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5 16:30: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

篇(1)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开放课堂

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如果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更要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统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是强调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心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的独特体会。其次是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设计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有选择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动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

四.坚持学以致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个性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材在新课标下的价值功能,体会语文教材的举例作用,需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语文教材,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外自读,为学生补充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美文;改变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发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多讨论少讲授,多对话少问答,重过程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同时还要加强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多动口,多动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参与中独立发现。除此之外,也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坚持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 新课程 激烈 管理

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带来了人类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网络研修能够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运用,构建基础教育工作者互动平台,促进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推进区域交流共享,创新研修方式,标准化的基础教育教学建立网络资源共享联盟网络为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和极好的平台。

我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校本研修》的有关工作精神,结合《梅河口新课程学习实施方案》,在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下,在新课程培训方面上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制订方案,推进新课程的落实

我校领导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将新课程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探求培训研修的方法。远程教育的启动为我校领导、教师的新课程学习、交流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操作平台。

领导重视,成立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分管具体工作,制订红梅镇学校新课程学习落实方案、学习制度、奖惩措施,以此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强调校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新课程学习,对教师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学校领导以优秀教育网站为学习平台,利用网络游览教育学信息、参与在线研讨,建立校内QQ群,进行即时讨论交流。充分立足自身良好的办学条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网络具有的信息量大、及时快捷、交互性强、资源共享等特点,积极开展校长新课程网络研修。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教师纷纷建立博客,参与学校的QQ群组交流,撰写个人日志、写工作日记、写学习心得、写问题思考、写经验论文等,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浏览、评论,真正实现跨时空交流,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研修的积极性。

二、通过网络搭建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方式很多,我们将建立博客,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学习体会,将参与互动交流作为网络新课程研修的重点工作来抓。博客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机制为领导、教师间构建起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反思氛围的形成。我校年轻教师徐玉双《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在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这种不受时间、地点、内容限制的形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接受性,能收到良好效果。使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得以在较高水平上发展,从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1.建立激励机制

为激发教师参与新课程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参与研修,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积极按时参加新课程网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按时完成作业,及时上交学习体会,认真开展学习交流的老师在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时加分奖励,作为评优晋级的基本条件,否则不评优、不晋级。鼓励教师利用网络研究教学工作,使教师在研究中领悟、感受、发展,全体教师协作学习,共同成长,朝着建设一支知识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目标迈进。

2.开展“新课程”教学竞赛

为有效调动教师参与新课程网络研修的积极性,深入开展网络研修。我校制定了“新课标网络研修”教学竞赛活动细则,细则要求突出学科主题,以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读书体会等内容为主,提倡个性化原创作品,注重作品质量,作品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观点有一定的启发性与前瞻性。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效果。我校年轻教师孙丽波、付丽华2011年度获教学设计一等奖,裴英伟等五名教师获2012年度教学设计一等奖。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新课程网络研修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新课程网络研修促进专业发展

我校为了满足教师的网络学习链接了大量教育资源网站,为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提供了便捷。同时,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开阔领导、教师视野,转变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水平。利用网络新课标培训使教师明确语文新课标的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四个加强。即“四个坚持”坚持原有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坚持三个维度课程目标;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儿童阅读。“四个强调”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更强调识字和写字,更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更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四个加强”加强儿童阅读,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加强课内外阅读,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对语文新课标有了深刻理解,更有利于指导教师教学。我校教师徐艳艳等多名教师在全市各科教学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篇(3)

新课程改革自主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方式过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过分依赖于“法定”的教科书和教师教学参考书,并为之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更有甚者将别人的“典型”教案、教法,作为自己教学的模式。而今,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感到失落和困惑。其实,新的理念必然是在“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常说“除旧立新”,绝不是意味着对旧的理念的完全摒弃,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是如此。那些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一切都要创新的想法实际上是对教学规律和新课程改革的误解。许多语文老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这些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应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扬光大。

一、变革教学设计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都在教案中有所体现,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们要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乌塔》,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了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

二、采取自主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论不仅强调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新的确认。

1.注意角色的转变

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适时地为学生的读、思、悟提供服务与帮助,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方法和体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是适时给予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总之,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探究的伙伴。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给学生充分的思悟自由。学生阅读中或圈或点,或写或画,既可与同桌交流又可交头接耳与前后位讨论,还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独立的、自由的思考、体会、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课堂上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不再提出一些机械的阅读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读书方式,既可大声读,又可轻声读,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既可通读全篇又可选择段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段落做造句、仿句联系等。激励他们发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指导学生阅读、精读、品读,并向全体学生介绍该作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让学生自主摘抄喜欢的名人名言、好词好句,做好积累工作。

3.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发,合作地学

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常有这样几种做法:四人一组小组;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每节课安排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提出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目标定向――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相互评价。在人物群出现的课文中,如《狐狸和乌鸦》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分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潜力充分开发出来。

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应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要重点指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小组讨论中,全小组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抓重点、难点,怎样提问,怎样讨论质疑,教师都要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由扶到放,逐层深入。

篇(4)

首先,新课标让我对语文教学理念有了崭新的辉煌。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却本我,嬗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有人被飞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5)

【关键词】教学策略;课堂设计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文学人才。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而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的人才就必定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表达,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说话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盎然生机,带来了新的活力。因为新课标在指导思想上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标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求教材编写要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 “教育教学”境界。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还要备好学生;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学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师要教什么,还要体现学生学什么,如何指导学生学。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读书的训练与指导,并加强课堂的动态交互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会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课堂上,运用具有童真童味的语言,并积极调动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的功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在肯定的目光、真诚的微笑等鼓励性评价共同作用下,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积极投入活动之中,从而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学习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差异宽容

一、引言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阅读教学的目标要使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从以上《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摘要中可以看出,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为此,语文教师要遵循新课标要求,为学生保驾护航,让他们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角。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自主体验就要尊重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条件自我创造,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主,加强学生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加深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在思想上得到启迪,获得审美乐趣,使学生个性得到长足发展。故此,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自觉“放弃”许多做法,在课堂上努力做到“无为”。让学生有较多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中能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手脚体验,用自己的口提出疑问发表见解。

体验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方法,阅读的意义及阅读的教育价值是在阅读活动中不断生成的,阅读教学要向所有学生全方位开放,接通学生的直接经验,联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让每一位学生真正进入阅读,让阅读真正实现其启迪智慧、建构人格的意义。

三、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不同于他人的生长环境,个性气质,行为习惯,我们的教育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不能以一个尺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文化”,发掘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能力,鼓励学生对教科书有自己的理解、个性的解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让学习过程脱去程式化的窠臼,变成一个有独特个性化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没有统一理解,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是学生的感悟,是学生自己探究到的答案,教师都要给予极大的赞赏与肯定而不必去纠正学生,不必非得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所谓正确的答案,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思想,说自己要说的话;语文课堂上可以有争议,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语文课堂要鼓励创新,不要让学生臣服于权威;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奇思妙想。语文课堂要给大多数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得到肯定,让所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健康的心态,拥有美满自信的人生。

四、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传统教学的中,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我体验的权力。新课标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凸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这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亮点。语文课程要和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紧密联系。我们在语文课程中学量的范文,接触到范文中无数先贤和时代先锋的情操善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

阅读经典著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其高尚的思想、优秀的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丰富多样,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通过阅读和鉴赏,要能陶冶学生情操,追求高尚情趣;要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其热爱祖国的感情;要能用嘉言良行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修养品德,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有道德、有活力、有精神、有尊严、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接班人。

五、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善良、宽容的精神

作为90后乃至0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少年普遍以个人为中心,缺少善良的情怀,缺少理解人、宽容人的心胸,缺少与别人合作的精神。要改善这一状况,语文阅读教育责无旁贷、任重道远。首先,语文教学要依托其强大的文本资源,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从历史伟人的事迹中,从当代贤者的壮举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界一切美好的东西、关心同情弱者、懂得知恩感恩的善良情怀。其次,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接受性学习,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优势,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和策略,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取长补短,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既要独立钻研,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要学会倾听,善于吸纳他人的意见,要学会宽容和沟通,乐于写作和分享,学会尊重和谦让,让社会更加丰富多彩,让人性更加美好善良。

六、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又是方法的培训,还是观念的更新。顺应时代日新月异的潮流变化,培养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人才,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改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进取,心中装着社会,心中装着学生,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职业称谓。

参考文献

[1]孟华.语文素养与语文阅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0)

篇(7)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教学 问题 改进对策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此同时,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的误读,在教学实践中,得与失并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一、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由教师主体向培育、创设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向课堂教学的导入日渐成熟,为教师逐渐达成“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之教学目标提供了物质保障。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教师也有了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但由于某些高中语文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理解肤浅甚至错误,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任自流;过于倚重现代教育技术,或只重视形式而漠视内容,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由一个误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

(一)教学主体误区――形式重于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缺位,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相当比例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思想彻底摒弃,最大化地追求学生自主化课堂氛围的创设,并过于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由原来的所谓“一言堂”变成了“万言堂”,而教师这种片面强调个性、忽视及时引导的做法,虽然表面上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对于学生各种层出不穷的见解,教师往往用“很好”等比较概括的词语进行总结,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夸赞之词,而全然不顾其见解与体验是否科学、合乎情理。

(二)教学模式误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失当。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及应用,对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融入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主体演示功能,使一些传统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课件设计质量不高。

主要存在两类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就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而言,由于缺少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的创新学习需求不高,动力不足,因此部分教师在课件制作中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例如将讲稿变成电子教案,课堂教学照着电子教案念,这样的多媒体应用毫无现代和先进可言;二是就年轻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水平很高,而为了凸显现代技术的功能与魅力,部分教师将教学课件制作得过于花哨,课件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缺乏条理性,华而不实,一味追求动画与声音效果。这两类突出问题都淡化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多媒体教学被泛用滥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性不足。

多媒体课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其明显优点,因此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备载体和模式。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无视教学内容,教学必用多媒体,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视听代替朗读,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受限。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然而在实践中,虽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是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仅仅是将板书变成了多媒体浏览,教学媒介改变而教学理念未变,现行多媒体教学互动性明显不足。高中语文教学的随机性很大,师生们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导致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思维受限。

二、重新构建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与途径

(一)重新解读新课程,返还学生主体真实要义。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按照这一新理念,“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同时包含着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方法和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而言,即让探究的方式进入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克服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肤浅平庸之弊,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但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传统,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要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具有平衡这一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地说,新课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有效培养,而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和思考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真正的探究精神。无论提倡何种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学都应重在求“实”,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外拓展要立足文本,为语文教学服务,而教学方式也不要单纯以小组合作、讨论为唯一途径,应根据内容需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对存在弊端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从根本上加以改观,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而且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二)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即时性与动态性巧妙结合,实现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1.正确应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上述存在的两类比较突出的问题,对于欠缺多媒体应用能力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自我完善。信息时代,师生通过网络技术、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消除因地理产生的藩篱,教师的自我培养环境日臻成熟。此外,对于学校而言,应对多媒体应用能力较弱的语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能力的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新课标下的新的评价机制,通过正确引导,使得这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形式为内容服务。

2.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根本,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与其他传统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要注重内容展示和评价讨论,进行有机梳理与合作,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