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4:55: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研的基本思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4.3.3业务管理员按照科研业务种类,可以分别设置项目、经费、成果、人员等业务管理人员,不同管理人员分别管理全校相应科研业务,能够有效缓解系统管理员和学校管理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提高相应业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精准化。
4.3.4学校领导学校领导一般不参与科研信息化具体业务工作,但科研管理系统需要将最新、最全、最直观的各类科研动态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展现出来,为学校领导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4.3.5二级单位管理员二级单位根据科研业务量设有一名或多名管理人员,二级单位管理员根据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规定,管理本单位的科研人员、项目、成果、学术活动等事务,同时协助学校科研管理员做好上级检查、科技调研、绩效统计以及科研考核等工作。
4.3.6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在系统中可以管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录入个人论文、专著、专利等成果信息,登记个人学术活动和获奖情况,并根据系统通知提示,及时提交各类检查、调研、考核材料。除以上系统角色外,科研管理部门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多个业务审核角色、科研团队管理员、科研平台管理员等,尽量把系统管理权限根据科研管理要求下放给其他系统用户角色,最终形成一个职责明确、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科研管理团队。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如何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问题描述:“众口难调”的多样化需求在培训项目中,往往存在着培训课程的相对单一与学员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即所谓“众口难调”的问题。农村教师的专业起点、工作环境与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需求多样化,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员都能够学有所获,是我们需要破解的又一难题。
(二)问题破解:进阶式培训实施“进阶式培训”,根据学员专业素养的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变整齐划一为分类指导,是解决培训课程中“众口难调”问题的有效策略。我校在培训工作中,根据学员专业素质的差异,实施进阶式培训。根据学员专业化程度的差异,确立入门级培训、进阶级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四种基本的培训层级。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进阶式培训在操作中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1.分层教学法。根据学习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这种方式适合于信息技术、英语口语、音乐、体育、美术等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培训学校通过前期调研,全面了解每个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准,在尊重学员意愿的情况下,根据学员专业技能差异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层次,分别制订各自的培训目标,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专业技能的提高。2.差异教学法。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将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兼顾不同层次的学员。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兼顾不同学员的专业发展水平,设置进阶式学习目标。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层次性,力求深入浅出,将理论思辨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事例解析中,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收益。在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尝试把分组学习这一学习组织形式应用到教师培训课程中,发挥每个教师在团队协作中的价值,把差异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3.自主选课法。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自己的研修课程。教师培训机构可以探索学分制管理,学员不必参加同样课程的学习,只要修满相应学分,即意味着完成培训课程的学习。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如何进一步符合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问题描述:成人学习特征的体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遵循成人学习的一般特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问题指向性,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益倡导教学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与实践性的今天,如果教师培训课程还片面依赖传授式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参训教师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成人的学习心理。那么,如何引导农村教师通过培训课程解决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引导他们把培训所学创造性地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
(二)问题破解:研训一体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研训一体培训方式,是我校顺应国内、省内教师培训工作的大势,在多年来从事“乡土化培训”“进阶式培训”的基础上探索的教师培训方式。它的核心思想是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课程中片面依赖知识灌输的现状,增强学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引导学员掌握由问题到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整套教科研方法。研训一体培训方式有效整合教育科研、教师培训、训后管理等方面,有助于促进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培训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内在衔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在2011年“国培计划——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培训者培训”中,曾经成功实施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引导学员掌握教科研基本程序和方法,基于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我校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推广到各培训项目。
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可以概括为“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我校向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培训项目后,课程团队结合培训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向相关教科研管理机构申报立项。课题立项后,围绕预设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并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培训项目的授课课程,实现课题课程化。在授课过程中,坚持“研训一体,以研促学”,转变培训方式,增强培训课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员在掌握了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后,可基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课程团队提供的课题选题方向,自主选择自己的教科研课题,向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申报课题,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学员可以自主选择我校的任课教师担任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拓展和应用学习成果,继续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我校的远程服务平台咨询我校的指导教师。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课题结题阶段,我校的指导教师指导学员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升,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书,顺利通过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的鉴定结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整体视角;高校课堂
现行的初中的数学教材,一般是以单元为单位,将不同类别的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原则,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但是也造成同类知识模块分散的情况,例如函数的学习分布于初二下学期和初三上、下学期;三角形全等知识位于初二上学期,然而同类知识三角形相似放在初三下学期.这种分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不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和学习同一类知识的一般的思路、方法.基于以上情况,提出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策略.
下面从课堂导入、新知学习、课堂小结几方面与大家分享“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所做的理解和探索.
一、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的方式很多,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认为每节课都是知识网络上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与其他节点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既有概念上的继承性,又有方法上的延续性.我们的课本,体现的是显性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挖掘教材所体现的隐性知识,前后、上下联系.类比引入,是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较好的引入方式.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二次函数起始课的引入
引入(投影篮球投篮图片)篮球运行的路线是什么曲线?用18 m的篱笆围城长方形的院子饲养小鸡,如何使围成的面积最大?这些问题都将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种新的函数有关.
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函数?你能总结一下这些函数的研究思路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回顾总结并形成板书“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实例――概念(解析式)――图像――性质――应用”)接着追问:为什么先研究函数的图像,后研究函数的性质?(形成板书“函数研究的基本方法:数形结合”)
问题2:你能设想一下本章将要研究的新函数的研究路线图和研究方法吗?
本引入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总结“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样就启发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基本套路,通过类比让学生了解本章知识的基本框架,对学习内容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研究本章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二、新知学习
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中的新知学习就是深化类比,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思维打开,以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比较出与以前所学同类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归纳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的一个过程.
根据上面课堂中引入的案例,下面我们将按照函数研究的基本思路学习一种新的函数.
引例:由生活实例构造函数关系式的六道填空题,具体问题略.
问题1:我们得到六个函数关系式
请你将上述这六个函数关系式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2: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是什么?上述一次函数都符合一般形式吗?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问题3:上述新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给它们起一个名字吗?能不能用一个一般形式表示这类函数?
问题4:判断下列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若是,分别说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具体题目省略)
本设计是通过分类,进一步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寻找、归纳共同本质属性的过程,经历二次函数概念抽象、概括的过程.
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中,学生面对问题能自然的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作出自己的选择,并不断优化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积累经验,这正是我们的教学价值所在!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走捷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反思、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总结“连接一条对角线”是最简洁的方法,这种思维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弥足珍贵!如果长期坚持,那么这种思考过程将不仅内化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套路,更将固化成学生走向社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认识、基本素质、基本态度、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后续学习、乃至工作生活的一种基本思维范式.
三、课堂小结
从整体视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小结,我认为是一种承前启后、指向生长的小结.在小结时要注意前后联系,逻辑连贯,适当的联系、扩展,形成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同时又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下面我们来看案例:
问题1:这节课,我们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研究了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是什么?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与一次函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问题2:由二次函数的一般式y=ax2+bx+c(a≠0),你能得到二次函数的哪些特殊形式?后续的学习我们将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关键词: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在依据,基本思路
一、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依据
借《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难得机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随着西咸新区的实质性启动而迈出新步伐。未来的“大西安”势必成为陕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担负起引领大关中、辐射大西北的重任,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新的经济增长极。科学把握西安率先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根据,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全省经济的必然要求。西安作为全省经济的中枢,具有辐射、示范、引领等作用。GDP占全省1/3,人均GDP位居全省前列,进出口总额占全省86%,城镇化率居全省第一,“四区一港两基地”建设已具规模,沣渭新区也起航,西安对全省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服务全省经济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省内城市间经济合作与交流,才能带动全省转变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到实处。
2、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确保战略地位的必然要求。西安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龙头,在全国和区域的经济战略地位十分显著。但从目前的形势看,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发展,西安与成都、重庆这三座传统西部中心城市之间的均势局面已逐步被打破,西安市的战略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在全国和区域的战略地位,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更好落实统筹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西北内陆不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
3、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西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分配结构有待完善,消费结构差异明显,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要素投入结构存在缺陷。虽然三大产业比2009年为4.1∶42.2∶53.7,但优势产业依然不大不强,五大主导产业实现的增加值不到全市GDP的一半,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虚高以及产业升级缓慢、关联度和集中度较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完善优化经济结构,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水平,促进三大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
4、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西安作为全国的教育和科研中心,科教实力雄厚,科研人才济济,具有自主创新的潜在优势。但科技资源和自主创新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步伐缓慢,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规模效应不强,本地企业吸纳技术的能力不足、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低。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以建立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契机,通过产业集聚为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才能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5、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西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正在创建国家环保城市,但是部分区县在引进项目、发展生产上忽视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换取GDP增长的现象仍然存在,仍在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子。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实施生态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推进城市人文化、生态化建设进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西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6、西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西安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别较大,农民尚未做到老有所养,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只有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强化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加大城乡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科文卫现代化水平,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制定实施扩大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改变农村民生滞后状况,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实现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目标。
二、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及路径选择
西安应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要求以及西安市政府坚持以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和建设人民满意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唯有理清转变思路,科学选择转变路径,才能破解发展难题。
1、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西安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十二五”时期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契机,以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抓手,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路径
针对“十二五”时期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十二五”时期国内外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调整升级新趋势,遵循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实现西安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遵循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规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第二、遵循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规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第三、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变动规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increased the farmers' income i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affluent society's request inevitably, affects the restriction factor which the farmers' income increased, proposed increased the farmers' income the basic mentality.
关键词:增加农民收入
key words: Increases the farmers' income
一、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一)农民收入结构方面的因素
当前农民人均收入的来源和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入较以前增多了,但无论怎么增加,增加多少,农民收入的构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种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获得的农业收入,二是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外出打工得到的劳动报酬收入以及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这一部分收入我们称为非农业收入。近几十年来,这两部分的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已不断上升。这表明当前农民收入的很重要的增长部分主要靠非农业,而不是种地,这是事实,也预示着今后农民收入增长的发展方向。然而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放慢,主要在于非农业就业机会的减少,以前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主渠道的乡镇企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大变迁、企业经营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破产到闭日益增多,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劳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在逐渐减慢,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农业投资不足
1.农业投资需求压力大,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推行、小城镇建设、反贫困、农业科技推广、西部农业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2.农民投资能力有限。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经营的自,形成了双层经营的模式。长期以来,双层经营中,"分"的部分强调过多,"统"的部分强调不足,或是对"统"的经济功能强调不足,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加上政府支农资金到位率不理想,农民实际上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微观投入的主体。
(三)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关系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的流通。农村生产要素的配置,在农民收入的实现与使用方面起到直接作用,并对收入的形成与分配和使用具有很强的关联影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应该说,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市场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四)农业科研体制不合理,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当前农产品品种单一、品质低劣、结构性剩余等问题的出现,客观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体制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表现在:1、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与农业生产长期各自为政、相互脱节难以发挥整体优势。农业科研人员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缺乏充分了解,其科研成果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也没有对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推广。2、农业科研目标单一、结构不合理。3、国家对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低。4、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慢,转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我国每年都有一大批质量较高、数量可观的农业科研成果,但科研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适用于企业或农户的少,转化为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化的更少,造成科研成果闲置、浪费,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五)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宏观指导,缺乏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机构,农民与政府和社会的对话地位很低,形不成对损害农民利益行为的抗衡力量和制约机制。农户的供给对市场价格影响甚微,而作为需方的国家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机构却组织严密,这种非对称性导致农民利益受侵害,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在相当程度上表明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够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中环节主要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不能满足需求;产后环节主要是没有建立较稳定的产后服务保障,包括农产品的加工与贮藏水平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刚起步,农村小城镇建设水平滞后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表现在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异大、服务内容单一、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政策和法律支持等方面,这些对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是很不利的。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
第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第二,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要加快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要引导乡镇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环保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学校工作计划精神,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着眼点和载体,使教育科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坚持教学教研一齐抓,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教育改革中的灵魂作用,力争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课程改革迈出一个新的步伐,教学研究工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思路和主要工作
基本思路是:以教科研为先导,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努力做到:把教学与研究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学习与研究结合,健全教研室管理网络,出台相关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
本学期,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教研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2.大力推进课改高效课堂模式,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培训,不定期的组织课改模式示范课的进行,使所有教师、学生适应此课改模式,并最终达到全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继续进行说课、优质课、汇报课等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比赛活动,并将提升比赛质量、衔接有序紧凑进行。
4.抓好课题实施的过程管理,及时积累材料,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做好部分课题的准备工作,避免之前出现过的课题申报时经验不足、没有素材等情况 。
5.本学期的教学和业务学习将着重于3-5年的教师培养规划,加强培养骨干教师队伍的力度,加大“以老带新”工作的力度,做好教师人才的储备工作。
6.继续组织开展教育科研研讨活动,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三、具体措施
(一)本学年是我校准备深入课堂,加大教师素养提升的投入工作:
1.各类教学上课比赛注重过程化。教研室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统筹安排有关上课大赛的工作,各教研组要根据各自制订的实验计划切实有效地展开赛课工作,注意资料的积累归档,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高质量的反思论文,鼓励教师向教育刊物投稿,提高教育科研理论水平。
2.课堂模式讲求实效性。教研室要加强对教研组的管理,与教师在研究中平等对话、共同研究案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参与整个过程。教研室主要负责人要积极有效地带领教师进行研究工作。各教研组长要确实发挥作用,带领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交流、反思活动, 自觉探索课堂教学规律,重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在研究和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二)学校教研高标准、严要求 。学校的教研活动要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研究的空间要基于校本,基于实践,研究的重点要放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上。
1.本年度计划进行多次教研活动,要继续保持以往教研活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教研活动的内容要以解决学科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疑点等问题为重点,加强专题教研和案例评析,集中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注意资源共享,使每位教师确有收获。
2.教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有示范、交流、课堂观摩等,防止因形式单一影响教师教研的兴趣和热情。
3.教研活动要对外开放,加强教学交流,借助外力拓宽教研渠道,提升教研质量,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其他校教研力量结合起来,加强学校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在互动中达成共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校本教研形式方面:
1.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研讨、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围绕教学主题,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学习,做到集体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通过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评价、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3. 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围绕上公开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4.校本培训分层次、突重点。
校本培训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学年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将继续遵循“高质量、低投入,分层次、突重点、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的原则。培训形式以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以校内骨干教师培训为主,另外还采用教研课、 示范课、以及派教师外出培训及各种教育媒体等多种途径促使教师们更新观念,提升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
本年度我校校本培训以三个方面为工作重点:
1.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2.教育教学方法培训。
3.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四、具体安排:
二月
配合教务处工作,制定新学期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责任意识,明确研究方向,提高科研能力,创建优秀经验。
1、教师认真组织检查学生的寒假作业。
2、各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三月
1.组织开学初第一次教研组活动。
2.组织好集体备课、说课、优质课、汇报课等比赛活动。
3.组织开学初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四月
1.组织校级说课、优质课、汇报课等比赛活动。
2.继续组织教学常规月检查。
五月
继续组织教学常规月检查。
六月
1、做好期末的复习工作。
2、各任课教师认真完成并上交教学工作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项新举措,涉及各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涉及全国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涉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等,需要各有关方面广泛参与,深入研究,科学论证。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和意义
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就是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主体功能区对全国国土空间发展方向和要求进行定位,是在区域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保证,有利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
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基本思路,制定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的指导意见,编制完成《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10-12月):
1.全面开展基础研究。主要研究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方法、指标体系和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撑体系,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及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框架等。同时,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选择1-2个典型地区,组织开展省级层面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和方法等研究,为确定省级层面主体功能区划技术大纲提供基础。
2.研究形成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制定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的指导意见。
3.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年1-12月):
1.**年9月底前,在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及主体功能区区域政策框架。
2.**年底前,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草案)》,报国务院审议。
三、工作组织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