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7 14:55: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省市已经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为此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在以往的数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众多初中数学教师早已习惯这套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新课程标准替代“应试教育”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在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新课程教标准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建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在力要具有目的性和规划性。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下面,笔者列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反思来改进我们的数学教学。

一、新课程教学的本质

新课程教学不仅是更换一套教材,它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改革创新,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次对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实施的全方位改革。所以,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是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入改革,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课堂意识、问题意识等,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数学教育的方式就是要把被动的接受教科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学会创造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解决教科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

二、活跃课堂,引发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并不全是单纯地让学生得到最终答案,关键是让学生参与获取答案的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智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就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有效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中,学生与教师要多多地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发挥,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深入教学。因此,现代数学要创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初中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高效性学习,所以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学习方法是多样化的。这就给数学教育一定的启发,数学教育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能够让学生多样化地学习,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这种课堂的教育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性,就要多去实践,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促使每位学生的智力开发,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功,这就是今后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观念更新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当今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数学教学要结合科学的方式,寻找教育创新的突破口,转变“应试教育”的固有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精神。从教师开始,更新教学观念。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在众多教育参与者中根深蒂固,所以,新的教学模式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为主线,思考思维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方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空间是较为活跃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加以引导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入理解和学习数学的浩瀚知识。数学教育要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新的教育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升华。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创新、进取、拼搏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求,必须要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一位师生身上,从而不断实践和探索初中数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过去我们的教学只重结果,忽视对过程的分析和体验,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一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不再一味只强调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过程。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极端,往往把过程当作目标,把“分析完了”当作“分析好了”,把“学过了”当作“学会了”,这种教学目标的偏差,必然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权衡好过程体验和目标达成的关系,及时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了解其学习效果。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如果课堂提问的方式或者内容不恰当,则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厌学情绪,不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但深入,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和进步,但是在课堂提问环节仍然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缺乏课前准备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往往在课前不会做足够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教学,对初中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地去讲授,因此在提问的环节往往也比较随意,使提问的内容没有一定的章法,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 问题质量较差

课堂提问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往往把课堂提问当作教学的唯一手段,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而对于这些问题背后的价值没有做深入思考,导致课堂提问的问题数量很多,但质量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身心疲惫,却学不到关键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发挥课堂提问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3. 忽略反馈环节

课堂提问的反馈环节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暴露出来的数学知识的薄弱之处和数学逻辑的欠缺之处,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堂提问的反馈环节,认为课堂提问结束就万事大吉了,这非常不利于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

二、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进一步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切实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1. 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快乐的课堂氛围是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必要环境。只有在快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初中几何《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射击运动员在瞄准射击的时候要用手托住枪杆来保持稳定?”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快速导入到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 多联系现实生活

初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多联系现实生活,这样能够使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认同,并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初中平面几何《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启发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平面几何。例如小鸟在电线上就是点在直线上,小鸟飞到天空中去就是点在直线外。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又活泼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问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课堂提问面向所有的学生,不能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不能只向少数学生提问。如果教师只向少数的学生进行提问,那么其他学生就会被孤立在课堂之外,非常不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一定要把机会公平公正地分给每一名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4. 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避免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游戏以恰当的方式引入进来。为此,在课堂提问的环节可以对游戏加以高效利用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检验数学知识。比如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拍节奏的游戏来学习有限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比如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节奏:×××,然后让学生拍出来,然后再将这个节奏永远拍下去,学生就会在游戏中感受到有限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区别。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环节仍然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为此,我们要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多联系现实生活,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来,并注意将提问面向所有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研究 

初中数学教育是初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主要课程,因此,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状况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要有所提升. 但是,目前教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面临困惑. 因此,提高课堂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好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获得全面的发展,成为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重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课程改革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力地上好每一堂课,学生也想学好数学学科,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会出现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局面,认真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概述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指初中数学教师,利用合理的教学理念,制定完善的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恰当地呈现给学生,并且能够使学生对呈现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 能够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互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高,从而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果.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 

体现 

1. 效果和效率相协调统一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不是说教师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了多少知识,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了怎样的体验.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不仅仅是指对学习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中也得有效.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好的,如果一堂数学课下来,花费的时间较少,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较少,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如果花费的时间较长,教师和学生感觉负担较大,那么整个课堂效率就很低下.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往往会在下课后还要延长几分钟将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讲完,这样会引起很多学生内心的反感.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同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阻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课堂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 

2. 教学过程与结果相统一 

初中数学课虽然没有高中数学课抽象,但是与其他一些学科相比,对于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抽象度还是较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定理和公式,还要让学生理解它们是如何得出来的,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索,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很多教师会注重结论,而轻视教学过程,他们会把解题的思考方式的培养看成重点,而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他们认为学生解题是关键,只需要记住同类题型的解题方法,遇到同类问题直接代入就行了,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记忆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将原本就枯燥的数学变得更加枯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再降低. 

3. 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相统一 

数学学科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不仅仅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记忆过程,而是一个去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教师需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数学修养,以适合的教学方法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成长的机会. 因此,真正的课堂有效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 

因素 

1. 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意识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能依靠延长课堂教学时间来实现,要树立学习时间有限的意识. 教师一旦有了“效率”意识,就会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上,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更不会占用学生额外的学习时间,这样既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的认知因素 

首先,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是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力能够发现“数”“形”的特点,发现数学符号、字母、几何命题、几何图形之间的内部联系. 初中学生的观察力还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几何的对称美,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础. 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初中数学的一大特点,它通过语言表述来反映事物内在的规律,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不再是利用直角三角板去验证,而是利用逻辑分析去证明. 最后,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初中数学内容高度抽象,良好的想象能力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要贴近现实生活,一方面,把要讲解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这样便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要注意前后知识呈现逻辑性. 初中数学还具有一定的广泛应用性和基础性,它和很多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使学生在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同时,理解数学丰富的内涵,从而拓宽对数学的认识.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 

策略 

1. 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意识 

作为初中一线数学教师,首先要合理分析数学教材,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先对数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充分把握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一些重点地方,提醒学生重点注意. 在讲解的时候,尽量选择生活中的实例,例如,课本中的复数、数轴、绝对值等知识,都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解代数式、公式、定理知识时,直接点出教学主题,节约时间,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讲解完知识后,要做到精讲精炼.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就是做题,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教师在布置习题的时候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避免在课上用大量的练习来占据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对于学生掌握较困难的问题,做好预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果. 

2. 加强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训练 

首先,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相关的练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正确观察顺序和反复观察的习惯. 在近年的中考题目中,都会有一道题目考查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2013年深圳中考第16题,要引导学生先从整体观察,然后再从局部观察. 若学生观察了图形之后,依然看不出1,5,14,30的规律,就通过局部分解的方式来观察. 

其次,学好基础知识,借助教学模型不断深化想象,例如,在学习两圆的位置关系时,仅仅是观察图像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只有学会了基础知识后学生才真正建立了两圆位置关系的想象. 有些问题仅仅依靠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具体的模型辅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直观的形象事物为抽象问题设计模型,做好相互转化. 

篇(4)

关键词:再创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将小学数学的知识承接下来,帮助学生运用小学数学中简单的学习思想学习初中数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启发着关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将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思考,选取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目前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对数学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十分必要。而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接受的情况,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消失。为了改变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将“再创造”教育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创造兴趣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对于刚踏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数学知识灵活不易理解、逻辑性较强、对思维的严谨度要求较高,大多学生很难适应,需要一个思维的过渡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多容易忽视学生的思维过渡期,只注重数学课本知识的教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往往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对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在进行课后作业时遇到问题不能独立解决,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低。

“再创造”的思想就在于摒弃数学教学中的陈规教条,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平行线这节知识时,因为课本上的概念讲解过于繁杂抽象,学生不能清晰地理解,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对其概念进行阐述。生活中处处都是平行线,数学课堂上同样也是。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让学生自己指出我们身边的平行线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平行线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用自己更易接受的方式学习数学,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

二、改变课堂模式,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

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思维要求较为缜密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直接选择向教师求助而不是自己思考,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思维也渐渐封闭。而长期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一直扮演着主演的角色,将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照搬给学生,主动地解决较为困难的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有挑战,思维得不到发散。

创新思想的发展是“再创造”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的关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改变课堂学习的模式。以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占用了很多时间,主导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渐失去了自觉思考的能力。虽然数学这门学科单独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但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允许改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学习思考。鼓励学生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讲解出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注重课堂实践,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更为重要。“再创造”是一种教育理论,更是一种数学学习的思想指导。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时,不能单纯地将它看作是一门学科,更要把它看作是一项技能。在以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理解教师所讲的例题,在课后却不能解决相同知识不同题型的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大多抱着完成学习任务的心态,没有根据所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依旧不能借助数学知识来解答,缺乏对知识的运用和创造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为生活而服务的,与生活紧密联系。正如几何图形这一章的知识就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在学习几何时,根据课本上抽象的概念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几何的意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主动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和理解图形。充分剖析“再创造”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数学逻辑思考的同时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中创造知识,提高自己创造能力。

总之,“再创造”教育理论被提出以来,受到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符合国家人才发展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再创造”思想的核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增加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创造能力,以更积极自信的状态学习数学,不仅提高了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还增强了实践中对知识运用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课改环境;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果;创新措施

在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下,教育界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大量了的创新与改革,既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培养各项能力与素质,又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双重要求下教师只有积极探讨、分析及寻找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新方法才能高效、科学和顺利地完成新课改对改革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但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要坚定不移地把新课改贯彻落实下去就要了解现阶段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老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的教学模式大部分还处于传统的老师直接讲授的阶段,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简单、乏味,多数是直接按照教材把课本知识讲授给学生,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辅助教学的一部分。老师也不注重对自身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教学水平并没有随着教学工龄的增加而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适应时展对初中教学的要求,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灌输,缺乏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为高中更高级的数学原理与知识点做基础性的教学铺垫,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但就目前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而言,最突出的表现是过分关注理论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学生只会分析而不会动手解答。例如讲解空间几何的知识点时,老师注重对公式的讲解,但没有注意对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若题目没有给出原图学生则不能想象或画出与题目相关的图形,解题的速度较慢。

二、新课改环境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创新措施

1.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新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组合作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以及逐渐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的重要教学方式,它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进行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甚至是比赛、对抗或辩论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与在课堂上的发言权,锻炼与他人合作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习初中数学北师大版的概率与统计一章,课前老师将学生按座位分好组并让学生给自己组起一个口号和队名,然后老师向学生询问概率的定义、生活中的应用及特性等,让各小组自由思考并将结果写出,推举出代表进行发言,并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关于概率的例题,这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通过实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高、实践性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多种解题方法的积累,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自己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因此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为了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老师应重视实验课的开设,将理论的数学原理与知识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模型,或让学生自行动手设计教学工具如圆柱体、正方体等,在实验课上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不再是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比如,讲解三角形的平行线与中线的知识点时,老师可先让学生制作三角形纸片,然后老师演示如何使三角形纸片在笔尖上转动而不掉下来,再让学生动手尝试以及思考当中蕴含的原理。最后老师由此引出三角形的中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的相关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这种方法提升了数学课堂效率。

3.利用例题培养学生发散思考与逆向思考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发散思考和逆向思考的能力,改变学生思考的角度,增加变式训练的数量,让学生在解题时要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例如讲授北师大出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坐标一节时,老师举例题如y=5x+1与y=-5x+5的交点坐标,先让学生通过画图解出交点坐标,然后让学生思考其他解题方法,老师再指导学生往方程组的解题思路思考,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又可巩固其他知识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要适应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要求,就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挑战,大力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措施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更有效、科学与顺利地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数学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艳春.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 2014(17).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64-01

1 引言

初中数学一直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重点不断变化。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初中数学施教的关键手段[1,2]。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做出了研究和剖析,主要集中在有效教学探讨、教学方法提出,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张余斌对初中数学如何达到高效课堂做出了探讨,并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思考―实践等模式作为解决方案[3]。王中仙也探讨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4]。相似地,陈燕提出了教学四种指导方法,强调了四种方法的重要性[5];高卫卫也讨论了初中数学的“兴趣教学”方法,并对教学前后各个环节的落实提出了建议[6]。黄文雅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存在的优缺点,并针对该模式给出了优化方案[7]。相关的研究还有很多,不再赘述[8-10]。

其他的研究还有关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例如孙崴等人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课堂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基于该设施的互动反馈课堂的建立方法[11]。

这些研究和剖析立意新颖,具有很高的理论或实践价值,但是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而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手段做出探讨,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精心布置作业等实际教学案例,对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过程进行分析,为后续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环节提供参考。

2 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课堂教学主要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本文针对这三个部分,分别设计培养方案并做出说明。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一)预习开路,培养自主

在上节课结束后,教师出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并布置由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自主预习本课内容,找出学习中的疑难和重点知识点,并在小组内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开路。

(二)教师引导,合作探究

本环节在热身和导入之后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本课的课文及重点知识。通过预习解决疑难。然后通过教师对本课重点的讲解,领悟学习重点,解决基本疑难问题。

(三)巩固拓展,提高能力

1、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有几种形式,具体应用哪一种形式,根据所学内容而定。

(1)通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完成知识的初步输出。(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完成。)

(2)通过完成随堂练习来巩固知识。(一般由个人完成,小组可以互助检查。)

2、拓展练习

(1)教师设计任务,由小组共同组织完成,在活动中完成学生间的互助合作。(教师设计的任务,需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要侧重小组中的全员参与。)

(2)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重点,自由组织活动(如创编新题等)然后由各小组展示。这可以使他们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以探究者的姿态投入学习,获取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小组完成)

注:在本环节中,教师的指导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形成遇到困难不退却,知难而进,努力解决问题,勇于冒险,探索规律等,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布置作业,信息反馈

作业的布置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小组或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是教材题、创编题、参考书题目、练习册题目等诸多方面,重点突出,规律性要强,便于信息反馈,纠正错误。

案例:讲到分式有意义一节,新课结束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节,分析何时分式值为零,并且留一些有梯度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解题思路,较难的问题(分式的值为0前提条件是分式有意义即分母不为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最后找到规律,布置相应作业。

3 总结

学生的自主、合作、综合探究能力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数学教学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需要鼓励学生动脑思考、主动参与、大胆想象、通过合作,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激活思维、开启心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伍春兰,朱维宗,万雅奇,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调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04):第42-45页.

[3] 张余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4.

[4] 王中仙.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5,4(30):106-108.

[5] 陈燕.初中数学教学四种指导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3.

[6] 高卫卫.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

[7] 王文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1:1-44.

[8] 孟凤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美育教学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6.

[9] 张瑞媛.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6(26):199-200.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提问 具体策略 分析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迫在眉睫解决的问题。大多数数学老师表示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气氛不够热烈,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阻碍。教学课堂上如何有效的提问,对数学课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问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归结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种误区:第一,注重问题的数量,忽略问题的质量。有些老师用课堂提问的数量来衡量其学生的课堂活动的丰富性,这显然是错误的。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老师一味的提问,学生们没有时间思考,这种疲劳攻势的结果是学生没有时间自己消化老师所讲内容,无法获取完整的知识,其效果事倍功半。第二,提问过于形式,缺乏问题深度。如果老师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化,不能发挥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思考的能力,思想被老师过多主导,就没了自己的方向,同样也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第三,问题含糊不清,学生理解困难。教师有时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的话很少学生能答出来,太偏的话学生无从答起,问题表达不明确学生又不理解,这些都会造成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受损,表现不出课堂提问的优点。第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低。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愿主动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分析,更能体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重要性,我们要根据其存在问题制定其相关政策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对策分析

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考能力,还可以提高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注重提问的精准度

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精度和准确度,问题要精确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让学生解答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了思维训练。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仔细推敲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得到锻炼。

(二)把握提问的难度和深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时,教师应该先研究教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进行问题的设置。初中数学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才能做出回答。在教师提问时,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要恰当。如果所提问过于简单,不能发挥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学生没有思考的积极性;而难度太大的话,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减轻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客观的分析,充分估计学生掌握所讲内容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的基础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问。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

初中阶段,学生自主能力和表达都比小学阶段加强。初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以学生自主讨论为主,老师引导为辅。首先,运用启发式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发学生的知识探索并培养创造能力。然后,采用提示性的提问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中,老师在问问题时运用提示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自由发挥发展其数学能力。

(四)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问

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时,问题应该涉及面要广,要面向全体学生,合理考虑回答问题的对象。所以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难易结合,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题。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差生应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能够正确回答,进而建立其信心更好的学习;对优生可适当提高难度,问一些创新性的问题,使其思维更加开阔。所以,提问应该因人而异,因人而问,使全体学生都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五)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

教师在提问后应该给学生留时间进行思考,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放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不应该着急得到结果。一般对于简单已经学过的知识思考几秒钟就好;但对于决策性问题时时间应该稍长些。但等待的时间不宜太长,太长的话会使课堂的气氛异常,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偏离课堂问题的范围。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提问等待的时间。

(六)有效提问遵循的原则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尤为重要,提问时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在设定课堂提问时要明确其目的,不能盲目提问,否则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第二,启发性原则。教师提问时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第三,适度性原则。在课堂上提问的量也要把握好,既不能问题不断,也要巩固和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第四,新颖性原则。提问时问题要有趣新颖,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