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4:55: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理学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沟通桥梁就是病理生理学这门学科,而临床和实验室之间的沟通桥梁则是作为的转化医学。病理生理学更加注重临床应用,而这也是这门学科改革的重要方向,另外该学科还需要以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改革目标,注重转化医学理念的培养。真正让病理生理学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交互的桥梁,进而提升临床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这也是当前教学转型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临床应用;病理生理学;研究
研究疾病产生以及发展以及转归机制以及规律的学科就是病理生理学。来自医学院各专业学生在对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进行学习之后,这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体结构、组织功能以及代谢等。就会开始进一步对疾病知识进行了解,尤其是在疾病状态下,人体机构以及代谢等状态所产生的异常及产生机制需要被学生深刻认知,这样就能够为其后的各项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病理生理学的核心内容就是结合人体功能以及代谢变化对疾患集体进行研究,进而获取疾病的产生以及发展规律和主要机制。当前要不断深化改革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提升这门学科的总体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以下是将临床应用导入这门学科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是当前重要的改革方向,下面就是具体的尝试内容。
1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进行结合的改革模式分析
1.1注重引入案例进行教学这是一种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来促使他们能够掌握这些分析原理,进而能够获得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进而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此学科进行教学时,每讲解新章节,就需要根据该章节的教学目的,结合相关案例版教材中的相关病例引入至教学中,先结合这些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加以思考,并提供一段时间。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而在课堂上,对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将这些有关的病例事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标准案例和相关案例在内容讲解过程中不时引用,让学生主动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案例教学来进行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1.2换位教学法换位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担当老师角色,让他们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尤其在传授理论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结合理论分析病例,具体的讲授方式不受限制。对此不少学生通过自己精心准备和学习将病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另外有些小组的学生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分别对临床知识、生理知识并结合病例进行讲解。
2将基础和临床知识相结合增设病例讨论课
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实践具有紧密联系,通常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课之后,才会传授病理生理学内容,此时学生并没有了解到临床医学内容,那么在讲解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关系时,很多学生就难以理解。对此可以开设病例讨论课来解决这类问题。在课堂上现将有关病例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安排小组讨论。在讨论时,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自主决定汇报者和具体的病例,这样这个小组必须要对这个病例进行详细的事前学习。当学生在分别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之后再由老师对他们提出的每个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3推进综合性实验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医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极为关键,该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验中,并能够通过实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但我院存在实验环境差、实验设施落后的问题,难以真正的推行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因此,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要将药理学、生理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等各种实验内容加以融合以及创新,进一步创设机能实验学课程,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这种实验课程对于那些验证性实验、基础性实验进行了一定调整,降低它们的占比。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中产生较佳的效果。这种综合性实验教学有力的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合理解,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解决方案来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推动老师积极参与临床实践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的入门和基础,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对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参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我院教师多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重视对理论的研究,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难以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知识,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参与到临床实践中,受到我院设备落后的影响,学生难以高效的开展实验教学,因此,学院应该积极的改善实践教学环境,配备更为齐全的设施,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让学生和教师真正的参与到临床实践工作中。通过这些实践能够更好的获知当前临床诊疗的相关技术,规避书本知识和实际可能存在的脱节问题。总之,对于医学专业而言,更多需要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对此要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以此为核心目标,充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修学,袁静萍,刘亚昆,陈星星.病理生理学:医师资格考试“影子学科”[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10).
[2]唐尧,袁爽秋,王海涛,俞桑丽.由医患关系紧张引起的思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06).
关键词:临床医学 生理学教学 合理链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40-01
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在进行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理论观点,更重要的突出生理学知识的临床应用性,更好地将临床医学与生理概念、生理特点、生理机制紧密联系,将临床疾病与生理功能相结合,将学习的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理论升华。
1 生理学教学与临床医学合理链接的重要作用
1.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将临床医学与生理学紧密结合,更好的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临床实际病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疾病的发生机理、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及有效治疗方式,两者紧密结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意识,从而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1.2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生理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基础性学科,传统的机械式、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枯燥。通过临床医学、临床案例的积极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在临床实践案例中,通过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使学生们获得了学习的成功体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2 进一步推动临床医学与生理学的融合发展
2.1 合理选择链接内容与链接部位
临床医学与生理学链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链接内容与链接部位的合理选择。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引入临床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临床病例现象,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而不是简单的培养学生如何更好的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因此,在两者进行链接中,需要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抓住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全面研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学科链接内容与链接部位。对于临床多发疾病、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机理、临床表现等等进行重点链接。在临床实际前提下,进一步突出生理学学科的优势与特色。
2.2教学形式的合理分配
传统模式的生理学教学方式,比较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与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教学形式比较细致、严谨、完整,能够有效、快速的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在现阶段来说依然是教学重点,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的有效辅助,还不能完全替代讲授教学的形式。因此,在临床实践与生理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调配两者的时间比例与内容比例,
2.3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者、组织者、实施者,其综合素养直接决定教学活动实施的顺利与否,决定着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因此,要充分发挥临床实践与生理学相结合的优点,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一方面,教师必须刻苦研究本专业相关知识,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身后、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教材能够整体上把握,准确定位教学的难点与教学重点,从而更好地确定链接内容。一方面,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视野,进一步掌握不同临床科室的专业工作内容与工作特点,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注意驾驭课堂、调动气氛等技巧,使得教学讲解更加准确、生动。
2.4在生理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生理学学习的内在需求,通过实验课的形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现阶段,生理实验课已经有机融入到生理学教学中来,是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更好的观察有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认识复杂的病例模型,通过药物使用改变生理状态,进一步提高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加强生理学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与此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生理学教学与临床医学合理链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方面:合理选择链接内容与链接部位,教学形式的合理分配,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加强生理实验,详细论述了如何更好的推动临床医学与生理学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赞英,肖丹秦,朱娟霞,等.生理学教学与临床医学合理链接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5(13):14-15
作为一名生理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木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
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打个比方,学习绪论这章时,根据内环境稳态内容,把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维持相对稳定状志等普遍存在的规律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相比较,使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对于中医理论的总纲一“阴阳学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在讲授器官生理作用时,把中医理论中脏腑的相关功能与之相比较:西医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与中医学中心主血脉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血和消化,这与中医学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生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这与中医学中肾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通过“中西医融合”的方法将两大理论体系不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为学生架设起一座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第二,除了比较这些共通点,我们还特别提出中西医之间对器官生理功能和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记忆。例如:中医学对心功能的阐述是“藏神,主血脉”,它除去包含西医生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还囊括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3实验教学的“中西医融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一切理论都源于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学生通过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乌拉坦等药品,随后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就可以掌握静脉注射、动脉插管等操作方法。同时通过牵拉、夹闭颈总动脉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等操作,来验证降压反射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牟固。实验教学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生理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常规的实验项目中,我们还特地加入一些中医药学内容,以提髙中医系同学的兴趣。例如,实验5:调节动脉血压中,可以建议同学观察三七这种中药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还可以观察中药木香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4根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在我校,中医专业学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学生起点差异比较大,而且生理学教学课的时间有限。因此,作为生理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当然是在保证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例如: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对于药学专业,这部分内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详细过程;但对于中医专业,该部分内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匡别对待,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做到了生理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覆盖,又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5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理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少,如果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要使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各章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就是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详尽地讲解。如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而其中又以化学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因此授课时主要讲授化学因素CO2,O2和H+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做到层次分明。也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住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至于难点内容,也就是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从而化难为易。教学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抓住要点,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内容。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CPBL 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科学知识急剧增长的新时代,作为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科学也随之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旧的医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是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CPBL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新知识时期和培养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作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由于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性较强,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时望而生畏,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积极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将CPBL教学模式引入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CPBL科学理念及形成基础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医学界就因医学和医学相关知识的不断丰富、医学生负荷不断加重、在死记硬背理论的同时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被忽视,发现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偏差和危机,提出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问题。CPBL科学理念是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对传统的教学法不断进行分析、批判、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1.传统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系统地讲解基础理论。LBL教学模式具有传授知识的信息量大,讲授的进展速度易于掌握,学习的系统性强等特点,对基本概念的讲授较为深刻、全面,尤其对于没有太多知识背景的低年级学生显得比较重要。但是LBL教学模式基本采用以教师传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摸式,以大量灌输、强调记忆为特点,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教学中的学习感受、体验及双向交流启迪过程,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挥,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地培养。
2.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60年代后期,Barrows教授最早在加拿大Memaster大学把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医学实际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全世界已有2000余所医学院校采PBL教学模式,成为目前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摸式之一。
3.CPBL(Case and Problem Based Learning,CPBL)教学模式是基于“学教并重”的教育思想,在精选临床病例的前提下,提出相关问题,围绕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复习和讨论分析。在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提出了CPBL教学摸式。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习医学理论是为了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CPBL教学模式强调从病例分析着手,紧密结合临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查资料,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二、病理生理学采用CPBL教学摸式的优势及能力培养
病理生理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基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特殊学科地位,采用CPBL教学摸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具有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的科学,其任务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推理性,学生们普遍反映抽象难懂,学起来不得要领。CPBL教学摸式结合实际病例,提出问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意景,将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和具体疾病密切联系,把病理生理学抽象的理论感性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减少死记硬背,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病理生理学与多门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联系密切,其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需要应用有关的正常人体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综合、分析患病机体的科学思维,才能正确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出现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病机制。CPBL教学摸式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联系,经过自学、讨论,提交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有条理的、完整的、系统的思维线条,可使病理生理学知识系统化,克服传统教学中人为将知识划分得零碎、不完整的弊端。便于学生复习、应用已有知识,学会归纳、概括,以完整地理解、系统地掌握病理生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3.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疾病,其责任是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在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架起“桥梁”,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具有开展CPBL教学的良好基础。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涉及临床疾病的概念较多,使处于基础医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比较困难,而在该阶段难以安排学生上临床实践。CPBL教学摸式通过选择能紧扣课堂目标及知识点、既简明扼要又有一定难度的真实病例,带给学生一系列密切相关的基础、临床知识问题,以缩小与临床教学的距离。运用病理生理知识去分析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去理解临床诊治方法,可更好地完成桥梁作用。培养学生面对临床复杂多变问题的判断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病理生理学CPBL教学摸式的探索及实践
如何通过CPBL教学,将病理生理理论内容与基础知识、临床问题相联系,使抽象的理论感性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掌握牢固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对CPBL教学摸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CPBL教学的病例选择。进行CPBL教学选择病例是关键。我们按照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及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针对性地选择临床病例。紧扣课堂目标及知识点,对采用的实际病例进行一定程度的编写,使病例讨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适当地应用医学术语形象描述,使讨论的病例真实、简明扼要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主动学习能力。选择的病例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使学生逐渐进入准确地理解病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出正确结论,掌握病理生理学习中重点、难点内容。
2.CPBL教学的组织实施:(1)在讲授课程中展示病例课后讨论,上课时把典型病例展示给学生,用病例导入教学内容,并以该病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能够使学生对病例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结合病例提出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老师系统地讲解概念、病因、发病机理、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把病例中的问题一个个阐述清楚。课后给出相关讨论题,讨论结果上交给老师。老师经过认真批阅,发现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提出解决方法,使学生通过病例讨论分析掌握知识要点,巩固所学病理生理学的知识。(2)理论课基本完成后,精选2~4个涵盖教材中90%左右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各个器官系统病理过程临床病例,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带共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老师提前两周将病例资料印发给学生,提出病例分析思路,使学生有充足时间到图书馆及网络上查阅文献、专著和教材。各个教学班自行组织学习小组作为病例讨论单位,学习小组采用自由组合方式,小组内分工协作,查到的文献信息资料共享,相互讨论,寻找解决问题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3)安排课堂病例讨论会,在教学日历中安排2~4个学时在课堂展开病例讨论。各学习讨论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对病例的某一问题做专题发言,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任意提问质疑或补充发言,各抒己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活跃了课堂病例讨论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讨论中老师首先是倾听者,然后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解答疑难,最后作出概括性总结。课堂病例讨论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及自我表达能力。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 运动生理学 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25-01
随着近年来运动生理学课程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学生以及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但由于教学学时的减少以及部分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学习此门课程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在此背景下尝试将参与式教学方式引入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将教师和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研究师生互相参与、鼓励与合作展开高效课堂教学的可靠性。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本校体育教学专业2010级学生,其中一个班级采取传统的教师授课、课后进行辅导的教学方式,另外一个班级则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展开参与式教学方法。分别为两个班级命名为对照班与实验班。
1.2 研究方式
首先,选择了文献资料法,搜集有关运动生理学课程改革以及参与式教学方式应用的一些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然后采取专家访谈法,对教育学课程与体育理论教学方面的教师、专家以及学者等就本课题的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进行了咨询与采访;其次,采取实验教学法,选择实验前测试和实验后测试进行实验的对比分析。授课教材选用由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的于2009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运动生理学》教材;最后,选择数理统计法,选用SPSS16.0统计软件统计并整理实验前后的数据。
2 参与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过程
2.1 研究准备,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将班级学生根据学习水平以及个人性格等进行均衡分组,分为5~6人一组,每一组选出小组长。然后让每组学生按照教师事前准备好的导学提纲进行预习,让学生从备课阶段开始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求每一小组在预习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分析本科时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
2.2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预习完毕之后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些情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巧设问题的方式,不仅能够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求知欲,通过亲身经历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2.3 小组合作,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合作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宽学生的思维宽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进行有效学习。小组讨论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容易出现秩序问题,过少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一般保持在5~6人左右最佳。同时,教师要注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式教学之后,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进行小组的划分,不要将某位学生或者某几位学生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组里,学生都在进步,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小组分配好之后可以就某一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交流与讨论,教师要加以指导。比如在学习“健身运动生理学”章节下的“肥胖与体重控制”小节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研究诊断肥胖的标准、肥胖的原因以及最有效的减肥方法。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学生勇于各抒己见的交流氛围,倡导学生进行大胆发言,鼓励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反思能力。
2.4 师生互换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参与式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加以分类,根据小组学生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将教学内容分配给每一小组,让这些小组在经过充分讨论之后选择代表担当“教师”角色为其他同学授课,教师则在课程最后给予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记忆以及掌握程度会更加深刻、牢固,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经过教师点评之后,学生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基础山不断改进,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授课方式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平常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惯常思路,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方式。
2.5 师生互评,共同进步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即为教学的评价阶段。教学的评价不仅仅只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包括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清楚地认识自己,懂得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哪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哪一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加强,需要提高;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应学生学习的较为合理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参与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论
实验前学生的《运动生理学》测试成绩详细见表1。
从实验表格中可以看出来,实验前两个班级的《运动生理学》测试成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一致。
实验后学生的《运动生理学》测试成绩详细见表2。
从实验表格中可以发现实验班的测验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班的测验成绩,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语
本文通过实验对参与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可靠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方式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宁文晶.参与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9).
关键词:定量生理学 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56-02
定量生理学可简单理解为“生物学”+“工程学(工程科学及人体应用)”,但作为南京邮电大学生物信息系生物医学工程4年制本科专业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构架,而非简单地叠加或堆砌,而是应该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探索人体生命过程中电信号的每个环节,包括微观(深入到研究单个细胞的电荷转移)和宏观(结合宏观工程学,从大的角度来研究人体生物电的生命过程)生物电问题[1-2]。传统的课堂上授课教师在讲台前只使用PPT、黑板上板书的授课方式或是课堂演示实验的授课方式显然是不足以更好地开展此课程,而单一的广泛被使用的新型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微课、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手段),也不能满足该新型交叉课程的特点。因此,探索一种适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是十分紧迫的。所以,该文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拟探索综合多种教学手段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提高该课程学习效果和建设完善定量生理学课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1 一些广泛应用的教W手段或方法
1.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授课方式为在正式的课堂前,学生利用教师在课前分发的相关课程资料先自主预学习课程内容,正式开课时再参与同学与教师间的互动环节(如释疑、解惑、探究、讨论等),增加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时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时间,并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学校已接受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浪潮[3]。
1.2 微课
微课(Micro-lecture)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4-6]。微课教学理念在我国教育领域不仅传播迅速,而且相关实践和推广工作也非常迅速,甚至每年都有江苏省及教育部国家级“微课大赛”评比。具体来说,上课视频时间浓缩在10 min以内,先几十秒介绍上下课背景,然后罗列教学核心内容,内容短小精悍,该视频还可以上传教务系统或是教师的个人授课主页。微课是一种微型网络学科教育课程,符合现代远程教育、终身学习的发展规律,在教育领域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3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分组间的合作来获取与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7-9],成为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其实在西方的教育中是比较常见的,笔者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期间曾经旁听过该校的大学生及研究生课堂,教授在课堂上讲解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提问,教授布置的后续课堂问题或是课程作业对于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学生会自主分成几个小组,组内成员合作完成一个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颇高,该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
1.4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或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是一种把传统学习方式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方式两者优势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高等教育信息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本科生及其研究生们的学习方式[10-11]。网络线上课程扩展了教学资源,弥补了线下传统课堂上的形式单一、知识单一的不足,使学生多了课前预习及课后补习的渠道,由此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2 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尽管上述目前几种教学模式已经在高校的多种学科教学中引起了重视,并取得了一些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但目前的定量生理学教学,仍沿用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以PPT教学、黑板板书辅助课堂演示实验的传统手段,因而围绕该新兴课程教学大纲和主要知识点内容,综合使用当前较广的多种教学手段,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及知识模块,开展了定量生理学课题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具体地说,笔者建议采取如下的主要措施。
(1)针对授课教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知识板块不易于深入和系统把握(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教育背景,目前授课教师的学士、硕士、博士3个专业一般不同),以及教师可能未能准确把握科学前沿研究问题(尤其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或担任行政职务的老师),使得授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学术资源如Web of Science,EI数据库,可以对某一个知识模块或者某一个主题搜集最前沿的科研资料(包括相关的综述文献),然后录制成基于知识模块或是主题的短小视频,采用微课教学手段进一步深入讨论和学习。
(2)针对传统教学缺乏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和PBL等学习模式,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主动科学思考、科学学习实践机会。在正式的课堂前,学生利用教师在课前分发的相关课程资料先自主预学习课程内容,正式开课时再参与同学与教师间的互动环节,由此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同时,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中,以PBL的课堂方式增加科学思维能力训练次数,激发学生利用定量生理学理论知识解决生物医学工程中生物电的工程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3)针对不同专业背景以及就业去向的学生(笔者所在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学生一般在生物信息学或是生物图像方向就业),充分利用南京邮电大学大信息化战略发展条件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结合辅导员提供的每位学生培养方案、个人兴趣、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相关的模块设置,并采用对应的教学手段,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个体化的学习与教育。
综上所述,笔者以授课的定量生理学课程为例,围绕该新兴课程教学大纲和主要知识点内容,综合使用当前较广的多种教学手段,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及知识模块,开展了定量生理学课题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及完善该门课程的教学平台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
参考文献
[1] 晏善成,王俊,陈劲松.科研创新型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6):158-160.
[2] 晏善成,王俊.大W本科定量生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J].时代教育,2011(3):20.
[3] 杨振刚.PBL方法在信息类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逻辑学研究,2007(9):145-147.
[4] 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5]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6] 梁乐明,曹悄悄,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7] Albanese M A,Mitchell S.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its outcomes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J].Academic Medicine,1993,68(1):52-81.
[8] Al-Azri H,Ratnapalan S.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 Medecin De Famille Canadien,2014,60(2):157-165.
[9] 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关键词:生理学 课前提问 期末考核
课前复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往日学过的知识,有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以往教学工作中,笔者在课前复习环节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带领学生回顾上次课重点,导入新课;二是针对上一次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前提问。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学科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懂。对于中职阶段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讲,这门学科难度系数大,再加上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缺乏热情,因此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较差,对课前提问的回答积极性也不高,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导致最终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能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将每次课前提问的情况做好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考核的成绩,以便于观察这一方法对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及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教学实验对象为学校2015级三二连读制护理专业一班、二班、三班和十一班四个班级学生,年龄15―17岁,多数为女生,有少数男生。学完基础课程后,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生理学。实验组为二班、十一班两个班级,总人数91人;φ兆槲一班、三班两个班级,总人数92人。两组学生的入学成绩、第一学年基础课成绩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方法
1.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同样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选用同样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讲授生理学。实验组:采用课前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前复习,教师每次讲授新课前,用约10分钟时间,针对上次课的重点内容设置问题,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记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知识点,不进行课前提问,或者进行课前提问,但不做记录,不纳入期末考核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
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题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调查,以匿名方式完成。
理论考试:按学校要求出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实验组学生的最终成绩计算公式为:期末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对照组的学生直接以考试成绩为最终期末成绩。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软件对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1.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未计算平时成绩之前)为(72.26±16.15)(有效试卷91份),对照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58.22±21.84)(有效试卷86份,6名同学作弊,试卷无效)。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以SPSS 22软件进行t检验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t=4.882,p
2.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发放问卷183份,回收问卷183份,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见下表)。
四、讨论
1.学情分析
生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校五年连贯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多来自初中分流。这部分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也不强,学习生理学兴趣也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
2.课前提问纳入期末成绩的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可起到以下几方面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表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进行课前提问的对照组学生,课下看书的比例仅有28.26%,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差。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实验组课下看书、自主学习的比例提高到了67.03%。对照组学生,上课之前看书的比例为66.30%,实验组学生上课之前看书的比例提高到了89.01%。另外,对实验组学生的单独调查问卷也显示,有55名学生(60.44%)认为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提高了自己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进行课前提问的对照组学生,对生理学感兴趣的比例仅占17.39%,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实验组学生,对生理学感兴趣的比例提高到了62.93%。生理学的学科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学习的加深,很多学生开始对生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实验组中65名学生(71.43%)喜欢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法。
(3)提高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对期末理论考试成绩采用SPSS 22 软件进行t检验的统计分析,对照组平均分为58.22,而实验组的平均分达到了72.26。二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
(4)其他。在调查问卷中,有的学生还认为,课前提问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感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心理素质。另外在期末考试中,课前提问组的学生考风考纪良好,而对照组的学生中则有6人出现了作弊现象。
3.课前提问的注意事项
课前提问法主要适用于小班教学,教师提问时应注意态度和蔼,不要过于严肃。在时间安排上,课前提问一般为5~10分钟,教师应注意把握时间,以免影响新课讲授。另外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前提问环节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不要忽略掉一些内向胆小的学生,要鼓励、引导他们多和老师互动,如果回答错误,也要以鼓励为主,切忌言语上的讽刺。对于一些活泼开朗的学生,积极和他们互动,及时表扬他们,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前提问问题设置上,应当有难有易,难的问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耐心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应借此机会表扬他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学习中乃至生活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