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4 10:58: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理实一体化教学

篇(1)

关键词: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38-01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生产设备,实现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教学形式。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可使烹饪专业学生在学习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双赢。

1.影响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不同地区的烹饪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实验,对整个烹饪教学有很大的促进改善。但是,与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模式还有很大差距。纵观烹饪专业的教学改革,影响理实一体化的因素很多。

首先,开展烹饪专业理一体化教学,就要有相应的一体化教师。"教改的关键是教师"。一体化教学缺乏优秀的一体化教师,再好的设想也很难实现。教师在能力、意识方面的差距,将直接影响教改成效。教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认真领会"设疑、解惑"的深刻含义,才能够培养出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适用人才。现在很多院校的烹饪专业教师还不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水平。

其次,开展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应具有相应的配套教材。目前,一体化教学仍处于改革实验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故还未有适合的工作任务引领教学的教材。技工类烹饪专业现用教材属人社部开发的第三版教材,不具备一体化教学要求。而一体化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特点,教材的编写应当由专家、学者、烹饪教师组成,采取"用户评估,专家评审"的办法,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需求调研,广泛听取教材使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教材质量。同时在取得教学实践经验后,应对教材使用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使教材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再次,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开发和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要求对现有的理论教室和实习场地进行改造和结合。就烹饪专业而言,建设适合烹饪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场所是很重要的。建设标准化烹饪一体化教室、一体化的热菜实训室、仿真菜肴展览室、仿真酒店实训室、一体化面点实训室的教学场所,是烹饪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多功能一体化实训场地与设备是开展烹饪一体化教学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这在众多烹饪院校专业建设中直接影响了烹饪一体化的开展与实施。

最后,烹饪一体化教学的学生课业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学生课业评价体系要把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彻底改变仅依靠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积极引入企业对员工的一些评价指标,实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与企业对员工的评价相统一。同时在教学管理中实行学分制,在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把终结式考试评价与日常教学中的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可采取提问、菜品设计和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既评价学生的学习程度,也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2.烹饪专业理实双平台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

2.1理论教学的模块设定。理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应当是"一高、二专","一高"是指学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二专"是指对本专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即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标准,能够适应就业要求。烹饪专业理论教学模块包括以下内容:(1)文化基础课模块。包括语文、德育、烹饪英语、烹饪化学、餐饮企业管理等等。(2)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烹调技术、烹饪原料知识、营养卫生、菜肴设计学、烹饪美学、餐饮成本核算等等。

2.2实践教学模块的设定。实践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立足于高技能、特色化、实用性,达到中高级烹调师的技能标准。不论学习何种菜系,一定掌握该菜系的精华精髓,同时要推陈出新,亩提高技能的"含金量",与相应的等级名符其实。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以下内容:

(1)烹饪专业实训实践课模块。包括中餐菜肴制作技术(热菜制作,冷菜制作,中国名菜制作)、中西面点制作技术、食品雕刻技术、宴会设计等等。

(2)烹饪技能操作模块。包括整桌菜肴设计、顶岗实习(经理,墩,灶,冷荤,服务,面点,食雕)等等。

(3)烹饪专业技能的考核方法。统一参加全国技能等级鉴定考核,考试合格取得等级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中职烹饪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仍属实验摸索阶段,影响其开展的因素很多。各地烹饪院校在进行教改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情况开展,走出适合烹饪专业发展的改革路线。

参考文献:

[1]童文源.中职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时代,2013(8).

篇(2)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引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技术人才作为资本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开始进行“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其中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指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传统职业教育实行的是理论先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丰富而操作技能较单一,综合性的职业能力较为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我校曾对学生的实习及毕业后就业情况进行过跟踪调查,走访了几十家汽车维修企业,从我校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对高级“蓝领”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工人“断层”现象非常严重,企业迫切需要大批实际操作技能娴熟、全面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汽修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我校认为只有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职业就业教育特色、加强技能培训,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术工人。因此我校近几年来逐步在汽修专业课程中引入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双元制”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原型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就是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学时各半)的一种小班化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专业适应面宽。“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踏入社会后的竞争和发展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操作中维护和维修的能力。多年前我国就在中职学校中进行过对“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由于国情不同,“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没能得到广泛推广,但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此基础上,我国交通技工研究会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传统职业教育的模式是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分开进行,其流程和要素如图1所示。

在专业课教学中,由于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分开进行,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时候无法接触实际的东西,所以没有感性认识,增加了其对专业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在进行实践操作课教学时,由于课程衔接、课时分配、学科特点、考核侧重面等原因,学生难以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操作课中,又不可能在实践操作课中重复讲授专业理论知识,造成理论和实践分离,难以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我校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流程简图,如图2所示。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由“双师型”教师指导,运用“理实一体化”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学习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汽车修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准备工作

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汽车修理专业实习场地的调整和配置,2011年,1500m2的汽修实训中心正式成立,并且对外营业。我校通过调查了解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信息、汽车行业新技术需求信息、汽车行业最新设备信息等情况,来动态调整模拟工业环境,配置相关设备,基本能与汽车维修行业接轨。与此同时我校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一些适合具体教学情况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使学生既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指导操作,又可以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2)实施过程

我校首先在汽车构造拆装课中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由“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学习“理实一体化”教材、观看教师的教学演示、自己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完成汽车构造拆装的各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通过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我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汽车修理全部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3.“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既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能强化操作技能培训,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达到职校就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众多的可视化媒体和供学习、操练的教学设备,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趣味性增强。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从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经验

1.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我国的职教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是由教育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制定的,对企业需求的反映较少,致使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教学内容越编越多、越编越难,大部分教学时间被理论教学所占用,实践教学始终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学生难以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学以就业为目标,尤其是专业教学一定要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我校逐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培养目标,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取舍不再以学科体系的完整为基准,取而代之的是职业活动的需求,打破了学科界线,重组了教学内容。在专业谋教学中,我校实行“六步教学法”、“小模块教学”、“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1)要求专业教师取得“双证”

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工以上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对专业教师参加学习进修给予支持。我校要求专业教师按期取得“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通过几年的培养,现我校有高级技师3人、技师3人、高级工2人,专业教师中超过88%具有汽修技师以上的证书,已基本具备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能力。

(2)建立专业教师到汽车修理厂培训制度

针对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偏少的实际情况,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到汽车修理厂实习锻炼,让专业教师熟悉企业氛围,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3)借助“外力”带动教学相长

我校聘请了企业中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定期邀请汽车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帮助学校解决专业技术难题。

3.引企进校

引企进校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力保证。我校开设汽修专业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2010年该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省财政厅专门下拨资金用于学校的设备购买。学校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现有的设备,引进汽修厂,让学生真刀实枪搞实训。

2011年3月,我校创办了“校中厂”,对内承担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对外承接各类车辆的维修保养业务,不仅实现了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而且形成了“校企互动式”的办学特色。校企互动、校企共建是校企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的做法。

学校与汽修企业共建汽修实训中心,共同培养汽车修理专业技能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七个合一”。

(1)学校企业合一

校企合建汽修“校中厂”,一方面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就近有了实习工厂,另—方面承担本校教练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同时还承担社会车辆的维修,既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又节省了本校车辆维修成本,还为学校创收增添了新的渠道。

(2)教室工厂合一

汽修“校中厂”运营以来,每天都有十几辆车来厂里检修。这些车辆不仅给汽修厂带来了检修业务,也给学校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训的机会。学校把实训课堂搬进汽修车间,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实践起来,才能确保技能训练到位。经过对各种车辆的故障检修,学生学到了很多技术与经验。

(3)教师技师合一

汽修“校中厂”不仅是学生的实训平台,也是汽车专业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好场所。学校组织汽车专业教师“入厂挂职”,在实践历练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搭建“教学沙龙”等平台,促进汽车专业教师与“校中厂”专业师傅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在,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大多数拥有“技师证”,既可以做理论的传授者,又可以成为实习现场的师傅,克服了理论与实操无法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

(4)理论实践合一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实训,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这样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学校还倡导“以赛促教”,不定时在学校举办各种技能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进步,在比拼中找差距,促进学生技能强化,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5)学生学徒合一

学校按照“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流程,建立技能人才校企共同培养机制。我校聘请优秀技师担任实习导师,发挥其一线实践经验优势,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学生实习时,既是一个技能学习者,又要通过训练成为一个合格的汽车修理技术人才,实现了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

(6)育人生产合一

学生在“校中厂”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汽修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保养维修车辆、创造企业价值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在育人中生产、生产中育人的理念。

(7)维修驾驶合一

2011年8月,学校下属企业——东阳驾校迁至校内,并将汽修“校中厂”确定为驾校车辆定点维修企业,这既方便了教练车的保养维修,节约了驾校的运营成本,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到汽车维修与驾驶技术两种本领,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即可拥有职高毕业证、专业技能证和汽车驾驶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4.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专用教室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有实施场所做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因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师讲授理论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践,要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学校为专业课程建立了专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室(图3),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我校通过几年的逐步调整,形成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电控汽油发动机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柴油发动机维修专门化实训室、轿车维修专门化实训室等一系列专业教学实训场地。

5.添置汽修专业课所需零件与设备

具备了各种教学实训场地,还应有汽修专业所需的汽修设备、零部件及总成,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汽车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同时有许多汽车厂家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植入新技术,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更新、增添实践教学器材,来保持“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教学实物的先进性。我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新设备的添置及零部件的更新,以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这几年来,我校添置了一大批先进的汽车维修用设备和设施,详情见表1。

6.“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模块教学搭配

我校根据汽车的结构特点设置了发动机拆装修理、变速器拆装修理、发动机故障诊断、电喷发动机修理、自动变速器修理、空调系统修理、ABS系统和安全气囊修理等教学模块。根据所设模块进行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发动机拆装修理模块教学中,把整个内容分为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曲轴飞轮组的修理、连杆的检修、配气机构的修理、系冷却系的修理、汽油机燃料系、柴油机燃料系的修理等项目,然后确定各分项目的教学要求。以机油泵零件的检修为例,其教学模块内容见表2。

7.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与原有的评价体系有所不同,更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及企业评价。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平时成绩评定

每个模块给出一个成绩,其中理论占40%,操作占60%,这部分占总成绩的60%,余下40%根据学生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评定。

(2)以比赛形式评定

学校不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方面的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学习竞争气氛,同时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

(3)要求学生获取国家技术等级证书

相应的技能证书可以证明学生的相关技能,也可以成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优势。我校要求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获得汽车修理中级工证书,要求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获得汽车驾驶证及汽车修理中级工以上证书。

(4)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后的表现情况

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大肯定,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因此,我校非常注重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后的跟踪调查,了解企业的需求及对我校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需要。

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两年来,我校在汽修专业课程中逐步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实施准备及尝试。我们从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参加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3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综合任课教师的评议,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通过分析统计结果,我们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在于:

1.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学直观性强,易于深入浅出,教学效率高,总体效果好,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2.与模块教学合理搭配,使学生学习技能的系统性更为强化,同时避免了单纯为考核而进行的项目教学,从而使学生的适岗能力大大提高。

3.使专业课上课时间得到合理运用,避免了由于理论课与实习课单独教学而造成的内容重复、衔接不上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参加汽修等级工考核合格率逐年大幅度提高,2011年汽修中级工考核合格率为98.3%,较2010年提高8.2%,较2009年提高13.7%。今年分配在汽车修理厂的学生表现出进步快、操作方法正确、动作熟练、适岗能力强、喜欢钻研汽车新技术等优势,深受实习单位好评。

五、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体系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地利用了教学场地,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在学中求乐、乐中求学。

(2)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需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积极意义。

(4)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必须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引企进校,引进有经验的实训l师傅是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这种做法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让学生真正走进了“实操”的课堂,而且为学校带来了经济效益。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实一体;金融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旨在利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技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丰富的实验和实训等内容,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实行一体化教学[1]。同时,对教学场所也进行改造,达到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体化训练,知识、技能与素质同步提升,消除以往出现的“单条腿走路”的情况。

1高等职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比较复杂,兼有诸多教育的属性,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其中一种教育来定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设计也是如此,其中既包含了高等教育的元素,又包含了职业教育的元素。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要遵守,职业的特殊要求同样也要得到体现。总的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校企合作为原则。职业首先来自于企业,将企业的要求提升为教学要求,再将企业的不足也提升为教学要求,能够很好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学校应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总结和归纳,确定教学的培养方向;其次,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分析,找到企业对于人“能力”的需求,总结出需要学生所掌握的“能力”,包括技术能力与操作能力;再次,根据这些信息开设相应的核心专业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课程体系;最后,要与合作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协议,确保学生就业。第二,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专业建设是一个很宽泛的命题,包括诸多方面,比如课程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等等。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课程建设。

2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要求及模式

从金融的职业特点来看,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并且几乎经济的每一个领域都要和金融打交道。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金融专业项目化课程的设计应该也以金融的职业特点为切入点,围绕金融的应用领域,灵活设计针对性项目任务[2]。围绕金融的职业特点和学生的现状设计的项目化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兼顾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出符合时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

3强化实习过程的作用

实习过程是理实一体化改革与传统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区别之一,所起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实习体系的设计也是理实一体化改革的特色之一,以理财专业为例,其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实习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下,实习主体毫无悬念的只有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只是其中之一,授课老师同样要接受实习。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在实习过程中的直接接触将树立他们对此业务的立体感受,缩短他们的适应期。对于教师来讲,在实习过程中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将切实改变今后的课程教学效果。因为现有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者型人才,真正有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并不多。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收入在整个社会都属于中高等水平,因此很少有人会考虑转行到学校担任教师,这就导致了金融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教学脱离了实际。教师与学生同步实习,能够然教师近距离接触行业的最新动态,做到教学与时俱进。第二、实习地点。理财专业的就业面比较广,银行、保险和证券等行业都可以作为实习单位。从理论上讲,去合作企业实习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实际上这么做要考虑诸多因素。金融机构的安全等级较高,而实习人员的素质与正式员工毕竟存在差距,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人员实习。实习地点应该由学校出面进行统筹安排协调,方便实习单位对实习人员进行调度和管理。第三、实习时间。按照传统的实习方式,学生一般在掌握了所有理论知识之后才会去安排实习,通常是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理实一体化改革在这个方面要进行创新,结合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组织实习,但是还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成本。对于教师来讲,实习的内容要比学生略少,教师的实习以顶岗实习为主。第四、实习内容。传统的实习往往只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对于实习的效果没有实际能力上的评价,只是以一个实习报告进行打分。在理实一体化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实习效果已经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了。学生的实习是着眼于分阶段和分层次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

4改革课程教学效果考核环节

金融专业的学生就业绝大多数会是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企业,在人才培训之前,学校与企业都签订了培养协议。为了降低学校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必须对课程教学设计是否达到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环节的设计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改革,不能用过去的考核方式来看待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那样最终的结果是教学轨道又逐步被拉回到了旧套路上,例如高考制度不变,那么高中教育的教学结果就不会变,围绕这个结果的所产生的运行规则都不会变,一直在呼吁的学生减负都是空谈,各种禁止的行为只是由公开变为了隐蔽而已。在理实一体化的改革背景下,考核教学效果不能只靠一张检测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试卷,而是改为多种考核手段按不同的搭配比例相结合的方式。在纯理论教学的课程中,采用试卷考核是无可厚非的;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考核中,可选择卷面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降低卷面考试在最终考核结果中的影响比例,提升学生对课程实践的投入程度;在实习课程中,取消以实习报告论英雄的模式,将学生的实习表现合理评定为表现分数,并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总分,促进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5结论

理实一体化改革是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性改造,其中思想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利益为根本。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人翁意识,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程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是其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燕,葛炜,董丽芳.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护理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01):39-41.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2702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连续下滑,生源已经显著下降。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2014年后,由于文科考生看好理工科的就业优势,各个高职院校又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源,部分理工专业在高招录取时采用文理兼收。这些专业分班时,就会导致每个教学班里有文科和理科两类考生。

1 文理兼收后面临的问题

1.1 文科生在专业选择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妥协性

文科选择理科专业时仓促而又无奈,有许多学生并不是热爱和喜欢这个专业的,他们往往看中的是理工科不错的就业前景,或者是被父母和家庭强迫报考的理工科专业。这样录取的文科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1.2 文科生较差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功底导致专业基础课学习困难

高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是几乎每个学科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文科生数学基础差,高考数学分数低是不争的事实,理工科对高等数学要求又较高,很多课程都要求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例如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在后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科考生薄弱的数学基础最终导致后续课程学习困难。文科生中甚至有一部分拒绝学习后继的课程。

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学是很多专业基础课(例如,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等)的理论基础,但是高中阶段很多文科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接受的物理化学知识少的可怜,离高校理工专业对理化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差很远。文科学生薄弱的理化知识必然导致,他们在学习和高中阶段课程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时会遇到很多阻力。

1.3 文理生思维习惯在专业学习中差距明显

对文科生来说高数是枯燥和抽象;对理科生来说英语单词是难记和乏味。部分文科学生甚至有畏难情绪,对某些理工课程拒绝进一步学习,甚至彻底放弃学习某门理工课程。文科考生喜欢记忆一些条条框框,而理科却喜欢逻辑推理,这是文科和理科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之一。

1.4 文科生动手能力差

虽然高中阶段,文科学生也开设了各类实验课程,但是一方面学生自己认为文科生不需要动手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对文科学生也网开一面,最终导致文科生的高中实验课程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学校把教学资源转让给理科学生,文科学生根本就不上实验课程。在文理兼收的班级里,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动手能力的差距就凸显出来,理科觉得的很简单的实验内容,文科生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2 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教学过程改革

(1)针对文科生学习动机不明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与实践结合的环节由于很多文科生是冲着理工科的就业好才报考的,再加上供文科生选择的专业很有限,他们往往对专业不了解甚至是迫于无奈才报考某个专业。这就导致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上班之后,在哪里可以用到这个知识点”的讨论,这样可以激发文科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用的,从而使文科学生逐渐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

(2)针对文科生数学和理化基础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我帮你学高中知识”环节。

由于很多文科生,在高二就只学历史地理,不再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直到大学学习专业课程时用到高中的理化知识才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如果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按部就班的开展课程,势必导致文科生无法接受,甚至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内容。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开展“我帮你学高中知识”环节,让理科的学生给文科生讲解高中的基础知识,弥补文科生知识的欠缺,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情,消除了文理科学生之间的隔阂。

(3)针对文科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高中理化实验部分。

由于文科在高中阶段理化实验做的不到位,甚至部分学校文科专业根本没有开始实验课程。文科生的这一缺陷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表现突出,在课堂出现了很多基本仪器仪表不会使用,基本的实验原则不清楚的尴尬局面。为了弥补文科生这一不足,在教学环境增设“高中实验”回顾环节,这不但弥补了文科生欠缺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理科生的认识深度,可谓一举两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很好。

2.2 教学条件改革

(1)增加高中理化的实验设备。

根据高校课程的衔接需要,配备部分高中学实验设备。例如,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的需要,增加高中的电学实验设备,以供文科学生动手练习使用,可以有效弥补文科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

(2)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增加高中必要的理化实验项目。

根据高校课程的需要,编写高中实验指导书,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高中实验做准备,减少教师的资料准备时间,协助教师顺利完成实验。

2.3 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必然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根据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基础的差异,在考核内容的多样性上下功夫,根据文科理科学生的不同分别出两套试卷,一套考基础知识的记忆,一套考理论知识的推理和判断,这样文科理科都有用武之地。这种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二是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

根据文科理科学生的特点,任课教师将文科理科学生搭配分组。文科生发挥记忆力好的优势,主要负责回答教师的提问,并完成实训报告。理科生发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主要负责动手完成实训环节,打分时教师要强调合作精神,按团队打分,不再为每个学生单独打分。

篇(5)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汽车电气 教学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担负着培养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任务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托于职业活动,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教学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从“项目活动”的准备、进行、总结到成绩的考核与评定,都有学生参与,这样才可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毕业生可以“零距离”上岗。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一门介绍汽车电气设备构造,解释汽车电气作用原理,分析汽车电气工作特性,传授汽车电气使用和维修技能的专业课。如何在汽车电气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一种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实践发现,在汽车电气专业课中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汽车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1.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由于汽车电气包含了电器构造、工作原理和电路图等专业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学习的时候难度较大。在校学生大多数物理基础较弱,许多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遇到听不懂的就不想听,课后花在看书的时间太少,造成学习吃力。

一体化教学主要包括项目法、案例分析法、实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培养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所学的内容,分项目进行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各个项目理论和实训的学习活动,养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弥补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在开学初,结合本课程相关的章节内容,提出一些课本上有的,与实际汽车技术应用广泛,或是表明汽车发展趋势相关的内容作为学习项目;在上课时,用汽车专业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在实训时,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一个老师现场指导一个小组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现场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实施过程

(1)教学场所要求

实现理实一体化需要与专业学习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配备理论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设备及实物;实践教学需要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训设备、工具等。因此,实现汽车电气理论教学需要在教室里安装投影仪,并配备相应的实物;实践教学需要在汽修实训基地里完成,配备电气试验台、实教板、实车以及各种检测和拆装工具。

(2)教学时间安排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到一起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最大特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但可以听老师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理论课上完后,可以马上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学生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教师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支配每节课的时间,合理安排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把知识当时就理解渗透,并且应用于实践。

(3)教学实例

《起动机控制电路》教学方案:在教授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时,先结合汽车电气课本知识,讲一下起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再画出汽车发动机起动系的电路图,结合起动系的实物以及连接电路实物,让学生在实际动手的同时,知道汽车起动系电路的组成,理解汽车起动系以及起动机的各部分的作用。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容易,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掌握了汽车起动系的知识。授课安排如下表:

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成绩是学生最关心的,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指标,成绩的评定能否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特别是项目教学法它所追求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其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协作能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及其相关能力。为此,我们的成绩评定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平时成绩

以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构成,占20%。其目的是督促学生去查资料完成工作页,从而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这项成绩是机械的,它是量和质的结合,学生只要勤劳就能取得,但它是量的突破,质的升华。

2.理论成绩

以学生期中和期末成绩汇总得到,占30%。学生在参加0才诺目际院螅玫降钠谥泻推谀杉ㄊ撬窃谡庋诙宰约核е兜囊桓鲎芙幔虼耍从α搜岳砺壑墩莆盏檬欠窭喂獭?3.实践成绩

以项目完成的过程和结果构成,占50%,这项成绩是核心成绩,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如:计划、组织、协调、操作、检测、鉴定、总结等等。成绩可以由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将其项目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成绩评定。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不失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成绩评定。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也能心知肚明,心服口服,在下个项目活动时学生就会有新的动力。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带来的变化

1.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

在汽车专业课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学生们都积极地表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在一些内容学习上, 我们采用竞赛法,例如在拆装一些部件时采用各组分别选取几名同学进行比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如果这些知识得不到应用,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中,它们往往会被遗忘。在理实一体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操上每次实训时进行动手操作,分析故障等,展示学生的综合水平。整个一体化学习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于汽车电气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3.学会分享和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在汽车专业课的一体化学习中,采用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机会,通过组员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共享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经验,我将不断地提高,来适应当今的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学校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不仅仅是成为社会上的一名技术人才,更要成为一名综合素质相当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家瑞 等 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二版。

篇(6)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仿真软件;有效教学;BOPPPS模型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包含的内容繁多,概念抽象,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并获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BOPPPS教学模式包含多个阶段,需要将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一种具有高效率、高效果、能反馈的闭环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设定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切换,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2]。

一、BOPPPS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是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要符合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需要系统、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方法、评价等内容。各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做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的每个子模块的结构排列顺序以及时长安排特点,决定着教学设计的科学性。(3)可行性原则———准确实施教学过程,必须符合主客观条件。第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要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4)反馈性原则———反馈性评价要求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评价过程需要对比学生的进步情况以及对作业的有效考核。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能够帮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3]。整体教学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BOPPPS教学模式设计通过六大步骤进行:(1)Bridge-in(导入):导入是学习的开始,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习者,获得学生的注意力,建立学习动机。导入可以沟通情感,创设学习情境,迅速集中思维,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2)Objective(目标):根据要求的不同,可以将目标进行划分,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认知目标可以按照认知顺序进行划分,依次为记忆、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如图2所示。能力目标分为三层:基础能力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中层能力指提问能力、假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高层能力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目标指学生愿意关注、主动参与的程度以及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接受、偏爱。(3)Pre-Test(前测):前测的目的是从知识、经历、经验、错误等多维度了解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聚焦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基础及其是否有错误的想法、调整授课深度、难度及节奏,量体裁衣设计课堂。前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开,例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辩论赛、头脑风暴等。(4)ParticipatoryLearning(参与式学习):学习方式主要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根据调研数据,我们有学生记忆留存率金字塔,如图3所示。为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鼓励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参与和互动,让学习者主导教学过程,通过同伴式学习(peerlearning)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5)Post-test(P)后测:运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判断其学习成果与设定目标之间的差距。(6)Summary(S)总结:目的为学生提供梳理、反思、总结所学内容的机会,同时老师也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总结环节经常会被忽略,但其经常起着画龙点睛、抛砖引玉的作用。BOPPPS六元素顺序可改变,教师根据提供的框架,有意识的设计,自然有效的融入,切忌目标变成提纲,总结、后测与目标相呼应。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引入电子设计仿真软件

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和项目化实训中,会用到相关的软件来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比如:Multisim主要用于进行电路模拟,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Systemview可以用于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实验的仿真,功能强大,界面不够直观。Proteus软件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适合用于多种仿真分析。其能够实现原理图布置、电路模拟、代码调试以及电路仿真分析等功能[4]。通过仿真软件的可视化展示,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见程序是如何控制硬件运行的,仿真界面美观、可信度高。

三、基于BOPPPS模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电路、定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等知识,旨在培养具有电学基础的技能型人才。通过调研,了解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学生基本知识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将课程重新进行定位。为了加深学生对电工电子相关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提高,对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了基于“BOPPPS模式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方法,从课前、课中、课后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一)课前为有效促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课前从情景导入、目标确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课前情景导入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通过职教云、学习通等课程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抢答器模块为例,课前通过职教云给学生下发学习引导单,学习引导单内容如表1:(二)课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BOPPPS教学模式为要求的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参与到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智能抢答器设计与调试模块具体教学设计如表2:(三)课后为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课后可以通过职教云等平台更多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查看目标完成程度,并且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另外通过职教云、学习通等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测,作为过程化考核依据。

结语

篇(7)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国际商务 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70-01

1 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最早源于杜威的“做中学”实用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实践对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本源于实践,对于缺少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中职生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还原理论知识的背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传统教学模式下,国际商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自成体系,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中职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实践教学往往在专业课学完之后的实训阶段开展,因操作模拟系统(如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流程的完整性,中职生操作难度大,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

与传统教学相比,理实一体化教学把教、学、做三者合一,采用“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模式,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可以帮助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注重技能训练(特别是制单能力),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的有效迁移,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从而使中职生更轻松有效学习。

2 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组合,但还需要根据各校的师资、场地、设备、校本等情况,周密研讨,有选择地将部分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如在《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中《合同的签订》一课,我应用理实一体化进行技能实训教学。通过本课的成功教学,我认为实行理实一体化应具备如下几点。

2.1 国际商务实训室

中职生学习专业课缺乏一个知识运用的真实环境,实训室的建立弥补了这个缺陷,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场地的支持。目前我校国际商务实训室有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室、商务礼仪训练场、电子商务实验室、商业连锁经营实训室、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现代商业物流管理与枢纽基地立体沙盘模型演示教学功能厅、银行实训中心、商务英语语音室等。《合同的签订》这一技能实训项目在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室内开展。该实训室包括商品展示区与谈判区,配有产品PPT播放媒体一套,商品陈列柜、打印机、地球仪、谈判桌等配套设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仿真可体验的职场环境。

2.2 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法可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保证一体化教学的效率。如我校11国际商务3+2班共有32人,《合同签订》这一技能实训项目中,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八个谈判小组,每组四人扮演不同的进口商和出口商,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助教员)扮演出口公司的业务经理,同时身兼导购员,负责介绍公司商品的品名、品质、包装及数量等基本信息。教师在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观察学生,控制全局,学生在实训快结束时需找教师或者助教员签字,教师或助教员可借此机会审核合同内容。

2.3 教案与学案

教案与学案的编写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教学内容。高教版《进出口贸易实务》,中职生觉得一些内容理解难度大。该研究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原有教材进行加工、处理,精心编写教案与学案,并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需要增加相关内容。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内容模块化

义乌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我校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有外贸业务助理、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等外贸类工作。而签订合同是这些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就业岗位要求,在理实一体化模式下实施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做到:①内容模块化、项目化;②时空一体化;③目标一体化;④教师双师化;⑤评定社会化。

以技能实训项目《合同的签订》为例,该研究者设计成三个教学模块。

模块一:职场情境。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该研究者以真实的职业场景美国客商采购烟花为背景,通过学生模仿视频内容,复习交易磋商等四个环节,引出签订合同的主题,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模块二:工作任务。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该研究者将教学内容进行了任务化的处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任务一:连一连。合同的形式是学生需认识的一个内容。借助视频,该研究者设计了两道思考题,帮助学生认识在我国只认可书面合同形式的规定。通过完成“连一连”的小游戏,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了解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寓教于乐。

任务二:选一选。知道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是本课重点。教材抽象枯燥,缺乏案例支持。该研究者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引导学生选一选。如:你认为谁具有与我国烟花企业签订合同的资格和能力?学生经过探究做出选择,教师引导,得出合同有效成立的一个条件。这环节中,由五个问卷案例出发,突出关键词,再归纳出合同有效成立的五个条件。通过还原知识背景,恢复其生动性,化抽象为具体,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三:分一分。正确认识书面合同的内容是本课难点。该研究者提前给学生发放了合同范本,结合外贸单证实务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查找规律,将这些项目“分一分”,归纳出合同的三大内容:约首、基本条款、约尾。学科融合,理实结合,使教学难点变得直观易懂。

模块三:技能提升。为了让学生对工作岗位有感性的认识,课堂里开展了一场职业技能竞赛,以案例(美国客商采购烟花)为背景,学生分组,扮演出口公司业务员,根据谈判室商品陈列区所给资料,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边谈边记录具体信息(商品的名称、质量、可供数量、包装方式、价格等),在空白的合同中填写约首、基本条款和约尾。在约尾的签字环节中,扮演出口业务员的同学举手找教师(出口业务经理)签字,教师以此审核学生合同质量的高低,评比“公司优秀员工”。若班内有单证兴趣小组学生,还可让其扮演“助教员”,替教师审核合同,并对每一个环节中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小结阶段,优秀员工代表发表获奖感言,树立自信积极的心态。所有同学填写评价表,回顾三个模块的体会和收获。

4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经过一年的尝试及跟踪调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更有兴趣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透彻了,动手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但也存在一些现象,值得进一步展开探讨:如课前准备的要求提高了,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开发教案与学案,将原本的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个实训项目和模块;理实一体化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时的总结和评价是对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深化,然而很多学生忽视这一环节,自我消化的时间太短暂。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永军.再论小班教学的理念及其相关策略[J].现代教育丛论,2003(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