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
时间:2023-08-25 16:30: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幼儿 劳动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58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也就是说,劳动必须是以动手实践为基础,以情感思想为指导,创造为最终目标的。对幼儿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是简单的命令式的让孩子擦擦桌子、放放餐具等,而是在劳动过程中要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欢乐,感受劳动的价值。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懂得劳动是一件又快乐又光荣的事情。那么,我们老师和家长应采用哪些有效的教育方法,来促使幼儿真正爱劳动呢?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笔者也作了一系列教育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幼儿劳动的愿望要正确引导
我们会发现,年龄小的孩子特别喜欢跟着大人做事情,你洗衣服,他也要洗;你叠被子,他也会来凑热闹,这是幼儿最初的劳动行为表现,是一种无意识性和游戏化性的表现。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最佳时机就是这个时间段。例如,笔者家的宝贝蒙蒙,3岁多的她特别喜欢帮忙做事。有一次,蒙蒙看到笔者在拿着水壶给花浇水,她也想尝试。只见她自己拿起小水壶,到水龙头上加水,可是,水龙头一下开得太大,整个脸上都被溅满了水,把衣服都弄湿了,她立即大哭起来。本来笔者想说,叫你不要自己弄。但是,转眼一想,这样会打击她劳动的积极性的。于是,走过去轻轻安抚了她,帮她擦干脸,并换了干的衣服,一边用手轻轻摸摸她的头一边说:“宝贝,开水龙头要小点,才不会溅到脸上啊。我知道你是要帮妈妈浇水,所以妈妈不批评你,下次要注意了,我们一起来给花浇水吧。”蒙蒙听了,止住了哭声,开心地和妈妈一起给花浇水了。以后每次开水龙头,她都记得开小一点,并和妈妈一起给花浇水。有时候,她还独自观察植物,并给它们浇水。可以说,笔者这样鼓励的做法是比较正确的。
我们大人在发现孩子有热爱劳动的表现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尊重。不要因为孩子犯点小错误就开始而批评和否定孩子的劳动。对孩子的每一次劳动,我们可以用赞许的语言和态度去认可他,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让孩子对劳动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鼓励孩子学习正确的劳动方法,树立劳动的观念,不断加强劳动习惯的培养。
2 幼儿对劳动的概念需要不断丰富
我们的孩子喜欢跟着大人忙碌,模仿大人劳动的动作,或者跟着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劳动的概念,还处于模糊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大人不断地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强化劳动概念,让孩子逐渐形成了劳动的意识和行为。
我们要多加赞美和肯定那些热爱劳动和主动劳动的孩子,让他们知道劳动最光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日常教育活动,采用听、看、讲等多种手段,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帮助幼儿了解“劳动”的含义,知道劳动光荣。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小猫钓鱼》、《小兔子的妈妈病了》的故事。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却阅读一些关于劳动的书籍,进行大胆讲述,比如“补图书”、“刷牙”等;唱劳动的歌曲如《劳动最光荣》、《勤快人和懒惰人》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就会知道懒惰是不好的;劳动是光荣的,只有勤劳的人才会有收获,从而达到教育幼儿热爱劳动的目的。
3 要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
乐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动力。在幼儿看来,劳动其实也是一种游戏,但是他们常常会转移目标。要让幼儿维持对劳动的兴趣,建立最初的劳动责任心,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让幼儿体验并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3.1 体验劳动的意义
亲身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成人的劳动,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田野里看农民伯伯耕地种菜;在家里,可以让孩子看爸爸妈妈是如何做出一盘盘美味的菜肴,了解父母的劳动;马路上,路过岗亭时,观察交通警指挥交通,认识警察的劳动;平时休息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观超市,看营业员的劳动;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感受父母劳动的辛苦。注重生活中的随机教育,通过这种多方位的参观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劳动的社会意义。
3.2 以游戏的形式模拟劳动
在幼儿园里,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扮演游戏让幼儿模拟成人的劳动。幼儿园里有许多角色游戏区,可以充分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如:在“医院”,幼儿可以当医生,给病人看病,打针;在“娃娃家”里,幼儿可以当爸爸妈妈照顾宝宝,帮助宝宝洗澡等;在餐厅,幼儿可以当服务员招待客人、打扫卫生;在”水果超市“,幼儿可以当营业员卖水果等等,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幼儿萌发热爱劳动的思想。
3.3 学会劳动,并坚持劳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日本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本土文化与理论
1、靖国神社。靖国神社起源于日本最早的宗教神道教,神道教的理论教义包涵:神国观念。日本以神国自居,大肆宣传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吹嘘上天赋予了日本统治时间的权利。靖国神社就是当时日本社会为大力推行神国观念教育而确立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爱国”场所。
2、武士道精神。日本人崇拜一切形式的武士道精神。武士以刀剑效忠君主为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以修文练武为业,自幼接受超斯巴达式的严格军事训练和忠诚及献身等思想教育,以培养实干能力、尚武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外来文化和理论
1、儒家思想。当初中国儒学传人日本时,它得到了古代日本历朝的统治者的高度推崇。日本对儒学的吸收绝非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本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对儒学进行了日本本土化的改造,改造后的日本儒教强调忠、义、勇、信、俭五种美德。
2、民主主义思想。在美国占领日本后,教育领域也要清除战前军国主义教育为指导思想,而要求推行民主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的要求是:承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和正义,注重劳动与责任,提倡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日本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爱国、爱家乡、热爱国土山河、热爱本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并且要效忠天皇,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为国尽忠。“要有纯正的爱国心,即忠诚于国家,致力于它在国际事务中价值的提高。”这是日本在中小学道德指导纲要中对忠诚于国家的教育的具体要求。当代日本经济的腾飞离不开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如今在日本学校,挂国旗、唱国歌现象已十分普遍,这透射出日本国民强烈的效忠国家的思想和行为。
(二)集团主义教育。日本人总是以集团为重,集团主义是日本社会的重要特征。集团主义主要表现为成员之间关系密切、个人对集团的忠诚。集团主义教育目的是提高人的团结性、协调性,培养对集团的归属感和责任心,树立集团精神。
(三)个性教育。个性教育就是尊重个人的尊严、自由自律、尽职尽责的教育,它是日本民主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当代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核心。1947年3月31日公布的《教育基本法》第一条指出:“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尊重个人的价值、独立自主、身心健康的国民。”教育基本法的制定为实施个性教育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日本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在1985年的第一次咨询报告中详细论述了个性教育问题,指出:“希望能在现实的教育中实现以尊重个人的尊严、创造出丰富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这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独创精神,培养高尚的觉悟与丰富的个性,达到自我觉醒,成为一名“独立”的人,从过分崇尚集团意识而丧失自我中解放出来。
(四)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日本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一定的人生目标,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日本的学校进行人生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寻求人生意义,体验人生乐趣,以实现对社会的贡献。日本在幼儿园时期就教育儿童热爱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清新的空气以及对大自然的拥有,教育儿童彼此间相互关心,体味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寻找生活乐趣。日本小学教育目标是:“注意身心健康与安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事诚实生活愉快,崇尚美的事物。”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热爱真理,追求真实,严肃对待现实。”
(五)劳动教育。在日本,劳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意识,通过劳动体验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与他人合作的好品质。日本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有着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离不开劳动教育。为了新世纪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日本仍然把劳动教育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我国思想政治改革的途径
(一)德育地位日益突出。奉行“教育立国”国策的日本,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他们提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应当是具有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具有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的面向世界的日本人。为此,德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首位。不只是在学校,德育已成为日本全国朝野上下的自觉行动,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公司有章程。
(二)将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的培养作为德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一种激发人向上的原动力,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很典型,也很强烈,它已渗透到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如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将国际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倾向一直是日本高校德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三)德育内容日益扩大,以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道德教育中,不仅注重共同的价值观教育,而且根据学生实际讲授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既允许不同宗教教义讲授,也可以学习世俗道德内容;既进行有关伦理道德原则、规范的教育,又把德育推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即进行宗教教育、伦理教育、纪律教育、法纪教育、民主教育、人道主义教育、消费教育、保护环境教育等,无所不包,同生活紧密相联系。
(四)道德育形式的社会化、网络化和开放性。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整合一致的德育系统,在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的同时,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参与,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与日本有着悠远的文化历史渊源的邻国,作为儒家思想的发祥地,我们难道不应该从日本的道德教育中悟出点什么吗?以寻找我国高等院校的德育改革的出路。
四、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借鉴别国经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效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提醒我们,务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现在各国已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我国现代化比发达国家晚了近一百年,我们已没有时间重演别人的悲剧。必须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汲取其教训,加强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对教育效益的研究。
(二)坚持“意识形态化”,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各个国家都在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美、英、法、德、日都在宣传资本主义如何优越,新加坡、韩国则一方面毫不含糊地宣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建国理念,一方面又抵制“西方”思想的侵蚀。所以我们绝不能忽视政治性和传统性。中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并且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西文文化,应当分清精华和糟粕,政府和媒体应当有正确的导向。
(三)将学校德育重点转移到发展道德思维和培养道德能力上来。学校德育的任务是向学生灌输社会的主导思想意识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往,我国的学校德育特别注重观念的灌输,在方法手段上缺乏灵活性,学生的道德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学校德育的方法,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认识情境,帮助他们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基本思维模式,达到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道德观念的建立到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只有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真正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
(四)加强社会大环境和其他方式的配合。国外非常重视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必须树立“大政工”的观念,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注重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强烈的渗透性和持久性,使人们在良好的大小氛围中经受精神的洗礼,提高思想境界。而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的形成又要靠公民的自觉性、社会良好的控制手段、专业人员的良好素质以及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当代日本道德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