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毕业设计

大学毕业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25 00:54: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毕业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毕业设计

篇(1)

C/T=1时,选择计数功能;

C/T=0时,选择定时功能。

T0、T1 的计数、定时功能是通过TMOD中的位来选择的。

3、 M1、M0——工作方式选择位。

由于有M1和M0两位,可以有四种工作方式,如下表所示。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M1

M0

工作方式

计数器配置

方式0

13位计数器

1

方式1

16位计数器

1

方式2

自动重载的8位计数器

1

1

方式3

T0分为两个8位计数器,T1停止计数

3 串行数据通信程序设计

3.1 通信协议

本系统串行通信采用异步通信方式。协议如下:

1.一帧数据由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无奇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共10位组成。

2.波特率设为9600bps。单片机串行口按方式1工作,波特率由定时器T1控制,PC机串口波特率通过VB通讯控件的Settings属性设置,为保证数据传送的准确性,两者的波特率必须一致。

本次通讯中,我们以一个测控系统的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信为背景,给出单片机部分和VB 环境下的通信程序实例,系统中单片机负责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上位机进行现场可视化检测,通信协议采用异步串行通信方式,通过RS232 的RTS 信号进行收发转换,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数据,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采用主从式通讯。

3.2 下位机(单片机)串行通信及程序设计

平台介绍及编程方法

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是针对一类(甚至几类)计算机,抽象出来的一种符号语言并把这些符号加以统一规定,使得使用同类计算机的人都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这样,使得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以在这一类型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使用。这就有了极大的灵活性,当然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的汇编语言也不同。它们都必须由生产厂家提供的汇编语言来编写。另外.汇编语言还增加了宏指令的功能。汇编语言是计算机卫程控制中最常用的语言。

汇编语言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直接控制计算机硬件,可以编写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更有效的程序。这些优点使得汇编语言在程序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但汇编语言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它与处理器密切相关,要求程序员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考虑许多细节问题,所以程序繁琐,调试、维护、交流和移植困难。因此,有时可以采用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怯,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解决实际间题。

汇编语言生要应用场合有以下几种:

l)程序要具有较短的运行时问,或者只能占用较小的存储客量。例如操作系统的核心 程序段,实时控制系统的软件等。

2)程序与计算机硬件密切相关,程序要直接控制硬件。例如to接口电路的初始化程序段,外部设备的底层驱动程序等。

3)大型软件需要提高性能、优化处理的部分。例如计算机系统频繁调用的子程序、动态链接库等。

4)没有适合的高级语言的时候。例如开发最新的处理器程序时。

伟福软件介绍:

伟福系列仿真器伟福仿真品种多、功能强,特点如下:

1)主机+POD组合,通过更换POD,可以对各种CPU进行仿真。

2) 双平台:DOS版本,WINDOWS版本。其中WINDOWS版本功能强大。

3) 双工作模式:a.软件模拟仿真(不要仿真器也能模拟仿真)。 硬件仿真。

4) 双CPU结构,100% 不占用户资源。

5) 双集成环境:编辑、编译、下载、调试全部集中在一个环境下。多种仿真器,多类CPU仿真全部集成在一个环境下。可仿真51系列,196系列,PIC系列,飞利蒲公司的552、LPC764、DALLAS320,华邦438等51增强型CPU。为了跟上形势,现在很多工程师需要面对和掌握不同和项目管理器、编辑器、编译器。伟福 WINDOWS调试软件为您提供了一个全集成环境,统一的界面,包含一个项目管理器,一个功能强大的编辑器,汇编Make、Build和调试工具并提供一个与第三方编译器的接口。

6) 强大的逻辑分析仪综合调试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片机通讯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多。有了逻辑仪,用它可以分别或者同时对发送方、接收方的输入或者输出波形进行记录、存储、对比、测量等各种直观的分析,可以将实际输出通讯报文的波形与源程序相比较,可立即发现问题所在。从而极大地方便了调试。

7) 强大的追踪器功能:追踪功能以总线周期为单位,实时记录仿真过程中CPU发生的总线事件,其触发条件方式同逻辑分析仪。追踪窗口在仿真停止时可收集显示追踪的CPU指令记忆信息,可以以总线反汇编码模式、源程序模式对应显示追踪结果。屏幕窗口显示波形图最多追踪记忆指令32K并通过仿真器的断点、单步、全速运行或各种条件组合断点来完成追踪功能。总线跟踪可以跟踪程序的运行轨迹。可以统计软件运行时间。

编程方法

本系统中传输协议为9600,8,N,1,即波特率为9600b/s,传送8个数据位。没有校验位,一个停止位。在PC机中也设置为相同的协议。1)控制寄存器SCON的设置为:SM0、SM1为0、1,即为串行工作方式1,REN为1,即允许接收。这样SCON中的值是0X50H,(使用汇编语言是MOV SCON,#50H。)2)TMOD寄存器的设置为:使用定时器1。M0=0,M1=1,工作于方式2,自动重新载入计数值。TMOD=0X20H。(使用汇编语言是MOV TMOD,#20H)3) 波特率的设置:本系统上的工作时钟为11.0592MHz, 波特率为9600b/s,对TH1的重载入计数器值由下式计算可得:TH1=256-11059200/384*9600=253=FDH TH1=0XFDH(使用汇编语言是MOV TH1,#0FDH)。

流程图如右:

接收程序:

MAIN: MOV

TMOD,#20H ;

MOV

TH1,#0FDH;

MOV

TL1,#0FDH;

SETB TR1;

MOV

SCON,#50H;

LOOP: JBC

RI,DISP

SJMP

LOOP

DISP: MOV

A,SBUF

MOV

DPTR,#TAB

MOVC A,@A+DPTR

MOV P2,A

SJMP LOOP

TAB: DB 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

DB 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

DB 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

DB 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

DB 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

DB 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

DB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

DB 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

DB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

END

发送程序:

ORG 0000H

START: MOV

TMOD,#20H;

MOV

TL1,#0FDH

MOV

TH1,#0FDH;

SETB

TR1

MOV

SCON,#40H

MOV

R0,#20H

MOV

R7,#32

MOV

A,#40

LOOP1:

MOV

@R0,A

INC

A

INC

R0

DJNZ

R7,LOOP1

MOV

R0,#20H

MOV

R7,#32

LOOP:

MOV

A,@R0

ACALL YANSHI

ACALL SPOUT

INC

R0

DJNZ

R7,LOOP

SJMP

START

SPOUT:

MOV

SBUF,A

JNB

TI,$

CLR

TI

RET

YANSHI: MOV

R6,#250

D1:

MOV

R5,#250

DJNZ

R5,$

DJNZ

R6,D1

RET

END

3.3上位机(PC机)串行通信及程序设计

3.3.1 平台介绍及编程方法

VB语言简介

在本系统中PC机采用Visual Basic(简称VB)编程。VB已成为WINDOWS系统开发的主要语言,以其高效、简单易学及功能强大的特点越来越为广大程序设计人员及用户所青睐。VB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具有结构化的事件驱动编程模式并可以使用无限扩增的控件,而且可以十分简便地作出良好的人机界面。

用VB6.0开发串行通信程序有两种法,一种是利用Windows的API函数;另一种是采用VB6.0的通信控件MSComm。利用API函数编写串行通信程序较为复杂,需要掌握大量的通信知识,其优点是可实现的功能更丰富、应用面更广泛,适合于编写较为复杂的低层次通信程序。而VB6.0的MSComm通信控件提供了标准的事件处理函数、事件、方法,并通过控件属性对串口参数进行设置,比较容易地解决了串口通信问题。该控件可设置串行通信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对串口状态及串口通信的信息格式和协议进行设置。这是一个标准的十位串口通信,包括8位标准数据和数据的起始位和停止位。在发送或接收数据过程中触发OnComm事件,通过编程访问 CommEvent属性了解通信事件的类型,分别进行各自的处理。每个通信控件对应一个串口,可以设计多个通信控件来访问多个通信口。

转贴于 PC机程序设计流程图如下示

3.3.2 VB6.0的通信控件及通信方式

MSComm通讯控件简介

MSComm是VB6.0提供的ActiveX控件,使用前需将该控件添加到VB工具 栏。MSComm控件串口具有完善的串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通过此控件,PC机可以利用串行口与其它设备实现轻松连接,简单高效地实现设备之间的通讯。此控件的事件响应有两种处理方式,事件驱动方式:由MSComm控件的OnComm事件捕获并处理通讯错误及事件;查询方式:通过检查CommEvent属性的值来判断事件和错误。

1)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和方法

a.

CommPort:设置或返回串行端口号,其取值范围为1—99,缺省为1

b.

Setting: 设置或返回串行端口的波特率、奇偶校验位、数据位数、停位。如:MSComm.Setting="9600, n, 8, 1”。

c.

PortOpen:打开或关闭串行端口。

d.

RThreshold:该属性为一阀值,它确定当接收缓冲区内字节个数达到或超过该值后就产生MSComml--OnComm事件。

e.

Input:从接收缓冲区移走一串字符。

f.

Output:向发送缓冲区传送一字符串。

2)CommEvent属性 :

如果在通讯过程中发生错误或事件,就会引发OnComm事件并由CommEvent 属性代码反映错误类型,可根据该属性值来执行不同的程序操作或数据处理。以下是部分属性常数值及其含义:

a.

ComEvSend:其值为1,发送缓冲区的内容少于SThreshold指定的值。

b.

ComEvReceive:其值为2,接收缓冲区内字符数达到RThreshold值,该事件在缓冲区中数据被移走前将持续产生。

c.

ComEventRxParity:其值为1009,奇偶校验。

d.

ComEvEOF:其值为7,接收数据中出现文件结束字符。

本系统采用事件驱动方式进行串口通信设计,下图2为上位机通信界面,设计了2个命令按扭,分别为发送、清空数据;两个文本框,Text1用于输入需从下位机读取的数,Text2用于显示下位机发送来的数据;3个Frame控件,一个Label控件,当然还需要一个MSComm控件。

MSComm控件属性设置如图1示:

(图2)

下面是MSComm控件的初始化程序、部分数据发送和接受程序

4调试与结论

该系统目前已调试成功,完成了PC机与51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并且实现了下列功能:1)在VB界面上发送任一数字在51单片机的数码管上都能成功的接收 2)同样通过向51单片机内写入的程序,在VB界面上可以接收到相对应的内容且运行良好。

调试过程如下:

硬件方面:

该系统的硬件调试主要是排查单片机印刷电路板的问题和连接上的一些问题。在该系统中,首先通过了仔细地推敲系统原理,确认无误;其次对照设计图纸查印制电路板,看是否有粘接等工艺现象;最后,检查外围连接是否有误,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反复调试,可确保电路板的无误性。

在本系统的硬件调试过程中,出现了下列两种情况

1)电压不稳定而导致程序无法写入的情况,使电压稳定的方法是改用新的电池,或者是再次设计电源方案,在这里是用电源接通教学实验板,然后再把教学实验板与本系统相

连接,这样,就可以得到稳定的电压了。

2)还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数码管不显示,检查后是焊接上出现了一点的失误。

软件方面:

本系统在软件调试方面也没有规律可循,调试时更多的是凭经验。软件调试的主要任务是排查错误。通过在Wave E2000编译器下调试程序,有两种错误,一种逻辑错误,也就是语法错误,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另一种是功能错误,是指在没有语法错误的基础上,由于设计思想或算法的问题导致不能实现软件功能的一种错误。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用其它串口调试软件能够很好的实现两者之间的串行通信,成功的接收和发送数据,但使用我们的VB程序却不能实现,要么只能实现接收功能,要么只能实现发送功能。之后通过对VB程序做多次的改动与测试才达到理想的结果。

2)在VB界面上发送的数据与单片机的数码管上显示的数字不相符,这个问题是我们汇编程序的问题,由于汇编语言符号的繁多加上我们的粗心在输入代码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看不见的问题,造成调试过程中出现意外。借此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搞设计搞研究必须做到细心,要有一颗敬业的心对待我们接受的任务,有耐心面临出现的困难。

3)由于要实现上下位机的串行通信,所以两者之间的波特率是否一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开始我并没有太注意这个方面的情况,到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做好要进行调试的时候,才发现有个二者波特率设置是否相同将影响到整个通信过程,我赶紧作了修改才免遭一次调试失败。

4)还有最后一点注意的地方是,利用MSComm控件比较方便地开发串行通信程序,实现串行通讯原理已经得到实验结果验证,考虑到将来对系统实时性的要求,采用了MSComm控件的查询处理机制,避免了中断处理机制的不稳定和不连续性,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控制多个串口,只需插入多个MSComm控件,并为每个MSComm控件编写OnComm()函数。但是我们也清楚的体会到MSComm控件在VB中的使用较为复杂。这一点是我们以后在运用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伴随着单片微型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单片机来对一些工业控制系统中如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在PC机与单片机这方面取得新的成绩有突出的表现,能够很好的将学到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上面提到的利用单片机实现对温度的实时检测与控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单片机的接口上再加接显示器,这样就更能方便的对系统进行操作与控制。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我这些方面的能力有了一个全面的提高和锻炼。具体表现在对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以及在常用编程设计思路技巧(汇编语言与VB)的掌握方面都向前迈了一大步,为日后使我能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采用本系统实现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与一般其它系统的比较:一般的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需要单片机采集数据,然后用异步串行通讯方式传给PC机。相对而言通讯速率不是很理想,在一些要求通讯传输速率比较快的地方,普通的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显然是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利用VB6.0 的事件驱动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开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用单台PC 机可以测量和监控多路控制信号,整控制系统设计方便,对小型测控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且传输数据的速率要比普通的串行通信要快些。

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Windows环境下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问题,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蔡美琴等.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毓,李明.Visual Basic6.0实用开发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新民,蔡琼等.VB6.0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华.单片机通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5]魏庆福,姚亦鸣,等STD总线工业控制机的设计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6]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2

[7]美Jan Axelson 著,串行端口大全,精英科技译,2001.5四

[8]刘瑞新等.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9]傅扬烈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1

篇(2)

学生姓名

 

学号

 

导师姓名

 

职称

 

课题名称

 

序号

评审项目

指       标

满 分

评 分

1

报告内容

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结论有应用价值。

40

 

2

报告过程

准备工作充分,时间符合要求。

10

 

3

创    新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到见解。

10

 

4

答    辩

回答问题有理论依据,基本概念清楚。主要问题回答准确。

40

 

答  辩  总  得  分

 

 

答辩委员会(小组)委员(签字):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答辩记录

序号

答辩成员所提问题

学生回答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篇(3)

毕业设计时间矛盾现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基本上都是在毕业前一年或半年之内完成,而在毕业前夕,大学生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如何找到工作、保住工作、干好工作上。毕业设计和找工作的时间相互矛盾日益凸显。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也试图通过与实习单位沟通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困难重重。因为企业安排学生实习或招聘大学毕业生的目的是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在尽社会责任的同时,企业不可能不考虑自身的利益需求。除非是一些科研机构可以提供相应的实习工作岗位,为学生提供完成毕业设计的必要条件。

但是,意愿去这样单位实习或工作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任务与教育质量的权衡中,我们必须要考虑教育的平衡和发展问题,硬性的要求学生去这样的单位实习。虽然为毕业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之一,但同时也抵制了另外一个必要条件既学生的内心需求,结果将势必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将来的就业,而二者比较来看,后者更为重要。此外,即使学生进入同一家实习企业,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许多工作内容不能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因此,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就成了空谈,而面对必须要完成的毕业设计,学生只好独辟蹊径,结果又导致了不良现象产生。

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降低对毕业设计的要求这种降低要求不是指降低毕业设计的质量,而是让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与完成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现状,符合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建议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使具体的要求更符合个人的价值体现,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特点。

2分散毕业设计的时间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可以分散在大学的各个时间段里在校内完成。如我们曾提到过的“四个八周实习促就业模式”,既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在校期间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试验等来提高各种能力,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而不影响其毕业求职等人生大事。

3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教师的职责是答疑解惑,是思想的指导而不是理论的灌输和日常简单的事务管理。因此,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需求做出培养方案。如对于考公务员的学生来说,如果在复习期间硬要求其参加科研实验是很困难的事情,还有比如考研的学生、参军的学生、做销售的学生、自主创业的学生等,个体发展路径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毕业设计也应等采取多方式,制定个性化方案,不搞一刀切。

篇(4)

所谓过程评价性是指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成绩值中都含有客观的过程性评价成分。所谓环境相对性是指所评定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分布是在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下当届导师指导当届学生后由当届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自然得出的,不应含有历史尺度上和地域经纬上的绝对性成分。对照上述七条基本原则,对目前已出现的多种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做了以下几点剖析:

第一,最早应用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完全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答辩会议来确定毕业设计成绩,导师可以给出一个参考成绩。如果学生人数不多,毕业答辩会议的时间可以开得足够长,答辩委员会足够权威且规模足够大,那么这种的简单方法也完全能满足上述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基本原则。但是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例如,答辩委员人数太少,或是专业不懂,或是人均答辩时间太短,那么准确性原则就首先无法坚守。于是就有了导师打分和他人评阅打分并按比例算入总成绩的做法。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成绩综合评定问题:如何分配导师、评阅人和答辩组三方折算总成绩的权重?对此,已出现多种提案:3∶1∶6、3∶3∶4、4∶3∶3、4∶2∶4、3∶2∶5。尚且不论哪种提案最佳,仅就简行处理的流程而言,就有这样的可能:被导师或评阅人判定为不及格的论文,仍被允许参加答辩,并且若答辩组给出高分则得到总成绩合格的不合逻辑的结果。这种平行处理方法至少不符合科学性原则。第二,导师打分普遍偏高,而且是严师分低,庸师分高。若不再进行修正处理,则明显违背公平性原则。若为公平性而采用很复杂的评分计算处理方法,又违背了可操作性原则。例如,刘玉梅等人提出的集中意见排序法,需要对每篇论文按9个指标打分,再综合排序,处理工作量偏大;杨高尚等人提出的模糊综合评定法,模型复杂,打分量大,且实际操作困难;董非等人提出的多级可拓学处理方法,需要计算关联度函数,算法更复杂,不便实际实施;许天旱等人提出的调整系数法虽然粗糙,但易于操作;杨平等人提出的公平性算法更精细一些且易于执行。

第三,为防止导师打人情分和为学生拉票的不公正行为,已有多所院校实施交叉答辩模式。此法虽然可以杜绝导师本人的不公正行为,但也不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因为它违背了正向引导性原则。事实上,大多数导师是正派的君子,不是需要防范的小人。实施交叉答辩模式强化了负面诱导作用,将会降低导师的责任感,还容易产生答辩评价偏差从而引发导师间的矛盾。

第四,最后评定的毕业设计成绩分布,一般要符合正态分布统计规律的预期。如果不符合,则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或者是从早期的分成绩评定就开始给定约束条件。诸如,规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比例为1∶4∶4∶1。或者是对已评定的总成绩进行人工调整。从环境相对性的基本原则出发,应当人为地、有意识地控制毕业设计的成绩分布,使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因为,不能参照历史上的最佳作品而把本届学生成绩的优秀率评为0%,也不能参照同类最差学校的较低水准而使本届学生成绩的优良率达到100%。任何成绩的差异都应依据当届参评作品范围内的相对平均水平来确定。从早期的分成绩评定就开始向成绩评定人员提出约束要求,使得最后形成的总成绩分布大致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这种做法应当是可取的。但是也要杜绝那种机械照搬的极端做法,如将成绩评定结果严格修正为1∶4∶4∶1。特别是在小样本案例中硬套比例的做法尤显荒唐。针对上述种种不科学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很有必要设计一套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严密的流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计算方法。

大学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流程设计

表1给出了有关成绩评定的一种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和一种新建议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假定毕业设计工作周期为17周。由表1可以看出,新建议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相较于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设立了初步设计方案答辩环节和考虑了异常工作安排。

初步设计方案答辩环节的设立原因是目前长周期的毕业设计中间过程普遍失去了控制。许多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头两个月几乎不在毕业设计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原本设立的专业译文环节因没有对应的成绩考核而变成可马虎应付的工作,失去了强化培训专业外语能力的意义。郑佐桓等人指出毕业设计中过程性评价方法应用不够。渠琛玲等人则明确提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应按选题10%、开题15%、期中检查10%、论文评阅25%和答辩40%的比例进行。显然,对学生的选题、开题和期中检查的打分,虽然是过程性评价但其主观性成分偏多。而通过评阅和答辩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给出过程性评价分,则会更充分、更客观。以往关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研究文献中,都没有讨论出现诸如导师或评阅人判某学生的论文为不及格等异常情况时处理程序的问题。实际上,类似的异常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如果发生了异常情况,若还继续走正常处理程序,显然是不合理的。例如,某学生的论文因严重抄袭被评阅人判为不及格,并不同意其参加答辩。但是,若没有异常处理程序,还得允许他答辩,不然就得不到总成绩。可是,前者不同意答辩,后者又允许答辩,自相矛盾又荒谬可笑。所以,很有必要缜密地设计出完备的处理程序,让每一种异常情况都有应对之策。图1给出了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处理流程。图2给出了毕业设计论文处理流程。

由图1可看出,学生至少有一次修改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的机会。如果学生不按时交报告,或者报告修改后也评阅不通过,或者初设方案答辩不通过,那么都被判为异常状态,改走由答辩委员会处理的异常流程。如果在异常流程中,学生又不按时交报告或者初设方案答辩不通过,则将进入中止毕业设计的审核环节。在异常流程中,即便是学生的初设方案通过了答辩委员会的答辩,其成绩也要做降级处理。

由图2可看出,在将学生的论文提交答辩组之前,至少有一次修改的机会。如果学生不按时交论文,或者论文修改后导师评阅不通过,或者答辩组评阅不通过,或者答辩组答辩不通过,那么都被判为异常状态,改走由答辩委员会处理的异常流程。如果在异常流程中,学生不按时交报告,或者答辩委评阅不通过,或者答辩委答辩不通过,则判定成绩为不及格。即便最后通过了答辩委答辩,也只给及格的成绩。若学生的论文没走异常流程,则通过答辩后进入成绩评定环节。此时,学生的毕业设计总成绩可按初设方案答辩15%、导师25%、论文评阅20%和答辩40%的比例求和算出。在导师提交论文给答辩组后,还有一个材料核查环节。在这个环节应考虑根据毕业设计的类型核查评阅所需的必要材料,若有欠缺,要求及时补充。例如,工程设计型的毕业设计应提交所设计的规范图纸;软件设计型的毕业设计应提交所设计的程序清单;硬件开发型的毕业设计应提供实物验收和性能测试报告。由表1的工作进度安排和图1、图2的处理流程可以看出,成绩评定方有三家:导师、答辩组和答辩委。每个本科专业都应该有一个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要以小学科组或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若干答辩小组,导师是答辩小组的成员,答辩委员是每个答辩小组的小组长。三家成绩评定方各司其职,合作完成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任务。还有一个假定条件必须指出,那就是导师、答辩组和答辩委都是可以胜任工作的合格成绩评定方。若有任何一方不合格,则图1和图2所示的处理流程就被认为还不够严谨。例如,若某导师要求太严,让过多的学生走入异常流程,那么答辩委应当有专门对策。

篇(5)

关键词:医学院校 结合方式 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29

由于计算机专业在医学院校中不是强势专业,本身在科研水平、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多方面处于劣势水平。因此目前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实践能力比较差,在工作中不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在学术方面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使得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质量不断降低,被很多企业所排斥。针对目前的严峻形势,医学院校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提升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营造计算机专业学习氛围,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注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并且使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要与日常科研结合[1]。因为毕业设计的质量就反映了一个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果。让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日常科研相结合并且保证质量是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不二选择。

1 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现在许多高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就业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加到工作中去,而毕业设计就处于日常学习与工作就业连接的一个位置,可以说毕业设计就是学生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因此它对日后学生的就业有着莫大的影响作用。而在医学院校中,主打专业不是计算机专业[2],因此对计算机专业的关注度不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平时实践机会较少,毕业设计的完成也是趋于形式化,对学生来说没有起到应有的检验作用,造成目前形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医学院校轻视计算机专业

医学院校针对计算机等相对比较弱势的专业重视力度不够,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放松,让学生的学习生活过于轻松,没有起到学校应有监督作用。而且学校抱着“得过且过”的管理态度管理学生,无论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如何,都让学生顺利毕业,这也让学生没有了压力,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1.2 导师指导不足

由于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是小专业,因此导师较少,所以日常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一般由少数的几位老师来负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等方面要付出许多的精力,因此他们在对于毕业设计方面的管理力度有限,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得不到很好的监督与指导。

1.3 学生方面

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是在大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最后几个月,因此许多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找工作,或者是谋取继续深造的机会上,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难免会有所下降。此外由于大学生在临毕业时期也有与同学分别的情绪,因此很难全心全意的进行毕业设计[3]。

2 学生科研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意义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把毕业设计与日常的科研知识相结合,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才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为就业做好铺垫工作。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日常科研相结合对医学院校的就业率的提高也具有不小的意义。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2.1 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由于毕业设计是由学生自己拟提,然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技术,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这与平时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到自学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

2.2 让学生更好就业

由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学生的就职能力并不高,再加上社会的岗位需求量没有那么大,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4]。而毕业设计处于日常学习与工作就业连接的一个位置,可以说毕业设计就是学生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因此它对日后学生的就业有着莫大的影响作用。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生参与科研,并把他们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临毕业之前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学习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3 学生科研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3.1 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活动

在大学期间,计算机专业有许多的全国性以及省市级别的竞赛活动,如:“计算机算法大赛”、“移动应用开发大赛”,“数据结构大赛”等等。学生应该积极的去参与这些比赛,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而为毕业设计做好科研水平方面的铺垫。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比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2 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

对医学院校计算机学生来说,日常课程学习学到的内容,只有通过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才能真正的掌握和熟练。因此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积极的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在课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导师解决科研问题,完成科研项目。同时在其中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并且可以把所做的项目带到毕业设计中去,在毕业设计中把项目做得更加深入,功能更加完善,也让自己毕业设计的质量更高。

4 结语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学校中是相对弱势的专业,因此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做好毕业设计与日常科研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科研能力,改变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晓华,严海,张金喜等.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7):46-48.

[2]朱希安.本科毕业设计:尝试与科研项目结合[J].教学建设与改革,2007,(10):41-42.

[3]孙桂芝.浅论目前高校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

[4]詹捷慧,张帅.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缺失及养成[J].教书育人,2009,(21).

篇(6)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 改革措施

1.引言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道专业性训练,也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或迈向更高的学习平台前对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展现。毕业生在进入最后一学期后,往往受就业压力、研究生考试复试、公务员考试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压力很大、心态浮躁。因此,毕业设计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直接关乎毕业生在进入新的工作或学习环境时的自信心。

从专业特点来看,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基本分为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三个方向,属于纯粹的工科学科。本文从毕业设计选题和设计模式两个方面举例,浅议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相关改革措施。

2.毕业设计选题的创造性

选题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毕业设计的首要问题。选择题是完成毕业设计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确定“写什么”,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因此,选题的正确性决定着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颖性和毕业设计的意义,甚至是决定毕业设计撰写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时,一定注意题目要具有创造性,紧密结合当前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性,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以固体废物处理方向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议选题的创造性。

(1)从“小处”入手。目前,“垃圾围城”已成为重大世界环境公害,我国更是深受其害[1][2],而一些发达国家却能从容应对[3]。目前,我国的关于解决垃圾围城的研究往往缺乏一些最基础的信息或资料,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出路、办公区生活垃圾源控制”等,这些方向的选题非常基础、非常“小”,但通过一定量的基础调研就可获得一些较为可靠的基本结论或数据,可操作性极强,非常适合学生作为调研类选题。

(2)从“远处”入手。餐厨垃圾处理是固体废物处理一大难题[4],在传统的生物能开发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胆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设想出更新颖、更超前的研究选题,去探索一些诸如直接产能等的转化途径。固体废物处理研究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我们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发现和研究,而这非常适合于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探讨,因为它不像科学基金研究,不需要承担风险。

当然,大学毕业设计的选题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教育背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使选题多元化,避免出现同一个毕业设计选题年年做或若干学生同时做的情况,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科发展,反而会促使学生投机取巧,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因此,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产生创造性的设计选题。

创造性地设计选题,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例如,某大学里某位教师针对墨西哥漏油事件,就以该事件为背景设计了“含油废水海湾扩散模型研究、含油废水的生物处理设计”等选题,结果学生争先抢选,竞争之下,质量自然提升,效果非常显著。从这个角度而言,就要求教师自身采取一些主动措施,如:(1)平时积极查阅学术文献库,掌握学术发展新动向,积累新想法;(2)参加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使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结合显著紧密,同时提高课题的生产意义;(3)及时上网掌握环保动态,从一些专业论坛或官方网站中及时获取一些专业发展动态,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为毕业设计教学提供相关素材和参考内容。

3.毕业设计模式的针对性

除了创造性地选题,毕业设计的模式也至关重要。无论能力水平高低、成绩优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和兴趣点,因此,要让学生针对性地结合自己专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如此,可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就要求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安排。

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一般包括三类:方案设计型、工程制图型、实验设计型。对于纯粹的方案设计类型,如“化工厂脱硫除尘方案设计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等选题,该类选题偏“软”,往往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考察相结合,最终可形成设计方案,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对于第二类工程制图型,往往是在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范畴内,提供一定的设计参数,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工程制图制作,如“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某市垃圾填埋场设计”等;第三类实验设计型选题,往往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结果后方可进行设计方案或工程图纸的制作,如“含油废水的A/O法处理工程设计”,相比于其他两类,该类选题任务相对较重,比较适合于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

因此,在毕业设计模式设定上,教师需根据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设计模式。对于那些毕业后有意从事工程设计或管理的学生而言,可多开展工程制图型设计选题;对于毕业后有意前往事业型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第一类选题比较合适;而对于毕业后继续选择研究生学业的学生而言,实验设计型无疑是最合适的选题。合理的设计模式可能会使毕业设计教学事半功倍,而如若设计模式针对性不强,则可能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而事倍功半,毕业设计质量自然无从保证。

4.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必须在毕业设计课题质量方面有保证。本文述及的毕业设计选题创造性和设计模式针对性实则都是针对设计课题而言,良好的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大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2]刘云.如何把“垃圾围城”变成“资源围城”[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6):63-66.

篇(7)

关键词:毕业设计 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17-01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重点考核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技能以及创新精神,它是对学生四年大学学习成果的一个最好的检验。然而近几年来,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有效地提升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1 目前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分析

目前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我们对前几届毕业设计的师生的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客观原因

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使得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欠缺,师生比例的不匹配也尤为突出。在毕业设计期间,教师的工作量随之增大,教师精力有限,造成对学生的指导、监督不够。而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也导致就业压力加剧,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基本忙着在各地找工作、实习,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所以最终毕业设计马虎应付,得过且过。

1.2 毕业设计评定体系的欠缺

目前的毕业设计评定标准还是承袭了惯有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能力的标准。所以从选题上就呈现出题目的量大、质老的现象。对于一些创新性的课题,教师或怕其工作量的不足、或担心学生完成的效果不理想而舍弃,从而沿用一些老旧的课题。而学生在拿到选题时,也往往担心其最终无法完成而放弃一些有创新性的想法和方案,只求作出成果,所以最终设计流于一般,没有任何新意可言。

1.3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欠缺系统性

对于学生毕业设计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一脉相承的。而我们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缺乏研究性学习的全面开展,缺乏创新精神的系统培养,将平时的学习和最终的毕业设计割裂开来,那么提升毕业设计质量也将是一句空话。

2 全方位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1 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样可以改变目前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要么一味地等待老师指定;要么在选题上存在不根据自身特点,盲目选题的现象。而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才能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才能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游刃有余地完成设计任务。而如果学生选到的是他不感兴趣或是超出他能力范围的题目,这都势必影响他的设计质量。此外自主性地培养也可以改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一味地等待教师的方案和思路,而使最终的毕业设计缺乏创新性。

2.2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基本的设计技能

在以往的毕业设计进行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不会查找专业文献,只会上网“荡材料”;有的学生数据的分析计算、绘图软件地运用不熟练;还有些人甚至连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都不能正确地撰写。指导教师除了进行专业指导外,还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这些基本能力的引导上,势必会影响其有效指导量。而学生也会因为在毕业设计中还要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导致工作量增大,从而影响到最终的设计成果。而如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就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技能,可以让其毕业设计时间变得充裕,对于提升设计质量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3 研究性学习可以多角度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仅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程设计中也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在以往课程设计中,虽然做到了一人一题,但选题比较老旧,学生难于发挥自主性,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资料。所以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如果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是将一些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题目引入课程设计中,组成研究小组,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设计、绘图、编程及撰写说明书等基本技能予以锻炼,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毕业设计制度的完善将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基础

各个学校关于毕业设计制度的建立都是非常严格的,希望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有效的监督和促进师生共同搞好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虽然该制度确实对促进毕业设计的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时这项制度也显得过于死板,对于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有一定的牵绊。

3.1 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冲突

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在最后一学期,而这往往与学生四处奔走找工作、实习的时间相冲突。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压力也极具增大,这一矛盾也就显得格外突出。如果能将毕业设计时间灵活化,比如将毕业设计时间适当提前,或是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或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选题进一步深化,将之变为毕业课题,使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同步进行,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将变得充裕,对毕业设计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可以改善毕业设计和找工作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2 从制度上鼓励创新设计

以往的毕业设计一直有工作量的要求,所以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都大而全。实际上毕业设计锻炼的不是工作量,而是思想和能力。所以如果毕业选题有一定的创新意,有学生发挥的空间,那么哪怕工作量略小,也应当予以支持。此外在设计结果的评定上,应该加大创新性的得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怕做不出结果,而压抑自己的创新性;或是一味地为了出结果,而过分地去借鉴已有的设计,让整个毕业设计成果毫无新意。我们应该强调和鼓励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毫无后顾之忧地发挥自身的创新性。

4 结语

毕业设计的质量的提高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的促进和毕业设计制度的保障,的确是让毕业设计中涌现更多的创新设计、优秀设计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平清伟,马铁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