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5 16:30: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产品结构设计思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

篇(1)

Abstract: Product Structure Design is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specialty. It needs high-skill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o know about some industrial product appearance design, and master internal structure design of products, and can transform the product appearance modeling to practical product. According to the goal, it explore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of product structure design in practice.

关键词: 工业设计;结构设计;产品外观造型设计

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structure design;product appearance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47-02

0 引言

“产品结构设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同时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家电产品或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目前,国内高职院校随着时代的发展相续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高职工科类工业设计与结构设计属于年轻的专业。专业建设需要时间的沉淀,产品设计类专业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其中首要问题就是确立课程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而核心课程《工业产品结构设计》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1 课程开发的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思路是:依据地区经济规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和确定的职业岗位群,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经过专业人才培养论证会的辩证,提取企业资深工程师和行业专家的宝贵意见,先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对专业所涵盖的产品设计能力进行研究分析,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最终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的项目模块。

2 教学目标

结构设计课程的开发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是培养结构设计人才需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而当今社会企业对一个合格的产品结构设计人员有下列要求:①熟练一门三维设计软件和一门二维平面CAD软件。②对塑料模具和五金模具有一定的了解,包括模具各组成部分,以及塑料件和钣金件的设计规范。③塑料性能的认识。比如塑料的分类,注塑成型工艺的影响因素等。④塑料表面工艺了解,其中内容有磨砂、抛光、喷涂、烫印、电镀和覆膜等。⑤机械相关知识、机械制图,需掌握凸轮、曲柄摇杆等各种机构,熟悉绘图国家标准。⑥相应产品的生产装配工艺。⑦国内和国际在品质方面的安规相关知识,以及相应试验标准。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实训,掌握结构设计所需的各种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

目前社会上的企业招聘时,用人单位往往优先挑选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常常受到冷漠地对待,就业压力大。因此,提高学生的工作经验已经成为各大院校的当务之急。

以往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学习三维绘图软件的课程很类似,学生跟着老师一个零件接着一个零件地绘制,偏于注重学生“技”的训练,特别是仅强调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训练,而没有让学生具体地做一个项目,即从产品输入、结构设计与评审、模具评审与改模,直至项目结题的完整过程,使学生无法对产品设计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本课程将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选用一些典型的企业产品作为项目来源,立足于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产品设计的能力,还要具体地管理项目,在实践中运用产品设计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和必要的项目管理知识,使学生对产品结构设计有深刻的理解,掌握相应的产品设计经验,着重培养学生“先模仿,后创新”的能力。选取产品的绘制难度由易到难,所用的知识由浅到深。

本课程分两个阶段教学:第一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边讲边学边练。强调“教、学、做”相结合,灵活运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参考企业设计部门,把学生分成几个项目组,选出组长,并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使各组员互相帮忙,共同克服困难,推进项目的进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从而提升职业道德和修养。第二阶段安排实训专周采用实训教学方式,让学生到合作企业的校外CAD实训室实践,并引用企业的产品案例作为实训的题目,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按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和方法进行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既将所学相关课程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4 课程内容

为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根据产品结构设计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实际运用中所应具备的各方面技能,从学习各类型设计特征到把握总体产品绘制,将总体项目进度分解为各个时间节点,确定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为单元组织项目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主要是机械制图与测绘、机械工程材料、三维造型与工程图、模具设计、电器产品强制认证基础等,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读图、计算机辅助二维和三维绘图、工业产品设计的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的主体内容包括:①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规范;②注塑件材料特性、成型方法以及设计技巧;③连接结构:a.固定连接结构;b.活动连接结构;④电路板安装结构;⑤编写项目进度表和项目任务书;⑥结构设计方案评审;⑦编写改模方案表;⑧绘制工程图;等等。

5 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及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1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实训成绩占40%。

注重考核学生在项目进程中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在设计中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尤其是在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或其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纳的学生予以特别的鼓励,可考虑折合成相应的学分,做到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6 课程资源的开发

身为产品结构设计师,不仅必须掌握至少一种三维造型软件,而且需要具有广泛的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包括工程材料的知识、机构设计、塑料件和钣金件的设计要点,相关模具的特点,以及国内外产品行业安全标准等等。虽然国内有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工业产品结构设计》课程,但都是各自为营,教学内容和使用教材常常大相径庭。综观国内关于产品结构设计的教材,大概分为两个极端,要么是大而泛,即牵涉的范围太广,而没有侧重点,看似内容挺多,其实真正实用的很少;要么就是讲解的内容偏窄,比如仅提到了塑料件和塑料模具,而没有提及钣金件、新材料的运用,更没有材料表面处理的说明。由此可见,目前在产品结构设计课程领域,专业针对性强的教材稀缺。

本课程从实战出发,整理产品结构设计相关的各种材料,融入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能力,制作出实用课件、实训指导书和整个产品绘制过程的教学视频,创建学生作品数据库,汇集国内外优秀结构设计作品,并经过两个学年的不断修订,最终开发出符合当前企业需求和学校情况的教材。

7 总结

本课程适用于工科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亦可作为所有与产品结构设计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选用,相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必将有利于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虞凯,路海萍.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走向[J].学理论,2011(35).

[2]陈青云.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J].技术与市场,2009(10).

[3]许弢.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体探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1).

[4]盖海红,秦学武.浅谈高职院校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2).

[5]徐向明.高职院校的产品设计课程[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篇(2)

关键词:微矩形;电连接器;绞线插针;MDCF

中图分类号:TG113.22;TP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2-00-03

0 引 言

电连接器是实现电器终端之间连接与分离功能的一种电子元器件,它在军事武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武器系统及航天器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要求电连接器的体积越来越小,接触件间距越来越密,且可靠性越来越高。

MDCF压接式微矩形电连接器是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开发的。产品接触件间距为1.27 mm,排距为1.1 mm。技术性能指标符合GJB2446A-2011《外壳定位微矩形电连接器通用规范》。该系列产品是目前间距1.27 mm,排距为1.1 mm微矩形连接器中体积较小的一种。与现有MDM系列微矩形连接器相比,各项电性能指标均未降低,体积却只是其一半,是一种结构合理的小型化产品。

1 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MDCF系列压接式微矩形电连接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所列。

2 设计思路

MDCF压接式微矩形电连接器要求产品在目前间距为1.27 mm,排距为1.1 mm的型谱基础上将产品体积尽可能做到最小,并保留原1.27 mm间距系列产品法兰盘的设计,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安装需求。因此该产品设计的关键就是在不影响产品性能指标的前提下,优化产品结构,缩小产品体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以外壳为突破口,解决基座及其它零件的设计、工艺等问题。该连接器具有高可靠、体积小、电性能优越等特点。产品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3 结构设计

3.1 外壳设计

外壳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绝缘安装板和接触件以及保护插孔、插针免受机械损伤。本产品采用全金属外壳结构,在材料选择上,选用了密度小、抗腐蚀性强、易于加工的铝合金材料,加工后表面采用化学镀镍。对插面采用30°梯形防误差结构,在插针插孔接触件啮合之前,梯形的外壳先实现定位。外壳尺寸比常见的1.27 mm微矩形电连接器缩小不少,且宽度方向尺寸缩小到极致,即法兰尺寸与梯形对插面的宽度相同,这样既保证了用户的安装需求又缩小了产品体积。MDCF-51PL外壳如图3所示,MDCF-51S外壳如图4所示。

3.2 接触件设计

要实现小型化,就必须减小其接触件的尺寸。传统的电连接器弹性插孔尺寸不断减小,其可靠性也随之降低,无法保证接触可靠。因此根据微矩形产品的特点和成熟工艺,接触件选用绞线插针。

绞线插针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一种反极性接触件,插针为弹性接触件,插孔为刚性插孔。绞线插针与插孔对插时,插针中部凸起且凸起部分外切圆直径大于插孔内径,在工作时因受力产生压缩变形和轴向旋转伸长,插针外圈的七根弹性铜线与插孔形成七线接触,在各个方向都有接触点,抗振动性更强。七根弹性铜线构成并联系统,大大提高了连接器的固有可靠性,由此可以看出,绞线插针具有尺寸小、抗振动、耐冲击、接触电阻小等特点,很适合应用于微矩形连接器。此外,麻花插针的生产和检验均能实现自动化,成本较低。绞线插针及其断面图如图5所示,插孔如图6所示。

3.3 绝缘安装板的设计

绝缘安装板不但要支撑和保护接触件,还要承受和传递插拔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力,因此绝缘基座需要足够的机械强度,同时,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绝缘安装板与外壳的装配性。插头基座设计从下往上装,而插座基座为了缩小外壳体积,则从上往下装。绝缘安装板结构设计图如图7和图8所示。

在材料选择方面,常见的绝缘安装板材料主要有改性聚苯醚(MPPO)、聚苯硫醚(PPS)、玻纤增强PBT、玻纤增强尼龙等,其性能对比见表2所列。

随着军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安装环境对连接器绝缘安装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上表可以看出,聚苯硫醚(PPS)具有耐高温、耐环境、强度高等特点,且聚苯硫醚(PPS)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其机械强度随温度升高降低较小,MDC 这些特点正好能满足连接器对强度和耐高温等性能的要求,所以我们选择聚苯硫醚作为本项目产品的基座材料。

此外,根据产品的外壳、接触件尺寸以及孔位的排列,本次设计的基座孔壁厚度约为0.4 mm,我们通过计算来验证其是否满足连接器的电性能要求。

(1)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R=PT

公式中R为绝缘电阻(),P为体积电阻率(/mm),T为绝缘材料厚度(mm)。

聚苯硫醚的体积电阻率为2.8×1016 Ω/mm,相临接触件的最小绝缘间隔为0.35 mm,则绝缘电阻值为:

R=2.8×1016×0.4=1.12×1010 M

与表1中所列出的电性能指标相比较,绝缘安装板的设计完全满足绝缘电阻的要求。

(2)介质耐压

介质耐压的计算公式为:

V=KT

公式中V为绝缘介质耐压(V),K为抗电强度(V/mm),T为绝缘材料厚度(mm)。

聚苯硫醚的抗电强度为6 800 V/mm,相临接触件的最小绝缘间隔为0.4 mm,则耐电压值为:

V=6 800×0.4=2 720 V

与表1中所列的电性能指标相比较,绝缘安装板的设计完全满足绝缘电阻的要求。

4 主要试验及其论证

初样加工出来后,按Q/MB814-2013《MDCF系列微矩形电连接器详细规范》做了结构试验,整个试验过程按照试验大纲要求进行,在结构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现指标异常,通过试验证实了产品的性能达到了GJB2446A-2011《外壳定位微矩形电连接器通用规范》的要求,并为以后批量投产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5 产品特点及应用

MDCF压接式微矩形电连接器结构设计新颖、合理,具有通用性强、体积小、重量轻、分离力小、高可靠、安装方便等优点,是微矩形产品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产品,此产品能充分发挥微矩形电连接器的优势,在航空航天、武器系统、电子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经鉴定试验,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MDC-51PL(插头)连接器如图9所示,MDC-51S(插座)连接器如图10所示。

6 结 语

本文通过介绍MDCF系列微矩形电连接器的结构设计,阐述了MDCF系列微矩形电连接器的结构特点。该系列产品体积只有常见1.27 mm系列微矩形连接器的一半,而电性能并未下降,完全满足连接器小型化、高可靠性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磊,陈雁.航天用微矩形电连接器的一种新选择[J].机电元件,2012,32(5):50-53.

[2]周建新,罗杰.国产微矩形电连接器发展研究[J].机电元件,2013(4):54-60.

[3]黄锐.塑料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佘玉芳.机电元件技术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

[5]曲喜新.电子元件材料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

[6]左刚强,杨阳.MDC-51PNP,MDC-51SL5型微矩形电连接器的研制[J].物联网技术,2016,6(10):52-53.

篇(3)

关键词:目标成本; 成本企划; 作业成本; 价值工程

中图分类号:F270.7 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70-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军品价格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工企业传统的垄断优势已不存在,竞争已成必然,降低成本,控制军品全寿命周期费用(LCC),成为军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新环境下,传统成本控制方法的缺陷:偏差性和滞后性已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方法来对研制成本进行控制。在这种要求和IT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利用ERP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成本企划与ERP成本模拟反复循环,建立动态目标成本,并转化为标准作业成本,已作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目标,乃大势所趋。

二、动态目标成本管理的意义

装备目标成本是装备研制企业依据装备研制生产现状、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经济资源供给等条件,在科学合理测算未来装备研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成本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需求做出的装备研制生产成本预期。

装备的目标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利用ERP系统实现对装备目标成本的动态管理,也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1)动态目标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的范围扩大到了装备的全寿命周期。

(2)动态目标成本管理增强了成本管理的预见性、目的性和科学性。

(3)动态目标成本管理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4)动态目标成本管理为研制阶段开展限费用设计提供了实现手段。

三、传统模式下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目标成本测算不够科学合理

大型装备由于采用了较多的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这为准确估算装备的LCC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一是如相控阵体制的大型装备,构成整机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的T/R组件,其关键元器件是与装备同期开展研制的,因而器件的生产成本及装备的研制成本在早期难于预估和控制;二是多项关键技术需同步攻关,因而方案的变更、试验项目的增加都是动态变化的;三是在生产加工中,由于新结构、新设计、装配的精度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在前期成本预估中难于考虑周全;四是装备后续的调试时间、试验项目及次数、试验自备条件等更是无法预估,需要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

2.成本管理理论僵化,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传统成本管理以单一的工时为分配基础,割裂了成本与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失效;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没有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另外,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全面满足战略管理的需要。

四、ERP环境下动态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

1.基于成本企划的管理模式

动态目标成本管理首先是以顾客为导向的,而顾客导向的成本管理典型模式就是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法(Target costing,TC)是在新产品设计或改型设计之前,按照客户能接受的价格确定产品售价。然后再根据企业期望的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并用目标成本控制产品设计,使产品设计方案达到技术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成本企划体现了在复杂多变、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产品售价不由企业主观条件决定,而是由市场条件决定的情形,因而其目标成本的设定方式是一种市场支配式,体现着强烈的外向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2.基于作业成本的管理模式

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为基础,使得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成本可追溯性大大提高,是成本管理理论从工业化大生产以来最根本的变革。

动态目标成本管理又是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是指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通过价值工程来保证目标成本实现的一系列成本改进工作。成本改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设计、生产、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多项作业,企业在这些阶段实施的作业对目标成本的最终实现起着关键作用,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来完成。

在目标成本分解过程中,除了按产品结构分解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外,还要把生产组织过程分解为具体的作业,即设计工艺路线,然后划分作业中心,把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分解到各项作业上,并形成标准作业成本,作为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的依据。目标成本按作业进行分解的好处有:第一,可以运用ERP的成本模拟功能测试各种设计方案的成本,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第二,通过作业成本的分解和计算,为价值工程的方案改进提供依据;第三,目标成本转化为标准作业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五、ERP环境下动态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建立

1.动态目标成本的形成原理

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成本企划通过对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达成―再分解”这样一个循环过程,通过多重循环挤压和逐层挤压来降低成本。在分解和挤压过程中,需要运用ERP的成本卷积计算告诉设计者“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其形成原理如图1所示。

根据产品设计方案的产品结构信息和制造工艺信息,企业将BOM和Routing输入系统,结合预计的采购件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率等成本基础数据,运行ERP成本模拟功能,检查模拟结果是否达到目标成本的要求。如果达到,可以作为可选方案之一;如果不能达成,则进行产品结构或制造工艺方案修改;如果有多个可选方案,则运用价值工程筛选最佳方案;最佳方案的成本将作为动态目标成本,并转化为标准成本。

2.具体步骤

(1)预测目标价格和销售量。目标价格是根据市场可接受的目标范围、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等因素来确定的。在确定目标价格的同时,需要确定在这种价格下企业的预计销售量,因为销售量影响生产量,生产量影响作业量,作业量影响产品单位成本。

(2)确定产品目标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的关系式确定目标成本。在确定目标售价以后,目标成本可以与目标利润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互动,这中间需要考虑期间费用的影响。总之,要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确定产品目标成本(指制造成本)。

(3)价值工程及其在ERP中的转化。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简称VE),是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等三个基本要素。

价值工程就是要找到产品的最佳设计方案。产品设计主要包括产品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和制作工艺设计三个方面,其中产品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设计将转化为ERP中的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并据以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具体如图2所示。

a.物料清单。利用价值工程完成了产品结构设计之后,便形成了物料清单。物料清单是一个完整的、正式的、结构化的组成一个产品的有关部件清单。对于产品成本来说,物料清单决定了产品及其中间件的物料用量,而材料的价格将从ERP物料系统信息中调用。

b.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描述了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执行这些工序的先后次序。除此之外,工艺路线中还包含了每一道工序在哪个工作中心执行,以及在每道工序上的排队时间、准备时间、运行时间、移动时间、加工批量等与生产成本相关的技术信息。而工作中心则规定了班制、班工作时间、设备数、人员数、总工作能力、单位作业成本等技术信息。系统使用工作中心中定义的公式和工艺路线中的标准值就可计算标准的作业耗用量,随后根据成本中心中计算出来的作业价格,系统就可以计算出标准的制造成本。

(4)成本模拟运算的关系式与数据来源

a.关系式:

①产品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

②直接材料费=材料用量×材料价格

③直接人工费=直接人工耗用量×直接人工费率

④制造费用=预计作业动因量×成本动因费率

⑤成本动因费率=固定成本动因费率+变动成本动因费率=固定成本/总预计作业动因量+变动成本动因费率

b.数据来源:

①BOM提供材料用量,系统物料文件提供材料价格。ERP通过BOM卷积计算可以获得直接材料费用。

②工艺路线提供直接人工耗用量。工作中心提供直接人工费率。ERP通过工艺路线的卷积计算可以获得直接人工费。

③预计作业动因量根据预计产量和工艺路线的标准工时卷及计算获得;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动因费率根据成本中心的历史标准成本会计信息进行预测。

(5)价值工程的循环改进。根据成本模拟运算结果,对价值工程方案进行改进,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a.产品结构设计方面的改进。根据BOM清单,可以考虑材料价格是否可以降低,材料用量是否可以降低,材料是否可以替代。

b.制作工艺设计方面的改进。根据工艺路线和工作中心,可以考虑工作中心的工作时间是否可以延长,以增加产能;是否可以减少工人数量以降低直接人工费率;是否可以减少作业,特别是一些不增值的作业;是否可以减少排队时间、移动时间、甚至加工时间,以降低作业动因量;加工批量是否可以调整,以有效发挥产能;以及是否可以降低材料损耗和废品率,以降低单位成本动因费率。

(6)最佳方案的模拟成本转化为动态的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对达成目标的成本企划方案根据价值工程筛选出最佳方案,该最优方案的模拟成本将作为动态的目标成本转化为动态的标准成本,据以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后,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成本企划和模拟运算。

六、结束语

目前,在国内ERP软件中,有的具备了成本模拟运算功能,例如用友ERP-U8的计划成本功能,但也有不少软件只有成本预测功能,而没有成本模拟运算功能。其实成本预测功能远不如成本模拟运算功能有实用价值。另外,产品设计数据转化为ERP的BOM和工艺路线数据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如果能把ERP与企业的CAD/CAM/CAPP/PDM等设计制造软件集成起来,动态目标成本管理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玉清,刘伯莹,.ERP与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50

[2]胡元木.成本企划,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4),45-48

[3]胡善珍,孙敬平.作业成本管理与成本企划的综合应用构想[J]商业时代,2008(22),45-48

篇(4)

工业设计是一门涉及技术、艺术、人文与社会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相应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也应由社会构成、艺术构成和技术构成3方面组成,其中社会构成是基础,艺术构成是特色,技术构成是核心。按照太原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于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界定,遵循课程群建设的相关性、独立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原则,并兼顾课程建设、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3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群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将核心课程群划分为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群、产品人因设计课程群、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群和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群等4组。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群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产品成型条件和规律,运用设计思维和创意方法进行产品造型的能力。从对人造物造型美的认识到产品造型的自由塑造,学生的学习过程需经过认识到模仿到创新的多个阶段。“形态设计基础”、“产品形态设计基础”和“产品造型设计”等3门课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形态塑造与创新的基本能力。产品人因设计课程群是工业设计核心课程群中的核心,主要培养学生生活方式的创造能力。具体的设计过程是以设计心理学为体验设计的依据,通过对人的身、心、精神以及生活形态的调查、分析或测量,以产品为载体来推动生活方式的改变。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群重点培养学生的材料使用和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工程设计与产品设计环节之间的衔接过程,通过将不同的制造技术与材料特性整合进产品设计中,设计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否则只能算是构想。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群内容涉及到材料、机械、电气以及制造等知识。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群是以上3个课程群知识的综合运用环节,其中“产品设计Ⅰ”也就是“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Ⅱ”是“产品人因设计”。该课程群以具体类别的产品设计为对象,“产品设计Ⅰ”和“产品设计Ⅱ”均以学生能经常接触到的生活类产品为设计对象,便于设计调查和用户研究的深入开展。“产品设计与开发Ⅰ”和“产品设计与开发Ⅱ”以太原科技大学侧重的专业特色产品为对象,包括文化产品和重型机械产品,注重创意或创新思维的提升,同时注重产品功能和结构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优化

课程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策略应以群内某门中心课程为基础,以课程间内容整合为重点,理清课程间逻辑关系,划清课程的知识界限,删除课程间重复内容,构建起课程间的系统性。依此原则,针对核心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优化提出以下几点教改思路:

1.提升“设计思维”课程的重要性,更新其知识体系,并将其贯穿于所有设计基础和综合设计类课程

设计思维过程是工业设计实践中最有价值的环节,工业设计问题解决过程实际就是设计思维过程,因此设计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继工业时代后信息时代的社会变化,工业设计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其中设计思维作为工业设计知识的核心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且其蕴含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很难显性表达。因此,“设计思维”课程的内容更新非常值得重视。为了提高学生设计能力,设计思维课程必须贯穿到所有设计基础和综合设计类课程,使得学生基本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

2.深化“形态设计基础”的内容提炼

在基础形态设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工业产品形态设计基础的课时量和教学深度,将工业产品形态设计基础内容作为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群的中心课程。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相比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造型基础比较薄弱,要想短时间内提升到自由造型能力不太现实,再者工业设计造型有其自身规律,即形体具有工业加工特点。可以说,工业设计造型可以相对脱离纯视觉艺术造型母体,具有其自身的成型条件和造型规律,因此从形体成型的理性层面进行“形态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提炼很有必要。

3.加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与能力以及用户参与式设计思想与能力

IDEO(美国著名工业设计公司)为优秀的设计重新作了定义———优秀的设计创造的是美妙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产品。IDEO通过大量设计实践所探索出的设计思想和实践形式正改变着企业创新的方法,高校应紧跟国际设计前沿,传授前沿知识。重点对产品人因设计课程群引入行业内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先进的简单有趣的设计方法、轻松自然的用户研究实践形式等等。

4.加强手动建模思考能力,推进设计思维的设计实践方式

设计过程中通过手来思考是设计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草模来推动想法是其重要一环。笔者主张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设计实践环节都应该加强草模制作过程,以此来反复推敲设计想法,真正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手动建模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平面形式的剪贴、拼接等,还包括三维形式的快速原型,将其运用到以上4类核心课程群每门课程中,能起到充分刺激创意创新思维的作用。在课程群知识的归属方面,可以将其列为课内实践环节,而且是辅质的作业手段,将不会影响到知识界限的划分问题。

三、结语

篇(5)

Abstract: With the Chinese products transformed 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a successful design should meet various requirements. These requirements include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product features,quality,effectiveness,and also have use requirements 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requir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to further improve.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product design and die design in the mutual association in which combination of both are m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achiev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the product design and die design differences and convergence of both are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practice.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产品设计;设计思路;模具设计

Key words: made in china;created in china;product design mold design;design ideas;mode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217-01

1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产品设计的重要性,由于产品设计阶段要全面确定整个产品策略、外观、结构、功能,从而确定整个生产系统的布局,因而,产品设计的意义重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重要意义。如果一个产品的设计缺乏生产观点,那么生产时就将耗费大量费用来调整和更换设备、物料和劳动力。相反,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表现在功能上的优越性,而且便于制造,生产成本低,从而使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得以增强。许多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都十分注意产品设计的细节,以便设计出造价低而又具有独特功能的产品。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司都把设计看作热门的战略工具,认为好的设计是赢得顾客的关键。

2模具设计

产品的创新使得产品的形状,表面处理,以及工艺性要求日趋严格,所以在产品的模具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市场对模具的要求精益求精,这就要求模具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功底和细微的洞察力以及本身对产品的认知度也需要一定的提升,模具设计工作者首先对产品需要一定的认识,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产品模型在诞生之后,交付模具设计工作者根据产品的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制造模具,这一从产品模型图―模具―产品成功诞生经过多环节工作者的参与及完善缺陷。

3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差异

3.1 产品设计:主要工作是偏重产品的外观和结构.而外观设计需要各方面的信息汇总,是你平时生活所感受的所看到的通过个人见解反映出来的样子的重新组合;结构设计部分就需要对机械,电子等等方面的技术了解,包括要了解模具设计的知识。

3.2 模具设计:围绕模具制作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决定的设计。

3.3 产品设计要考虑全局,在整个过程自己牵头,从总规划时设计者就应该具备总体的轮廓并细化整体树,在设计初,就应该将可能存在并可规避性的隐患杜绝,使产品在后续的制成上对达到设计预期的目的。

但是产品设计工作者在原先的基础上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模具的制作成本以及产品是否从模具中得出,以及模具的制作成本,是否达到性价比的优势,而模具设计仅从模具的寿命和产品的易出性考虑多一点,而对产品的完整性会有一些欠缺考虑,这就是模具设计和产品设计脱节的弊端。

4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的衔接

产品设计是设计产品本身,模具设计是制造产品的工具,成功的产品需要从雏形到成品经过一段思考再实践再到最终的诞生,这中间需要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全力合作,需要产品设计的初步理念需要产品设计工作者必须和模具设计工作者及时沟通,产品设计侧重产品,模具设计侧重模具的可塑性,这就的需要一个项目总负责人将这两者的优点结合,优点交集就会更大体现产品的优良性。

4.1 首先产品设计需确定的设计思路的主干线正确,产品的轮廓需要一定的初期实现,自上而下建模,把握大方向的一致性,避免后续过多改动,是总体规划不得偏离预计期望值;

4.2 产品设计在产品轮廓雏形阶段需要求模具设计相关人员介入本次的设计阶段,把握模具的分模型式,综合讨论产品的外观性和顺畅性;

4.3 一旦产品轮廓确定,需要肢解成各个零部件,完成内部结构设计,使内部结构的优良性更大的提升,这就需要一定的模具知识功底,怎么样设计内部结构,避免内部结构影响外表面的瑕疵,这阶段需要产品设计长期积累的经验制作,经过模具设计的联合评审是否可行,加以二次把关,当分解成各个零部件时,产品设计需考虑产品的装配便携性,避免设计的出产品,却做不出产品的尴尬阶段,产品设计在手板阶段,需经过本身和他人的眼观,手动综合判定零部件是否便携性,工艺性的顺利,需要防呆处理必须进行,避免在非必要的防呆结构制作防呆,这会给产品整体装配产生很大的困扰,零部件的合适性原则必须把握,本可以做成联体,避免做成单体,无形中增加产品成本,一个人工昂贵并且装配困难的产品不能算成功的产品。这就需要产品设计采取其他的方式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4.4 在模具设计阶段,避免模具设计无法把握产品设计的理念,使之与产品设计的原始思路相违背,这就得产品设计须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告知模具设计,使得模具设计不得偏离此方向,产品设计须参与模具设计主干环节,在模具设计阶段针对产品的外观瑕疵以及危险度的要求需要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相互沟通,找到更好得解决措施;

4.5 模具在初始设计完成阶段,产品设计首先核对零部件和图纸的差异,是否和自己的设计理念相吻合,有没有过多的差异,然后根据所得差异,是否在产品的许可范围之内,如果不在之内,需要将模具结构和产品结构相调一致,避免差异性扩大使之不能匹配,经过反复的验证确认直到最终将产品模具确认下来。

5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得出通过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相互穿插并且面向可制造,可装配的的设计思路可以很有效的解决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环节脱落的尴尬,通过有效的两者结合便会缩短我们产品开发的进度,会通过此法我们产品设计出来会更好的面向制造者和消费者。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汽车轿车;司机门;总成结构设计;主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020-02

汽车车门设计作为汽车车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整车质量的好坏,同时,车门设计也是车身设计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为此,要保证零部件之间的装配与协调关系。因此,对车门总成结构设计和主断面研究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1 研究背景

汽车工业作为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代表性产业,也是最具典型的成熟性产业,它与其他产业有很大的关联度。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和工业的发展,还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技术的高投入与创新步伐的加快,汽车产业出现高产出的经济特点,从而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从80年代起开始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阶段,并在1994年列入支柱性产业,其发展速度更是迅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车门总成结构设计作为汽车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装配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运行的稳定性、质量、寿命和能耗。尤其是随着现代国内、国际之间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领先科学进步,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以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出路。

2 车门总成结构设计

车门设计总的原则是由外而内,先外板再内板,先断面再数模,先周边再内部的过程,逐步设计。关键的控制点有外板曲面、分缝线、门锁结构、内板结构、密封间隙、铰链中心线长度姿态、玻璃升降器位置和玻璃曲面等。汽车司机门总成结构位于驾驶舱位置,它既可以反映汽车内部空间的功能,又是人们感受汽车内在品质、体验驾驶乐趣、满足消费心理需求、口味空间舒适度的主要载体,以下针对汽车车门总成结构设计进行简单分析。

2.1 成型工艺

传统汽车司机门门护板主要采用真空成型,该工艺成型周期长、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为此,已经逐渐被新型工艺所取代。目前主要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由于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成型周期短,并且尺寸精度高、标记清晰等特点,使其得到广泛应用。比如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车门护板主要是采用改良PP为主体,不仅价格低廉、质量优越,而且成型工艺性强,性能优越。

2.2 造型设计

车门造型的设计作为结构设计的前提,若是在造型设计中,出现设计分析不完整时,那么就必然会引起反复修改,从而影响到汽车的开发周期,为此,必须要加强对车门造型设计分析,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内饰总成与相关零件的配合与间隙。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前门框胶条、地毯压条、仪表板、B柱饰板、三角饰板之间的间隙以及装配问题,玻璃尺寸与胶条、腰部胶条结构分析,车门内板与门护板是否适用于其汽车整体设计要求,同时要符合门框间隙、内开手柄与内饰板之间的配合关系,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紧固点的布置,同时还要考虑相关零件与门护板总成的运动校核。

其次车门的各个附件是运动件,为此,必须要考虑到仪表板周边零件与门关闭状态下的配合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在整个车门开关过程中与其他零件之间相互不刮擦、不干涉。

再次是关于车门总成各个子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车门内饰总成各子零件的相互配合关系一定要合理,避免造成段差、尖角、老鼠洞等外观上以及内在质量上的缺陷问题。如车门与其他杂物盒之间的相互配合,极易发生段差、尖角现象,不仅影响车的美观性,而且更严重的是影响车的质量(具体如图1所示)。

另外还包括门护板成型工艺性及人机工程。一方面,需要检查分型面的连续性、拔模角度等等,这些一定要满足工程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检查扶手台宽度、布置、抓握尺寸、肘部空间尺寸设计、肩部空间设计等,一定要满足人体的舒适性要求。

2.3 功能要求

车门总成设计的核心是要满足使用要求和功能要求。车门内板主要是满足门护板本体安装的牢固性,确保门护板在使用过程中不松脱,同时,还要满足尺寸工程要求,并保证其零件与其他部件的协调性与连贯性。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影响车门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有定位设计、强度设计、坚固点设计、性能设计,以下做详细说明。

强度设计,一般而言,影响车门护板强度的因素有材料、壁厚、加强筋以及圆角等。材料主要采用碳配钙质、填充改性PP、DPDM,其中,聚丙烯具有较高的耐药品性、耐高热变形性、耐应力性等,同时,其还具有较强的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聚丙烯的低温冲击强度,同时提高其抗冲击强度,又可以保证产品的韧性,在加入碳酸钙后,聚丙烯的尺寸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合理设计壁厚,避免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现象。不可以过厚过薄,过厚则难以达到均匀硬化,过薄则会引起不均匀收缩,要求热塑性塑料连接厚度设计比为1:1.5-1:2为宜。在门护板设计上,加强筋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特征,通过加强筋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加内饰板的刚性,而且可以保证内部流畅性,提高面板的感知特性,更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乘员的保护(加强筋具体的尺寸设计如图2所示)。

定位设计,通常情况下,是对车门护板的定位,以门护板前端的一个卡子或者定位销进行上下定位,以后端的一个卡子进行前后定位,以周围卡子的卡子座进行左右定位,上述定位用以确保仪表板流线型之间的配合关系,具体如图3所示。

3 断面设计及研究

车身断面设计是国内外汽车设计中的一项核心技术,断面设计主要是指在设计初期,基于车身外造型,对车身关键部位进行的控制断面设计。断面又被称之为截面,是用平面剖切车身结构所得到的截面在该平面上投影的形状。断面的概念是伴随着工程图纸的出现而出现的。在进行机械加工时,通过工程图纸将机械零件结构和技术要求表达出来,而对于复杂性的结构,则需要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视图,从而对结构进行清楚的表达。

另外,要注意断面的剖切原则:1)包含密封件断面的剖切方向,最好平行于坐标轴方向。2)剖切区域的截面,一定要按照装配状态进行剖切。3)汽车纵向(Y0)对称中心平面为必剖断面。4)密封条在断面中要按照自由状态进行绘制。同时,在进行断面绘制时,要将相临零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用以识别断面零件,并且要将所有钣金件厚度表达出来。

断面设计主要作用有:1)检查和控制关键造型特征以及车身分缝间隙。2)控制车门设计中密封条的个数和每个密封条的压缩量,保证车身具有良好的密封性。3)断面设计可以初步确认和验证车身的分缝线和开闭件运动起止位置的合理性。4)初步确定钣金件的冲压方向,避免冲压负角,减少后续不必要的修改。5)可以初步确定相邻钣金件连接的方式和可行性。6)断面设计可以初步确定车身钣金件与内饰、外饰之间的搭接关系,以及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边界条件和固定方式。7)断面设计还可以控制关键造型特征和关键功能尺寸,避免方案性失误。

此外,通常车门设计的要点有车门外板设计、车门内板设计、门锁设计、玻璃设计、玻璃升降器设计、限位器设计、车门铰链布置设计及门的运动校核、车门的密封设计。

4 结束语

车门设计硬点控制作为其设计的灵魂,而主断面设计作为完成和完善设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设计时,一定要以此为具体的设计思路,确保设计的稳定性,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通过车门设计,来优化车身设计,去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性,通过实践总结,不断调整,从而达到最优的设计结果,来共同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乐玉汉.轿车车身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谷正气.轿车车身[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群;翻转课堂;工作坊

21世纪的高科技信息化技术,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同时,也为社会转型与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各大高校都根据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对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时代翻转课堂的课程进程是课前自学与课堂练习相结合,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讲课+课后练习的程序截然相反。翻转课堂源自美国人萨尔曼•可汗的数学视频教学,他通过网络平台将提前制作好的数学辅导视频在网上。这种自主选择适合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注意力,并形成日益推广的创新教学模式。工业设计专业的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和重点、难点等知识内容,将设计程序及讲解制作成10至15分钟的视频材料或交互性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观看视频,视频的暂停、回放、重复观看等性能,增加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吸收和进一步的思考。可视的视频、生动的音效、图文并茂的案例图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机动性和自主性,多个视频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兴趣。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并做简要的笔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能够高效实时地跟学生交流互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以下,笔者以武汉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二年级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分析翻转课堂的情景和进程。教学过程:课程教学前布置课程任务单,如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知识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重点和难点,以及课程作业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展示各种优秀案例,并及时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动手实践。教学要求:通过理解型存在的目的和其蕴含的特殊意义,探索造型活动的目的及其与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合理地使用材料,使其真正掌握材料、结构、形态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课题说明及要求:用瓦楞纸解决一个人坐的问题,要求能够承受一个成人的重量。本课题训练学生充分发掘材料的特性,通过结构的巧妙设计发挥材料最大的承受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观看造型设计基础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程序和分析的教学视频;在网上或家具市场进行座椅的设计调研,过程中要注重造型、色彩、材料与结构的关系。准备长宽为80厘米大小的瓦楞纸、尺、裁纸刀。课堂授课:第一,针对学生课前学习产生的问题,对设计思维、创新流程、创新方法进一步答疑解惑;第二,课题分组,进行头脑风暴的方案设计,对最终采取的设计方案绘制尺寸图及效果图;第三,结合瓦楞纸纸材,进行认知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训练,利用结构上的巧妙以及瓦楞纸材的材料特点进行实体制作。课堂作业:利用中国的榫接穿插结构制作瓦楞纸座椅(图1)。翻转课堂可以实现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大类培养,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志趣和特质,因人制宜,实现多样化和差异化培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教学资源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利用在线资源的丰富性逐步推进,能有效地强化课程建设中的开放性、自主性、个性化的特点,实现“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改革(表1)。

二、课程群建设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武汉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通过课群重组与特色课程立项促进课程建设升级。新的课程群一般包含一至两门专业主干课与一门方向课。课群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锻炼学生专业方向的设计能力。课程群的授课方式严格按照从“规范”到“技能”,再到“创新”的教授方式。教学中的案例项目均从企业获得,并将其细分,与课群的教学目标进行网络整合,在企业项目中对学生进行课堂讲授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评价。同时,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议等方式将企业设计师引入课堂,以讲座总结的方式进行跟踪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新的培养方案,通过课程群与特色课程构建推动课程建设。课程群建设有助于整合教学资源中的信息化应用课程,如计算机学习类软件、学科辅助教学类软件、课件制作平台类软件等方面,通过课群重组与特色课程立项构建促进课程建设升级。以产品设计结构设计课群为例,该课群包含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专业主干课)+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专业主干课)+结构设计(专业方向课)。课群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牢记结构设计制图规范,掌握工业产品三维结构建模知识,锻炼学生的工业产品结构设计能力。从基本的结构设计规范开始,到最终的结构设计创新结束,用一个或者多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项目案例来辅助课群课程的顺序进行。前面的课程是后面课程学习的基础和能力提高的保证,实现了课群的“规范——技能——创新”的课程连贯。课程群建设加强了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信息化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关联课程的整体编排架构、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及教学资源的协同开发利用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课程群的实施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了解与深入研究,开放性、集约性的课程逻辑群建设,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三、工作坊的引入与推广

信息时代的情境工作坊为设计创新研修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式,网络远程会议、高清视频会议、音频交流等,都能对设计提案进行及时的反馈。在工业设计的教学中,工作坊以其紧凑的教学模式,使参与者通过互动及信息交换来获得知识和经验。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与武汉美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形成“新能源产品落地项目”等项目教学思路,并成功举办“第三届广东顺德青鸟杯工业设计大赛”“武汉龙兴设计公司Workshop”等各种项目制教学设计与大赛。在“青鸟杯工业设计大赛”后续的竞赛获奖作品研发中,学生与青鸟公司设计师合作进行“创客实践”计划,将数款设计作品推向市场。同期,武汉工程大学与广东工业设计城继续围绕高校教学与科研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引领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实践项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学生得到了广东工业设计城多家设计公司的充分肯定,双方希望继续加强合作,以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争取企业与高校的双赢。2016年底,武汉工程大学与海尔创新设计中心通过网络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入海尔众创意平台,并成功建立“优熙优家•武汉工程大学联合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好的交流学习平台与展示能力的机会,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形成企业设计师与学生高效无缝沟通平台,提早发掘工业设计专业优秀人才。

四、教育信息化服务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