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30: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报表毕业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要培养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
据笔者调查,目前福建大部分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通常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实行的是毕业论文加毕业实习模式。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会计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严重脱离,内容层次不清且逻辑混乱,抄袭拼凑现象严重等问题,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笔者认为,让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本身并不合适,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高职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专业理论知识及分析水平有限,缺乏进一步研究的能力,难以理论联系实践,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二是论文撰写具有较强理论倾向性,这一范式的学术意味较浓,而高职院校强调的是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不是学习研究高深理论知识,撰写毕业论文直接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对高职会计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实际上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难以到达预期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有鉴于此,笔者所在的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自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通过积极调研、转变思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需求出发,创新性地提出用毕业设计加毕业实习取代毕业论文加毕业实习这一模式。该模式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案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使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运用其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实习单位进一步掌握会计实务的基本技能,懂得会计实践工作中应具备的常规操作方法,以期在毕业时就能实现从实训教学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胜任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培养宗旨。具体目的包括: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解决会计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综合训练,运用所学会计知识,结合实际,掌握全套会计处理方法。
3、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学习掌握会计新知识的方法。
4、初步掌握企业经济业务流程,为开展财务管理做准备。
(二)毕业设计总体思路
1、根据学生所熟悉的某工业企业(原则上不采用商业企业)作为毕业设计的原型;
2、根据选定的企业设计20××年11月的期末余额;
3、设计选定企业20××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70项左右;
4、依据所设计的经济业务事项采用软件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录入期初余额、填写会计凭证,并审核、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输出毕业设计成果。
(三)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根据选定企业经济业务的流程及会计核算的要求设计该企业20××年12月发生的对内对外经济业务事项;同时设计会计核算中必要的转账事项。12月的经济事项至少应包括下述内容:
1、款项收付及资金筹集业;(5-8项)
2、材料物资或商品采购业务(不低于两种材料或商品,均需考虑增值税因素)(5-8项)
3、固定资产增减和处置业务;(5-8笔业务)
4、产品成本核算和入库过程业务(须涵盖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发生、计算和分摊);(8-12项)
5、商品销售有关业务核算;(12-16项)
6、其他日常债权、债务及期间费用开支计提等综合业务;(12-18项)
7、期末财务成果的计算(包括结转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分配利润等)。(5-8项)
(四)毕业设计成果
1、设计的20××年11月份的各账户(包括总账及明细账)期末余额;
2、设计的经济事项及转账事项(附对应的会计分录);
3、科目汇总表、总账、明细账
4、2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0年12月的利润表。
三、 毕业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从2006年设立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对首届招收的学生实施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四年来,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总体上符合毕业设计纲要的要求,毕业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我们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四、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建议
由此可见,我们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没有回避问题,主动进行分析,并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在学生开展毕业实习之前举办毕业设计专题介绍,详细介绍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及注意事项。2、在学生离校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与会计信息化实训结合相结合。该课程可以为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前期准备,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也应有意在课程讲授中引导学生思考与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及要点。3、开设《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系统全面介绍地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报表编制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得上,起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用毕业设计加实习代替毕业论文加实习不但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的目标相适应,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会计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它不仅是会计实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种实战演练,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开展毕业设计对我院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并且也得到学生普遍欢迎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薛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
[2] 张静.会计毕业论文设计应注重三种能力的培养[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9,(7):142—142.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是确定合理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区别于本科院校,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面向各类中小企业、金融行业、会计事务所、非营利组织等基层会计业务和管理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诚信守法、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课程目标应在此基础上定位。比如:《中级会计电算化核算》课程的目标应设置为“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流程;能够熟练操作常用财务软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基本会计电算化理论;具备一定的分析、处理软件问题的能力;最终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要改变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的结构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和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进行人才需求岗位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将工作任务具体化,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完成能力的分析;再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对应一门课程,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最后,组织专家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论证、评审,在教学中实施并优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提高针对性和实践性,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这是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科体系的重要原则。教学过程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六步教学法”来有效组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例如:针对《初级会计手工核算》课程,应先对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工作过程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中《基础会计》考试大纲来设计任务工单,每个任务工单按“六步教学法”进行有效实施,最后依据过程考核标准进行评估。实践性教学的质量是衡量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实践性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通过课堂项目实践、课程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可以设计任务工单实践、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例如:针对《财务管理》、《经济法》等用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可以使用任务工单实践方法,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教学规范资料中设计具体任务工单。针对《初级会计手工核算》、《中级会计手工核算》等课程可以应用课程实践方式集中进行。在所有专业课程都学习完以后可以进行综合实践,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等。
三、以工作任务为主旨,设计学习领域
工作任务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岗位上所从事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筹划、会计主管和财务软件维护与管理等岗位对应了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出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库存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业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核对等。会计核算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处理各种经济业务,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筹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按照税法规定办理税务证件、计算缴纳税款、操作税务软件。会计主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设置会计岗位及分工;制定会计工作规章制度、计划并监督;内部财务报表的设计;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聘用、考评、培训等业务;财务报表分析等。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资金结算、往来结算、财产物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任务。其中,财产物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就构成了《中级会计手工核算》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四、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完善课程标准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处于省级管辖范围内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应本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基于此,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会计和审计实务,具有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一定的创新意识,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审计实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而由于会计工作的敏感性和机密性,使得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因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怕单位财务资料外泄等原因而较难达到实践效果。因此,会计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构建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加强会计学实践教材建设,重视实践师资的培养,创新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和加强实践环境建设。
(一)构建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实践课程体系(见表1):上述实践课时既可以是课内实践,也可以是实验室实践,也可以是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如会计学原理课程,可以设计成课内实践;认识实习可以是实验室实践,学生通过了解实验室会计专业的实践资料,熟悉会计工作环境,了解会计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
(二)加强会计学实践教材建设会计专业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因为会计专业的实践可以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学生可以进行岗位的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实训效果,因此,一些实践可以在校内完成。而在校内实践中,实践教材是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想达到校内实践的学习效果,应加强实践教材的建设。一是教材应仿真实际会计工作,在仿真的基础上选用典型经济业务,让学生可以练习掌握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例如《税法》实训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涉税业务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结合企业为员工发放职工薪酬的业务计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并编制纳税申报表等。《会计报表分析实训》可以搜集近三年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年报、半年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报表数据进行独立分析,写成分析报告,再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分析。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二是教材的及时更新。会计学科的特点是变化较快。实践教材必须跟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修订。例如,税法一般变化很快,尤其增值税、营业税改革、资源税等,实践教材中的相应经济业务(如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涉税处理,运费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处理)要及时修订,运用最新税法;再如,会计准则在2014年进行了较大变化,修订了五项准则、新增了三项准则,实践教材中相应经济业务要随之调整(如职工薪酬的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等);再如2013年财政部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适度引入作业成本法,《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应有体现。
(三)重视会计学实践师资的培养实践课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实践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年轻教师较多,从校门出来直接从教的研究生较多,他们相对来说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需要重视会计学实践师资的培养,可以“请进来,走出去”。一是将有会计实践经验的专家“请进来”。教育部4号文指出,“鼓励高校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将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财务主管、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等专家请进校园,对学生的校内实践进行指导,也可以担任学生的校外实践导师。二是鼓励任课教师“走出去”。教育部4号文提出“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可以鼓励会计实践教师利用假期(或通过有计划地休假实习)走进企业、事务所开展会计专业实践;鼓励教师取得除高校教师资格以外的专业资格,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即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创新会计学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在考核方式上也应有所不同。理论课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情况,实践课程的考核应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例如,《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考核,可以让学生根据设计的实践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仿真会计业务流程,评价标准可以是学生编制的财务报表占50%,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熟练程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规范程度占50%。再如,《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结合会计软件操作的实践课,而一般的闭卷考试并不能考核学生对软件的理解掌握。可以让学生在已经建好的账套中进行ERP的相应操作,包括基础设置、财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以及供应链处理,评价标准可以是各子系统处理结果共占70%,学生软件熟练程度占30%。总之,实践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侧重实际操作,考核内容上应侧重经济实务,考核评价应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ERP;会计实践教学;ERP沙盘模拟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注重会计实践教学的研究,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我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形式
我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所以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一是实验(实训)教学:会计的实验、实训主要包括会计学实验、会计综合实训、财务管理设计、财务信息系统实验和设计等实训课程。二是各类实习和毕业论文:主要包括管理认识实习、综合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二)实践教师队伍
我系财会类的教师11名,这些教师都是理论功底较深,但都没有深入企业从事过实际会计工作,所以缺乏会计实践经验,由于高校的实践教学师资相对匮乏,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实习的认同、社会责任认知等思想观念问题,也是影响高校培养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和不足
会计实践教学活动虽然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多种形式。实验(实训)教学大多为结合基础、专业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实训)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实训)操作。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各类实习就是学生下企业实习的一种模式。这种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财会类的学生人数很多,而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不多,供实习的部门场地有限,没有了解业务、熟悉业务的机会,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其次,财会类的各类实习都是企业最敏感的内容,由于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往往企业不愿意让实习的学生接触具体的财务业务,学生的实习变成了打杂,学习不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结果导致到财务部门实习的学生接触不到实际的业务,不能看账和做账,不能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业务流程,企业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至于毕业设计(论文)更是存在局限性,由于财会类专业研究的相关课题,大多涉及到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及财务管理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又都是单位的管理核心,单位不会愿意接受学生来本单位深入了解和实习,更不会提供相关数据,即使接受了实习学生,也不会让他们真正接触到任何有实质性的工作。由于学生很难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收集不到相关数据,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的展开课题研究,基本上都是学生东拼西凑来完成。
实践课程的设置、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目标的培养脱节。一方面因为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不少教师理论功底强,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实验方法、手段缺乏新意,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这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
会计实践课程的设置缺乏整体性的考虑,每门实践课程的独立性较强,不能将所有的课程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体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关系,注重强调课程的连惯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整合性,包容相关知识点,体现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课程内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更多地关心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根据以上的论述和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体验。我认为以ERP实验平台为基础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三、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ERP实验平台(以用友公司开发的为例)主要包括两部分,ERP系统软件和ERP沙盘模拟。
ERP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涵盖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等综合资源进行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总账、报表、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成本管理、存货核算、财务管理等20多个子系统。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全部专业理论知识都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实践操作,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和数据处理流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融合贯通。
ERP沙盘模拟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模拟沙盘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各职能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受训者组成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5—6年的经营,通过学生参与沙盘的模拟经营、企业间的对抗演练、指导教师的评析和学生身临其境的对抗等实践模拟环节来完成。ERP沙盘模拟通过沙盘经营,可以直观地模拟企业运营,让学生在市场分析、战略制定、生产排程、营销策划和财务管理结算和团队沟通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有机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且能够直接看到经营对抗演练的结果,从中体验决策的成功和失败。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把企业搬进课堂,让学生不走出校门,就能模拟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大大地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是可行的。
四、基于ERP实验平台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施
ERP课程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是高等学校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各种实验、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着重实践教学的“全程化、多样化、多元化”。
2、更新实践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将实验、实践教学资料与要求等到网上,将模拟实验服务器对校园网用户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技术与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3、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基于ERP实验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要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内容主要包括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ERP沙盘模拟演练。
单项实训是以某一课程对应的实验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在会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可以练账模块和UFO报表的操作,熟悉财务人员的分工、职责权限、业务处理和数据的传递流程;在企业会计理论教学基础上可以练习现金管理、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和工资等模块的操作;在成本与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上可以练习成本中心会计、定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等系统的操作;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可以练习务管理的功能模块,练习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的操作。
综合实训是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ERP软件的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模块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传递和数据接口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工作等问题,从而加深对ERP系统性的理解。
ERP沙盘模拟演练是在大三下学期,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基本学完,这时需要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横向整合。一般而言就大学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而言,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比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战略管理等都是主干专业课程,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如何综合这些知识并加以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就相对比较薄弱。这就需要通过ERP沙盘模拟课程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打破各学科的专业壁垒,将各单科知识互相联系起来,并且将这种整合后的知识灵活运用于T作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此时应开设ERP沙盘模拟。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在战略方面有预测市场趋势,评估经营环境,制定经营策略;在生产管理方面有生产能力的预测,设备更新,调配市场需求;在市场营销方面有市场分析、产品组合与市场定位策略的制定,市场地位的建立与维护,不同市场盈利机会的研究与开拓;在采购方面有材料需求计划的制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投资计划制订,融资方式的选择,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财务报表的编制,投资收益的结算,决策效益的评估,财务分析的内部诊断,管理决策协助等。企业管理团队在模拟经营中药实现采购、生产、营销和财务协调统一,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有机结合。同时需要学生将经济学、管理学、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的专业知识综合灵活运用。
最后在ERP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在大四上学期应开展“学生模拟公司”实训,通过人为设计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模拟公司的每一职业岗位过程中,熟悉业务过程,掌握操作方法。学生模拟公司的训练采用基于项目开展运作,即按项目组建“公司”。组织学生在模拟公司进行训练。增加了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度和真实度,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ERP管理思想的认识。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设计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双语教学;本科教学实践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是以“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特色的设计理论研究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产业升级与人民群众审美素养的日益提高,提升我国设计理论研究水平刻不待时。例如,服装与场景设计兼具古韵与现代大众喜好的电视剧《延禧攻略》[1]、歌手张靓颖巧妙利用阴影视错觉原理拍摄的MV《BodyFirst》[2]、以灵山大佛佛掌为原型的可爱棒冰[3]等设计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都是在对诸如设计史、光谱效应、视错觉、设计美学等设计理论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将理论巧妙应用于设计实践的结果。它们的成功反映了在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审美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今天,进一步提升设计师的设计理论素养迫在眉睫。天津美术学院地处京、津、冀城市群中。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诸如教育、医疗、经济资源的外移,天津美术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大圣归来》为代表作的新丽天火动漫(天津)有限公司,以及来自北京的肥瘦相煎健康饮食传播机构等新兴网络企业纷纷选择落户创业政策极佳的天津中心生态城,为天津市场带来了丰富的设计需求与设计资源。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的设计管理方向,视设计为一种全新的、极富活力的新型生产力,力求通过对设计规律的研究,实现设计效率与设计投资回报率的提升,以满足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该方向的研究与本科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升设计人才素质,使其更符合复杂系统中的商业运行规律,进而提升当地设计水准,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迎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设计管理的内容与商业实践紧密相联,而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上课方式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缺少实践,学生学习效率低。[4]同时,书面考试这种形式缺乏对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由希伯特(J.Hiebert)与马赫穆托夫(M.N.Makhmutov)等人所提出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授课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后文简称为PBL),具有教学气氛轻松、知识点联系紧密、可同时锻炼多方能力的优点。[5]由此,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确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管理本科教学研究与实践策略。学生大一时在基础部统一接受设计基础教育,大二至大四三年主攻专业课的设计,紧密围绕由设计管理理论中提炼出的最为流行的设计流程模型(图1)进行多轮迭代,以便扎实掌握相关知识点,形成“肌肉记忆”,提升设计效率。[6]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上,根据问题导向学习的基本模式,依据从低年级至高年级、问题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大二的学生设计有结构的课程问题,为大三的学生设计无结构的课程问题,大四的学生则需要解决开放性问题(图2)。在这样的课程架构下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遵循内心最真实的兴趣所在,能使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角色则更像一个自信的教练员,担当着组织者、交流者、管理者、革新者等多元角色。研究表明,只要给学生机会,许多人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学生实际上能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学生的表现充满真诚的期待。这一点对于在选拔过程中未重点考察造型能力但身处美院氛围中的艺术设计学系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艺术设计学系设计管理方向PBL实验教学实践
艺术设计学专业在设计管理方向的课程设置上共安排有大二上、下学期各1门,大三上、下学期各2门,大四上、下学期各1门,共计8门专业课。专业课程的设置参考其他院校艺术设计学课程的设置,并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为主要制定标准。[7]课程的具体问题设置、教材选择及教学重点如下:1.设计美学——大二(上)——有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二(上)的“设计美学”课程采用徐恒醇《设计美学》为教材,参考GeorgeSantayana《TheSenseofBeauty》。“设计美学”课程起源于哲学[8],研究重点为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作为本科学生的一门课程,“设计美学”把如何能够掌握设计审美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当中,提高设计实践效率与投资回报率作为教学的重点。该课程的有结构问题设置为单人作业,内容为:选取诸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山海经》等画面感较强的中文经典,节选其中部分内容,例如《一东》,启发学生自行选取诸如“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的文字内容,对其进行视觉化设计(图3)。这一有结构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将客户的抽象化需求根据设计审美的规律迅速转化为动人的视觉解决方案,并运用设计美学的术语对设计方案进行解读的专业能力。2.传播学——大二(下)——有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二(下)的“传播学”课程选取李彬《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引论》(第3版)为教材,以美国LPK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的潮流预测教材《TRENDSFORECASTING,WRITING101》以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业设计系师生编写的《ThePortfolioHandbook》为补充材料,展开理论部分教学。该课程的有结构问题设置为单人作业,内容为: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规划、收集材料并最终设计出符合升学或就业需求的作品集。要求设计方案能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哲学有效地传播给目标受众(图4)。在这个时间节点,结合传播学理论,设置作品集这样的实践问题,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大二上学期开始制作的专业作品做一个有效的收尾与整理,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及大三上学期这短暂的一年半时间内积累8—20个专业作品,并实现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就完成作品集制作,抓住就业与深造的时间节点,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准备。3.品牌战略与策划——大三(上)——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上)的“品牌战略与策划”与大三(下)的“市场营销学”,为大二(下)“传播学”的后续实践课程。“品牌战略与策划”课程的教材为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artyNeumeier《TheBrandGap:HowtoBridgetheDistanceBetweenBusinessStrategyandDesign》以及欧莱雅BRANDSTORM品牌大赛的内部指导材料作为理论部分教学内容。该课程的无结构问题设计为三人小组作业。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作业有助于学生体会在与人合作中思维碰撞所带来的高效率、高产出的工作快乐。同时现代设计也决定了设计师的工作无法脱离团队,必须要成为优秀的团队合作者的职业使命。因而在大三的问题设置上,我们着重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课题内容上,采用欧莱雅品牌大赛当年的案例研究casestudy命题来展开(图5)。例如2018年命题为:Inventtheprofessionalsalonexperienceofthefuture(发明未来的专业沙龙体验),引导学生从品牌战略管理特别是品牌设计、服务设计等角度,解决来自真实市场需求的、规模化生产的最前沿设计问题。该问题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设计师作为商业运作链条的一个环节,如何同他人进行沟通合作,实现1+1=11>2的协作效果,并体会如何站在出货量百万、亿万级的角度进行思考。[9]4.设计管理——大三(上)——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上)的“设计管理”课程为承上启下的核心理论课程。课程教材采用KathrynBest《DESIGNMANAGEMENT》以及天津美术学院自编教程。该课程的无结构问题为三人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种产品的包装设计展开调研,并进行再设计(图6)。在前置课程的铺垫下,学生此时已经对“设计管理”的各类概念有了朦胧的理解,再通过该课程的系统讲解、整理、提升与实践,就能在本科阶段对相对抽象的“设计管理”理论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5.市场营销学——大三(下)——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下)的“市场营销学”采用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学》和DonaldMillerandHarperCollinsLeadership《BuildingaStoryBrand:ClarifyYourMessageSoCustomersWillListen》为教材。课程的无结构问题开始逐步向大四的开放性问题过渡。本课程无结构问题为3—5人小组作业,由教师制定一个主题,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市场营销方案设计(图7)。该课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基于4P理论,对设计方案进行包含财务报表在内的完整的市场营销方案设计。通过这样的无结构问题,引导学生对真实商业社会中的完整营销模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他们具备制定初步营销策划的能力。6.设计管理法规——大三(下)——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下)的“设计管理法规”是设计管理系列课程的收尾课程。课程采用《西方法学经典教材系列•影印双语注释本:知识产权法学》及天津美术学院十三五规划自编教材。课程无结构问题为单人作业,学生选取个人作品一件并针对其进行专利权检索及外观设计申请文书书写(图8)。该问题设计意在教会学生在进行设计创作工作前,通过检索,对个人创作工作进行充分的规划。学生通过专利申请过程的学习,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及时对个人的知识成果进行保护,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能在知识产权受侵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设计调研——大四(上)——开放问题导向学习(PBL)大四“设计调研”是学生对前三年的课程内容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是对个人能力的一次复盘。课程的开放问题为单人作业,要求学生依据个人毕业设计选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宏观环境),竞品(微观环境),以及用户方面进行初级调研与次级调研,[10]将调研结果以调研日记的形式进行视觉化呈现,并为下一阶段设计的展开制定三个切入方向(图9)。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可以熟练地将抽象的问题视觉化。8.毕业设计——大四——开放问题导向学习(PBL)大四“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六门基础课程中实践内容的综合应用。课程开放问题为单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毕业设计选题及前期调研结果,从兼具设计美感、易传播、有创新和不侵犯已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设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品牌战略及后期营销的需求,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图10)。艺术设计学设计管理方向的八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虽依托不同的教学重点,但均部分或完整迭代五步设计研究流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及肌肉记忆,提升设计效率以及与不同类型团队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世纪、大变局所带来的复杂问题,从而成为能够自主创新的设计界领军人才。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每门课程都能做到中英双语经典教材并重,将英语教学贯穿于日常专业课教学当中,以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跟国际接轨。其中依托于真实国际品牌大赛的“品牌战略与策划”,能够实现全英文课程教学与作业文书写作。经过八门课程训练,毕业生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能够超过普通设计类毕业生,满足到跨国企业就业及海外深造的需求。
三、艺术设计学系设计管理方向PBL改革效果
【关键词】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分析;建议
自2002年国务院要求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到2005年国务院再次要求继续加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至今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有高职高专院校1000多所,其中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了会计类专业。但是,会计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职高专会计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思路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培养方向不明确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在教育层次上不仅有“一
本”、“二本”、“三本”,还有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中最低层次的高职高专教育,其培养目标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的高端应用型人才,而是主要服务于小型企业的中低端应用型人才。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要科学发展,同样需要懂得系统会计知识以及税务、银行等相关知识的会计专门人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正好填补了这一部分社会需求。然而,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均将其培养目标更多的定位在中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与具有更多择业优势的本科学生进行竞争,忽略了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应大量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在培养方向上不够明确。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高职高专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要求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所以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尤为重要。目前的现状:1.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过多过滥,导致知识的重复和交叉,许多学校课程划分过细,将一门课可以解决的知识分为多门课来讲授,不但没能解决知识面拓宽的问题,还造成了大量的课程重复。2.会计专业课的三个构成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划分不够科学合理。3.“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及专业选修课的课时比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等课时分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
由于先天基础薄弱,后天投入不足,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称为“硬件不硬,软件不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媒体教学条件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够。教师主讲的传统单一模式未能根本改变,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未充分运用。
2.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由于缺乏一定规模的会计实训室,实践教学的开展远远不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虽然也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的完善与发展,但仍以仿真为主,缺乏实战训练。由于实训资料仿而不真,无法确保会计实践课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践教学无法真正成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
3.缺乏会计信息化模拟。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必须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模拟。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将现实企业的会计业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模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会计核算职能是如何实现的,企业供、产、销过程中会计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的。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问题尚未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模拟实验室,而无法充分开展会计信息化模拟教学,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融会贯通,所学信息技术无法应用到会计中来,更不用说利用企业的内、外部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了。
二、导致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指导理论不成熟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层次和类型,高职高专的发展应在广泛进行国内外充分比较与论证的基础上,先通过实验再大面积推广。而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会计类专业。许多学校只看重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和经济效益,纷纷开设此类专业,对高职高专会计类专业的定位、自身体系、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材选择等一系列问题,既缺乏历史经验和深入的研究,也无从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二)会计教育观念落后
传统的会计教育,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忽视相关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仍多数沿袭这种传统模式,会计教育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没有现代全新会计教育观念的引导,会计传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问题逐渐暴露;学生应变能力差,适应社会需要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
从目前的资料看,我国高职高专很多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教学条件本身基础差,加上国家投入不足,这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学院的教学条件与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没有健全的模拟实验室,没有相关的实习基地,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缺乏完善的局域网和互联网建设,信息化教学和实践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纸上,成为一句空谈。
另外,教师队伍也准备不足,缺乏“双师型”教师,很多学校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不足1/3,使得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由于经费不足,教学任务重,大部分会计教师没有机会走出去,定期到企业调研或者到知名的财经院校短期学习,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案例不具体生动,也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做好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更新会计教育观念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根据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特点,把人才培养定位于基层财会核算人员,具有业务操作能力的知识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岗位主要为:车间(分厂)经济核算员;中小企业(主要是小企业)的出纳、会计;企业内审、社会审计的审计人员;各行业基层经济管理人员等。
(二)完善课程设置
1.严格划分会计专业基础课、会计专业核心课和会计专业选修课三个构成部分。其中会计基础课主要应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统计学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系统涵盖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有关课程,应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基础;会计选修课是除上述两个部分之外的其他有关会计学课程,在考虑学生今后就业方向和自身爱好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开设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税务会计、金融会计及经济法等课程。
2.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要增强所选教材的系统性,要注重学生创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 注重与国际接轨。
3.加强高职高专财经类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的教材,同时针对教材落后实际的情况,建议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大胆选用财政部会计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这些教材内容规范,权威性强,包括了近年来一系列新法规、新制度,内容每年都在更新;这些教材的使用还能为学生毕业后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打下基础。
(三)加强实践教学
会计课作为一门专业课,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更应注重对其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理论教学完成的同时,必须重视会计实践教学。
1.改变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传统职业教育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在此模式下只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学生也许学会了是什么,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由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首创的“教、
学、做合一”以“做”为主的课程整合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教师和学生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有时先讲后做,有时先做后讲,边学边做,亦工亦学,学完了以后当即通过“做”来实践、印证;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来讲,予以解决。这种“教、学、做”紧密结合的课程整合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零距离就业有极大的好处。应当说,是实践教学和高职教育的很好模式。
2.加强会计实训室和实践基地及其相关设施建设。教学基地和设施建设属于学科的硬件建设,为此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一,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和教学特点,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功能的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其二,建立和健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供了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能工巧匠任兼职指导教师。
3.建立多学科和多环节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实践课程不再只设置过去的一门会计综合实训课,而是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在所有开设的会计核心课程的教授中都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行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是指:(1)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编制记账凭证的能力,登记各类账簿的能力,编制简单会计报表的能力,查账、对账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2)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使学生对有关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核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对外投资、收入费用核算、利润和利润分配核算以及三大财务报表的编制原理及方法有更具体、形象的了解,通过企业某月份实际会计业务的模拟,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会计各岗位业务的核算,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3)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操作技能,加强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感性认识。(4)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是指采用当今市场的主流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速达进销存财务软件、用友财务软件等)作为教学软件,要求学生掌握其主要功能,利用这些软件系统处理完整的一套账,熟练掌握通用财务软件的性能和功能。财务管理和审计基础则主要通过案例进行实践教学。
多环节实践教学是指包括单项实训、分岗综合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综合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的一系列会计实践教学。
(四)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1.广泛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实现“教师―网络―学生”一体化。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同学们之间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同时向多个同学提问,也可以只提问某一个同学。
2.在教学中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面授时多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图示法,深入浅出地说明难点,讲清疑点,更加直观地表现一些相关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可以产生突出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课后有机会获得老师的详细讲稿和演示文稿,课堂上减少了笔记,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和思考。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方式展现普通教学手段无
法演示的宏观或微观世界。通过模拟仿真,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变呆板为生动。如财务会计应用的各种票据、操作工具、业务过程、业务环境等,以及财务工作与财政、金融、税收等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电子教案显示出来。同时,这种手段完全不同于教材加板书那种不可再生性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可复用性,可动态地再现财务会计实务过程,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强化学生的持久注意力,并通过建立前后知识之间的链接,极为便利地实现知识点的重新组合。
【参考文献】
[1] 张公朴.对我国会计发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7,(3).
[2] 苏永奕.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
[3] 夏勇.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方法浅议[J].新西部,2007,(2) .
[4] 赵庆兰.新会计准则引发的会计专业教学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
【关键词】Web Service 基础会计实务课程 平台 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91-02
当前,在Internet上如何解决在复杂、异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是最主要的问题。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架构,是一种独立于浏览器的编程模型,使用一台Web服务器可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程序执行时,不同于ASP程序一条一条地进行解释,而是在服务器上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进一步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而Web Service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是独立的,松耦合的,自包含的、基于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可使用开放的XML标准来描述、、发现、协调和配置这些应用程序,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的应用程序,一旦部署,其他Web 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发现并调用它部署的服务,通过在http/https上接收/传输SOAP消息向外界呈现功能,可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互操作、企业应用集成等需求,具有良好的跨平台、开放、简单、分布式等特点。借助ASP、和Web Service技术,对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平台进行了扩展,使用Dreamweaver工具对页面进行设计,利用Dll技术对功能函数进行封装并提供相应的调用接口,搭建了B/S架构的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操作平台,实现数据库、数据文档、应用程序分布存储和集成访问,实现了从单一的课堂文字教学到多手段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Web Service及基本理论
(一)Web Service技术。Web Service是在Internet上进行分布式计算的基本构造块,采用SOA(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模型作为其体系结构,它是一个应用程序,能通过Web进行调用的API,可直接将各种组织、应用程序、服务及设备链接起来,实现在不同平台系统之间以一致的方式交换和描述数据,为实现信息共享、互操作和集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Web Service平台利用WSDL、XSD、SOAP和XML等协议,沟通不同平台、编程语言和组件模型中的不同类型系统。其具有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能跨Web、定位和调用,语言中立和互操作,开放和基于标准化,动态,可组合等特点。同时具有内容更加动态,带宽更加便宜,存储更加灵活,高兼容性等优势。
(二)ASP技术及技术。ASP是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环境在应用开发过程中与编译无关。ASP使用了Microsoft的ActiveX技术并且运行在服务器端,客户端无法看到ASP源代码,ASP执行后返回标准的HTML页面,显示在浏览器中,这样就可以防止别人抄袭程序。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Internet编程技术,是.NET框架的一部分,并以.NET框架为基础采用高效、面向对象的方法创建动态WEB应用程序,Microsoft公司了4种与.NET兼容的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即Visual 、C#.net、VC++.net、。
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平台的具体设计
利用Web Service和.NET技术开发和设计的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平台,对分散的会计资源进行集成管理和统一访问。Web用户将查询请求通过Internet传输后,SOAP请求到达服务器端,并绕过服务器的防火墙,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对SOAP请求进行处理,并将SOAP响应通过Internet网络再传回到Web用户端。
课程设计包括了学习指南、实务操作、教学辅导、视频教学、课程建设五个方面,从学习使用者的角度考虑,突出引导学习的功能以及会计实训的操作功能。考虑功能需求、使用范围、业务流程、用户界面、输出要求,以及分析了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可行性、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分析了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网络、硬件、软件、安全与保密等环境。在对课程平台实务操作的详细设计中,在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这样一个会计最基本的操作流程基础上,使用程序的循环、跳转等控制条件实现对基础会计典型业务的在线模拟操作,对特定的脚本程序难以实现的功能,则在Web环境下使用C#语言编译成Dll(动态链接库),对特定功能的函数程序直接在Web环境下调用封装的程序接口,并对实训的结果给出实时的评分标准和成绩。
(一)课程学习平台概要。该平台的设计和运行环境是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下,结合IIS6.0服务端组件,通过脚本语言编程,使用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与后台SQL2005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在前台页面设计过程中,利用Dreamweaver开发进行美工。课程学习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学习指南、实务操作、教学辅导和视频等几大模块。其中实务操作模块是课程最核心的模块,主要包括实训练习、实训测试、理论练习和理论测试四个子模块。
(二)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会计业务实训开始时,系统先判断会计业务是否满足最后一笔业务的条件。如果满足条件,则已经完成由业务的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分析和计算。如果不满足条件,根据本次业务的原始凭证的设置验证记账凭证输入的值是否正确,同时完成日记账、明细账的填写,如果输入值正确则计入总分;继续下一笔业务,继续下一笔业务前,同时判断业务是否满足最后一笔业务。依次循环判断和验证,进入到科目汇总表的验证和判断阶段以及进入总账的登账,并完成与日记账和明细账的对账后,才能编制报表,完成主要的基础会计账务处理业务。
综合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连续或间断的时间内(48学时/人)完成实训课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践、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并体会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五、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考核
(一)考核内容。实训项目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职业素养方面进行考核。
1.专业知识。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冲压工艺、模具选材、模具制造工艺、模具结构特点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学生获取文献的方法和手段、设计说明书品质、设计分析过程表现来进行考核。
2.模具设计能力。学生模具设计能
力,主要通过模具装配图表达是否完整、零件图标准是否合理、模具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和是否具有创新性等来考核。
3.软件应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使用CAXA、Pre/E、AutoCAD等绘图软件和Deform等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水平,从学生操作软件的熟练程度、设计过程、图纸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模具设计优化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从模具优化是否合理、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是否准确、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等方面进行考核。
5.职业道德和素养。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状况,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习纪律、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考核。
(二)考核方法。项目考核成员由学生(即各小组组长)和指导教师组成。首先各项目组按抽签顺序进行答辩,项目考核成员通过听取答辩汇报、查看过程资料,根据考核内容和评定方法(见表1)进行评审打分,根据得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值,最后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确定最终考核成绩。
考核方法综合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审,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平、公正,提高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六、项目实施成效与不足
本项目的开发实现了“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实践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设计方法由“示范型”、“验证型”向“参与型”、“开发型”、“研究型”转变。笔者根据上述思路和内容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专业中,采用自愿报名的形式组织部分学生参加项目实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学习查阅文献资料、模具结构设计、有限元软件的建模与分析、模具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优化,到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制造、装配、应用整个实训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能力、知识和软件应用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端正了学习态度;通过撰写项目材料,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汇报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交流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了基础。
然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实训过程贯穿于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且分组进行训练,要使每一名学生获得足够的训练机会,除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实践场地、设备和指导实践的师资队伍,才更有利于实训项目的实施,然而这些方面都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柏海.模具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模具制造,2010(5)
[2]李光耀,王琥,杨旭静.板料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中的若干前沿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10(10)
[3]毕大森,李云涛,褚亮.关于本科院校模具专业方向高端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J].模具工业,2012(2)
[4]李昌雪,陆锦明,等.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3(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3JGZ126);201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改革项目(ZL23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