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4:55: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在电力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在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调度中又对资金成本的投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因此电力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支持,电力系统中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专业的维护。
(2)电力行业对我国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属于基础行业,由于电力用户的范围较广泛,因此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需要在供电企业中建立信息化,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化建设与供电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
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了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了改变目前公司的发展方式,在供电企业中实行集团化运营;并大力发展高压电网,以完善目前我国电网的发展方式,并对供电公司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供电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实行能源发展战略,实现供电企业的现代化转变。
3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公司虽建立了局域网,在不同程度上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但都未形成规模,不能满足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孤立问题日益凸显。单位内部的业务上有着很大的缺陷。信息的及时性,唯一性与准确性、共享性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这样势必给企业运营带来巨大的影响。
(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重开发轻应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硬件的需求较明显,而对软件的重视往往不够,普遍都比较重视硬件的开发,忽略软件的应用,重视系统的发展,而忽略数据的使用。县级供电企业大多数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化建设中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开发用应用的关系。比如说,就是只重视了硬件的建设,而忽视了与之相配套的软件系统,其结果就是造成建设好的网络成了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意义,要看到信息化建设是由硬件建设和应用工作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建设是必要条件,应用才是根本目的。软件应用是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硬件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
(3)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材。电力系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我们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但是缺乏既懂电力生产、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员。
(4)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了供电企业中的管理水平和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供电企业中进行信息的交流时,需要建立一个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通道,为信息交流提供便利,以实现降低供电企业正常运行时所需的资金成本投入。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保证了供电企业中机构扁平化的发挥在那,大大节省了运营的成本。
(5)实现了实时业务的处理。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实现了对供电企业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保证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供电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情况,以及时的对目前的运营进行调整,实现供电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为供电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便利。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对供电企业的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以及分析等操作,为供电企业处理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供电企业能够及时的处理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竞争力。供电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立,为供电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便利,能够通过工作人员获取与供电企业有关的信息,以保证供电企业中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4结语
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环节,对于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是供电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有效保证。供电企业档案是供电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涉及范围广,门类较多、信息含量大,对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真实的反应了供电企业的发展历程,拥有广泛的科技资源和特有的知识信息,是供电企业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所以,必须要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抓住各种机遇,把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供电企业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建立起能够适应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不断拓展系统档案工作新领域,为促进供电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二、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工作机制
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并不是有了人、设备与档案库就能顺利的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其中涉及到了信息化范围的确定、相关信息化标准的确立以及如何对档案中的机密文件进行界定、存储格式的确定和永久保存等多种问题。面对信息化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去进行统筹规划,这些都需要由主要领导从发展战略高度来重视,将该项工作与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同等重要工作来抓,真下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并要时刻关注档案信息化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各种突发性问题,为档案信息化项目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技术、系统、复杂的工作,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需要有一套完整、健全和长效的运行机制提供保障。除了要建立起档案信息化工作小组外,省公司还应该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档案管理部门,通过该部门来对整个供电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从而能够对供电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依照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建立数字档案库。并能够在管理职能上,可以承担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与相应的后续管理、维护、升级与服务工作。在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各种机制进行有效的运转并明确相关的责任,保障网络与档案数据的安全运行、有效管理、科学使用,结合供电企业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省公司统一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如《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档案数据录入责任制度》电子文件安全保密制度》《网络运行安全制度》及《音像档案资料管理标准》等各种制度,真正做到有效利用。
三、加快网络与数据库的建设
网络与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以及共享,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发展。网络与数据库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设备都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要大力的推进网络与数据库两方面的建设,为档案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网络建设时,需要重点建设供电企业省公司档案核心网络。因为它是沟通供电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与公司系统各个单位的重要网络,是实现文档一体化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内网可以在线及时查看公司系统各个单位电子文件的整理归档情况,为公司系统各个单位在线查询、调阅资料提供方便。而通过外网则可以有效的开展信息交流、信息及共享服务。核心网是档案数据基础与提供利用的中心,是供电企业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节点。在进行核心网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电子文件的归档以及管理进行调研,同时加强与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衔接和融合,从而建立起一个文档一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这样做不仅可以对今后的整理、查阅及各项工作有着重要参考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省公司档案工作专业的培训。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时,需要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起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与多媒体数据库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在初期必须要对档案目录数据库的构建进行重视,因为该数据库不仅仅能够满足用户查询需要,同时还是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必须要注意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对数量有要求,对特色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四、统一实施、加强指导
在推动公司系统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可以借助档案达标管理模式,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工作的指导与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起公司系统专业化,系统化的信息平台,及时对公司系统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远程监控与技术指导。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档案人员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引导档案人员不断满足信息化要求,使公司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达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信息化;科技;档案管理;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刘福红(1966-),女,辽宁大连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馆员。(辽宁 大连 11602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122-01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垂直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045-01
1.引言
电网公司“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 的农电发展思路已深入各地市局管理层,全面落实供电局履行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主体责任,推进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延伸,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与地市供电局接轨,将是各地市局业务部门的重点工作,桂林网区局本部信息中心亦是如此,局本部信息中心不仅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纳入重点工作计划中,亦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中。局本部信息中心在实现对所辖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垂直管理中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措施,也是局本部信息中心在严格履行上级工作要求中逐步实践中总结的工作经验。
本文描述了桂林网区局本部信息中心对所辖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垂直管理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月报、月度巡检帮扶及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落实县级信息化垂直管理措施,为贯彻实施公司的农电发展思路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2.县级信息化垂直管理措施
2.1 一体化制度管理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则是该企业的“法”和“规”。桂林网区及所辖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制度都是承接省电网公司、区电网公司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桂林网区的实际情况,在承接上级公司的管理制度时进行本地化或制定局级的管理制度,桂林网区及所辖县级供电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省电网公司对下属单位先后了《省电网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省电网公司信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和《省电网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等7项管理制度,区公司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也本地化的了《区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细则》、《区公司IT服务管理细则》和《区公司信息安全防护管理管理细则》。可见,在当今信息化网络时代,电网公司对整个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而要切实落实公司 “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整体发展思路,“一体化制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有目标的日常工作管理。
2.2 县级信息化月报管理
区公司每月会《区公司xx年xx月信息化运维月报》,对广西网区所有地市局的信息化运维情况进行通报。局本部信息中心根据公司信息化运维月报中的指标要求,并结合桂林网区信息化运维实际情况,本地化的编制出《桂林网区县级供电企业xx年xx月信息化月报》。月报中包括通报桂林网区所辖县级供电企业“本月情况综述”、“运行维护及安全情况”、“数据质量及使用化”、“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化专项工作”和“下月工作计划”六大项。
信息化月报核心在“运行维护及安全情况”和“数据质量及使用化”两大项中,在“运行维护及安全情况”中,局本部信息中心根据所辖县级供电企业的实际运维水平,为各项运维指标设置一个月度需完成的阀值,通过系统采集各县级供电企业的各项运维指标完成值,当某项指标超过或未达到阀值的要求,将对相应县级进行考评扣分,每项指标指定一定的分值,分值扣完为止。局本部信息中心则记录各县级供电企业每月的得分,综合得出年底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最终得分。通过此项县级信息化月报管理措施,能让各县更好的完成信息化运维工作,并能通过信息化月报找出县级供电企业间的信息化运维的差距,通过分析差距来有效的提升县级的信息化运维水平。
2.3 月度巡检帮扶
对县级供电企业实行“一体化制度管理”和“县级信息化月报管理”后,按照安风体系建设的PDCA闭环管控思路,桂林网区局本部信息中心对各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运维工作还得进行现场的巡检及帮扶工作。首先,是制定一份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巡检及帮扶表单,针对县级信息化月报中各县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其次,以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满意度为主要巡视检查项,通过走进基层业务部门了解桂林网区的信息化运维是否能切实满足用户的需求,并针对业务部门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以切实落实公司的农电发展思路。
通过对县级供电企业进行的月度巡检帮扶工作,能有效的督促县级信息化运维人员的日常信息运维工作,并能更好的落实安风体系建设的PDCA闭环管控的工作要求。真正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运维水平,为农电发展思路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2.4 人才队伍建设
着眼长远,一个企业要求能安全稳定的发展下去,各专业员工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在电力系统的企业当中,信息化建设可谓是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事物。而县级供电企业从事信息化运维工作的人员大多是非信息对口专业,所以对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信息专业的培训是刻不容缓的。为此,局本部信息中心制定了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表,并将所辖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运维人员亦纳入培训对象中。年度培训计划表中的培训内容包括“宣贯信息领域A类制度、B类制度及作业标准,重点宣贯业务指导书和作业指导书”和“虚拟服务器建设与应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网络安全防护建设”等,以完成对桂林网区的信息运维人员专业系统的培训,整体提高桂林网区及所辖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运维水平。
3.结语
电网公司“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农电发展思路的技术核心力量是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而地市局对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垂直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桂林网区局本部信息中心正是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探索对所辖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措施。目前,桂林网区县级供电企业在局本部信息中心的正确指导下,各项信息运维指标均能按目标要求完成,信息化运维水平也逐步与桂林供电局信息化运维水平接轨,桂林网区整体的信息化运维水平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桂林网区独有的县级信息化垂直管理措施实现了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供电企业 电力运营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85-01
根据实际状况来分析,基层供电企业的工作中心就是尽可能实现稳定、安全运营,对供电企业生存以及发展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其中较为显著的就是电力运营工作质量比较低。[1]在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影响下,虽然市场化进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电力企业体制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导致电力运营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信息化建设显得较为重要和必要。
一、电力运营信息化建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运营意识
电力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市场都被卖方占据,其资源面临着供不应求的问题,这就导致电力企业不能够从根本上重视用户提出的需求。供电企业的核心所在就是发展和运营,所以,其开展的所用活动都要能够满足市场发展和运营工作的需求。[2]“质量差、水平低”是目前电力运营行业服务工作的显著表现,因此,要能够不断完善其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其存在的影响因素,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发展地位。
(二)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电力市场开发在深度和广度上面都达不到要求,在过去较长时间发展内,电力企业都没有意识到用户需求、发展基础的重要性,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所以,无法意识到用户用电需求变化、生产经营状况、设备增减容量进行掌握的重要意义。所以,这些因素都导致供电企业在对客户潜力进行挖掘时受到影响。
(三)内部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供电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体系有待完善,需要通过运营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加以体现,但是,对于检修、维护、管理等工作职责却大都由单一的部门加以承担,这就导致供电企业在实际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协调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发展计划制定过程中,从而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运营措施分析
(一)对电力企业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
资源整合和资源禀赋作为电力企业提升自我竞争优势的主要措施,为了能够保证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必须要能够通过各种信息化途径整合管理资源。[3]虽然在过去电力工业相关领域中已经开始运用信息技术,但是,这种应用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而是孤立、分散在不同领域中。因此,在综合和集成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过程中,要能够对电力企业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保证信息化建设能够满足信息资源规划方法、软件支持工具、标准规范的要求,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为了能够保证电力行业在网络、信息方面达到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需要对电力系统数据网、光纤通信网、信息化进行有效的统一和整合。还要能够把管理信息系统等其他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内部整合,通过持续有效的发展,电力行业内部不同的子系统都使用了相应的管理软件以及平台,这将会对管理维护、使用操作以及整体效果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能够做好平台整合工作,并且整合不同信息化应用系统。
(二)做好系统科学升级以及改造
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的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资源,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等不同的系统。其中事务处理集成就是面向客户群体的一个主要界面,负责采取各种业务数据,并对信息进行保存和创建,将其综合运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结合流程化业务管理标准来进行人事管理、电力生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预算、电力运营等各项业务,并从信息化管理思想对内部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组合。[4]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知识环境为办公自动化提供更大的便利,从而协调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则是通过网络系统监控不同的工作组和雇员;决策支持系统则是综合业务处理以及客户群体的相关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为管理工作人员各项战略的制定、市场开发、公共关系管理、效益评估提供有效的信息决策。
结语
电力企业运营和发展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将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决定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所以,供电企业需要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管理技术、服务质量,建立权责明确、监管有效、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出更多优质的能源。
参考文献:
[1]夏传鲲,刘思青.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 煤炭技术,2011,06:254-256.
[2]田聪,田光辉. 县级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信息化建设发展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5:65-66.
[3]赵若楠,李瑞娇.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1:98-99.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营销;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出现了迅猛的增长。信息化社会带来的电脑与网络普及、逐年降价带来的家用电器大范围的普及、人体舒适度要求对空调的依赖等都会逐年加大用电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有电用,良好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社会对电力企业的新要求。
一、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必要性
我国“十二五”电力规划逐步展开,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精准、可视、可靠、智能的城市运行管理网络将覆盖所有城市要素,并延伸到社区、家庭和个人。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电力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中取胜,必须不断创新。对内借助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并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电力营销体系;对外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实现营销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建立起与各类用电客户信息交流的桥梁。营销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电力营销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是电力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也是电力企业实现“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二、电力企业推进营销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宁阳县供电公司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深入实施科技信息支撑融合工程,确保信息网络安全、稳定,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起了覆盖公司整个营销流程的营销技术支持系统,推动了营销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流程化进程。通过整合营销业务信息,加大了对各项经营指标的控制力度,实现了对电力市场建设运营的集约化管理。通过对电能信息的自动采集、购售电环节的统一管理、系统对营销业务的实时分析实现了客户服务信息化、业务处理自动化、市场反应快速化、质量管理可控化和决策支持前瞻化。
1.不断深化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建设,为不同种类的用电客户做好“电保姆”
完善负控系统建设,对用电现场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维护和升级,增加用户分级选项页以及部分统计报表,进一步完善用电现场管理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用电管理终端的作用。建立负控终端运维常态工作机制,全面提高负控装置的在线率、正常采集率,增强运维的技术力量,通过“终数据专人监测、典型故障判断分析、专业队伍维护消缺、厂家技术联络支撑”一体化常态运行机制的实施使负控终端运维管理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和日常化。
根据调度提供的负荷变动较大线路对重要用户负荷实行动态监测稽查和负荷在线分析,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客户侧质量评价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对客户用电实现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客户的用电异常,通过短信平台发送温馨提示,使客户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用户过负荷、余额不足等烧损配变和跳闸现象的发生,同时根据客户的负荷变动趋势指导客户科学用电,主动提供节能咨询,协助用户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在与客户的双向互动中获得共赢。
2.“警企联动”智能化反窃电,建立警企联动、防打结合的反窃电长效机制
联合县公安局成立保护电力设施和反窃电工作联合办公室,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派员入驻企业实现联合办公。以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分析渠道,对具有窃电嫌疑用户的用电情况实时监测,通过数据对比夯实窃电证据材料,做到查有所获,严惩窃电硕鼠,实现警企联动智能化反窃电的新模式。
以新技术应用为手段,实现数据掌控专业化、科学化,大力加强专变终端安装调试、高供高计用户用电信息采集以及变电站计量点终端的建设运维,以新型智能电表、负控终端全面普及为手段,通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深入应用实现计量数据GPRS在线监控、统计与分析。通过计量数据专业化、多元化、差异化的分析比对及时发现电压不平衡、短时失压、负荷波动、线损异常等情况,通过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对问题实施全天候监控,对发现存在异常的嫌疑用户制订针对性极强的检查方式,为形成合法有序用电的社会氛围提供了可靠保证。
3.有序治理“低电压”,服务新农村,打好攻坚战
公司明确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长远谋划“低电压”治理工作,成立了“低电压”治理工作小组,编制了《宁阳县供电公司“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案》,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客户端电压变化,实现了低电压治理的全方位管控,取得了良好效果。
公司全力服务农村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行供电“两率”全过程专业化管理,结合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依托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多方面筹措资金,通过线路绝缘化、增大供电台区配变分布密度等技术措施对农村10kV配网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从而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卡脖子”、“低电压”等现象,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尤其是提高了D类电压合格率。2012年,综合电压合格率和综合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了99.294%和99.965%,推动了电网科学、安全、健康发展。
4.以信息化手段拓宽电费收缴渠道,积极打造城区“十分钟缴费圈”,农村“村村设点”
公司将建设城区“十分钟缴费圈”和实现农村“村村设点”作为重点工作,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把电费核算与电能计量管理、电力远程抄表、业扩报装管理、电费回收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营销数据环环相扣、时时相通、随时共享的动态信息链;实现了客户服务、抄表中心、电费管理、电能计量与供电所的相互配合,为打造“十分钟缴费圈”,构筑了坚实的保障机制。
本着方便客户的根本原则,先后推出自助交费终端系统、手机支付电费等系列方式,使电费收缴工作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
扩大自助购电终端与银行代扣网点数量,利用商场、超市、邮政报刊亭等社会化代收网点的覆盖优势,以“每公里都有网点、十分钟找到网点”为原则,集中规划、合理布点,建立更加便捷的缴费渠道。新增了120个社会化代收网点,实现了村村有1个缴费网点、提供5种以上缴费方式的目标。探索开发客户代扣账户余额不足短信提示功能,与各大银行合作拓展代扣电费功能,不断促进使用代扣方式缴纳电费的客户数量、客户群体,提高电费非现金收取比重。
5.以95598客户服务系统提升服务质量
95598客户服务系统的开通实现了客户服务工作标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公司在充分发挥95598客户服务指挥中心作用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服务管理方式,形成了信息分析制度、现场调研制度、信息制度、督导检查等一系列制度,构建了特色的服务管理模式“95598客户优质服务指挥系统工作机制”。系统资源的开放性确保了可共享用电营销管理系统的资源、客户服务工作统一性。通过理顺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服务环节,真正实现一口对外,为电力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孤岛;办公自动化
作者简介:程淼海(1982-),男,北京人,兰州供电公司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师。(甘肃兰州73007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97-02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电力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有长期以来资金投入分散、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造成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重复建设、存在信息孤岛等原因。随着社会对电力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工程是企业管理优化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不再是一个“面子工程”,从而加深了电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由于其独特的行业特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不能够简单地生搬硬套,而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来搜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电力企业在业务界面的划分、内部机构的变革、公司战略的重定位以及管理职能的调整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而必然会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造成破坏,导致系统建设松散和无序,催生了大量信息系统“烂尾楼”。
2.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
电力企业信息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和协作较弱,使得建设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满足具体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使得建设的系统成为了摆设。
3.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给出合理的规划意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终造成一个个重复建设、低水平、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
4.缺乏整体实施框架
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使得系统实现的功能只能够部分满足企业需求,而且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缺乏整体的实施框架,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能达到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5.重建设、轻管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对许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例如财务信息、档案信息、物料信息等资料的管理,都会直接对系统的测试效果产生影响。
6.系统实施的目标不明确
我国电力企业长期运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电力企业的经营存在投入大,而收益低的现象,使得电力企业在走入市场后,失去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分析
电力企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紧迫感;另外,电力企业与其他生产制造企业不同,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同时电力企业中很大部分资产属于固定资产,导致许多在生产制造企业运行良好的信息化系统,不适用于电力行业。
人员思想难统一。虽然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但是由于信息化会改变电力企业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权力再次分配,所以并不是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支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电力企业的资产较为分散、核心业务的流程难以实现闭环管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实行分级管理,电厂的管理在兼顾电力生产管理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服从电力公司的集约化管理。所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确保实现电力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资产的管控。电力企业这种相对弱化的管理基础,会导致电力企业的管控流程难以实现闭环。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条块化的管理壁垒难以被打破,从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之间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虽然,企业内部针对具体业务的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企业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如果不改变电力企业内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那么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必然会持续存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将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与构想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和电力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使得目前国内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认识水平上,还是应用基础的建立上,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和进步。但是,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及人员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1)信息网络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有Internet、网络设备、局域网等组成。利用信息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并且为企业提供VPN以及Internet等远程连接。
(2)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磁盘阵列柜等硬件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等软件。其中,将较为重要的数据以及关键性的事务运行在专业的应用服务器上,而一些一般的数据和应用运行在PC机服务器中,操作系统的选择则依据系统对安全可靠性的需求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关键或者大型的事务处理采用UNIX操作系统,而一般的PC机服务器可以采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
(3)应用系统是整个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实现具体业务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自动办公化、财务管理、企业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决策分析、安全监察管理等具体内容。在应用系统与系统平台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连接,同时采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来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制订提供信息依据。
(4)保障化系统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从而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基础作用,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
2.信息网络架构
信息网络架构主要由各种网络及其之间的接口,以及运行在网络之上的操作系统等组成,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具体业务功能系统。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3.应用系统架构
(1)应用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门户网站,从而实现对外进行信息和企业形象宣传;内部主页,满足内部管理以及内部信息的需求;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具体业务功能的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满足电力生产的滚利需求,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燃料管理的信息化;为领导决策的制订提供帮助,实现电力市场报价分析以及生产实时数据监督的信息化。
(2)应用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采用组织开发与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标准、分布实施、坚守并蓄;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控制,重点对系统建设的质量、成本以及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统一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实现发电厂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能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实现燃煤等燃料的采购以及结算的信息化,并且逐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电力以及各种物资的电子商务化。
4.信息化保障体系
电力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管理保障体系等具体内容:
(1)安全保障体系。在提升系统全面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护重要系统和基础网络的安全;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防护机制,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组成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2)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建设遵循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保证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数据共享。
标准规范体系包括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包括安全标准、应用标准和网络标准等标准;管理标准包括操作规范、业务规范以及质量管理标准等标准。
(3)管理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加强信息建设的领导,贯彻落实国家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从而保证系统建设的规划安排、资源集成以及队伍组织;规范信息化建设程序,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电力企业建设的有序进行;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关的人才发展战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从而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来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厉剑.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