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云计算的基础知识

云计算的基础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5 16:30: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云计算的基础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云计算的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业技能;考试结果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73-03

1 引言

2011年,云南省共有1716名考生参加了2011年10月22日建(构)筑物初级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考试,共有3000余人参加了技能考试,其中1687名考生取得了两项成绩,均为消防控制室从业从员[1]。2012年,云南省有4批共4690名消防控制室从业人员参加了2012年1月14日、4月21日、7月21日、10月20日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考试,全年共有4581名消防控制室从业人员参加了技能考试,其中4226名考生取得了两项成绩。结合考生基本情况,对2011年1687名和2012年4226名考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以为用人单位选聘和培养消防员及相关学校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收集考生学历、年龄、性别、生源地和考试成绩等基本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统计2011年1687名和2012年4226名考生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比例、平均分、标准差等项目,计算不同学历、年龄、性别考生的人数及比例、平均分、标准差、及格率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分析考生考试成绩与学历、年龄、性别等关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统计结果

考生的考试成绩整体情况见表1、表2,考生的学历、年龄、性别结构及考试成绩见表3~表5。

3.2 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与2011相比,2012年的基础知识考试平均分略有下降,而技能考试平均分有所上升,基础知识考试及格率、技能考试及格率、综合成绩及格率有较大幅度下降,基础知识考试优秀率基本持平,技能考试优秀率和综合成绩优秀率有较大幅度上升。总体上看,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有所下降。

从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分布看,两年的优秀率相当,考生的成绩均主要分布在60~90分之间,而2012年的不合格率较2011年提高6.1%;从技能考试成绩分布看,考生的成绩也均主分布在60~90分之间,与2011相比,2012年超过80分的高分段考生人数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不合格率也提高了3.6%,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从学历上看,2012年首次出现硕士学历考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他各学历层次考生比例与2011年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从考试成绩看,硕士、本科学历考生在基础知识考试和技能考试方面优势明显。

从考生年龄分布上看,考生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两年中,考生年龄结构相关不大。从基础知识考试成绩上看,50岁以上的高龄段考生成绩下降明显,20岁以下的低龄段考生成绩上升明显,而中青年考生成绩基本持本;从技能考试成绩上看,60岁以上的高龄考生成绩下降明显,20岁以下的低龄段考生成绩上升明显,20~49岁中青年考生成绩有所上升,而50~59岁段考生成绩基本持平。

从性别结构看,考生以男性为主,与2011年相比,女性考生的比例有所提高。在两年的考试中,女性考生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高于男性考生。

4 结论

对2011年和2012年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参加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的云南考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表明,与2011年比,2012年考生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有所下降,不合格率有所上升;中青年、高学历考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女性考生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高于男性考生,这种现象与2011年相同。

参考文献

篇(2)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当全球各大公司都在炒作“云计算”这个概念的时候,你知道为什么要有“云计算”这个概念吗?蔺华、杨东日、刘龙康编著的这本《大师访谈(云计算推动商业与技术变革)》将带你去探索,走进一家家大公司,对话一个个大师级的人物。

《大师访谈(云计算推动商业与技术变革)》通过对业界多家主流“云计算”服务提供厂商微软、Google、IBM、苹果等高层和专家的访谈,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云计算,通过不同专家对云计算的看法展现出云计算的全貌。这些充满睿智的对话里,有针锋相对,有自相矛盾,谈技术深入浅出,又不失诙谐幽默。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技术,更探讨思想,让大家了解“为什么要有云”。

大话通信——通信基础知识读本

作者:杨波,周亚宁 编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关于通信基础知识读物,内容涉及通信的各个领域,从通信网络的基础架构到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在内的各类通信技术,从通信的服务运营,到通信在个人和家庭以及行业和企业中的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到产品开发基础,通俗地诠释了通信的相关知识,并附有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和标准化组织等简要介绍。受到互联网影响的行业及个人。本书向读者讲述通信的发展历程。

不是三维——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作者:何小朝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本书从软件与三维实物的本质性不同出发研究软件生产方法论。今天,软件生产中许多传统问题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善,以“爆炸”形容的技术发展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先进管理模式下的管理现状如何?本书首先深入分析以上问题,指出软件的本质及其至今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内在原因;接着,从软件设计,测试与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实用方法观点。

完美软件——对软件测试的各种幻想

作者:(美)温伯格 著,宋锐 译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程序设计心理学”一书作者Weinberg的另一力作!

揭穿软件测试神话。

每个人都在软件测试中扮演着某种角色,即使是项目团队之外的人也一样,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客户和用户都会参与塑造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很多时候是在无意中进行的。测试人员不需要继续生成大堆文档、造成敌视的态度,而是可以通过在任何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测试意识来培育大量的机会和丰富独家传记。

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及建设方案

作者:杨炼 等编著

篇(3)

关键词:概率;统计;概率与统计

概率与统计部分是高中文科数学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变化后,有更强的实用性和整体性,也是高考考查考生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新课标高考的一大热点与亮点。究竟怎样才能保证本部分的得分呢?下面谈几点认识。

一、教材分析

概率与统计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概率部分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的概型: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及概率的基本性质,与老版本教材相比更注重理解基本原理而不是计算。统计部分包括抽样方法及统计的基本思想――用样本的特征来估计总体,该部分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高考命题趋势

1.客观题的命题趋势

在高中文科数学高考中,概率与统计部分选择题、填空题的考查主要以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以简单题为主。

2.主观题的命题趋势

高中文科数学概率与统计部分的解答题通常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的,有时也会和其他知识点交汇进行考查,充分体现了其实用性及遵循了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命题的原则。多为简单题和中等题。

三、教法思考

概率与统计部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而本部分的文科考题均属于容易题和中等题,所以保证本部分的得分对高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究竟怎样才能保证本部分的得分呢?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部分进行把握:

1.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高考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算能力,基础知识是基本技能和运算能力实施的前提,所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得分的前提和基础。

2.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是零散的,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从系统上对知识点进行把握。

3.把握基本题型、基本思想

从题型角度来说,选择填空题通常考查概率与统计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而解答题通常将概率和统计综合进行考查,有时还会将概率统计与其他知识点综合进行考查。

4.规范解题格式

规范解答题的解题格式,抓住得分点,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5.注重知识点间的交汇

篇(4)

考试科目

2020年江苏连云港专升本报考类别及对应考试科目如下:

命题

1.“专转本”全省统一考试命题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有关高校应在命题教师选派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协助。

2.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日语等科目满分均为150分,计算机基础科目满分为100分。每位考生参加统一考试科目为三门,即大学语文或高等数学,英语或日语,计算机基础,总分满分为400分。

3.大学语文科目考试内容为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计算机基础科目考试要求为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准,英语、日语、高等数学等科目考试要求均为高等学校专科二年级水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类专业的英语科目考试分别使用不同的试卷。

考试时间

篇(5)

关键字:三本;NCRE;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67—02

一、前言

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熟练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一些单位已经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录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 ,是经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式样按国际通行证书式样设计,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证书编号全国统一,证书上印有持有人身份证号码,该证书全国通用,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证明,也可供用人部门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时参考。因此,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而言,NCRE的合格证书成为与其他批次高校毕业生同台竞争的一个必备的条件。

二、现状及分析

近几年,独立学院紧跟公立高校,NCRE成绩已经不与学位挂钩,随着教学计划的修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学时都进行了压缩,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降低,有的学生想学,但感觉课堂的时间不充分,课后与老师交流的时间短。为了拿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证书,有的学生去参加各种强化班,效果不是很理想。

对于那些参加辅导班的学生来说,其学习的主动性是很高的,怎么才能帮助他们都拿到证书呢?通过了解得知,在课间,有些学生拷贝老师的课件,准备在课后看看或者在考试前作为复习资料。

从考试内容上看,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在堂课上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们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而学生们要拿到证书,这部分的内容还非常重要。

三本院校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遇到问题勇于找老师沟通,由于时间的原因,以及条件的限制,有时学生们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有些院校的VB课程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而学生们在大学二年级或者大学三年级时还要参加NCRE的考试。如果在考前遇到问题,能够被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给予回答,对学生拿到合格证书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上现象的出现,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以及老师的解答不能同步,也就是说,由于时间、地点以及条件的限制,在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疑惑不能及时的得到满足和解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更多的学生拿到NCRE的合格证书,我们建立了基于网络的NCRE自主学习平台。能够帮助学生们通过NCRE二级VB的笔试和上机,以便于学生们拿到相应的证书。

三、基于网络的NCRE自主学习平台

1.建立和使用的条件

网络平台制作的条件是要有服务器和相关的技术人员。我院有些老师熟练掌握ASP、PHP,他们有制作过类似系统的经验,具有实现此功能的技术条件。我院的网络中心具有实现网络平台的硬件基础和网络环境。

现在各高校的校园网已经完成,很多学生在寝室就能上网。这为基于网络的NCRE自主学习平台的使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因此,具有建立和使用该平台的条件。

2.功能介绍

根据学生们课上和课后的需求情况,我们在基于网络的NCRE自主学习平台上建立了课件下载、例题下载、基础知识、在线测试、历年真题下载、交流平台六个部分。

课件下载是老师们把自己的上课时使用的课件,经过完善后,上传到网站上,可以供学生们下载。

例题下载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典型例题,经过筛选后,上传到网站上。这些例题对学生们掌握课程内容有明显的帮助。尤其是对那些因某原因不能及时来上课的学生们,帮助他们在课后自学。

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和数据库应用。这部分内容在笔试中占30分,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经过整理、压缩和精炼后,上传到网站上,这对学生们笔试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课件下载、例题下载、基础知识三个部分,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基础内容。

在线测试需要学生们注册成用户后,自己根据章节设置的内容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测试时间结束后,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哪些题目做错了,并可以进行反复测试,直到测试成绩满意为止。这些测试主要是让学生们评价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把每章的最高分数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部分。

历年真题下载部分,提供了从2002年到现在,VB作为NCRE的考试科目的20套笔试真题,学生们可以自由下载,并可以在考前作为自测的内容。

交流平台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当学生们在做笔试真题时或者在课后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在留言板上留言,我们将及时给予回复。

3.使用的效果

下面以2011级学生的使用数据来介绍使用效果。

第五章是VB二级考试中常考的内容。要求学生们记忆的东西多一些,我们以这章为例,来谈谈学生使用的效果。

本章有效的测试人次为109人次。其中重复测试人次为12人次。本章有97人参加了测试。这章试卷设置了50道选择题,总分100分。在109个考卷中,有7张试卷及格,及格率为6.4%。

第三章是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函数四个部分。也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这一章的100张考卷中, 有10个学生进行了2次以上的测试,对比这是十个学生的多次测试结果,能够给出我们满意的答案。即经过多次的测试,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会越来越熟练,分数在增加。

从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测试的次数增多,分数呈上升趋势。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不断发展,还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思路,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应对他们的变化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使三本院校的学生能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并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参考文献:

[1]刘敏昆,李莉.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教学的导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71—74.

[2]许丽娟,陈庆海,王爱继.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3):28—30.

[3]尚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群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3):645—646.

[4]凌 翌.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21):138—141.

篇(6)

关键词:卓越课程;计算机系统;计算思维

0 引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同济大学作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于2010年启动“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推动教学改革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另一方面,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近年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受到关注。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具备计算思维,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手段进行学习和工作、解决专业问题是高级人才必备的素质。计算思维能力是与读写能力一样的人类基本思维方式。

为了配合同济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方案,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济大学于2011年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将计算思维融入“计算机系统级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计算机系统级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本次课程改革试点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课程授课方式改革;二是训练(指各种类型的作业、结合课程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方式改革;三是考试方法改革。

课程授课方式改革要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小班制等教学方式。训练方式改革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通过设计综合性作业、结合课程的创新性项目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训练,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培养落实到具体课程教学中。考试方法改革要消除应试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和人格养成作为核心,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同时,建立计算机系统级教学团队,以团队形式对课程进行设计,积极建设和落实包含课程授课方式、训练方式、考试方法3大环节改革的具体方案。

“计算机系统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在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建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之上,结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学科方向上的特色和优势,采取“两级基础深化、知识体系构建、实践能力培养、前沿技术追踪”4项措施,建立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计算机系统级课程教学体系。

1)两级基础深化。教师通过“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计算机导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分别从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计算机学科基础教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和“计算机导论”旨在帮助初学者认清学科的轮廓,而“计算机系统结构”则为计算机学科高年级本科生提供完整的学科核心知识。

2)知识体系构建。教师以“虚拟化与云计算”“Web编程”和“计算机前沿技术概论”等课程为基础,建立计算系统和网络的知识体系框架,为强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色和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学科知识体系规范打下基础;同时还注重相关课程的交叉,如“计算机系统结构”与“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在虚拟操作系统、编译优化等方面的结合,“计算机系统结构”与“虚拟化与云计算”在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下的融合等。

3)实践能力培养。教师通过“计算机系统实验”课程,将“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原理”与“编译原理”等课程中关系极为密切的核心内容以综合实验形式进行集成,如存储结构及其管理、目标代码生成及优化、线程调度等。这样既有利于消除孤立知识点,又加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为他们将来从事计算机系统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前沿技术追踪。教师通过“计算机前沿技术概论”课程追踪国际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中的前沿问题与技术。

笔者提出的面向卓越工程师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系列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该教改项目的实施将提高计算机系的办学水平,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也有助于本科教学中多出科研成果。

该教改项目从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展开,围绕计算机系统主题,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注重基础、突出重点。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除了在相应课程的实验环节对学生进行训练外,还将在专门的“计算机系统实验”课程中进行有关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的完整的集成实验,通过数据采集和建模分析等手段验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发现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扎实地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核心理论,同时提高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识贯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门课程的教改内容简述如下。

1)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作为该教学体系的基础课程,将突出建设计算机系统知识体系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教改内容如下:

①选用《Computer Science:An Overview》作为该课程的双语教材:

②每章核心内容突出计算机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

③将计算机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从传统计

算机导论内容中自然引出;

④展开双语教学,并建设精品课程。

2)计算机导论。作为该教学体系的基础课程,将突出建设计算机系统知识体系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教改内容如下:

①选用《Computer Science:An Overview》作为该课程的全英文教材;

②每章核心内容突出计算机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

③加强计算思维方面的教学和实践,将Python作为入门编程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④展开全英文教学,并建设精品课程。

3)计算机前沿技术概论。作为全校的通识课程,适合各个年级的本科生,侧重信息安全前沿,同时带动整个教学体系前沿知识的探索。主要教改内容如下:

①汇集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体系中各个分支领域的前沿思想与技术;

②为“计算机系统实验”课程提供前沿的实验内容建议和素材;

③自行编写课程讲义与教材。

4)计算机系统实验。该教学体系中的实验课程建立在“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之上,是整个教学体系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主要教改内容如下:

①建立计算机系统课程知识体系;

②建立实验环境,设计丰富多样的综合实验项目和开放性实验项目;

③编写实验指导书。

5)虚拟化与云计算。该教学体系中的专业课程之一,介绍可信与安全系统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主要教改内容如下:

①建立课程知识体系;

②编写教材。

6)Web编程。该教学体系中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教改内容如下:

①完善课程知识体系;

②建立实验环境,设计实验项目;

③编写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2 教改特点

基于“计算机系统级课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具有如下特点和创新性。

1)将本系计算机学科优势、优质课程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相结合是本系统级课程教改项目的特点之一;

2)开设“计算机系统实验”课程作为计算机系统级课程教学体系的核心实验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本系统级课程教改项目的特点之二;

3)本教改项目结合计算机新教学法,将计算思维教学方式在计算机系统级课程中进行实践(“计算机系统实验”和“计算机导论”课程中实施),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本系统级课程教改项目的特点之三;

4)本项目将工业界的最新技术介绍给本科生,为其提供毕业设计选题和到著名企业实习的机会是本系统级课程教改项目的特点之四;

5)本项目将可信与安全计算系列课程作为建设对象,点面结合带动一批课程、实验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本系统级课程教改项目的特点之五。

3 教改成果

经过两个学期的建设,计算机系统级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如下成果。

3.1 教改立项方面

1)2012-2013年,教育部-IBM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课程“虚拟计算与云计算”;

2)2011-2012年,谷歌校企共建实用精品课程项目“Web编程技术”;

3)2011-2013年,同济大学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计算机导论”:

4)2011-2013年,同济大学双语课程建设项目“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

5)2011-2012年,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可信与安全计算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3.2课程建设方面

1)计算机系统结构。

该课程于2011年上半年被批准为同济大学本科卓越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一软件学院共建国家级精品课程。

2)计算机系统实验。

计算机系和学院实验中心已经购买相关的实验设备并完成实验室建设;已经开始组织2010级3位硕士研究生完成课程所涉及的5个实验设计。

3)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

该课程成功申报同济大学双语建设课程,并于2011年9月开始实行双语授课,同时完成了课程网站的建设。

4)计算机导论。

该课程成功申报同济大学全英文建设课程,并于2011年9月开始实行双语授课,同时完成了课程网站的建设。

5)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导论。

该课程于2010年开设,目前已完成课程网站建设和《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教材的写作。该教材获得IBM大学合作项目书籍出版资助和同济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资助。

6)Web编程技术。

该课程成功申报谷歌校企共建实用精品课程,并于2011年开设,同时完成了课程网站的建设。

7)虚拟计算与云计算。

该课程成功申报谷歌校企共建实用精品课程,并于2010年开设,同时完成了课程网站的建设。

3.3教材建设方面

1)《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教材已经编写完成,于2012年7月正式出版,并被列为同济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该教材是一本计算机科学的入门与提高教材,在力求保证学科广度的同时,还兼顾主题的深度,同时特别强凋计算机科学的前沿性,既介绍计算机学科相关主题的来龙去脉,又引入国内外最新和最热门的前沿课题。该教材既涉及计算机传统研究领域,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又涉及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新兴热门研究领域,重点讲解这些最新计算技术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既让读者对计算机新兴技术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又通过各种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将计算机最新技术应用到相关专业和学科中。

2)同济大学已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签约出版《虚拟化与云计算》教材,目前已完成部分书稿,预计2013年初出版。

篇(7)

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的技术基础、产业结构和经济构成。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革命是个人计算机和消费类电子革命,以计算机应用为标识的信息化进程在我国开始起步。其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等紧密结合,在电信、银行、交通、政务以及制造行业等进行了全面信息化应用和改造。随着电话、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进入中国,1993年启动的“金卡”、“金桥”、“金关”等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进而更由解决应急性热点问题,转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和有组织、有计划发展的轨道。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了网络革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演进与三网融合,加之移动通信和各种接入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为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推动力,也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进步,成为带动新世纪全球经济和产业升级的龙头。信息技术发展至今,信息产品、信息应用系统和信息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计算机和网络的结合,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处理和交流,政务、商务、教育、娱乐等环境和方式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彻底改变了传统工业的面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电子交换、信息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等给企业运作和物流提供了极大方便;而消费电子领域和网络购物更是已经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信息技术革命无处不在,并一直以超出预测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已经形成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深深的依赖。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的需求,又刺激着新需求的不断产生,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21世纪也因此被称为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和知识社会,其经济形态也被称为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

二、信息和通信技术

在我国的普及过程和尝试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教育部门多年不辍地推进和强化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的教学体系设计和课程建设,极大地提高和强化了高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同步将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到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迅速普及,各行业人才计算机应用技能迅速提高。对信息技术(IT)的含义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探讨和实践一直在变化中前行。在应用和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早已不再局限于计算机技术,而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了通信、信号处理、传感器等技术,而网络、信号处理本就是通信技术范畴由来已久的主要课题。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早已相互紧密融合,三网融合在我国也已基本实现。当前,物联网技术风起云涌,正在爆炸式地增长和改变着经济和世界。其技术更是计算机、通信和传感器等的结合体。信息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更包涵通信和微电子应用,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于一体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已成为共识。通信技术诞生之始,确曾局限于信息传输,稍后就紧密结合了信息处理技术,近20余年各种通信应用网络更是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相对于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普及,通信技术知识却因其应用面广、涉及频域分析和信号处理造成的学习难度大,应用进程也晚于计算机应用,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普及难行。中国通信学会牵头,配有多媒体动漫光盘的一套8本的《通信新技术普及丛书》于2010.7出版。以通信从业人员为对象,从通信原理、网络、接入、通信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深奥的通信技术知识。人民邮电出版社更从2009年开始陆续推出了更生动易懂的大话通信系列,《大话通信:通信基础知识读本》等,每本书一个专题,分别对通信基础知识、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物联网以及中国自有的4G技术TD_SCDMA等进行了阐述。由山东省教委牵头、刘法胜主编的《大学IT》,2003年第一版就有一章专门阐述通信知识与技术。至2012年的第6版,除开始和结尾两章外,五章为计算机技术的内容;5、6两章则论述了通信、网络和网络安全,后者关乎计算机网络方向,更在通信技术范畴;最后一章“IT新应用展望”,内容完全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大学IT》教材较完整阐述了信息技术的概念。目前,多所院校、很多专业也因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而开设了必修或选修的通信技术基础、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物联网等课程。

三、普及通信基础知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