样的水系、植物系,以便能吸引各种鸟类和昆虫类的栖息,以提供多种鸟鸣和虫叫声。同时,植物系的存在,也可带来令人愉悦的树叶沙沙作响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正设计。同时,对于好感度和协调度评价较低的要素,应尽量地加以除去或限制,即声景的负设计。公园周边的交通声,可以利用植物带、地形起伏的高度差等的设计来掩蔽,将发声体改造成不发声体,或是利用声学方法减弱噪声,比如利用吸声材料、结构来吸收噪声;利用隔声材料或隔音罩将声源与人体阻断开来;利用消声器来减少空气对噪声的传播。对于背景音乐和信息播送,应探讨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有确实必需播放的信息,也应该充分考虑其音质音量、播放时间、频度、内容、以及扬声器的空间设置等要素。
三、园林中声景观设计实践
城市公园是典型的城市园林绿地,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景观构成也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以下以某公园为例,对声景观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公园中各种声音组成,提出了声景观在公园中应用的方法,以期对其他形式的园林绿地起到借鉴和推广作用。
(1)项目总体概况
公园总长1280m,宽度为45~92m,总面积9.1万m2,是城市滨水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关键性廊道。公园将同时承载作为生态服务的关键节点和作为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活动场地的双重意义(图1)。
图1公园现状图
(2)项目中存在的声景现状
根据我们的多次现场调查,发现公园场地中现有的声景类型主要有自然声(鸟叫声、蝉叫声、蟋蟀声),公园南北两侧道路的交通噪声,东边正在建设中的小区的施工声等等。
(3)声景观设计原则
通过场地声音及游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以下声景观设计基本原则。(1)保护场地中多样的自然声音:尽可能的保护场地中现有的自然形态,利用农田、鱼塘、珍珠塘、藕塘等乡土元素,营造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声、草丛中的蟋蟀声、水杉林中的鸟、蝉及其他小动物的叫声。(2)营造丰富的声音空间体验:因地制宜的结合堤坝、坡地、农田、水系、现有建筑等创造具有多层次的立体公园空间,结合空间的功能,营造丰富的声音空间体验。(3)创造互动、自然的声环境:在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形态的前提下,使用人性的现代设计理念营造不同的适合各年龄层次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活动场所、不同的声景感受有机的结合到景观之中,并将诸暨民俗文化声音融入其中,使人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体验到足下的文化,增强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中,我们以护坡、农田为骨架,水系为血脉,以诸暨乡土人文景观为灵魂,从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出发,融入先进的声景观设计手段,用现代人性的设计手法,生动叙述了一个自然与人的故事。
(4)声景观设计
公园景观设计共分为入口广场区、休闲垂钓区、户外活动区、乡土景观区、互动游戏区、露天舞台区、湿地茶室区共7个景观功能区。基于全面、积极、主动的声景观设计理念,把场地中现有的声音及未来需要营造 的声音景观与场地的其他要素一起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确保设计不局限于去除不利的声要素,还积极地加入主动设计的成分,从而创造一种更加全面的景观设计理念。
①正设计
本设计把获得较高评价的自然声、生活声等要素作为声音景观的设计重点,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历史资源,进行声景观的正设计。
a.自然声设计:本研究把自然景观规划成休闲垂钓区、乡土景观区和湿地茶室区三个主要部分。这些自然景观可以为公园声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自然声源。本设计在休闲垂钓区域规划了面积为4700多平方水体,场地内的流水声、各种水生植物的树叶声、蛙类和鸟类、昆虫类等动物的呜叫声均是公园中自然声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乡土景观区中包括了保护林、风景林、疏林等的规划。种类繁多、层次结构丰富的植被不仅带来风声树声,而且还可以诱致鸟虫和小动物的呜叫声。而湿地茶室区则是各种呜叫昆虫的栖息地。为市民带来了倾听大自然声音的极好机会。b.文化历史声设计:在对于公园文化景观的设计中,主要着眼于历史文化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基本集中在露天舞台区。历史文化景观主要是基于唐诗古文中的意境而设计的各种园林建筑等景观要素和小品,带来晨钟暮鼓和小桥流水声,体现江南水乡风情。而民俗文化景观则主要有欣赏越剧唱腔的、临水而建的圆形舞台广场。穿过矩形芦苇丛,至河道另一湾,利用落差,形成弧形绿阶看台,并设踏面,木平台则伸出水面,围以景观廊,喜爱越剧的诸暨人们可以在此找到一方属于他们的空间,安静而不失观众,看台高出地面2.5米处,将台阶按弧形凌空架出,下用钢构支撑,可至对岸公路。如图2。
图2欣赏越剧的圆形舞台广场
c.运动声设计:在互动游戏区中规划了依坡而建的极限广场和U型槽,轮滑或滑板的青少年爱好者可以在这里切磋技艺,而游人则可以在这凌空而架的桥上欣赏精彩的表演,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油然而生。桥底的沙地是孩子们活动的天堂。点缀菖蒲,芦苇,以形成多个亚空间,同时设置坐凳、躺椅,以供陪同孩子的成人休憩、交流。进行这些运动项目时所引发的各种人声,可为声景观乃至景观整体带来丰富的层次感、活动感和现实感(图3、图4)。
d.生活声设计:在户外活动区、湿地茶室区中开辟了供人们休息、饮茶、娱乐、聊天等设施,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声要素。⑤人工声设计:在湿地茶室区、乡土景观区中,引入人工智能声音,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流水声,加深这两个地块的自然感觉。
图3互动游戏区平面图 图4互动游戏区内轮滑意象图
②负设计
a.交通声隔离:景观中应除去或减少引起人们不快或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的声要素,即进行负设计。由于人口广场区正处于公路的交叉口,相对交通噪声比较大,因此,设计中利用道路的三米高落差,与堤坝护坡内的四米高的相对标高,在堤坝一侧沿护坡砌成六个绿色台阶,而在公路侧,根据道路斜率用渐变形成六个梯田形式的平台,两侧则种植混合密林,有效的遮挡两侧的噪声。形成一个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个个序列的内向空间,把游人逐渐从交通噪声中带人到宁静的公园空间。b.信息广播及背景音乐规划:在整个声景观设计中,除了互动游戏区以外,本设计项目中不安排扬声器的信息广播和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减少人工声的不和不和谐感。
四、结束语
园林声景观设计不仅要去除不利的声要素,还应积极地加入主动设计的成分,为此应该充分制造游人与自然声接触的机会,尽可能地保全和培育丰富的自然声要素,对于好感度和协调度评价较低的要素,应尽量加以除去或限制。
(一)点的运用
点在视觉要素中非常最根本的元素,它是图形图像最根本的组成成分,也是图像别细小的部分。现代景观设计中,植被、亭塔、台凳汀步、灯光、水池、雕塑等有一定位置的。形状不巨大的要素,都能够看作物化了的点。功能性点具备非常实用的景观功能,装饰性点只是为了满足视觉形式的需要,部分是当作一种视觉信息传达的信号。绿色植物也能够当作点来对待,它是景观设计中非常特别的一个成分,它起着功能性和装饰性的作用,它的设计能分为孤植、群植、丛植、片植等,普及任何景观的每个部分。
当作点景的景观小品参考点的聚积性和其焦点的特点,能在十字路口中部,在绿地和景观建筑的一部分,在道路轴线的开始、终端,或在广场正中间等,作为观众目光的吸引点。点还能够有对称、对比重复、渐变、虚实等几种运用模式,点因为其形非常细小,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能够和线、面、体等几种元素结合。搭配偶尔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有凳子作用的路灯和隐藏在地下的地灯便是一个虚实变化。
(二)线的运用
视觉中的线,是由很多的点沿着一个方向,紧凑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的,便是线是点的运动轨迹。线的特征一般是具备长度和方向,它的外形有粗细、轻重、直接、转折、顿挫等不一样的变化。还有,线可以给人以力量、速度、连续、移动、弹力等视觉效果。“线条可以生成一种视觉上的冲突,还是是视觉艺术中每个因素之间非常关键的沟通方法。”线条可以导致一种视觉对话和视觉上的注重。虽然有它的独立性,然而线条也可以分割它所在的块面,既可以出现和谐,又可以出现紧张。不一样的线条导致审美感受一定不一样。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一定长度和方向的小路、长廊、栏杆、路灯、驳岸、曲桥等都可当作线的元素。直线,它具有坚强、刚毅和气魄,一般用在主题比较严肃,具有明显主题的规律式园林景观中,像纪念性公园、各种人民公园和城市中心公园等。线的造型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是非常常见的,其一般包括线的粗细混搭、线的交错、实虚处理、线的直曲对比、线群与线面、线的方向和动势等。
(三)面的运用
对于面元素,园林景观视觉设计中大家既能把视觉层次放到平面,同时还能上升到三维的立体空间里面,会面做成倾斜和垂直的处理,并运用平行、相交、切割等地方变化模式获得面元素的灵活设计变化,让它在每种几何图形、色彩组合、多次强调的变化中显现,与大自然的恰当融合。大面积的面元素园林景观设计大家当选用点、线、面相结合、相促进的模式,进而达到预想的设计目标。
二、别的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形体的应用
形体是面在三维空间中的活动,当不一样的面在不一样的方向,并在边沿的地方连在一起就构成形体。假山、雕塑、装置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为形体,做园林景观设计时,它能够打破面的单一,另外它也能够与平面上的图形对应、协调,或者生成视觉的热点,让景观生成非常舒适的视觉体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形体还当涵盖半立体,像浮雕等。
(二)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视觉要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要素,即便不在园林设计中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色彩给大家带来的形象性均非常大,在生活中是不能够缺少颜色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给人带来各种各样感觉均可以生成很强的形态感情,是个性设计起作用的前提。像红、橙、黄等暖色系给大家以温暖、热闹的触觉,蓝、蓝绿、白色等冷色系给大家以冰凉、冷清感,紫与绿为中性色,对欣赏者不会出现疲劳感,反而红色非常具有注目性,运用太多促使人产生疲劳。暖色给人的感觉比较亲近,而冷色给人的感觉是疏远,一个色相,高纯度就近前,低纯度的就退远。
三、结语
摘 要:城市景观公园在维持城市生B平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市民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应当充分的满足实用化、美观化和生态化要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展现城市景观公园的价值和作用。笔者将对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空间设计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方案研究
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应当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本地特色,使景观公园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设计当中,还应当充分的展现其功能,开拓活动区间,使之成为城市的拓展空间,保护城市,维持其生态化发展与建设方向。
1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
1.1发挥绿色效益
“绿色”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绿色”上,包括生态和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计应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发挥绿色效益。
1.2自然、生活、科学与艺术相互糅合原则
人们在城市里向往绿色,向往回归自然的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立地条件应综合考虑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让公园充满生活气息,运用科学、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1.3景观鲜明,凸显特色
下笔前,首先要酝酿好“意景”、“结构”,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创造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化平庸为神奇,凸显特色。
1.4因地制宜原则
合理选择树种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坚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物种区域差异较大则以选取最佳树种、原生树种的原则为主。同时,科学合理地引进国外适宜、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增加区域园林植物种类。
1.5经济适用原则
城市公园主要是给人以休息的舒适优美的环境,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园在整个城市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匹配相应的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实现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需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启用人类干预,尤其是政府部门对城市开放式公园的干预管理,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支出,确保开放公园的维护工作有序进行。
2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2.1景观空间的组合
序列设计空间组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节奏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在公园游玩赏花是一种主动行为,游客无法保持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观赏和休息行为是交替进行的,赏玩一段时间之后要有一个休息和放松的必须活动,这样游客可以保持体力和激情;通过节奏变化动员和引导人们的情绪,可以在赏游活动中让游客感受自然的空间秩序和变化,并产生与景观相应的心理节奏和情绪序列。
2.2景观平行空间设计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各区间设计主题的展现一般通过采用平行组合的手法结合景观空间来实现,景观平行空间看似自由和灵活,但不是随机组合的非结构化景观,它紧紧围绕主题线索,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连接,按一定的空间顺序结构形成了一种“集聚”型环境空间。
2.3景观交错空间设计
景观交错空间设计是指空间区域相互形成共同的系统,双方都有特定的环境,有时形成复杂的混合和匹配体系,空间组合形式形成立体交互性的存在模式。在景观公园中,如水、山等类型的环境要素往往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共部分的空间,这些公共部分的空间又早就有了彼此,形成独立空间。
3城市景观公园的具体设计
3.1植被设计
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对植被景观的设计,主要是在植物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的艺术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结合这三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宜植物进行栽培,作为公园植被景观区,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特性和功能,同时确保其绿色生态价值,这是景观公园设计的重要项目。
以当地植被为主,搭配选择,植物景观层次高、低与密度的设计要合理;对植被的颜色设计,一般将常绿植物做为主要背景,结合不同颜色的花和灌木,要尽量减少地面部分,达到充分覆盖要求;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广泛使用各种奇花异草,让公园景观尽可能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此外,在分布、观赏、休息、铺地板和周围绿化种植设计中,严禁使用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另一要素是在儿童游戏区的范围,不得使用带刺的植物,不能使用挥发性植物或花粉可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3.2公园内的设施设计
根据便民原则,提供便捷的供人们休息的椅子,照明、指路标志、电话等设施也要科学设计,保证公园设施的使用功能,使其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实用性价值。增加公园游客与景观设施的联系与互动,让人们充分体验城市景观公园的休闲与实用功能,同时确保安全。公园铺地砖的材料一般要使用透气性与透水性较好的板材,确保雨季来临,公园的设施和景点不受影响,方便游客;体育设施的选择应以中小型为主,不宜设置占地面积大的体育项目;儿童活动区应合理设置机动车道、参与式游戏和科普项目;公园应建立无线电系统;园区管理办公室应设置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公园主入口和集散广场是游客集中活动场所,经常举行展览,所以必须独立设计防雷设施,保障区域安全。
此外,在园区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开放性”的特点,公园和城市之间应该有良好的过渡,公园和城市的中心,是最常见的城市居民聚集地和活动区,在景观设计的边缘,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公园的不同特点,公园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让市民和游客,更多的参与到公园游乐中。
4结语
景观公园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人们的公共活动场所,让人们在繁华浮躁的城市能够有一片宁静的空间,同时也是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植被布局、空间区分等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既要保证城市景观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证公园在投入使用之后能够物尽其用,拒绝浮夸的形象设计,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毛林强,沈一.人文性城市公园设计思路剖析――以高县硕勋公园景观提升方案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43-145.
[2]丁芸.浅谈城市滨海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探索[J].价值工程,2014(01):188-189.
作者简介:
组成视觉艺术品的根本要素是点、线、面。它是任何形态的前提,任何造型的根源。外界一切的物体均脱离不了点、线、面,一切的形态也能够归结于点、线、面。而它的组成机理是将上述基本要素依据形式美的原则展开创造性的组合。视觉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便是要将点、线、面等概念性的根本元素物化,转换成详细的园林设计元素。城市中景观空间能够分成点状、线状和面状空间。点状空间主要有交通岛绿化,街头绿地、公园等组成。线形空间大多有滨水带、道路和防护林带等组成。面状空间主要有居住区、厂区、风景区等组成。因为每一种空间类型植物景观都含有非常高的应用率和非常强的功效性,让其在更改环境、愉悦身心、调节生活等角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城市将来的发展建设期间,具备很高价值、极强可达性的植物景观空间会逐渐得到大家的欢迎。
(一)点的运用
点在视觉要素中非常最根本的元素,它是图形图像最根本的组成成分,也是图像别细小的部分。现代景观设计中,植被、亭塔、台凳汀步、灯光、水池、雕塑等有一定位置的。形状不巨大的要素,都能够看作物化了的点。功能性点具备非常实用的景观功能,装饰性点只是为了满足视觉形式的需要,部分是当作一种视觉信息传达的信号。绿色植物也能够当作点来对待,它是景观设计中非常特别的一个成分,它起着功能性和装饰性的作用,它的设计能分为孤植、群植、丛植、片植等,普及任何景观的每个部分。当作点景的景观小品参考点的聚积性和其焦点的特点,能在十字路口中部,在绿地和景观建筑的一部分,在道路轴线的开始、终端,或在广场正中间等,作为观众目光的吸引点。点还能够有对称、对比重复、渐变、虚实等几种运用模式,点因为其形非常细小,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能够和线、面、体等几种元素结合。搭配偶尔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有凳子作用的路灯和隐藏在地下的地灯便是一个虚实变化。
(二)线的运用
视觉中的线,是由很多的点沿着一个方向,紧凑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的,便是线是点的运动轨迹。线的特征一般是具备长度和方向,它的外形有粗细、轻重、直接、转折、顿挫等不一样的变化。还有,线可以给人以力量、速度、连续、移动、弹力等视觉效果。“线条可以生成一种视觉上的冲突,还是是视觉艺术中每个因素之间非常关键的沟通方法。”线条可以导致一种视觉对话和视觉上的注重。虽然有它的独立性,然而线条也可以分割它所在的块面,既可以出现和谐,又可以出现紧张。不一样的线条导致审美感受一定不一样。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一定长度和方向的小路、长廊、栏杆、路灯、驳岸、曲桥等都可当作线的元素。直线,它具有坚强、刚毅和气魄,一般用在主题比较严肃,具有明显主题的规律式园林景观中,像纪念性公园、各种人民公园和城市中心公园等。线的造型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是非常常见的,其一般包括线的粗细混搭、线的交错、实虚处理、线的直曲对比、线群与线面、线的方向和动势等。
(三)面的运用
对于面元素,园林景观视觉设计中大家既能把视觉层次放到平面,同时还能上升到三维的立体空间里面,会面做成倾斜和垂直的处理,并运用平行、相交、切割等地方变化模式获得面元素的灵活设计变化,让它在每种几何图形、色彩组合、多次强调的变化中显现,与大自然的恰当融合。大面积的面元素园林景观设计大家当选用点、线、面相结合、相促进的模式,进而达到预想的设计目标。
二、别的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形体的应用
形体是面在三维空间中的活动,当不一样的面在不一样的方向,并在边沿的地方连在一起就构成形体。假山、雕塑、装置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为形体,做园林景观设计时,它能够打破面的单一,另外它也能够与平面上的图形对应、协调,或者生成视觉的热点,让景观生成非常舒适的视觉体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形体还当涵盖半立体,像浮雕等。
(二)色彩的运用
[关键词] 极简主义园林;景观;简洁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世界园林艺术种类众多,不同地域环境中的景观所呈现出的表现手法和景观特征也有所不同。城市设计的发展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于景观功能性的要求更加迫切,现代景观设计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汲取传统园林优秀设计方法,并与新的生活需求和创作方式相结合,营造出具有体验性、人性化的景观,是我们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极简主义园林作为西方现代主义园林设计的流派之一,所具有的简约化、整体性、艺术与功能的结合、对地域文脉的挖掘与传承都无不体现其对于景观的理性化思考。对于极简主义园林的探索,能够加强我们对西方园林的整体性认识,为现代景观注入新的血液,丰富和发展现代景观设计。
极简主义艺术
极简主义艺术风格源于抽象主义,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又被称为“极少主义”、“ABC艺术”。它通过对抽象主义设计元素的提炼与简化,最终将其作品呈现出纯粹的几何形式。极简主义艺术的显著特点是近乎单色的画面和严谨简洁的几何构图形式,其作品内部结构与艺术空间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旨在产生一种独特的“无法复制的交流”的空间意境。极简主义艺术主要体现在现代绘画、建筑和雕塑等领域。
极简主义园林
极简主义艺术在不同领域相互交流,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园林建设,逐渐发展产生极简主义园林。极简主义园林在形式上追求极度简化、客观、抽象,以很少的设计元素控制大尺度的空间,但对观众的影响和冲击力却十分迅速和直接,简单中彰显着复杂,纯净中映射出神秘[1]。
极简主义园林的主要特征
3.1高度整体性
极简主义园林通过高度整体性的把握提高景观存在的重要性,并利用单一形式的重复应用等方式来表现其设计特点,目的是追求景观结构的清晰性和空间的连续性。例如彼得•沃克设计的波奈特公园,从公园的景观整体布局上看,简洁的几何网格形式相互叠加,构筑了景观整体上的基本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运用季节性植物和游戏场地来丰富环境空间层次。这不仅使波奈特公园具备了公园最基本的休闲娱乐功能,同时亦可作为城市广场或城市绿地空间,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性。
3.2几何形体的组合
极简主义园林特点还表现为对几何形体的组合利用。它对几何形体进行极致地提炼,最终提炼出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元素:方形网格、圆形、三角形等作为创作母题,通过彼此之间的简单重复与叠加,将其最终形态简化抽象为简洁的几何形式,同时利用几何形体所具有的方向性引导观景视线,并以此达到分割和联系空间的作用。
3.3功能与艺术的结合
极简主义园林源于极简主义艺术,但在设计中着重强调了功能的重要性。彼得·沃克认为,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其形式[2]。例如,滨水区一些台阶式的驳岸,首先具备了防洪、观赏功能和简洁美观的艺术形式,此外,还可以作为划分空间的物质形式。它们既可以把水域、陆域等空间形态统一于整个滨水区景观系统中,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整个空间划分为若干小空间,成为人们休憩观赏的区域,形成独立的空间形式。
3.4传统园林要素的提取
古典主义以其内在的特性:纯洁性、清晰性、人性表达、自然的精神,不断地影响着园林设计师 [3]。极简主义园林对传统园林设计要素进行了提炼并加以独特运用,形成了源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景观表现形式。
3.5生态材料的多元化运用
极简主义提倡利用场地中现有的设计元素,以此来保护地域环境的原生性、提高人们的参与性和归属感。例如有色金属、反光玻璃、砂砾、顽石等都可以作为创作素材。对于景观设计元素的运用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形式的表现上,而是提升至景观功能性使用与创作内涵的高度统一上。极简主义园林讲究对原材料原生性的运用,在满足景观基本需求的同时亦能提高空间层次感和质感。如玛莎·施瓦茨所设计的面包圈花园,利用绿篱、玻璃,甚至是真实的面包圈来表达景观空间的意境,使人将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纳入到对于景观的体验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设计特征与大胆的表现手法。
极简主义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
4.1 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与极简主义园林
景观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地理学等多个领域,兼具观赏、经济、文化和生态等综合功能。城市建设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正日趋复杂化。传统观赏性景观存在着显著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此外,在现代景观开发建设中也出现很多问题:视觉的强调,景观总是围绕新颖的景观形式来体现视觉冲击力,忽视了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各种文化的拼贴,缺乏景观审美的可持续性,人们最真实的景观体验更无从谈起。目前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呈现出一定的极简主义园林倾向,但由于设计者对极简主义园林内涵认知肤浅、创作环境和表现手法有所差异等因素,纯粹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并不多见。
4.2 极简主义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的景观创作方式,极简主义园林试图运用艺术理念来寻觅解决景观现实问题的方法。它以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们更完整地认识到艺术在园林中的重要性。极简主义园林对于功能性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原生环境的保护利用,是我们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值得借鉴的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景观设计时,应以保护地域性环境特色为前提,通过对使用者在景观场景中的行为特点和活动需求的调查分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形成人们对景观的整体认知,而不能将设计单纯地停留在极简主义的形式美感上,而忽视对资源的利用和功能的强调。极简主义园林对于现代景观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独特的设计内涵和新颖的艺术文化表现方法,是对景观设计理念的再造与升华。
结语
景观设计时,景观作品不能局限于某种单一风格的追求上,更多的应该是对特殊场所价值的理性思考以及实用性的再创造,强调景观的功能使用对人们的重要性。此外,我们在立足本土文化,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深入了解景观设计的内涵,注重形式与功能、精神与物质的完美融合,同时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所设计的地域环境中去,保持自身的设计风格的同时跟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丹. 从画面走向体验——感悟当代景观设计审美趋向[J]. 新建筑,2003.04
[2] 申为军,译. 彼得·沃克访谈[J]. 城市环境设计,2007.04
[3] WALKER P,LEAH L.Peter Walker:Minimalist Gardens[M].Washington D.C.:Spacemaker Press,199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