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5 16:30: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篇(1)

在以病人为中心,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中,我院护理部通过严格基础管理和安全管理,即在专科护理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严格基础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根据综合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科医院管理标准要求、“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及我市“创建示范病房活动”中的要求,我院积极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及精神科病人的护理常规,以及出现意外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加强病房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等核心制度落实,并要求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严格执行,同时强化了护士长的质控管理和目标考评,使护士长真正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以管理好每一个护士和每1例病人为己任,充分保证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安全。使全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使护理安全事故为零。

2 严格落实业务查房制度和风险管理

因我院的专科特点,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使安全护理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护理部重新制定了护理业务查房制度、危险品收查制度、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及病房质量考核标准Ⅰ、Ⅱ。具体措施是:护理部每月深入基层参加各科室的业务查房、早会交班检查工作,也通过护理业务查房使护理人员对精神科疾病的知识加深了学习,促使新上岗的护士更直观的掌握了精神病人的阳性、阴性症状、体症以及用药后表现,对护理查房观察到的情况,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给予相应的护理,使精神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所增强。

3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三基”理论的训练

在实际护理质量管理中,因我院的专科特点,护理技术操作较综合医院少,但风险大,为此全年对我院的护士进行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岗位练兵;即开展护理基础知识、静脉穿刺、铺床等护理理论和技能考试选拔赛,根据比赛结果,评出院“十佳标兵”使全院护士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增强,使护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篇(2)

1.1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高职院校的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具有的相同点就是,高职院校同样对于学生有着较高的基础知识要求,但却不仅限于此。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今后将会直接踏入社会,从事着相关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除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科学文化基础的学习,同时还注重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掌握。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当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不仅如此,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今后从事的专业对于英语知识的需求,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更加偏向于英语的实用性,将英语教学的目标落实在今后学生从事岗位的英语要求上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译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而这些知识能力良好培养的前提就是高职院校能够确保英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英语能力能够达到今后工作不需要经过培训而可以直接上岗的要求,由此可见,加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非常关键。

1.2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能力

与普通高等教学培养学术型人才有所区别,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到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的前提下,使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从而能够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管理,其实是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一种保障。在高职学生今后从事的各个专业领域中,其从事行业的专业特征对于专业英语知识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在专业技术资料阅读、英语公文处理、专业资料笔译、计算机英语、专业技术口译以及日常交际口译当中都会用到和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通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完善质量管理的流程,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和本专业有关、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英语知识,从而使这些专业英语知识技能能够直接运用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对于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高职教学发展的重点内容

高职教学在我国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程,但近年来随着各大高职院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对于高职教育教学人才能力要求的提升,使得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成为影响到高职院校今后能否长远发展下去的关键因素,如何能够在高职教育当中加强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以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是当今各个高职院校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对于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也有着明确的要求,《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当中提出,今后高职院校应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院校办学活力,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完善质量保障机制。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当中指出要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实施“投入质量”“过程质量”以及“结果质量”三方面的评价。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不仅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落实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观的主观需要。

2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管理问题

2.1学校缺乏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进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学生本人,均认为英语这门基础文化课学习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多大帮助[1]。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面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粗略的学习。学生没有意识到今后的专业工作当中无论是阅读英语技术资料,还是处理英语公文,都需要良好的英语水平,而学生这种不良的学习态度使得其英语的水平很难达到今后岗位工作的需求,消极的英语学习态度让学生英语能力很难有较大的提升。

2.2英语教学软硬件设施利用率低

随着我国对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各大高职院校为了促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纷纷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为改善以往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程度并不高,同时,教师大多采用磁带录音机进行英语听力教学,而多媒体的较少使用也造成许多重要的英语教学视频无法播放,不能够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极大的影响到了英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提升。

2.3高职英语教学和专业课整合度低

高职院校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到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当中,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课程存在脱节的现象。除了英语教师在专业课程上的知识面不够广以外,更与英语教师教学的培养目标认知不清有关。教师认为做好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很少在英语教学内容上涉及和专业知识技能有关的教学元素,使得学生英语学习对于专业能力的价值难以体现出来。

2.4教学管理方法和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职生对于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缺乏对于自己的约束和管控,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个性张扬,做事任性,而英语教师很少能够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管理,落后的管理方法使得学生难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在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机制也不够健全,教师很难从教学过程当中发现自己教学中不足的地方,而学生也很难在今后的英语学习当中查漏补缺,造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较大的提升[2]。

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管理的对策

3.1关注“顾客”

关注“顾客”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当中的第一条,该原则强调组织的发展依赖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充分地考虑到“顾客”的切实需求,满足顾客的期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院校本身即为组织,而参与学习的高职生以及学生家长均为“顾客”。按照质量管理原则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以及家长的需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在高职院校当中都是以发展技术知识和能力作为学习目标的,使所学的知识能够直接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岗位当中是学生以及家长所期望的。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的安排设置上面应当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各个院校专业的特点,对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当中会用到的常用英语单词以及语句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将这些内容按照重要的程度在英语教学当中进行补充和说明,使高职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和专业学习能够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3]。

3.2领导作用

质量管理当中领导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责,明确发展的目标并提供给大家良好的环境,能够带动大家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领导者”便是高职院校的管理层,高职院校应当落实办学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的人才,通过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技能,从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能直接运用到工作岗位当中。为此,高职院校管理层应当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知识技能的环境,就英语教学来说,其学习环境是多方面的,包括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教学水平、对于专业知识的涉猎宽度、校园英语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等,学校应当在这些方面加大优秀教师的选拔,完善各项教学设备,给高职生的英语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促进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努力。

3.3全员参与

ISO9000质量管理当中的一条要求就是实现所有成员参与到提高质量的过程当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管理并不仅仅只是学校管理层一方面的工作,仅仅依靠学校管理层的力量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管理当中,应当充分的发挥校园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能,调动所有的成员,实现对英语教学质量的高效化管理。学校管理层应当作好英语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的制定,确立质量管理的发展目标以及各项要求[4]。作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不仅要做好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更应当充分的贯彻学校管理层的质量管理目标,并将质量管理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举措,例如让学生加强英语基础和实践的学习,做好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工作,增强专业用语在英语考试当中的比例等。作为高职院校院系的主任,应当加强对英语教师的管理监督,确保英语教师的执行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积极配合英语教师的工作,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专业英语知识技能的学习。

3.4过程方法

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果,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当充分的加强过程的管理。这其中包括英语教学内容的制定、英语教学各项环节的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在制定英语教学内容时,需要对专业以及对应岗位所需要的英语知识技能进行调查和分析,确保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在实施英语教学活动时,要按照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方针来进行,英语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充分的并与专业相关联的教学教案,在英语教学中院系领导可以抽出时间进行英语教学的听课,从而实现对于英语教学的过程监督,确保英语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英语教师可以对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记录,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打分,指出英语教学的学习对于专业知识培养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进行适当的改进。

3.5管理的系统方法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管理的系统方法实质就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依据和指标,它是建立在一个可以执行的标准之上的,是完成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参考。为了保障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学校方面需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今后社会发展对于各个岗位人才能力的需求,不断地对英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也需要进行不断地改良,将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到英语教学当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基础知识学习、专业实践操作当中都能有着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操作步骤,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进行评价和完善,使管理的方法更加系统和全面。

3.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过程是对外在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和调整,从而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管理过程当中,学校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是不变的,但是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社会时代的变迁往往让各个行业的不同岗位对于人才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企业不断地壮大,科学技术在企业当中的应用也更加普遍,生产制造当中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的发展逐步走向国际化,这不仅让岗位对于人才基本的专业技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其专业英语水平也有着更高的衡量标准。为此,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制定出适应时展的教学管理计划,根据社会环境的改变不断的改良和完善英语教学的过程。学校对于英语教师应当有着详细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实施考核的方式,让英语教学工作得到落实,在考核中对于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学校英语教学计划的情况,应当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使英语教学得到不断的完善。

3.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决策是质量管理当红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决策的准确度会对质量管理的方法、实施过程、效率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正确的决策往往需要有着完整、时效和精确的信息来源。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涉及决策的步骤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例如学校需要将英语的教学内容和今后学生从事岗位的需求进行匹配,这就需要收集大量的行业和市场信息才能为今后英语教学内容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5]。只有在高职教学的过程当中,保证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知识技能需求信息的准确度,并对人才培养的计划、实施、评审的方案制定准确的改进方法,才能确保决策的准确性,从而使英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8与合作方互利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教学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从而将人才输送到社会的各个企业当中,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之间可以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专业教学的资源,从而达成互利互惠的效果。对于各大企业而言,英语在工作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技术资料阅读、英语公文处理、专业资料笔译、计算机英语等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和这些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针对不同的岗位对于英语能力的要求,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有效地信息,让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能够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都能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得到充分的使用。

4结束语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在工作当中的专业英语知识运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学校缺乏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英语教学软硬件设施利用率低、高职英语教学和专业课整合度低以及教学管理方法和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当中,应当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落实英语教学质量管理的八项内容,使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

作者:叶奎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李军,关利,等.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思考[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17(2):52-54.

[2]吕艺.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175.

[3]张婧,焦玉彦.浅析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J].才智,2016(6):41.

篇(3)

[关键词] 储备粮 存储 检验 质量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国家战略储备的必须物资,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的建设,给我们直属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管理需不断的强化、充实、更新和完善,在储备期间,切实做好粮食的质量管理,有效的延缓粮食陈化劣变,科学合理的储存和轮换,以达到绿色储粮、节约成本的目的。经过几年的粮食仓储管理,对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是中储粮的最根本职责,要想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内容涵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质量手册、操作流程、操作指导书籍及质量报告和原始记录等,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档案。

2.化验室工作的日常管理

化验室作为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出具的检验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坏,检验数据是否准确、公正、可信,能否起到真正的证明作用,是中心环节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就要按照文件要求,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对设施设备、化学试剂、标准物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使用,及对扦样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对检验报告进行严格的内部审核,以保证其结果准确性。尤其是在人员变动、标准更新及仪器设备更新后,多做试验,以确保检验数据可信度,切实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3.检化验人员、保管员的培训

中央储备粮在收购、整理、储藏及轮换出库的各个环节中,粮食检验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参与质量管理的全体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根据新的检测方法,新的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知识。培训内容涵盖: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化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标准、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和检验基础知识。由浅入深,为提高质量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

二、入库环节的质量管理

1.首先在粮食入库前对仓房、机械设备进行清理清扫、检修、清仓消毒,歼灭隐藏的害虫,对检验、计量仪器设备进行校正,确保正常操作使用,制定好粮食入库流程便于管理。

2.在粮食入库过程中,检验员一定要坚持收购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入库扦取的样品要具有代表性性,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实行入库粮食“三次质检、一次否决 ”制度(即检验员初检,检验负责人抽查,保管员复检,一个环节发现问题,拒绝粮食入库),以利于“安全储存,便于国家调用”的原则收好粮,要收质量好,等级高、水分低的粮食入库,杜绝陈化粮、“三高粮”等不合格粮入库,确保入库的中央储备粮达到国标中等以上,并符合宜存粮的要求,为仓储管理打好基础。

三、粮食整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粮食在收购入库后进行整理,主要体现在烘晒、过筛、除杂及搬倒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烘干前潮粮按照等级及水分段严格进行分开(一般以同等级水分差不超2%为一个原粮存放单位),进行有序烘干,采取低温干燥方法烘干,降低破碎率和延缓脂肪酸值升高,以及避免烘后水分超差,造成夹生粮;晾晒粮食,尽量少使用破碎高的机械,及时清扫现场,避免车轮碾压造成破碎率增加,同时及时准确做好水分检验,防止粮食晒过火,造成损失;在搬倒过程中尽量使用带速低的机械,合理安排搬倒流程,尽量少使用绞龙等高破碎机械避免粮食破碎率增加。在整个整理过程中,严格过筛除杂,及时清理筛底,确保整理后的粮食质量良好。

四、储藏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粮食在储存期间,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生理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管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储粮水分增加、粮堆温度升高或害虫孳生等现象的发生,影响粮食的安全储存,同时也会造成储粮品质降低,综合以上原因,就要求检验人员在粮食储藏期间对粮食品质进行跟踪检验,第一,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储粮技术规范要求,坚持每半年检测一次品质,按照不同粮食的品质判定指标,全面准确的记录与检测脂肪酸值、面筋吸水量、油脂过氧化值、酸价及品尝评分值等项目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和判断该品种粮是否宜存,提出科学的指导轮换的依据,同时每月进行水分化验,为保管员提供粮食水分变化情况。第二;储粮中对虫害、霉菌的检查要做到“勤”和“细”,按照规范要求检查粮情(尤其对仓内边缘、仓底、四角等易发隐患部位)。在季节转换时期和风雨雪天增加进仓检查次数,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前做好清仓消毒和防护工作,杜绝虫霉、结露等问题发生。第三;要积极探索实施,“绿色储粮”工程,在冬季对储粮进行降温补冷通风,同时做好膜下环流通风等新技术应用,以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和防止脂肪酸值升高过快现象发生,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药剂,达到少熏蒸、免熏蒸,降低药剂在粮食中残留,最大限度避免化学药剂对粮食品质的影响。与此同时,保管员要严格按《粮食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新技术应用时及时检查粮堆水分,温度和虫害的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防止因发热、霉变、虫害造成储粮品质下降,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掌握粮情,防止储备粮品质劣变,避免因储粮事故发生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确保中央储备粮在储存期间绝对安全。

五、轮换出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储备粮的轮换、调拨是储备粮管理最后一环,其质量管理不容忽视。首先要对需要出库的粮食,以仓或货位为单位进行综合扦样检验,开具检验报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作为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和分析粮食损益的依据。第二,要重视出库作业现场的管理和货物运输阶段的管理,利用喷洒药剂,布防虫线等方式防止虫害感染。第三,要搞好货位铺垫和粮垛苫盖,防止地坪返潮和雨淋。第四,对用于装粮包装物要认真检查清理,确保无污染、无虫害。第五,严格按照《粮食运输管理规则》的规定,对粮食运输车(船)进行检查,坚持作到“五不装”。装车(船)作业时,坚持“工前三铺垫”杜绝粮食在出库运输环节发生质量事故。

总之,对直属库来说,中央储备粮的质量良好,不仅是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体现,更体现一个企业的形象和生命力,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储粮管理的全过程,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实现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庆刚;浅谈中央储备粮全过程质量管理,仓储管理,2003年

[2]张红蕾:浅谈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粮食加工,2005年第1期

篇(4)

1、会计专业主要学:基础会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税收基础、统计基础知识、经济法律法规、会计基本技能、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

2、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Abstract: With the people’s focus on issues of food safety, many institutions successively add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jor across the country. As an applied discipline, food quality management’s teaching object is college student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nd related majors. We implement the learning method of case teach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closely linked with actual cases, and analyze idoneou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when problems are solved by entering enterprises and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textbook to strengthen practice ability through classical case and the generated causes of analyzing case results.

关键词: 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实践;案例教学

Key words: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teaching practice; case teaching

0 引言

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对于农学及工学的本科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质量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不能所有的内容都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1]。

1.1 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案例教学建立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励学生去交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发表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尽管有些见解不完全正确甚至是错误的,通过大家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升华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促进交流、激励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培养超越他人的动力。

1.2 案例教学注重能力与实践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食品质量管理学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同学们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解决管理问题时采用的方法与管理经验。

1.3 案例教学法实施 突出本门课程的重点,根据需要进行内容的删减。食品质量管理学涉及到的一些知识在其他课程里课程里有,可以适当删除部分内容。对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应当重点讲述,如食品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和工具、食品质量管理在产品设计中质量功能展开和失败模式与效果分析、戴明循环等知识应当为重点内容,同时应该结合案例丰富这部分内容[2]。

案例的收集首先要来源广泛,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设置认真地筛选。结合课本知识收集案例,案例的搜集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国内外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书籍,一些媒体或网络的与食品质量管理相关的新闻,还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等部门的公告。案例选择应当是近三年的有代表性的事件。

课堂分组分析讨论案例。通常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的内容以及过程做好详细记录。在论完成之后,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2.1 实践教学的优点 实践教学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管理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2.2 加强实践教学 食品质量管理学涉及到产品设计和标准等问题,也包含质量管理理论与管理经验, 因此在讲述食品质量决策、食品质量控制、良好作业规范和食品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等内容时,除讲解基本理论外,还应选择质量管理方面成绩卓越的食品企业以及食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以配合理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让学生集中或分组深入这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学生与管理人员的座谈、专家讲座等方式了解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后针对参观与调查研究结果组织讨论, 总结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

食品质量的优略最终要经过试产的检验。通过市场调查,既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食品市场情况,包括食品的固有属性和非固有特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沟通能力、实践能力、质量意识等,也可以将质量管理中的方法运用到质量控制中去分析问题,如产品质量有问题时应当从操作人员、设备、方法、环境、检测和材料等方面去分析问题。在市场调查时应选择当地的大型超市和交易市场,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许多产品的质量执行标准及各类质量标准在不同产品上的应用,凡是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的产品,其质量就有保证,就会受到消费者欢迎。市场调查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市场,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本门课的感性认识及兴趣,也学到一些市场营销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

总之,在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中应当重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案例讲解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进行实践教学将的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在此基础上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学,钟先锋,李佩艳等.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4):178-179.

[2]陈萍,文连奎,张艳荣.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天地,2007(7):126-127.

篇(6)

1资料与方法

依据《北京地区药剂科住院药师培训细则》、《北京地区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北京地区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等要求,以培养住院药师药品调剂和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具备通科药师和通科临床药师的能力)的目标,总结我院9年来开展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历程经验,围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要求,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培训目标、优化实施过程、建立质量持续改进,多维度构建培训全程化质量管理体系。

2结果与讨论

2.1培训情况

我院2006年至今共培训学员16名,其中5名学员按期完成培训,1名学员延期1年完成培训,9名学员处于在培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的培训的7名学员,培训期间的各阶段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均能顺利通过,但基本技能综合测试有1名学员未能一次性通过。

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方面,学员基本能够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培训阶段中掌握的新内容相结合,培训效果良好,但在药品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实际应用方面知识掌握有所欠缺。基本技能训练虽经反复训练强化,但学员仍不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迅速应对解决,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上有待加强。

2.2影响住院药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分析

我院利用特性要因分析法等管理质量管理方法,梳理分析学员培训情况全过程,参考北京市住院药师培训的问卷调查结果,将影响因素按对培训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核心因素、重要因素和一般因素,为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核心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培训标准制定、培训过程管理是影响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核心因素。培训标准是否符合培训目标,是否适应医院对药学人才需求,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前提因素。住院药师培训作为药学生毕业后职业培训第一站,虽在培训细则中明确药学调剂、临床药学等各岗位培训标准,但由于培训基地把握程度不同,学员认知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因此以细则标准为基础,结合医院实践情况,在培训的开始阶段即让培训对象深入掌握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核心因素是培训过程管理,建立规范标准的培训过程管理是取得预定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目前虽然大多数培训基地均能按培训细则安排轮转和考核,但由于基地水平不同,培训过程管理方式多样,导致培训效果差别较大,培训质量也有明显区别。

重要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培训方法、培训师资是落实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相关内容、计划的必备要素,也是培养学员各项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培训方法的探索是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落脚点之一,选择何种方法使学员将医院药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将能力培养与实践工作相互渗透,如何制定相应的效果验证与考核方案,用于衡量每个阶段培训的效果,是培训内容和计划的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培训全程形成一个质量闭环管理的具体措施,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尤为重要。回顾培训全程,带教师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理论传授、实践指导中“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是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虽然能够快速地达到学员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此种方式易将师资的工作中少数不规范操作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员。因此建立师资遴选、培养和考核评估的模式,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増加师资标准化流程培训是做到住院药师培训规范化的重要保证。

一般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培训基地软硬件基础是开展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最基础条件,包括培训基地的规模、具有的场地设备、培训资料等。在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开展时,即对基地进行了考察,因此目前各培训基地的基础条件均符合培训开展的相关需求,各基地只需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増加软硬件配备,满足实际工作増长的需求,使学员及时更新知识提供保障即可。培训资料包括培训教材、实际案例资源、参考书籍等,在扎实学员基础理论,培养操作能力、拓宽药学知识面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帮助作用,自该培训体系建立以来,长期以各分支学科的教材作为参考用书,缺乏内容综合的统一指导教材,许多培训学员反应学习没有方向,无从着手,因此培训资料规范化是提高培训质量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支撑。

2.3住院药师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我院总结历年培训情况,分析每个学员的带教过程,结合培训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将PDCA质量管理理论运用于培训的各个阶段,以基地的软硬件条件为基础,探索从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考核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5个方面构建全面、实用、规范的质培训量管理体系,并逐年改进完善形成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

2.3.1目标管理紧贴岗位需求

针对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标准管理方面,我院发挥多个培训教学基地的优势,伴随逐步建立健全“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物质双重保障工作模式的过程,制定了目标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基于北京地区住院药师培训细则标准,不断细化培训标准,将具体标准细化到具体岗位,如医院门诊药房制定窗口服务、后台调剂标准;住院药房明确片剂摆药、针剂摆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等标准;临床药学部门分为临床药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用药咨询等标准。同时,细化考虑各岗位间的相关性,做好标准的衔接,如掌握的药品基础知识、用药咨询的技能技巧在每个阶段都是基础,因此将目标标准管理按照共用标准和岗位个性化标准进行分类,使住院药师学员从整体到局部认识培训的目标,为职业发展明确目标。

2.3.2过程管理注重细节规范

过程管理是对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各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从入岗培训、知识技能深化、理论实践熟练运用等各阶段进行规范训练,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我院依据培训各阶段能力要求,按照各工作岗位的专有特点,针对每个环节建立规范制度,每个操作制定标准流程,使学员学习规范化进行学习。过程管理方式按照不同轮转科室将带教老师质量负责制、科室内部小组质量负责制等方式相互融合,如药品调剂培训阶段将资深带教管理和小组培训管理相结合,临床药学培训阶段由指定师资带教管理。同时,针对不同学员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利用培训登记手册和考核手册实施了解学员知识能力掌握情况,适当微调培训计划和内容,如住院药房培训阶段依据学员对药品、操作流程、信息系统的掌握程度灵活制定在片剂、针剂、PIVAS的培训时间,使学员充分熟练掌握每一项知识技能,最终通过对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培训效果。

考核管理重在系统评价考核管理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质量持续改进的立足点,因此需要建立多样化、系统化的考核评价方案。现阶段按照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仅要求了出科考核、培训最后结束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远远无法满足学员培训全程质量控制的需求。为能够全程化掌握培训效果,我院不断细化完善考核方案,由各轮转科室组织学员进行入岗培训考核、科室内部测验、轮岗出科考核等,由药品保障中心集中组织年度规范化考核,最终组织学员参加北京地区阶段性理论与技能考核。日常测试将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交叉进行,加强学员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会贯通;年度考核围绕“三基”培训要求全面考核学员理论、技能、外语等综合素质,做到学员培训全面检验。通过考核管理快速评价学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高效制定解决方案,不断调整培训各流程,实现培训全程“以考带改,以评见效”的持续改进模式。

方法管理强化全面实用方法管理包括培训方法、考核方法等,是住院药师各阶段培训的实施手段,也是培训的具体的操作点。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院将理论性指导、实际性操作、导向型参与紧密结合,将传统方式和信息化手段运用其中,建立药学部门层级化培训机制,集中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支撑培训各环节开展。围绕医院药师“三基”培训内容,以集中授课的方式为学员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训,每年度开展涵盖药事管理与科研、药品保障、药学服务、药品基本知识等共计48课时的理论课堂,并汇编制作药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不仅为药师巩固药学基础知识,并更新药学发展热点。在技能培训中坚持做到练战结合,定期开展岗位练兵,2013年依据医院药师能力要求建立真实场景模拟训练考核模式,全方位提高住院药师学员处方医嘱审核、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药物知识临床应用、用药咨询、沟通交流等技能。同时,我院自主研发了“药学系列规范化培训考核系统”、“静脉药物集中用药调配系统”、“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电子药历系统”等,将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合运用至药师的培训中,提高培训考核的多样性。“规范化培训考核系统”将理论、技能分类制作题库,采取人机对话方式供学员训练和考核,与传统培训方法相结合基本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信息化培训平台,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对象管理重在素质提升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对象管理包括师资管理和学员管理两部分。学员虽然作为培训主体,但其本身素质高低不是培训效果的决定因素,通过规范的培训、全面的考核评估等质量管理能够达到预定的培训目标。我院在北京地区基地与学员双向选择的原则上,经资格审核和面试后完成学员培训准入。在学员进入基地初期,采取交流沟通等方式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知识水平,为其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师资队伍带教水平高低很大程度影响着培训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对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我院明确了各阶段带教目标,通过选派学习交流,流程标准培训等方式层次性提高师资水平。在带教过程中,师资与学员共同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实践技能、完善考核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同时提高教学实施的参与性,做到教学相长。

3小结

篇(7)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特征

电力系统是一类高度复杂的工业系统,其过程特征表现为大范围的连续性和强耦合性,加上企业决策,经 营销售,生产运行和物资供应的紧密锁链关系,给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系统运行和过程控制带来了超常的难度。在管理工作上的类容更是多样化和复杂化。

一、电力企业基本特点及其管理基础任务

第一,电力企业总是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其生产, 经营和管理活动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效益最大化;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电力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规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监督,搞好运行和设备检修,保证安全可靠地连续发电。

第二,电力企业的生产特点是设备多且长时间不间断地在高温,高压,高速下运行,并不宜频繁起停;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健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合理利用资源。不断吸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实现电力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自动化,提高机组装备水平、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电力管理创新工作的原则

第一,管理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开展管理创新。

第三,以加强技术创新为基础。

第四,重视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

QC小组的概念和特点

一、QC小组的概念

QC是Quality Control的缩写,QC小组即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二、QC小组的特点

第一,明显的自主性。

第二,广泛的群众性。

第三,高度的民主性。

第四,严密的科学性。

QC小组活动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QC小组活动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各地开展QC小组活动更加普及,QC小组活动正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有利于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艺,开拓新领域;有利于促进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如何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有效开展QC小组工作

一、加强质量意识教育、TQM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教育,加强理论知识和工具的学习,使QC小组活动更具广泛性和实效性、科学性。作为QC推进者,应关注各小组活动进展的情况,培育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层层培训,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培养一批勇于创新和挑战、不断改进工作质量的员工队伍,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做出贡献,推动企业走向卓越。

二、合理选题,从实际出发,通过质量小组活动和班组建设的有机结合,使QC小组活动更具有先进性。

第一,合理选题 促进企业综合效益提高。QC活动选题时应紧密围绕电力企业经营方针、质量方针、现场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多种类型的质量攻关,在提高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与班组建设相结合,抓好QC活动工作。将QC活动植于班组建设中,加强现场质量控制,推行5S活动,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提高班组素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提高产品实物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