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

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4 03:13: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

篇(1)

2013年3月,我校确立了几个校级课题,我申报了课题“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将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研究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1.数学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研究内容: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及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立项申请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法,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调查和学量的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认真研读大量素质教育和课改方面的文章,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确定把“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从而形成课题,书写立项申请书,在我校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开展论证阶段

1.课题获准立项后,我们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会上宣读了开题报告,会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正。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确立人员分工和实验班级。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任务是: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改革试验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分层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重点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并丰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边学习实验边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调查问卷,撰写论文、反思、教学案例、叙事、课堂教学实录等相关材料。主持人根据实验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和中期阶段性总结。

主要活动:2013年4月2日,设计问卷,调查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现状及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然后分析和研讨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数学学科实验方案。

2013年4月13日,组织课题组会议,指导实验教师在课堂开展素质教育的操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全面分层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配小组,根据特殊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少的特点,建议每个学习小组以3-4人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办法来确定,小组内的人员应有一定的分工,要定期更换组员。合作探究问题设计要合理;教师要参与指导小组学习,注重实效性;要运用多维评价机制;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2013年6月6日,开始教学实验,实验教师在实验班采用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科学改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调查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2013年9月,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听课研讨活动,两名教师讲了“引路实验课”,听后进行了研讨。

2013年10月28日,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报调查结果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等,并介绍成功经验,使课题组成员互相借鉴成功经验。根据研究出现的问题,制定二期实验研究计划。

2013年11月10日,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实验班的研究课并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2013年12月6日,验收研究成果,实验教师上交论文、反思、教学设计等资料。

2013年12月10日,召开课题组座谈会,汇报实验进展,研讨课题研究成果,拟确定最终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12日,聘请特教专家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专家听了一节实验课并进行了点评,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性评价。

2014年1月2日,召开会议,学校领导全部参加,确定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结果研讨商定出聋校新型的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2月,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整理研究成果,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开题卷、过程卷、结题卷、成果卷装订,写出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数学成绩全面提高,学习方法全面优化,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师生关系和谐,民主;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成果的物化形式

课题组成员已有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发表获省、市级奖励,还形成了优秀教案集、论文集等。

4.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研究出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适合所有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为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理论。

(2)我校的研究成果为其他的特教学校教学提供了实用的经验材料。

(3)此成果有利于教研员对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调研和指导。本研究结果会给教研员的工作提供依据,更科学的了解聋校教学中问题。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没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表层,不能及时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不明显。

2.由于时间短,只在数学教学中重点试验优化教学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他方面有些弱化。

七、今后设想

篇(2)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衔接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92-01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初升高在学生学习的生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之一。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对一个高中生的学习成长是极其必要的。教学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学方式及教师教法的改变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

1.1 教材难度提高

数学在初中的难度有限,但是在高中阶段难度会极大的拔高,且占据其重要的地位,高考中占据150分的高分比。高一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思考、发现、归纳总结等,而不仅仅是靠简单机械的记忆。因此,数学衔接对初升高的学生是一个挑战。站在同一起点,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是学生领先的关键。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教师、学生都是全新的挑战与尝试。

1.2 课程内容增加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由4年缩短至3年,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上调。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本在高中学习中常应用的知识都不做要求或降低要求。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上较初中剧增,如高一数学一开始便涉及集合与简易逻辑语言、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向量,相对初中数学而言,抽象、逻辑强、难度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相当一部分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陷入困境,认为数学学习难于上青天。

1.3 教师教法改变

随着教材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在教学方式上,与初中迥异。在初中,所学内容少、简单,知识点侧重记忆,课时充足,教师有充足时间对重点难点的内容反复强调,举例示范,演练、巩固。而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多,内涵丰富,容量大,讲课进度快,教师没有多余时间来反复强调重难点,且在课后安排的习题类型多,题量大,与课堂所讲也不一定配套。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不仅重视书本,还要补充课外知识,需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显然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太适应,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思维而产生对数学学习障碍。

2 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及成绩。下面是本人数学教学中的几点经验和方法。

2.1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教学进度上适当放慢教学进程,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难度上,由浅入深,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建立知识网络。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重视专题教学。专题训练,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系统归纳总结,从而落实知识的反馈。

2.2 开发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

实践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有较大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是学生学习不断积累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同时,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也是成绩分化形成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等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2.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动力。如果没有兴趣,一味“填鸭式”教学,将使很多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恒心,无形中加快了数学成绩的分化。面对高中数学的枯燥、抽象性等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交流学习经验,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久而久之数学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

2.2.2 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很多初升高学生学习习惯依然是“填鸭式”被动式接收,没有自学温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在教授新知识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要求学生放学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及时地查漏补缺。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每章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交流学习的重难点,并对优秀的小结分享给大家学习。同时定期对一类型题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2.2.3 强化坚韧的意志品质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使学生逐步由“他律”到“自律”。努力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产生成就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的抗挫意志。在学生失利时要予以鼓励,让学生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不灰心不放弃的品质。

2.3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探索

2.3.1 借鉴经验方法

以教师引导和学生交流为主要研究方式,开设讲座、学习方法问卷调查、学生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谈经验,学习进步的学生谈体会,基础较差的学生找学习障碍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找经验,找差距。并对高一年级新生强化课前预习、数学笔记、课后回顾等学前、学中、学后工作的指导。

2.3.2建立错题集

在数学学习中,建立错题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作业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载、作记号、分类、分析出错原因,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每章节结束后,进行相关知识点梳理,练习题的训练,教师定期检查,使学生能形成习惯。

3 结论

做好高中数学衔接在整个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以务实的态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正视教材,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加学生自信心等,就一定能解决好高一学生不适应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适应高中生活,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平,赵学焜.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高中数理化:高一版,2006(5).

[2]吕瑞桥.论初高中教学材料的衔接问题[J].广州新课标学报,2010(5).

[3]宋胜吉.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10):39-41.

篇(3)

【关键词】高一新生;数学学习;有效途径

随着高一新生学习的深入,高中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那么,数学成绩为何会落后呢?高一同学应怎样顺利度过高一数学学习的适应期呢?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初高中数学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初中教学明显是义务制,而高中教学是人才的选拨,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初中教材难度低,侧重常量研究和定量计算,灵活性差,所以他们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适应了统一的、固定的思维模式,不擅长独立思考和自学研究,不具备系统的数学思维,更别谈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完全是接受学习。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初中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老师也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有些内容的表述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很吸引人。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尤其是函数这一块,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就觉得陌生,不好理解,甚至不能理解。另外,高中数学不但难度大、容量大,而且还增加了应用性知识部分,课时紧张,进度快,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让学生感觉所学内容杂乱无章,没有联系,也就无法归类总结,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无法做出有深度的题型,而且也没有时间多次练习相同的题型,而初中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尤其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同时高中数学增加了概念、原理的定性研究及对学生想象力的要求,例如立体几何:需要从平面图形的概念转而形成空间概念,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由于这一系列原因,最终让学生觉得:数学没有了基础,数学好难。

二、学好高中数学的一点建议

1.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R・柯朗曾说过:“学生和老师若不试图从数学的形式和单纯的演算中跳出来,以掌握数学的本质,那么挫折和迷惑将变得更为严重。”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弄题海战术,尤其是高中数学,更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数学思想方法分为数学一般方法、逻辑学中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一般方法包括数学解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高中需要掌握的具体方法有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判别式法;数学思维方法有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整体方法、试验方法等等;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集合与对应思想、运动思想、变换思想。解题时,也要注意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从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2.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数学优秀的学生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或者和学生合作学习。例如:我市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和我校推广的“361”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的创新精神,并且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361”模式具体分三块:学习时间,学习主体,学习内容,每一块基本上都是百分之三十自主学习,百分之六十合作学习,百分之十要老师帮助。与此同时,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怵头、恐惧、厌烦的心理,克服困难,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开动脑筋,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迁移,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一定要把数学学活,要多思考。

3.对自己正确评价,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①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将要讲的知识先进行自学,做到初步理解,看有哪些是自己需要着重掌握的,为课上的学习做好准备。

②学会记笔记。记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解题的思想方法和思路;记总结性的内容;记自己所犯的错误;记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③多动笔。首先数学是符号语言,其次,数学是抽象的,高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不动笔,单凭想象走不了多远。多动笔,不仅仅是要同学们计算,更重要的是通过解题步骤的书写,理清我们的思路。例如:学函数时,多画画函数图象,函数的基本性质就一目了然了。

④建立数学错题集。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但关键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以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溯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⑤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

⑥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板块结构,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⑦认真做好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在考试中学生才能交出一份让阅卷老师心里舒服的试卷。此外,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高一开始抓起,并且要坚持下去,时间长了,数学成绩自然能得到提高。

⑧积极调整心态,不要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只有对自己的情况作出细致诊断,才有机会有效地纠正它。

篇(4)

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它强调充分发挥弘扬人的主体性,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实践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人。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因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种状况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1)教师主宰教学,学生被动学习。(2)课堂教学单一,学生厌学现象普遍。(3)家长过分溺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学者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课堂教学气氛、从学校和家长等方面系统地对现阶段普遍忽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因而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基于以上做法和经验,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有:

1.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大胆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如能把学和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既能满足学生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教内容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

3.加强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

课堂中尽量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合作交流,在相互交谈中探究新知。只有不断地交流、反馈,思维相互碰撞,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他们以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目标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调查与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现状

(2)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3.研究目标

(1)教师方面

①教师要做学习内容的驾驭者。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②教师应是学习方式的设计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克服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和盲目性,养成遇事进取、独立钻研、勇于负责、大胆创新的良好个性。

③教师应是学习时空的提供者。教师应把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2)学生方面

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总结经验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调查研究法

以本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文献研究法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总结经验法

不断探索与总结,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进步的总结,一阶段一总结。总结其成功,总结出不足,择其善而从之,取其精华,修正不足。

四、研究的计划安排

本课题研究时间确定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1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讨论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安排。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阶段(2015年1月~2月)

制订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全面问卷调查。(1)问卷调查;(2)数据统计;进行课题分解,分工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3月~5月)

课题组成员交流实验情况,研究布置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并分阶段开展以“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总结交流情况,做好教学反思和小结。

第四阶段:课题阶段性总结(2015年5月~6月)

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撰写阶段性总结。

第五阶段:再实验阶段(2015年7月~10月)

结合前期实验,修改实验方案,再实验。

第六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11月)

进行反思总结,交流经验,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效果

1.研究的预期成果

问卷调查报告、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经验总结(随笔论文)、课堂研究报告。

2.研究的预期效果

(1)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教学,课外也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教师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一、激励信心

让文科班同学树立学习信心,必须从知识辅导与心理启迪两方面下手。通过揭示数学问题以及解题的本质,消除对数学的恐瞋心理;把数学问题趣味化、基础化、生活化,使同学们体会数学的可参与陸;把数学思维方法合情化、自然化、人文化,使同学们接近数学;变传统的“满堂灌”为师生共同参与,使同学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变传统的简单“对错”评价为寻找每个同学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让学生觉得“我在进步”;测验可以设置相对简单一点,基础一点的,让文科同学找回自信,即使做错了题目也觉得有所收获,激发热隋,使学生积极投人数学学习中。

二、加强基础,夯实根基

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采用低起点、拉网式、递进的教学方法,确保同学们对基础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容易犯的错误,要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指导同学看书,不能盲目做题,必须在搞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做题才是有效的。对子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防止误解;反思过程,防止谬误;反思方法,精益求精;反思变化,高屋建瓴。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还有利于扩大解题收益,跳出题海!

三、增强毅力,坚持不懈

刚进入高三,文科班同学学习的热情很高,但是一次次的测验会给他们当头浇下一盆盆凉水,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作出了这么大的努力,却不见提高,便会怀疑自己的智力与能力,是不是没希望了呢?这时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首先要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基础并非一朝一昔就能提高,也不能仅仅根据几次考试成绩来论成败,因为学习行路。总共一百里,虽然已经走了九十九里,但是还是没到目的地呀,不过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坚持就能够成功!天天耕耘,决不停笔。如果一天不做数学题就会觉得上手困难,思路不顺。因此必须明确,毅力比热情更重要。努力未必成功。但是成功必须努力!

四、做题方法和技巧

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又要将高中数学合理分类。一方面按知识进行条块分类,引导同学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形成全局观念。另一方面,以方法为主线,形成专题,提升解题策略,使同学解一题会一类。由于文科同学基础不太理想,应指导大家学会学习。首先学会听课。高三教学速度快、容量大、方法多,同学会有听了没办法记,记了来不及听的顾此失彼现象,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那就应该记关键思路和结论,不要面面俱到,课后一定要整理笔记,因为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另外要有效地练习。练习应具有针对性、同步陸,如果见题就做常常起不到巩固作用,效益低、效果差;还要学会限时完成,才能提高效率,增强紧迫感,不至于形成拖拉作风;正确对待难题,即使做不出,也应该明确此刻的收获不一定小,因为实质上已经巩固了相关知识与方法,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不能因此影响信心。遇到困难问题,应先自己思考,实在没有头绪要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防止问题积累,降低学习热情。

五、发展思维

平时教学中,好多同学都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思维层次。由于学习有三个能力层次:一是“懂”,只要教师讲解清楚,问题选取适当,同学认真投入,一般没有问题,这是思维的较低层次;二是“会”,也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能够模仿,需要在适量的练习中得以体现,相对来说思维上了一个台阶;三是“悟”,要悟出解决问题的道理,能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解决其他问题,从本质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是思维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加强基础、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以高考中热点、重点内容为抓手,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会、会中悟,特别是通过创新题、能力题的探求来激活思维,比较系统的把握高考中的思维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六、指导考技

好多同学平时测验得心应手,正式考试一落于丈,这里既有心理因素也有考试技巧问题。应注意收集以往同学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加以提炼,结合高考阅卷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机进行考试指导。首先要进行心理疏导,平时学习要高要求,但考试时不能过高定位,否则遇到难题会觉得达不到目标而心慌失措,而合理的定位可以减轻心理压力,从容应对;考试开始或者过程中有紧张现象是正常的,谁都会紧张,适度的紧张反而有利于激情的产生,于万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思考紧张上来,否则会由紧张演变为慌张,后果不堪设想;遇到难题心里不要慌,难题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他也感到难。其次要合理安排答题顺序。思路清晰明确、演算简单的有把握的题目优先解答;思路尚明确,但是演算可能烦琐的题目放在第二轮;最后去攻克难题,难题即使做不出或者来不及做也不后悔,心态自然平和;另外还要学会放弃,哪怕是前面的小题目。因为考题难度的安排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提高,在考试中途遇到“啃不动的骨头”在所难免,如果你和难题较劲将会浪费宝贵时间,导致后面能做的题目来不及做,严重影响心情。最后还要掌握检验方法,争取会做的题目尽量不错。一般数学检验方法有概念检验法、特殊化检验法、数形结合检验法、一题多解检验法、不变量检验法、对称检验法、等价关系检验法、协调关系检验法、重复演算检验法等。要多渠道收集高考信息以及高考命题的新思路,并及时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抓住重点,了解热点。只要我们从心理、知识、方法等方面循序渐进,全方位准备并持之以恒,作为文科班的同学一定能笑到最后。

[参考文献]

篇(6)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小课题研究与其他的课题研究大致相同,区别主要在于研究的时间。课题研究的时间一般是三年,一个教学“小循环”;研究人数也较多,有一个学科教研组或整个学校的教师。而小课题研究的时间较短,一学期到一学年,教师个体也可以研究。

小课题研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和教育教学实践密切联系。它的研究目标重实践性,研究结果重实用性,研究策略重验证性,研究方法重行动性(行动研究),研究时间较短。

其具体的特点是:

小――小环节切入、小步子推进、小问题研究。

低――低起点、低重心、低要求。

易――易接受、易操作、易见效。

近――贴近教学、贴近工作实际。

真――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

实――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小课题研究的开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课题的选择,课题设计及方案的制订,研究活动的开展,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结题验收。其基本的策略主要有:

(一)发现问题,形成课题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小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肯定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是有研究价值的,有些是没有研究价值的,教师在确定课题前,应把碰到的问题进行分类、筛选,把自己经常碰到的、可以在短时间内研究解决的、主要的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概括起来是:研究“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可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位五年级的数学教师要开展“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把教学有效性分解为若干选题:“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研究”“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讲授有效性的研究”“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五年级数学作业练习有效性的研究”“五年级数学课外辅导有效性的研究”“五年级学生(优生或中等生或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的研究”“五年级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等,从中选择有研究价值的、短时间内可解决的课题来研究。

(二)设计方案,制订计划

课题确定后,要考虑研究的方法或思路,撰写研究方案,制订计划。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不同,研究方案是总体构思、蓝图设计,研究计划是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内容。研究方案重点要讲清楚“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的问题。

研究方案撰写的组成结构一般有以下几点:课题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状况);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准备、实施、总结)。

设计和论证的重点可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哪些,主要的、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2. 如何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应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能否完成操作,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3. 研究需要哪些步骤,时间是否有保障,是否会与学校其他工作发生冲突。

4. 课题研究中可供选择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教育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笔者认为,根据中小学校的特点,小课题研究应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并配之以自然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前后比较分析法等。

5. 制订每学期、每月具体的工作计划。

(三)行动研究,及时反思

在小课题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每学期、每月具体的工作计划,统筹安排,要在课堂教学中研究(一定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备课时多考虑一项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小课题研究进行实验,实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等,并写在专门的小课题研究实验记录本中,课后及时反思本节课研究的过程,总结分析得失,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及下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如此循环往复实验研究直至解决问题为止。研究还应适时邀请同事参与,研讨商量,听取意见,还可在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中进行。每次活动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小结,并做好记录,做好阶段小结和学期小结,还应及时收集原始资料。

(四)撰写总结,分析提高

1. 认真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要回顾课题实验的设计,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目标、研究方法是什么,研究的时间、措施等;要回顾实验的实施,在准备阶段做了哪些工作,如研究队伍的组织、学习;在具体实施阶段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如开展学习、备课、上实验课、听评课、研讨、阶段小结、反思、写论文等;实施碰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调整措施,采用了什么方法继续推进等。

2. 搜集实验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要把散落的材料全部搜集起来。应搜集的材料主要有:①实验方案。②实验初期的调查材料(如问卷等),实验对象的原始材料(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成绩等)。③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每学期的实验计划、总结,每次教研活动的活动记录、学习材料、照片等音像资料。④反映实验成果的材料,如已总结了的经验,论文及获奖情况,学生的表现,小作品、学习成绩及获奖情况等。

进行整理和归类时,可分为三大类:①管理类,包括实验方案、制度、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等。②过程类,能反映实验进程的材料,这部分材料较多,可按学期、子课题(或叫分课题)分别整理装袋。③成果类,反映实验成果的材料。然后装入统一规格的盒子中,便于课题验收评估时查阅。

3. 撰写结题实验报告。结题实验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回顾和总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题研究者一定要认真对待。要组织研究人员在认真回顾课题研究全过程,搜集、整理好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研讨,分工负责,认真撰写课题结题实验报告。

结题报告的格式和主要内容包括:①题目,如×××实验研究结题报告。②课题的提出,简要叙述为什么要开展这次课题研究,选题的依据,研究的目标。③实验方法,写清如何开展这项研究,列出实验的对象、方法、时间、步骤。④实验实施过程,讲清实验的进程,碰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⑤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要对照研究目标,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实践层面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本课题有无达到研究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有没有探索出规律性的经验,在研究方法上有没有突破和创新,研究者(教师)校本教研能力提高程度,研究对象(学生)的变化,课题的应用程度和可推广程度。还可以写体会,如今后开展课题研究要注意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研究报告重点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即对照研究方案的预设目标,分析有没有达到目标,是部分达到,还是全部达到;解决了什么问题;采取的研究措施和方法哪些是有效的;取得了哪些经验,对今后教学工作有没有借鉴作用,有哪些启示,有没有值得推广的做法和经验;等等。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79-01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其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的特点,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重、难点问题的讲解中,扩大课堂容量;能够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讲授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记忆效果;能够更好地对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回顾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优势,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对于一些板书量大的内容: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数量众多的问答题、文字题,填空题、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以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等,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化抽象为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从而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有赖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叛逆时期,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师爱,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后,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主动接触学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真诚地对待学生,使学生对你产生亲近感。这样做,你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才容易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高,反应迅速快,思维活跃,更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想贯彻这一理念,首先,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利用这种能力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灵活的头脑去思考数学问题,使其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悟性,还需要想象力,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应增加和学生的互动机会,这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也是重新了解他们、关心热爱他们的一大表现。

三、教师应当进行恰当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于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或不全面的回答,教师不应嘲笑讽刺或打击,而应鼓励其继续努力。第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也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激励。记得我曾有这样一次亲身体验,去年我接了一个插班生,第一天上课我就感觉到这位学生与众不同,上课时总是低着头,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提问他,他也几乎回答不上来。后经了解,原来这位学生数学成绩比较差,心理很自卑。了解这一点后,我经常找他谈话,并在课堂上给予微笑的眼神,肯定他的进步。终于有一天他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而且在一次测试中还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可见,恰当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它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数学课堂在中学不是很受欢迎的原因,也许和数学老师本身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提高数学老师的人格魅力,要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人格魅力,就需要教师拥有一颗爱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所有的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一般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教师还要胸怀一颗宽容之心,对于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来说,宽容就是金,当教师忍学生不能忍,为学生不能为时,就能征服学生、教育学生,甚至吸引学生。既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展示出了教师无穷的人格魅力。

其次,数学教师还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或情趣高雅,性格稳健;或雷厉风行,充满魄力;或衣着大方,举止得当……教师不凡的气质和翩翩风度,都能使学生产生仰慕之感。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学生搞好团结,就要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自己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养成随手拾起地上的一个纸团、把讲桌上的粉笔盒摆好、以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行为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在中学数学教堂中,有效教学理念讲究的是教师不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强行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遵循上述原则,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从他们的角度去探索数学教学方法的新思路。同时,在课堂上应当营造一种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领悟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融会贯通,并且想学习、求进步,才能促使教学活动真正变得“有效”。

参考文献:

[1] 曹洪辉.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八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