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4:55: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的生物知识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效率 有效方法
引言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认知学科,内容涉及植物、动物、人体及微生物等各方面生物知识,想要学好初中生物需要掌握并灵活运用众多知识点。很多学生因为前期一些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后续生物课程学习难度变大,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初中生物教学正常进程产生影响。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1.做好兴趣准备
初中生物学习既枯燥又富有趣味性,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概念真实地存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因为初中生物知识点很多,不同物种之间的知识点相对独立,所以记忆难度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疲惫心理。与此同时,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很多知识都会充分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2]。课前经过充分准备,可以从课程开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效率提高打好基础。
2.做好氛围准备
课堂教学效率受课堂氛围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多数学生在轻松、融洽、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点,促使课堂效率有效提升。所以上课之前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切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学生期待上生物课程。在期待中学习和在煎熬中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营造让学生愿意学习的氛围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3]。这就需要老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同以往发生转变,不要一味填压和灌输,而是通过氛围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做好预习准备
良好的学习方法以预习开始,有成效的预习就是好的学习效果的基础。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关键阶段,提前做好预习,能让学习难度大幅降低。如讲到人体结构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前仔细观察和了解人体各个结构,做好充分的预习。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就有了提前概念,更容易接受知识点。除此之外,做好预习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主动学习,节约大量课堂时间,加快教学进度。
二、灵活的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1.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知识点
日常生活中植物的生根发芽、动物的繁殖生长、细菌的繁殖再生、人类的生老病死等很多现象都属于初中生物知识解释范围,而且我们吃的所有食物都是由生物各种作用产生的。所以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引入课程知识点,会给学生很强代入感,让其很快进入知识点学习和掌握阶段,随着对示例的记忆会反过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以有趣的实验讲解知识点
初中生物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就是认识种子的结构。在课本图片和文字中,种子结构这一知识点是非常难以记忆的,如果将这一内容用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讲解就会取得很好教学效果。学生在自主解剖种子的过程中会仔细观察种子各个部分,并随着老师讲解自然而然地加深印象。以实验方式进行的知识点讲解是非常直观且有成效的,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加快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3.以户外教学方式讲解知识点
教室带给学生的总是一种封闭沉闷的感觉,所以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适当户外教学讲解课程知识点。如讲解植物和动物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让学生同课本上的生物亲密接触,老师适时加入知识点,学生很容易产生关联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可以充分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教学效率。
三、合理的激励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1.对敢于提问学生的激励
初中生物课程会涉及很多学生初次接触的知识,这些知识点并不是通过老师课上一次讲解就能被学生完全了解和掌握的。很多时候,学生对一些疑问和似懂非懂的问题总是没有勇气提问,这就造成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很容易影响后面学习进程。所以老师要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分鼓励和激励,激发其他学生提问的热情。学生尝试提问的时候,老师不能充分解答和鼓励,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影响其他学生主动提问的想法。
2.对善于联想学生的激励
初中生物中部分知识点因为生物种类不同而相对独立,但是大部分知识点还是有关联性的,如果学生能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共性问题并加以联系,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知识点的记忆非常有好处。所以对学生这种想法要及时激励,并将好的联想成果分享和推广,提升整体学习氛围和教学进度。通过这样激励,促进学生之间良性竞争和学习,让大家形成相互学习、竞争学习的习惯。
3.对成绩较差学生的重点激励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因此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进度不同的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及时激励,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重点激励。很多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只是因为开始一小部分知识点掌握不扎实,造成后面学习感到压力和疲惫,所以及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和激励,可以让他们尽快跟上大家学习进度,不至于影响整体课堂效率。如果一味关注成绩较好学生的进度,而忽略成绩较差学生的情况,容易使他们产生更逆反的心理,不利于教学任务开展。
结语
初中生物学习是非常讲究学习方法的,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习效果显著增强。所以老师通过充分课前准备、灵活授课方式和合理激励策略可以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完全调动起来,共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凤.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理科考试研究,2016(0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量使用多媒体技术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将多媒体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很多初中生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几乎将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到制作课件视频上,而忽视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钻研,忽视了教学重难点与疑点的分析,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2]。同时,过度使用多媒体,也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使学生分不清主次,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多媒体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虽然经常使用,但是其教学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这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用[3]。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生物课堂使用多媒体应用表面化,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主要表现为,在视频播放、音频播放、文本呈现、动画效果展现等方面应用不到位,以致初中生物的新课导入、知识解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结合,重点分析实验步骤
初中生物虽然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初阶知识,但其仍具备生物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及逻辑性,初中生物教材中也包含着许多实验课程[4]。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直接讲解实验步骤,学生既无法亲自体验实验操作,也无法直观看到实际操作过程,对实验的步骤与现象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针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寻找相应的实验操作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师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自己讲解、自己录制视频,教师可以在实验视频中重点强调实验步骤的分解部分,细化实验细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关实验内容[5]。以初中生物教材中“血液”方面的学习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本章节教学内容为课堂核心内容,进行“观察血细胞、血浆”的实验。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教学视频,并且在视频中重点强调操作手法与注意事项,说明做此实验的教学原因与目的;其次,在课堂上播放此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实验操作,遇到重点部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暂停”“重放”等功能,让学生重复观看重点操作部分,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实验。
(二)转化生物抽象知识,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理解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化的知识,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生物的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一个生物知识仅仅需要利用教材、黑板就可以开展教学,学生无法从片面、不立体的讲解中真正理解生物知识、掌握生物原理。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将较为复杂的知识通过简单的逻辑结构图或视频呈现出来,简化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生物现象通过视频及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准备一些关于真菌与细菌作用于物质的视频短片及图片,让学生对真菌和细菌的作用产生直观的印象,避免学生对真菌及细菌对物质的作用产生认知混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视频中“腐乳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将视频中制作腐乳的等待的时间部分剪除,直接让学生观看制作之后5天、10天、15天之后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明显地看到腐乳原料的变化,从而对细菌与真菌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讲解疑难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讲解课程中的疑难知识点,将疑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便学生学习,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6]。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功能进行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配合多媒体重复播放、慢放、快放、放大等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能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染色体”一课为例,教师讲课时,不少学生反映对染色体变异部分的知识点难以理解,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认识,更不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可以设计染色体变异教学视频,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知识点,引出染色体变异概念,导入新课;其次,通过多媒体图片功能展示染色体结构图及其变异图,并提供实例,如有子西瓜和无子西瓜等,学生通过观看有子西瓜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以及无子西瓜的染色体变异图,真切地看到染色体结构及其变异的具体过程、结果,知道了什么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变异的基本类型。在多媒体教学下,教师从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导入染色体变异概念,到讲解染色体结构,再到讲解染色体变异及基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了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知识体系。而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口语讲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过程、结果,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停留在书本和想象上,自然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载体形象地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则易于建立知识体系。
[关键词]概念图 初中生物 重要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097
学习初中生物是为了全面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什么样的生态环境,以及和我们一样生存在地球上的大大小小的生物它们的生态体系。面对教学改革新形势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生物概念教学已经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将概念图运用到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是对生物教学的一次创新与改革。对此,基于概念图着重研究初中生物的重要概念教学。
一、基于概念图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是教师负责讲课,学生则负责听讲,记笔记,做作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感兴趣就听一下课,不感兴趣就不听,甚至在玩。这样进行生物概念教学,长此以往,生物概念教学的质量只会每况愈下。对此,教师应基于概念图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1.更新教学理念
要想让学生对概念学习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乐学、善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自学,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学;要培养学生有计划、有方向地学习的习惯。在学习前,学生能够做好学习准备,对要学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能自我选择、自我强化;在学习中,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调节,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在学习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评价。
2.创新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概念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生物复杂难懂的概念知识及零散的知识点以图表形式,很好地综合起来,让学生轻松地记忆学习,对知识关键点一目了然,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中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相关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概念图这一创新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把握学习中的重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如通过概念图让学生轻松了解到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经过概念图分解,可以更加清晰地让学生知道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人体内多余的水分与其他废物。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章节里相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思考相关的概念关系,然后将所关联的概念关系用概念图展现出来。
如图1绘制出概念图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可以对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概念图,可先理解各个知识点中的关键点,再去理解它的本质和内涵,然后再把它们对比串联起来,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这样学习,不仅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而且能使学生很容易把握住其中的关键点。从这个角度而言,学生比较能力了培养和训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习生物时,有很多的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概念,我们只知道去记去背熟,这样只会记了就忘,掌握不了知识。而概念图教学法可以把这些概念转换成概念图,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生物概念体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概念图教学法。
二、基于概念图的初中生物重要概念展现分析
概念图教学法是利用概念图将某些知识元素以直观的图解方式进行描述的一种进行教学法,它能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学生记笔记、构建知识结构、复习巩固知识等。生物的重要概念是对概念本质的深刻认识,它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在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中,当教师讲课速度有些快,学生笔记跟不上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先简略地记个大概,课后再绘制概念图来整理课上没听懂或是遗漏的概念与知识点,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消化。对于教师而言,可用概念图把每一个章节的概念相互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在课堂上,教
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断完善概念图,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图分析符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论是重点还是难点,都主要集中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上。例如,在初中生物中,我们所学到的“光合作用”包含的重要概念是: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存储能量的有机物,然后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个重要概念不仅说明了光合作用的主体是绿色植物(即只有绿色植物才有光合作用),还指出了光合作用的核心――光照,以及需要光合作用的载体。这个例子虽然简单,但很好地展现出了重要概念,其中详细的概念图如图2所示。
三、基于概念图的初中生物重要概念传递优化
对于初中生而言,生物课不仅需要对生态系统不断探究,还需要注重过程到结果的转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把重要概念存在的信息优化传递,还要帮助学生对重要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和理解运用,从而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人体生殖系统》这一重要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两性生殖细胞、受精过程这些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概念进行转化迁移,让学生理解:人体的生殖系统分为两种,各自结构与具体的功能不同,因此受精过程会产生新的生命个体,这一过程包含了胚胎的发育和受精转化。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如图3)展示其转化过程,让学生立体、全面、系统地理清男、女性的受精过程。
四、基于概念图的知识框架构建完善
1.构建知识框架
随着教学不断地改革,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得到应用,当我们学习概念图后会发现可以把概念图作为知识框架来把握知识点,知识框架的组织及构建可使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明确,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概念进行学习、加深记忆并建立重要概念。例如,初
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很多零散的知识点以及生物概念、原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构建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
通过概念图组织框架,让不同的生物学知识概念融合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体系。例如,在学习《生物体结构层次》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图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可以“植物体”为例,让学生绘制如图4所示的概念图,把“植物器官、植物细胞以及植物组织”等与人体结构具有差异性的知识点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通过概念图就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其中包括生物个体以及器官组织、系统”等。
从结构上看,构建知识框架能让学生更加注重学科内容及细节和整体,且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与接受。
2.完善知识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善知识框架,我们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知识加以简化,并找出主题建立主题概念框架,然后结合主题概念图逐步深入,这样组织结构就可以实现完善知识框架的目的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框架来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共同讨论问题,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观点,从而细致全面地把握重要概念。如教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如图5所示的概念图完善知识框架,通过概念图和知识框架的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逐步完善知识框架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并培养学生快速又准确的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知识;概念图应用;教学实例
1概念图定义及作用的界定
概念图是指把概念之间的意思用科学的方式有机地关联起来的空间结构图[1]。概念图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概念、思想、理论等[2]。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起来,形成有关该主题的概念图[3]。相对于初中生来讲概念图非常适合。因为概念图既简单又容易学习,把概念图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目的是利用概念图能更好地指引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构建,以便于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力[4]。
2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在做练习题中应用概念图
初中生物课程课时安排很少,学生要完成的各科作业又很多。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里把生物练习题及时做完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可以在做练习题中使用概念图。目前大多数学生存在对知识点记得不够牢固,对知识结构不懂得理顺及分析,同样不懂得运用逻辑推理,特别是从已知的题干中获取资料的能力不足等等,导致做练习题的效率不高,最终表现出考试成绩不好。例如:根据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定义,有一只幼小的狒狒能模仿成年狒狒,用一根树枝从蚁穴中取得蚂蚁作为食物。幼小的狒狒和成年狒狒这种行为都不是天生的,那是通过和获得的,是学习行为。这个题目学生的错误率非常之高,绝大多数学生填的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因为学生是根据定义作答的。从学生练习反馈获得,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白材料的关键词,完全是凭直觉填写答案,而导致错误。通过这次练习所反馈情况,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应用概念图来给学生分析,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如何区别概念和实例关系。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思维中渐渐植入概念图的意识,自然而然对于知识体系就明了。把八上生物(人教版)中动物的行为的概念,学生能够清楚的区别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之间的联系。
2.2在章节学习过程中应用概念图
在教学中利用概念图方法将整章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弄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而且在生物学中各章节知识点都有内在的联系,不可能各自独立的,可是很多同学在学习生物知识时,总是爱把每一章节孤立起来,这样既不便于记忆,同时也不便于理解[4]。如果利用概念图就可以让同学更好的学习,同时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便于同学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八上生物(人教版)第四章“细菌和真菌”这一章介绍细菌和真菌的概念很多,而且很多新概念都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到,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又能够把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利用概念图就能帮上很大的忙。如果把细菌和真菌两个作为核心概念展开,利用比对的方法构建概念图,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2.3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应用概念图
初中生物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初中生物所涉及的实验很多,另一方面有些实验是很难弄清楚的,如果要求学生把每一个生物实验都弄懂是不容易的。况且实验在中考的分值又很重,如果运用概念图就可以把有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就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探究实验”用概念图建立起来。
2.4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概念中应用概念图
初中生物中涉及的概念是非常之多,因而学生经常混淆不同概念的关系,要把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弄清楚是不容易的,如果应用概念图进行生物学教学,既有利于揭示和矫正学生错误的概念,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生物学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学概念[4]。例如:在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个知识点在七年级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很多学生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习惯应用表格式把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呈现出来,学生很多是不会理解,因而都是死记硬背,时间久了又很容易忘记,导致考试时失分率非常的高。如果应用图4概念图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有利用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通过图4这两个概念图的比较,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就清楚,同时也有更深刻的记忆,在考试中就不容易出错。
2.5在课堂渗透情感教育中应用概念图
随着教育教学不断进步,教师对于学生评价不再只仅仅依靠考试成绩。通过概念图也能够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通过观察学生如何把所学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概念图只是一种评估学生的模式,不是非常的准确,但也能够反映出学生思维能力,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能够对学生的知识存不存在错误理解提供一定有利的帮助[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初中教学的主旋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如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需要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进而通过生物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对新课程改革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做了实践性了探索,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听得格外认真,这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找到了突破口。作为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探索和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且与生物相关的事物有很多种,如谚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反映了生物知识中的条件反射,成语“飞蛾扑火”就反映了生物知识中昆虫的趋光性。这些看似与生物无关的事物却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只要与生物知识进行巧妙的结合,不仅可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还能通过锻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上述以外,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广告、自然现象等也与生物知识有关,教师只要用心寻找,并将它们巧妙地与生物知识结合在一起,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科学有着其特殊性,一些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可以迎刃而解。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对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亲自的实践和尝试感受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重视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方案对实验重新设计,在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自主实验寻找到学习的乐趣,还能锻炼设计实验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通过自主实验设计,学生会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通过控制光、温度等变量来设计与实验相关的对照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而实验设计正是当前生物考查的重点,因此通过学生的设计实验提高应试能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的一些知识点很难通过表述或板书直接表达出来,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动画、图像等形式模拟一些知识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而降低理解的难点。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受精过程”知识点时,单纯地通过板书和讲述根本不能让学生明白植物整个受精过程的相关变化,而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技术,可以让学生观看设计好的植物受精动态变化视频,结合老师对每一个细节的讲解,可以很轻松地让学生明白整个受精过程的变化,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此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将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具体化,进而使一些难理解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叶绿素的作用、ATP的形成方式等抽象知识点通过单一的图片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而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的动画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光合作用整个过程的变化,进而使该部分的知识点变得容易理解。
四、增加课堂提问环节,确保学生有效学习
在生物课堂上增加提问环节,不仅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增加提问环节以后,学生会意识到如果不认真听讲,到了提问环节就会变得“捉襟见肘”,无法应对老师的提问,进而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提问的方式,尽可能地做到“一题多问”,让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点的提问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给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带来了挑战,作
为生物教师,要及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环境,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胡英江,杜朝凤,刘菁.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关键字】信息技术;中学生物
引言: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研究生物本质和生命现象的学科,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这门课程应该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致并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初中生物的教学形式都比较单一,更多是依靠教师的讲授,及时是一些需要观察和实践的环节,最多也就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无与课程建立起有效互动和联系,感受不到生物学科的真谛和内涵。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图形、动画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让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立体和多元化,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知识结构,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和知识探索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实际上,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比如细菌的繁殖、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等等,而这些内容如果仅通过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有很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般来说,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通常都会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和仪器设备观察的方式开展。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仪器的配备情况来看,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数量有限,因此,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的课时十分紧张,大部分时间还是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就得到了极大的凸显,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微观世界展示给学生,让知识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的同时,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增加课堂互动,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1]。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是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也体现出了其优势,推动了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2.1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在信息技术还没有全面推行的时代,课堂教学的开展只能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教材的学习,换句话说,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学生的听觉来完成,学生首先要将所听到的信息进行记忆,再将所记忆的信息转化为大脑能够理解的内容之后再进行储存,这中间要经历很多的步骤,而每一个步骤由于个体差异性都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信息丢失,因此,真正能够存储到大脑中的可以被理解的信息十分有限。不仅如此,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全程保持专注力,否则就会丢失掉一些信息。从对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反馈情况来看,“学习兴趣不高”是主要问题,大部分同学对于这种完全依靠听力来获取知识的方式表示了极大的质疑,他们更期待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这种需求正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时代所能够满足的,在多媒体教学时代,教师的授课可以借助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模式,让信息通过视觉直达大脑,更加的形象、生动,再辅以听觉,从而构造了立体化课堂教学氛围。这个时候,学习不再只是面对冰冷的文字,还增添了有温度、有情感的、动态的形式,这种视觉的冲击所带来的抽象知识的具体化,更易被学生所接受。
2.2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上面就提到过,生物虽然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但其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和阻碍。尤其面对一些微观世界知识的时候,如果没有直观的认识,那只能依靠学生的想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没有全面融入生物课堂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仅能停留在表面。而在多媒体时代,教师的讲解可以辅以生动形象的图片,甚至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这更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更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这个层面,“微课”“在线沟通平台”等方式的融合,让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思维能到了发展,实现了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2.3知识面的拓展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的融合的优势还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海量的知识库,学生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师和教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还可以将所获取的信息在课堂进行分享和讨论,构建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性课堂,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让“教学相长”得到了充分的践行[2]。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策略
3.1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融入到视频、动画中,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尤其是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变换形式的讲解方式,以更受学生喜爱和接受的角度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学习,更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动画和视频的播放让原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初中生物中“生物和细胞”为例,这个章节的知识点包括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观察。课堂教学可以将细胞的生长过程和细胞的结构通过一个小短片的形式播放出来,视频中再配以相应的解释说明。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下子就让原本紧张的课堂氛围轻松了下来,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很容易就能够了解到有关细胞的知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真正的细胞结构,这样相辅相成的过程,能够实现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由虚拟到实际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能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2“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应用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了“以生为本”的重要性,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知识探索欲望的引导和激发。而“微课”教学模式的提出能够极大扭转过去由教师把握课堂教学主动权的局面,从而让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得以唤起,思维得以发展。“微课”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提前将下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课件的形式提前发给学生,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学生在“微课”的指引下,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自行寻找问题的答案。而课堂教学时间,教师一方面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记为学生提供了独立学习、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也让课堂的互动和教学更加高效。以“人体的营养”为例,这是一节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均衡饮食、绿色生活也是现代人所提倡的。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包括“饮食中的营养物质都包括什么,不同的营养物质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提示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网络等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查找和学习,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学可以通过观看教师所提供的课件,还可以通过沟通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探讨,最终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同学来分享对这个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和疑问,共其他同学参考,针对问题,大家共同进行讨论,教师再针对同学的分享进行指导,从而构建高效、互动、开放性的课堂[3]。
3.3信息技术提升实验效果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无论是细胞的分裂过程、血液的流动过程、细菌的繁殖等等都是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才得出的结论。甚至可以说,生物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对于生物学习来说,同样离不开实验现象的观察,很多的知识点也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但是,考虑到实验器械、装置和实验过程的限制以及安全性等诸多因素,很多的实验是无法开展的,及时能够开展,也由于收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实验精度,从而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效果,导致实验原本应该体现出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进行还原和呈现,并且能够反复播出,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甚至体验到参与实验的感觉。比如“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这个实验一般需要2周的时间,实验过程较长,同样需要经历较长实验周期的还有“探究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这个实验,相对于第一个实验,后一个实验所需的条件更加多,同样不容易实现。而针对这类实验,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以多媒体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便播放视频边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最终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和细节。这种实验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反复进行回放,还可以对细节进行慢放,甚至可以实现学生课下对实验过程的复习,这样以来,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内容,实验在生物学习中的价值也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思维导图 应用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终端组织性的思维工具,是由中心到周围有层次的发散的图形,通常情况下包括词汇、图形、线条和编号等几部分,通过颜色各异的笔标出各级分支。通过思维导图的巧妙运用,能够将零散的知识依据一定的逻辑、类别和结构联系起来,组建知识网络。因此,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思维工具,还是一种将书由厚读薄的学习方法[1]。初中生的思维方法大多停留在一般水平,不能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下面做具体介绍。
1.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关注的焦点一般设置在图形的正中央,进而可以清晰地读取;第二,中心问题和分支问题从中央向四周放射;第三,一般某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组成分支,一些相对分量较轻的话题也可以通过分支表示,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第四,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所以,思维导图呈现的形式是树状结构的。
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2.1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生对各章节的知识点间的相关性没有十分清晰的了解,不明白作者的编排思路,感觉学得的知识点十分零散,难以系统记忆和理解。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将各章节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系统记忆和理解,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主要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进而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生物理论知识[2]。
2.2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能力
通常情况下,思维导图是通过一个中心无线向四周延伸的知识网络,这就能使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无限遐想,将思维不断发散,进而在头脑中形成发散性思维能力。
2.3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和开发智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形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思维导图通过各种颜色区别不同的曲线等操作,能激活学生的右脑,开发学生的智力。
3.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安排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和行之有效的做课堂笔记的手段,可以通过文字把学生的想法描绘出来,能够将了然无趣的信息转换成有彩色的、便于记忆的、具备较强组织性的图,符合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出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思维导图的画法,教学工作者需要实现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自我介绍,进而让学生了解和初步明白思维导图的用途和画法。然后安排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自我介绍。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大体了解和明白思维导图的基本画法。在开始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做本节课的课堂笔记:当教师将本节课的课题导入之后,引导学生描绘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的中心图,然后根据教材中安排的几个大标题,从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开始画出各个分支。并通过颜色不同的曲线加以区分,还要在曲线上注释上可以表达主题的词语,按照教学的内容,在一级分支下面还要画出几个分支,也要注释出可以表达主题的词语,当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完全表达出来时,思维导图也就完成了。这样的训练必须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运用思维导图完成课堂笔记的记录。
当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画法熟练掌握后,教师需要将每章或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看成一个思维导图的主题。通常情况下,每一单元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教学,学生若是采用传统的记录笔记的手段,就会觉得知识点很散乱,缺乏系统性和网络性。假如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则能够高效地抓住教师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并且围绕此中心层层展开,还能在翻看笔记的过程中温习已学内容,进而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点。
3.2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在开展思维导图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采用的手段就可以是先让学生熟悉上节课所作的思维导图,然后回答问题,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思维导图复习是方便快捷且容易抓住重点的。因为学生的笔记会因学生个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都符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在课后学生很乐意也很容易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复习。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养成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会使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为后续新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再次梳理和理解知识点,迅速发现各章节知识点间存在的相关性,画出更具代表性且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这种手段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进而激发学生互动和交流的积极性。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对头脑中形成的知识网络加以完善,进而提高复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思维导图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应用的主要意义等,教师在今后开展生物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更注重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使其为提高生物教学实效服务,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